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校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

目前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采取措施来加强和改善。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一些优秀的大学拥有丰富的国际交流资源,拥有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合作项目,但是大多数高校还面临着国际交流资源的匮乏。

这种不平衡现象导致了高校之间的合作程度不高,无法有效地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

高校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一些高校对外交流的信息不够透明,使得其他高校无法获取到有关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准确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效果不明显,难以实现共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加大对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增加对高校国际交流项目的经费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各级政府和高校可以加强合作,共同打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将优质资源和信息分享给更多的高校。

第二,加强高校之间的信息对接和沟通。

高校可以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信息平台,将有关国际交流项目的信息分享给其他高校。

高校可以通过参加国际教育展览等方式,主动与其他高校进行沟通和交流。

鼓励高校建立更多的国际合作项目。

高校可以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学生交换和科研合作等项目。

与此高校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提高他们的国际化素质和竞争力。

第四,加强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评估与监管。

高校可以建立健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评估体系,对项目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管。

这样可以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效性。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推动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文化交流和推动科学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和改善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需要加大对国际交流的支持力度,加强信息对接和沟通,鼓励建立更多的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加强评估与监管工作。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针对当前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现状分析1.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华留学。

这些留学生的到来为我国高校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可以促进学校内部文化多元化,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交流也为国内学生提供了更多与国际学生交流的机会,拓展了他们的国际视野。

2.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挑战尽管有许多机遇,但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国际学生对我国高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高校在国际化方面存在着不足。

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等问题,一些国际学生在我国的学习生活中面临着困难。

一些学校在国际交流合作的政策、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对策研究1.加强高校国际化建设高校应该加强国际化建设,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学校可以加大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投入,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提升他们的国际化能力。

学校可以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扩大国际交流的渠道,增加国际学生的来华留学人数。

学校还应该加强国际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

2.加强对留学生的支持与管理为了解决国际学生在我国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学生的支持与管理。

学校可以加强留学生的入学培训,包括语言培训、文化适应培训等,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留学生服务机构,为留学生提供各种生活、学习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学校还可以加强留学生管理,建立健全的留学生管理制度,保障留学生的权益。

3.完善国际交流合作政策与机制为了提升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水平,学校应该完善国际交流合作的政策与机制。

学校可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规划与管理,建立健全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与流程。

学校可以制定灵活多样的国际交流项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

在我们介绍了背景和问题,阐明了研究的意义。

随后分析了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在正文中,我们对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建议。

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并探讨对策实施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国际化办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现状分析、问题、挑战、应对策略、建议、总结、展望、实施意义。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变得越发重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教育资源、科研成果以及人才需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促进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大势所趋。

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高校可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科研合作,招收优秀留学生,促进师生的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对于推动高校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提升高校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教育领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提出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当今高等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高校之间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日益频繁。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由于各国教育体制、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和教师往往缺乏对对方国家教育情况的全面了解,导致在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出现误解或不适应的情况。

高校国际合作中存在着文化差异的挑战。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学术传统等各不相同,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交流双方在理解、沟通、合作方面出现障碍。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也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一些高校在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时可能因为资源有限而难以全面展示自身特色,从而影响了国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国际高校合作及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国际高校合作及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国际高校合作及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速,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成为必然趋势。

国际高校合作及交流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重要发展策略。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国际高校合作及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问题一: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国际高校合作及交流中最普遍的问题之一。

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些高校提供外语课程、语言测试以及提供语言支持服务。

然而,这些措施仍然无法完全解决语言障碍问题。

对策一:建立双语教学为了解决语言障碍问题,一些高校已经开始采用双语教学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母语和外语之间进行平衡。

采用双语教学需要高校拥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和课程资源,但是它可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国际知名度。

对策二:发展在线语言教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语言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选择。

高校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提供高质量的语言教学服务,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

同时,在线教育也可以提高高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

问题二: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也是国际高校合作及交流中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交流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误解和不适应。

许多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提供跨文化交际课程和文化交流活动等。

对策一:提高文化敏感度高校可以通过教育,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敏感度。

在课程中加入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如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礼节、价值观和文化习惯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

对策二:加强跨文化交流高校可以通过跨文化交流和活动来加强文化交流。

举办节日庆典、文化展览、外语角和文化交流活动等,可以让国际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地文化,同时也可以让本地学生更好地了解其他文化。

问题三:文凭认证在国际高校合作及交流中,文凭认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认证机构往往存在差异,导致学生的学历无法得到有效的认证。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Abstract:China's education industry has been booming in recent year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has become a new way to introduce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China.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running school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which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and development of joint schoo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Sino-foreign cooperative schools from various angles,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schools.Keywords:Sino-foreign cooperative schools, status quo,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正文:一、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当前,教育是全球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各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随着中国加入WTO,其教育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外合作办学也由此越来越成为一种新型的引进国际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方式。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近400家中外合作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涉及25个国家的160多所高校,其中包括牛津、哈佛、耶鲁等海内外知名高校。

我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育水平,为本国人民提供更多地受教育的机会。

中国目前也有这种原因。

我国被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和许多发达国家公认为“世界最大的教育出口国”、“最大的教育贸易服务市场”,我国将国际合作办学明确定位于“吸引外国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引进中国急需的先进课程和教材”,旨在通过吸纳国外优势,提升本国的教育实力。

具体说,中国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目的有以下几个:1、增强政府的教育供给能力,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越来越迫切,高校的规模扩张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盲目扩张会带来高等教育更多的深层次问题。

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可以“让出一定的教育服务市场来换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的供给能力”。

据统计,上海目前在各类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就读的学生有8万人。

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专业、教材、教法、师资、教学模式等。

推动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的国际化。

3、帮助解决教学经费。

目前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经费上基本采用自给自足的模式,可以通过外方投资或收取较高学费等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设施。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校的办学收入,减少办学支出。

4、吸引生源。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多是国内紧缺专业,加上其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可以吸引大批学生就读。

国际合作办学,目前已成为高校吸引生源的一种较为重要的方式。

5、借鉴外国教学经验。

高校在合作办学中可以学习国外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从学校管理的层面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缩短差距。

总的来说,我国的国际合作办学除了增进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外,更加强调提升自身的能力,在构建教学体系、改革教学管理、建设师资队伍,进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走向深入,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合作办学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就我校来说,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不但可以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使教职员工具有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和视野,也可以通过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改善课程结构等,给学生提供接受西方先进高等教育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办学,适量接受国外留学生,提升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学校间的资源共享与互相学习。

当前国际交流与合作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在政策层面和学校层面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对策制定。

1. 资源不均衡目前,我国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仍然存在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名校和重点院校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交流资源,而一些地方性的高校则面临着国际交流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导致了高校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了整个高校系统的国际化进程。

2. 学术合作不深入虽然高校间有一定的学术交流,但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然有待提高。

一些高校在国际间的知名度并不高,因此在与国外高校的学术交流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一些研究成果也难以被国际学术界所认可。

3. 语言交流障碍语言交流是国际交流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的问题。

学生和教师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这给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对策研究1. 完善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相关政策推动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建立更加完善的资金支持机制,鼓励高校间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合作。

2. 推动资源共享政府和高校应推动资源共享,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交流。

对于一些地方性高校,可以通过合作办学、共建科研平台等方式,引入更多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整体水平和影响力。

3. 加强外语教育高校应加强外语教育,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外语水平。

可以通过设立语言中心、增设外语课程等方式,提高学校整体的语言交流水平,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好的条件。

4. 加强学术交流高校应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扩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可以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等方式,提升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水平,增加高校的国际知名度。

5. 加强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度。

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方式与途径

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方式与途径

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方式与途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高职院校对国际合作办学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包括不同形式的合作项目,如联合办学、交换生项目和学术合作等。

同时,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的发展,探索新的合作方式与途径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在国内高职院校中,国际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形式。

许多高职院校与国外知名大学展开了合作,共同办学吸引了大批学生。

这种联合办学模式能够提供国外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此外,许多高职院校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换生项目,鼓励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提升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国内高职院校与国外高校之间的学术合作也日益频繁。

双方通过联合科研项目、学术交流会议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也推动了国内高职院校的国际化进程。

二、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的发展方式为了推进国内高职院校的国际合作办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国内外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国内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地与国外高校建立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

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联合办学项目等方式,吸引国外高校的优秀教师和教学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2. 拓展国际交流与学术合作国内高职院校可以加大国际交流与学术合作的力度。

可以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与国外同行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

此外,也可以与国外高校联合申请科研项目,共同攻克科学难题。

3. 建立国际化的课程体系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与国际竞争力,国内高职院校可以引进国外优质课程,建立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教学经验,开设一些与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背景的优秀人才。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内高职院校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引进更多高层次的教授和学者。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

在引言中,探讨了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与研究目的。

然后通过分析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加强对策,包括提升机制和保障,以及推动发展。

在结论中展望了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前景,总结并给出建议。

通过这些研究,将有助于促进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质量和提升高校在国际上的地位。

【关键词】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现状分析、问题、挑战、对策、机制、保障、发展、展望、总结、建议。

1. 引言1.1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通过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被理解和尊重,从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国内高校可以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符合国际要求的人才。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还可以促进科研合作与创新。

不同国家的科研团队可以携手合作,共同攻克科学难题,推动科技进步。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促进文化交流、提升教育质量、推动科研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世界的发展,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当前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为促进高校间的互相学习、合作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研究还可以揭示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制与保障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在于推动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创新发展,提升高校国际竞争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服务和质量。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当今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推进,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愈发受到重视。

在这个背景下,深入研究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我国高校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之间的理解与友谊。

深入研究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对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强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研究意义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对于促进高校教育国际化进程,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其国际化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通过国际合作项目,高校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科研成果,提升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

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有助于高校之间资源共享和互补,推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合作与交流,促进高校整体发展。

深入研究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对于推动高校国际化进程,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 正文2.1 现状分析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交流情况目前,我国高校之间以及与国外高校之间的国际交流情况日益频繁。

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与国外知名学府合作开办本科、硕士、博士等学位项目。

这种合作办学模式有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满足中国学生对于国际化教育的需求。

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和解决。

首先,中外合作办学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挑战。

由于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有差异,合作办学项目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方面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

部分合作办学项目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和和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其次,中外合作办学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问题。

合作办学项目涉及到两个或多个国家的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等诸多因素,如何协调各方的利益和管理制度是一个挑战。

有些合作办学项目在管理上存在混乱、缺乏统一标准,影响了整体的运作效率和质量。

第三,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着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许多合作办学项目使用外籍教师授课,虽然这可以增加国际化教育资源的引入,但也面临着外籍教师与中国学生之间语言、文化差异等因素带来的教学沟通问题。

此外,一些合作办学项目存在师资队伍建设不够稳定的问题,缺乏长期合作和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首先,加强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质量保证。

建议加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和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机会,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和教学理念的交流。

其次,完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体制。

建议加强国际化学校管理团队的建设,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制定清晰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各方责任和权益,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解决跨国合作项目中的管理问题。

综上所述,中外合作办学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加强教学质量保障、改善管理体制和提高国际化程度等方面的努力,可以解决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促进该模式的良性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及其对策教育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及其对策教育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及其对策教育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办文凭或学位课程。

这种合作办学模式,既能促进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学术合作,也能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然而,中外合作办学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问题分析1.质量控制问题中外合作办学中,由于国内外教育体制的差异,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质量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方面,一些外国合作伙伴可能缺乏对中国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的了解,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也可能面临对外合作伙伴教育质量的监管难题。

2.学生管理和服务问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涉及学生的招生、入学、学籍管理等多个环节,存在一些管理和服务问题。

例如,学生的入学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学生之间的整体素质差异较大。

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可能面临国际学术环境的适应问题,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

二、对策提出1.加强质量监管与评估为了解决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质量控制问题,应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管体系。

一方面,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合作办学项目的审批和监管,确保项目的教学内容和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另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内部的质量监控机制,通过定期评估、外部评审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2.提升师资水平和教学方法为了适应中国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外国合作伙伴应加强对中国教育环境的了解,提升对中国学生的教学和指导能力。

同时,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也应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帮助外籍教师更好地适应中国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

3.加强学生管理和服务为了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管理和服务水平,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

包括明确的招生标准和录取程序,健全的学籍管理和学生评价体系,以及完善的学生支持和服务体系。

通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指导,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姜红一、调研主题和方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一种趋势和要求。

国际合作办学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面,可以提升学校层次,给学生提供接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有利于形成开放、包容的教学理念和国际化的视野。

我校的国际合作办学起步较晚,现阶段的发展要求必须把国际合作办学作为一个重要方面的工作来抓。

本次调研拟在了解国内、省内高校国际合作办学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我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出有利于我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因应对策。

主要采用的调研方法是查阅文献、网上调研、到各学院了解情况等。

二、调研背景(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和标准国际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比较权威的观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所给的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

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

”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标准,美国教育理事会在2000年分析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状况是提到如下这些:高等教育结构中本土学生的外语学习;出国留学生教育(包括访问学者)、高等教育机构课程的国际化、高等教育机构招生对学生国际化特质的要求;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交流活动(包括外国留学生教育和学者访问)、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支持和资助;劳动力市场对国际性人才的需求等。

总的来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教育观念的国际化,就是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发展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中,从国际社会的视野而非一国的角度对人才培养的总体素质进行考察,从而确立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的教育措施;二是教师、课程和学生队伍的国际化,就是使教师有机会接受西方教育理念、先进技术,学生有机会接受西方高等教育、也可以适量接受国外留学生,使高校走向更加开放、包容的新阶段。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中国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改进。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模还比较小,参与度不高。

虽然近年来高校对外开放的力度有所增加,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

我们需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推动高校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可以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合作研究项目、组织学生交流和讲座等方式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质量有待提高。

虽然一些高校已经与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但交流和合作的项目和内容还比较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

我们需要加强项目的设计和管理,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质量。

可以通过派遣优秀的教师去国外高校交流访问、邀请国外专家来我校讲学、推动教师和学生的联合培养等方式来拓宽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和层次。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有待完善。

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部门或机构,但协调和管理工作不够顺畅,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有待加强。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加强各部门、学院和教师之间的协作,做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划、组织与管理工作。

可以建立高效的信息平台,提供全面、及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信息,方便师生参与和了解相关活动。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费有限,成本较高。

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开展了一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项目,但由于经费不足,很多时候只能进行一些有限的交流与合作活动。

我们需要加大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费支持,为高校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鼓励高校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基金、优化经费管理机制等方式来增加经费投入。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改进。

需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质量,完善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增加经费支持。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受到重视。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推动科研合作,对于高校的综合实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交流与合作方式单一。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主要集中在留学生项目、合作办学和双边交流合作等方面,缺乏多样化的交流与合作方式。

2.合作范围不广。

大多数高校的合作对象仅限于少数发达国家或地区,落后国家或地区与文化背景不同的合作相对较少。

3.合作方式不规范。

部分高校在开展合作项目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合作协议和管理制度,在资金、教师派遣、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风险。

4.语言沟通存在困难。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语言沟通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语言能力不足造成了合作项目的局限。

1.多元化交流与合作方式。

高校应该探索多元化的交流与合作方式,如国际研讨会、学术交流、实习经验分享、海外考察等,以拓宽交流与合作的范围和内容。

2.合作对象广泛化。

高校应该积极跟踪、发掘适合自身的合作伙伴,并加强与落后国家或地区的合作,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3.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

在进行合作项目时,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合作协议和制度,健全管理机制,规范项目实施流程,从而保证各方权益。

4.提高语言能力。

高校应该注重对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培训,增强语言能力,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能更好地沟通和合作。

总之,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未来必将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多元化交流与合作方式,广泛化合作对象,规范化管理制度和提高语言能力等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合作的日益深化,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通过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提升教学水平,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发展。

本文将对当前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以期为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国际化程度不足当前,我国高校的国际化程度仍然相对较低。

一方面,学校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仍然较少,国际合作项目数量较少,国际影响力不强;学生的国际交流机会有限,缺乏与国外学生和教师交流的平台,国际视野狭窄。

2. 国际交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目前,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制相对落后,缺乏系统化、标准化和常态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受制于制度体制、管理方式和思维模式的限制,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效率和质量难以保障。

3. 专业交流不够深入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学校之间的专业交流程度不够深入。

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只是形式上的接触,缺乏深层次、高品质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国际化战略规划学校要加强对国际化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明确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时间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利用资源,提高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性和系统性。

2. 拓宽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学校要积极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积极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进行广泛的合作,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各领域的合作。

建立健全国际交流合作的机制和平台,打破学科、学院、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学术资源、教学资源、实践资源的共享和开放。

3. 增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实质性内容需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实质性内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增加境外合作项目数量和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才。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利于高校提升国际影响力,也有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交流方式单一、合作项目不够多样化、外语能力不足等。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交流方式单一目前,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主要通过学生出国留学和教师赴国外访学交流的方式进行。

这种交流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留学生交流成本高昂、留学生很难融入国外的学术和社会环境、教师访学交流时间短暂等。

2. 合作项目不够多样化除了学生出国留学和教师赴国外访学交流外,我国高校国际合作项目还比较单一。

目前,高校国际合作主要集中在学术研究合作、教学交流合作和办学合作等方面,而在职业技能培训、人才交流等领域合作项目相对较少。

3. 外语能力不足由于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存在一定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大多数学生的外语能力相对较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展。

从单一的留学生交流和教师访学交流,转变为包括学术交流、学生短期交流、职业技能培训交流和人才交流等多元化交流方式。

这不仅有利于高校加强与国外高校和机构的合作,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国际化培养。

在学术研究合作、教学交流合作和办学合作的基础上,增加职业技能培训合作、人才交流合作和科技创新合作等多样化合作项目。

这有助于拓宽高校国际合作的领域,提升合作项目的多元性和深度。

加大对高校外语教学的重视,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扩大教师的外语培训。

只有外语能力得到提升,高校国际交流和合作才能更加顺畅地进行。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这有助于提高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交流与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入,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采取多种对策来提升其水平和质量。

一、现状分析1.国际化程度不高。

虽然我国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国际化程度仍远不够。

相较于国外,我国高校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国际招生等方面的国际化水平都有待提升。

2.高校交流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交流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也缺乏长期有效的战略规划和绩效评估等机制。

3.语言障碍。

虽然我国高校已经加大了英语教学力度,但由于历史、文化和教育背景的差异等原因,我国高校在语言交流上仍存在一定障碍。

4.文化交流不充分。

我国高校在开展文化交流方面有待加强,在接待来访人员和交流互访时,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冲突等问题的处理还比较缺乏经验和能力。

二、对策建议1.提高国际化水平。

高校应将国际化发展纳入发展规划和指导性文件,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入选国际性评价体系。

同时,加大对外招生力度,积极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本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国际化。

2.完善管理机制。

高校应加强对各类交流机会的统筹规划,注重对相关参与方进行资格认证和履约审查,确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和监管机制,通过绩效评估和总结反馈等措施对交流合作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3.加强英语教育。

高校应制定细化的英语教育发展规划,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英语教学团队,以及基于语言教学的先进教学设备和模式,加强留学生中文教育,强化跨文化交流教育,提升英语语言使用能力,实现语言无障碍交流。

4.拓宽文化交流渠道。

高校应创新文化交流活动形式,增加外籍教师、学生在校内外文化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加强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培训,提高对外门户网站的信息更新与宣传力度,加强外交交流的渠道建设和维护,实现中外院校间文化交流的有序运作。

总之,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事关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和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我国高校与外国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共同培养学生。

中外合作办学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展开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与国外高校合作,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另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双方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课程设置、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不适应的情况。

其次,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存在质量不稳定、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合作高校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促进双方教育理念的融合,避免因文化差异引发的教学问题。

其次,应该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监管和评估,确保教学质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教学资源、改善师资队伍等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只有认清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才能使中外合作办学持续健康发展。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高校间的国际交流合作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也可以促进文化交流、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背景也十分复杂。

一方面,我国高校在国际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但我国高校在国际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些高校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仍存在壁垒,影响了学术创新和科研水平;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求。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向国际化、高水平发展迈进。

1.2 问题意义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当前高校事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和战略选择。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化已成为高校的必然趋势。

国际交流与合作在高校中的意义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还有助于拓展学校的国际合作渠道,促进学术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当前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高校在国际交流方面缺乏长远规划和系统设计,导致合作项目不够稳定和持久。

一些高校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还存在着语言沟通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困难,影响了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一些高校在国际合作渠道拓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促进学校的发展。

解决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与探讨,可以找到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为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2000字】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水平,为本国人民提供更多地受教育的机会。

中国目前也有这种原因。

我国被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和许多发达国家公认为“世界最大的教育出口国”、“最大的教育贸易服务市场”,我国将国际合作办学明确定位于“吸引外国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引进中国急需的先进课程和教材”,旨在通过吸纳国外优势,提升本国的教育实力。

具体说,中国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目的有以下几个:1、增强政府的教育供给能力,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越来越迫切,高校的规模扩张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盲目扩张会带来高等教育更多的深层次问题。

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可以“让出一定的教育服务市场来换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的供给能力”。

据统计,上海目前在各类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就读的学生有8万人。

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专业、教材、教法、师资、教学模式等。

推动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的国际化。

3、帮助解决教学经费。

目前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经费上基本采用自给自足的模式,可以通过外方投资或收取较高学费等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设施。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校的办学收入,减少办学支出。

4、吸引生源。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多是国内紧缺专业,加上其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可以吸引大批学生就读。

国际合作办学,目前已成为高校吸引生源的一种较为重要的方式。

5、借鉴外国教学经验。

高校在合作办学中可以学习国外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从学校管理的层面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缩短差距。

总的来说,我国的国际合作办学除了增进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外,更加强调提升自身的能力,在构建教学体系、改革教学管理、建设师资队伍,进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走向深入,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合作办学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就我校来说,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不但可以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使教职员工具有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和视野,也可以通过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改善课程结构等,给学生提供接受西方先进高等教育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办学,适量接受国外留学生,提升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三、调研内容和主要结果(一)国内、省内和我校国内合作办学的基本状况1.国内高校国际合作办学的历史和现状国内高校国际合作办学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到《中外合作办学暂行条例》颁布前。

从1980年起,大陆高校先后与美、日、德、法、英、加拿大及香港地区的教育机构和个人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

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举办的中美经济学、法学培训班,北京外国语大学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创办的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等,这些都是早期的国际合作办学。

第二阶段从1995年《中外合作办学暂行条例》颁布到2003年《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颁布以前,这一阶段办学以本科、专科学历教育为主,也包括一些研究生层次的和职业教育的合作,主要是工商管理、外语、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合作,以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

第三阶段从2003年《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颁布至今,现阶段教育层次不断提高,规模不断增大,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发展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

现阶段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双向流动增加,由中国学生“走出去”为主转为中国学生“走出去”和外国学生“走进来”相结合。

尤其是2004年以来,国家在81个国家建立了256所孔子学院,主动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更进一步推动了中外办学的双向合作。

近年来,国内高校国际合作办学蓬勃发展,形式多样。

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联合课程。

这种国际合作模式主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教育机构联合开发由其共同开设的课程或教学项目。

这种教学项目的学分在两个教学机构中是可以互换和互认的。

这种项目可能授予联合学位或双学位,也可以只合作交流,不授予学位。

这种如北京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的社会工作硕士课程班,香港理工大学提供课程和指导,北京大学提供校区、教学设备和部分教师,授予双方学位。

二是海外分校。

也称分支校园。

指某国家一个已经成立的大学在另一个国家成立分校,向第三国或海外学生提供课程并授予学位。

在组织内容上仍然属于该国的教育体系。

这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名校在发展中国家设立校园。

如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和上海大学的悉尼工商学院分校。

三是特许办学。

随着对世界品牌的高校的需求的增加,名牌大学扩大招生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特许经营的商业理念也被引入到高等教育当中。

如吉林大学莱姆敦学院,得到美国诺斯伍德大学,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加拿大莱姆顿学院、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加拿大凯波·布兰顿大学等国外名校特别许可,实施国外教育,授予国外学历。

四是网络学习。

指一国高等教育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另一国实施高等教育。

以上四种形式,主要指的是国际合作的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形式更加多样。

实施国际合作办学的主体,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立设置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这种机构由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形成合作体的独立的法人财产,具备法定的办学条件,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如北京师范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

另一类是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分两种,一种是学校领导下的二级学院制,由学校和外方合作机构共同创办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合作中具体事宜由二级学院承办,我国高校的国际合作办学大部分都是这种形式。

还有一种形式就是通过合作双方通过合作协议规定的权利、义务共同完成合作任务。

如这种也非常多,如各种中外合作项目的实施等。

总体上说,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际化专门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就国际合作办学来说,经教育不批准的奖金300家合作机构和合作项目在各高校、各地区间的发展并不平衡,高校主要集中于北大、清华、中山、同济等名牌高校,地区主要集中于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及东南沿海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

外方合作者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科技教育先进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

而且国际合作办学层次齐全,专科如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实行中澳双证书制;本科如对外经贸大学中美管理学院;本硕连读如上海医科大学与法国合作的七年制班;研究生层次如南昌大学的中英联合学院等。

2.省内高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我省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历史不长,起步较晚,有一些高校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办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本科层次的合作如安徽工业大学与日本札幌大学合作培养“会计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与加拿大北爱尔伯塔理工学院合作培养“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合肥学院与韩国韩瑞大学开展的对外汉语专业“2+2”项目(学生在合肥学院和韩瑞大学各学习两年,颁发双方文凭)、滁州学院与韩国韩瑞大学合作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等。

专科层次的较多,如安徽大学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举办的专科起点的“3+1”项目(学生在安徽大学学习3年,获得专科学历,符合条件者到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学习1年,获得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淮南师范学院与澳大利亚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合作举办的三年制专科教育,取得中澳双方专科学历;安徽中医药专科学校与加拿大戴尔特商学院合作办学,开设医药贸易、涉外护理、旅游保健专业,与英国奇切斯特学院联合办学,开设国际护理(护理学)、美容与健康管理(中医美容学)、国际旅游管理(旅游保健)专业;新华学院的新华派特森学院的相关专业等。

硕士项目如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与澳大利亚国际工商学院合作的项目;合肥学院与韩国、德国等合作开展的项目等。

从办学主体来看,省内高校也有两种形式的办学主体。

一种是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办学机构,如新华学院的新华派特森学院;合肥学院即将与德国下萨克森州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合作成立的中德学院等。

另一种是学校下属的非法人合作办学机构承担具体事务,如安徽大学由国际商学院承担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的项目,大部分学校没有独立的国际教育学院,具体工作由外事部门承担。

非学历教育的国际合作办学形式较多。

联合课程、互派学生等形式在很多高校都存在。

总体来说,安徽国际合作办学发展空间较大,各个高校发展很不平衡。

合肥学院学校秉承“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目标,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的国际合作办学都走在省内高校的前列,而且形成了和德国、韩国深度交流的特色;安徽大学也有学历教育的国际合作办学,更多的是非学历教育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安徽大学与乌克兰、智利高校合作建立孔子学院,能够接受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在国际合作办学的双向流动上占据一定的优势;安徽工业大学开展国际合作办学较早,也有自己的特色;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借助招收留学生,推动学校国际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安徽新升本的学院和专科类学校由于生源和就业压力较大,相对来说国际合作办学比高校更为活跃。

3.我校国际合作办学的历史和现状总体来说,我校国际合作办学起步较晚。

没有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国际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合作办学主要有外事部门承担。

学历教育的国际合作办学曾经开展过,是与2005年与澳大利亚国际工商学院开展的“6+6”硕士课程项目,该项目规模较小,后来由于学生英文水平较差,教学管理不顺等原因停办。

非学历教育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较多,如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与美国罕布什尔(Hampshire College)开展的教师交流与学生交流、森林利用学院与加拿大林工所开展的教师交流、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与日本宾馆合作的学生实习、计算机科学学院与日本三重大学即将开展的学生交流、教师交流、与美邦国际合作的学生暑期赴美带薪短期实习等。

(二)我校国内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国际合作办学的意义认识不够。

很多教师和管理人员把高校开展的国际合作办学等同于中介组织开展的国际合作办学,认为盈利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母的。

没有看到国际合作办学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2、国际合作办学规模太小。

我校目前没有实质性的学历教育的国际合作办学,与澳大利亚国际工商学院、科廷应用科技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的学历教育合作正在洽谈当中。

非学历教育中,科技合作和交流较多,不少教师具有在国外攻读学位和做访问学者的经历,但学生交流很少,且主要集中于人文、外语、经管类,其他专业如农学、茶学等自然科学的学生交流合作太少。

我校较早取得招收留学生的资格,但由于各种原因,留学生数量一致很少。

3、办学主体不明确,管理上有些混乱。

我校国际合作办学主要由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承担,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人员太少,日常工作难以应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合作办学的发展。

国际合作办学无论是中国学生走出去、还是外国学生走进来,都牵涉到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多个方面,单凭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现有人力,不足于承担重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