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课题研究 共27页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研究报告

辛亥革命研究报告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结题报告一、课题意义人教社高一历史教材设置“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活动课,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如何与高中历史学习相契合。

我们通过开展“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实践活动,探索研究性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相契合的新型学习模式。

二、研究目标1.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去图书馆、阅览室,上互联网,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整理、辨别、分析历史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尤其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开展写作历史小论文、组织演讲比赛和模拟学术辩论会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语言表达和临场应变等能力;4.培养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学习意识、团队精神、沟通交流能力,从而使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共享;5.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志向。

三、研究方式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模拟学术讨论、多媒体演示法。

四、研究过程设计第一阶段:选择研究子课题,教师开设辅导讲座。

请学生在原先设计的研究课题“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研究子课题,并根据选择的研究子课题划分研究小组。

教师开设辅导讲座,向学生介绍近年来辛亥革命的研究动态;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写作历史小论文。

第二阶段:收集整理有关资料。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上查阅各种书刊杂志以及各种资料。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获得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有逻辑、有条理地整理和归纳资料,仔细研究内在联系。

第三阶段:写作历史小论文。

写作历史小论文时,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多棱面展开论述,力求达到“百家争鸣”的效果。

提倡合作完成。

初步成文以后,还要进行加工润色。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打开了道路。尽管辛亥革命未能改
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但它使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促成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变革,为中
国踏上近代化路程和民主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是
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极大地推动了 20 世纪
中国历史的进步。
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
义?(引导学生从课本 P41 找出答案: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
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学生看课本:了解袁世凯夺权过程(教师讲解,由
此可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来源:学科网]
四、课堂小结: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 基本技能。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情况,评价辛亥 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查找有关材 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 教学目标 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 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孙中山活动了解、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 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 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 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辛亥革命在高中是教学的重点,大多数的学生对此 学生学习能 基本史实都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展开;但是 力分析 高中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还比较薄弱,不懂得如何分 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的认知能力仍然有待提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课例《辛亥革命》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与南京临 教学目标
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重要概念及基本史实。
2.根据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及中华民国的成立,归纳其历史功绩
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本内容的阅读,教师借助影像和图片资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都表现很好,也把掌声送给自 己!
(简要写出围绕所要研究的主题搜集的课堂教学 信息,并简要反思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课程教学要 怎么转变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
首先从内容上来讲,本节课《辛亥革命》的知识同 学们在初中阶段已大量涉及,基础掌握较扎实,因此教 师通过营造一种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 课例研究综 考,在回顾之前的知识点的同时再及时予以补充;其次, 述 从方法上来讲,本节课在导入阶段插入影片资料有利于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互动回答辛亥革命的知识 点有助于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保持 注意力集中,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时间的把握仍 有待控制。最后通过与时俱进对学生寄予期望,也是希 望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铭记过去,继往开来,
料,以革命准备—革命爆发—革命成果—革命结果为线 索进行授课,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辛亥革命的这一历史 事件过程。
2.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通过 学习武昌起义后的复杂形势,要认识到革命潜伏的危 机,并分组进行合作探讨:“你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的?”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 亥革命的全过程,深入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 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升华他们的爱国主 义情感。 2.在掌握革命的发展历程之后,有助于学习孙中山 等革命派人屡败屡战、愈挫愈奋的人生轨迹,学习辛亥 烈士不畏牺牲的精神,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执着 追求,永不言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辛亥革命》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展示材料
材料一:组图一、皇宫和龙旗
材料二: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组图二、内阁和五色旗
材料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了解历史
基础再现:
阅读教材简要叙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背景、领导人、时间、标志性事件、结果)
等学生回答后展示课件——辛亥革命的基本过程
通过对辛亥革命过程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学生结合书本回答问题
通过对史实的描述,学生自主回答
培养学生养成正确读书的方法和习惯
巩固基础知识
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但是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梦想恢复帝制。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
问题:材料和图片反映什么现象?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总结:课件展示巨变的表现:(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
政治上:反封建——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最大功绩),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反帝——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小结
1、从知识层面: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感触到辛亥革命给当时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深层次的变化,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推动了中国的进步

《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的原因
1911年,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 在
同盟会的推动下, 积极谋划起义。

2.起义的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起义前的形势
10月初, 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 不慎爆炸, 起义计划泄露。

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 形势非常紧迫。

展示“相关史事”
4.起义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5.起义过程
出示湖北军政府的图片和课本知识拓展讲述辛亥革命的概念
思考: 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0世纪初, 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朽没落, 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 满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 全国人民在斗争的失败中看到了革命是唯一的出路。

2.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

旧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 其反学生阅读课
本归纳过程
学生分组讨

使学生明白武
昌起义比较仓

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
并增加对起义
过程的记忆。

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
通过分组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
学习的能力,
并通过讨论使
学生更深刻地
理解辛亥革命
能够取得胜利
的原因。

通过分组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
学习的能力,并
通过讨论使学
生更深刻地理
解辛亥革命能
够取得胜利的
原因。

辛亥革命研讨课件(韩师制作)

辛亥革命研讨课件(韩师制作)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以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报》、《新民 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1.辩论的内容:⑴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⑵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⑶ 要不要社会革命。 2.辩论结果:革命派占据上风,改良派的政治影响大为衰落。 3.辩论的影响:⑴革命与改良的大辩论是辛亥革命前一场重要的思想论战。⑵革命派 在这场论战中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革命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通过这场论战,划清 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的发展。⑶但这场论战也暴 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发面的弱点。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是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 资产阶级力图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追求民族独立与民主社会的良好愿望。 明确提出了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目标,与改良的君主立宪 思想划清了界限。 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 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 影响。
2.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次第成立。 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10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 光复会、岳王会等。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 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3. 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 行部庶务。11月, 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出版,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以 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内容的三民主义。
• • • •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推荐: /v_show/id_XNDA yMjgxODE2.html /yangaijialing/ihome/ihomefeed#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一直以来是诸多历史学者探讨的课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呢?下面请欣赏我们的探讨结果:从客观、长远角度来看辛亥革命是失败的,理由如下:(1)帝国主义的阴谋破坏: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不仅将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经营了半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统治,而且还会在国际上引起连锁反应威胁帝国主义在整个东方的殖民统治,甚至震撼帝国主义制度本身。

表现:1)政治上:不承认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1月11日、17日、19日外交总长王宠惠接二连三的要求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予以承认,但列强均置之不答。

列强一方面继续承认袁世凯掌管下的清朝政府,另一方面又极力宣传希望袁世凯能解决“南北争端”、“对于共和制的承认自然要等待这个解决的结果”。

2)财政上:进行封锁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

“每日到陆军部取饷银者数十起……前敌之士,犹时有哗溃之势”。

革命党人不能自行解决财政问题,就只好把借贷外债当作不二法门。

但帝国主义对南京临时政府的困难抱着落井下石的态度,存心对它进行财政封锁,而且还傲慢的宣布“中华民国必须事先得到列强的承认才可以与他们商洽借款”。

3)军事上:威胁恫吓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进一步加强武力恫吓。

12月5日,沙皇俄国借口“防卫”租界,拍前陆军一个中队闯入汉口。

随后,英日也强行进入汉口。

1912年1月4日,英、美、日、德、法等帝国主义援引《辛丑条约》第九款的规定,悍然决定向京奉铁路京榆段沿线派侵略军。

19日,美国即从菲律宾派侵略军抵制秦皇岛,抽派日军驻京榆段唐山一带。

4)外交上:孤立不承认临时政府又不给予南京临时政府任何帮助。

反而给予袁世凯财政支持“倘使他(袁)得不到钱,他不能镇压革命,欧洲将首先受害。

”5)舆论上:制造反革命舆论“中国大多数人民皆有君主观念……民权自由等说,不过最近几年留学生所倡”,以此“改造数千年之古国,不能无疑。

辛亥革命(探究)

辛亥革命(探究)

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意义:对反对 封建专制具有进步意义,是民主政治的里 程碑。
意义:对反对封建专制具有进步意义,是 民主政治的里程碑。 理解:
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统 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 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 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关系为合法,有利于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从多个角度看问题。
情境分析:
民国中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 讨论: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主权在民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 (2)材料二中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确认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3)材料三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 (4)材料四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 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实行责任内阁制
精髓:通过立法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 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你如何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
1、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 的和预定目标是否达到了。 2、根本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 建制度。
3、直接目的——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 级专政的共和国。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辛亥革命的成功:

辛亥革命百年调查报告

辛亥革命百年调查报告

辛亥百年庆典,我们究竟该做些什么----------辛亥革命百年调查报告城规学院刘江南适值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全国各地都在以各种方式积极筹备辛亥革命百年庆典。

百年庆典落户权的争夺战正在武汉、广州、南京、广东中山等热门候选城市之间展开,辛亥百年庆典成了互联网上热门话题。

作为当代热血青年,你对辛亥革命了解多少?辛亥革命给了你怎样的影响?你准备为辛亥百年庆典做些什么?你准备为辛亥百年庆典提出怎样的建议?围绕这些内容,寒假期间我们几个同学通过互联网论坛、QQ和实地采访展开了调查。

调查的对象主要是18~35岁之间的青年人,数量120人,包括大学生、工人、农民、公务员等不同层面的人,具体问卷内容如下:第1题:您的性别[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男62 51.7%女58 48.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2题:您的年龄段[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18~2 30 25%23~27 40 33.3%28~32 25 20.8%32~35 25 20.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3题:您从事的行业[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大学生40 33.3%工人22 18.3%农民20 16.7%公务员30 25%其他8 6.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4题:您的文化程度[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初中 5 4.2%高中15 12.5%大、中专50 41.7%本科及以上50 41.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5题:你感兴趣的辛亥革命历史文化遗址[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75 62.5%首义广场37 30.8%其他[详细] 8 6.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6题:你对于辛亥革命感兴趣程度[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非常关注31 25.8%一般45 37.5%偶尔关注24 20%不感兴趣20 16.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7题:您是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辛亥革命?[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教科书80 66.7%报纸 5 4.1%网络15 12.5%广播、电视12 10%其他[详细] 8 6.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8题:您更愿意通过哪种方式去了解辛亥革命?[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相关资料11 9.2%报纸15 12.5%网络45 37.5%广播、电视37 30.8%其他[详细] 12 1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9题:您觉得当今年轻人有了解辛亥革命的必要. [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非常80 66.7%一般24 20%无所谓16 13.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10题:您对于辛亥首义百年庆典的了解程度[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很了解15 12.5%知道80 66.7%不知道25 20.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11题:您对辛亥首义百年庆典的感兴趣程度[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非常30 25%一般65 54.2%不感兴趣25 20.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12题:您建议通过哪种方式去展示辛亥首义百年.[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海报、宣传单28 23.3%纪念品30 25%影视媒体45 37.5%其他[详细] 17 14.2%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13题:如果您知道正在进行辛亥百年庆典活动你会参加吗?[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会45 37.5%不会37 30.8%无所谓38 31.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14题:请问您准备为辛亥百年庆典做点什么?[简答题]部分答案:为辛亥百年庆典尽宣传义务、为百年庆典活动作义工、参加一切有益的活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本职工作等等。

《辛亥革命》优秀教案设计

《辛亥革命》优秀教案设计

《辛亥革命》优秀教案设计《辛亥革命》优秀教案设计1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

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历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

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

2、心理学习能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彩。

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振奋人心。

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

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

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化。

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

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设计方案课题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目次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章第8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

3、知道孙中山创办的政治团体以及武昌起义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根据联系前后知识点将知识面层层递进,知道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教案.doc

《辛亥革命》教案.doc

《辛亥革命》教案【教学目的】基础知识了解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观察想象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武昌起义的紧张情景等插图,体会三民主义的实际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震撼力探究思考提取信息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比较联系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进取意识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资产阶级维新派、开明的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不愿意当“亡国之君”的光绪帝等人赞成;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广大的缺乏文化知识的农民、手工业者等“社会底层”无所谓。

)2、造成什么后果?(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手中握有实权的顽固派很轻松地扼杀了这场维新变法运动。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教材P31页材料解析题所介绍的情况,就记载了孙中山起初上书李鸿章请求维新变法的历史。

当年孙中山的请求遭到拒绝,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

辛亥革命 课题研究

辛亥革命 课题研究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 人物:孙中山领导 思想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过程: 1894年兴中会
1905年同盟会 一系列武装起义,如: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简介
结果:失败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失败原因: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没有充分发动依靠人民群众,不 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在孙文先生逝世后她为继承捍卫新三民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宣讲丈夫反对英日帝国主义的主张坚持联俄联共政策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高举孙文的新三民主义旗帜同国民党右派作彻底决裂成为继承孙文遗志的名副其实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成败对于 宋庆龄的影响
论文撰写:刘子奇 实地考察:王婧人 石文 清 刘博渊 张柏宇 资料收集整理:范晓菲 PPT制作:胡颖楠

宋庆龄简介
虽然在辛亥革命爆发时,宋庆龄正远在美国 留学,但革命的失败在她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 印,与孙文先生一起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在孙文 先生逝世后,她为继承捍卫新三民主义进行了不 屈不挠的斗争,宣讲丈夫反对英日帝国主义的主 张,坚持联俄联共政策,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分裂 活动,高举孙文的新三民主义旗帜,同国民党右 派作彻底决裂,成为继承孙文遗志的名副其实的 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

实践总结
辛亥革命失败了,但这并不是白白的牺牲, 它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 之后的中国革命者们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 谋求新的出路。第一批改革者们一腔热血渐渐浇 醒了民众,在辛亥革命的十年后,另一种形式的 尝试初具规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沿着民族富 强,祖国强大的目标的另一条探索之路。而宋庆 龄也在不断进化自己的革命道路。

辛亥革命研究

辛亥革命研究

20世纪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严昌洪、马敏辛亥革命使中国告别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踏上了建设民主共和国的漫漫长途,对这次革命的研究在革命尚未结束时就已开始,至今仍在持续进行,其间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热潮,尤其近20年的研究,更是硕果累累,使辛亥革命研究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最重要的分支。

本文拟对20世纪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做一简略回顾,总结其学术成就,展望未来研究的走向。

1949年前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有关辛亥革命的著述,早在这场革命进行过程中便开始出现了。

1896年孙中山在伦敦蒙难,这个关系到国际法的复杂案件,立即引起法律专家们的关注,他们发表文章对此案件进行探讨,随后又将其作为典型案例收进国际法教科书。

这恐怕是对这场革命中的重要事件的最早研究。

后来孙中山到日本从事革命活动。

宫崎寅藏于1902年出版《三十三年落花梦》,介绍孙中山革命事迹。

次年章士钊据以译编为《孙逸仙》,在国内刊行,一时风行天下,成为鼓吹革命,宣传孙中山思想与业绩的重要著作。

这应该是最早关于辛亥革命领导人的传记作品了。

但在严格意义上,中国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当开始于1912年民国成立前后,一批记载革命过程的史书相继面世。

最早的辛亥革命史书,是苏生编写的《中国革命史》,该书于武昌起义后不久(辛亥九月)出版。

同年出版的,还有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大革命写真图》,以图片汇集的形式反映辛亥革命发生、发展的过程。

而最早以“辛亥革命”命名的史书,则是1912年6月刊行的渤海寿民编的《辛亥革命始末记》,实际上系剪报辑录。

前后出版的其他记述辛亥革命的书籍,有《中国革命纪事本末》(郭孝成编)、《共和关键录》(观渡庐编)、《浙江革命记》(顾乃斌撰)、《湖北革命实见记》(胡石庵著),等等。

如果说前几种著述系属报章资料和文件汇编,那么,《浙江革命记》述秋瑾之死至杭州光复始末,《湖北革命实见记》记武昌首义之经过,皆为系统的史事记载。

虽然这些作品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还算不上科学的史学著作,但从历史编纂学的角度说,均可视为彼时之当代史。

辛亥革命-大学历史研究课题

辛亥革命-大学历史研究课题

我谈辛亥革命著作名称:辛亥:摇曳的中国作者:张鸣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时间:2011年1月第1版2011年3月第3次印刷本书简介:百年浩荡,回望辛亥,本书全景勾勒晚晴民国大班底,追踪这场中国内部的革命。

讲述当时的社会现状,使我们认识到历史的真相。

正文:1911年,岁在辛亥,10月10日夜的零星枪响,将一个疲态尽露的老大帝国摇曳的如泰山之崩。

辛亥革命是一场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但将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在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没有君主的政治,在亚洲第一次有了参众两院的民主共和国。

这场革命虽然改变了中国,但当时的中国也处于摇晃阶段。

1.一场会党主导的起义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如果按规模,要算是辛亥前革命党所有起义中,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前后差不多有三万人。

但是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也是历史中最难有成效的。

没有消灭什么清军不说,连一个县城都没有拿下。

整个过程,像一场会党组织的骡马大会,热热闹闹,忽起忽发,平白连累了不少参与者。

(选自第46页小字)2.秋瑾之死激活了舆论的自由秋瑾,一个女流,留学日本不仅时常挎着倭刀,把玩手枪,也一直在留心军事。

她从容赴死,毫无惧革命党人色,要论气魄革命党人还真没有几个能比上。

(第7页第7行)秋瑾的死,沪上报界开了锅,连篇累牍的刊载文章为秋瑾喊冤。

有的质疑口供,有的质疑审讯,有的……这位奇女子,引起了人们的同情,极大地激活了舆论的自由。

使得清政府以后办这样的事就谨慎多了,能不杀,尽量不杀,否则谋害摄政王的汪精卫断然难以活下来。

3.反革命分子的辛亥遭遇(冯国璋)对于辛亥革命而言,冯国璋,就是第一号的反革命。

袁世凯复出前换了主帅冯国璋,亲自上阵,拿下了汉阳。

但卖力打仗的冯国璋居然不知道,他在前线卖力的开打,不过是袁世凯跟革命党谈判的伴奏,最终是要为袁世凯的大位做铺垫的。

(第70页第5行)最终他在省议会中当众被侮,羞得满脸通红。

4.拿上洋枪,八旗兵也不中用不做事的八旗子弟,吃饱了唯一能做的就是玩儿,逗鸟,斗蛐蛐,听戏……事,凡是没用的无所不能。

教师中级培训 历史科研究型方案 辛亥革命

教师中级培训   历史科研究型方案  辛亥革命
研究目标:结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研究内容:1、了解当时的中国社会背景;
2、了解发生的主要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
3、后人对此次革命的评价以及产生该种评价的原因分析。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每个小组都有一份调查报告,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时期的活动体会,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一份来自自己、同组同学、他组以及老师评价。
课题名称所属年级所属班级对课题方案设计的评价研究目标清晰一般模糊进度安排合理一般合理资源准备丰富一般很少资一般较差选题是否与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相符相符一般不符合活动过程是否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步骤进行一般较差研究环节明确一般不明确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可行性支持与指导一般较差学生是否能经历所有活动并有所收获一般较差预期成果合适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以课题组为单位讨论研究方案,特别是落实探究什么主要内容,并落实分工。
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给学生提供:
1)研究方案模板;
2)分工表。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并记录和整理资料。
向学生介绍有关网站,推荐阅读材料,指导学生整理资料,给学生提供资料记录模板,特别强调要记录资料出处。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学生通过对这一话题的探讨,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状况,了解当时这段时期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使学生学会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课题介绍
中国近代史是一篇屈辱的历史,在孙中山的倡议下,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一些成员,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在革命的领导下,革命军英勇奋斗,所向披靡,迅速占领武昌城。革命党人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转变,一大进步!这次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为以后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成败对于 宋庆龄的影响
2019年12月20日
论文撰写:刘子奇 实地考察:王婧人 石文
清 刘博渊 张柏宇 资料收集整理:范晓菲
PPT制作:胡颖楠
为保证效果,建 议用word打开
目录
1 辛亥革命简介 2 宋庆龄简介 3 实践成果展示 4 实践总结
1
辛亥革命简介
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加重(内部原因) 2. 清末'新政"加剧社会矛盾 3 .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团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 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 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 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随后的几年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 “黄金时代”。革命政府还提倡社会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 俗之害”。如:以公元纪年,改用公历:男子以“先生”、 “君”的互称取代“老爷”等称呼;男子剪辫、女子放足之风 迅速席卷全国等。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 们的精神解放。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 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 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 稳定的统治秩序。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 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 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宋庆龄是将个人命运与共和事业维系在 一起的,不顾父母的反对,客服年龄差距, 她与孙中山在日本登记结婚。她跟随孙中山 经历了讨袁和护法等斗争,得到了锻炼;的 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革命的 曙光;她和孙中山一起支持五四运动,觉察 到了工人群众的力量;随孙中山督师北伐, 表现出杰出的组织才能,在粉碎陈炯明叛变 过程中,她表现出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卓越的 胆识。
体与革政党的建立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物质,阶级基础) 4. 清政府腐败无能,加大对人民的剥削,苛捐抗税斗争和收回权益的斗争
爆发 或民反帝反封建斗争高涨(群众基础)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
人物:孙中山领导
思想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过程: 1894年兴中会
3
实验成果展示
4
实践总结
通过此次实践,我们 深刻认识到了辛亥革命失 去的原因,更真切感受了 其成败对于宋庆龄日后的 深远影响。
辛亥革命失败在于缺乏革命经验以及自身的弱点
为保证效果,建 议用word打开
正是这些原因,使得辛亥革命失败了, 革命果实旁落到了封建军阀的手里。它仅仅 推翻了一个腐朽的清王朝,并没有改变封建 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国家仍然 收到列强的分割和搜刮。我国半殖民的局面 依旧没有改变。同时革命的代价是一大批青 年有位的革命骨干,使国家建设失去了一批 进步人才。
辛亥革命失败了,但这并不是白白的牺牲, 它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 之后的中国革命者们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 谋求新的出路。第一批改革者们一腔热血渐渐浇 醒了民众,在辛亥革命的十年后,另一种形式的 尝试初具规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沿着民族富 强,祖国强大的目标的另一条探索之路。而宋庆 龄也在不断进化自己的革命道路。
孙文先生一手创立了国民党,但在其去世之后国民党日益腐 败,宋庆龄也痛心疾首,虽然她在政治立场上转向了共产党,但 是随着形势变化,国家内部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她重又以国 民党党员的身份,从内部督促国民党放弃一党专政。她对国民党 作出的团结抗日努力表示拥护和支持,并寄予希望,要求国民党 发扬更多的民主。在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道路上,宋庆龄起初 的活动基本 上站在国民党的对立面进行,她甚至曾宣布“当作 一个政治力量来说,国民党已经不复存在了”。在国军豫湘桂大 溃败,国共两党军事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她力主建立联合政府, 认为这是唯一出路。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两党的矛盾依然不可化 解,必有一战。宋庆龄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为民之心与和平之心, 最终决定留在大陆,当宣布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她认为她和孙中山为之奋斗的目标终于实现了,一个真正 的共和国建立了。
但作为近代革命的第一步,辛亥 革命同样拥有许多进步的意义。
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 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 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2
宋庆龄简介
宋庆龄(1893-1981)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名誉主席,孙中山的 夫人,举世闻名的爱 国主义、民主主义、 国际主义、共产主 义的伟大战士,被誉 为“国之瑰宝”、 “二十世纪的最伟 大的女人”。
宋庆龄从小出生于一个具有革命开明思想的 家庭,她的父亲是孙中山一同为革命战斗的同 事,耳濡目染革命精神加上本身收到良好的西 式教育促进了革命思想的形成。她在早年追随 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从1914年9月起在孙中山 先生身边辅助工作,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如 担任孙中山秘书期间,宋庆龄同宋耀如和廖仲 恺一起,为孙中山起草、打印条举袁世凯罪状 的材料。
1905年同盟会 一系列武装起义,如: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结果:失败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失败原因: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没有充分发动依靠人民群众,不 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经验教训:
1.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2.资产积极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帝国主义与国内反动势力阻碍革命的顺利进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虽然在辛亥革命爆发时,宋庆龄正远在美国 留学,但革命的失败在她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 印,与孙文先生一起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在孙文 先生逝世后,她为继承捍卫新三民主义进行了不 屈不挠的斗争,宣讲丈夫反对英日帝国主义的主 张,坚持联俄联共政策,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分裂 活动,高举孙文的新三民主义旗帜,同国民党右 派作彻底决裂,成为继承孙文遗志的名副其实的 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