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d1288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f.png)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1.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论和知识,包括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与传动和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具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计和研发能力,可以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和优化。
3.具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运行和维护能力,可以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4.具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能力,可以独立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际问题的解决。
5.具备良好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可以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二、培养方案本专业培养方案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和综合实习四个部分。
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与传动和自动控制等。
这些课程深入探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核心理论和技术。
3.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和实践项目。
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项目包括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这些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综合实习综合实习是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实习机会。
学生可以在电力公司、自动化企业等单位进行实习,从而更好地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要求,提升实践能力。
三、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理论课程为学生提供基础理论和知识,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在实验课程和实践项目中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估专业评估主要包括学生的学术成绩、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三个方面的评估。
学术成绩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成绩,实践能力包括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实习反馈,综合素质包括科研和创新成果、竞赛成绩等。
五、实施与展望该培养方案已经在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5cf99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c.png)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职业道德,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受过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电子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电气工程、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宽口径、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1.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及应用等;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较好的掌握自动化技术、信息处理、电气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5. 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6.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基本的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能熟练进行外文阅读,有一定的科技外语写作能力。
三、修业年限:4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
六、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机学、传感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PLC技术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EDA技术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仿真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等。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包括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电子工艺实习、金工实习、运动控制系统实验、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计算机软件实践及硬件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ff2db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a.png)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领域中极具发展前景的学科,它涵盖了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控制和机电一体化等多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本文将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份合理的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良好工程伦理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2. 培养具备坚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 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工程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中进行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4. 培养适应现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三、培养要求1. 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备较强的数学分析和电气工程问题解决能力;2. 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进行电气工程实验、设计、制造和工程管理;3. 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工程实践和合作;4. 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不断适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快速发展。
四、培养课程设置1. 公共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电路分析等;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与继电保护等;3. 专业核心课程电力电子变换与调节技术、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电力系统稳定性与运行控制、自动化仪表与检测技术等;4. 专业选修课程智能控制技术、智能仪器仪表、工程电磁兼容与电路设计、自动化系统集成与调试等。
五、实践环节安排1. 实验环节通过电气工程实验、控制系统实验、电力系统实验等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2. 实习环节安排学生到电力公司、工厂或研究院所等高校合作单位开展实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实际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3. 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实际工程项目设计,并能够撰写相关的毕业论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d978a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2.png)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具备坚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领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的设计、研发、管理和应用工作。
二、培养要求1.具有扎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等相关知识。
2.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的设计、研发和应用工作。
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能够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沟通,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专业课程设置1.电路分析2.数字电路3.模拟电子技术4.信号与系统5.控制理论6.电力系统分析7.电力电子技术8.自动控制原理9.工程电磁场10.现代控制理论11.机器人技术12.计算机控制系统13.电气与电子实验1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15.电力电子实验16.自动控制实验四、实践教学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参加实验、设计、调试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项目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毕业要求1.具备坚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领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的设计、研发、管理和应用工作。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能够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沟通,为社会做出贡献。
4.能够熟练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需的设计软件、实验仪器和设备,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能够独立设计、开发、改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2f761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0.png)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1)一、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及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关的分析计算、工程设计、使用维护、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电力系统、用电管理部门和电子信息等相关行业,从事工程设计、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工程、自动化技术、变电工程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具有电力系统及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有关的工程设计、科研开发及试验调试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在业务方面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基本原理与应用等;(3)掌握电气工程基础、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方向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科学实验、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5)具有应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资料和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研究和信息管理的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的查询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达到不断的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b5219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b.png)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第1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能源、交通、工业制造等众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本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1. 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2. 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设计、研发、运行及管理等工作;3. 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求;4. 熟悉国家有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政策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设置(一)公共基础课程1. 数学类: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2. 物理类:大学物理、电工基础等;3. 计算机类: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等;4. 外语类:大学英语等。
(二)专业基础课程1. 电路理论;2. 电子技术;3. 电机与拖动;4. 自动控制理论;5. 电力电子技术;6. 电力系统分析;7.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8. 模拟电子技术;9. 数字电子技术。
(三)专业核心课程1. 电气设备及系统设计;2. 电气设备及系统运行与维护;3. 自动化设备及系统设计;4. 自动化设备及系统运行与维护;5. 电力系统自动化;6.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7. 嵌入式系统设计;8. 电力市场。
(四)实践环节1. 金工实习;2. 电子工艺实习;3. 课程设计;4. 专业综合实践;5. 毕业设计。
四、培养措施1.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增设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 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机会;4.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五、评估与反馈1. 定期组织课程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 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培养效果;3.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d1c7be2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e.png)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电力、通信、自动化领域从事设计、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
一、基础课程阶段:1. 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 物理基础:大学物理;3. 电气基础:电路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力电子技术;4. 编程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
二、专业课程阶段:1. 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技术、电力系统保护与自动化、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等;2. 自动化基础:控制理论与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自动控制原理、过程自动化仪表、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等;3. 电气与电子技术:电机与传动技术、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电力电子变流控制技术、电力电子设备设计、电力电子拖动技术等;4. 信息与通信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与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网络通信技术、通信与网络设备设计等;5. 实践教学环节:电气工程实验、自动化实验、工程实践与综合设计等。
三、选修课程:1. 特种电气设备与技术:包括电气工程安全技术、特种电机技术、电力系统调度技术等;2. 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包括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等;3. 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应用、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等;4. 信息与通信系统应用:包括光纤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
四、综合实践环节:1. 实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企业、研究机构等实习实践;2. 毕业设计:独立完成一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向的课题,包括方案设计、调查研究、实验分析、结果讨论与撰写等环节。
五、综合素质教育:1. 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交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2. 文化课程:包括文学、哲学、外语等课程,培养综合素质与人文修养;3.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注:以上培养方案仅为一种参考,具体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安排。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0ffc905acfa1c7ab00cc34.png)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以及自动控制等相关领域或行业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关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并系统地掌握电路基础、电机学、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所需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知识,受到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自动控制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工程训练,做到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掌握解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运行与分析以及控制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1)知识结构: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科学基础和英语能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必需电工理论、电机理论、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了解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体系。
2)能力结构: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实验技术;能够发现和解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中一些较简单的工程问题;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科研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3)素质结构: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具有快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我调节控制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踏实的作风。
三、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四、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8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核心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气控制及PLC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060c5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5.png)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个领域。
说到这个,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电气工程”听起来像是高大上的东西,其实呢,它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比如,你每天用的手机、家里的冰箱、甚至是路灯,这些背后都有电气工程的影子。
在这个行业里,培养优秀的人才就像是在种一棵树,既需要时间,又要浇水施肥。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人才培养的方案,看看怎样才能培养出更棒的电气工程师。
2. 培养目标2.1 适应社会需求首先,咱们得明确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师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各种需求,特别是在智能化、自动化的潮流下。
就像打游戏一样,你得升级你的技能才能打败更强的Boss。
现在的工程师不仅要懂得传统的电气知识,还得会编程,懂得自动化设备的运用,才能不被时代抛下。
2.2 具备创新能力然后,创新能力也不可或缺。
我们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但如果只会走路,永远也爬不上高峰。
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敢于提出新想法,勇于尝试新方法,就像是给他们装上了翅膀,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3. 教学模式3.1 理论与实践结合接下来,我们得聊聊教学模式。
最理想的情况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就像做菜,光有食谱是没用的,得亲自下厨才能知道盐放多了会怎样。
所以在课堂上,除了讲解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
这样一来,既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又能提高动手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3.2 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另外,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咱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比如在线课程、视频教程等,让学生在课外也能继续充电。
这样的话,他们就能随时随地学到新东西,哪怕是在家里窝着也能有所收获。
简直是“懒人福音”啊!4. 实习与就业4.1 实习机会实习是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一环,咱们要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
像是举办校企合作的活动,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能够进入企业实习,亲身体验工作环境。
2022年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2年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25526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2.png)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一)专业定位围绕国家、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电气工程学科特色,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依据工程教育标准,依托学科支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才发展为中心,以培养电气工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和行业精英为主要目标,所培养的学生具备思想品德好、专业知识好、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等素质。
(二)历史沿革原电力部所属高校主干专业,创建于1956年,2002年成为湖南省特色专业,2008年入选国家特色专业,2009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
2013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2019年通过专业认证复评(有效期6年),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依托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201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三)特色优势1.具有显著的电力行业特色,专业源于原电力工业部直属高校,围绕电力行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设置课程系统、组织安排教学,毕业生绝大部分在电力行业国营企事业单位就业。
2.本专业是《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学校优势特色专业,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
3.本专业拥有国家优秀实习基地,构建了深入电力公司1对1的社会实践与实习模式。
4.本专业构建了贯穿大学四年“干中学”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历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专业竞赛取得全国优异成绩。
二、培养目标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主动适应国家、地方与行业的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系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熟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专业知识,具备强弱电结合的知识结构、前瞻的专业视野以及工程实践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电力系统、电气装备制造业和科研院所从事系统运行、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研究开发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和行业精英。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2f1b22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3.png)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培养具备良好基础理论,较宽知识面,掌握工业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无人机技术等方向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能在电气工程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应用、系统运行、信息处理、设备管理与维护、工程技术管理等工作,成为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技术应用型电气工程师。
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依据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及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结合专业特点,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①知识结构要求: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和物理学相关的基本理论;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如电气标准与制图、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电路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PLC应用、电气传动与变频技术、电力电子设备与装置、电力系统分析、电气检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无人机技术等;掌握常用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工控软件的使用知识;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及编程知识;掌握单片机和DSP等微处理器的应用与编程知识;掌握一门外语知识;掌握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识,具有较宽的人文社科基础。
了解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标准、法律法规;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与应用背景,以及技术新进展与前沿。
②能力结构要求:具有常用电工电子测试仪器的使用能力;常用电路的分析、设计调试及EDA能力;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
具备良好的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能力;具有工业控制系统的初步设计能力,包括常用工业传感器的选型及应用、PLC使用和微处理器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调试能力;具有交直流调速系统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设备选型、调试、运行维护初步能力;具有常用电机的性能测试与分析能力;具有初步供配电系统设计与运行维护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实施能力;具有良好的文献检索与信息获取能力;具备一定的工业控制和电气工程应用创新能力;具备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交流,熟练掌握专业术语,对专业问题的提炼及描述符合行业技术规范,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执行、组织能力。
202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202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e79bc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0.png)
202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的高级工程学科,它集电气技术与控制自动化技术于一体,采取电气技术来解决控制自动化系统应用问题,从而形成以电磁能特性为基础的计算机控制、智能控制和网络控制等多种技术,在实现高效检测、测量、调节、保护、检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本专业培养目标
1.培养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具有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电气及自动化系统工程问题,具有应用研发能力的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3.培养具有产品设计、系统实施维护等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
4.培养具有团队协作、创新设计能力的系统技术人才;
5.培养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的创新型科技创新工程技术人才。
三、本专业课程设置
1.电气工程基础(电工学、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等);
2.过程控制原理;
3.自动化技术(应用控制器、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等);
4.自动化系统开发、实施和调试;
5.电气设备及控制;
6.计算机系统与网络;
7.智能控制原理;
8.电气自动化系统实现;
9.电子设备设计与维护;。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a6133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4.png)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涉及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其人才培养方案应综合考虑学科的发展需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以下是一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草案,供参考: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电气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培养具有电气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工程师;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综合素质的电气工程领军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备广泛基础知识:包括电磁学、电路与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控制、信号与系统等基础理论知识;2.具有专业深造能力:通过选修课程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3.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验、设计和实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4.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项目和课程中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协作的能力;5.具备终身学习能力:通过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保持学习习惯并跟上学科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电磁学、电路与电子技术、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电力系统与自动化、电机与驱动技术等基础理论课程;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电力系统分析、变电站工程、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智能电网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安排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包括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机器学习等前沿领域的课程;4.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实训课、工程实践等实践环节,通过实践项目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5.毕业设计:开设毕业设计课程,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评估学生整体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水平。
四、培养方式:1.教学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设计和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3.比赛与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4.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和国际交流经验;5.指导与管理:建立良好的学生导师制度,进行学生个性化指导和学术管理,注重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个性化特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b23e4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8.png)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引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涵盖电力系统、电子电路、自动化控制等多学科知识的工程学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纷纷开设了相关专业,并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方案。
本文将以某高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探讨其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电路理论、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实践技能,包括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电路设计与分析、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技能。
3. 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科研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中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二、培养方案1. 专业课程设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和选修课程三个部分。
专业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包括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等课程。
(2)电子电路与自动控制: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等课程。
(3)电机与拖动:包括电机原理与控制、电气拖动与控制、电机与变频技术等课程。
(4)电力电子技术:包括功率电子技术、电力电子调节技术、电力电子控制技术等课程。
(5)电气工程实验:包括电力系统实验、电子电路实验、电机与拖动实验等实践课程。
2. 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方案还设置了一系列的实践环节,包括实习、毕业设计和科研创新等。
(1)实习:学生必须参加一定的实习活动,如工业实习、科研实习等,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毕业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个实际的工程设计项目,如电力系统设计、电气设备选型与配置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等。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并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5aa8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c.png)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涉及电力、电子、通信和自动控制等领域的综合性工程学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基础、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实践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 系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2. 运用数学、物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阅读、撰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专业文献和技术报告的能力; 5. 基本的实验、测试、调试、运行和维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能力; 6. 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7. 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课程安排1. 专业基础课程•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系统原理•电力系统分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 专业核心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电气传动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设计•电力质量与可靠性•PLC与工控系统•电气安全与保护•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电气传感与信息处理3. 选修课程•智能控制技术•医疗电子技术•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机器人技术•数据通信与网络四、实践教学环节1.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巩固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包括以下方面: - 电路实验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 - 控制系统实验 -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 - 电力系统实验2. 实习实训为了使学生具备实际工程实践能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置实习实训环节。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实习实训,了解实际工程项目的流程和要求,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人才培养方案
Talent Training Schedule
专业负责人:梅杨
Speciality Director :Mei Yang
学院院长:徐其兴
Dean of the Department:Xu Qixing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二〇一三年九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和专业技术技能,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分析与运行、电机控制、信息处理、工程设计、试验分析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相关工作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1、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修养、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和管理素质;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素养;应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2、能力要求
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实验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跟踪掌握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3、知识要求
本专业具有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的特点,学生需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须的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检测技术、信息处理及计算机技术等,并结合不同的专业方向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储备一定的行业知识。
通过一个完整的培养周期,使学生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等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科技开发、科学研究和企业管理的综合能力。
主要表现在: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以及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应用;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电机控制、电气测量、电力电子技术、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本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行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并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设备的设计、运行、维护等实际问题;
4.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三、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系统以及各专业方向选修课。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电工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煤矿供电技术课程设计、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设计、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主要指标
总学分190+10学分,课内总学时为2248学时(含课内实践),周学时平均为21.2学时,其中,必修课总学时1520学时,选修课总学时728学时,分别占课内总学时的 67.6%和 32.4 %。
理论课课内教学总计 114.5学分(不含课内实验、上机),约占总学分(190 学分)的 60.3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 35 学分,学科基础课程 52.5 学分,专业课程 27学分;实践教学为 75.5学分,其中,集中实践教学40 学分,课内实践 26学分,课外实践教学4.5学分,综合教育必修5学分,约占总学分(190 学分)的 39.7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分之比为 6:4。
综合教育选修10学分
(课外)。
必修课(含理论和实践)总学分 99.5学分,选修课(含理论和实践)总学分45.5 学分,必修课与选修课学分之比为6.9 :3.1 。
七、学制
修业期限:以4年为基础的学分制弹性学制,修业期限为3—6年。
学位:工学学士。
补考学分和大学英语4级必须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才能申请学位。
就业(发展)方向: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或从事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该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从事其他行业中的电气技术工作。
毕业最低控制学分190+10(综合教育选修)。
八、教学进度总体安排表(见附表1)
九、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时间分配表(见附表2)
十、课程拓扑图(附表3)
附表1:教学进度总体安排表
注:□—理论教学;A—军事训练;B—入学与毕业教育;C—考试;D—认识实习;S—生产实习;E—毕业实习;F—毕业设计(论文);;H—电子操作与工艺实习;G—电子技术课程设计;I—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J—自动检测
课程设计;K—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L—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设计;M—煤矿供电技术课程设计;N-MAT LAB仿真技术课程设计;Z—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附表2: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表
6 / 12
7 / 12
8 / 12
9 / 12
10 / 12
联系电话:11 / 12
12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