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能力在学生的语言发展阶段,低年级学生的说话和写话能力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和培养的方面。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建立起说话和写话的自信,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情境的设计出发,提出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帮助低年级学生提高说话和写话能力。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会更加放松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音乐、笑话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交流,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
二、设计轻松、有趣的口语练习活动口语练习活动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轻松、有趣的口语练习活动,比如模仿动物叫声、角色扮演、口语游戏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口语练习,逐渐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利用教学情境进行口语表达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口语表达。
在学习自然科学时,可以让学生模拟植物、动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口语表达;在学习社会科学时,可以让学生模拟日常生活场景进行口语表达。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口语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设计生动有趣的写话练习任务写话练习是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有趣的写话练习任务,比如写一篇自己喜欢的动物、描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等。
通过这些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话能力。
五、鼓励学生多参与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可以设立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机会,学生可以得到实际的练习和提高,逐渐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可以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通过持续的反馈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提高说话和写话能力。
创设有效情境,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创设有效情境,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一:生活实景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在教学整数加减法时,可以借助银行存取款的情景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老师可以模拟开设一个银行,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柜台职员,通过存入和取出款项,来实际体验正数和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这种情景设置,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情境二:实物操作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实物操作也是优化教学的一种方式。
在教学分数的加减法时,可以准备一些实物代表分数的形状,让学生通过移动、相加、相减等操作来理解分数的运算。
学生可以使用一些色彩鲜艳的磁性图形,通过组合和分拆来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分数的运算过程,提高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情境三:游戏竞赛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竞赛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互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可以设计一个乘法口诀竞赛,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每组学生轮流回答口诀题目,答对者获得相应的积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在游戏中不断回顾乘法口诀,并且通过竞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情境四:实践探究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实践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几何图形的属性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在校园或周边环境中寻找各种几何图形。
学生可以观察、测量、比较这些图形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并进行总结归纳。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几何图形的属性,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情境五: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分类时,可以使用幻灯片或视频来展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形状和特点。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并且可以通过交互式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八种类型
有效教学情境创设的八种类型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通过改变教学方式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本中枯燥而乏味的知识。
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通过改变教学方式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本中枯燥而乏味的知识。
其实,激发学生动机最好的方式是创设有效的情境。
那么我们该如何创设情境呢?本文以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为目的,围绕情境创设教给大家8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境。
2003年,OECD在“素养界定与遴选”项目中指出核心素养着力解决的是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之能够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和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
传统的教学以知识点的掌握为核心,忽视知识学习过程中真实情境的创设和知识应用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近些年来,我们慢慢地意识到真实情境中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国家在很多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都明确指出我们需要创设情境。
因此,在这个核心素养时代,我们的教师必须学会情境创设,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什么需要情境创设?思维型教学理论中包括五大要素,在这些要素里,首当其冲的是动机激发。
那动机激发具体要干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动机激发所要解决的是: 创设情境,引入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再通过问题的引领和驱动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最后再进入社会建构、元认知和应用迁移。
第一,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服务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第二,从课堂教学角度来讲,情境的创设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第三,从知识应用来说,要将知识应用到真实的问题解决中去。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情境的创设。
那么在教学中有哪些情境?我们又应该怎样来创设情境?对于教师来讲,没有必要去纠结与情境创设方面有关的学术问题,更应该关心在教学中该如何去创设情境。
一般教学中,情境创设可分为八类:1.经验情境如《圆柱的认知》教学中应该这样来为学生创设经验情境:教师:日光灯管可以看成近似的圆柱体,它的高可以用什么来表述?学生:可以用“长”来表述。
创设有效情境,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创设有效情境,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有效情境,以下是一
个可能的情境设置:
情境一:乡村文化艺术展示活动
目的:通过文化艺术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水平。
情境设定:
1. 在农村小学选取一天作为“乡村文化艺术展示日”,设立展示台和展示区域。
2. 学校组织学生在展示日前进行创意设计和准备工作,包括选取展示内容、制作展
板或小样品等,旨在展现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
3. 展示当天,学生们穿上整齐的服装,展示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例如舞蹈、朗诵、诗歌朗诵、剧本表演等,还可以准备自制的作文、书法、绘画等作品展示。
4. 学校邀请社区居民来观摩学生的展示活动,增加学生的展示自信心,并增进校与
社区的互动交流。
优化教学策略:
1. 学生在准备过程中,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展示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
高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学校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展示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相互学习和共同进
步。
4. 教师可以在展示活动中进行点评和鼓励,提供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
并改进。
5. 学校可以设立评选奖励机制,根据学生的展示效果和表现,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认可,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语文。
通过这样的有效情境创设和优化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农村小学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社区的观摩和互动交流,还可以增强
学校与社区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展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1. 故事讲述: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模仿角色的语言、动作和情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场景和情境。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 游戏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6. 生活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
7. 问题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情境创设的方法的实施,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一、情境创设中几种常见的误区“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
的确,好的情境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活求知欲、唤起好奇心,能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能让数学课堂变得富有诗意。
为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情境教学也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部分教师教学时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似乎觉得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也失去了情境创设应有的价值。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数学课堂上创设情境时常见的几种误区:误区一:游离于数学内容之外的“包装”日常教学中,我们看到有的教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
如某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孙悟空头像+复习题,其次是孙悟空头像+例题,再次是孙悟空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孙悟空头像+总结。
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孙悟空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误区二:枝节横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
如教学“元角分”,上课老师安排了“8角钱可以怎样拿”的开放题,为了创设情境,老师这样设计教学:师:“小明从家乡给北京的小朋友寄一封信,需要什么啊?”生:“需要一个邮局”,“需要一个邮递员”,“需要一个信封”......学生的回答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老师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老师只好强行切入:“寄信要邮票,买一张邮票多少钱?”“8角钱。
如何创设教学情景
如何创设教学情景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
教学情境能够贯穿于全课,也能够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协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动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创设教学情境的六种常用形式实行探究。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种形式1.导趣引思,创设引入新课情境创设使学生在理解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1】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新课时,能够“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从而发现规律,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粒麦子”,再列出计算第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算式。
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效果立竿见影,学生立即就集中了注意力。
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依据问题与故事中麦粒放置规律,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
2.设问导疑,创设探究新知情境教师要擅长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自感受、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
【案例2】为了使学生巩固掌握相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复习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已知⊙A、⊙B外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1cm、3cm,半径为5cm的⊙C与⊙A、⊙B都相切,请问这样的⊙C一共能够画出几个?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圆的位置关系,在理解上已经具备了相切两圆——内切与外切的两种位置关系(图形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探求⊙C 的个数(图形想象),显然已经具备了条件。
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技巧情境教学在近几年已经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并且已经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应当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创设有效的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语文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来呈现抽象的知识,这样能够使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迷人的九寨沟》这篇课文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没有去过九寨沟,对于九寨沟的迷人景象缺乏直观的认识。
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呈现九寨沟的美丽景色,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来呈现九寨沟的迷人之处。
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九寨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在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也应当注意控制好节奏,避免学生只关注图片而忽略课文内容。
二、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语文知识来源于实际的生活,同时又服务于实际的生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从实际的生活出发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能够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学习语文知识,进而更好地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
例如,在讲解《比尾巴》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动物尾巴的图片或者实物,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又如,在讲解《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
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文情境中去,同时也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应用。
三、通过角色扮演来创设教学情境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表演欲望,他们喜欢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行表演。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几种策略
2013.01赖家明教学情境的设置,不应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如何将知识教活?如何使得学生将知识学活?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了。
一.创设游戏情境我们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譬如:在讲解概率时,我就拿出学生经常接触的纸牌,利用纸牌的游戏分出几种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不同情况的概率。
这种情境创设策略保证了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了寓教于乐,寓乐于教。
教师创设适当的游戏情境,符合有效情境的趣味性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创设悬念情境悬念是一种引起人们对事物关注的情境,课堂教学中若能巧妙设置悬念,则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质时,先让学生回忆三角形的具有稳定性的性质,然后向学生提问:三角形的三条边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有四条边,因此它比三角形更稳定吗?(然而事实却不是)。
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创设过程式情境就规律性知识的教学而言,创设数学情境应注重展示知识的发展过程,不能只给出结论和精练化的论证,而要尽可能地指出其来龙去脉,不但要回答为什么这样,而且要揭示是怎样发现它们的,以合乎学生的认知心理。
同时,要求叙述通俗易懂,饶有趣味。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调整、证明,最后形成定理或公式等,突出了定理、公式等的探索过程,在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定理等,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四.创设现实情境古代科学家伽利略说,大自然的书是数学写成的。
同样数学也起源于社会生活,所以数学和我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数学能使我们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活动和社会发展。
比如学了利息公式和百分数可以让学生算出家里的积蓄可以赚回多少利息?需要交纳多少税款?哪一种储蓄最合算?五.创设史料情境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汪晓勤把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总结为8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数学观、使数学人性化、让学生从原始文献汲取数学家的原始思想和社会文化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数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历史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和认知过程、为教材编写提供借鉴等等。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乎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而要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有效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教学情境创设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以期给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而创设有效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在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包括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资源的使用等方面。
只有将教学情境创设好了,教学效率才能够得到提高。
创设有效情境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做好规划。
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或者音乐欣赏等活动来营造诗意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而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则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等活动来营造严谨的情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前需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然后再进行情境创设。
创设有效情境需要注重情感与认知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和认知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情境只有在情感和认知的融合中才会显得更加丰富和生动。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情感的共鸣中获得对历史事件的认知。
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深化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情感与认知的融合,使教学情境更加生动和具体。
创设有效情境也需要积极借助多种教学资源。
在现代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使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
教学资源包括实物资源、信息资源、人际资源等。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积极借助各种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情境。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器材和化学模型等实物资源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化学的神奇。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展示古文小说或者名家作品的经典片段,以提高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教师在创设有效情境的过程中要善于借助各种教学资源,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方法与技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方法与技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律意识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方法与技巧。
一、情境创设的内容选择1. 针对学生的生活初中生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对社会、法律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进行创设,例如家庭、校园、社会等。
这样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情境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2. 针对热点事件教师可以选取当前社会热点事件,如交通事故、学校欺凌等,进行情境创设。
通过这些事件,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道德和法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力。
3. 针对案例分析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法律案例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法律的运用和作用,这种方式能够更具体地向学生展示道德与法治的具体实践情境,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情境创设的方法1. 角色扮演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情境中体验不同的人生境遇,感受到不同选择对道德与法治的影响。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法律的适用情境,还能够培养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2. 情景再现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情景再现,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应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意义。
3. 实地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实地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参观法院、警察局等法律机构,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法律实践,感受到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这样的实地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
三、情境创设的技巧1. 教师引导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情境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帮助他们进行思考和分析。
教师还可以适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和讨论,引导学生找出最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选择。
创设情境的六种方法
创设情境的六种方法
创设情境的六种方法包括: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学生生活中的鲜活、熟悉的事例,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2. 运用实物、图画、简笔画,巧设情境。
直观具体的形象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从具体的形象中思考抽象的数学问题。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模拟情境。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
4. 利用问题、故事创设情境。
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往往能诱发学生强烈的思考动机。
在数学教学中抓住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5.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或扮演角色,使情境更加直观,有助于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6. 动手操作,探究情境。
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演示来亲自感受,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举例
1. 真实情境:在历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并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2. 故事情境: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
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技巧。
3. 游戏情境:在数学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
比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4. 模拟情境:在体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足球比赛,
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团队合作和竞争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
身体素质。
5. 情境对话: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进行英语对话练习,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6. 情境绘画:在艺术课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创作,
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艺术的魅力。
7. 情境演讲:在政治或历史课上,老师安排学生进行演讲,让学生通过演讲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情境创设则是提升阅读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创造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阅读材料。
以下是一些情境创设的实施策略。
一、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
例如,在教授《小猫钓鱼》时,可以带学生到操场边,模拟钓鱼的场景。
通过组织学生围坐在“湖边”,使用玩具钓竿和小鱼,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增强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情境创设提供了丰富的工具。
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乐、动画等多媒体资料,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例如,在学习《文明的小礼物》时,可以播放与礼仪相关的小短片,或是背景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关于文明礼仪的内容。
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取角色进行表演。
比如在学习《狼和小羊》时,学生可以分别扮演狼和小羊,通过对话及表演,理解正义与邪恶的主题。
四、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阅读文本展开讨论与合作。
在小组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一个场景再现,或编写一个与文本相关的续篇故事。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五、结合节日活动结合节日的主题进行阅读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
例如,在春节前后,可以选择与春节有关的故事进行阅读,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节日经历。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文化背景中理解文本,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结语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多种方式的情境设置,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对阅读的理解和应用。
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情境创设,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增强他们
的兴趣和参与度。
下面是一些建议,帮助教师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
1.确定学习目标: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前,教师应首先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决定何种情境和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达到这些
目标。
3.引入问题解决任务:设计问题解决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任务可以是一个真实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调查和研究,找到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资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鼓励合作和互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
互动。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
通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合作项目或角色扮演活动,鼓励学生之
间的合作与互动。
5.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为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提供多样
的学习资源,如书籍、视频、幻灯片、模型等。
这些多样的资源可以帮助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探索学习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6.鼓励实践和探索: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实
践和探索。
通过实践和探索,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增加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设计实验、实地考察或项目
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学习内容。
7.个性化学习: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个性化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提供不同的
学习机会和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景创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创设,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
一、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创设1.购物情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模拟购物的情景,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和商家的角色,通过买卖商品的过程来学习货币概念、购物计算、找零等数学知识。
2.实地考察利用校园中的建筑、周围的商店等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地测量、计算等方式学习长度、面积、体积等数学知识,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家庭日常让学生回忆家庭日常中的一些实际情景,比如理发、购物、做饭等,通过这些情景让学生学习加减乘除、时间、金钱等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游戏化教学1.数学游戏通过设计各种数学游戏,例如数学接力赛、数学竞赛、数学趣味游戏等,让学生在玩中学,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数学角色扮演设计一些数学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扮演数学小能手、数学侦探等角色,在游戏中解决各种数学问题,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1.数学模拟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模拟实验,比如模拟投影仪、互联网等,给学生讲解和展示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2.多媒体互动课件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多媒体互动课件,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形式展示数学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情景故事讲解1.数学故事设计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数学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来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角色情景讲解设计一些带有情节的数学讲解,比如小明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小芳在什么地方用到了数学等,通过情景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教学语境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教学语境小学英语课堂是孩子们学习英语的起点,在这个阶段,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语境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教学语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教学语境的方法。
1. 创设情境化的教学环境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创设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学习。
在教学单词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使用单词,比如在超市购物、在医院看病、在学校交流等。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单词的用法,并且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2. 创设合作学习的教学语境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共同解决问题。
在进行英语口语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练习对话,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进行英语作文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检查修改作文,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创设多媒体辅助的教学语境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来辅助教学,比如利用课件、音频、视频等来展示图片、动画、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知识。
比如在教学单词时,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单词的图像、发音、用法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单词。
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可以播放英语听力材料,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方式锻炼听力技能。
4. 创设游戏化的教学语境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比如可以利用英语单词卡片进行英语单词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记忆和掌握单词。
可以利用英语角色扮演游戏来进行口语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练习口语。
可以利用抢答游戏、拼图游戏等来进行英语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5. 创设个性化的教学语境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来创设个性化的教学语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英语。
在教材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
在教材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加深印象,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材中创设有效的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
1.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情境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于情境的理解力和接受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比如小学生喜欢色彩鲜艳、可爱的形象,青少年则更喜欢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因此,在编写教材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情境。
2.情境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情境要和教学内容结合紧密,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而单独存在,否则会引起学生的误解和混淆。
比如,在教学语文课文的内容时,情境可以围绕着课文所描述的场景展开,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3.情境要真实且有趣情境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也十分重要,真实的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度,而有趣的情境则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
比如,在教学历史课程时,可以使用历史事件的图片、场景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历史大事件的真实感和历史唯一性。
4.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创设开放性情境教材中的情境应该是有启发性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先创设一个问题,再用适合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这样的情境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得相关的学习方法。
5.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情境设计不能过于复杂,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过于复杂的情境会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也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在情境的设计上,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让他们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情境。
6.多元化的情境设计同样的情境很容易会让学生感到疲劳和枯燥,因此在情境的设计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各种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在教材中创设有效的情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有重视情境的创设和营造,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地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在编写教材时,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情境。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情境创设是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下面将介绍一些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情境创设方法。
1.图片情境创设利用图片创设情境是一种直观而生动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图片中的场景或人物,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比如,可以利用一张描绘自然风景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角色扮演情境创设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
教师可以选择一段文学作品中的对话或场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思想,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3.实地考察情境创设利用实地考察创设情境是一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进行考察,让他们观察周围的环境、人物和事件,并进行记录和描述。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将所学的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对语言运用的实际感知。
4.故事情境创设讲故事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情境创设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或寓言故事,通过讲述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中,体验故事中的情感与冲突,从而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总之,情境创设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情境创设方法,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有效创设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有效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创设有效情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我将阐述有效创设情境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有效创设情境的重要性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创设情境可以通过情景化、趣味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数学问题时,可以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背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提高学习参与度:有效创设情境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果。
3. 增强学生记忆力: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将学习的内容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形成记忆的联想和关联,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记忆力。
在教授古诗词时,可以通过音乐、影像等手段,将古诗词与典故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拓展学生思维:有效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思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情景模拟:通过情境模拟,将学习内容置于真实的场景中,增加学习的体验感。
在教学英语对话时,可以真实再现对话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案例: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讲解学习内容。
在教学物理定律时,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和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设计游戏化学习:将学习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和参与度。
在教学数学运算时,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具:通过多媒体教具,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
在教学语文课文时,可以选择一些有声读物、动画片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5. 推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能力的提高
怎样科学地处理好教与学、知识内容与教学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课题。
几年来的教改实践,我体会到协调好教与学、过程与方法的关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创造学的契机,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呢?
一、设计有梯度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学。
知识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对于反映基本概念、基本算理、基本方法的内容,应引导学生自学掌握。
但是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点的制约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自学新知时,观察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思维易受兴趣的影响而出现随意性。
为此学生的自学需要教师架设阶梯,设计有梯度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在学习时思维能指向一定的目标。
例如苏教版义务教材小数乘法例题:花布每米1.5元,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
例题展示了乘法的算理,是教学的重点。
在要求学生自学1.5×0.5时,可设计如下有梯度的思考题:
(1)要求1.5×0.5的积,可以变成求什么的积?
(2)1.5是怎样变成15的?0.5是怎样变成5的?
(3)15×5的积与原题的积比有什么变化?要得原题的积应该怎么办?(4)积是几位小数?
学生经过教师的启发,大都能自学理解题中的算理。
教师针对重点,设计思考线路,引导学生自学、讲座使学生过自学阅读课本、边思考问题的学习方法。
二、精心设计感知材料,指导学生探索。
知识难点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
难于理解的根源,一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知识的感性经验,二是知识内涵的综合性较强,抽象程度高。
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应遵循獐的认识规律,精心设计有结构的感知材料,指导学生操作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让学生充分参与过程,获取知识。
例如“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倍数应用题。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倍的概念较抽象,“求一倍数是多少”的反叙应用题思路较难建立,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时可分三个层次:
1.动手操作,孕伏思路。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是第一行的4倍,第一行摆多少个○?
指导分析操作:
(1)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把第一行摆的看作一份,第二行摆的是这样的()份。
(2)第二行4份一共是12个,平均一份是多少?用小棒把每一份分开。
(3)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什么?第一行摆几个○?动手摆出第一行的个数。
2.动口去说,建立思路的表象。
钢笔:
铅笔://////////是钢笔的5倍。
组织学生看图讨论:
(1)把钢笔的支数看作()份,铅笔的支数是这样的()份。
(2)铅笔5份一共是()支,平均一份是()支,列式是----,求出的也就是----。
3.抽象概括,提炼思路。
例题:学校里栽了75棵柳树,栽的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5倍。
栽杨树多少棵?
(1)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指导学生分析思路:柳树的棵数与杨树比,杨树为1份,柳树为5份。
求杨树多少棵,就是把柳树的棵数平均分成()份,求出其中一份。
(2)进行巩固练习后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答方法,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方法?从而指导学生总结出:就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教师在处理知识难点时,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感知材料,指导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既突破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化难为易,化新为旧的学习方法。
三、创设新旧知识的相似点,诱导学生迁移。
知识关键一般是指导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学生如果理解了,就能较容易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对于这样的知识点,教师要遵循学生的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着力抓新旧知识的主要联系,创设新旧知识的相似点,诱导学生充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
例如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中的例题是21.45÷15,解题的关键是除到个位仍有余数,就要转化成十分位上表示的数再除。
在教学中首先出示准备题2145÷15让学生计算,然后提问:21÷15商几余几?余数6表示多少?不够15除怎么办?引导学生得出:把6个百化成低一级单位60个十再和十位上的4个十合起来是64个十,然后再除,
进而启发学生总结出:把余数化成低一级单位的数再和下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在教学例题时除到被除数的个位余6以后提问:这个6表示多少?不够15除怎么办?诱导学生对照前面整数除法中余数6是怎么处理的,想一想这里的6怎么办?通过诱导学生运用旧知学习新知,使学生弄清了除到被除数的个位仍有余数,就要化成十分位上的数再除,所得的商就要和被除数的十分位对齐的道理。
以上的教学设计,教师从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创设知识的相似点,让学生在学习中迁移。
这样学生既把握了知识的关键,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旧知学习新知的方法。
四、巧设陷阱,有意让学生暴露解题障碍,引导学生质疑、释疑。
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易出现片面性和笼统性,因此对刚学习的新知识容易与形似实异的旧知产生混淆。
为此教师要在知识的易混、易错处,巧设陷阱,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和错觉诱发出来,进而引导学生质疑、释疑,触及知识本质,及时地纠正错误。
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之后,出示了如下一题:某工程队要修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甲队独修15天完成,已队独修10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让学生独立练习,结果列出如下几种式子:
1.1500÷(1500÷15+1500÷10)
2.1500÷(1/15+1/10)
3.1÷(1/15+1/10)
教师板书出这三种列式后,学生疑虑顿生,纷纷议论。
我及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结果有的学生提出了:(1)这三种列式,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2)哪种是错误的,为什么?(3)哪一种列式计算简便?围绕疑问,同学们争着发言,谈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对第二个问题争论尤为激烈。
通过争辩,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总量与工效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思考习惯。
以上种种做法,教师在精心设计教法中渗透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会学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