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o
Cr
NAA
右枕叶胶质瘤MRI波谱分析 图示Cho,Cr,Lac含量异常
脑功能磁共振检查
二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表现
(一).X线检查(DSA 略)
二 、正常影像表现
(二) 正常颅脑轴位CT表现
正常颅脑大体解剖: 1.颅骨及空腔(副鼻窦、乳突)。 2.脑实质:大脑、脑干、小脑。 3.脑室系统:侧脑室、三、四脑室。 4.蛛网膜下腔: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Brain and spinal cord
目的要求
➢1.了解颅脑影像检查方法。 ➢2.掌握颅脑正常及基本病变的CT表
现。 ➢3.掌握常见脑肿瘤、颅脑外伤、脑
出血、脑梗死的典型CT表现。
3
一、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检查方法
➢1.平片 ➢2.造影 ➢3.CT ➢4.MRI ➢5.B超
–脑室系统 包括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 脑室,内含脑脊液。
–侧脑室分为体部、三角部和前、后、下角。
–蛛网膜下腔 包括脑沟、脑裂和脑池,充以脑 脊液,呈均匀水样低密度。
–脑池主要有鞍上池、环池、桥小脑角池、枕大 池、外侧裂池和大脑纵裂池等。
–增强扫描 正常脑实质仅轻度强化,血管结构 直接强化,垂体、松果体及硬脑膜明显强化。
(三)、正常颅脑MRI表现
正常头颅组织MRI信号特点: 白质 灰质 脑脊液
T1WI 白 灰 黑 T2WI 黑 灰 白
脂肪 白 白
T1WI T2WI
脑膜 黑 黑
血管 黑 黑
骨皮质 黑 黑
骨髓 白
灰(白)
二 、正常影像表现
二 、正常影像表现
二 、正常影像表现
• (四)、脊柱和脊髓CT、MR检查方法及 正常表现
–颅骨 • 颅骨为高密度,颅底层面可见其中低密度的颈静脉 孔、卵圆孔、破裂孔等。 • 鼻窦及乳突内气体呈低密度。
–脑实质
• 分大脑额、颞、顶、枕叶及小脑、脑干。 • 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分界清楚。 • 大脑深部的灰质核团密度与皮质相近,在髓质的对
比下显示清楚。 • 尾状核头部位于侧脑室前角外侧,体部Biblioteka Baidu丘脑和侧
• 颈内动脉造影 • 椎动脉造影
脑血管病变诊断 介入放射学
一 检查方法:
3.CT检查:
–扫描方位:一般用横断面,垂体等用冠状面。 –扫描方法:
• 平扫:基本扫描,外伤、脑出血及正常者。 • 增强:静脉内注入含碘对比剂后再行CT扫描
–增强目的:病灶显示更清楚;定位;定性; 鉴别诊断。
–增强效果:与病变血供、充血、过度灌注及 血脑屏障破坏程度等有关。
二 、正常影像表现
二 、正常影像表现
二 、正常影像表现
(二) 正常颅脑轴位CT表现
基线上:2cm 第四脑室。 3cm 鞍上池、环池。 4cm 第三脑室、四叠体池。 5cm 侧脑室前角、第三脑室、大
脑大静脉池、小脑上池、侧脑室三角区及 后角、外侧裂池。
二 、正常影像表现
四脑室
2cm
二 、正常影像表现
鞍上池 环池
3cm
二 、正常影像表现
三脑室 四叠体池
4cm
二 、正常影像表现
侧脑室前角
外侧裂池
三脑室 大脑大静脉池
小脑上池
侧脑室三 角区及后 角
5cm
二 、正常影像表现
豆状核:苍白球(内)、
5cm 基底节区:尾状核、 豆状核
壳核(外)
二 、正常影像表现
侧脑室体部
6cm
二 、正常影像表现
二 、正常影像表现
FLAIR
GraSE
DWI-I
ADC
NI (rCBV)
TTP
MTT
MRA
FLAIR
GraSE
DWI-I
ADC
TOF 高分辨MRA
3.0T高分辨神经纤维跟踪成像技术
S. Mori, B. Stieltjes, R. Xue, M. Solaiyappan, W. Kaufmann & P. van Zijl, F.M. Kirby research center,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Baltimore.
脑室体部之间向后下行走。 • 丘脑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
–豆状核位于尾状核与丘脑的外侧,呈楔形,自 内向外分为苍白球和壳核。
–苍白球可钙化,呈高密度。豆状核外侧近岛叶 皮层下的带状灰质为屏状核。
–尾状核和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带状白质结构为 内囊,分为前肢、膝部和后肢。
–豆状核与屏状核间带状白质结构为外囊。
–CTA:
• 静脉团注碘剂后,当对比剂流经脑血管时, 进行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脑血管重建。
CT灌注:
• 快速静脉团注碘剂连续扫描,获取受检脑组 织在对比剂首过时的时间-密度曲线,并据 此重组脑实质血流灌注参数图像。
• 它反映脑实质的微循环和血流灌注情况。
一 检查方法:
4.MRI检查:
–扫描方位:一般用横轴位,加冠状面、矢状面。 –扫描方法:
• 常用TOF法和PC法。
–功能MRI
• 利用MR成像技术反映脑的生理过程和物质代谢等 功能变化。
–MR扩散加权成像(DWI)
• 反映水分子的扩散状况。
• 主要用于急性脑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 在扩散成像基础上的扩散张量成像(DTI) 还能显示病变造成的脑白质纤维束受压、移 位和破坏、中断等征象。
①椎弓根层面 ②椎间孔层面 ③椎间盘层面
二 、正常影像表现
• ①椎弓根层面:
二 、正常影像表现
4
一 检查方法:
1 、颅骨平片:简单、经济。
X线表现及诊断意义: ① 头颅大小与形状 ② 颅骨骨质、密度与结构 ③ 颅缝与囟门 ④ 颅壁压迹: 脑回、脑膜中动脉、 蛛网膜颗粒等压迹
正常头颅正侧位片
颅骨转移瘤(乳腺癌)
一 检查方法:
2 、脑血管造影:DSA
(digitai subtraction Angioraphy)
• 平扫:基本扫描,T1WI像、T2WI像。
• 增强:静脉内注入含钆对比剂(Gd-DTPA)后再行 MRI扫描。 –增强目的:同CT –增强效果:同CT,但比CT敏感。
–MRA:
• 可不需注射对比剂获得颅内大血管的三维图像, 为无创血管成像术。
• 增强(注射对比剂)MRA可获得更清晰、更细小的血 管图像。
–MR灌注成像(PWI):
• 反映脑组织微循环的分布和血流灌注,主 要用于脑血管性疾病及肿瘤良恶性鉴别。
–MR波谱分析(MRS): • 主要为1H波谱分析,用于脑组织代谢产物的 定量分析。
–脑功能成像(fMRI):
• 用于研究脑皮层活动的功能定位,已初步 应用于临床。
T1、T2、DWI、PWI、M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