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欣赏与制作设计纲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电影欣赏与制作》选修课课程纲要

一、课程性质

《微电影欣赏与制作》是针对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实际水平自主研发的一门社会实践类校本学修课程,也是一门具有开创意义的综合性课程,它整合了文学、艺术、技术、实践等多方面学科课程资源,旨在构建有关微电影欣赏、评价、制作和发行系列内容的完整课程体系。

二、课程理念和思路

本课程的开发基于以下理念和思路:

(一)立足于时代,让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贴近高中生的心灵。

21世纪,中国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成为快节奏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特有符号。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微电影整合了文学、音乐、舞美、传媒等艺术,融合了摄像、录音、剪辑等多项现代技术,融入了身边最动人的社会生活元素,迅速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最爱。让学校的课程与高中生的心灵共振,与时代共舞,无疑是开发校本选修课的首选因素。

(二)着眼于创新,走在课程改革的前沿,打造学校的品牌特色。

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能满足本校学生发展自己兴趣、特长愿望,而且也有助于学校彰显品牌特色,发挥名校对其他学校的师范效应。开发《微电影欣赏与制作》校本选修课可以填补中学教材在微电影领域的空白,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三)发挥教师的能动性,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作为一门融文学、艺术、现代技术和社会实践于一体的素质教育课程,若单凭某一学科教师开发和实施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微电影是一项新生事物,现代人们对它虽有热情,但专门研究微电影、有志于在微电影理论方面有所建树的人却不多。我们能查阅、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也非常少。开发这门课程,也算是给自己订了一个较高的目标,希望可以提高自己。

同时,本课程通过各类微电影作品的欣赏与制作让学生了解社会、思考人生、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独立生活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满足学生们对新生事物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提高其审美欣赏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展学生们的个性特长,体现学校“营造人文性的教育环境,建设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塑造个性化的未来人才”的办学理念,让学生、教师、学校和新课程共同成长,为学生升入高校以至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微电影欣赏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对微电影作品的形象、主旨及艺术表现力进行正确的欣赏分析,做出适当的个性化阐发与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微电影制作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技巧,通过自我探究、团队合作等方式,制作出原创的微电影作品,并通过自我策划发布成果,得到一定范围内观众的认可。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微电影理论,学生能够全方位、系统了解微电影,并对微电影这一新兴艺术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整个课程学习之后,学生的兴趣特长的到一定的巩固和发扬,审美欣赏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微电影欣赏与制作》主要学习微电影的相关理论和研究只是,掌握微电影欣赏、微电影拍摄和后期制作技巧,并通过亲身实践小组合作完成从微电影构思,创作到微电影制作的全过程,直至将自己的作品成果向社会成功推广。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章微电影概说

第一节微电影的定义与特征

第二节微电影的发展

第三节微电影的分类

活动设计一调查:我眼中的微电影

第二章微电影欣赏

第一节影视欣赏指导

第二节微电影佳作欣赏

活动设计二交流:微电影爱好者沙龙

第三章微电影制作

第一节拍摄知识介绍

第二节微电影从剧本开始

第三节微电影实际制作

活动设计三策划:我们的微电影

第四部分教材编写原则

一、建构教科书框架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教科书式课程实施的主要媒介,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教科书的内容设计,科学性是第一位的。首先,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准确,语言表述要简明。本教材对“微电影”的基本概念多方查阅资料,反复校对、查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务求材料引述真实,语言表达严谨,从而保证了其作为教科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其次,教科书的内容编排上要科学有序。本教材将教学目标中心从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转移,将理论学习、活动体验和创新实践有机结合,按照微电影理论、微电影欣赏、微电影制作的顺序搭建教科书框架,体现了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已有的经验的尊重,有助于学生自学和能力素养的行成。

(二)可读性原则

好的教科书,不单纯是知识的理性陈述,条分缕析,还需要有贴近时代的材料、直观可见的形式和流畅生动的语言,

本教材资料大多是编者根据最新的网络资料加以整理、改写和原创的。正文采用图、文相配合的形式,为学生了解、欣赏和制作微电影提供了丰富、生动的资料,语言表达上也反复锤炼,力求简明、生动,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阅读、理解、有所收获和提高,全书有比较强的可读性。

(三)创新性原则

教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创新性上,如果内容陈旧,人云亦云,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微电影欣赏与制作》课程是应学生的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崭新课程。本教材也是一本全新内容的教材,一方面,教材内容贴近时代,契合广大高中生的心灵,能够满足90后同学表达自我、展现个性风采的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另一方面,作为电影艺术的分支,微电影尚属于非主流的艺术。人们对微电影虽有所关注,但深入研究微电影的人却很少。搜索互联网,有关微电影的理论,只是零散的、琐碎的,根本找不到关于微电影的专业书籍,更没有一本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微电影教材。因此,本教材是真正具有开创意义的教材,它让微电影这个充满时代气息的词汇第一次以教材的形式走入高中课堂,体现了教材的创新性。

二、教材的选材原则

(一)全面落实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课程目标全面实现的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二条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体系相对独立的文本,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凭借和载体,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当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为实现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的终极目标服务。

(二)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已成为我国高中教育的顽症,而体现在教材上,就使学生疲于奔命、苦不堪言。若改变之,就必须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发挥学科的综合性特长的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综合化、整体化日渐突出,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学生。

本教材以“认知、艺术、技术”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建构教材的体系结构,将微电影理论、微电影欣赏、微电影制作作为三个主题依次递进排列,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体现了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交叉和综合,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综合养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