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中语言运用练习题及答案100
语文中考语言运用专题练习 含答案
语文中考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在成长的历程中,有的人需要战胜孤独和恐惧,有的人伤痕累累,有的人见证了世态的炎凉……学校举行主题为“话说成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如果这次活动由你主持,你的开场白会怎样说?(2)阅读下面几则关于成长的名言,说说它们分别是从哪个方面解读成长的。
①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屠格涅夫②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③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
——沈从文【答案】(1)成长中的我们,感受了很多的爱,来自亲人、老师和朋友的;成长中的我们,总会遇到坎坷和困难……这一份份爱,一次次痛,伴我们一步步长大,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很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话说成长”。
(2)①成长要有自信。
②成长要不懈奋斗。
③成长要有耐心。
【解析】【分析】(1)开场白答题格式:称呼问候+引出问题(主题目的、意义)+宣布活动开始。
本次主题为“话说成长”,所以在解答过程中,可以通过诉说成长中的收获、遇到的问题、感受到的关爱等引入主题。
注意所组织的语言内容要紧扣主题。
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
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
(2)“先相信你自己。
”归纳为自信。
“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归纳为奋斗。
“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
”归纳为有耐心。
故答案为:⑴成长中的我们,感受了很多的爱,来自亲人、老师和朋友的;成长中的我们,总会遇到坎坷和困难……这一份份爱,一次次痛,伴我们一步步长大,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很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话说成长”;⑵①成长要有自信。
②成长要不懈奋斗。
③成长要有耐心。
【点评】⑴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
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
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⑵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与问题的解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100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收获如潮好评,九年级(5)班也开展了“教材经典咏流传”活动。
(1)【语言之妙我来赏】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思考并写出节目组所取名称中“咏”字的内涵。
(2)【教材经典我推荐】老师让同学们推荐适合传唱的教材经典(诗、词、文皆可)向节目组推送,请从课本的经典作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仿照示例写出推荐理由(至少用一种修辞,30字左右)。
示例:《大道之行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大同社会的道路。
【答案】(1)“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解析】【分析】(1)“咏”,本义是唱,声调有抑扬地念。
这个字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另外,“咏”和“永”谐音,永远的意思,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能从教材中推荐一篇适合传唱的经典文章,诗、词、曲、短小的散文等皆可,推荐理由可从思想感情方面考虑,注意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如: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故答案为:⑴“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⑵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节目名称内涵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实际分析节目名称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⑵本题既考查对经典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要认真学习,积累字词、文学及文化常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等。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语言运用含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收获如潮好评,九年级(5)班也开展了“教材经典咏流传”活动。
(1)【语言之妙我来赏】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思考并写出节目组所取名称中“咏”字的内涵。
(2)【教材经典我推荐】老师让同学们推荐适合传唱的教材经典(诗、词、文皆可)向节目组推送,请从课本的经典作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仿照示例写出推荐理由(至少用一种修辞,30字左右)。
示例:《大道之行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大同社会的道路。
【答案】(1)“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解析】【分析】(1)“咏”,本义是唱,声调有抑扬地念。
这个字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另外,“咏”和“永”谐音,永远的意思,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能从教材中推荐一篇适合传唱的经典文章,诗、词、曲、短小的散文等皆可,推荐理由可从思想感情方面考虑,注意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如: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故答案为:⑴“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⑵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节目名称内涵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实际分析节目名称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⑵本题既考查对经典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要认真学习,积累字词、文学及文化常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等。
语文初三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100
语文初三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100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敬业与乐业》中,梁启超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之前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大国工匠》,就让我们认识了不少这样的“第一等人”。
学校开展了“工匠精神”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结合画面内容,拟写一句公益宣传语。
(20字以内)(2)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大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
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宇、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但也都为此在时间、精力等方面做出了牺牲。
观影结束后,“如何看待责任担当”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
(80字左右)。
【答案】(1)秉承工匠精神,铸造中国品牌。
(2)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我们应该志存高远,勇于担当,忠诚奉献,为民谋福,为国出力。
【解析】【分析】(1)首先要仔细观察没画,探究画面富意。
漫画中的文字内容“工匠精神”“中国品牌”揭示了漫画的主题。
然后注意公益宣传语的要求,语言简明,具有感染力。
(2)开放性题目,围绕“如何看待责任担当”这一话题摆明自己的看法并阐述理由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⑴秉承工匠精神,铸造中国品牌。
⑵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我们应该志存高远,勇于担当,忠诚奉献,为民谋福,为国出力。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
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泛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系列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以“爱国”为主题,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要求写明观点、理由和结论,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请概述他“弃医从文”的故事。
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根据上联,结合故事材料,续写下联。
上联:朝花夕拾书写和蔼师长下联:________【答案】(1)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相互依存的;个人只有爱国了,国家富强了,才能更好维护个人的利益和尊严;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
(2)鲁迅留学日本时,看影片时,看到中国人被杀时,旁边看热闹的中国人竟漠然以对,鲁迅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救治国民的精神。
(3)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精神【解析】【分析】(1)题干要求以“爱国”为主题,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首先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爱自己的国家,只有爱自己的国家才能让自己的利益得到保护;其次我们要明确“个人”是一个小的范围,而“国家”是一个大的范围,在国家利益之前,我们都应该放弃个人利益去服从国家的利益。
据此简要作答即可。
注意题干要求80字以内。
(2)本题题干要求概述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所以只简单叙述这个故事就可以。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
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
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
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
语文初中语言运用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初中语言运用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我阅读我朗诵】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A. 舒缓B. 欢快C. 激昂D. 深沉(2)【我阅读我分享】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3)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
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
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4)【我阅读我创作】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我的创作:________。
【答案】(1)A(2)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3)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4)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解析】【分析】(1)诗歌朗诵的语调主要有:轻快型,沉稳型,舒缓型,强疾型。
从“梦乡”“失去喧响”“歌声沉寂”“不再欢嚷”等词句可以看出,诗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夜景图,因此朗诵时语速应慢,语调舒缓。
故选A。
(2)“幽暗的松林”是主语,“失去”是谓语中心语,“喧响”是宾语,它们中间都应该停顿。
(3)【甲】处属于前后矛盾,“诗歌”就包含了“古典诗词”。
【乙】处是成语“不耻下问”不得体,“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因此,“不耻下问”不能用于向老师,家长请教。
(4)写作的关键在于选取好写作对象,可以是生活中普通平凡甚至是不起眼的事物,同时要揭示出它的内涵。
语文初中语言运用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初中语言运用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任务一】下面是某班同学以“古典诗文的功用”为专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
请在画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同学设计出了三种版面,究竟哪一种更适合挂在教室里呢?请你选择一种并说明理由。
【答案】(1)逝者如斯夫;寂寞沙洲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萧萧班马鸣;君子好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示例一:我选乙,理由:乙图中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望岳》,传达出想登临高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
背景是群山,图文相符,适合挂在教室里。
示例二:我选丙,理由:丙图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背景是翠竹,翠竹代表着一种刚正不阿的气节,适合挂在教室里。
【解析】【分析】(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携”“萧”“逑”“缘”等字词的书写。
(2)甲图,“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写的是离别时憧憬重逢的快乐,重逢时再道离别的伤感。
表达了诗人离别的感伤,对重逢的祈盼。
所以自然不能挂在教室里。
其它两幅均可。
乙图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望岳》,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适合挂在教室里。
丙图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语言运用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学习了本文后,班级准备开展以“我看古今考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写对联】围绕《范进中举》一课的内容,语文课代表写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和横批。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下联:________横批:________(2)【谈观点】考试临近之日,网络上兴起了一股“拜神”热,“百度拜神帖”和“考神公共主页”应运而生,学生纷纷留言祈求考试过关。
而中国古代“名人”——屡败屡考的秀才范进被考生们封为“考神”,考神主页上的粉丝已经超过44万人。
对封范进为“考神”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答案】(1)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2)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解析】【分析】(1)根据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范进的态度的鲜明对比来拟写,注意对联格式。
(2)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看法。
可以从赞同与不赞同两个方面来回答。
赞同的理由可围绕“能缓解考生压力”来阐述;不赞同可围绕“把范进当偶像不可取”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⑵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
考生要结合文章内容,注意上联的机构和内容,进行编写下联,要注意对联的要求。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理解材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注意发表的观点要正确。
2.学校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德育活动,你班参与其中。
(1)【树民族自信】为树立同学们的民族自信,老师拟写了上联:迎祖国七十华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100(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100(1)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收获如潮好评,九年级(5)班也开展了“教材经典咏流传”活动。
(1)【语言之妙我来赏】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思考并写出节目组所取名称中“咏”字的内涵。
(2)【教材经典我推荐】老师让同学们推荐适合传唱的教材经典(诗、词、文皆可)向节目组推送,请从课本的经典作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仿照示例写出推荐理由(至少用一种修辞,30字左右)。
示例:《大道之行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大同社会的道路。
【答案】(1)“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解析】【分析】(1)“咏”,本义是唱,声调有抑扬地念。
这个字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另外,“咏”和“永”谐音,永远的意思,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能从教材中推荐一篇适合传唱的经典文章,诗、词、曲、短小的散文等皆可,推荐理由可从思想感情方面考虑,注意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如: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故答案为:⑴“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⑵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节目名称内涵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实际分析节目名称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⑵本题既考查对经典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要认真学习,积累字词、文学及文化常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等。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100
语文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及答案100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经典著作是经光阴淘洗的精神粮食,阅读经典不行或缺。
请依据要求,达成有关题目。
(1)下边是一段对于“为何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归纳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
(每点不超出六个字)今日,我们为何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晚白,月是故土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信口开河“国内存知音,天涯若比邻”,传达一份旷达。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
更况且,作为一其中国人,假如你不想扔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模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但其意义又不只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受文化濡染比许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相反的。
当好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时,一个时代的社会民风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2)阅读方框内“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好,注意语意连接。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需。
以下方法供参照:一,不如先读序言、后记和目录。
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状况、写作目的和大概内容有个初步的认识,如同①________ 。
二,略读与精读相联合。
略读全书,有益于整体掌握主要内容;②________ 。
两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③________ 。
能够抄名言、写纲要、作标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念书”的优秀习惯。
别的,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照资料,来④________ 。
( 3)“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有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纳对仗的方式,一方面归纳章节内容,另一方面示意构造主题。
下边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边的示例,增补出空缺之处。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解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三顾茅庐》:________三顾茅,诸葛亮________。
【答案】( 1)①体悟经典之美;② 继承传统文化;③ 经历文化濡染;④ 发生气质变化。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题(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郑州市开展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在中小学校园全面展开,为了营造“我运动,我健康”的氛围,我校开展了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校体育组对周边中小学1600名同学每天进行的课余运动情况进行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图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调查结果。
(2)临近中考,小兰同学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学习,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劝说小兰参加课余活动,注意语言得体。
【答案】(1)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2)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解析】【分析】(1)认真读中小学生课余运动情况调查统计图,可以看出在1600的调查对象中,每天用于运动的时间再20分钟以上的只有464人,有1008个人每天用于运动的时间在10到20分钟,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2)这是一个劝说题,劝说的时候要有礼貌性的称呼,劝说的语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偏离话题,另外语言要得体。
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如: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故答案为:⑴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⑵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图文转换类题综合性、技巧性较强,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相关数据或者要素,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最终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它符合语文核心素养对中学生的要求,是中考题中的高频考点。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
徐州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试题(含答案)(1)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四书”包括:《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孟子》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大学》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四书”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中华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中庸》”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答案】(1)“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
(2)示例一:《中庸》论述了儒家人性修养,提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示例二:《中庸》是为人处事、人性修养的一面镜子,端正着人们的行为。
【解析】【分析】(1)认真阅读这段话,可知这段话分别讲了四书的主要内容,文段最后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可把这句话压缩到30字以下即可。
(2)《中庸》是一本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可从“修养”这个词进行生发联想,如可以把他比作一面镜子,一个心灵的导师等。
故答案为:⑴“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
⑵示例一:《中庸》论述了儒家人性修养,提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示例二:《中庸》是为人处事、人性修养的一面镜子,端正着人们的行为。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
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请依据上联对出下联,并用楷体将上联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________。
【答案】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解析】【分析】此题已给出备选词语,根据上联,选择合适的写出下联即可。
如:“忆往昔”可以用“看今朝”与之相对;“革命前辈”可以用“时代先锋”与之相对;“开天辟地”用“继往开来”与之相对;“创伟业”用“谱新篇”与之相对。
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点评】补充对联时,要看一下上联或者下联此位置的相关字词、根据词性和词义来确定此位置的词语,一般的原则是:相同位置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者相对、字数相等。
2.“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激起了同学们探月的热情,学校就此举办“携手嫦娥落月,梦系中华强国”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小题。
(1)对以下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图1:图2:图3:图4:A. 图1笔法圆润流畅,笔画均匀,粗细基本一致,特点是“因形立意”。
B. 图2由小篆演变而来,书写效果略微宽扁,奔放纵逸,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C. 图3由隶书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画平正。
D. 图4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时笔画之间相互牵连。
(2)下列词语中“月”字的意思与其他三组不同的一项是()A. 日积月累B. 披星戴月C. 月明风清D. 山高月小(3)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是挂在天上的一首诗,会拨动我们的心弦,牵动我们的情思。
②“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形象,它是一切美的想象的总汇。
③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④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凄楚之美;⑤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典雅艳丽之美;⑥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雄浑高古之美……⑦由此,在中国人心里,月亮不又是一幅绝美的画吗?A. 第①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月亮是触发人们内心情感的美好形象。
2020-2021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附答案)
2020-2021部编版中考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附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学习了本文后,班级准备开展以“我看古今考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写对联】围绕《范进中举》一课的内容,语文课代表写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和横批。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下联:________横批:________(2)【谈观点】考试临近之日,网络上兴起了一股“拜神”热,“百度拜神帖”和“考神公共主页”应运而生,学生纷纷留言祈求考试过关。
而中国古代“名人”——屡败屡考的秀才范进被考生们封为“考神”,考神主页上的粉丝已经超过44万人。
对封范进为“考神”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答案】(1)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2)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解析】【分析】(1)根据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范进的态度的鲜明对比来拟写,注意对联格式。
(2)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看法。
可以从赞同与不赞同两个方面来回答。
赞同的理由可围绕“能缓解考生压力”来阐述;不赞同可围绕“把范进当偶像不可取”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⑵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
考生要结合文章内容,注意上联的机构和内容,进行编写下联,要注意对联的要求。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理解材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注意发表的观点要正确。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数量最多、影响最广。
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能被完整记住广为流传的名句名篇却不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精选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精选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与自己相处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②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
③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④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A.丰富自己 B.充实自己④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3)B;A【解析】【分析】(1)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与自己相处的前提”,谓语是“是”,宾语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注意题目要求的是提取宾语,而不是宾语中心语。
(2)前后不一致,前面是肯定的,后面是肯定加否定,修改时应保持前后一致,这句话可以修改为: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3)正常的逻辑是首先充实自己,才能丰富自己。
故答案为B;A。
故答案为:⑴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⑵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⑶B A【点评】⑴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成分的能力。
解答这样的题,要掌握句子成分及各个句子成分的特征。
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谓语,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宾语是谓语动词支配或陈述的对象;定语是用来修饰名词的句子成分;状语是用于说明地点、时间、原因、目的、结果、条件、方向、程度、方式和伴随状况等的一种句子成分;补语用来说明宾语或主语所处的状态或正在进行的动作。
语文初一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100
语文初一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100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学校举行“悦读文化周”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刘姥姥二进贾府,受到款待,家席上,“凤姐手里本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二镶银箸,按席摆下”,“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
同学们发现“筷子”的称呼有变化,于是做了一番探究,以下是同学们的两个发现:一是称呼的变迁。
“筷子”最早称为“箸”,因“笔”与“住”、“蛀”同音,江浙皖一带的船民担心船被停住、被蛀,于是反其意称“箸”为“快儿”。
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二是筷子的形状、构成、长度很有文化内涵。
筷子一头圆,象征天,一头方,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古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
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古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
中国人遊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认为万事万物都由两个对立面组成,阴阳结合成对出现,意味着完美的结果。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国人。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寓意为①________________这是古人对生活的朴素理解,也是生活的智慧。
(1)在横线处填上你的理解。
(2)“箸”和“筷”都属于哪种造字法?()A. 会意B. 象形C. 指事D. 形声(3)对“箸”到“筷”的称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答案】(1)示例一:人有七情六欲。
示例二:做事要有分寸。
(2)D(3)“箸”到“筷”的演变,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解析】【分析】(1)根据筷子文化的意蕴和对筷子文化的了解来分析作答。
“七寸六分长”,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情感动物,也时刻提醒人们吃饭时要节制不当的欲望。
(2)“箸”和“筷”都是上形下声,属于“形声字”,选D。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题语言运用含答案分析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在成长的历程中,有的人需要战胜孤单和惧怕,有的人遍体鳞伤,有的人目睹了世态的炎凉学校举行主题为“话说成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并达成以下任务。
(1)假如此次活动由你主持,你的开场白会如何说?(2)阅读下边几则对于成长的名言,谈谈它们分别是从哪个方面解读成长的。
① 先相信你自己,而后他人材会相信你。
——屠格涅夫② 成功之花,人们常常惊羡它现时的明丽,但是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③ 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乏耐心永久走不到头。
——沈从文【答案】(1)成长中的我们,感觉了好多的爱,来自亲人、老师和朋友的;成长中的我们,总会碰到崎岖和困难这一份份爱,一次次痛,伴我们一步步长大,让我们收获了好多好多,今日,就让我们一同“话说成长”。
(2)①成长要有自信。
② 成长要不懈奋斗。
③ 成长要有耐心。
【分析】【剖析】( 1)开场白答题格式:称号问候+引出问题(主题目的、意义)+宣告活动开始。
本次主题为“话说成长”,所以在解答过程中,能够经过诉说成长中的收获、碰到的问题、感觉到的关爱等引入主题。
注意所组织的语言内容重要扣主题。
要和蔼,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忱。
语言的形式要生动开朗。
(2)“先相信你自己。
”归纳为自信。
“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归纳为奋斗。
“缺乏耐心永久走不到头。
”归纳为有耐心。
故答案为:⑴成长中的我们,感觉了好多的爱,来自亲人、老师和朋友的;成长中的我们,总会碰到崎岖和困难这一份份爱,一次次痛,伴我们一步步长大,让我们收获了好多好多,今日,就让我们一同“话说成长”;⑵ ① 成长要有自信。
② 成长要不懈奋斗。
③ 成长要有耐心。
【评论】⑴本题考察开场白的拟写。
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以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衬着氛围、调换观众情绪的话。
拟写时要注意措辞随和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⑵本题考察看法的表达与问题的解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及答案)(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及答案)(1)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
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
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
”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
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5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汉江”为描述对象,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答案】(1)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2)示例一:汉江是一条神奇的纽带,让华夏子孙心心相印,血脉相连。
示例二:几千年来,汉江守护着华夏一隅,涵养着民族精神,见证着历史变迁。
【解析】【分析】(1)这道题分别抓住“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
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和“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即可概括出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写作时,要紧扣材料中汉江与华夏子孙,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来写。
同时注意运用修辞。
如汉江如一条纽带,维系着华夏儿女,让炎黄子孙血脉相连。
故答案为:⑴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⑵示例一:汉江是一条神奇的纽带,让华夏子孙心心相印,血脉相连。
示例二:几千年来,汉江守护着华夏一隅,涵养着民族精神,见证着历史变迁。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提取关键语句,抓中心句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读懂要求,注意紧扣材料和修辞的运用。
2.生活处处有语文。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
小林要参加某社区的“语文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帮小林完成以下任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100(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100(1)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中华大地,英才辈出。
岭南广东,有梁启超、孙中山、叶剑英……同时,广东也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更是先行者,是时代奋进的前沿阵地。
某市楹联协会开展活动,目的是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展现新时代青年书法家的艺术风采,该主题书法作品展深受群众的好评。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2)为了拟好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用4个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看今朝兢兢业业谱新篇齐奋斗继往开来盼未来勇争先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________【答案】(1)某市楹联协会开展主题书法作品展。
(2)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解析】【分析】(1)这个材料的关键句是第三句,关键词是主题书法作品展,举行这次展览的组织是某市楹联协会,按照谁+事件的模式概括即可,注意不超过20个字。
(2)“忆往昔”指回忆过去,与之相对的应该是“看今朝”;“革命前辈”是偏正短语,与之相对的应该是“时代先锋”;“开天辟地”属于并列短语,与之相对的应该是“继往开来”;“创伟业”属于动宾短语,与之相对的应该是“谱新篇”,故下联应该是: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
故答案为:⑴某市楹联协会开展主题书法作品展。
⑵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语文初中语言运用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初中语言运用练习题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
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
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
”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
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5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汉江”为描述对象,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答案】(1)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2)示例一:汉江是一条神奇的纽带,让华夏子孙心心相印,血脉相连。
示例二:几千年来,汉江守护着华夏一隅,涵养着民族精神,见证着历史变迁。
【解析】【分析】(1)这道题分别抓住“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
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和“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即可概括出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写作时,要紧扣材料中汉江与华夏子孙,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来写。
同时注意运用修辞。
如汉江如一条纽带,维系着华夏儿女,让炎黄子孙血脉相连。
故答案为:⑴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⑵示例一:汉江是一条神奇的纽带,让华夏子孙心心相印,血脉相连。
示例二:几千年来,汉江守护着华夏一隅,涵养着民族精神,见证着历史变迁。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提取关键语句,抓中心句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读懂要求,注意紧扣材料和修辞的运用。
2.某校九(1)班开展以“自强奋进”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按要求修改下面的邀请函。
②邀请函中使用不恰当的一个词是“________ “,应替换为” 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初中语言运用练习题及答案100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学习了本文后,班级准备开展以“我看古今考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写对联】围绕《范进中举》一课的内容,语文课代表写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和横批。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下联:________横批:________(2)【谈观点】考试临近之日,网络上兴起了一股“拜神”热,“百度拜神帖”和“考神公共主页”应运而生,学生纷纷留言祈求考试过关。
而中国古代“名人”——屡败屡考的秀才范进被考生们封为“考神”,考神主页上的粉丝已经超过44万人。
对封范进为“考神”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答案】(1)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2)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解析】【分析】(1)根据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范进的态度的鲜明对比来拟写,注意对联格式。
(2)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看法。
可以从赞同与不赞同两个方面来回答。
赞同的理由可围绕“能缓解考生压力”来阐述;不赞同可围绕“把范进当偶像不可取”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⑵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乐一乐,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
但是如果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则是不可取的,考试还是要靠真才实学。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
考生要结合文章内容,注意上联的机构和内容,进行编写下联,要注意对联的要求。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理解材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注意发表的观点要正确。
2.请依据上联对出下联,并用楷体将上联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________。
【答案】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解析】【分析】此题已给出备选词语,根据上联,选择合适的写出下联即可。
如:“忆往昔”可以用“看今朝”与之相对;“革命前辈”可以用“时代先锋”与之相对;“开天辟地”用“继往开来”与之相对;“创伟业”用“谱新篇”与之相对。
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点评】补充对联时,要看一下上联或者下联此位置的相关字词、根据词性和词义来确定此位置的词语,一般的原则是:相同位置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者相对、字数相等。
3.综合性学习。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首,亦是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1)请根据下面这则材料,简要概括什么是“年俗”。
“春节”原指正月初一这一天,但可以开始的春节准备、庆祝活动早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历时一个多月。
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阖家团圆、探亲访友、扫墓祭祖、拜神祈福,以各种方式(如进行腊八、祭灶、守岁、拜年、祭财神、逛庙会等)来期盼来年的好运。
________(2)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今年是农历己亥猪年,请你根据所积累的知识,补全下面的春联。
(要求:必须含有“猪”字)①上联:名题雁塔登金榜下联:________②上联:________ 下联:新春纳福鹊登梅(3)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许多传统的春节习俗都在淡化,继而逐渐消失。
甚至有人认为,现在没有必要再过春节了。
请你针对这一现象,谈谈你的意见。
【答案】(1)“年俗”是指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期间,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来期盼来年好运的一种习俗。
(2)下联:猪拱华门报吉祥;上联:吉日生财猪拱户(3)示例:我认为“没有必要再过春节”这一看法是错误的。
因为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这些活动以除旧迎新、迎新接福、拜神祭祖、析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
(赞同,理由充分也可)【解析】【分析】(1)要通过阅读材料,找到“年俗”的本质属性等信息,把它们提取出来,整合在一起。
如可提取分析“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阖家团圆、探亲访友、扫墓祭祖、拜神祈福,以各种方式……来期盼来年的好运”等句。
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①的上联“名题雁塔登金榜”是写人,“名题雁塔”是可以看成主谓宾结构,所以可对“猪拱华门”。
“登金榜”为动宾结构,可对“报吉祥”。
“门”又是平声字。
这样所拟之句既符合上联的形式要求,句子本身的内容也很连贯,更重要的是符合题干下联中必须含有“猪”字的要求。
按同样道理,即可拟出②句的上联。
(3)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
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
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
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
可举现实生活的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中华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春节的意义:往浅里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同时也是最富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往深里说: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所以,一定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等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故答案为:⑴“年俗”是指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期间,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来期盼来年好运的一种习俗。
⑵下联:猪拱华门报吉祥;上联:吉日生财猪拱户⑶示例:我认为“没有必要再过春节”这一看法是错误的。
因为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这些活动以除旧迎新、迎新接福、拜神祭祖、析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
(赞同,理由充分也可)【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
考生要读懂材料,找准关键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概括,注意句式应该运用陈述句。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联的创作能力。
考生要结合题干提示,以及上联或下联的结构特征进行创作,注意对联的相关要求和题干的要求。
⑶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结合材料来发表意见,立场鲜明,条理清楚,有根有据。
4.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会诗词·咏经典·信中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会诗词】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
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甲)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乙)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甲:________;乙:________(2)【咏经典】《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
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的同学根据上面的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下联:________(3)【信中国】央视《信·中国》节目曾播放了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孙儿们的一封信,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其间,主持人朱军讲述了一段往事:1954年,周恩来总理总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两台”: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
(不少于两点)【答案】(1)C;B(2)咏诗词弘扬传统(3)①让后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②在海内外弘扬传统文化。
【解析】【分析】(1)题目中给出的四个词牌,课本中都出现过,作答时,可根据课文中相应词的内容与格式来判断题目给出的两首词是什么词牌。
第一首应是如梦令,第二首应是浣溪纱。
(2)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
分析上联可知,上联由“变形式”和“演绎经典”两个词语组成,这两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根据对联的要求,拟出合适的下联即可,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拟写的对联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要求即可。
(3)此题要求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结合现实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都是精髓,我们当然要传承它,我们不仅要让我们的后代传承中国文化,还要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⑴C、B;⑵咏诗词弘扬传统;⑶①让后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②在海内外弘扬传统文化。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有关“词”的常识的积累能力。
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等,平时学习时多积累一些诗词,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⑶本题考查针对某个问题表达见解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5.某校九年级(2)班开展“君子以自强不息”主题活动,分享令自己震撼的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