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模式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工作计划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1e5a6c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0.png)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工作计划一、引言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有效的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工作计划至关重要。
本计划旨在为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管理提供全面的指导,确保景区的高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1. 提升游客满意度:通过优化景区设施和服务,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强游客满意度。
2. 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3. 增加景区收入:通过创新营销策略和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增加景区收入。
4. 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工作策略1. 设施完善:对景区的各项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升级,确保设施的安全、舒适和便利性。
2. 服务优化: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服务流程,增强游客的满意度。
3. 营销创新: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扩大景区知名度。
4. 环保优先:强化环保意识,确保景区的开发与管理符合环保要求,保护生态环境。
5. 社区参与:鼓励当地社区参与景区的发展与管理,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工作计划第一季度:1. 对景区各项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制定升级改造计划。
2. 招聘和培训高素质的员工,提高服务水平。
3. 制定营销计划,利用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扩大景区知名度。
第二季度:1. 实施设施升级改造计划,提升景区硬件设施水平。
2. 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游客满意度。
3. 开展主题活动和特色产品,吸引更多游客。
第三季度:1. 对景区设施和服务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开展员工培训和技能竞赛,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3. 加强与当地社区的合作,推动社区参与景区的发展与管理。
第四季度:1. 对全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制定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和预算,为新一年的工作做好准备。
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管理方案
![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47b85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9.png)
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管理方案1. 引言旅游景区的开发规划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促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提出一套完整的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管理方案,以指导景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2. 规划过程2.1 规划目标确定在规划旅游景区之前,需要明确规划的目标。
目标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景区所处的地理环境、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以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适应性。
2.2 资源调查与分析在规划过程中,要对景区的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
包括自然、历史文化、人文等各个方面的资源。
通过对资源的概况了解,可以为后续的规划和开发提供依据。
2.3 规划方案设计根据资源调查与分析的结果,设计合理的规划方案。
方案应充分考虑景区的交通、设施、景点布局等方面,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景区的特色和吸引力。
2.4 规划报批与实施规划方案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报批程序。
相关政府部门将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和审批,确保规划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通过报批后,即可开始规划的实施。
3. 管理措施3.1 设立管理机构为了更好地实施旅游景区的规划和管理工作,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可以负责景区内的日常管理、开发和营运工作,同时协调各个相关部门的工作。
3.2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有效管理旅游景区的关键。
管理制度应包括景区管理条例、服务规范、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景区的有序运营和游客的体验。
3.3 加强人员培训景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4 提供优质服务景区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游客的满意度和再次光顾的意愿。
因此,要注重提供优质的服务。
可以通过培训、设立客户服务中心等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3.5 推动合作发展旅游景区的发展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在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寻求与相关企业、社区和政府的合作。
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目标与功能
![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目标与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7d05922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6.png)
二、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而运营管理的更高目标,就是在完成运营任 务的同时,进行运营系统机能的建设,使运 营系统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迅速作出反应,
并保持运营过程的平稳过渡和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每一个景区都应该对自己 运营的目标作出明确的规定,通过揭 供相关的旅游产品及服务来满足市场 需求,从而获得相应的旅游市场份额
这些矛盾表明了运营经 理处于两难困境,他们 必须在组织资源与游客 需要和欲望之间进行折
中
二、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从组织与顾客两个角度看运营管理 除此之外,根据运营管理的内涵与外延,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合理组织运营
过程,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完成以下具体任务Fra bibliotek组织顾客
产量与游客消费机会的最大化
第二,不断降低运营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开发周期,压缩在开发产品时所占用的生产资金,提高景 区的经济效益
二、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完成上述第一个目标只是完成了运营管理最基本的任务,若两个运营经理以不同的投人完成同样的运
1
营计划,显然投入少的相比投入多的更好地完成了运营计划,也就是说前者取得了更高的生产率。运 营管理的目标,不仅追求完成运营计划,还要追求完成运营计划的质量,这就要求运营管理者不断提
保证游客与员工的安全
最小化运营成本
关心有"特殊需求"游客群体的需要, 例如残疾人
在资源范围内保证尽可能高的质量水 准
尽可能减少耽搁、拥挤和排队现象 保证游客的安全 优化服务质量和最大化顾客愉悦程度 把每一位游客都看做是唯一的、独特的 不计成本地优化质量 尽可能避免问题的出现,一旦出现问题,景区应该不计成
旅游景区管理按职能分工,其中 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职能是财 务会计、项目产品研发、运营、 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五 项职能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依赖 的,正是这种相互依赖和配合才 能实现旅游景区的经营目标。旅 游景区的经营活动是这五大职能 有机联系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旅游景区为了达到自身的经营目 的,上述五大职能缺一不可
旅游景区开发模式
![旅游景区开发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7c7834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5.png)
旅游景区开发模式一、引言旅游景区开发模式是指在特定地域内,通过规划、建设和管理,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开发为旅游景区,以满足人们对旅游休闲的需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旅游景区开发模式,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二、资源调查与评估在旅游景区开发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资源调查与评估。
这包括对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态特点、人文历史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研,以了解潜在的旅游资源。
同时,还需要对旅游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确定景区开发的方向和目标群体。
三、规划设计与开发在资源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需要进行规划设计与开发。
这包括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确定景区的主题、定位和发展方向。
同时,还需要进行场地选址、景区布局和建筑设计等工作。
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环境和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景区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
四、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景区正常运营的重要环节。
这包括道路、桥梁、停车场、酒店、餐饮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同时,还需考虑游客接待中心、导览系统、安全设施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考虑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五、文化传承与展示旅游景区开发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开发,也是对人文历史的传承与展示。
因此,景区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文化传承与展示。
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展览、表演等方式,向游客展示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增加游客对景区的兴趣和认同感。
六、营销与推广旅游景区的开发需要进行有效的营销与推广。
可以通过组织旅游节庆活动、开展宣传推广、与旅行社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
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管理与服务景区的管理与服务是保证景区运营的关键。
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票务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导游服务、餐饮服务、住宿服务等,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八、创新与发展旅游景区开发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
景区运营管理方案
![景区运营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08652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a.png)
景区运营管理方案景区运营管理方案为了提高景区的运营效益,增加游客满意度,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景区运营管理方案。
以下是该方案的主要内容:一、景区定位和目标1. 确定景区的定位和目标,明确经营理念和核心竞争力。
将景区定位为以自然风光为主打资源,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景区,力争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2. 设定目标,包括游客数量、收入增长率、员工满意度等方面的目标,为景区的整体发展提供指导。
二、游客服务和体验1. 建立完善的游客服务体系,包括信息咨询、导游解说、安全保障、停车场等服务设施的提供,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 加强游客体验,通过优化景区的环境、景观和设施,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注重细节设计和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三、营销和推广1. 制定全面的营销策略,包括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和市场活动的组织,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2.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旅行社、酒店、交通运输等相关企业合作,互相促进业务发展。
3. 制定差异化的定价策略,考虑不同季节、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制定灵活的门票价格,提高景区的收入。
四、安全管理1. 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 提供安全防范措施,包括警务巡逻、紧急救援等,确保景区的安全秩序。
五、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1. 制定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方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景区的生态环境。
2. 宣传游客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促进绿色旅游的发展。
3. 加强景区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营和使用寿命。
六、人力资源管理1. 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2. 关注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福利,加强员工关系管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3. 培养和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库,为景区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综上所述,景区运营管理方案需要全面统筹各个方面的工作,注重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和安全保障能力,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景点开发与管理方案
![旅游景点开发与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0b0a2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e.png)
旅游景点开发与管理方案一、项目介绍本项目旨在开发和管理一个新的旅游景点,以吸引更多游客并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
本文将提出旅游景点开发与管理的方案。
二、市场调研与目标定位1. 市场调研在开发旅游景点之前,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了解目前市场上的旅游景点发展状况、游客需求和竞争态势等因素。
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可以获取关键数据和信息,为后续的景点开发与管理提供指导。
2. 目标定位基于市场调研的结果,在开发旅游景点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目标定位。
确定景点的主题、特色、目标客群以及定位在市场中的地位。
只有在明确目标定位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和管理旅游景点。
三、景点开发1. 景点规划设计在景点开发之初,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工作。
包括场地规划、建筑设计、道路设置、景观布局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以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2. 设施建设在景点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游客的基本需求,包括停车场、洗手间、休息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同时,根据目标定位,也可以适度设置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 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旅游景点的开发不仅仅是场地和设施的建设,更要注重挖掘和保护丰富的文化资源。
可以联合当地文化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景点。
四、景点管理1. 安全管理景点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消防安全、游客行为规范、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2. 环境保护旅游景点的开发和管理过程中,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垃圾分类、水源保护、植被保育等工作,确保景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3. 质量管理为了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景点管理需要注重质量管理。
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及时跟进和解决游客的问题和投诉。
同时,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
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总结
![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924c85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2.png)
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总结旅游景区的开发运营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到众多方面和环节。
不同的景区因其资源特色、地理位置、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差异,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开发运营模式。
以下将对常见的几种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进行总结。
一、自主开发模式自主开发模式是指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都归属于当地政府或相关国有企业,由其自主进行规划、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对景区的资源保护和公共利益保障具有较强的把控能力。
政府可以从长远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能够有效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形成规模效应。
例如,一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或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景区,往往采用自主开发模式。
以杭州西湖为例,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杭州市政府在景区的保护、开发和管理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通过免费开放西湖景区,带动了周边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加强了对西湖水质、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然而,自主开发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政府部门在经营管理方面可能缺乏专业的市场经验和高效的运营机制,容易导致景区的经营效益不高,市场反应不够灵敏。
此外,政府的财政投入压力较大,如果资金不足,可能会影响景区的开发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
二、企业主导开发模式企业主导开发模式是指由一家或多家企业通过租赁、承包或买断等方式获得景区的经营权,负责景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敏锐度和经营管理能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迅速做出决策和调整,提高景区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企业通常会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加大市场营销推广力度,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积极寻求创新和突破,推动景区的不断发展和升级。
比如,国内一些知名的主题公园,如深圳的欢乐谷、广州的长隆旅游度假区等,都是由企业主导开发运营的成功案例。
旅游景区工作计划及目标
![旅游景区工作计划及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6fe0b4c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5.png)
旅游景区工作计划及目标在旅游景区工作计划及目标中,我们将着重讨论旅游景区的目标规划、业务运营和管理、团队建设、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以期使景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成绩。
一、目标规划1. 定位与市场定位首先,景区的目标规划需要确定景区的定位和市场定位。
我们要清楚地了解景区的特色,弄清楚我们想要吸引的游客对象,比如家庭游客、年轻游客、外国游客等,以便更好地推广景区。
2. 发展目标其次,景区的发展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我们要明确景区的年度游客接待量、营业收入、游客满意度等具体目标。
只有明确了目标,我们才能有计划地去实现。
3. 旅游产品和服务创新最后,景区的目标规划中还需要包含一些创新方面的内容,比如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网上预订系统等。
这些创新将是景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业务运营和管理1. 业务管理的标准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景区业务运营和管理。
景区要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
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游客,提升景区盈利水平。
2. 营销策略和推广计划另外,景区的业务运营和管理还需要树立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推广计划。
景区要制定一系列的吸引游客的营销策略,比如优惠活动、联名推广等,以增加景区的知名度和盈利能力。
3. 服务质量的提升在营运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落实景区“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服务营销、产品开发、体验探索、人文交流等方面入手,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团队建设1. 团队建设及培训景区要注重团队建设及培训。
建立一支专业团队,不仅可以减少景区的管理压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凝聚力。
为了保证团队的稳定与发展,景区要提供不断的培训,提供晋升机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2. 员工关怀与激励除了培训之外,景区也要注重员工的关怀与激励。
只有让员工感受到景区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才能更好的留住员工,提升景区的服务品质。
四、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1. 安全保障体系景区的安全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及时排查隐患,保障游客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总结
![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85ee01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2.png)
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总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旅游业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旅游景区的开发运营模式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下是我对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的总结。
一、开发阶段:1.市场调研:在开发旅游景区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和偏好,判断市场潜力和竞争状况,以此为依据进行景区的定位和规划。
2.规划设计: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制定景区规划和设计方案,包括景点布局、设施建设、交通规划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
二、运营阶段:1.运营模式选择:根据景区的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如自营模式、委托经营模式、合作开发模式等。
2.营销推广:通过有效的营销推广活动,提升景区知名度和吸引力。
可以采用广告宣传、线上线下推广、参与旅游展会等方式,吸引游客关注和光顾。
4.开发创新:不断开发创新增加景区的吸引力。
可以通过推出新的景点、主题活动、文化表演等方式,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和体验。
5.合作与共赢:与其他旅游相关企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可以与旅行社、酒店、交通运输等企业合作,推出联合产品,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发展模式选择:1.品牌打造: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增加景区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挖掘景区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资源,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形成品牌效应。
2.综合开发:通过综合开发景区周边的资源,构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可以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多种形式,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3.民宿经济:将景区周边的房屋资源开发为民宿,提供独特的住宿体验。
可以结合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项目,实现多元化经营。
4.线上线下融合: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景区的运营中,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
如推出旅游APP、在线预订门票、购物等,提升游客体验。
以上只是对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的简单总结,实际上,不同的景区会有不同的开发运营模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
旅游景点经营管理方案
![旅游景点经营管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d3b0a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9.png)
旅游景点经营管理方案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如何有效地管理旅游景点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些经营管理方面的建议。
1.加强安全管理
作为旅游景点,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
景点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员工培训。
此外,加强景区设施的维护和检修,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2.推进信息化建设
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成为提升景区经营水平的必然选择。
景区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便于管理和监测景区内各类数据,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模式。
3.提升服务水平
景区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景区应该加
强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尽可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同时,要积极搜集游客的反馈信息,及时处理游客的投诉和建议。
4.加强营销策略
好的营销策略有利于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景区可以适当增加宣传投入,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
同时,
可以开发一些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景区的竞争力。
5.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经营管理中,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要加强资源保
护和利用,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加强安全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营销策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提高旅游景点经营管理水
平的关键因素。
旅游景区管理景区规划与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景区管理景区规划与旅游资源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eb0bac4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7.png)
旅游景区管理景区规划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作为各地域的重要经济支柱和文化景观,规划与开发工作是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景区规划、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景区规划景区规划是旅游景区管理的基础。
通过科学的景区规划,能够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景区资源,提高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景区规划的核心,要确定景区的发展定位、目标和策略。
首先要明确景区的特色和定位,确定发展的主题和客户群体。
其次,要制定可行的发展目标,包括游客数量、旅游收入等具体指标。
最后,要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包括景点布局、交通规划、服务设施建设等。
2. 分区规划景区通常分为核心区、次要景区和周边区。
核心区是最重要的游览区域,次要景区是辅助的游览区域,周边区则是供游客休闲和住宿的区域。
分区规划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和布局,确保游客能够有序游览和休息。
3. 基础设施规划景区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电、通信等方面,要根据景区的发展规划和需求进行规划和建设。
交通规划要合理安排进出景区的道路和交通工具,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流畅。
水、电、通信等设施也要满足游客的需求,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是景区发展的核心,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能够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满足游客的需求。
1. 保护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保护是开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要保护好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只有保护好旅游资源,才能够持久地吸引游客,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多样化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多样化,既包括自然景观的开发,也包括人文景观的开发。
可以开展山水游、文化游、农业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同时,要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多元化的体验,增加游客的满意度。
3. 与当地社区合作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与当地社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可以通过开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等活动,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与发展策略
![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与发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d5e39b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2.png)
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与发展策略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活动的核心载体,其管理模式和发展策略对于提升游客体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一)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是指由政府部门直接负责旅游景区的规划、开发、管理和监督。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公共资源,保障景区的公共服务属性,有利于对景区的整体规划和环境保护。
例如,一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城通常采用这种管理模式。
然而,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行政效率低下、市场反应迟缓、缺乏创新动力等。
(二)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是指将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经营权交由企业来负责。
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市场敏感度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迅速调整经营策略,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
例如,一些大型的主题公园和度假村多采用这种管理模式。
但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也可能导致过度商业化,忽视景区的文化和生态价值。
(三)社区主导型管理模式社区主导型管理模式强调当地社区居民在景区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让居民参与到景区的规划、开发和管理中来。
这种模式能够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和增收,同时也有利于传承和保护当地的文化传统。
例如,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旅游景区采用了这种管理模式。
不过,社区主导型管理模式可能存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资金短缺等问题。
(四)混合型管理模式混合型管理模式是指政府、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旅游景区的管理。
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政府负责景区的规划和监管,企业负责景区的开发和运营,社区居民参与景区的服务和文化传承。
混合型管理模式在实践中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以避免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
二、旅游景区的发展策略(一)品牌建设品牌是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一个具有独特品牌形象的旅游景区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旅游景区提升与开发计划书
![旅游景区提升与开发计划书](https://img.taocdn.com/s3/m/9b80611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e.png)
旅游景区提升与开发计划书一、概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旅游需求的增加,旅游景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本计划书旨在提出一种旅游景区的提升与开发计划,以满足游客对于高质量旅游体验的需求,同时推进该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状分析(这一部分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下为示例)1. 景区地理位置优越,具备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2. 景区现有设施老旧,并未充分发掘资源潜力;3. 游客数量逐年增加,但往返交通不便,导致游客体验欠佳;4. 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统一的管理,导致资源破碎化。
三、目标与策略为了提升旅游景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本计划提出以下目标与策略:目标一:提升景区设施和服务水平策略:1. 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提升游客体验;2. 引入现代化技术,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如电子导览系统等;3. 增加餐饮和住宿设施,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服务;4.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目标二:深度开发景区资源策略:1. 组织专业的团队进行资源搜集和研究,挖掘景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2. 设计和推出多样化的旅游线路和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3. 加强与本地文化机构、民间艺术团体的合作,举办文化活动,展示地域特色;4. 创新旅游产品,开发特色商品,提升游客的购物体验。
目标三:改善交通和基础设施策略:1. 拓宽道路,修建高速公路或交通枢纽,提供便捷的进出景区方式;2. 完善停车设施,提供充电桩和骑行服务,鼓励游客使用可持续出行方式;3. 建设公共厕所和休息区,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4. 引导公共交通的合理规划,提供游客交通指引和优惠政策。
目标四:建立科学管理体系策略:1. 成立景区管理委员会,加强景区的整体规划和管理;2. 制定严格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维护景区秩序和环境卫生;3. 引入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4. 定期进行景区安全及环境评估,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
四、实施计划与预期成果(这一部分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划,以下为示例)1. 第一年实施计划:- 进行景区设施改造,升级旅游服务质量;- 开展市场推广活动,增加宣传力度;- 开展景区资源调研,设计新的旅游线路。
景区运营和管理模式
![景区运营和管理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ff9d72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4.png)
景区运营和管理模式概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去旅游景区进行休闲和娱乐。
在成功经营一个旅游景区的同时,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是每个景区经营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景区运营和管理模式展开讨论。
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景区运营和管理模式,分析其特点和优势,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景区经营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
一、自营模式自营模式是指景区经营者自主经营和管理景区的模式。
他们直接负责景区的运营,包括景区的规划、开发、营销和服务。
自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特点:•直接管理:景区经营者可以直接掌控景区运营的各个环节,能够更好地把握景区的发展方向和节奏。
•一体化运营:景区经营者可以将景区运营与其他业务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
优势:•灵活性:景区经营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及时调整景区的运营策略和服务模式,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利润回收:景区经营者直接从门票、餐饮、住宿等收入中获得利润,而不需要向第三方支付费用。
建议:对于有丰富经验和资源的景区经营者来说,自营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自主经营和管理,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控景区的运营,并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二、合作模式合作模式是指景区经营者与其他企业或组织合作,共同承担景区的开发和运营任务。
合作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特点:•分工协作:景区经营者与合作伙伴共同协作,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和运营模式。
•专业化管理:景区经营者可以借助合作伙伴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提升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
优势:•分担风险:合作模式可以分担经营风险和资金压力,避免单一经营者的风险集中。
•扩大影响力:合作模式可以借助合作伙伴的影响力和渠道,扩大景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建议:对于资源有限或经验不足的景区经营者来说,合作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协作和共同承担风险,他们可以共同开发和运营景区,实现双赢。
三、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是指景区经营者将景区的经营权授予特许经营者,由特许经营者负责景区的运营和管理。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模式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0d59dce71fe910ef02df80f.png)
第一章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模式我国旅游景区开发在过去的25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作为旅游产业的龙头,它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波折。
旅游度假区热、主题公园热、AAAA景区热、世界遗产热等对中国旅游业发展起了重要带动作用,但也面临了许多问题,如一些景区出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亏损倒闭等。
第一节旅游景区分类、功能与治理体制中国旅游、建设、林业、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政策条例,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旅游景区管理体系。
在我国基本上有两类旅游景区,一类以经济开发为主要目的,另一类以资源保护为主要目的。
两类景区在功能、目标与管理方式上存在重大区别。
一、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基本上采用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正在朝“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
1.主题公园主题公园用舞台化的环境气氛为游客提供主题鲜明的旅游体验。
主题公园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主要功能是为游客生产快乐,为投资者赢得利润。
完全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经营。
主题公园的管理体制经历了事业管理向企业管理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中国第一批以观赏为主要特点的影视基地型主题公园。
为拍摄《红楼梦》而兴建的北京“大观园”、河北正定的“荣国府”就是其代表。
由于其“两栖”性,在当时,盈利并非最重要的目的,在管理上尚未完全企业化。
进入1989年,有“中国旅游景点建设里程碑”之称的锦绣中华微缩景区的开放,标志着第二代以华侨城为代表的参与性主题公园的诞生,也意味着真正企业化的主题公园的出现。
华侨城采取全资、参股、控股与输出管理方式经营以主题公园为主体的旅游业务,并且上市进行资本运作,采用了典型的企业管理模式。
2.旅游度假区1991年,国家推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在全国选择了12个地点发展度假旅游,希望推动中国旅游目的地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商务会议综合型目的地转型。
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国际游客提供度假场所。
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总结
![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058da3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2.png)
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总结一、引言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是指为了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经营效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运营策略。
本文将从景区开发规划、产品定位、市场营销、服务管理、经营模式创新等方面对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景区开发规划1. 定位分析:对景区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人文资源、交通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景区的定位和特色。
2. 规划设计:根据定位和特色,进行景区规划设计,包括景区布局、景点设置、景观保护等。
3. 合理开发:在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景区的合理开发,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设施建设等。
三、产品定位1. 特色产品开发:根据景区的特色和定位,开发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如主题景点、特色表演等。
2. 产品多样化: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观光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
3. 产品品质提升: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
四、市场营销1. 目标市场分析: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了解不同市场的需求和偏好。
2. 品牌建设:打造景区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3. 市场推广:采用多种推广渠道,如广告、宣传活动、社交媒体等,吸引游客关注和参观。
4. 渠道合作:与旅行社、OTA等合作,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
五、服务管理1. 游客服务:提供优质的游客服务,包括导游服务、景区交通、餐饮住宿等。
2. 安全管理:加强景区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3. 环境保护:重视景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
4. 投诉处理: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游客的问题和纠纷。
六、经营模式创新1. 互联网+旅游: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在线预订、移动支付等服务,提高便捷性和效率。
2. 旅游+文化创意:将旅游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开发独特的文创产品,提升游客体验和附加值。
3. 跨界合作:与其他行业进行合作,如酒店、餐饮、演艺等,共同打造综合旅游体验。
旅游景点经营开发方案
![旅游景点经营开发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427f6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b.png)
旅游景点经营开发方案旅游景点经营开发方案一、项目背景作为一个旅游景点的经营者,如何有效地开发和经营景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方案明确了旅游景点的经营开发目标,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旨在提升景点的吸引力,增加游客数量和收入。
二、目标1. 提升景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 增加游客数量和游客满意度;3. 提高景点的收入。
三、开发策略1. 增加游客体验项目:通过开发和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游客体验项目,如民俗文化展示、手工艺品制作体验、特色美食品尝等,增加游客的体验满意度和游玩时间。
2. 引入互动游戏项目:通过引入各类互动游戏项目,如环境解谜、真人版角色扮演等,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乐趣,提升游客的游玩意愿。
3. 推出周边休闲项目:利用景区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开发休闲项目,如野餐、户外烧烤、露营等,吸引游客停留和消费。
4. 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模式: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提高景点的曝光率和信息传播能力,吸引更多游客光顾。
同时,建立线上预约、导游讲解、特惠购票等服务,提升游客的便利性和体验感。
5. 加强合作与宣传:积极和当地旅游局、酒店、交通等相关机构合作,共同推广景区,扩大知名度。
通过举办特色节庆活动、赞助地方体育赛事等方式,提升景区的曝光度。
四、实施方案1. 完善设施和服务:提升景区的基础设施,确保游客的安全和便利。
培训员工的服务意识和素质,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2. 设计营销推广计划:根据游客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具体的营销推广计划,包括线上线下活动、广告投放、公关活动等,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加强旅游交通配套:与当地交通主管部门合作,改善周边的交通配套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便利程度。
4. 引入专业解说员:培训专业解说员,提供优质的导览服务,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景点的历史和文化。
5. 挖掘特色资源:重点开发和宣传景区的特色资源,如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
五、预期效果1. 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当地的标志性景点;2. 增加游客数量和游客满意度,提高景区的收入;3. 加强与当地相关机构的合作,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发展。
旅游规划中的景区开发与管理
![旅游规划中的景区开发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6d6cff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a.png)
旅游规划中的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景区的开发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规划景区的开发和高效管理景区资源,不仅可以提升旅游体验,也能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景区的规划、开发和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得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旅游规划方案。
一、景区规划景区规划是旅游开发的首要任务,它关系到景区的整体布局和长远发展。
在进行景区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地段选择:选择具有自然美景或人文景观的地区作为景区的地段,同时要考虑交通便利性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2. 人流量预测:根据对游客数量的调查研究,合理预测未来的人流量,以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
3. 景区特色定位:确定景区的主题和特色,以吸引不同群体的游客。
例如,可以以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或主题乐园等为主题进行定位。
4. 设施与服务配套:规划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包括停车场、餐厅、商店、卫生间等,同时要考虑提供优质的服务设施,如导游、讲解员等。
二、景区开发景区开发是根据规划方案进行实际建设和投资的过程。
在景区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建筑与景观融合: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尽量避免对景观的破坏,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建设。
2. 设施建设:根据规划方案,建设景区内所需的各项设施,包括游客接待中心、观景平台、步道、游乐设施等。
3. 生态环保:在景区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采取合理的水、电、气资源利用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4. 合理定价:在景区开发后,要合理定价门票和其他服务收费项目,与景区的品质和游客的消费能力相匹配,既满足经济效益,又避免过高的价格限制游客流量。
三、景区管理景区管理是景区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和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
良好的景区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安全管理:景区要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方案,加强景区巡逻和安保工作,确保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策划方案
![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策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07397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e.png)
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策划方案•、引言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是指时一个特定地区进行规划和管理,以吸引游客并提供满意的旅游体验。
本文将探讨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的审要性,并提出实施策划方案的建议。
二、1.三1.标市场分析在制定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策划方案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目标市场分析。
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开发和管理策略。
1.目标市场定位根据目标市场的规模、属性和特点,进行市场定位。
例如,如果目标市场主要是家庭游客,那么应该提供适合家庭游玩的设施和活动。
2.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了解目标市场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
例如,是否需要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历史遗迹,或者更注重自然环境和户外探险。
三、旅游资源评估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开发旅游的核心要素,对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本节中,将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
1.自然资源评估地区的自然景观、气候条件、动植物物种等自然资源"例如,如何利用美丽的海滩或山脉,开发水上活动或登山路线。
2.文化资源评估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传统艺术等文化资源。
例如,如何保护和利用古老的建筑和文化传统,吸引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3.社会资源评估地区的交通、酒店、餐饮、导游等社会资源。
例如,如何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和优质的服务,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体验。
四、策划方案制定根据目标市场分析和旅游资源评估的结果,制定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的策划方案。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面:1.建设与规划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包括景区布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例如,规划景区内的道路和步行区,设立便利设施和公共厕所"2.宣传与营销开展有效的宣传和营销活动,提高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形象。
例如,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旅游展览,展示目的地的独特魅力。
3.服务与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满意度。
例如,培训导游和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紧急救援机制。
4.合作与发展与相邻地区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模式我国旅游景区开发在过去的25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作为旅游产业的龙头,它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波折。
旅游度假区热、主题公园热、AAAA景区热、世界遗产热等对中国旅游业发展起了重要带动作用,但也面临了许多问题,如一些景区出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亏损倒闭等。
第一节旅游景区分类、功能与治理体制中国旅游、建设、林业、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政策条例,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旅游景区管理体系。
在我国基本上有两类旅游景区,一类以经济开发为主要目的,另一类以资源保护为主要目的。
两类景区在功能、目标与管理方式上存在重大区别。
一、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基本上采用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正在朝“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
1.主题公园主题公园用舞台化的环境气氛为游客提供主题鲜明的旅游体验。
主题公园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主要功能是为游客生产快乐,为投资者赢得利润。
完全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经营。
主题公园的管理体制经历了事业管理向企业管理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中国第一批以观赏为主要特点的影视基地型主题公园。
为拍摄《红楼梦》而兴建的北京“大观园”、河北正定的“荣国府”就是其代表。
由于其“两栖”性,在当时,盈利并非最重要的目的,在管理上尚未完全企业化。
进入1989年,有“中国旅游景点建设里程碑”之称的锦绣中华微缩景区的开放,标志着第二代以华侨城为代表的参与性主题公园的诞生,也意味着真正企业化的主题公园的出现。
华侨城采取全资、参股、控股与输出管理方式经营以主题公园为主体的旅游业务,并且上市进行资本运作,采用了典型的企业管理模式。
2.旅游度假区1991年,国家推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在全国选择了12个地点发展度假旅游,希望推动中国旅游目的地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商务会议综合型目的地转型。
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国际游客提供度假场所。
旅游度假区的管理采用的是政府指导下的企业化管理模式。
在行政上设立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与招商。
比如,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是北海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北海市政府对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实行统一管理,属机关事业单位(正处级)。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与经营则采取企业市场化运作方式,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以保护为主的旅游景区往往是以公共资源为依托的,景区的目标具有多重性,景区资源的社会文化与环境价值往往超过经济价值,景区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
由于这类景区资源的公共性,因此在经营上具有明显的排他性与垄断性,政府对这类景区的干预程度较高。
1.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是经政府审定命名的风景名胜资源集中的地域。
其功能是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发展旅游事业,丰富文化生活;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通过合理开发,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现已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县(市)级风景名胜区相结合的体系。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相对应。
从1985年到今年4月建设部审批了4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共有151处。
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把资源的保护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实行统一管理,不允许在风景名胜区各景区范围内设立开发区、度假区,不允许出让土地,严禁出卖转让风景名胜资源。
各建设项目必须按规划组织实施,并遵照建设部《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城乡建设部门主管本地区的风景名胜区工作,负责规划实施与监督、土地和生态保护、景区特许经营许可、景区游人数量的调控、景区骨干路网的监控、风景名胜资源监测和科研活动的组织等方面的工作。
在科学界定授权经营的前提条件、建立监管标准的基础上,对景区内建设项目设计、施工,设施维护保养,物业管理,环境卫生,交通服务,通过招标择优授权经营。
2.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
《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是森林公园管理的主要依据。
林业部主管全国森林公园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公园工作,属事业单位。
森林公园经营管理机构负责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
森林公园分为三级: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市、县级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可以由森林公园经营管理机构单独进行;由森林公园经营管理机构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以合资、合作等方式联合进行的,不允许改变森林公园经营管理机构的隶属关系。
森林公园的设施和景点建设,必须按照总体规划设计进行。
在珍贵景物、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除必要的保护和附属设施外,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疗养院和其他工程设施。
禁止在森林公园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
森林公园管理目标是:保护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维持历史、文化遗迹的风貌;维持现有自然资源、生物群落及物种的自然状态;提供游憩、科普教育的机会。
森林公园管理方式是: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对公众开放。
森林公园保护对象为具有基础性、普通性,美学价值高的动植物。
森林公园经营目的是:游憩或旅游,自然、文化知识的教育与普及。
3.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目标是: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生态系统和使动植物种群尽可能小地受到外界的侵扰;保持遗传资源的进化演替;保持现有的生态进化过程。
自然保护区管理方式是:严格控制,不对公众开放。
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的价值为具有典型性、珍惜性和代表性的动植物。
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目的是科学研究、科学试验、驯化、繁殖野生动植物。
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相结合以及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类管理并存的管理体制。
国家环保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林业、农业、地矿、水利、海洋等部门在各自的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林业部门建设管理自然保护区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环保部门为了强化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和建立示范的目的也建立和管理一批自然保护区;另外农业、海洋、地矿等部门也根据各自职责管理有关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体系一般可分为四大管理系统。
(1)行政管理系统:负责政策、法令宣传业务,监督计划、规划的实施等。
(2)科研管理系统:组织综合考察与综合评价,安排科研课题。
布设定位观测站和确定观测数目,有条件的可建立基本资料数据库,种植试验与养殖试验,组织编制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奠定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利用方案,提供建立标本室、展览馆、信息资料室等需要的科技资料内容。
(3)生态与景观管理系统:保护站与巡逻队,公安局或派出所、农民护林员(或保护员)处理自然保护区内所反映的违法事件和破坏性事件等。
(4)经营管理系统:合理研发利用自然资源方案的落实,种植业和养殖业、加工业和旅游业、商业和妥善安排群众的生活等1。
分区管理是自然保护区普遍采用的管理办法。
一般把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4.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本身并不是景区概念,但绝大多数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都是旅游景区。
国家把不可移动文物分为三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现有不可移动文物四十万处左右,已公布为保护单位的不足七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269处,省级七千多处,市县级六万多处。
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依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进行管理。
第二节旅游景区开发经营遭遇的挑战总体而言,中国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经营是非常成功的,1999年第一批AAAA景区平均收入利润率达24.39%,大大高于同期的旅行社和饭店的利润率,平均职工人数也大大超过了同期全国旅游涉外饭店、全国星级饭店的平均职工人数2。
但它也在实践上与理论上面临诸多挑战。
一、经济开发型景区:忽视游客体验、产品供需错位忽视游客体验、产品供需错位是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的主要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旅游主题公园重大投资失误的项目屡见不鲜,其中的代表是投资十多亿元的科幻公园福禄贝尔乐园于1998年1月宣布破产清资,投资上亿的通什海南中华民族文化村开业不到8个月就倒闭。
(一)产品雷同中国先后出现了“西游记宫”热、“影视城”热、“民族民俗园”热、“野生动物园”热、“拓展训练”热等。
主题公园的主题无特色,低水平的盲目性的重复建设是导致当前国内的主题公园产业出现大面积亏损的直接原因。
深圳世界之窗成功后,人们认为主题公园是个高盈利的行业,纷纷仿效。
大量主题公园的主题相互抄袭模仿,造成旅游产品严重雷同。
比如,中国已建成大大小小三十多个影视城。
北京共有39家主题公园起名为“宫、馆、洞、祠”,而以“看泥人、听故事、走小路”为主要内容的就有16家之多。
近年外资也纷纷进入主题公园行业,美国环球片场与北京首都旅游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将在北京建“环球片厂”,在上海也有投资意向,而迪斯尼已经在香港投资建乐园,2005年就开园。
模仿必然使产品的稀缺性消失,使产品高度替代。
由于产品趋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必然导致恶性价格竞争,导致行业的高失败率。
模仿不但自己不会成功,而且使那些已经成功的主题公园陷入恶性竞争之中。
2彭德成.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二)忽视游客体验游客追求的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彼得·古特曼的《逃避现实者集锦簿》为潜在的旅行者们描述了可以亲身尝试的28种历险方式:水上居住、水陆联运、山地骑车、骑牛、乘雪橇、远航、飓风追逐、峡谷漂流、护送车队、观察海豹、冰山旅行、捕捉海雀、驾驶赛车、热气球飞行、攀岩、探洞、乘筏冲浪、驾独木舟、弯道旅行、扎营远足、亲吻鲸鱼、美洲驼驮运、特技飞行表演、划旱船、重演历史战役、乘破冰船、极地耐寒和乘坐狗拉雪橇等。
Pine II和Gilmore将体验分成了四个部分:娱乐(entertainment)、教育(education)、逃避现实(escape)和审美(esthetic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