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合集下载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2做实验时,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 是蚯蚓的 环带 。 3蚯蚓在干燥的灰尘里和沙里,很快会死去, 是因为 体表黏液干燥,呼吸无法进行 。 4夏天的雨后,常有一些蚯蚓爬出地面,这是 因为 蚯蚓要爬出地面呼吸 。 5蚯蚓刚毛的作用是 协助运动 。
7、蚯蚓体表的黏液与哪种生理活动有关? ( )。 呼吸 8、蚯蚓在土壤中穴居生活,使土壤变得疏松, 根的呼吸 这有利于农作物( )。
(三)蚯蚓的呼吸:湿润的体壁 (四)蚯蚓的消化:肠壁有发达肌肉, 能蠕动
(五)蚯蚓对人类的益处:疏松土壤, 提高土壤肥力;蚯蚓自身富含蛋白质, 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
消化系统
环毛蚓的消化道自口至 肛门为一条直管,即口、 咽、食道、砂囊、胃、 肠、肛门。
环节动物 1、蚯蚓的呼吸靠湿润的 体壁 来 完成。空气中的氧气渗进体壁里 的 毛细血管 ,由它带给身体 各细胞。为了保证蚯蚓的呼吸作用,课堂 实验中,要经常用 浸水的湿棉球 轻 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2、 具完全消化系统: (有口有肛门)
口→食道→中肠 →直肠→肛门
3、大多数雌雄异体且异形
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 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雌虫略粗,尾部不 翘曲,雄虫尾部较细且带卷曲状。虫卵随粪便排出, 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两种。
• 成虫寄生于小肠, 多见于空肠, 以 半消化食物为食。 • 自感染期卵进入人体到雌虫开始产 卵约需2个月, 成虫寿命约1年. 每 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 宿主 体内的成虫数目一般为一至数十 条,,个别可达上千条。
几种常见的人体寄生线虫
肠蛲虫
人蛔虫 旋毛虫
毛首鞭形线虫
肠钩虫
蛔虫
• 请分析蛔虫的结构特点,有哪些是适于人 体内寄生的特点?

实验5蚯蚓等环节动物

实验5蚯蚓等环节动物

实验6 蚯蚓及其他环节动物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蚯蚓(参环毛蚓)的形态结构,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认识环节动物门的常见种类。

二、实验材料1.参环毛蚓的活个体或浸制标本、蚯蚓横切片。

2.沙蚕头部和疣足装片。

3.其他环节动物的浸制标本。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放大镜、显微镜、解剖剪、眼科剪、各种镊子、解剖针、蜡盘、大头针、50%和95%酒精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一)参环毛蚓外形观察参环毛蚓身体呈长圆柱状,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节数约为120-169节,体节之间为节间沟。

除体前端第1和后端的2、3节外,每体节中央有一圈刚毛(用指逆抚,可感觉)。

身体前部第14-16节无节间沟,在生殖季节形成棕红色隆肿的生殖环带(图6-1)。

前端口位于围口节(第1节)的前端,环绕口的周围有一可伸缩蠕动的肉质环,称为口前叶。

后端肛门纵裂,在身体最后端。

背面为颜色较深的一面。

从第11节开始,每节的节间沟近背中线处均有一背孔,体液可以从背孔向外射出(吸取95%酒精滴于虫体背面可见)。

腹面为颜色较淡的一面。

在7-8、8-9节之间的腹面两侧,有两对受精囊孔。

雌性生殖孔1个,位于第14节的腹面中央,雄性生殖孔1对,在第18节腹面两侧。

(二)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解剖观察先将蚯蚓放入50%酒精中麻醉处理,待虫体受刺激而无反应后将它伸直,并用大头针将两端固定在蜡盘上,背面朝上。

用眼科剪从身体中部背中线略偏右处自后向前剪开体壁(注意剪刀尖稍向上挑剪,以免剪伤内脏)(图6-2)。

从各体节的节间沟内可以见到明显的隔膜,把体腔分隔成许多小室,体腔内充满黄色的体腔液。

用左手持镊子夹住体壁,右手持剪刀紧贴体壁切断隔膜,使体壁与肠壁分离,再用大头针每隔8-10个体节以45º斜插固定,然后加水在解剖盘内浸没虫体,按下列顺序进行观察。

1.消化系统 剖开蚯蚓,可见一条纵贯身体中央的消化管(图6-3)。

口腔 位于第1-2节;咽 位于第2-5节,肌肉发达,较膨大;食道 细长,位于第6-7节;嗉囊 稍膨大,位于第7-8节;砂囊 位于第9-10节,为富于肌肉的球状构造,能磨碎食物;胃(小肠) 细长,富含腺体,位于第11-14节;肠(大肠) 比小肠粗大,自第15节起至身体后端的肛门。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精选全文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课程编号:实验学时:60 实验学分: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动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分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独立从事动物学教学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初步方法。

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普通动物学实验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分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基本理论是形态、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原则理解和掌握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而发生进化和变异,从而使生命从低级向高级、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和变化。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采用理论讲解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更深地理解和掌握动物学的理论和知识要点,要求学生能根据理论学习自觉地掌握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

采用标本识别、实物观察、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装片观察和标本制作等方式使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的牢固和透彻。

1.基本实验操作和仪器的使用学生应能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解剖镜等仪器,学会常用药品的配制及常见动物的采集、制作方法。

通过各纲代表动物的解剖、观察和分类掌握各类动物的解剖和分类方法。

2.实验报告普通动物学实验的实验报告主要包括绘图和观察结果描述,通过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表达的、分析的能力。

绘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每个学生应认真对待。

绘制科学的图因以精确为主,因此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观察标本,然后按要求绘图。

除绘图外,实验报告还包括解答实验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和必要的记录等,并应把它写在笔记本上。

实验报告是记录个人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内容和对观察的解释,不可照抄实验指导和教材中的内容。

3.教学时数分配根据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本大纲安排有20个实验,每个实验基本为3学时,共约66学时,机动6学时;野外实习15天。

原创实验版!涡虫、蛔虫环毛蚓比较

原创实验版!涡虫、蛔虫环毛蚓比较

解剖方法:背面朝上,从体末端稍偏背 中线向前划开体壁,用镊子拉开体壁, 大头针倾斜错位固定。 内部观察: • 消化系统:管状; • 生殖系统:由细到粗
–雄性: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开口于体末端; –雌性:卵巢—输卵管—子宫,开口于身体前1/3处。
蛔虫横切面观察:原腔动物 • 角质膜:非细胞结构
• 体壁:包括表皮层和肌肉层,背腹线, 侧线 • 原体腔:位肌肉层和肠道间,体壁无体 壁膜 • 肠道:肠壁比较薄,不含肌肉组织
储精囊
精巢
输精管 子宫
卵巢 输卵管
雄性横切
雌性横切
体腔内分布的生殖系统: ♀有卵巢,输卵管和子宫; ♂有精巢,输精管和储精囊。
3、环毛蚓的外形、内部解剖和横切面观察
• 环毛蚓外形:身体 同律分节,前后端 区分,环带(生殖 带14-16体节),受 精囊孔(6-9体节), 节间沟中有刚毛, 雌雄同体。
背血管
环血管
腹血管环毛蚓横切面观察注意事项 解剖针划开蛔虫体壁时,不要刺入太深,以免损 坏内部器官。剪开环毛蚓体壁时,注意避开背中 线处的背血管,以及剪刀尖稍向上挑起,以免损 伤内部器官。 浸制标本中生殖管道较脆,在分离观察时,须仔 细,以免将管道弄断。 剪开环毛蚓身体前端体腔隔膜时,勿损伤生殖器 官。雄性精巢囊内的精巢和精漏斗,以及雌性生 殖器官都很小,须仔细分离进行观察。

实验对象与器材
涡虫活体、蛔虫、环毛蚓标本和 横切片
解剖工具,双筒光学显微镜,培 养皿
实验步骤
1、涡虫的观察和再生实验;
2 、蛔虫的外形观察,内部解剖和横切 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3 、环毛蚓的外形观察,内部解剖和横 切面玻片标本的观察。
1、涡虫的观察和再生实验 横切片观察:无体腔动物

实验6蚯蚓及其他环节动物

实验6蚯蚓及其他环节动物

实验6 蚯蚓及其他环节动物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蚯蚓(参环毛蚓)的形态结构,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认识环节动物门的常见种类。

二、实验材料1.参环毛蚓的活个体或浸制标本、蚯蚓横切片。

2.沙蚕头部和疣足装片。

3.其他环节动物的浸制标本。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放大镜、显微镜、解剖剪、眼科剪、各种镊子、解剖针、蜡盘、大头针、50%和95%酒精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一)参环毛蚓外形观察参环毛蚓身体呈长圆柱状,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节数约为120-169节,体节之间为节间沟。

除体前端第1和后端的2、3节外,每体节中央有一圈刚毛(用指逆抚,可感觉)。

身体前部第14-16节无节间沟,在生殖季节形成棕红色隆肿的生殖环带(图6-1)。

前端口位于围口节(第1节)的前端,环绕口的周围有一可伸缩蠕动的肉质环,称为口前叶。

后端肛门纵裂,在身体最后端。

背面为颜色较深的一面。

从第11节开始,每节的节间沟近背中线处均有一背孔,体液可以从背孔向外射出(吸取95%酒精滴于虫体背面可见)。

腹面为颜色较淡的一面。

在7-8、8-9节之间的腹面两侧,有两对受精囊孔。

雌性生殖孔1个,位于第14节的腹面中央,雄性生殖孔1对,在第18节腹面两侧。

(二)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解剖观察先将蚯蚓放入50%酒精中麻醉处理,待虫体受刺激而无反应后将它伸直,并用大头针将两端固定在蜡盘上,背面朝上。

用眼科剪从身体中部背中线略偏右处自后向前剪开体壁(注意剪刀尖稍向上挑剪,以免剪伤内脏)(图6-2)。

从各体节的节间沟内可以见到明显的隔膜,把体腔分隔成许多小室,体腔内充满黄色的体腔液。

用左手持镊子夹住体壁,右手持剪刀紧贴体壁切断隔膜,使体壁与肠壁分离,再用大头针每隔8-10个体节以45º斜插固定,然后加水在解剖盘内浸没虫体,按下列顺序进行观察。

1.消化系统 剖开蚯蚓,可见一条纵贯身体中央的消化管(图6-3)。

口腔 位于第1-2节;咽 位于第2-5节,肌肉发达,较膨大;食道 细长,位于第6-7节;嗉囊 稍膨大,位于第7-8节;砂囊 位于第9-10节,为富于肌肉的球状构造,能磨碎食物;胃(小肠) 细长,富含腺体,位于第11-14节;肠(大肠) 比小肠粗大,自第15节起至身体后端的肛门。

解剖蚯蚓实验报告

解剖蚯蚓实验报告

解剖蚯蚓试验报告篇一:蚯蚓解剖试验预习报告试验五环毛蚓及其他环节动物预习报告小组成员:卢俊萌、叶伟青、易雅健一、标本处理对培育的蚯蚓,如需要制作标本,留待将来观看内部构造,可以作成浸制标本。

标本制作要经过停食、麻醉、固定和保存4 个步骤。

1.停食将蚯蚓自培育箱中取出,用水冲洗干净,放在垫有湿草纸的玻璃缸中,停食两天,使它的肠中泥土排尽。

然后喂给碎的湿草纸5~7 天,填充肠管,以利于将来观看肠管的形态。

2.麻醉将上述蚯蚓转入搪瓷盘内,同时放入肯定量的清水,再渐渐滴入95%酒精,直到使盘中的清水变成10%的酒精溶液为止〔事先应量得搪瓷盘中的水量,按比例参加肯定量的酒精〕。

两个小时以后,蚯蚓背孔分泌出大量粘液,说明已经麻醉死亡。

3.固定取已经麻醉的蚯蚓,平放解剖盘中,从它身体后端侧面,用注射器向体内注射固定液,直到使蚯蚓的身体呈饱满状态为止。

4.保存将注射后的蚯蚓,平放在纱布上,大约每20~30 条裹成一卷,使其直立在标本瓶中,然后参加上述固定液,便可长期保存。

要留意每条蚯蚓的身体肯定要平直,不能发生扭曲现象,否则将来解剖时就会背腹难辨,给解剖工作带来困难。

二、观看内容及识别〔一〕外形观看1.体色体色呈暗红或灰黑,反面因有大量色素故色深,腹面色浅.背部有明显的深色背中线,腹部颜色较浅。

2.外形蚯蚓呈圆筒形,由很多环节组成,节与节之间的凹槽称节间,在每一环节上的小沟称体环沟。

除围口节、生殖带和最终几节无刚毛外,各环中间都有一圈向后生长的刚毛。

刚毛颜色较深,用手触碰有涩感。

3.前端围口节、口前叶和口:围口节为前端第一节,松软,可伸缩.口位于围口节前端中心,横裂状。

口前叶为围口节背侧向前伸出的一肉质唇状突起,能伸缩,当其布满体液而饱满时,有探究和挖土功能。

生殖带:占据14~16 体节处的棕色指环状物,稍隆起,色较深.生殖带所在的各节间界限不清.可依据生殖带推断蚯蚓前后端。

4.后端肛门,在最末节的一纵裂状小孔。

动物学实验

动物学实验

动物学的形态结构及观察实验一组织、胚层、体腔的演化通过观察四大组织、腔肠动物(水螅)、扁形动物(涡虫)、环节动物(蚯蚓)的玻片标本,了解动物组织、胚层和体腔的演化过程。

第一部分动物的四类基本组织一、教学目的了解动物体四类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二、试剂与器材显微镜,四种组织的玻片标本(小肠、食道、膀胱、甲状腺、皮肤、心肌、骨骼肌、肌腱、疏松结缔组织、软骨、硬骨、脊髓、小脑皮质、大脑皮质等组织切片)。

三、步骤(一)上皮组织观察1.被覆上皮:(1)单层柱状上皮:小肠上皮由一层较高的棱柱形细胞并行排列组成,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部。

柱形细胞之间,可见细胞游离端染色很浅,细胞核位于基部的杯状细胞,且杯状细胞常因生理变化而有形态改变。

小肠上皮细胞的游离端有明显的纹状缘。

(2)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切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滤泡上皮细胞,大致呈正方形,细胞核呈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略偏基部。

(3)复层扁平上皮食道切片标本食道腔周围的细胞由数层组成,游离面的细胞为扁平状,中间部分呈多角形,底部细胞近短柱状。

再取皮肤玻片标本观察,它与食道的复层扁平上皮又有何区别?(4)变移上皮膀胱玻片标本可见其表面的细胞体积大、呈扁平或梨形等多种形态,部分细胞有2个核。

深层细胞多呈多角形,且较小,底层细胞呈矮柱状。

这种上皮的细胞层数与细胞形态,可随膀胱的生理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二)结缔组织观察结缔组织是动物体中种类多,结构复杂,分布最广的组织。

1.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铺片标本胶原纤维被染成浅红色,呈束状,且波纹状分散于基质内,交互排列;弹性纤维混杂在胶原纤维之间,染成深紫色,不成束,彼此交叉的细纤维;组织中还有细胞质着色很浅,细胞核染成兰色,形态难于区分的各类细胞:成纤维细胞紧贴于胶原纤维束,细胞呈多突起,扁平状,细胞核大而卵圆形的细胞;巨噬细胞或称组织细胞, 染色质颗粒较粗,着色较深,胞核较小的,这种细胞具有吞噬能力,因此有防卸功能。

实验4-环毛蚓

实验4-环毛蚓
实验四 环毛蚓
目的
学习环节动物的解剖方法
了解环毛蚓一般特征 了解环节动物门的特征
内容
环毛蚓的解剖
环毛蚓外形和运动的观察 环毛蚓内部结构观察 环毛蚓横切玻片的观察
用品
实验材料:采集到的活体蚯蚓,环毛蚓横切玻片 实验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械、蜡盘、大
头针、开水(或福尔马林、乙醚)、滴管、蒸馏水
✓ 前列腺:1对,17-20节内,为大形腺体, 状如菊花,有细管通出与输精管合并。
操作 1. 活体环毛蚓观察
内部 观察
• 生殖系统——雌性
✓ 卵巢:1对,13节的前端,膜腹经索的两侧, 呈薄片状。
✓ 卵漏斗:1对,14节后端,腹神经索的两侧, 呈喇叭状,后接输卵管。
✓ 输卵管:1对,极短,开孔雌孔通出。 ✓ 纳(受)精囊:2-4对,在7-9隔膜的前或
操作 1. 活体环毛蚓观察
内部 循环系统 观察
操作 1. 活体环毛蚓观察
内部 观察
• 生殖系统——雄性
✓ 精巢囊:2对,10-11节, 白色囊状物(精巢 +精漏斗)。
✓ 储精囊:2 对,11-12节的腹方,大而明显 ,从两侧向上包围胃。
✓ 输精管:1对,很细,贴体壁后行至 18 节 接前列腺管的基部,开口于雄性生殖孔。
操作 1. 活体环毛蚓观察
内部 观察
• 体腔 ✓ 真体腔,被薄膜状
的隔膜分隔成许多 小室,隔膜的上有 小孔,节间体腔液 可流通。 ✓ 内容各系统
操作 1. 活体环毛蚓观察
内部 观察
球状, 9-10 节:砂囊 细长管,l1-14节:胃
口腔 口后, l-3 节 咽 呈梨状,4-5 节 食道 细管状,6-8 节
肠:胃后从 15 节至肛 门,较粗大

讲义4 实验动物解剖

讲义4 实验动物解剖

第四章实验动物解剖选用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鳌虾)、鱼类(鲫鱼)、两栖类(蛙类或者蟾蜍)、哺乳类(大白鼠、小白鼠或者家兔)等作为代表性动物,进行系统操作实验,既学习了动物解剖知识,也在具体操作中熟悉和巩固前章所学习的动物抓取、麻醉。

安死术等技术。

通过解剖与观察,使学生建立动物躯体结构和主要功能的认识,以便为各种实验所需的组织取材准确定位。

哺乳动物是医学、药理学及生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实验材料;环节动物、鱼类及两栖类则是环境生物学及水生生物学的常用实验动物,故在大学一年级的基础生物技术实验课中开设该项基本操作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也依据专业方向,为学生选择针对性的实验动物作为教学材料。

第一节环毛蚓(Pheretima sp.)解剖及横切面观察一、目的意义蚯蚓及沙蚕等都是环节动物门动物,尤以蚯蚓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

蚯蚓不仅能改良土壤、净化修复污染上壤,还是很重要的畜禽饵料及人类的医药原料。

本实验以环毛为代表动物,研究它的外形和内部构造,籍以了解环节动物的有机结构和特化程度。

二、获得与处理在野外阴暗潮湿而多腐殖质的土壤中挖取成熟的环毛蚓,用5%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后备用。

部分活的蚯蚓用琼脂培养几天后,通过普通石蜡切片法,制成横切面玻片标本。

三、操作及观察(一)外形观察置环毛蚓于蜡盘中,观察其外部形态。

1.外形长筒形,由很多环节组成,环节之间有节间沟,每节中央环上有一圈刚毛,身体可分为背、腹面及前、后端。

2.前端在第ⅩⅣ~ⅩⅪ节有棕红色隆起的环带,可据此判断身体的前端,前端的第一节叫围口节,中间是口,口的背侧有肉质的口前叶。

3.后端相反的一端为后端,末端的开口为肛门。

4.背面颜色深暗的一面。

在背中线处每条节间沟内有1个背孔(前端几节缺)。

背孔的起始位置则因种类不同而异。

5.腹面颜色浅淡的一面。

通常在6/7~8/9节间沟的腹面两侧有受精囊孔3对,孔的数量(1对~4对)因种而异;在第ⅩⅣ节腹中线上有1个雌性生殖孔;在第ⅩⅧ节腹侧有1对雄性生殖孔。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动物生物学实验)姓名:张林涛学号:2014312092 专业:生物科学指导老师:王茜摘要:通过蛔虫和环毛蚓的解剖实验,学习解剖蠕虫的一般方法;了解假体腔动物的一般特症以及蛔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环毛蚓对穴居生活的适应。

通过比较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机能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在实验中掌握环节动物的认知。

关键词:蛔虫环毛蚓比较解剖实验1前言: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称为分节现象。

这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体节与体节间以体内的隔膜相分隔,体表相应地形成节间沟,为体节的分界。

同时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这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环节动物中原始种类的体节界限不明显。

环节动物除体前端2节及末一体节外,其余各体节,形态上基本相同,称此为同律分节。

分节不仅增强运动机能,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如体节再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这就从同律分节发展成异律分节,致使动物体向更高级发展,逐渐分化出头、胸、腹各部分有了可能。

因此分节现象是动物发展的基础,在系统演化中有着重要意义。

分节现象的起源可能由低等蠕虫的假分节逐渐演变形成。

它们的消化、生殖等内脏器官成对按体节重复排列,当动物体作左右蠕动时,于各器官之间的体壁处产生了褶缝,以后在前后褶缝间分化出肌肉群,于是形成了体节。

2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猪蛔虫(Ascaris suum)浸制标本、环毛蚓(Pheretima)浸制标本2.2仪器:解剖盘,解剖刀,解剖针,镊子,大头针,剪刀。

2.3实验方法:显微观察法、绘图分析法、解剖比较法3总结与分析3.1.1蛔虫的解剖:分清蛔虫的前、后端,背、腹面.将其腹面向下置于蜡盘中,用大头针固定前后端,左手食指、中指分开轻按虫体,右手用解剖针从虫体前端略偏背线处向后小心划开体壁直到体末端,用镊子拉开两侧体壁,用大头针左右交错,且向外倾斜45°将体壁边缘固定在蜡盘中,加清水没过虫体,用解剖针小心将器官稍加分离.3.1.2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层和肌肉层构成皮肌囊.消化道:横切图中正中的扁形的管子即肠.肠由一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中间空腔为肠腔,在肠腔内侧有一层角质薄膜.消化管也在其中。

实验一环毛蚓及其他环节动物

实验一环毛蚓及其他环节动物

直接发育
卵巢 输卵管 输精管
环毛蚓的 生殖系统图
副性腺
前列腺 前列腺管
盲管 精巢囊 储精囊
生殖带
腹神经索
• 卵巢:
一对, 位于笫13体节内,后面各接一卵漏斗,连 接输卵管, 在隔膜处汇合后,以雌孔开口于笫14 体节中央。
• 精巢:
2 对,很小,位于笫10、11体节内的精巢囊内。
• 输精管:
2 条,于笫13体节内合为一条,向后伸至笫18体 节,以雄孔开口于体壁。
• 剪开体前端体腔隔膜时,勿 损伤生殖器官
• 1.消化系统 剖开蚯蚓,可见一条纵贯身体中央的消化管 • 口腔 位于第1-2节; 咽 位于第2-5节,肌肉发达,较膨大; • 食道 细长,位于第6-7节; 嗉囊 稍膨大,位于第7-8节; • 砂囊 位于第9-10节,为富于肌肉的球状构造,能磨碎食物; • 胃(小肠) 细长管状,富含腺体,位于第11-14节; • 肠(大肠)比小肠粗大,自第15节起至身体后端的肛门。在肠的背
• 1、学习环节动物的一般解剖方法 • 2、通过环毛蚓的解剖与观察,了解环节动
物的基本特征
• 3、通过环毛蚓的解剖,了解环节动物的进 步性特征,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 机能逐渐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进化过程。
二、实验材料
• 活体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的浸制标本
•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 1、外形观察:生殖环带、雌雄生殖孔、背
• 后端 肛门纵裂,在身体最后端。
(2)背面和腹面 背面 为颜色较深的一面。从第11节开始,每节的节间 沟近背中线处均有一背孔,体液可以从背孔向外射出
• 腹面 为颜色较淡的一面。在7-8、8-9节之间的 腹面两侧,有两对受精囊孔。
• (3)雌雄生殖孔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1、消化系统
口腔:位于第1~3节内 咽:位于第4~5节内,梨形,肌肉发达 食道:位于第6~8节内,细长形 嗉囊:位于第9节前部,不明显 砂囊:位于第9~10节,囊壁富肌肉,较发达 胃:位于第11~14节内,细长管状。外方被贮精囊包围,将贮精囊掀 开即可看见 肠:自第15节向后均为肠,直通肛门 盲肠:第27节向前伸出,1对,角状
肛门(雌性) 近后端腹面约2mm处 生殖孔
雌性生殖孔:位于身体前1/3稍后的腹线上 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一,称泄殖孔(位于体末端稍前的腹面, 有时能看到从孔内伸出的两根交接刺)
(二)蛔虫的内部解剖
分清蛔虫的前、后端,背、腹面,将其腹面向下置于蜡盘中,用大头针将蛔 虫前后端固定 左手食指、中指分开轻按虫体,右手用解剖针从虫体前端略偏背线处向后小 心划开体壁直到体末端 用镊子拉开两侧体壁,用大头针将体壁边缘固定在蜡盘中 加清水没过虫体,用解剖针小心将器官稍加分离 注意事项 解剖针不要刺入太深,以免损坏内部器官 大头针左右交错,向外倾斜45° 雄虫体后端弯曲,解剖时更须小心 切勿弄断
(六)环毛蚓的横切面玻片标本观察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略) 三、结果与讨论
1、根据实验观察,列表比较蛔虫和环毛蚓在外形、体壁、 消化管及体腔等结构上的异同点。 2、绘制环毛蚓链状神经系统结构图。
实验报告
四、问题与思考 1、根据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说明无脊椎动物消化管结构和机能 的演变,及其与真体腔形成的关联。 2、根据实验观察,思考总结环毛蚓的哪些特征反映了对穴居生活 的适应,并加以说明。 3、为什么说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
2、循环系统
背血管:消化管背线的1条长血管 腹血管:消化管腹面的1条略细的血管,从第10节起有分支到体壁上 心脏:连接背、腹血管的环血管,共4对,分别在第7、9、12、13节 内 神经下血管:位于腹神经索下面的1条很细的血管。小心地将肠管和 腹神经索掀开,可看到此血管 食道侧血管:位于体前端消化管两侧的1对较细的血管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
3.猪带绦虫装片的观察(10)
(1)头节(2)
(2)未成熟节片(2)
(3)成熟节片(4)
(4)孕卵节片(2)
40

1.绘制涡虫横切面图(10)
2.涡虫横切面图结构的标注(5)
15

1.绘制华枝睾吸虫放大图(10)
2.华枝睾吸虫放大图结构标注(5)
3.绘制猪带绦虫成熟节片图(10)
4.猪带绦虫成熟节片图结构标注(10)
(1)肩带、胸骨、前肢骨
肩带(1)
胸骨(1)
前肢骨(1)
(2)腰带和后肢骨
腰带(2)
后肢骨(1)
(四)肌肉系统
(1)下颌表层肌肉(1)
(2)腹壁表层主要肌肉
腹直肌(1)
腹斜肌(1)
胸肌(1)
(3)前肢肱部肌肉(1)
(4)后肢肌肉
缝匠肌(1)
股三头肌(1)
股二头肌(1)
腓肠肌(1)
腓骨肌(1)
(五)口咽腔
兔的皮肤、骨骼、消化、呼吸、泄殖、循环和神经系统
步骤
考核目标及评分细则
满分值

实验目的
3

实验材料和用品
2

(一)家兔的皮肤和骨骼系统
1.家兔的皮肤切片观察
(1)表皮(1)
(2)真皮(2)
(3)毛的结构(2)
2.家兔的骨骼观察
(1)兔的中轴骨骼
脊柱(1)
头骨(1)
(2)兔的带骨和四肢骨
肩带和前肢骨(1)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
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普通动物学实验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动物的细胞和组织观察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动物生物学实验)姓名:薛晶学号:2014312048 专业:生物科学指导教师:王倩二、摘要:利用解剖比较的方法,根据对蛔虫与环毛蚓的观察比较,了解其对称形式、分节现象、体腔、消化系、排泄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演化形式.三、关键词:蛔虫环毛蚓比较解剖四、正文1.前言:环节动物是典型的真体腔动物,代表动物蚯蚓虽与蛔虫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通过对蛔虫(假体腔动物)和环毛蚓(真体腔动物)的比较观察,了解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机能逐渐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进化过程;真体腔与假体腔动物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主要区别及真体腔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重要意义2.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猪蛔虫(Ascarissuum)、蛔虫横切玻片、环毛蚓(Pheretima)、环毛蚓横切玻片为实验材料2.2实验方法:解剖并绘图分析观察到的各个系统结构。

2.3仪器:解剖针、镊子、解剖刀、蜡盘、剪刀、大头针、显微镜、培养皿、滴管。

3.结果与分析3.1猪蛔虫的外形、解剖结构与组织切片观察3.1.1猪蛔虫的外形观察蛔虫体呈圆筒形,体壁半透明,雌雄异体.体表有很多的细的条纹,表面有角质膜,雌虫体较粗大,躯体前端钝,后端尖.雄虫较细小,后端向腹面弯曲.口呈三角形,位于中央,其周围有三个突起的唇瓣,背面的一个较大为背唇,腹面的两个较小为腹唇.在背唇的两侧各有一个感觉乳突,腹唇只有一个乳突,位于腹唇外缘中央处在身体的背、腹及两侧的正中各有一条细线.背面的背线较细,隐约可见,腹面的腹线呈白色,较明显,两侧的侧线较粗,呈褐色,很明显.生殖孔和肛门:雌性生殖孔一个,为前1/3稍后腹线上的一个缢陷;肛门位于后端稍前腹面.雄性生殖孔和肛门合成一个共同开口,称为泄殖孔,位于体末端稍前的腹面,有时能看到从孔内伸出的两根交接刺。

3.1.2蛔虫解剖将蛔虫捏在手中,在后端略偏背线的一侧将剪刀头小心插入,由后一直剪至前端(剪时剪刀头向上翘,以免损坏内部器官).待体壁剪开后,用镊子拉开两边的体壁,用大头针分别钉在蜡盘上,插针以45°的倾斜。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动物生物学实验)姓名:黄承嘉学号:201503106032 专业:生物工程指导教师:王茜摘要:通过对蛔虫和环毛蚓的解剖进行对其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观察,与课本所学对照,了解和学习二者在外部形态与结构机能方面的异同,同时学习二者在体分节、胚层分化、消化、运动和体腔上的特征,印证二者所属类群在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演化形式。

假体腔动物蛔虫,较无体腔动物更复杂、更高等;环节动物环毛蚓,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

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关键词:蛔虫环毛蚓比较解剖前言:通过对蛔虫和环毛蚓的对比解剖,掌握对于蠕形动物的基本解剖方法,同时通过对蛔虫的解剖与观察,理解、掌握假体腔动物、线虫纲的主要特征,通过对环毛蚓的解剖与观察,理解、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二者尽管在外观上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其在内部结构、生活方式、身体机能等众多方面存在有许多不同,二者在上述方面中的种种不同,体现出了假体腔动物与真体腔动物在结构机能方面的不同。

两者进行对比解剖的意义在于理解两者的结构与特征的同时,体会后者所具有的进步特征以及后者较之于前者的高等性。

1.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猪蛔虫(Ascaris suum)的浸制标本、环毛蚓(Pheretima tschiliensis)的浸制标本。

1.2实验仪器蜡盘、尖头镊、解剖剪、解剖针、大头针、玻璃培养皿等1.3实验方法比较解剖法2.结果与分析2.1 蛔虫的外形与解剖2.1.1猪蛔虫的外形猪蛔虫是寄生于猪小肠中最大的一种线虫。

新鲜虫体为淡红色或淡黄色。

虫体呈中间稍粗、两端较细的圆柱形。

头端有3个唇片,一片背唇较大,两片腹唇较小,排列成品字形。

体表具有厚的角质层。

雄虫长15~25cm,尾端向腹面弯曲,形似鱼钩。

雌虫长20~40cm,虫体较直,尾端稍钝。

2.1.2 蛔虫的解剖分清蛔虫的前后端之后,将蛔虫的腹面朝下置于蜡盘的中央,以解剖针从背部插入小口,将虫体的体壁略微挑起,沿着背中线的偏右侧向前将虫体小心划开,而勿伤及虫体的内部结构。

实验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实验蛔虫和环毛蚓的比较解剖

性别特征比较
头部结构比较
蛔虫是雌雄异体的生物,而环毛蚓是雌雄 同体的生物。
蛔虫的头部具有口吸盘和顶突等结构,而 环毛蚓的头部没有明显的附着器官,但具 有感觉器官。
03
蛔虫和环毛蚓的组织结构
蛔虫的组织结构
表皮层
蛔虫体表覆盖一层角质层,具有保护作用。
中胚层
蛔虫的中胚层发达,包括肌肉层和各种器官, 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比较蛔虫和环毛蚓的解剖结构,探究两者在形态、组织、器官等方面的异同点,为深入理解这两种动物的生 物学特性和演化历程提供依据。
研究意义
通过比较解剖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动物学、演化生物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同时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 更为准确的实验动物模型,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蛔虫的消化系统适应于寄生生活, 而环毛蚓的消化系统适应于土壤生 活。
06
实验结论
比较结果总结
形态特征
蛔虫和环毛蚓在形态上有显著差异。蛔虫通常呈细长圆柱 形,而环毛蚓则呈圆筒形。此外,蛔虫具有更为明显的肌 肉层,而环毛蚓的肌肉则相对不发达。
消化系统
蛔虫的消化系统更为复杂,包括口器、食道、胃和肠道等 部分。而环毛蚓的消化系统相对简单,主要由食道和肠道 构成。
对生态环境的启示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蛔虫和环毛蚓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其比较解剖结果提醒我们生态平衡的 重要性。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任何一个物种的消失都可 能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了解蛔虫和环毛蚓的生态位和生存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环境对 它们的影响。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蚯蚓的解剖与其他环节动物

蚯蚓的解剖与其他环节动物

实验4 蚯蚓的解剖与其他环节动物一、目的与内容(一)目的1.通过对环毛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认识一些常见的环节动物,了解环节动物各纲间的关系。

(二)内容1.活体观察外形和运动。

2.观察浸制标本外部形态结构。

3.活体解剖,观察循环系统。

4.解剖浸制标本,观察内部构造。

5.观察横切面玻片标本。

6.重要代表动物示范。

二、材料与用品(一)材料成熟的环毛蚓活体、水冲洗过的浸制标本及横切面玻片标本。

沙蚕浸制标本、金钱蛭浸制标本等。

(二)用品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蜡盘、镊子、解剖剪、解剖镊子、解剖针、大头针等,三、操作与观察(一)外形观察将活的环毛蚓 ( Pheretina sp .) 置于蜡盘中,观察其外部形态和运动情况。

1.外形圆长,由许多环节组成。

环节之间有节间沟,每节上又有浅环纹;各节中央环上有一圈刚毛。

刚毛有何功用?用手轻轻抚摸蚯蚓,向前和向后抚摸感觉有何不同,为什么?身体可分为背、腹面及前、后端。

2.前端在第ⅩⅣ~ⅩⅥ节有棕红色隆肿的环带,此端即为前端。

环带上有无刚毛?环带有何功能?体前端第Ⅰ节为围口节,其腹面中间是口,口的背侧有肉质的口前叶。

3.后端即无环带的一端,末端纵裂状开口为肛门。

4.背侧体色深暗的一面即背侧。

除前几节外,背中线上每节间沟处有背孔,背孔的起始位置,因种类而异。

将蚯蚓背面擦干后,以手指轻轻捏压其体两侧,可见液体自节间沟背中线处冒出,此处即背孔。

5.腹侧体色浅淡的一面即腹面,在(Ⅴ / Ⅵ)~(Ⅷ / Ⅸ)节间沟的两侧有受精囊孔 2 ~ 4 对(若少于 4 对,则缺前方的 1 ~ 2 对)。

第ⅩⅣ节腹中线上有 1 个雌性生殖孔。

第ⅩⅧ节腹面两侧各有 1 个雄性生殖孔。

在受精囊孔与雄性生殖孔的附近常有小而圆的生殖乳突。

(二)内部解剖剪开蚯蚓体壁时,刀尖应微上翘,以防戳破消化管壁使其内泥沙外溢而影响观察。

精巢囊、卵巢、卵漏斗等位于身体腹面,紧贴神经索两侧,极难观察,故应细心切断隔膜(特别是体前部肌肉质很厚的隔膜)与体壁之间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体受精 储精囊背叶
直接发育
卵巢 输卵管 输精管
环毛蚓的 生殖系统图
副性腺
前列腺 前列腺管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盲管 精巢囊 储精囊
生殖带
腹神经索
• 卵巢: 一对, 位于笫13体节内,后面各接一卵漏斗,连 接输卵管, 在隔膜处汇合后,以雌孔开口于笫14 体节中央。
• 精巢: 2 对,很小,位于笫10、11体节内的精巢囊内。
中肠:
胃(10-14节): 血管多而富有腺体。胃前
部有一圈胃腺,功能同咽头 腺,能分泌消化酶使进一步 消化。 小肠(15节起):
从笫15 节起扩大为肠,属 中肠部分的是小肠,肠壁多 皱褶,背面有一凹糟,即盲 道。
在笫26节处伸出一对指状 突起,为盲肠,是重要的消 化腺,能分泌蛋白酶、淀粉 酶和脂肪酶,大部分营养物 质可在小肠内消化吸收。
•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 1、外形观察:生殖环带、雌雄生殖孔、背
孔、口、肛门、背腹面。 • 2、解剖观察: • 咽、食道、砂囊、胃、肠、盲肠等 • 3、蚯蚓横切面观察 • 4、医蛭横切面观察 • 5、沙蚕浸制标本观察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前肠: 口腔(1-3节):
无齿,可翻出口外取食。 咽(4-5节):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 2、内部解剖 • 将环毛蚓背面朝上,
置于腊盘内,在身体 前三分之一处,左手 展开食指和中指轻轻 压环毛蚓背侧,右手 持解剖剪在略偏背中 线处由后向前剪开体 壁,用镊子向两侧掀 开体壁,观察真体腔 和将体腔分隔成许多 小室的隔膜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 用解剖刀划开肠管与体壁之 间的隔膜联系,第14节向前 的隔膜越来越厚,需要用眼 科剪将隔膜剪开,将剪开的 体壁向两侧展平,并用大头 针将体壁固定在蜡盘的蜡板 上,约每5节插1针,左右交 错,针体向外倾斜45度。
环血管: 心脏:位于笫7、9、12、13体节,有自主节律地 搏动,连接背、腹血管,血液自上而下。
壁血管:除身体前端外大部分体节各一对,连 接神经下血管和背血管,血液自上而下。
环血管:连接侧血管和背血管,血液自下而上。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纳精囊
雌雄同体
精巢 储精囊
肌肉强大,咽肌收缩使咽 腔扩大,用以吸进食物。咽 头外围有咽头腺,能分泌粘 液 和蛋白酶,湿润食物和对 蛋白质初步分解。 食道(6-8节):
食道壁上有食道腺,能分 泌钙质,中和食物中的腐殖 质酸,以保持体内酸硷平衡。 砂囊(8-9节):
囊腔中含有砂粒,能把泥 土中的食物磨成细粒。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 输精管: 2 条,于笫13体节内合为一条,向后伸至笫18体 节,以雄孔开口于体壁。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环毛蚓的外形与内部解剖过程
1、外形: 环毛蚓身体呈长圆柱状,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节数约为120-169 节,体节之间为节间沟。除体前端第1和后端的2、3节外,每体 节中央有一圈刚毛(用指逆抚,可感觉)。身体前部第14-16节 无节间沟,在生殖季节形成棕红色隆肿的生殖环带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环节动物——生物学特征
• 身体两侧对称,具有3个胚层,有发达的真体腔和 闭管式循环系统;
• 身体除头部外,各体节基本相同; • 同时体壁向外延伸成扁平状的疣足和刚毛; • 一些内部器官(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
也依体节重复排列; • 腹部神经系统为链状,每体节有一神经节; • 雌雄同体或异体,间接发育的种类都有担轮幼虫期。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 腹面 为颜色较淡的一面。在7-8、8-9节之间的 腹面两侧,有两对受精囊孔。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 (3)雌雄生殖孔 • 雌性生殖孔1个,
位于第14节的腹面 中央; • 雄性生殖孔1对, 在第18节腹面两侧。 • 雄性生殖孔附近有 小而圆的生殖乳突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后肠: • 直肠(最末几节):收集和贮存食物残渣,
肛门排出体外。 • 黄色细胞:
中肠外为脏壁体腔膜特化为黄色细胞,能 贮存脂肪 和糖原,具有贮存排泄的作用。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3、循环系统
纵血管
闭管式循环 环血管
微血管
环毛蚓的血管系统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 (1)前端和后端
• 前端 第一节为围口节,围口节 前端中央是 口,口的背侧有肉 质的口前叶
• 后端 肛门纵裂,在身体最后端。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2)背面和腹面 背面 为颜色较深的一面。从第11节开始,每节的节间 沟近背中线处均有一背孔,体液可以从背孔向外射出
实验一 环毛蚓及其他环节动物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环节动物——进化地位
• 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了一个较高阶段,是高等无脊椎动 物的开始;
• 身体出现原始分节,出现扁平状的疣足和刚毛; • 普遍具有发达的真体腔(coelom),相应地促进循环系
统和后肾管的发生,从而使各种器官系统趋向复杂机能 增强; • 闭管式循环系统; • 神经组织进一步集中,脑和腹神经索形成,构成索式神 经系统。感官发达,接受刺激灵敏,反应快速。 • 一种看法认为:环节动物是介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之 间的动物类群。 • 本门动物约9000种,常见有沙蚕、蚯蚓、水蛭等。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 分布范围: 海洋、淡水、土壤(甚至陆地);
• 生活方式: 自由游泳 一般头部明显,有眼触手等
感觉器官 穴居 头部、感觉器官均不发达。 爬行、寄生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分节、疣足; 2、发达的真体腔; 3、闭管式循环系统; 4、后肾管排泄系统; 5、索式神经系统; 6、复杂的生殖系统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一、实验目的
• 1、学习环节动物的一般解剖方法 • 2、通过环毛蚓的解剖与观察,了解环节动
物的基本特征 • 3、通过环毛蚓的解剖,了解环节动物的进
步性特征,及动物形态、器官系统结构与 机能逐渐演化发展和完善的进化过程。
二、实验材料
• 活体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的浸制标本
实验一环毛蚓和其他环节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