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实践研究》个人实验计划
怎样写个人研修规划5篇
怎样写个人研修规划5篇怎样写个人研修规划篇1一、指导思想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研修目标1、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化备课组活动,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及推广的引领者,配合全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逐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及水平。
、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迅速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三、研修要求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使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使自己及同伴们转变成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
四、具体措施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
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
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
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
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精选6篇)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精选6篇)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篇1一、问题的提出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系统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
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然而绝大部分老师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
从这些问题中透析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
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与研究假设:“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自觉的主体意识,协作的团队意识,合理的评价意识。
让小组在自己目标的引领下,团结协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潜能开发理论:脑科学研究证实。
每个人都是富有潜能的创造者,中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时期,只要教育恰当,引导得法,完全有可能把青少年头脑中蕴藏的智慧潜能进一步开发出来。
2、合作学习理论: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计划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共同面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以此来促进学习的有效进行。
在教育领域,合作学习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因此,有必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改进和完善合作学习的模式,并能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
二、研究目的1. 深入了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2. 探究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影响;3. 建立适合不同学科、年龄段的合作学习模式;4. 提出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三、研究内容1.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对合作学习的概念、特点、原理等进行梳理和解释,深入探讨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合作学习的实践经验:收集国内外合作学习的案例和实践经验,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合作学习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借鉴。
3. 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探究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影响,从而得出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4. 合作学习模式的建立: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建立一套适合他们的合作学习模式,并对其进行实践验证,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5. 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从教师角度出发,提出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包括如何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如何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如何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等。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调研国内外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做好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
2. 实地调查法: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况的实地考察和学生的访谈,了解合作学习的具体情况。
3. 问卷调查法:设计合作学习相关的问卷调查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4. 实验研究法:通过对合作学习模式的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价,进行实验性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完整)《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上饶市广丰区洋口中心小学:谢芳菊一、课题的提出:现阶段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
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理论建构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策划方案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策划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笔记本上,我的思绪也随之飘散开来。
关于《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的课题策划,就像一幅未完成的画卷,等待着我用经验和热情去描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概念在教育界已经不算新鲜,但如何真正实践并提高其效果,却一直是个难题。
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和认知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他们可以更好地锻炼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所以,这个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目标1.探索适合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2.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3.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三、研究内容1.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起源、发展及其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践探索: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一系列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
4.效果评估与改进措施:对实践探索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其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查阅国内外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收集小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3.访谈法:与一线教师、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际需求。
4.实证研究:在实验班级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策略的有效性。
五、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现状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和问卷调查,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现状。
2.第二阶段:策略实践。
根据前期研究成果,设计适合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并在实验班级中进行实践。
3.第三阶段:效果评估与改进。
课题研究个人工作计划
课题研究个人工作计划个人课题研究计划篇一一、课题基本情景1.课题名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验2.课题来源:xx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KES016)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4.课题负责人:xx市教育科学研究院xxx5.实验时间:20xx年至20xx年二、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课题的提出)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构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基本概念和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性略)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人们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研究日渐增多,但怎样把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使基层中小学教师便于操作和评价,真正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产生实质性的变化。
这不仅仅需要理论的研讨,更需要具体的实验。
本课题计划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调查中小学生的现有学习方式,并进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供给可资借鉴的经验。
三、课题研究假设本课题研究的二年的时间里,也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逐步推广的时间,本课题主要到达如下目标:1.经过理论方面的研究,发表一些有价值的关于学习方式的论文和实验报告,以此来指导实验的进行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推广;2.经过实验,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3.经过以上的研究和实验,使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本事有明显提高,为新课程在我市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资料和思路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理论方面进行学习方式的系统研究经过文献研究法搞清学习方式的概念、范畴、作用,把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经过调查法了解xx市中小学生现有学习方式及存在问题,提出转变学习方式的目标、步骤和预期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研的研究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指导技能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现状1、课题背景《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
不仅如此,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多维性和交互性。
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使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必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引进了美国的合作学习,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研究。
“九五”期间,国内不少相关课题对合作学习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师X大学博士生导师裴娣娜教授关于《发展性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认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间及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关系、学生间的差异、学生体验成功的心情都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XX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坦教授的专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分析了合作学习的一些基本理论,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合作学习模式。
能否深入贯彻新课标核心思想,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2、现状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在学生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受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等现实情况的限制,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需要反复推敲的问题,诸如出现了由于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参与面不广,在预设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表现出不会合作等问题,依然采取“穿新鞋走老路”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万般皆不谈,唯有分数高”式的评定方法依然或明或暗地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各地各校在深入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和研究。
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探究性品质,让学生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深刻性和灵活性。
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助,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扩大学生课堂学习参与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教师课堂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平等中的首席。
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群体功能,促进了个体学习,使合作学习与个性化自主学习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
很多专家、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其成功的经验给了我们如下启示:合作学习应该是严密而有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多方位的交流与互动,即交互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有效的,即要求做到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
当然,在探索和实践中,也有一些所谓的“合作学习,学生犹如天马行空,表面热烈,实际收效甚微,诚如教育专家杨再隋所说“不过是彩色的泡沫;有的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过于格式化,合作学习成了变相的“拉郎配等。
有鉴于此,教师应着力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了《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并就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旨在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为我校在语文小组探究学习中创出一条新路子,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开展“高效课堂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
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感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
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
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在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为此,我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1、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2、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师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二)、现实意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的今天,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有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往往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却怯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传授;认为提倡学生的体验学习就是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地理教师如何设计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验
地理教师如何设计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地理教师设计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的关键是要确保每个小组的
成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首先,地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项目,要求小组成员共同研究某
一地理主题,例如气候变化或地形特征。
通过分工合作,让每个小组
成员负责不同方面的研究,然后将他们的研究成果整合在一起,形成
一个完整的报告或展示。
其次,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到当地的公园、
河流或山脉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观察、测量和采集数据,让学生亲身
体验地理概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学习。
另外,地理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地理模拟游戏,例如模拟城
市规划或气候模拟。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地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现代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或在线地图工具,进行地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利用技术工具来探索地理领域,并将学习成果分享
给其他小组成员。
总的来说,地理教师设计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验需要注重学生参
与度、实践性和技术应用,以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和发展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摘要: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合作学习小组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的重要方法之一,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积极应用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实践活动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功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具备理论性、可操作性与探究性等特点,较别的课程来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必须选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实践表明,合作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强有力地塑造了小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探究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等。
文章融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理念,对合作学习小组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高效应用加以讨论,以便促进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实践研究前言: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理念所提倡的极其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大家都知道,在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益层面上,合作学习方法已变成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
它有着别的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功效,因而,在小学每个科目的学习中,合作学习方法都被广泛应用,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也是如此,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沟通与合作,学生们愿意探究问题、解决困难。
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间的团体作用,从而能够让学生展现个人能力,与此同时,还有助于塑造学生间的团结互助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
一、构建游戏合作氛围,使学生有综合实践冲动合作,不是学生坐在一起便是合作,而是学生态度积极主动、有目的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这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要想使学生真正地开展合作和探究,务必让学生从思想观念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形成内心的驱动力,进而使他们从心态上形成合作的冲动。
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一个较好的合作氛围,会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达成较大的影响。
由于综合实践课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因此小组合作的过程非常重要,由于小组合作能够给学生带来灵感,并且能够起到共同监督的作用,所以教师的指导方式是一种辅助的过程,小组合作能够在实践中慢慢磨合和磋商,总而能够在实践中治安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成长。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社会,基础教育的目的已不是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而是要教会一切人学会学习。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往往立足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输,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往。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同时,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会。
可以避免“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现象,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能合作、合作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目标。
1、分析目前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例随班就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个案研究李湘
一例随班就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个案研究李湘发布时间:2023-06-29T09:55:58.825Z 来源:《时代教育》2023年8期作者:李湘[导读] 随班就读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在学习、活动、人际交往和情绪行为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一名六年级的随班就读学生,在五年级时确诊为智力水平低下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随后申请为随班就读学生。
智力水平低下和多动症直接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根据同伴支持策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手段,帮助此随班就读学生,对于他的学习和生活有积极的作用,希望能为有随班就读学生的老师提供适当的建议。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 510280摘要:随班就读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在学习、活动、人际交往和情绪行为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一名六年级的随班就读学生,在五年级时确诊为智力水平低下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随后申请为随班就读学生。
智力水平低下和多动症直接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根据同伴支持策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手段,帮助此随班就读学生,对于他的学习和生活有积极的作用,希望能为有随班就读学生的老师提供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随班就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个案研究一、研究背景《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到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倡导尊重生命、包容接纳、平等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校风班风。
对随班就读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加大关爱帮扶力度,并建立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制度,在确定品学兼优的学生轮流给予关心帮助的基础上,鼓励全班学生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结对帮扶。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提到要推进融合教育,创设融合教育环境。
基于此,在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创设随班就读学生与普通学生的融合环境是重要工作。
本研究以随班就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切入点,选择我校一名六年级的轻度智力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多对一”的方式结对帮扶,提升随班就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设促进随班就读学生与普通学生相互融合的文化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20_年学校总体工作教学工作为依据,以提高教研质量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增强教习的学习意识、服务意识、教科研意识、质量意识、合作意识、充分发挥业务职能的作用,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校六年级英语教研组教研工作水平。
二、工作重点必须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紧紧围绕课改健全和深化学科教学常规,非政府教师出席课改理论自学和培训,非政府课改研究课和专题研讨等系列活动,以推动教师转型教学观念,推动教师整体素质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学科教学中扩散心理健康、环保教育,以提升小组合作自学的时效性为重点积极开展教研组的活动,把自己的Benfeld和教师的TrackBack结合,谋求能够使每次的教研组活动能达至研究的目的,每一次出席人员都存有斩获。
三、具体措施:(一) 强化教育理论自学,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1、认真积极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和其他相关著作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英语组的活动发生改变单一的听讲和评课形式,减少教研组自学的新内容。
不懈努力将新观念、新思路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真正努力做到理论与课堂教学结合。
明晰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基本建议,用这些理念去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真正的积极开展不好活动,使教研组的活动充分发挥其实际的促进作用。
3、组织本教研组教师撰写论文。
全体英语老师要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反思、探索,并联系实际积极撰写外语教育教学论文。
开展教研组的听课和评课活动,而且紧紧围绕教研组的活动专题,重视对师生关系的研究,重视对学生的研究,因为学生是研究的重点,是教学中的主体。
在评课和说课中,要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重点,以合作学习的时效性为重点。
(二) 揪教学常规全面落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
小学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方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方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创新研究”——“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性”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随着“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的课改趋势,“小组合作研究型”在我校全面的实施,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初见成效,教师们基本掌握了小组合作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为了使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研究更有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性研究”的实施方案。
大教育家XXX曾经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又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说明了彼此切磋技艺、交换心得,有助于个别研究。
同时现代心理学研究又表明,儿童间的合作互动之所以能促进认知成长,是因为年龄相当的儿童较可能由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互动、增进成长。
另外,合作研究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它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特别如责任心、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研究方式得到较好的推广,尤其是小组间的合作研究在课堂上随处可见。
课堂教学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教师权威淡化,学生主体性增强,“自主探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合作研究是新课程倡导的XXX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研究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的特征。
可反思我校目前的教学现状,我校的小组合作研究却存在以下误区:1、为合作而合作。
许多老师把合作研究当形式,走过场,似乎一节课里没有合作交流就不是一节好课。
由于这种片面理解,课堂上热闹的合作多了,静静思考的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有些该合作的问题教师未留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研究,由于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由于没有充裕的合作时间,制约了合作研究的深入开展,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1、课题提出的背景:新形势下,建立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学习,合作创新是人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
课程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但是又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清远英德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大班额教学现象比较普遍,新课程倡导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操作,然而由于班额大,学生人数过多,严重影响新课程目标的落实,班级人数多,确实给合作学习带来困难,然而又不能因为班额大就降低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探索出一条新路,提高大班额下数学教学的水平和效果,是我市数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同时邓校长的二级课题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基于这些,本课题立足实际,在大班额现实下,实验自主发展策略和学习指导策略,探索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师生共同活动、合作完成学习目标的自主合作课堂教学结构。
2、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合作学习小组的参与度。
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真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究影响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3)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3、研究内容(1)大班额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作用。
因为我们每个班的人数都比较多,课中课内由教师难以照顾过来,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必要。
(2)影响大班额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3)如何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
4、研究方法(1)文献法: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特别是理论水平低,必须上网查找资料或阅读有关研究合作学习的文章资料,并借鉴引用。
叶凤良校长的《让孩子在自主管理中成长》这书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2)观察法:平时注意观察学生对教学的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情况,并作跟踪记录。
(3)对比法:为了全面掌握学生对这一教学法模式的适应性以及了解这种教学法模式对教学的帮助,每月举行一次教学法调查,要与对比班进或对比组或比较阶段。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实践 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很难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有个性有特长学生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都十分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接受一个共同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去行动;学会与别人相处,敢于表现自我,并能虚心学习;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学会合理分工,有序行动;善于自立。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
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
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
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十堰市茅箭区火车站小学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2、课程改革的需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复质疑”等学习习惯。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
3、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小组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并取得非凡的成绩。
目前,我校正在推行“3135高效课堂”的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把关注学生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突破口,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正步入一些误区:(1)合作学习重形式轻内容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追求时尚技法,“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
我们的老师不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如:有的教师什么问题都进行小组讨论,一节课中安排多次合作学习。
结果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却收效甚微。
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未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分钟就叫“停止”。
这时,学生并未真正进入合作状态,这样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预期目的?它只会挫伤学生的合作的热情,养成不愿参与的不良习惯。
(2)合作规则不清,学生放任自流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教室里也马上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局面,但只要细想一下,我们就能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学生的收获很少。
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说,谁都不听谁的,结果组内的问题没有解决;有的小组成了一两个人的“新闻发布会”,其他人一言不发或“搭个便车”;有的小组互相推辞,没有发言人;有的小组成员借此机会闲聊,无拘无束。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设计研究》
(一)阶段性报告、论文
(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份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者是积极进取,要求严格的一线教师,并热爱教育科研,关注学生的学习,善于及时总结和反思。在校级教科研中积极主动研究,并获得学校好评。
2研究。
3、研究者的教育教学改革意识比较强,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着相当的时间经验,有多篇论文、案例获奖。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有效性”。“有效”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所谓“有效性”,就是指通过小组在一段时间的讨论或动手实践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它是对教学活动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具体行为的结果的一种整体性设想与运筹。
(二)研究的假设
(1)根据我校实际和学生特点,采取“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组间平衡”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
(三)课题的创新之处
在教学中,虽然许多教师也试图将合作学习引入自己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益,但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形似而神不似的阶段,未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方面的功能。因此 ,针对这种状况 ,我们提出《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旨在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构建适合小班化下的合作学习小组,设计有价值的合作议题,抓住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技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⑵“十二字”方针
微笑、宽容、赞赏、鼓励、理解、关怀
(二)课题实施过程设计、主要措施
(1)准备阶段(2013年3月-4月)学习相关理论,完成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分工。
(2)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5月—10月)启动实施,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形成阶段性小结。
(3)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11月)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使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我的计划如下:
随着“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的课改趋势,“小组合作学习型”在我校全面的实施,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初见成效,教师们基本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又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说明了彼此切磋技艺、交换心得,有助于个别学习。
同时现代心理学研究又表明,儿童间的合作互动之所以能促进认知成长,是因为年龄相当的儿童较可能由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互动、增进成长。
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它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特别如责任心、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较好的推广,尤其是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随处可见。
课堂教学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教师权威淡化,学生主体性增强,“自主探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的特征。
小组和作目前的现状:
1、为合作而合作。
许多老师把合作学习当形式,走过场,似乎一节课里没有合作交流就不是一节好课。
由于这种片面理解,课堂上热闹的合作多了,静静思考的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有些该合作的问题教师未留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研究,由于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由于没有充裕的合作时间,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2、合作学习并不合作。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或事先没有对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在小组活动中出现放任自流,往往出现合作学习并不合作的情况:组内成员不友好,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结果是学生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但参与度却不高,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着“主宰者”的角色,困难学生却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3、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一种表达和倾听的双向互动,然而现今大多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不仅不会倾听,甚至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在小组合作时,很多孩子也没有耐心听别的同学汇报,抢着各说各的,人人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再倾听、不愿倾听,难以形成有效的研讨氛围。
4、教学策略准备不足。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开拓了,这对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策略的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了解学生概念发展的原有状况,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作一个估测,或没有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通过小组学习哪些问题是学生能自行是解决的?在小组合作时可能还会遇到哪些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同样会流于形式、预设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也会成为虚有的形式。
5、缺少有效的评价方式。
教师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
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一捶定音“你说得真好!”、“你这里错了,应该……”。
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缺少应有的评价,学生想的是:我的回答老师满意吗?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偏重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少生生之间的自我评价。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将会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同时又为培养能与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的时代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本学期我将努力研究如何改善以上现状。
《小组合作实践研究》个人实验计划
“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是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合作模式,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加强学习,深入领会新课程的内涵,把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善于灵活利用、开发教学资源,并能根据实际进行筛选与整合,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爱学、乐学,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探究合作学习的最佳途径,探索并构建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通过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
研究课堂学习小组建立的科学性,探究自主互动课堂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方法。
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的内涵(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实践中所运用的合作学习方法或策略分别有:(1)积极互赖。
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
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
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
(2)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
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组内学生相互促进被此学习,以达成功。
(3)个人责任。
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4)社交技能。
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社会交往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
(5)小组自评。
要求小组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检讨小组活动情况和功能发挥程度,以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实践研究》个人实验计划
一、研究的原则:
1、主动参与性原则。
实验老师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教学主体,以学生活泼、主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措施,一切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过程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审美。
2、激励性原则。
实验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信性、主动性和进取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善于提问,经常用夸奖的言辞,亲切的微笑和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实践需要,使学生的心态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实践、追求探索、追求新知、追求创新的氛围中。
3、和谐发展性原则。
实验老师要通过学生个体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大集体中健康、活泼发展。
二、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实施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地贯彻行动的计划,观察即收集研究的资料,反思就是对行动效果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2、实验研究法。
收集典型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案例反思。
3、教育调查法。
采用事实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有时也将采用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的方法,对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调查了解。
4、个案分析法。
抓住好、中、差三个类型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5、经验总结法。
针对实验中成功的体验与失败的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三、研究时注意的问题:
1、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
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更新师生关系,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2、理解、掌握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丰富课程资源以及优化学习方式的内涵与方法,科学地、有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用好教材。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注重让学生合作、交流、操作、说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
4、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书写规范、合作交流、操作等良好学习习惯。
5、保证学生的合作时间、空间,保证全员参与,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防止小组合作只重形式,不重实效和质量的现象。
讨论的课题要有价值。
时间要确保,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