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专题带翻译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15篇(附翻译)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15篇(附翻译)1、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断句,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进行断句。
2、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句。
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句也很方便。
3、根据文言虚词断句。
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4、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
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5、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
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6、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句。
如“……者,……也”等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宾语前置句式。
不能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7、根据文章结构断句。
文言中有些文段,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写的。
如总分或分总结构,在论述类文章中,运用较多。
可以利用文段中的结构关系断句。
习题操练1.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 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 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 弱 以 增 虚 数 乎!
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 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 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译文:(魏徵)答复说:“军队是否有用在
于能否统领得法,而不在人数众多。陛下征发 成丁男子中身体健壮的,用合适的方法统带, 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再多征募尚未成丁的男 子,用来虚增人数啊!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 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 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 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 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 真全不复有初矣
人呢?所以说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不被人 们羡慕觊觎,那是太少了。
[译文] 孟子说:“言语浅近而含义深远,这是 善言;操守简约而给予广博,这是善道。君子的言语, 讲的虽是常见的事情,可是道就在其中;君子的操守, 从修养自己开始,从而使天下太平。有些人的缺点就 在于放弃自己的田地,却去锄别人的田地——要求别 人的很重,而自己负担的却很轻。”
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 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 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 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 然后能知美恶矣
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 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 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灵峰山,山上有金鸡峰。峰上的草大多是竹子,数木大多是 枫树、松树。鸟类大多是竹鸡,竹鸡的形状像鸡但比鸡小, 身上有花纹色彩,喜欢鸣叫。有座寺庙坐落在山中,四面环 山。寺前面的山叫做陶山,是华阳外史(官职名)陶弘景隐 居的地方。寺的东南面的山叫做日铸峰,是欧冶子铸剑的地 方。寺的后面叫做薄崖石,石上有座楼阁叫做松风阁,奎上 人(宗奎)住在里面。
文言文断句题及其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断句及翻译】断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行为吗?”【解析】1. “学而”是一个固定搭配,表示“学习之后”,因此应断开为“学而/时习之”。
2. “不亦说乎?”中的“乎”是疑问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应与前面的句子断开。
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有朋自远方来”是主语和谓语,表示动作,后面的“不亦乐乎”是对这个动作的评价,因此应断开。
4.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人不知而不愠”是主语和谓语,表示状态,后面的“不亦君子乎”是对这个状态的肯定,因此应断开。
【练习题】以下文言文段落,请进行断句并翻译。
原文: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断句及翻译】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翻译:孟子说:“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择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所以有些祸患我是不回避的。
”。
文言断句及翻译

至建武中/司徒掾班彪以为其言鄙俗/不足以踵前史/又 雄歆褒美伪新/误后惑众/不当垂之后代者也/于是采其 旧事/旁贯异闻/作《后传》六十五篇。
4.文言断句、翻译训练: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少笃学,工文辞。 王云使北还,言金人必欲得三镇。宗尹请弃之以 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张邦昌僭位,复其 职。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 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 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及为政多私屡 为议者所诋云。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 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 啻九牛毛也/闻者称善/
七。文言文断句、翻译训练。
王铎,字昭范。会昌初,擢进士第,累迁右补阙、集贤殿
直学士。咸通后,仕浸显,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所取多才
实士,为世称挹。十二年,繇礼部尚书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 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少保
6.文言断句、翻译训练: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父谞,吴黄门郎。谭期岁而孤, 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勤劳备至。及长,好学不倦, 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 才器,待以宾友之礼。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谭 至洛阳,武帝亲策之,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谭素以 才学为东土所推。扬州刺史刘陶素谭不善,因法收谭, 下寿阳狱。镇东将军周复馥与谭素相善,理而出之。或 问谭曰:“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 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 九牛毛也闻者称善。”卒于家。赠光禄大夫,谥曰胡。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的例子

昔仲尼尝极言礼乐之用,曰:“夫礼,所以序天地也;乐,所以导阴阳也。
礼之用,和为贵;乐之用,同天意也。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须臾离身,则暴乱生矣。
”断句:昔仲尼尝极言礼乐之用,曰:“夫礼,所以序天地也;乐,所以导阴阳也。
礼之用,和为贵;乐之用,同天意也。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须臾离身,则暴乱生矣。
”翻译:昔日,孔仲尼曾极力阐述礼乐的作用,他说:“礼,是用来调和天地秩序的;乐,是用来引导阴阳变化的。
礼的作用,以和谐为贵;乐的作用,与天意相合。
礼乐不可须臾离身,一旦离开身体片刻,那么暴乱就会产生。
”断句分析:1. “昔仲尼尝极言礼乐之用”,此句断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昔”、“仲尼尝极言”、“礼乐之用”。
其中,“昔”是时间状语,表示过去;“仲尼尝极言”是主语加谓语,指孔子曾经极力谈论;“礼乐之用”是宾语,指礼乐的作用。
2. “曰:‘夫礼,所以序天地也;乐,所以导阴阳也。
’”,此句断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曰”、“夫礼,所以序天地也”、“乐,所以导阴阳也”。
其中,“曰”是引语词,表示孔子说;“夫礼,所以序天地也”和“乐,所以导阴阳也”是并列的两个句子,分别阐述礼和乐的作用。
3. “礼之用,和为贵;乐之用,同天意也。
”,此句断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礼之用”、“和为贵”、“乐之用,同天意也”。
其中,“礼之用”是主语,指礼的作用;“和为贵”是谓语,表示和谐是礼的重要价值;“乐之用,同天意也”是宾语,指乐的作用与天意相合。
4.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须臾离身,则暴乱生矣。
”,此句断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礼乐不可斯须去身”、“须臾离身”、“则暴乱生矣”。
其中,“礼乐不可斯须去身”是条件状语,表示礼乐不能离开身体;“须臾离身”是结果状语,表示离开身体的时间很短;“则暴乱生矣”是结果,表示如果离开身体,就会产生暴乱。
整段文言文通过断句,将孔子的言论清晰地表达出来,强调了礼乐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引导自然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不可离身的必要性。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专题练习答案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专题练习答案1枣棘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卑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从朿/音刺/本芒刺也/朿而相戴生者/枣也/朿而相比横生者/棘也/不识二物者/观物可辨翻译枣和棘很相似。
枣一般独自生长树高且横枝较少而棘则丛生相互交织成林这是他们的区别。
再从字面上来看他们都是从朿字而来本意是芒刺。
朿独生则为枣朿相邻横生则为棘不认识这两物的看字就可看出。
2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翻译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
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
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也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
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处才能使自己变的更强更聪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书经说命篇说“教是学的一半。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4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翻译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
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
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翻译名分不正道理就说不通道理说不通事情就做不成事情做不成则礼仪等级就不能维持礼仪等级不能维持则刑罚就不公平刑罚不公平则百姓都没有地方放手脚即不知该怎么办了。
高考文言文短文断句与翻译

5、(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 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断句: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 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 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 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翻译: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 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 (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 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 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 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 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 人)了。
8、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 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 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 徐问公曰亦之书否公唯唯而已复 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 人惶恐惭俯而去。
断句: 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 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 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亦之书否?”公 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 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翻译: 王荆公介甫,退居金陵。一天,他头裹一块绢, 拄着手杖行走,独自游览山寺,遇见几个人在那 里高谈阔论文史,议论纷纷。王安石坐在他们旁 边,没人注意到他。有一个客人慢慢问他说: “你也懂得文书?”王安石含糊地应答。人家再 问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说:“我姓王,叫 安石。”那群人惶恐,惭愧的低着头离开。
3、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 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 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 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断句: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 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 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 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 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 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 此都不要忘掉。”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 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 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文言文断句及翻译训练

高三文言文断句及翻译日日练1.韩褒智逞豪强(韩)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
”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
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
(林)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
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鞠之,狱立具。
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
4.程敏政舞弊案弘治乙未科会试程学士敏政主考仆辈假通关节以要赂举人唐寅辈因而夤缘喻窃高第为言官华昶等所发逮赴诏狱。
孝皇亲御午门,会法司官鞠问,以东宫旧官从轻夺职。
5.汉武帝执法不私亲久之,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隆虑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死罪,上许之。
隆虑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狱系内官。
以公主子,廷尉上请请论,左右人人为言:“前又入赎,陛下许之。
”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
”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
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
6.尹赏捕盗赏所置皆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计随轻黠愿自改者财数十百人皆贳其罪诡令立功以自赎。
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
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
江湖中多盗贼,以赏为江夏太守,捕格江贼及所诛吏民甚多,坐残贼免。
7.唐临纵囚出为万泉丞。
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
”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8.韦澳执法皇亲帝舅郑光庄墅吏豪肆积年不输官赋澳逮系之它日延英帝问其故澳具道奸状且言必寘以法。
帝曰:“可贷否?”答曰:“陛下自内署擢臣尹京邑,安可使画一法独行于贫下乎?”帝入白太后曰:“是不可犯。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一、诸葛亮认错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顒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之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家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变劳乎亮谢之及顒卒亮垂泣三日(司马光《资治通鉴》)二、勤训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媮衣玩日愒岁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力行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是一蠹耳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诚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劳则思逸则忘物之情也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贤不若彼者乎选自《战国策》三、韩信将兵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①上:指刘邦。
四、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矣今王动②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③王之动愈数而离王④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注释】①衣焦不申:申,通“伸”。
衣服皱巴巴的不平直。
②动:每每,常常;下文“举”与此同义。
③广地尊名:使地盘扩大,使威望抬高。
④王:称王。
名词作动词用。
五、黠鼠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tuó袋子)中空嘐嘐聱聱①声在橐中曰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有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选自《苏东坡文集》)【注释】①嘐(jiāo)嘐聱(áo)聱:象声词六、不忘贫贱苦高祖既贵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帝至故宫见之有惭色近侍或进曰大舜躬耕历山伯禹亲事水土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德稼穑之艰难乎(选自《资治通鉴·宋纪》)七、牧童指瑕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②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唐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选自《苏东坡文集》)【注释】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一、用“/”为下面文字断句。
(一)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参考答案】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二)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
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较三十里【参考答案】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
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较三十里/(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参考答案】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四)古之圣王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仅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参考答案】古之圣王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仅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五)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参考答案】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六)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
文言文断句金句翻译

一、原文: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翻译: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忧虑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二、原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翻译:处境困顿时,就努力修养自身;得志显达时,就要努力造福天下。
三、原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翻译:了解某个领域的人不如热爱它的人,热爱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四、原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翻译: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先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五、原文: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翻译:人生在世,得意之时应当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月光。
六、原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翻译:天地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七、原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翻译:大海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容纳无数江河。
八、原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翻译:读遍万卷书籍,走过万里路。
九、原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翻译:不追求淡泊无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追求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十、原文: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翻译:人民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君主最轻。
这些文言文断句金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学习这些金句,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更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使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文言文断句并翻译(教师)

文言文断句并翻译(教师卷)1.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限12处)(双斜线(//)处,可断可不断)【参考译文】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时就喜欢弓箭,搞到几十个好弓箭,自己认为没有能可比的了。
近来我把收藏的弓箭拿给做弓箭的人去看,工匠却说我这些弓箭都不是好木材做的。
我问原因,工匠说,木材的质地不平直,纹脉都是斜的,弓箭虽然有劲,然而射出的箭不会平直。
我才明白从前辨识(弓箭)的方法还不准确。
我凭借弓箭打天下,认识这些弓箭还不完全,况且天下的事物这么多,怎么能都了解清楚呢!2. 答案: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
(限13处)【译文】奖赏和惩罚的政策,说的是奖励善的惩罚恶的。
奖励用来鼓励立功,惩罚用来杜绝奸邪的行为。
奖励不能不公平,惩罚也不能不同等。
通过赏赐使他们知道被给予好处的原因,那么勇士就会为了正义奋不顾身;通过惩罚使他们知道被惩罚的原因,那么做坏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惧了。
所以奖励不能无根据地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乱用,如果没有根据地奖励,有功劳的人就有怨言,随便地惩罚,那么正直的人就会忌恨。
3. 答案: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限12处)【译文】所谓童心,指的是真心。
如果认为童心是不可以保留的,也就否定了真心。
童心是绝对不掺假的纯正的心,这是人生初始阶段的本性之心。
如果丢掉了童心,就是失掉了真心;失掉了真心,就失掉了真正做人的心;做人而不真诚,就会丢掉人所具有的真诚的本性。
4、(2012年湖北卷)答案: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参考答案

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参考答案一、1.①到②往、到③只,不过2.等我回来,给你杀猪。
3.断句: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二、1.断句: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2.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
三、1、①文雅②得到(正确的方法)③少2.子产管理政事,总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加以任用。
3.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
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
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
四、1.①宴请②逃亡③回头④给吃2.如果中山国有了急难,你们一定要为它效死力。
3.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
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翻译: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
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五、1.①守卫②评定是非③向上,这里指抬高④俘虏2.断句:出与楚师战,败。
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
翻译:(皇颉)出兵与楚国军队交战,打了败仗。
穿封戌抓住了皇颉,公子围和他争夺这个俘虏。
3.我是碰上王子才打了败仗的。
文言文断句翻译

昔余游庐山,览其胜景,心旷神怡,遂作此谣。
山川壮丽,云雾缭绕,飞泉喷薄,奇石嶙峋。
登高望远,天地豁然开朗,恍若置身仙境。
“巍巍庐山,屹立东方。
百川之源,万壑之长。
”此句断句如下:巍巍庐山 / 屹立东方 / 百川之源 / 万壑之长。
翻译:巍峨的庐山,屹立在东方。
百川的源头,万壑的尽头。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句断句如下:山回路转 / 不见君 / 雪上空留 / 马行处。
翻译:山势回环曲折,再也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你骑马走过的痕迹。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句断句如下:飞流直下 / 三千尺 / 疑是 / 银河落九天。
翻译: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高达三千尺,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九天之上倾泻而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此句断句如下:日照香炉 / 生紫烟 / 遥看 / 瀑布挂前川。
翻译:阳光照在香炉峰上,升起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仿佛悬挂在前面的山川之上。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此句断句如下:黄云万里 / 动风色 / 白波九道 / 流雪山。
翻译:万里黄云翻滚,风起云涌;九道白波流淌,雪山在波涛中起伏。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此句断句如下:蜀江水碧 / 蜀山青 / 圣主朝朝暮暮 / 情。
翻译:蜀江的水碧绿,蜀山的颜色青翠;圣明的君主,从早到晚都怀着这样的情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此句断句如下: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翻译:走到水的尽头,就坐下观看云彩升起的时候。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句断句如下:偶然值林叟 / 谈笑无还期。
翻译:偶然遇到林中的老人,谈笑风生,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庐山谣》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需要仔细分析文意,把握诗句的结构和韵律,才能准确传达原诗的意境。
文言断句与翻译

“明句读”(断句)是古人读书的基本功。现在, 参考答案: 我们阅读的当然是加了标点的文言文,但断句 能力还是很必要的,而且加了标点仍然存在断 句问题。
断句: ①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 ②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 / 越。 译文: ①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 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 ②汉王于是派随何去劝说九江王黥布,又派 人去和彭越联络。
翻译的“要诀”: 整体把握, 通观大意, 联系语境, 准确断句。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穷究关键, 既信且达。
课堂训练——提高性练习,发现问题,深 入探讨。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 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 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 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参考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 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 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 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③调整法:通过调整文言文原文的语序来翻译古文。 多用于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 后置等倒装句式,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如:……近 代 未 之 有 也。 ……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宾语前置) 又如: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 译文:林子在湖边的茶馆里喝茶。(状语后置)
④增补法,是通过增加、补充词句来翻译文言文的方 法。主要是增补省略成分。
练习2、阅读下文,翻译画线语句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练习3、阅读下文,翻译画线语句 ……(何远)后为武康令,愈 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 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 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 注释 ③糗(qiǔ):干粮。④近畿(jī):京城附近地区。
精准断句文言文翻译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原文翻译:古时候的学者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技艺、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些疑惑就永远无法解开。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听闻道理的时间自然比我早,我跟从他们学习;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们听闻道理的时间虽然比我晚,但我还是跟从他们学习。
我学习的对象是道理,难道还要在乎他们出生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吗?因此,不论地位的高低,不论年纪的长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精准断句: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断句翻译:古时候的学者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技艺、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些疑惑就永远无法解开。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听闻道理的时间自然比我早,我跟从他们学习;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们听闻道理的时间虽然比我晚,但我还是跟从他们学习。
我学习的对象是道理,难道还要在乎他们出生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吗?因此,不论地位的高低,不论年纪的长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文言文断句文段翻译参考

文言文断句文段翻译参考1、及至金兵前来进犯,交战于宁江州,他的孙子战死,兀纳退逃入城。
留下属吏防守,自己率三百骑渡(混同)江向西行,府城便陷落了。
后来与萧敌里在长泺拒战金兵,因兵败免官。
2、然而,老师照着自己的主张推广做去,不被容纳又有什么关系?人家不能容,正见得老师是一位君子呢!一个人道术不修治,才是自己的耻辱;至于道术既已大大地修成而不被人所用,那是国的执政大臣的耻辱了。
不被容受有什么关系?人家不能容,正见得自己是一位君子呢!”孔子听了欣慰的笑了,说道:“有这回事吗?颜家的子弟呀!假使你能有很多财富的话,我真愿意做你的家宰,替你经理财用呢!”于是差了子贡到楚国去,楚昭王便派兵前来迎护孔子,才免去了这场灾祸。
3、南霁云哭着告诉他说:“本州遭受强寇侵逼,已被重重包围了半年,粮食用尽了武器也不够用,已想不出好办法了。
只是如果雎阳被攻克,就要殃及临淮,皮毛互相依存,当理应按援助。
”4、郭子仪对皇上诚心诚意,对下属宽厚仁恕,赏罚分明。
唐朝史臣裴垍称赞他:“权力大到天下人都钦佩但朝廷不忌讳,功劳盖世但皇上不怀疑,享尽了人间富贵但论者不说他的坏话。
”5、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
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
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
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
6、当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掌管刑狱,经常用各种难以想到的突祸陷害良善。
后来来俊臣因犯罪被捕入狱,有关官员判他死刑,武则天想赦免他。
王及善固执地陈奏说:"来俊臣凶恶狡猾图谋不轨,臣认为不除掉元凶,恐怕会动摇朝廷,祸患将从这里开始。
"武则天采纳了。
7、皇上说:“手握兵权而不祸害百姓的人,他的后人一定能够享受他的忠诚,朕欣赏你的忠诚,考虑到江西地邻广东,因此特授你江西行省参政一职,以表彰你归顺的诚心,联对你的希望是:好名声,是用来承载美德的.你的好名声已经够大的了,还需努力提升品德,以利辅佐国”8、王允后悔,想要阻止却来不及了,蔡邕于是死在狱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试身手】
二、用斜线(/)给下面文字断句,并总结断句的基本 方法。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 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 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 敏之用岂有常哉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 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 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 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小试身手】 四、用斜线(/)给下面文字断句,并总结断句的基本方 法。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 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 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 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 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 /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 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课内温故】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 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 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方法点拨四】
据文史,定句读:文言文中的 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 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了解 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也会有帮 助。
【高考链接】
(2014·高考四川卷)用斜线(/ )给下面短文断句。(限 划9处)(4分) 周 室 既 衰 诸 侯 恣 行 仲 尼 悼 礼 废 乐 崩 追 修 经 术 以 达 王 道 匡 乱 世 反 之 于 正 见 其 文 辞 为 天 下 制 仪 法 垂 六 艺 之 统 纪 于 后 世 作 孔 子 世 家 第 十 七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 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 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 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 故幸来告良
【课内温故】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 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 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 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 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汉六年(前 201 )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 ‚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 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 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 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 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课内温故】
(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 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 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有人评论孟郊和贾岛谁更贫困。一个人说:‚贾岛更贫困。‛ 另一个人就问:‚你怎麼知道的?‛他说:‚根据他们的诗 知道的。孟郊的诗说:‘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在 那清澈的水中耕田种稻,在青山上砍柴然后背回家中)贾岛 的诗说:‘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常 苦干。’(市场上柴草堆积如山,家中寒冷没有炊烟;井裏 有甘甜的泉水,锅裏常常没米做饭)孟郊家柴米自足,可是 贾岛家柴米全都没有,根据这个知道贾岛家更贫困
答案:周室既衰/ 诸侯恣行/ 仲尼悼礼废乐崩/ 追修经术/ 以达王道/ 匡乱世反之于正/ 见其文辞/ 为天下制仪法/ 垂 六艺之统纪于后世/ 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周室既衰/ 诸侯恣行/ 仲尼悼礼废乐崩/ 追修经术/ 以达 王道/ 匡乱世反之于正/ 见其文辞/ 为天下制仪法/ 垂六艺 之统纪于后世/ 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方法点拨三】
据修辞,定句读:文言文也是讲究修 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利用这一特点,我 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依句式,定句读:用
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高考链接】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 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2016年山东卷)
文言文断句基本思路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3、寻找标志,辅助标点。
文言文断句基本方法
【课内温故一】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 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 急故幸来告良
【拓展提升】
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鲤鱼跳龙门 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 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 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 其尾乃化为龙矣。 A.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 /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B.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 /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C.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 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D.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 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D.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 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 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 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 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了,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做, 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人们做学问有困难与容易的之分吗?去学,那 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学,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 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地学习,)等到学成了, 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 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 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高考链接】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 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 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已经治理得很好了 ,我却认为还不是那么回事。说天下已经安定已经大治的人, 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奉承,都不是真正了解什么是治乱大 体的人。有人抱着火种放在堆积的木柴之下,自己睡在这堆木 柴之上,火还没有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便认为这是安宁的地方 ,现在国家的局势,与此有什么不同!
夫冠足以修敬 \ 不务其饰 \ 衣足以掩形御寒 \ 不 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
【高考链接】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 \不 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那帽子足够用来表示恭敬就行了,不要致 力于装饰;衣服 足够 用来掩护身体抵御寒冷就行了,不要致力于华美。身上穿的衣 “服不要色彩杂陈,头上戴的帽子不要镂刻花纹。
墨子怒耕柱子 / 耕柱子曰 / 吾无逾于人乎 / 墨 子曰 / 吾将之太行 / 驾骥与牛 / 子将谁驱 / 耕 柱子曰 / 将驱骥也 / 墨子曰 / 何故 / 耕柱子曰 / 骥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 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 头牛来驾车,你将驱策哪一匹?‛耕柱子说:‚那我当然用良马 了。‛墨子说:‚为什么要驱策良马而不鞭策牛呢?‛耕柱子说: ‚因为良马值得驱策。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鞭策,所以我 对你生气。‛耕柱子恍然大悟。
【方法点拨一】
凭对话,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 文常常用‚曰‛‚云‛‚言‛‚道‛‚说‛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 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 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 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即可较轻松地断句。
巩固练习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 墨子曰吾将之太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 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 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高考专项突破------文言文断句
复习目标
1 、准确把握考情,学习并掌握文言文断句的 基本思路与方法。 2 、解决课内外文言语段题目,掌握断句的基 本方法。 3、链接高考,提高文言断句的迁移能力。
【考情分析】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通过断句 考查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以及 对语气的分析能力,这也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文言断句有两种考查形式: 1.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即给出断句,要求考生判断断 句的正误,如2014年湖南卷,高考全国I卷、II卷;2015 年高考广东卷,高考全国卷I卷、II卷,重庆卷,山东卷; 2016年高考全国卷I卷、II卷、III卷,天津卷,山东卷 等。 2.直接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即要求考生用斜(竖)线标 记出语句停顿的位置。如2014年高考浙江、湖北卷、北 京卷、四川卷、重庆卷、四川卷、湖南卷、湖北卷、江 苏卷等,2016年浙江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