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园林差异

合集下载

东西方园林差异比较

东西方园林差异比较

东西方传统园林特色的差异1、园林的布局西方园林:多采用焦点透视,讲究几何对称,规则,一览无余。

以建筑物为主题,园林式建筑的延伸,是一座躺着的建筑,用植物建造的建筑,是一种开放式园林。

东方园林:采用散点透视,移步换景,景随人动。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围上为上。

模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生态形自由式园林。

2、石头的运用西方园林:石头是被雕刻成雕塑,花坛,石雕喷泉等,均匀的散落在园路四周,或者位于花坛、水池的中央位置,体现着人的作用。

东方园林:主要欣赏石头的自然紫台,中国园林在选石上讲究:瘦、陋、透、丑、皱。

以石叠山,还原自然山川的真是面目。

很多时候一块石头就能成为一景。

3、水的作用西方园林:多采用喷泉、跌水等形式来欣赏水的动态美,也有制造一片规则、平静的水面来欣赏水的静态美。

东方园林:讲究小桥流水,欣赏水的本质,声音,力求再现真是河流的轨迹4、植物的作用西方园林:强调人的作用。

对植物的欣赏表现在植物的品种、体块、色彩与层次上。

植物被修剪成几何形状或动物形状,往往成片出现,整形对植、列植。

东方园林:主要欣赏植物的自然美,着重对植物的姿态进行培养,如中国园林中的盆景的运用。

自然式的孤植、散植。

植物在东方园林也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

5、园路的设计西方园林:往往都有一条宽大笔直的中轴线,园路都成一定的几何形状,以主体建筑物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或环绕。

东方园林:追求曲径通幽、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移步换景,园路一般都曲折、小巧隐蔽。

非常独特的廊桥的设置,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是有观赏的作用,是中国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

6、社会意识形态西方园林:为体现黄泉智商,更强调人工美。

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是变化的统一。

变化,就是园林地形和布局的多样性,花草树木的品类、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都应该“井然有序,布置的均衡对称,并且彼此协调配合”。

直线个方角是基本形式,都要服从比例。

东方园林:中国在线自然的美学思想深受儒家和道家精神的影响,儒家哲学强调天、地、人中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道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探求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最终将天人合一的道家精神融于其中。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用来美化环境、享受自然景观、进行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景观构造、植物配置、园林布局、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审美情趣的差异造成的。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山水分布广泛,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自然资源。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以河山、湖泊、山水为主题,注重山水结合的美感。

中国园林讲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而在西方,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西方园林主要以草坪、鲜花、喷泉等为主题,注重花园的色彩和形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于风景园林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风景园林建筑在历史上受到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家哲学的影响,注重自然美和意境美的追求。

中国的古典园林以抒发情感、表达审美情趣为主要目的,具有浓厚的文人情怀和文学意境。

而在西方,受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西方风景园林更注重建筑的规则和对称,追求几何美和形式美,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三、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也是中西方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的风景园林在设计中往往融入了佛教、道教等宗教元素,注重山水的灵气和神韵。

这种宗教意蕴增加了园林的灵气和神秘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而在西方,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响,西方风景园林更注重人与上帝的联系和信仰,园林设计中常常融入了教堂、修道院等建筑,营造出一种宗教庄严感。

四、审美观念中西方的审美观念也是导致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人注重意境与情趣,追求“虚静散逸”、“境由心生”的审美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以追求情趣和意境为主要目的,强调“气韵生动”、“意在形外”,尊重自然、追求超凡脱俗。

中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

中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

东西方园林的特点及差异一.东方园林古代东方有悠久灿烂的文明。

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长江诸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都在园林艺术方面有巨大成就。

古代西亚也有花园。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十分强盛,国王尼布甲里撒二世为他的妃子建造了巴比伦空中花园。

这座花园早已毁灭,但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博和狄奥多罗斯对它作了记载。

据说,该园建有不同高度的台地,越往上的平台越小,每个台层都有石拱廊支撑,并且种植各种树木花草,顶部设有提水装置,用以浇灌植物。

远处观看,它宛如空中花园,故人们称之为“架空花园”或“悬空花园”。

古代西亚园林被称为世界三大园林系统之一,与古希腊、中国园林相比较,西亚园林的辉煌时间较短,对后世的影响较小,今人对它的研究也不够。

古代印度对世界文化有卓越贡献,园林艺术也很有特色。

公元7世纪,中国的玄奘到印度曾见过一些花园。

古代中国园林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东亚、南亚各国园林的影响很大,堪称东方园林的代表。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遗产中,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完全不同于西方园林的空间原则和美学品味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不论是北方园林中的苍岩深壑、碧水浮天,还是南方园林的小桥流水、粉垣低蜿,都给人以不尽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院园林和自然郊野园林。

这四种园林虽然相互交织和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其中还是以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的地位最为重要,艺术造诣也最为突出。

皇家园林的地位显赫、规模巨大、气度非凡;私家园林的卜筑自然、诗情画意,构筑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史的活丹青……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区别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区别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区别区别一:建筑材料不同,中国园林以土木为主,西方园林以石质为主。

区别二:建筑布局不同,中国园林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西方园林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

区别三:建筑文化主题不同,中国园林以宣扬明伦示礼为中心,西方园林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为中心。

一、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区别1、建筑观念不同: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2、建筑材料不同: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

3、建筑布局不同: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

4、建筑文化主题不同: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

5、建筑风格不同: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为基调,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狂。

二、中国园林的特点是怎样的?1、融于自然是把园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融于自然的目的,是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使人们获得丰富的审美对象,尤其是自然美。

例如通过围墙漏窗的设置,就可以使人们从漏窗中观赏到墙外的美好风光,给园林造成幽深广阔的境界和意趣。

融于自然的手段,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园林空间。

2、顺应自然指园林的建造,包括筑山、理池、设置花木、建筑房屋等等,都服从于自然美的需要,而不能破坏自然美。

也就是说,要讲求合理开发。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区别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家核优居。

【家核优居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原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构建自然与文化,美化生活与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结合体。

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1. 设计理念中西方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存在较大的区别。

在中式园林中,注重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强调“山水田园”的意境,通过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而西式园林则更注重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强调对几何形状的设计与规划,追求对称与对比,建筑与景观的协调统一,突出了秩序、对称与几何美。

2. 建筑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中的建筑风格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式园林建筑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化气息,常常采用横卧的“凝园式”建筑,注重道、殿、廊的合理组合,尤其是重视建筑对自然景色的衬托和映衬。

而在西式园林中,建筑风格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工程性,常常采用石材、钢材等现代化材料,建筑形式更加走向简洁大气。

3. 植物配置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植物配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植物的意境,希望通过植物的生长、颜色、形态等来寓意表达情感与情绪。

而西方的园林则更注重植物的功能性,追求对景观的布置与空间的填充。

1. 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儒家道家佛家三教合一的传统文化影响,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尊重自然之美、优美之意。

而西方的园林则受到希腊罗马文化影响,重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利用,追求对称、秩序、规模与壮观。

2. 地域环境的差异中西方地域环境的差异也是造成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

中国位于东亚大陆,受季风气候影响,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水风光优美。

这种地域环境的差异使得中国的园林景观更加注重山水、水墨意境的表现。

而西方地域环境大多数位于大陆与海洋相交的地带,气候多变,风景资源及形式丰富多样。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

而中西方的历史文化的差异,所以中西方在园林风格上也产生了差异,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一“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一直被中国造园家们奉为圭臬。

中国古典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力求再现大自然中各种事物、景物的造型和气势。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均符合自然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御园还是江南私园都很强调顺应自然。

颐和园的昆明湖、万寿山及其中的二堤、六岛、九桥,均显得自然和谐,丝毫没有人工穿凿之感,而苏州园林中巧妙设置的山水树木、亭台楼阁,亦显现出浓郁的自然韵味。

西方古典园林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

园林中所有的景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有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

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园中虽有许多自然物,但自然的气韵已不存在。

西方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是法国的凡尔赛宫,园中的王宫、教堂、剧院等都是规整排列,连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均是秩序分明,呈现出几何形状,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二不同的建筑美学风格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使古建筑在西方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力。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来制造不同的建筑物,展现不同的信仰。

西方的石头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建得又高又大。

同时巧妙的建筑屋顶是西方古典建筑的一大亮点。

但是,如何将高密度石拱顶引擎,如仓库架构是它的位置,所以是一个直线上升的支柱,如较早出现的塔斯曼干栏,也可以说是西方建筑地基基础支柱。

发展支柱,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建筑屋顶,如果西方建筑的支柱是“基本词汇”,那么建筑物的屋顶是西方“基本句型。

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我国的园林讲究自然美,而西方的园林追求线条的美感,这样一对比,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异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欢迎阅读!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一、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

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则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

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

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

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

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再者,对于一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建筑与山石、水池、花木巧妙地结合。

三、对水的运用在西方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现。

常设置水池、水阶梯、跌水、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水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音响效果的水景。

中国园林也十分注重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水面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绝大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

分散用水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给人深邃清幽的感觉。

四、在植物运用方面差异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园林,主要是通过花坛、小林园或丛林、树篱和花墙来体现,法国园林中的植物都需要经常修剪,注重人工整理。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理念的不同
中式园林注重自然,强调自然元素的采用,尊重山川、水流、石头等原有的地形地貌,注重素雅、静谧、疏朗的感觉,强调“人在自然中”的感受。

而西式园林强调对景观的组织和安排,更注重人工修饰的效果,常常会采用几何图形、雕塑等技法,突出人文主题,强调“自然服务于人”的理念。

二、造园手法的不同
中式园林注重隐逸、深邃的感觉,常采用“透景进深”的构思方式,通过建筑、结构
等手法营造出秀美、诗意的境界。

西式园林则注重规则、对称的感觉,强调整体美感和直观性,因此常使用几何图形、
剪形等手法来布置景境。

三、运用的元素不同
中式园林运用的元素主要有山石、水、植物等,其主要功能是增强景观的自然感、古
朴感、清幽感等。

西式园林则注重雕塑、建筑等人工造型元素的应用,常常会用到楼阁、亭台、雕塑、
喷泉等,通过对园林构件的处理打造出一个规则美感的场景。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布置和美化的艺术,它是一种结合了景观美学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随着不同文化的发展,中西方的风景园林在设计风格、材料选用、建筑布局等方面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来自于地域的不同,更体现了不同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的差异。

本文将从地域文化、审美观念和历史传统等方面,探讨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直接影响了两者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设。

在西方国家,由于气候多变,常年潮湿,风景园林通常以花园为主,强调对花卉植物的种植和修剪,注重绿化造景。

而在中国,由于地域广阔,气候变化多样,中式园林则以山水景观为主导,注重枯山水的造型和布置,体现了山水共生的文化意蕴。

中西方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也影响了风景园林的设计风格。

在西方国家,基督教文化对园林的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圣经中的故事和圣经中的花卉都被广泛地用于园林的设计中。

而在中国,儒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使得中国传统园林更注重与自然的融合,主张“山是水的根本,水是山的灵魂”的理念。

这种文化差异直接反映在中西方风景园林的设计中。

二、审美观念的差异中西方的审美观念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也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美的追求强调个性和特色,强调实用主义,更加注重规划和结构搭配,追求整体和谐统一的感觉。

而在中国,审美观念更注重隐匿的、含蓄的美感,强调意境和潜意识的美感体验。

这种审美观念的差异直接影响了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布局。

不同的审美观念也引导着不同的材料选择和植物运用。

在西方国家,风景园林的材料多选择大理石、石头和混凝土等硬质材料,重视对结构的处理和颜色的运用,注重在空间中营造质感和层次感。

而在中国,传统园林则更注重运用竹木石和水泥等自然材料,注重凸显材料的天然与原始特性。

三、历史传统的差异中西方历史传统对风景园林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一)中西方园林景观之比较1、不同的传统文化对园林景观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道、佛三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各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对中国古典园林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1)儒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之说。

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不可动摇的原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

主要体现于江南诗情画意的私家园林里。

(2)道家崇尚自然之美,老子以“道”是宇宙本原而生成万物,也是万物存在的根据,道家总结园林审美的自然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理论的产生为中国园林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哲学依据,使园林中的自然因素“山水”得到巩固和发展。

道家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崇尚自然山水。

②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③以水体为纽带的山水、建筑组合关系的建立。

(3)佛家思想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

正如六祖惠能的传世之偈中所说的:“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家美学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感情等的作用,融入中国园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

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

佛学思想对中国园林,特别是江南园林产生极大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文人、画家开始参与造园。

唐朝王维是当时倍受推崇的一位,他辞官隐居到蓝田县辋川,相地造园,园内山水溪流、堂前小桥亭台,都依照他所绘的画图布局筑建,如诗如画的园景,正表达出他那诗作与画作的风格,写出了《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一)中国园林发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围,并在其中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场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审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

中式园林从“原始”状态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阶级对抗尖锐,政局复杂多变,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自信心遭到崩溃,理想幻火,并逐渐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淡泊为特征的人生折学与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

他们选择了“隐居”,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慰籍,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以实现理想的“隐居”,寄情于山水,隐身于山林,复归大自然。

正是此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使艺术家产生了表现大自然优美的情感动力,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势必在文艺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思想活跃,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

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诗、画、书法、音律、园林等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

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

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

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

而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很大贡献。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

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西方的不同的文化,在许多方面和较为明显的的区别,所以在园林方面也产生了区别,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区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一不同的建筑和谐之美和对抗之力审美艺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色调的和谐之美。

虽然秦朝的建设也具有较高的台榭,美的宫殿,阳刚之美雄奇,壮丽辉煌,而是由儒家的影响“和”的思想,后汉,阳刚力量对这个节目逐渐美中国传统建筑的和谐与含蓄之美。

封闭的内部空间组合,俞渝委曲施工顺序级别,旋律,建筑端庄,自然的建筑设计的舒缓的节奏,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无忧无虑,舒适的审美心理感受。

大多数中国传统建筑被扩展到平面布置组,个人受整体追求和谐。

正如李泽厚先生说:“中国的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木质结构和特点的可能,在独立之初并不是基于一个单一的个体建筑的目的,但在巨大的空间,扁平材,互联并与建筑群特点它关注的是有机安排之间的整体平坦多个建筑物。

“艺术的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美国对抗的表现。

纹理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硬邦邦,冷冰冰的,理性色彩浓,缺乏人情味的。

在大楼里,西方古典建筑与夸张的造型,真棒规模呈现永恒而崇高的架构,以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的物理结构方面。

这些精确的几何比例,那些充满张力的穹顶,尖拱,谁傲然屹立寺,庙坛,处处与自然显示了对抗和征服,引起人们怀疑,兴奋,恐怖的审美情感。

即使有园林建筑的主题景观的自然之美,也是一种反中国风特色天道,与天道反对战斗机主题的性能特点。

在西部园丁眼中的对象,自然风光是不是模仿的对象,而是改造,从而西方古典园林造景多以反映主楼人工伟力,而是个陪衬花卉园林建筑。

鲜花和景观,这里就不多保持状态的自然增长,并切成各种规律。

园林的布局,同时也受到了人们的意志为规则的几何形状,显示出勇气征服了古代西方人的拼搏精神本质。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二总体风格的差异由于中国园林追求的是意境美,追求“境生于象外”的艺术境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主张酷爱自然,提倡自然之美、朴素之美,强调自然、自由、自我的思想, 反对一切清规戒律,要在自然的无限空间中得以自我心灵的抒发和满足,所表达的是“物与神游,思与境谐”的审美意识。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差异是由于两方或多方的不同引起的,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大,那么其园林的差异也就不小了,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一造园手法上的差异(1)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西方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人工美,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水体都方方整整,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去。

园林中所有的景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有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楼阁亭台排列整齐,花木修剪成形,水源理成喷泉等等。

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西方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是图1中法国的凡尔赛宫,王宫、教堂、剧院等都是规整排列,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秩序分明,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2)中国古典园林的处理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的处理崇尚自然,“虽由人作,宛如天开”运用人力,艺术地再现自然的天地万物及其壮丽景观,布局灵活,山水喻道,潜心会意,复归自然。

古典园林艺术注重意境的创作与表达,皆以自然为比喻,采用象征、联想、比拟和隐喻等手法再现自然美,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二世界观的差异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

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

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较西方发达得多,这种思维方式注重总体观念和对立统一观点。

儒道两家都注重从总体来观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

老子、孔子都注重观察事物时的对立面及其相互转化。

古代中国人把这种宇宙模式的观念渗透到园林活动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群体空间艺术。

与西方清晰客观的雄辩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有道佛之风范,参禅悟道,却始终没有一句明确回答。

中国园林正有这种味道,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分析园林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改造、调整、加工、剪裁这些造景元素,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式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

前者按古典园林的建筑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誉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含蕴。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静物。

江南园林;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地域面积小,又因为河糊、常绿树较多,所以比较细腻精美。

特点就是淡雅朴素、曲折深幽、明媚秀丽,但是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这类代表多集中在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岭南园林:因为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较好。

其明显特征是具有亚热带风光,建筑物都比较高而宽。

著名的如广东的顺德清晖园、东莞的可园和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5、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园林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7、小中间大的视觉效果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其构景手法有主配、层次(障景法、隔景法)、框景、借景(如杭州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浅议中西方传统园林差异一、起源的差异:中国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在几千年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中国园林”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

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迅速发展的园林已具雏形。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人们尚未建构完全自觉的审美意识。

中西方古典园林景观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景观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景观差异中西方古典园林景观差异是一个深入研究且丰富复杂的领域。

它们在许多方面,包括设计理念、空间组织、自然元素利用,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以下是对这些差异的一些基本概述。

一、设计理念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强调“天人合一”,即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设计师常试图模仿自然界的景观,将山水、植物和建筑物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宛若画卷的世界。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强调秩序和几何图形,其设计多基于严格的几何网格,特别是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可以看到这种设计风格的典型表现。

二、空间组织中国的古典园林在空间组织上常常是内向的、多层次的,园中景物多以山脉、水流、溪流等自然元素构成,通过精心安排的空间序列,引导观者的视线和情绪。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是外向的,一览无余的,常常以大片的草坪、花坛和喷泉等构成开阔的空间,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自然元素的使用中国古典园林大量使用自然元素,如山石、古木、水池等,通过这些元素来创造一种仿自然的氛围。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倾向于使用规则的几何形状和人工材料,如修剪整齐的灌木、草坪和雕像等。

四、文化内涵中国的古典园林深受古代诗词和绘画的影响,常常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氛围,如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诗词中的意境。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多地体现出了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影响,如法国的凡尔赛宫,充满了神话和历史故事的元素。

五、色彩与光线在色彩和光线方面,中西方古典园林也有显著的区别。

中国古典园林常常以绿色和灰色为主调,模仿自然山水的色彩。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注重丰富多彩的色彩,如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内的颜色变化丰富,与建筑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西方古典园林也善于利用镜面反射和灯光照明来增强景物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六、符号与象征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许多元素都富有象征意义,如龙、凤、狮子等动物形象,以及松、竹、梅等植物形象,都代表了特定的文化含义。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注重几何图形的象征意义,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都有其特定的象征含义。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对自然环境进行艺术处理,形成一种美的空间,以供人们休闲娱乐、观赏欣赏的地方。

中西方风景园林在设计理念、构造方式以及景观特色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源于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更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美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本文将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探讨。

一、设计理念的差异中西方风景园林在设计理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风景园林注重自然景观和文化艺术的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追求表现自然之美。

在西方,风景园林往往以大规模的自然景观为主要设计元素,带有一定的浪漫主义情怀。

比如英国的庄园花园和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都是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加入了一些文化的艺术设计。

而在中国,风景园林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再创造,注重塑造自然和谐的意境和气氛。

中国的园林设计理念源自古代的园林艺术,强调“山水情怀”,强调自然山水之间的关系。

中国园林常常以局部小景致为主要设计元素,通过布局、建筑和植物组合展现出一种深邃内敛的意境。

二、构造方式的差异中西方风景园林在构造方式上也有着显著差异。

在西方国家,风景园林的构造方式注重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改良,常常通过改变地形、植被和水系等手段来打造自然景观。

西方园林中常见的花园、湖泊、喷泉等景观都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而形成的。

而在中国,园林的构造方式更多地强调对自然景观的模拟和再现。

中国园林常常在园林中模仿自然山水景观,通过布局、建筑和植物的设置来营造出一种意境。

比如池塘、假山、长廊等元素都是中国园林常见的构造手法,通过这些元素的设置来创造出一种超脱而又内敛的意境。

三、景观特色的差异中西方风景园林的景观特色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风景园林的景观特色常常表现为开阔、宏伟以及浪漫。

西方的园林常常以大片的花园、广场和湖泊为主要景观,镶嵌其中的雕塑、喷泉等建筑艺术也是凸显出园林的雄伟壮观。

而在中国,风景园林的景观特色则更多地表现为富有内涵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园林差异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而西方则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中、西方园林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不管是形式还是风格差别十分鲜明。

历史渊源:中国的园林,在发源之初就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围,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这就是作为中国古代园林始祖的囿一朴素的天然景象和野生的动植物,无需再尽人为之能事。

可见,中国园林一开始就洋溢着纯粹供自己观赏娱乐的草莽自然气息。

西方园林之所以作规则式布置,追根穷源其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的需要。

如法国的花园就起源于果园菜地一一块长方形的平地,被灌溉水渠划成方格,果树、蔬菜、花卉等整整齐齐种在这些格子形的畦里,在此基础上,种上灌木或绿篱,形成朴素简单的花园,即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胚胎。

美学思想:人工美与自然美。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布局多采用规则形式以与建筑协调,以恢宏的气势,开阔的的视线,严谨均衡的构图,丰富的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体现一种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并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

中国园林则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畴,是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涵蕴讲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

以“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吸引着大家的眼球,既不求轴线对称,已没有什么规则可循,只如同一幅水墨画,山环水抱,曲折蜿蜒。

庭廊:中国园林中,亭和廊都是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中有独特风格和气韵的小品,它们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又作为点缀,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有顶的通
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和供人小憩。

廊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殿堂檐下的廊,作为室外的过渡空间,是构成建筑物造型上虚实变化和韵律感的重要手段。

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空间的格局、体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并能造成庄重、活泼、开敞、深沉、闭塞、连通等不同效果。

园林中的游廊则主要起着划分景区、造成多种多样的空间变化、增加景深、引导最佳观赏路线等作用。

而西方的廊则更注重于比例尺寸、数理关系等。

因素:在中国佛教对园林的影响最大,特别是通过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广泛渗入到园林的各个方面,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寺庙园林例如,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一敦煌石窟,其它还有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是目前我国风景园林中的重要人文景观。

特别是基督教在欧洲的社会生活中更为重要和普遍,对园林的影响也很大。

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只有教会和僧侣掌握着经济命脉和知识宝库,孕育着文化,寺院十分发达,园林便在寺院里得到发展,形成了总体布置好似一个规整小城镇的寺院
式园林。

另外,伊斯兰教对园林也有明显的影响,例如波斯庭园把平面布置成
方形的“田”字,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水池,以象征天堂。

哲学基础:中国的自然式花园大都认为最早可溯源至老庄哲学。

老子与庄子均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那时奴隶制衰落、圭寸建制兴起,战乱频繁,政治社会动荡不安。

在那个年代里,那些自信心崩溃、理想幻灭的士大夫阶层一意在心中求得平衡,逃避现实,远离社会,追求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朴质无华的情趣,寄情于山水,甚至藏身于山林,在大自然中寻求共鸣。

这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推动了山水诗画的兴起,促进了我国山水园林的诞生。

和中国相反,西方园林则是滋生在西方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深受西方哲学基础、美学思想和政治的影响。

从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看,以培根为代表
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笛卡儿为代表的唯理论在16 一17世纪产生了最
广泛的影响。

特别是笛卡儿认为应当制定一些牢靠的、系统的、能够严格地确定的艺术规则和标准,这些规则和标准是理性的,完全不依赖于经验、感觉、习惯和口味。

他认为艺术中最重要的是:结构要象
数学一样清晰、明确、合乎逻辑,反对艺术创作中的想象力,不承认自然是艺术创作的对象和源泉。

这些哲学和美学观点在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一对称规整的几何形状、宏伟壮观的画
面气势。

物质条件: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众多的名胜山川是造园家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中国也是盛产石材的国家,造园家利用不同形式、色彩、文理、质感的天然石,在园林中塑造成具有峰、岩、壑、洞和风格各异的假山,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祟山峻岭之中一假山成为中国古代园林中最富表现力和最有特点的形象。

西方的自然地理条件则为规则式园林的起源提供了造园的物质基础。

地理环境:古代地理观对中西园林的起源形式的影响人类对天
地的认识经历了从混浊到秩序的过程。

我们现在仍可以从神话传说中理解人类的童年!中国有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民间传说,西方则有圣约(中上帝造物和亚当和夏娃的伊甸园故事,体现了人类起源之初对天地万物的臆测,中国古代园林,其目的主要以狩猎通神求仙及生产为主。

而后则变为统治者一种游憩观赏娱乐活动。

人们对灵台和灵池的崇拜以及后来各朝帝王的封禅活动均体现出古人对山岳和水的崇拜与敬畏。

始皇统中国后在首都创建的寺庙园林以及五岳和文人骚客游历而促成的风景名胜都沿袭传统,以体现天人关系为主形成了中国以宛若天开为特点的。

西方园林的起源则可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古埃及人把几何的概念应用于园林设计,因此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

古希腊园林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公共活动游览的园林,第二种是城市的宅院”四周以廊柱围绕成庭院,庭院种散置水池和花木。

第三种是寺庙
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

罗马继承古希腊的传统而着重发展了别墅园和宅院,一般为四合庭院的形式一面是正厅其余三面环以游廊"。

文艺复兴时期则是西方园林更高水平上的发展。

植物配置:而中国园林意在“写意”即“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江南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不可能完全再现真实的自然,中国园林往往“师法自然”但都经过艺术的加工与升华,将自然艺术的手法加以再现与组合,最终达到“意在自然,高于自然”的境界。

而且中国园林植物配植具有时间感。

西方的园林则是规模很大,他们欣赏逼真地模仿再现自然,甚至设计得像真正的乡野一样,这使得经过设计的园林景观与一般
自然界的真实景观没有差异
理水艺术:西方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现,平静的水池,外形轮廓规则,设计者十分注意水池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之有好的比例和适当尺度,他们也很重视喷泉与背景在色彩、明暗关系方面的对比,在平坦的地面上或沿着等高线则可做成水渠、小运河,在三特庄园和埃斯特庄园都有这种类形水景。

但是中国的水景则是“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
雕塑与山石的运用:在西方园林中,很少见到中国园林中的堆山叠石,但雕塑却十分常见。

雕塑造型丰富,姿态各异,多以神抵为主题或独立或作群像,大多与喷泉、栏杆、立柱、壁完相结合,瓶饰多以石制作,表面饰有图案
各异的浮雕,一般放置在栏杆、台阶或挡土墙上起着点缀的作用。

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堆山叠石是十分重要的,园林中的山石是对自然幽石的艺术摹写,因又常称之为“假山”,人们对山石的欣赏主要还是它的限于形式的美。

明晰/含混: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

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观念。

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使人们置身其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

和西方人不同,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

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

相反,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

中西方园林艺术尤其是其差异性,是中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之
一。

深入研究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可以透过园林特点这一表面现象使我们能更加深入了解中国和西方园林的造园史、园林艺术的本质特征,并充分感受到不同历史、不同民族的审美意趣,人类文明的多姿多彩。

在各种文化互相冲击交融的今天,有利于我们在造园时除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外,还能更好地吸收
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来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作品,使整个人类的园林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