高中语文特殊文言句式汇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
(四)用副词“皆”表示肯定判断。
①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 ②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五)用“非”“未”“弗”“无”“莫”“毋”等否 定词表判断。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 ②予本非文人画士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 也……
(朱)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 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省略句
一、省略主语:(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
1、承前省: 廉颇为赵将,廉颇 伐齐,大破之。
2、蒙后省: 沛公谓张良曰:“……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
入。” 《鸿门宴》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 莲,花之君子者也。
3、 “… …者, … …”
①粟者,民之所种。 ②天下者,高祖天下。
4、 “… …, … …也”
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②夫战,勇气也。
这一类可以小结为: (1) ……者 ……也 (2) …… , ……也 (3) ……者,…… 。 (4) ……者也
5、无标志直接表判断的:主谓直接表判断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 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①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②荀卿,赵人。
二、用“为”、 “是”表示判断。 1、用 “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2、用“是”表判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词》 注意:古汉语中出现的“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是 指示代词或形容词,应译为“这”或“正确”,不能 看作判断词。
格式四:动词(形容词)+如/若+宾语(名/代)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前面不用“者”停顿,谓语后面“者也”连用,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中的“者也”不用译,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5)“者”“也”都不用。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7)用“是”做判断动词。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8)用“乃、即、则、皆、必、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a.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c.臣本布衣。

(《出师表》)2.被动句(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的形式。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句式汇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文言文句式汇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高考文言文句式一、文言固定句式文言文中常常见到由几个文言虚词结构而成的一种短语形式,我们常常称之为“凝固短语”或者“凝固结构”“固定结构”“习惯用法”“固定句式”等。

凝固短语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一)表疑问1、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王曰:“何以知之?”2、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3、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4、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5、何所……?(“所……的是什么?”)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二)表反问1、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何……为?(……干什么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3、何……之有?(有什么……呢?)例:孔子云:“何陋之有?”4、庸……乎(“难道……吗”)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宁有……乎(“难道是……吗?)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6、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何可胜道也哉?7、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吗?(三)表揣度1、得无……乎(耶)?(该不是……吗?)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其……欤?(不是……吗?)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无乃……乎?(恐怕(只怕)……吧?)例:无乃后乎?4、.……庶几……欤?(…或许…吧?)例:吾王庶几无疾病欤?(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四)表陈述1、有以(“有可以用来……的”)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无以(“没有什么用来……的”)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有所“有……的(人、东西、事情)例: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文文言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文文言句式

《劝学》特殊句式(固定格式)(一)判断句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二)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三)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四)被动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五)省略句①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②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六)固定用法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寡人之于国也》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是亦走也(……也,表判断)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断)(二)宾语前置句①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②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应为“畜鸡豚狗彘”)(三)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句)①移其粟于河内(“于河内”为介宾结构)②树之以桑(“以桑”为介宾结构)③顿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为介宾结构)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之……”为介宾结构)⑤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为介宾结构)(四)省略句可以无饥矣(“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可以凭借它不受饥饿之苦了)《鸿门宴》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此亡秦之续耳(二)被动句:1.若屑皆且为所虏2.晋属今为之虏矣(三)宾语前置句: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2.不然,籍何以至此3.客何为者4.大王来何操5.沛公安在6.今日之事何如?7. 何辞为?(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 沛公欲王于关中。

3. 具告之以事。

4. 良曰:“长于臣。

”5. 得复见将军于此。

《过秦论》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特殊句式是教师教授的重要内容,那么具体有哪些特殊句式是需要我们掌握的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

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 “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梁将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臣本布衣。

”“且相如素贱人。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

例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如:此人力士。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及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及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及文言文断句技巧宾语前置文言篇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介词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如:“时人莫之许也。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 ......是......”的格式。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特殊句式共类 (一)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特殊句式共类 (一)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特殊句式共类 (一)高中语文的复习中,文言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文言文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其中就包括了很多特殊句式,这些句式在高考中也是经常出现的考点。

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句式进行归类,加深记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应对高考的考试。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特殊句式的分类:一、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中常见的句型之一。

按照其形式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和全倒句。

常见的主谓倒装句有“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和“兴奋之余,吉光片羽,福如东海”的句式。

而常用的全倒句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时不我待,与其成也,已成之矣”等。

二、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语言的重要特色之一,也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之一。

文言省略句分为动词省略、主语省略和宾语省略三种。

常见的动词省略句有“祸肆四海,亡秦九鼎”和“非其鬼而祭之矣”,常见的主语省略句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和“知音难觅,白首无成”,常见的宾语省略句有“陆地不通,百姓不安”的句式。

三、排比句排比句也是文言句式中的一种,是一种将相同语句排列在一起,呈现出高度可读性和美感的修辞方式。

排比句又分为对偶、三重、四重甚至五重等,比如“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夫子何为者,树德而立名”和“谷偏之客,采药于山;楚腰纤细,佩玉缤纷;琴瑟在御,莫不非然”的句式都属于排比句。

四、独立主格句独立主格句是由一个动词加上一个动名词短语构成的。

如“吾闻之也,未能如入梦中耳”。

独立主格句结构紧凑,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五、比喻句比喻句是指以某种象征性的词语来取代另一种事物的表达方式,运用广泛。

比如,“世之奇士,不可遇也;或者生而知之者,或者久而不见之者”中的“奇士”就是用来比喻一些非凡的人物。

总结:以上这些独特的文言句式都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复习的难点之一。

我们通过整理排列,更加清晰地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应用,从而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中语⽂必修⼀⽂⾔⽂特殊句式汇总 ⽂⾔⽂特殊句式教学是⾼中语⽂⽂⾔⽂教学中的⼀个难点,同时也是⼀个重点,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语⽂必修⼀⽂⾔⽂特殊句式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语⽂必修⼀⽂⾔⽂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千⽄ 取之(以)百⾦ 欲与(之)俱(往) 皆陈(于)殿下 ⽽为(之)留待 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以(之)试⼈ 遂拔以(之)击荆轲 嘉为(之)先⾔于秦王⽈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使(之)毕使于前 群⾂侍(于)殿上者 ⽐(于)诸侯之列 敢以(之)烦执事 许君焦、瑕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烛之武)许之 (烛之武)辞⽈ 阙秦以利(于)晋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泛南为击(之)破沛公军 加彘肩(于盾)上 沛公欲王(于)关中 为(我)击破沛公军 急击勿失(之) 具告以事(之)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从(之)俱死也。

旦⽇(你)不可不蚤⾃来谢(于)项王将军战(于)河北,⾂战(于)河南项王即⽇因留沛公与(之)饮举所佩⽟玦以(之)⽰之者三若属皆且为(之)所虏 则与(之)⼀⽣彘肩 再拜献(于)⼤王⾜下 置之(于)坐上 ⾼中语⽂必修⼀⽂⾔⽂定语后置句 群⾂侍殿上者 太⼦及宾客知其事者秦王购之⾦千⽄ ⾼中语⽂必修⼀⽂⾔⽂被动句 ⽗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若属皆且为所虏 珍宝尽有之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中语⽂必修⼀⽂⾔⽂状语后置句 佚之狐⾔于郑伯⽈ 燕王拜送于庭 使毕使于前 秦王购之⾦千⽄ 常痛于⾻髓 嘉为先⾔于秦王 见燕使者咸阳宫 给贡职如郡县 以其⽆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若亡郑有益于君 ⾔于项⽻⽈ 贪于财货长于⾂ 具以沛公⾔报项王 因击沛公于坐 具告以事 具以沛公⾔报项王 得复见将军于此。

高中语文文言考试中特殊句式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考试中特殊句式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考试中特殊句式汇总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也”表示判断,“是……也”译为“这是……”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荆轲刺秦王》)“此……也”表示判断,译为“这就是……的事”。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荆轲刺秦王》)“……也”表示判断,“……者(的人),……也”译为“……的人是……”。

4.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此……也”表示判断,译为“这是……”。

5.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者……也”表示判断,译为“……是……”。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不……也”表示否定判断,译为“……这不是……”7.亚父者,范增也。

(《鸿门宴》)“……者……也”表示判断,译为“……是……”。

8.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者也”表示判断,译为“……是……”。

9.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为……”表示判断,译为“……是……”。

10.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鸿门宴》)“……也”表示判断,“……者(的人)……也”译为“……的人是……”。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所以……者,……也”表示分析原因的判断,译为“……的原因是……”。

12.此亡秦之续耳。

(《鸿门宴》)意念判断句,“此……”译为“这是……”。

13.汝是大家子(《孔雀东南飞》)“……是……”表示判断,译为“……是……”。

14.死生亦大矣(《兰亭集序》)意念判断句,译为“……是……”。

1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也”表示判断,“是……也”译为“这是……”。

16.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游褒禅山记》)“……者……也”表示判断,译为“……是……”。

1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此所以……也”表示分析原因的判断,译为“这就是……的原因”。

18.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也”表示判断,译为“……是……”。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归纳一、判断句通常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可以分为三个系列:“……者……也”系列、“乃、为”系列和无标志系列。

1.“……者……也”系列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例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游褒禅山记》)2.“乃、为”系列文言文判断句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有时在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构成另一个系列。

例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五人墓碑记》)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3.无标志系列文言文中,有些判断句是没有任何标志的。

如:秦,虎狼之国。

(《屈原列传》)二、被动句分为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两大类。

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常见表被动的词语有“于”“见”“见……于……”“为”“被”“为所”“为……所……”等。

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赤壁之战》)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这类句子没有词语标志,但从上下文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例如: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②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③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三、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

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又称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几种。

文言特殊句式专题(高中语文)

文言特殊句式专题(高中语文)

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古代汉语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固定句式。

专题一:判断句1.用判断词表示判断例:乃、则、为、即、皆、耳等(1)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3)且相如素.贱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4)死生亦.大矣。

《兰亭集序》(5)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6)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2.采用“……者,……也”“……,……者也”“……者,……”“……,……也”的方式表判断(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4)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有时:用“……,……”表判断(即无标志判断句)(1)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专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古代汉语中也有,但很少。

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1. “……为……所……”、“……为……”、“……为所……”(1)为.仲卿母所.遣。

《孔雀东南飞》(2)皆为.戮没。

《荆轲刺秦王》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3)若属皆且为所..虏。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一、表示疑问(一)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例】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二)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例】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三)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安身立足呢?)2.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四)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例】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五)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例】1.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六)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例】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七)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例】1.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道:“现在幼常(马谡)因为有罪而被处死,已经整肃了军纪,丞相为什么反而哭了呢?”)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一)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被雇来种地的,哪里能富贵呢?)2.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二)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刀子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割的鱼和肉,还告辞做什么呢?)(三)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1.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四)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五)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例】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唉!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六)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七)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八)……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1.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九)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1.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十)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十一)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在细微处累积,智慧和勇气多被所沉溺的事物困住,难道仅是听信伶人才会这样吗?)三、表设问(一)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例】1.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高中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高考语文文言文特别句式大全一 .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判定,判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 ??也 )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 ??者,??)4. 刘备天下枭雄。

( ??,??)(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种类)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者也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 为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则 )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 即 )10.巨是凡人。

( 是 )( 是在先秦从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二 .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

( ??于 ??)1 / 182. 秦城恐不可以得,徒见欺。

( ??见??)3.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见??于 ??)4. 受制于人。

( ??受 ??于??)5.为天下笑,何也 ?( 为 )6.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 为 ??所?? )(典型的被动句)7. 若属皆为所虏。

( ??为所??)------2 / 18----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被)9.洎牧以谗诛。

( 无标记。

靠动词自己在乎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 . 疑问句 ( 非特别句式)借疑问词或否认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词包含疑问代词( 谁、孰、何、曷、胡、安、焉) 和疑问语气词( 乎、诸、、与或欤、邪或耶) 等。

两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廉颇蔺相如传记》)( 借否认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 《崤之战》 )( 借疑问词“谁”)四 . 否认句 ( 非特别句式 )文言的否认句,一定用否认词( 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五 .词序 (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 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状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例律。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②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
2、蒙后省:
①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3、对话省: ①(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动词+以+宾语(名/代)
翻译:以+宾语+动词
1、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2、长于臣:《鸿门宴》 3、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4、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6、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 ,它们分别 作“信”“有”“欺”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夫晋,何厌之有? 3、无乃尔是过矣? 4、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5、唯余马首是瞻。
• 高中语文
文言文句式
常见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宾语前置(介宾)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谓倒置
特殊句式初体验
1、亚父者,范增也。 判断句 2、沛公军霸上。 省略句 3、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句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5、会于西河外渑池。 状语后置句 6、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句 7、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四是方位名词作介词或动词的宾语,常常前置。

高中古文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古文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古文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古文作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一部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其中的特殊句式。

下面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古文特殊句式,以供参考和研究。

并列句古文中的并列句采用的是"不但...而且..."的结构,用来表达两个相互关联的事物。

例子如下:> 不但秋天的风景美丽,而且秋天的味道也让人陶醉。

现象对比句现象对比句用于比较两种相反或相似的情况,常见的句式结构有"虽然...但是..."和"不是...就是..."。

例子如下:> 虽然他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但是他还是选择了放弃。

> 不是他不想参加活动,就是他没有时间。

倒装句倒装句在古文中常用来强调某种情感或倾向,常见的结构有"是...的"和"之...者"。

例子如下:> 是君子为国家的发展而奋斗的。

> 之所以选他,是因为他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比喻句比喻句是古人善于运用的修辞手法之一,用来通过比较来形象地描绘事物的特征。

例子如下:>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 这个问题如同一座无法逾越的山峰。

反问句反问句用来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或疑问,常见的结构有"难道...不..."和"岂...不..."。

例子如下:> 难道你不知道这个道理吗?> 岂能不为此事感到痛心?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古文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希望能够对学习古文有所帮助。

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句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含义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特殊文言句式汇总
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
2、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宾语前置,以何)
3、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判断句)
4、我为赵将。

(“为”,是,判断句)
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于”,被,被动句)
6、设九宾于廷(“于廷”,介词结构后置)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被,被动句)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判断句)
10、大王见臣(于)列观。

(省略介词“于”)
1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留在汉的匈奴使)
12、为降虏于蛮夷。

(介词结构后置,“于蛮夷”)
1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以何见汝为”)
1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
15、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句,“以何复加”)
16、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17、缎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句)
18、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被,被动句)
1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大臣有几十家.)
20、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
您还为谁(守节)呢?)
21、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未有之”)
22、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

(省略介词“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