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稿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
课题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第1 课时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能够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严谨、规范的实验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
制
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方
法
分组实验
学情分
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方法。技术运
用
投影
教学反
思
通过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活动学生活
动
教师备注
[创设情境]
提出实验任务:用现有仪器(100 mL量筒、100 mL烧杯、平底烧瓶、玻璃棒、胶头滴管、天平、药匙、橡皮筋)及蒸馏水、碳酸钠固体试剂,选择其中的必要仪器配制100 mL、0.1 0 mol/L Na2CO3溶液。[交流共享]
小组代表汇报各自的实验方案及操作步骤,教师归纳找出典型的实验方案进行讨论与评价。
方案一:称取1.1 g碳酸钠固体移入100 mL烧杯中,加100 mL水溶解得
100 mL、0.10 mol/L Na2CO3溶液。
方案二:称取1.1g碳酸钠固体移入平底烧瓶中,加100 mL水溶解得100 分组讨
论,形
成方案
并付诸
于分组
实验。
设计意图:
创设真实的
问题情境,
以驱动学生
进行探究,
提出本节课
的课题
设计意图:
运用选择性
思维,从学
生熟悉的配
mL 、0.10 mol/L Na2CO3溶液。
方案三:称取1.1 g碳酸钠固体移入100 mL烧杯中,加水溶解至刻度得
100 mL、0.10 mol/L Na2CO3溶液。
方案四:称取1.1 g碳酸钠固体移入100 mL量筒中,加水溶解至刻度得
100 mL、0.10 mol/L Na2CO3溶液。
[教师提问]
对比以上方案,作出合理评价。
学生1:方案一、二把水的体积当作溶液的体积是错误的。
学生2:方案四所配溶液的浓度比方案三所配溶液的浓度精确(从烧杯、量筒的横截面的大小对比及读数误差进行分析)。用烧杯、玻璃棒可以比较精确地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但用烧杯、玻璃棒只能配制体积大约为100 mL、浓度约为0.10 mol/L Na2CO3溶液。
学生3:但方案四所用量筒只是一种量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也不能直接用来配制溶液,很容易因反应放热或溶解放热导致量筒破裂。[教师设问]
怎样把两者的合理之处结合起来呢?
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法:称取1.1 g Na2CO3固体移入100mL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将溶解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再移入量筒,再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再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刻度线得100 mL 0.10 mol/L Na2CO3溶液。
[启发引导]
此方案的可取之处在于将烧杯和量筒巧妙地结合起来,利用烧杯溶解、量筒量取体积,既提高精确度,又避免了用量筒直接配制溶液的错误操作。但这种方案是否完美无缺?
学生4:该方案的缺点是:烧杯中残留溶质没有全部转移入量筒中,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学生5:量筒毕竟是一个粗量器,还不能达到所配溶液精确浓度的要求。[教师追问]
如何克服以上两个缺点?
得出改进方案,小组代表讲解自己的改进方案:
学生6:将烧杯中的溶液移入量筒后,应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学生
交流
制一定质量
分数的溶液
入手,建立
新旧知识的
联系,为学
习配制一定
体积、一定
物质的量浓
度的溶液搭
建学习平
台,萌生新
知识的生长
点
设计意图:
抛出问题,
让学生自由
讨论,在讨
论中逐步完
善自己的实
验方案。培
养学生思维
的缜密性,
增强了学生
合作学习的
能力和品
质)
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