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基本操作技术共64页文档

合集下载

针灸推拿技术基本操作

针灸推拿技术基本操作

针灸推拿技术基本操作第一节针刺疗法1、毫针的选择与保养毫针在使用及消毒前必须认真检查。

针尖必须尖而不锐、圆而不钝、形如松针。

针身必须光滑挺直、弹性适中、韧性良好。

针柄要固而不松,针根要滑而无锈、便于捏持施术。

还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体形胖瘦、病情虚实及针刺部位的不同,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

毫针在使用后,必须用棉球清洗干净,放在垫有纱布的针盒内,并在针尖端放置棉花防止针尖受损。

毫针必须认真消毒,常见的消毒方法有高压蒸气灭菌法、药液浸泡消毒法和煮沸消毒法。

2、针刺体位选择的原则选择体位的原则以患者自然舒适、医师操作方便、便于正确取穴、持久留针为度。

尽可能采用卧位以防止晕针。

临床常用的体位,一般以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为主。

3、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常用进针法主要为以下5种:①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掐切于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

此法适用于短毫针针刺入肌肉丰厚处的穴位。

②夹持进针法:以左手拇食指用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

此法适用于3寸以上的长毫针针刺入肌肉丰厚处的穴位。

③舒张进针法:以左手五指平伸,左手拇食二指或食中二指置于穴位上,分开两指将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从两指之间刺入皮下。

此法适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的部位。

④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皮下。

此法适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特别是面部穴位的进针。

⑤管针进针法:用金属管或特制的进针器代替押手,选用平柄或管柄的毫针,从管中拍入或弹入穴位内,进针后将套管抽出。

4、行针基本手法及操作行针技术是指进针后再施以一定的手法,这是针刺的基本手法。

主要有两种:①提插法:针尖进入皮肤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行针动作,即将针从浅层插入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的纵向行针手法。

针灸基本操作

针灸基本操作
预防 对于初诊患者和精神紧张者,要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顾虑。行针时手法宜轻巧,捻转角度不宜过大,或单 向捻转。针前患者要选好体位。
弯针
处理 针弯曲较小者,可顺针弯曲的角度慢慢退 出,不可捻转,如弯曲较大,需轻微摇动针体, 顺着弯曲的方向退出,体位移动所致的弯针,需 矫正体位,使之复原。如针身弯曲不止一处,需 缓慢的分段退出,切勿急躁猛抽,以免造成折针。
滞针 处理 因针身捻转太紧造成滞针,可向相反方向捻转针
身,并左右捻转,使针松弛。如因移动体位所致的滞针, 医师可将患者肢体稍微移动,复之原位,即可顺利出针。 如因肌纤维绕缠过紧,或肌肉痉挛造成滞针者,可在原针 刺附近,以右手食指循经上下轻叩或再刺1~2针,用以达 到宣散气血,缓解痉挛,然后医师左手拇、食指按皮肤, 右手拇、食指捻转提针。
处理 损伤内脏,轻者卧床休息后,一般能自愈,如果有出血征象 ,则应加强观察,加用止血药或局部作冷敷止血,密切观察病情及血 压变压。如果损伤严重并休克时,必须迅速急救处理。
预防 术者必须学好解剖学,明确腧穴下器官组织,针刺胸腹,腰背 部的腧穴时,要控制针刺角度、深度,行针幅度不宜过大。
2.刺伤脑脊髓
预防 针前必须认真仔细检查针具,对不符合要求的针要剔除不用。
选针长度必须比准备此人的深度长些,针刺时切勿将针全部刺入,应 留部分在体位,避免过猛,过强的行针。在行针过程中,如发现弯针 时,应立即出针,不可强行刺入,对滞针和弯针应及时处理,不可强 行硬拔。
血肿
处理 轻者在局部用手揉按,使其血肿消 散。重者除局部揉按并做局部冷敷,使其 局部血管收缩,制止出血,待12小时后再 做热敷,一帮助吸收
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的腧穴时,应掌握 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 等器官

《针灸基本操作技术》课件

《针灸基本操作技术》课件

合谷穴
位于手背虎口处,具有疏风解表、通络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牙 痛等症状。
曲池穴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具有清热解毒、舒筋活络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上肢麻木、疼 痛等症状。
下肢部穴位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常用于治 疗胃痛、腹胀、腹泻等症状。
三阴交穴
位于小腿内侧,具有调理月经、安神定志的作用,常用于治 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施针后需密切观察患者保暖,避免患者 受凉。
饮食调理
施针后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 食用刺激性食物。
针灸不良反应及处理
出血与血肿
施针过程中或施针后可能出现出血或血肿,应及时采取压迫止血或冷 敷处理。
晕针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晕针现象,表现为头晕、恶心、心慌等,应及时停 止施针,让患者平躺休息,缓解症状。
避开重要器官
在施针时,应避开重要 器官,如眼睛、心脏等
,以免造成损伤。
掌握适应症
针灸治疗需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掌握适应症 ,避免不恰当的治疗。
遵循无菌操作
在施针过程中,应遵循 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治
疗的安全性。
针灸护理要点
01
02
03
04
施针后护理
施针后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避免感染。
观察不良反应
针灸治疗感冒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 、拔罐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感冒的效果因人而异,对于 轻症患者,针灸治疗可以完全治愈感 冒;对于重症患者,针灸治疗可以缓 解症状,缩短病程。
头痛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 病,针灸治疗头痛具有很好的
疗效。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包括针刺 、艾灸、拔罐等,能够缓解头 痛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毫针针刺
1.主治功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达到温经散寒、扶正固本、调节脏腑、防病保健的治疗目的。

2.适应症:多用于寒湿凝滞、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等证型之中风偏瘫、眩晕等多种内科疾病。

3.禁忌症:
(1)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

若怀孕3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皆不宜针刺。

(2)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4. 注意事项针
(1)患者处于过于紧张心理、疲劳、饥饿时,不宜进行针刺,以免晕针。

(2)为病人摆好适宜体位,充分暴露进针部位,但要注意保暖,留针时可用支被架盖毛毯或棉被,并嘱咐病人不要随意变动体位,以免弯针或折针。

(3)行针刺治疗时随时观察病人面色、汗出情况,并询问病人感觉。

病人如诉头晕、恶心,见面色苍白或头部汗出,即为"晕针",应立即取针,扶病人平卧,喝些热开水,即可缓解。

若症状较重,应报告医生处理。

1。

针灸基本技能

针灸基本技能
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作屈腕动作。
神门
心经
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直刺0.3~0.5寸。
少泽
小肠经
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l寸。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后溪
小肠经
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可透刺合谷穴。
直刺0.5~l寸。
腕谷
太渊
肺经
在掌后腕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鱼际
肺经
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直刺0.5~0.8寸。
少商
肺经
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商阳
大肠经
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合谷
大肠经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又名虎口。
四白
胃经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眼球,不可过度提插捻转。
地仓
胃经
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颊车
胃经
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直刺0.3~0.5寸,或平刺0.5~l寸。可向地仓穴透刺。
中府
肺经
在胸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向外斜刺0.5~0.8寸
归来
胃经
脐下4寸,任脉旁开2寸。
直刺1~1.5寸可灸

针灸基本操作技术

针灸基本操作技术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针灸操作前必须做好手卫生,使用无 菌针具,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针刺深度和角度
根据穴位的不同,掌握好针刺的深度 和角度,避免损伤脏器和血管。
掌握好刺激量和时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掌握好刺激 量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引起不适。
针灸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与处理
1 2
晕针
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出汗等不适,应立即停止 针刺,让患者平卧休息,给予糖水或温水饮用, 一般可自行缓解。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
避免在感染或病变部位进行针灸,以免加 重症状或引起扩散。
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针灸可 能导致出血不止,应慎重对待。
CHAPTER 05
针灸实践与案例分析
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法
头痛
针灸可通过刺激头部和颈部的特定穴位 ,缓解头痛症状。常用穴位包括“百会
”、“太阳”等。
颈椎病
针灸治疗颈椎病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肌肉紧张。常用穴位包括“大
椎”、“风池”等。
月经不调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主要通过调理气血 、平衡阴阳来实现。常用穴位有“三 阴交”、“关元”等。
失眠
针灸治疗失眠主要通过调和气血、安 神定志。常用穴位有“神门”、“安 眠”等。
针灸实践操作演示
01
针具准备
展示如何选择合适的针具,以及 如何进行针具的清洗和消毒。
针刺操作
演示正确的针刺方法,包括进针 角度、深度和刺激方式等。
产生持续的穴位刺激。
针灸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消毒
在针灸操作前,必须对针具、操作部位和操作者的手部进行严格 的消毒,以确保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准备针具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具,并检查其完整性和锋利度,确保 安全有效。

针灸基本操作技术

针灸基本操作技术

针刺前的准备
按压揣穴法:多指按压穴位周围,以固定穴位 分拨揣穴法:拨开肌腱(血管),使固定腧穴 旋转揣穴法:旋转肢体(关节),使穴位充分 暴露并固定 滚摇揣穴法:牵拉并滚摇远端肢体,使穴位充 分暴露并固定
针刺前的准备
临床意义
综合应用
正确取穴定位 了解穴位局部特征 协助经络诊断 方便进针
针刺前的准备
•注意适用部位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七)捻转法
操作方法
刺手持针柄,以 拇、食指末节指腹来 回旋转捻动,反复交 替而使针体转动
刺激强度与角度/频率/用力/时间相关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临床运用
•进针 •催气、守气 •行气 •调节针感
注意事项
•左右转轻快柔和、交替进行,捻转角度等可 依据临床调整 •不可单向连续转动,否则可导致疼痛,滞针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四)针刺的角度方向
合理选择针刺角度和方向,一方面可保证针刺 的安全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有助于针刺提高效果。
操作方法
进针角度
直刺法 适用于大部分腧穴 斜刺法 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 血管 疤痕 平刺法(横刺)皮薄肉少 头面部 透针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针向调整
针刺入穴后,可根据腧穴所在部位及其与 病位之间的关系调整针刺方向,也可根据针感 强弱及其传导要求调整针刺方向。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提插法、捻转法的比较研究
•提插法和捻转法刺激家兔穴位时,从相应的皮神 经和肌神经上获得的针刺诱发传入冲动组成的 电位图形互不相同. •针刺提插法和捻转法对皮温、痛阈、心肌单相 动作电位各有差异. •针刺提插足三里,使胃电幅值升高/频率加快,与 胃肠运动相关的胃泌素/cAMP升高,其作用大于 捻转法,提示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提插法的作用大 于捻转法.

针灸疗法操作指南

针灸疗法操作指南

针灸疗法操作指南
概述
本操作指南旨在提供针灸疗法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
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步骤
1. 病史咨询: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医师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
史和症状,以确定适当的针灸治疗方案。

2. 准备材料:准备好所需的针灸工具,包括针灸针、消毒酒精、棉球等。

3. 清洁操作区域:在治疗前,医师应先消毒双手,并确保治疗
区域干净,以防止感染。

4. 定位穴位:根据病情和治疗需求,医师应准确地定位穴位,
并标记在患者的身体上。

5. 检查针灸针:医师应仔细检查针灸针的质量和完整性,确保
使用的针灸针没有损坏。

6. 插入针灸针:医师应以适当的力度和速度插入针灸针,确保
准确穿透到相应的穴位。

7. 调节刺激力度:根据患者的感受和治疗需求,医师可适当调
整针灸的刺激力度,以达到最佳疗效。

8. 管理治疗时间: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治疗需求,医师应控制每
次针灸治疗的时间,避免过度刺激或过度疲劳。

9. 监测患者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医师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
和病情变化,并在需要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注意事项
- 针灸治疗应由专业医师进行,确保操作正确和安全。

- 使用无菌的针灸针,避免交叉感染。

- 针灸治疗时,患者应保持舒适的体位和放松的状态。

- 如出现异常反应或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咨询专业医师。

- 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医师应仔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以上为针灸疗法操作指南,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以确保安全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5.2.6)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5.2.6)

常用康复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针刺疗法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护理上常见有毫针刺法、梅花针刺法、耳针刺法等。

1、毫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

(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以操作方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屈膝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

(3)进针法:以75%酒精棉球消素穴位皮肤后,术者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以拇、食指下压力快速将针刺入皮肤,然后右手边捻转针柄边将针体刺入深处。

此为单手进针法,多用于5cm以内的短针。

若为6.67~10cm以上的长针,可采用双手进针,即以左手拇、食指裹棉球捏住针体,露出针尖0.67~1cm,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两手同时下压,快速将针尖刺入穴位皮肤,然后左手支持针体,右手拇、食指捻转针柄,将针刺入深处。

(4)针感:当针刺入一定深度时,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亦可向一定方向传导。

此谓“得气”,为正常针感。

(5)进针角度: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称“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

角刺入,称"横刺"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6)手法: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慢提为补法;相反,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大,速度快,或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泻法。

(7)起针: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食指将针柄轻轻捻转上提,将针取出,同时左手用棉球轻轻按压穴位即可。

(8)针刺的护理:①行针刺操作时,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规程指夹住针柄,缓慢向上提起针,同时用左手干棉球按压,避免出血或感染。

起针后用消毒棉球擦拭穴位,再用弯盘按摩,促进气血流通。

8、注意事项:操作前务必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卫生。

针头必须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操作时要注意力度和深度,避免伤及神经和血管。

针灸后要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如出现不适及时处理。

治疗完毕后,将用过的针头及时丢弃,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规程在进行中医针灸治疗时,需要准备好治疗盘内的消毒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和弯盘两个。

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宣的体位,充分暴露针制部位,以方便操作,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能持久留针为宜。

例如,胸腹部穴位取仰卧厘位或仰靠坐位,背部穴取俯卧位。

进针时,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肤,然后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用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快速将针刺入皮肤。

针体与皮肤呈直角,垂直刺入为“直刺”,适用于肌肉丰厚、深刺部位,针体与皮肤呈45°角刺入,称为“横”,适用于肌肉浅薄的部位,如头面部。

针刺得气后,根据证的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海手法,一般在得气后,捻转幅度小,速度慢,或提插时重插轻提为补法。

相反,转幅度大,速度快,提插时轻插重提为沔法。

起针时,左手将消毒干棉球按压穴位处,右手拇指与食指夹住针柄,缓慢向上提起针,同时用左手干棉球按压,避免出血或感染。

治疗完毕后,将用过的针头及时丢弃,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操作中,需要注意手部清洁卫生、针头消毒、力度和深度的掌握,避免伤及神经和血管。

治疗完毕后,要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如出现不适及时处理。

针灸疗法操作手册

针灸疗法操作手册

针灸疗法操作手册目录1. 简介2. 准备工作3. 操作步骤4. 注意事项5. 后续护理1. 简介本操作手册旨在提供有关针灸疗法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针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2. 准备工作在进行针灸疗法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避免有杂质影响操作效果。

- 检查使用的针具是否完好无损,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 准备好适当的麻醉和消毒用品,以确保操作过程安全和舒适。

3. 操作步骤针灸疗法的操作步骤如下:1. 定位穴位:根据病情和治疗目的,确定要刺激的穴位。

正确的穴位定位是针灸疗法成功的关键。

2. 消毒处理: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要刺激的穴位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麻醉处理:对于部分敏感的穴位,可以使用适当的麻醉方法,减轻病人的疼痛感。

4. 针刺操作:使用合适的针具,将针刺入穴位。

注意刺入的深度和角度,以确保刺激的效果。

5. 待针操作:根据需要,保持针灸针在穴位内的一段时间,以增加刺激效果。

6. 拔针操作:根据治疗需要,适当时间后将针从穴位拔出。

7. 记录观察:记录患者的反应和治疗效果,以供后续参考。

4. 注意事项在进行针灸疗法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操作过程中要轻柔、稳定,避免刺激穴位过深或过快。

- 注意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或异常反应,立即停止操作。

- 避免在有感染或皮肤损伤的穴位进行针灸疗法。

- 遵循消毒和麻醉操作的正确方法,确保操作过程安全。

5. 后续护理在完成针灸疗法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后续护理:- 清洁穴位: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对穴位进行清洗,以防止感染。

- 观察反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 休息调理:根据需要,患者可能需要适当的休息和调理,以促进疗效。

以上为针灸疗法操作手册的简要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实践工作提供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指导,请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

针灸技术基本操作

针灸技术基本操作

针刺的手法与技巧
针刺前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针具、确定穴位、消毒等 进针手法: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等 行针手法:提插法、捻转法等 针刺后的注意事项:起针、按压穴位等
针刺后的处理
针具的留置时间: 一般以20-30分钟 为宜
针具的取出:用镊 子夹住针柄,轻轻 提起,待针具松动 后再拔出
针刺后的调养:避 免剧烈运动和桑拿 等出汗活动
清代:针灸医学逐渐衰落, 但仍有不少针灸名医出现
针灸技术的传承与发扬
起源:古代中国 传承:针灸技术不断发展,传承至今 发扬:国际化传播,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未来展望:继续推动针灸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经络系统是针灸的基础
经络系统与针灸的关系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系统是针灸的指导原则
WPS,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目录
针灸技术的起源
起源时间:针灸技术起源于公元前500年左右
起源地:中国
起源原因:古代中国人对经络的认识和探索 针灸技术的初步发展:在古代中国,针灸技术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和推广,并逐渐形成了完 整的理论体系。
针灸技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针刺疗 法,并逐渐发展成针灸医学
唐代:针灸成为官方医学, 并出现了《针灸甲乙经》等
针灸学著作
明代:针灸疗法得到进一步 发展,并形成了多种流派
现代:针灸疗法在世界范围 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起源:远古时代,用砭石等 器具刺皮治病
汉代:《黄帝内经》问世, 为针灸学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宋代:针灸铜人问世,为针 灸教学和考试提供了标准
师承教育:跟随师傅学习针灸技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针灸技艺。
院校教育:在中医学院校中开设针灸专业,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实训来培养 针灸人才。

针灸基本操作技术ppt

针灸基本操作技术ppt
用左手拇、食两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撑开,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两指的中间刺入。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刺入。
灸法操作
将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15cm处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
艾条灸
在艾炷与皮肤之间垫上姜片、盐等物,使艾炷不直接与皮肤接触,从而减少灼痛感,且能增强艾灸的效果。
1. 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刺入穴位
选穴:大椎、风池、合谷、太阳、列缺
操作步骤
选穴:百会、太阳、风池、列缺、合谷
操作步骤
1. 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刺入穴位
2. 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3. 起针后,用艾条温和灸,每个穴位灸10分钟
头痛的针灸治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失眠的针灸治疗
05
病例1
患者李先生,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人员,近期由于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患上了严重的颈肩综合症。针灸治疗中,采用了“肩井”和“天柱”两个穴位进行治疗,显著缓解了李先生的症状。
病例2
王女士,学生,长期学习引发的头痛和失眠问题。通过针灸治疗,取“神门”和“三阴交”两个穴位,头痛和失眠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实践操作演示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3. 起针后,在阿是穴用艾条温和灸15分钟
痛风的针灸治疗
针灸注意事项及护理
04
针灸前要确定患者的身体状况
针灸的注意事项
确定针灸部位
注意针刺的深度和角度
注意患者的反应
针灸的护理原则
针灸的治疗安全及风险防范
针灸治疗前应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严格掌握针灸适应症,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针灸基本操作技术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