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前言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的象征。
绿化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使城市贴近自然,融入自然,日益成为未来城市绿化发展的主旋律。
一、总则第一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1/5/11批准)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1、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2、体现大都市圈发展的思想,规划城乡一体、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绿化体系。
3、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市民居住、生活、休憩功能。
第三条规划原则1、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化生态功能。
2、系统性原则:增强绿化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
3、多样性原则:体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种类。
4、地带性原则:强化地域特点,品种选择、栽植因地制宜。
第四条规划期限远期到2020年,近期到2005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为市域6340平方公里二、现状分析第六条对城市绿化发展的总体认识和分析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上海的绿化建设经历了由慢到快,由小到大、由量变逐步到质变的发展阶段,形成今天的格局和特点。
1、1949~1978年,缓慢发展阶段。
解放前,上海的绿化建设缓慢、无序,分布不均。
1949年前的百年间,全市平均每年仅开辟绿地0.6公顷,各种公园绿地约为89ha.这些绿地绝大部分集中于租界和上层人士聚居的住宅区,市民群众居住集中的南市、普陀、杨浦等地区没有一块公共绿地。
解放以后,上海的绿地建设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展开。
特别是结合旧城改造,相继建成第一条外滩滨江绿带、肇嘉浜林荫道、人民公园、杨浦公园、长风公园、西郊公园等。
《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18-2035)》
政策法规SHANGHAI TUDI(草案公示稿)一、规划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生态文明”作为国家战略,高度与地位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 容。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发,加强和提升生态文明建 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2017年12月15 H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简称“上海2035 ”)获得国务院批复,明确提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发展定位,要求将市民幸福作为上海发展的根本追求,努力建设繁荣创新之城、幸福人文之城、韧 性生态之城。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四十年的努力,上海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环城绿带建设、黄浦江两岸贯通等,但与伦敦、纽约等全球城市相比,生态品质仍是影响上海城市竞争力的短板。
面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高品质生活需要高品质的生态空间支撑。
因此,按照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建设生态之城的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空间科学合理的保护与 利用,满足市民多元生态需求的供给与平衡,探索新时代超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刻不 容缓。
按照“开门做规划”的要求,“上海2035 ”编制群策群力,在全市范围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充分发挥全市各委、办、局力量,同步开展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充分体现城市总体规划战略平 台和空间统筹作用。
作为市域层面专项规划, 本规划充分落实和深化“上海2035”,兼顾战略38 Shanghai Tudi 2020 /HSHANGHAI TUDI政策法规性与实施性,构建上海生态空间规划与建设顶层设计蓝图,对涉及生态建设的下位规划形成指导,有利于“生态之城”目标的落实。
二、规划依据、规划范围、规划期限(—)规划依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2017年)、《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2012年)、《上海市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2019年)(二)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8368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833平方公里为规划区范围)。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概述城市的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公园、花园、广场、道路绿化带、河岸绿化等各种绿地类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休闲、文化和生态环境,同时还具有美化城市形象、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和降低噪音等诸多功能。
本文将介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性、目标、原则和步骤,并提供一些实际案例作为参考。
重要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几个重要方面: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持、空气质量改善、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绿地系统还能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绿地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提供清新的空气环境,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同时,绿地还能吸收噪音、降低城市的噪音污染。
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城市绿地系统可以起到自然滞洪、雨水收集和处理的功能,减少城市的雨洪灾害。
绿地还可以吸收和净化雨水,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
社会和文化价值城市绿地不仅提供了休闲和娱乐场所,还具有社会和文化价值。
公园、花园和广场等绿地空间可以成为居民交流和社交的场所,举办各种文化和艺术活动,增加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社会凝聚力。
目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统一、连贯的绿地网络,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几个主要目标:提供优质的绿地空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要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绿地空间,满足居民不同需求和利益的同时,考虑地区特点和历史文化遗产。
优化城市形象和景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形象和景观的提升,通过艺术设计和景观规划,增加城市的美感和吸引力。
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要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上海城市绿地结构初步分析
上海城市绿地结构初步分析摘要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上海市外环以内680km2范围的绿地进行调查,并结合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分析上海各类型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研究区共有城市绿地13 910hm2,绿地覆盖率为20.4%;同时对绿地的群落类型、树木的种类组成、径级分布、健康状况等反映城市绿地结构特征的各类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森林是城市绿地的主要群落类型,占城市绿地总面积的72%。
上海共有18个主要群落优势树种,其中乔木12种,灌木6种;生产绿地中91.8%的树木为胸径小于10cm的小径木,而在其他绿地类型中,则以胸径在10~19cm和20~29cm 区间内的中径木占多数,超过60%;城市绿地树木总体健康状况良好。
关键词城市绿地;结构;上海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净化空气、调节碳氧平衡、降温增湿、美化景观、安全防护和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3]。
绿地结构是研究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及规划管理的基础[4],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城市都开展了关于城市绿地结构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①树木的种类组成、植物类型、高度、径阶、健康状况等组成特征;②城市绿地面积、叶面积指数、三维绿量等数量特征;③群落密度、群落垂直结构等结构特征;④反映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景观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
这些研究为研究城市绿地生物量和生产力、碳贮存和碳吸收、改善小气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的生态效益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为城市绿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建议[5-8]。
本文以上海市外环以内的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构特征及树种组成特征,以期为城市绿地的研究提供资料。
1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1.1研究区概况上海位于我国长江入海口处,地理位置为北纬30°42′~31°48′,东经120°52′~122°16′。
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缘,除西南部有10余座高度在100m左右的孤立残丘外,其余均为泥沙堆积而成的低平冲积平原和河口沙洲,一般海拔高度3~5m。
上海市绿化条例(2018年修正)-
上海市绿化条例(2018年修正)正文:----------------------------------------------------------------------------------------------------------------------------------------------------上海市绿化条例(2007年1月17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15年7月23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绿化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7年11月23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8年12月20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供水管理条例〉等9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三章监督管理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本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种植和养护树木花草等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管理,按照《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的规定执行;林地、林木的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公共绿地建设和养护经费的投入。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根据所在区人民政府的要求,开展本辖区内有关的绿化工作。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绿化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绿化管理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绿化工作;区管理绿化的部门(以下称区绿化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绿化工作,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业务上受市绿化管理部门的指导。
上海市绿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模式; 注重法制化和规 范 化工作标 准, 提升绿化生态质 量, 拓展绿地综合功能, 为加快推进 “ 率先” 加 四个 、 快建设 “ 个 中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努 四 心” 力奋斗!
( 基本 原则 二)
共建筑的8% 0以上; 公共绿地枯枝落叶资源化利用率达 到6% 0 以上; 绿化有害生物危害率控制在 5以内; % 绿地
基 本建 成外环 绿带, 启动郊环 绿带等结构性 绿地 建 设, 分层次有重点地推 进新城绿地建设 ; 积极推进构
建镇级公 园体 系, 完善城镇绿地空间网络布局; 重点实
淋等传 统浇水方式。
( 坚持科技集成创新 , 四) 提高园艺技术水平 调整植物g种 目 1 标和方式, 从单纯增加物种数量为
质量安全监督实施办法》 树木迁移砍伐等行政许可实 、 施细则、 居住 区 绿化调整和公 共绿地、 行道树养护招投 标养护管理办法等1件与法规相 配套 的规范性文件。 4
=.“ 十二五” 形势分析
“ 十二五 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关 时 ” 键 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 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 期, 是上海加 快推 进 “ 四个率先” 加快建设 “ 个 中 、 四 心” 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 期, 上 是 海经济、 社会 、 城市发展进入 战略转型的新阶段, 也是 绿化行业持续推进城乡 环境建设、 加 强城市管理、 全面 切实维护城市安全运行 的重要五年。 十 “ 二五” 期间, 绿 化需要适应上海城市 发展的总 体要求, 围绕上海建设 宜 居城市的目 , 标 实现绿化行业全面、 持续、 快速发展。
景观 多样性不够丰富, 易诱发植物病虫害; 河道绿化和 道路绿化形式 比较单一, 仍 绿地 结构有待优化, 生态景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规划地位和作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
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自1999年至2020年,近期至2005年。
规划立足于21世纪的长远发展,对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市域城镇布局及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布局均考虑了更长时间的发展要求,并对城市远景发展进程和方向作出轮廓性安排。
规划区范围本规划区范围为上海市行政辖区,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
本规划与《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规划指导思想(1)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要求,进一步确定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面向 21世纪,体现国际大都市水平;(2)体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3)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4)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的环境;(5)体现区域整体发展的思想,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出发,统筹上海的产业、能源布局和交通、水利体系等建设。
城市性质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城市发展规模控制中心城人口和用地规模,引导中心城的人口和产业向郊区疏解。
2020年,全市实际居住人口1600万左右,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集中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总用地约1500平方公里。
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600平方公里;郊区城镇规划人口约560万。
城市发展目标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绿化计算新规
本市新建屋顶绿化折算抵算配套绿地实施意见(试行)之欧侯瑞魂创作为鼓励社会各方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有效增加绿量,提高绿视率,促进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根据《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上海市绿化条例》、《屋顶绿化技术规范》(DB31/T493-2010)等法律规范,制定《本市新建屋顶绿化折算抵算配套绿地实施意见(试行)》。
一、折算范围全市范围内新建项目实施屋顶绿化,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可依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屋顶绿化与地面绿化的折算。
二、折算方法屋顶绿化折算绿地面积主要根据屋顶绿化的面积、类型以及屋面标高与基地地面标高的高差等因素决定,具体依照以下公式计算:WS= WZS×GX×LX式中:WS为屋顶绿化折算的绿地面积,WZS为屋顶绿化总面积,GX为建筑屋面高差折算系数,LX为屋顶绿化类型折算系数。
其中屋面高差折算系数(GX)、屋顶绿化类型折算系数(LX)设定口径见下表:注:屋顶绿化类型界定及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见附件。
三、折算结果应用全市范围内新建商业、办公、学校等项目确因客观条件难以达到规定绿化指标,配套绿地率达到《上海市绿化条例》及相关规定指标80%以上的,审核配套绿地率时,可依照规定以屋顶绿化折算后,抵算配套绿地的缺乏部分。
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于是否抵算有明确规定的依照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达到配套绿地率的项目增加建设屋顶绿化,也可折算绿地面积,折算后的绿地面积作为配套绿地的弥补,合并计算项目的绿地总量。
四、实施时间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为三年。
五、其它本意见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负责解释。
附件:《屋顶绿化类型界定及主要技术指标参数》附件:屋顶绿化类型界定及主要技术指标参数一、屋顶绿化类型界定1、屋顶绿化:以建(构)筑物顶部为载体,不与自然土层相连且高出地面150cm以上,以植物资料为主体的一种立体绿化形式,一般可分为花园式、组合式和草坪式三种类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优化模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优化模型引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的布局、结构和功能,以实现城市绿地系统的优化和提升。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还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而空间优化模型则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的分析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实现城市绿地系统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用地需求与城市绿地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存在着绿地空间不均衡、绿地连续性差等问题。
再次,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不完善,无法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因此,通过规划和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效益和质量,实现城市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优化模型的基本原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优化模型是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分析和优化方法,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格局、空间结构和空间功能进行分析和优化,实现城市绿地系统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格局优化空间格局优化是指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使得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格局更加合理和均衡。
通过空间格局优化,可以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连续性和连通性,减少城市绿地系统的碎片化和孤立化现象,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效益。
2. 空间结构优化空间结构优化是指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优化,使得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和多样化。
通过空间结构优化,可以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加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和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3. 空间功能优化空间功能优化是指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功能进行优化,使得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功能更加完善和多元化。
上海市绿 地 设 计 规 程
绿地设计规程上海市建设委员会沪建设(89)第504号关于发布市标准《绿地设计规程》(试行)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促进本市绿地建设,美化城乡环境,改善生态状况,根据《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古树名木管理规定》的要求,由上海市园林管理局主编的《绿地设计规程》(试行),经审查,现批准为市标准,编号为DBJ08-15-89,自一九九零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规程>由上海市园林管理局管理并负责解释,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负责出版发行。
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一九八九年九月廿二日目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三章种植设计(栽植工程)第四章竖向设计(土方工程)、水体、挡土墙、驳岸第五章道路地坪、桥梁第六章给水、排水、供电及照明第七章亭廊、花架、花坛、树坛、栏杆喷泉、雕塑、垒石(假山)第八章温室第九章围墙及厕所第十章儿童游戏设备附录绿地设计图纸要求本规程用词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促进上海市绿地建设、美化城乡环境、改善生态状况,按照《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原则并根据《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及《上海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1.0.2条本规程适用于市、区、县分级管理的公共绿地及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及风景名胜区均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绿化设计包括上列绿地中的栽植工程、土方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水体喷泉工程、驳岸挡土墙垒石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供电工程、建筑(管理设施、服务设施、亭廓、温室、围墙等)工程以及花坛、栏杆、游戏设备等工程。
第1.0.4条建筑、道路、桥梁、给排水及供电等工程均应按有关规范执行。
本规程只就绿地中各该工程的特点,提出相关的要求。
第1.0.5条树木与建筑物及管线间的距离,应按照《上海市绿化栽植规程》的规定办理。
第1.0.6条公共绿地停车场应按照《上海市停车场(库)设计标准))办理。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2.0.1条绿地设计必须因地制宜,贯彻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上海绿化计算新规
上海绿化计算新规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本市新建屋顶绿化折算抵算配套绿地实施意见(试行)为鼓励社会各方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有效增加绿量,提高绿视率,促进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根据《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上海市绿化条例》、《屋顶绿化技术规范》(DB31/T493-2010)等法律规范,制定《本市新建屋顶绿化折算抵算配套绿地实施意见(试行)》。
一、折算范围全市范围内新建项目实施屋顶绿化,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可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屋顶绿化与地面绿化的折算。
二、折算方法屋顶绿化折算绿地面积主要根据屋顶绿化的面积、类型以及屋面标高与基地地面标高的高差等因素决定,具体按照以下公式计算:WS= WZS×GX×LX式中:WS为屋顶绿化折算的绿地面积,WZS为屋顶绿化总面积,GX 为建筑屋面高差折算系数,LX为屋顶绿化类型折算系数。
其中屋面高差折算系数(GX)、屋顶绿化类型折算系数(LX)设定口径见下表:注:屋顶绿化类型界定及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见附件。
三、折算结果应用全市范围内新建商业、办公、学校等项目确因客观条件难以达到规定绿化指标,配套绿地率达到《上海市绿化条例》及相关规定指标80%以上的,审核配套绿地率时,可按照规定以屋顶绿化折算后,抵算配套绿地的不足部分。
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于是否抵算有明确规定的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达到配套绿地率的项目增加建设屋顶绿化,也可折算绿地面积,折算后的绿地面积作为配套绿地的补充,合并计算项目的绿地总量。
四、实施时间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为三年。
五、其它本意见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负责解释。
附件:《屋顶绿化类型界定及主要技术指标参数》附件:屋顶绿化类型界定及主要技术指标参数一、屋顶绿化类型界定1、屋顶绿化:以建(构)筑物顶部为载体,不与自然土层相连且高出地面150cm以上,以植物材料为主体的一种立体绿化形式,一般可分为花园式、组合式和草坪式三种类型。
上海市生态规划保护红线划示图1
二级 二级 二级
见 重要林地
重要林地 重要林地
浦东新区;北至滴翠路,东至秋荷路,南至沪南公路以北,西至盐大公路及盐大公 路西侧
崇明岛;北至庙路港,东至江民路,南至陈海公路,西至鹗鸪港
二级 二级 二级
重要林地 重要林地 重要湿地
稿 沿重要道路两侧控制的林带空间
0.49 1.73
10.04
3.78 6.96 4.94 0.98 6.7 2.43
众 征
27 28
现代农业园区 新浜片林
询二级 二级
重要林地 重要林地
奉贤区;北至金齐路,东至金汇港,南至航南公路,西至S4沪金高速 松江区;北至叶新公路,东至胡曹公路以西,南至向荡港,西至G60沪昆高速
依据《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上海市森林 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53 54
上海辰山植物园 大宁灵石公园
询二级 二级
重要公园 重要公园
南至辰花路,东至辰山中心河,西至辰塔路,北至沈砖公路 南至大宁路以北,西至运城路,北至广中西路,东至共和新路
依据《上海市公园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55
上海大观园
56
上海野生动物园
57
世纪公园
58
闵行体育公园
59
浦东滨江森林公园
60
宝山顾村公园
0.8
1.44
9.18
众
征
80
询 沪杭铁路生态间隔带
二级
生态间隔带 沪杭铁路沿线,位于外环高速与沈海高速之间
81
申嘉湖生态间隔带
82
吴泾生态间隔带
83
黄浦江生态间隔带
二级
上海浦东新区绿地系统研究—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特征及服务功能
上海浦东新区绿地系统研究—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特征及服务功能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系统在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海浦东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其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上海浦东新区的绿地系统,包括其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特征以及服务功能等方面,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将对上海浦东新区绿地系统的分布格局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
通过对浦东新区绿地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探讨其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生态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和变化。
结合绿地系统的服务功能,评估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建议,推动城市绿地系统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也可以为其他城市的绿地系统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收集本研究聚焦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这一区域位于上海市的东部,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和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
浦东新区总面积约为1210平方公里,拥有多样化的绿地类型和复杂的城市生态环境。
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浦东新区的绿地系统,我们选择了该区域作为本研究的对象。
在数据收集方面,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
我们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浦东新区的绿地分布进行了详细的空间分析,获取了高精度的绿地分布数据。
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和采样,对不同类型的绿地进行了生态系统特征的测量和分析,包括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等。
我们还结合了历史数据和文献资料,对浦东新区的绿地系统演变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通过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我们得以全面了解浦东新区的绿地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特征以及服务功能,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楔形绿地景观规划--以上海浦东新区东沟楔形绿地景观规划为例
城市楔形绿地景观规划———以上海浦东新区东沟楔形绿地景观规划为例李晓聪(上海迈柏环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市200433)摘要:楔形绿地主要指从城市外围嵌入城市内部的绿地,拥有控制城市形态、缓解热岛效应、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等作用。
上海市于2001年确立了八大中心城楔形绿地,使其成为确保中心城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结构性空间,本文以上海浦东新区东沟楔形绿地的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提出“三位一体”的绿地功能体系,从项目核心诉求出发,浅析该体系下的绿地设计策略,旨在为其他楔形绿地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楔形绿地;三位一体;景观规划;设计理念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8-0020-03绿地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拥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游憩及文教场所、美化城市景观、防灾避灾等功能。
楔形绿地主要指从城市外围嵌入城市内部的绿地,因在城市总平面图上呈楔形而得名。
由于拥有控制城市形态、缓解热岛效应、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等作用,我国许多大型、特大型城市都在绿地系统规划中采用了楔形绿地这一组成部分,如北京[1]、上海[2]、成都[3]、合肥[4]等。
以上海为例,上海市楔形绿地的方案构想经历多个时期的规划,在1994年编制完成的《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994-2010年)》[5]中,第一次引入莫斯科城市绿地系统[6]中“环、楔”的绿地结构。
并在2001年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7]中被确立,共规划中心城楔形绿地8块。
在《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中首次明确各楔形绿地控制规模。
并从2003年至今陆续开展了各楔形绿地的单元规划和详细规划工作。
东沟楔形绿地作为上海市先期启动的楔形绿地之一,将对之后的同类型绿地开发起到示范和先驱的作用,也让项目为自身设定了更高的设计目标。
1项目概况东沟楔形绿地位于浦东新区北部,黄浦江东岸的外高桥功能区中,总规划面积约5.74km2,其中绿地面积约205hm2。
上海市松江区绿地系统规划
上海市松江区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区域环境及绿化现状第一节区域环境概况一、自然条件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黄浦江上游,东与闵行区、奉贤区为邻,南、西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区接壤(图1)。
区境南北长约24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总面积604.8平方公里。
该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适宜于各种温带、亚热带作物的生长。
常年平均气温15.6℃,无霜期230天,年平均日照1817小时,年降水量1213mm,极端最高温度37.6℃,极端最低温度-8.9℃。
松江区有大小河道3904条段,总长2604.5公里。
水位较高,属高度渍水。
土壤系青紫泥,一般土层较厚,结构及耕作性较好。
二、社会条件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
据考古发现,距今约6000年,有崧泽和良渚等古文化。
古称华亭,别称云间、茸城、谷水,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综观历史,松江硕士名人灿若星汉,有陆机、陆云、赵孟頫、张弼、莫是龙、董其昌等一大批名人雅士。
松江区将建成上海城市的四个基地:制造业和出口创汇基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都市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松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03年工业总产值、出口创汇均属市郊排名之首。
全区常住人口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49万人,城市化水平达59%。
松江区是上海市中心城西部的重要门户,在全市及长三角区域中亦处于绿色通道的重要位臵。
(图2、3)第二节区域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一、绿化现状:1、松江区绿地现状(图4)‚十五‛期间,在区委、区府的直接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修复与改善。
按照创造优美和谐,方便舒适的环境要求,进一步加大绿化建设投资,在新城全面规划建绿的同时,提高了老城区拆房增绿的力度;重点建设黄浦江水源涵养林、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环境绿化和通往市区及淀山湖的绿色通道。
全区绿化面貌有较大提高,展现了松江的地域特征‚古韵、新城、青山、绿水‛。
松江区曾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城区、上海市园林城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2005年又取得‚国际花园城市‛桂冠,并通过‚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专家组的考评。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计划的通知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日期】2023.02.14•【字号】沪绿容 (2023) 58号•【施行日期】2023.0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计划的通知浦东新区、徐汇、普陀、宝山、闵行、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区政府,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地产集团: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按照《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沪府办﹝2021﹞36号)分解形成2023年建设计划,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一、全面推进外环绿带功能提升(一)加快推进已建外环绿带改造提升。
注重生态优先,强化功能复合,优化群落结构,增设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外环绿带生态景观与服务能级。
2023年建成10座“环上”公园,分别为浦东4座、徐汇1座、普陀1座、闵行2座、宝山2座;开工9座“环上”公园,分别为浦东5座、宝山3座、嘉定1座。
(二)持续推动外环绿道体系建设。
根据“生态优先、开放共享、彰显特色”原则,全面推进外环绿道、绿道断点贯通及绿道驿站建设。
2023年建成14公里外环绿道,均在浦东新区。
建成4处外环绿道断点项目,分别为闵行2处、徐汇2处;开工21处外环绿道断点项目,分别为浦东10处、普陀1处、闵行3处、宝山4处、嘉定3处;启动30处外环绿道断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分别为宝山5处、闵行5处、浦东20处。
建成8座外环驿站,分别为浦东4座、徐汇1座、普陀1座、闵行2座;开工5座外环驿站,分别为宝山2座、闵行1座、浦东2座。
(三)落实“四化”(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要求,结合外环绿带改造提升和绿道新建改建等项目,重点增加彩化、珍贵化植物品种,不断丰富季相变化,提升绿化品质并丰富外环绿带生物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的象征。
绿化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使城市贴近自然,融入自然,日益成为未来城市绿化发展的主旋律。
一、总则第一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1/5/11批准)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1、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2、体现大都市圈发展的思想,规划城乡一体、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绿化体系。
3、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市民居住、生活、休憩功能。
第三条规划原则1、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化生态功能。
2、系统性原则:增强绿化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
3、多样性原则:体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种类。
4、地带性原则:强化地域特点,品种选择、栽植因地制宜。
第四条规划期限远期到2020年,近期到2005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为市域6340平方公里二、现状分析第六条对城市绿化发展的总体认识和分析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上海的绿化建设经历了由慢到快,由小到大、由量变逐步到质变的发展阶段,形成今天的格局和特点。
1、1949~1978年,缓慢发展阶段。
解放前,上海的绿化建设缓慢、无序,分布不均。
1949年前的百年间,全市平均每年仅开辟绿地公顷,各种公园绿地约为89ha.这些绿地绝大部分集中于租界和上层人士聚居的住宅区,市民群众居住集中的南市、普陀、杨浦等地区没有一块公共绿地。
解放以后,上海的绿地建设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展开。
特别是结合旧城改造,相继建成第一条外滩滨江绿带、肇嘉浜林荫道、人民公园、杨浦公园、长风公园、西郊公园等。
到1978年,市区绿化总面积达到76lha,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由解放初的平方米增加到平方米。
29年间绿地年均增长约23ha.2、1986~1998年,稳定增长阶段。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城市绿化建设进入了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
特别是土地有偿使用、引进外资参与城市建设等政策推行以来,结合城市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设,绿化建设成效显著,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城市外环绿带的启动建设、陆家嘴中心绿地、滨江大道、上海大观园、植物园、共青森林公园、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佘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到1998年底,市区绿化总面积达到8278ha,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77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平方米/人,绿化覆盖率为%,郊区各区县基本实现每个郊县县城一个公园的目标。
20年间绿地年均增长413公顷。
3、1998年以来——快速发展阶段。
98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建设的指示精神,特别是黄菊书记提出的“形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体系和人与自然较为和谐的生态环境”的要求,坚持“建管并举”、“重在有质”,上海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色的绿化发展之路。
紧紧围绕改善上海生态环境这个目标,遵循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改以住“见缝插绿”为“规划建绿”,结合大市政建设,旧城改造、污染工厂搬迁等,辟出成片土地建设绿地。
按照生态学理论,城乡一体,平面绿化与空间绿化相结合,形成具有特大城市特点的绿化发展之路,城市绿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
(1)98年起,实施每个街道至少建设一块5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经过近2年努力,全市共建了140块。
(2)99年起,实施每个街道至少建设一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经过努力建成了120块。
(3)2000年起,实施中心城每个区至少建设一块4ha以上的大型公共绿地,目前已建成了约20块。
郊区开展了“一镇一园”的建设和营建大面积人造森林的活动。
(4)2000年起,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计划》。
在三年内,城市绿化常用植物将从目前的500种增加到800种。
2001年底,上海市区绿地总面积达到13319公顷,公共绿地总面积达到5730公顷。
人均公共绿地已从1998年的平方米提高到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从%提高到%。
四年间绿地年均增长1260公顷,四年所建的公共绿地总面积超过了过去49年的总和(98-2001年共建公共绿地3247公顷,过去49年共建公共绿地2483公顷)。
这些绿地建设对提升上海的生态环境质量,缓解市中心热岛效应、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等起到到重要作用。
4、全市林业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上海郊区的林业建设得到逐年完善和加强。
从1989年到2001年,森林覆盖率从%提高到%,郊区林地面积从平方公里增加到平方公里。
上海林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沿海防护林、河道水源涵养林、道路景观林等生态公益林为屏障,桃、梨、柑桔、葡萄、竹等经济林为主体,大型苗木基地为基础的林业发展格局。
5、上海绿化建设任重道远实践证明,98年以来,在城市快速发展时期,通过超常规的投入和集中力量进行绿化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作法是可行的、必需的!这是一条在新形势下体现时代特点、上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海的绿化建设近期虽然取得突破性发展,但与国内外绿化先进城市相比,在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以及森林覆盖率等方面仍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与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目标要求相比,与上海市民迫切希望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渴望心情相比,仍有距离。
从上海全市看,中心城特别是内环线以内的绿化建设仍处于还历史旧帐阶段,郊区城镇的绿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从未来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出发,从全面构筑上海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出发,上海的绿化建设才刚刚开始,必须统一思想,集中力量,紧紧抓住能迅速改善城市生态的重大环境工程和措施,特别是加大绿化建设投入,加快绿化建设步伐,十五期间要继续保持98年以来超常规发展的势头,尽快形成全社会建绿、抓绿、护绿等齐抓共建、共管的局面,塑造新世纪上海以环境建设为主的城市新形象。
第七条现状主要问题1、市域绿化网络体系不够完善,绿化布局不尽合理,各类公园、绿地、林地分布不均匀。
绿化水平有待提高,绿化的生态效应和生物多样性有待改善。
2、城市化地区的绿化指标仍然较低,2000年园林绿化指标低于1999年全国城市的平均值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其中中心区绿化指标更低。
全市森林覆盖率仅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市郊缺乏大型生态林地。
3、绿化建设平均投入不足,绿化建设的持续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八条对策基于上海绿化现状建设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城市长远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绿化建设是城市环境建设发展的关键。
目前,要大幅度增加绿化,除了在中心城特别是内环线以内地区挖潜增绿外,还要抓住新世纪上海城乡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幅度增加上海的绿化规模和效应,从根本上改善上海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的居住生活质量。
据此规划明确,在以绿化生态效应为核心、各级绿地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根据以下八个结合,切实推进绿化规划的实施建设:1、结合中心城旧区改造,特别是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开发,加快公共绿地建设。
2、结合城镇体系规划和小城镇建设,以生态城镇发展为核心,提高郊区城镇绿化水平。
3、结合市域产业布局调整,特别是市级大型产业基地的建设,形成具有鲜明产业特点的绿化格局。
4、结合郊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退耕造林计划。
5、结合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配套绿化建设步伐。
6、结合郊区“三个集中”政策,将归并、置换出的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以及散、乱工业点用地等,集中造林。
7、结合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有计划地造林增绿。
8、结合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大面积造地增绿三、绿化系统规划第九条规划目标根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规划上海城乡一体、各种绿化衔接合理、生态功能完善稳定的市域绿化系统。
2020年:1、全市(1)。
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
(2)。
全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城市化地区(1)。
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以上。
(2)。
绿地率为30%以上。
(3)。
绿化覆盖率35%以上。
2、调整绿地布局,完善绿地类型,科学配置绿地植物群落,提高绿地植物养护水平,丰富各级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历史文化内涵,提升绿化质量,塑造城市特色。
3、林业建设以培育、发挥林地生态功能为核心,植物群落的设计和造林树种的选择等体现林地生态系统的层次性、整体性和稳定性,以亚热带长绿阔叶树种和乡土树种为主,促进森林的健康生长、群落发育和自我维持、更新能力。
第十条总体布局根据绿化生态效应最优以及与城市主导风向频率的关系,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集中城市化地区以各级公共绿地为核心,郊区以大型生态林地为主体,以沿“江、河、湖、海、路、岛、城”地区的绿化为网络和连接,形成“主体”通过“网络”与“核心”相互作用的市域绿化大循环,市域绿化总体布局为“环、楔、廊、园、林”。
使城在林中,人在绿中,为林中上海、绿色上海奠定基础。
第十一条环——环形绿化指市域范围内呈环状布置的城市功能性绿带。
包括中心城环城绿化和郊区环线绿带。
总面积约242平方公里。
1、郊区环郊区环线长180公里,规划两侧各约500米的森林带,面积约180平方公里。
(1)以生态林和经济林为主,采用“长藤结瓜”的方式,局部林地适当扩大。
(2)结合沿线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观光农业、别墅区开发等,考虑旅游功能。
(3)如沿线经过城镇,可根据具体规划适当减小林带宽度。
2、外环外环线线全长公里。
沿外环线外侧建设500米环城林带,外环线内侧建设25宽绿带。
环城林带规划总用地面积约62平方公里。
(1)环城林带以500米为基本宽度,局部地区可以扩大规模,建设大型公园、苗圃、观光农业、休疗养院等及各具特色的主题公园。
(2)环城林带的主要功能是限制中心城向外无序扩展蔓延。
规划大量绿地、林地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并为市民提供节假日休闲游憩场所。
第十二条楔——楔形绿化指中心城外围向市中心楔形布置的绿地。
将市郊清新自然的空气引入中心城,对缓解中心城热岛效应具有重要作用。
1、规划中心城楔形绿地为8块,分别为桃浦、吴中路、三岔港、东沟、张家浜、北蔡、三林塘地区等,控制用地约为平方公里。
2、建议在严格控制用地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方式,尽快实施楔形绿地。
第十三条廊——防护绿廊为沿城市道路、河道、高压线、铁路线、轨道线以及重要市政管线等纵横布置的防护绿廊,宽度满足专业系统要求。
总面积约320平方公里。
1、河道绿化市管河道两侧林带宽各约200米,其他河道两侧林带宽度各约25米-250米不等,合计总面积约18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