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字体分类
中国书法的发展和汉字的字体变化
中国书法的发展和汉字的字体变化一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汉字的表意性及其独特的结构,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前提条件。
汉字书法字体的发展以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为顺序。
篆书是我国最古老的字体,可大致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又分为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
甲骨文是指商代刻在龟甲或兽甲上的文字,它还带有图画文字的特点,但笔画为单线条,瘦挺有力;布局多为纵行,行款错落;大小变化,疏密有致。
已具备书法的用笔、章法、结字三要素。
商周的金文,是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到西周后期,金文统一为大篆。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二是规范化。
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石鼓文指秦朝的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
石鼓文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
秦统一后,丞相李斯对大篆去繁就简,改为小篆,成为秦朝官方文字。
小篆更加线条化和规范化,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
秦隶指战国、秦汉的隶书,又叫古隶。
汉隶主要指东汉碑刻上的隶书。
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
到了汉代,隶书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标准字体,并且进入了定型化时期。
汉代隶书笔画平直,结构简便,顿挫明显,尤其是碑刻,精妙绝伦。
草书是中国文字最为简约的书体,形成于汉代。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书写简便快速。
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它从隶书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楷书形成于两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繁荣于隋唐五代,通行至今,长盛不衰。
三国的钟繇、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行书大约出现在西汉末、东汉初,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弥补了楷书的书写速度慢和草书难以辨认的缺点,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汉字七体的分类
汉字七体的分类汉字七体是指汉字在不同的书写方式、形态和风格上的表现。
根据字体的不同特点,可以将汉字七体简单地分为:1. 仿古字体2. 篆书3. 隶书4. 楷书5. 行书6. 草书7. 金文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七种不同的汉字字体。
仿古字体又叫古文体,是指模拟出现在古代的字体。
这种字体结构比较古朴,线条较为粗糙,曲直自然,较为简单,有一种古朴的气息。
这种字体适合用来写中国传统文化类资料,如书法、墓志铭、金石文等。
在中国,仿古字体常常被广泛应用在印章、匾额、颁奖证书、徽章等文化场合中。
篆书是中国最古老的字体之一,起源于3千多年前。
篆书的字型都是以单个线条构成的,平展而有质感。
篆书字体比较拗劲,笔势强而有力。
篆书的字形简约整齐,给人一种坚定、稳定、庄重的感觉。
篆书的字体对于书法爱好者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字体,因为篆书的字体富有意义,写法很奇妙,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古代的文化。
隶书是汉字书写中其中一种常见的字体,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常用的字体。
隶书字体的线条较为方正,笔画粗细有规律,并且很有规律,给人一种厚重、有力的印象。
隶书字体的特点是垂直高大,笔画粗犷,有一定的装饰性,很适合用来写大文章、书信、书画等。
隶书还有一种叫魏碑,它的笔形自然流畅,构图恰到好处,布局科学。
在中国文化中,隶书字体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字体。
楷书是汉字书法中,最具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字体,是中国现代书法主要使用的一种字体。
楷书字体的特点是结构规范、笔画平稳、字形规范、线条圆滑,构造合理宜人。
楷书字体具有清晰、工整、美观的特点,因此常常被用来写明文书、广告、说明书、字帖等。
楷书字体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被视为近代汉字书法规范化和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奠基。
行书是汉字书法中笔画较为飘逸、字形自由书写的一种字体。
行书字体的笔画较为流畅,字体笔画之间呈现出良好的连通感。
行书字体多用于书信、日记、随笔等写作中。
行书字体的行间距离比其他汉字字体要宽泛,手写行书字体用时需考虑特殊情况。
汉字字体的分类
汉字字体的分类C:\convert\temp\276342511.doc汉字字体的分类国的文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字体结构经过数千年不断创中造、改进而成。
字字1. 主要特点体体黑体:笔划大方,醒目粗壮。
分特隶书,端庄古雅,左右舒展。
点类行书:行笔劲速,点画流动。
楷书:形体方正~笔划严谨~丰满秀丽。
2. 主要分类a) 行书产生于汉末,兼有楷书字形易识,又兼草书书写快捷之长,所以至今与楷书一样成为常用字体。
样文:word实验指导样文:word实验指导样文:word实验指导b) 黑体又称方体,清末萌芽57年简化字体后定形。
方头方尾形成方黑一体而得名。
样文:word实验指导。
样文:word实验指导。
样文:word实验指导。
c) 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来,为简捷速写,变篆书圆转笔划为万折笔划,汉代盛兴,以汉碑为典范。
样文, word实验指导。
样文, word实验指导。
样文, word实验指导。
d) 楷书又名正书、真书。
叫楷书。
西汉始萌芽,因是字体的楷模所以一千年来唐楷一直为创建时间:2011-10-19 8:56:00C:\convert\temp\276342511.doc深独汉字的标准字体。
林坐人幽不篁样文:word实验指导。
样文:word实验指导。
样文:word实验指导。
知里竹。
,王里维明弹馆月琴来复11a,x相长dx,ln,c22,a,x2aa,x照啸。
创建时间:2011-10-19 8:56:00C:\convert\temp\276342511.doc创建时间:2011-10-19 8:56:00。
汉字字体分类
汉字字体分类汉字字体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 宋体:宋体笔画一般横细竖粗,笔触起落有棱有角,起承转合处有装饰,笔形具有横细竖粗、撇如刀、点如瓜子、捺如扫的特征,是书法用笔与刀法相结合而形成的特有的字体风格。
这种字体方正平稳、端庄典雅、严谨精致,给人以简洁明了之感。
2. 黑体:黑体笔画较粗,方黑一块,由西方的无衬线体发展而来,因此也叫方体或等线体。
黑体造型稳重、形体工整、厚实有力、较为抢眼、庄重醒目,给人稳重、现代化、简约时尚的感觉。
3. 隶书:隶书由篆书改变而来,将篆书粗细相等的线条变为平直有棱角的笔画,确立了汉字以水平垂直线条为基本元素的方形结构。
隶书字体有着温文尔雅之态、工整活泼之美,其笔画在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彰显出工整刚直、规范典雅、刚柔融合。
4. 楷书:楷书精简和调整了隶书笔法,使其具有笔画简爽,造型规范、形体工整、俊秀的特点,表现出来的大气、宽阔、厚重与包容。
5. 仿宋体:由楷书演变而来,其字形更接近于手写的行楷书。
仿宋体的字形介于宋体和楷体之间,其笔画宽度与楷书相仿,但起笔和落笔的修饰比楷书少。
6. 行楷:行楷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其字形比楷书更为流畅,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的规范性。
行楷的笔画变化丰富,有时会省略一些不必要的笔画。
7. 草书:草书是一种高度简化的字体,其字形比行楷更为潦草,常常省略或简化了笔画。
草书的书写速度较快,但仍有一定的辨识度。
此外,还有一些美术字体,如美黑、琥珀、水柱等。
这些字体通常用于标题或特殊效果,强调视觉冲击力。
以上分类主要是根据字体的风格和特点进行划分的,不同的字体在视觉传达上有着不同的效果。
在选择使用何种字体时,应根据需要传达的信息和风格来选择合适的字体。
中国五大书法字体
中国五大书法字体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
书法字体,传统讲共分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也就是五大类。
下面带给大家的是中国五大书法字体,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五大书法字体欣赏:中国五大书法字体:中国五大书法字体之篆书体: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
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
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故称"卜辞"。
但其已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
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
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
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
据文献记载。
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
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
由于是官书。
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
如记功刻石。
叔量诏版。
兵虎符之类。
标谁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
行笔圆转。
线条匀净而长。
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
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
而且紧画向下引伸。
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
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
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
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
这种在力度。
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
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这两种特征。
加之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
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
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
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
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
为秦篆之俗体。
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
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
难得有独立的篆书。
唐篆。
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仁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
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
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
以篆书著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
明代承元之风。
步趋持平。
清朝篆书百花斗艳。
进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荣阶段。
汉字的八种字体
汉字的八种字体
中国汉字的八大字体是:宋体、燕书、楷书、草书、隶书、行书、黑体、仿宋。
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
书法字体,传统讲共有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也就是五个大类。
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门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书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
在古代,汉字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仍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的官方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创制汉字。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他语言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在非汉语体系中,日本制定了《常用汉字表》,韩国也制定了《教育用基础汉字》,而历史上曾使用过汉字的越南、朝鲜、蒙古国等,现今已废弃汉字。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字库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它、使用它。
一般来讲,一款字库的诞生,要经过字体设计师的创意设计、字体制作人员一笔一画的制作、修改,技术开发人员对字符进行编码、添加程序指令、装库、开发安装程序,测试人员对字库进行校对、软件测试、兼容性测试,生产部门对字库进行最终产品化和包装上市等几个环节。
中国五大书法字体简介及分类
中国五大书法字体简介及分类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传统的书法字体共分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也就是五大类。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中国五大书法字体,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五大书法字体欣赏中国五大书法字体简介(一)篆书篆字分为大篆、小篆两种。
1.大篆(1)甲骨文。
是最早的文字,是(距今3千年)殷商时期,先民们预测凶吉祸福,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刻在龟骨、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在历史上曾经失传过。
直到公元1899年才在中药“龙骨”中被学者发现,以后在河南安阳古殷都废墟中陆续大量发掘出来,共有十多万片,在四千六百多个甲骨文单字中,已经辨识了一千七百多个。
(2)钟鼎文。
是在青铜器时代的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为金文,钟代表乐器,鼎代表礼器。
周宣王时有位姓籀的太史对当时的文字进行了整理。
籀文就是指钟鼎文,是真正的大篆,(3)石鼓文。
是战国时代秦国刻石。
石鼓共十个,形似鼓状,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2.小篆。
李斯刻石。
早期文字处在初创阶段,尤其是甲骨文还不规范,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字中象形的成份较多,如其中的“马”字。
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小篆的写法就统一了。
小篆字的结构成纵势,布白对称匀称,用笔中锋圆转,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具有遒劲、圆润的美,被称为玉箸篆,象玉质的筷子。
相传在秦朝时篆字就有若干种。
有鸟、虫、蛇头篆,这些篆书的起笔处画有鸟、虫、蛇头的形状。
书法艺术不是具象的再现客观事物,而是抽象的艺术。
因此,这类书体只能在历史上昙花一现,不能成为真正的书法艺术。
就篆书的艺术而言钟鼎文、石鼓文结构奇古,融入了先民质朴的美,更受后人所喜爱。
周宣王时的《毛公鼎》上共有32行,497字的铭文,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
此外,《大盂鼎》、《散氏盘》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二)隶书隶书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汉《张迁碑》、《礼器碑》、《史晨前后碑》、《乙瑛碑》、《石门颂》等。
早在秦以前的竹简上就有隶书的初形,经过长期演化,当汉代发明和运用纸张以后,书写不再受窄长的竹木简的限制,毛笔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隶书突破了秦篆单一中锋运笔,笔法很丰富,中锋和侧锋,方笔和圆笔,藏锋和露锋各显神通。
中国古代汉字字体
中国古代汉字字体
中国古代汉字字体有很多,以下是部分介绍:
- 甲骨文:商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 金文: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文”。
- 小篆:秦朝通行的文字,又称“秦篆”。
- 隶书:汉朝通用的文字,始于秦未,沿至三国。
- 楷书:汉朝未年开始出现,一直通行到今天的一种字体。
- 行书: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三国和晋朝以来流行。
中国古代汉字字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世界文化艺术史占据着重要地位。
汉字字体风格分类
汉字字体风格分类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字体风格独具特色。
汉字的字体风格分类有以下几种:
1. 隶书:隶书字体为汉字最早的一种字体,起源于商朝的甲骨文,由于它的笔画横平竖直,明确直接,所以它的读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识字能力。
2. 篆书:篆书字体也是源于甲骨文,是比隶书更早的一种字体,它的笔画粗而有力,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感染力。
3. 隶书:楷书字体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具有直、圆、方、柔的
特点,是一种简洁优美、流畅自然的字体。
4. 行书:行书字体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笔画有
力而有韵律感,较楷书更富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5. 草书:草书字体是书法中比较难掌握的一种字体,它的笔画
流畅自然,具有快速写作的特点,富有变化性和艺术感染力。
以上是汉字字体风格的分类,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在学习汉字和书法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字体风格,通过不断练习和探索,提高识字能力和书法水平。
- 1 -。
楷书字体的字体分类与变体
楷书字体的字体分类与变体楷书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字体风格,以其端正而稳定的笔画形态和独特的书写特点而闻名于世。
楷书字体源远流长,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字体分类与变体。
本文将介绍楷书字体的分类和变体,并探讨其特点和应用。
一、楷书字体的分类1. 集贤体:集贤体是楷书字体的最早形式,最初由刘勰《文心雕龙》所提及。
集贤体以其笔画稳定而端正而受人称赞。
它的特点是笔画清晰,结构紧凑。
2. 隶书体:隶书体是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字体。
它以八分笔法为基础,结合了隶书的特点和楷书的规范,形成了独特的笔画形态。
隶书体的特点是线条流畅,笔画间的转折处有明显的特征。
3. 正楷体:正楷体是楷书字体在唐代达到顶峰的一种形式,也是当今常用的楷书字体。
它的特点是造型端庄端正,笔画稳健有力,结构规范。
正楷体在书写中要求准确度高,需要严格的笔画顺序和配置。
4. 徽州楷书:徽州楷书是指中国安徽徽州地区特有的一种楷书字体形式。
徽州楷书以其韵律感和笔画的飞扬之美而独特。
它的特点是笔画纤细而柔和,结构曲线流畅。
二、楷书字体的变体1. 草楷:草楷是楷书与草书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字体风格。
草楷字体兼有楷书的规范性和草书的笔划自由流畅,形成了独特的书写特点。
草楷字体在书写速度和书写风格上更加潇洒自如。
2. 隶变楷:隶变楷是楷书与隶书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字体风格,也是楷书发展的重要变体之一。
隶变楷字体既具有曲线流畅的隶书特点,又有楷书的整齐规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书写风格。
3. 行书:行书是楷书的一种草书化形式,也是楷书字体的重要变体之一。
行书在笔画形态上较为随意和草率,但仍保留了楷书的基本结构和规范。
行书字体在书写速度上更快,并且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书写韵味。
三、楷书字体的特点与应用楷书字体以其端庄而稳定的特点而广受赞誉。
它的笔画清晰,结构规范,每个字都可以清楚地辨认出来。
楷书字体在书法、印章、广告设计和文本排版等领域广泛应用。
在书法领域,楷书字体常常用于碑刻、册页、对联、书信和草书等作品的书写。
字体发展史字体
字体发展史字体字体发展史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从比较成熟的甲骨文算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甲骨文产生至今~汉字字体发展经历了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
古文字阶段可分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四个阶段。
今文字阶段可以分为隶书、草书、楷书等几个阶段。
篆书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
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
A、大篆: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B、小篆。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统一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
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
小篆的鼻祖--李斯隶书隶书是出现于战国~形成于秦代~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字体。
秦代的一些下层办事人员~为了省时、快速~在抄写东西时不完全按照小篆的笔画、结构书写汉字~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字体。
因为这种字体多为下层官吏、徒隶等使用~所以被称为隶书。
在秦代~隶书只对小篆起辅助作用~正式场合仍然要用小篆。
到了汉代~隶书终于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汉字字体~并取代了小篆成为通用字体。
隶书的主要特点:完全打破了小篆的结构~形成了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笔画讲究波势挑法,结构匀称、棱角分明~字形扁方~整齐美观,图画性完全消失~字体完全符号化。
所以说~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代表人:蔡邕~著《熹平石经》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
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一直沿用至今。
楷书盛行于六朝~至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
两晋南北朝是楷书发展的勃兴时期~以王羲之为代表。
代表人物:楷书的大家林立~像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赵孟俯)等。
草书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
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年内草三大阶段。
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汉字的五个字体及简单介绍
汉字的五个字体及简单介绍汉字的五种字体分别是宋体、楷体、黑体、仿宋和宋体加粗。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五种字体的特点和用途。
宋体是最常用的汉字字体,具有清晰、流畅的特点,是书写、印刷和电子媒体中最常见的汉字字体。
宋体适合用于正式文书、报纸书籍等印刷品,也适合用于屏幕阅读,因为清晰易辨认,不易疲劳。
宋体字体的笔画简洁流畅,给人一种直接明了的感觉。
因此,在各类正式文件、文章、报告等文字排版中,宋体字体常常被选用。
楷体是一种类似手写字的字体,其笔画略显圆滑,与宋体相比,更显隶书气息。
楷体在印刷品中也很常见,尤其在宣传册、名片等设计类印刷品中经常能看到。
楷体的特点是端庄,气质古朴,适合用于书法、印章、书法篆刻等领域。
黑体是一种粗体字,其字形粗壮,给人力量、稳重的感觉。
黑体在书籍的标题、广告、海报等设计中经常能看到。
黑体通常用于标题、强调文字等,其特点是醒目、有力,适合用于需要突出重要信息的场合。
仿宋是一种类似宋体的字体,但字形略显倾斜,整体呈现出一种仿宋风格的感觉。
仿宋字体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也会用到,例如书法作品、文艺类印刷品等。
仿宋字体的特点是优雅、流畅,气质古韵。
宋体加粗是宋体字体的加粗版本,其特点是笔画粗壮、醒目,适合用于强调文字,突出重点。
宋体加粗常常用于海报、广告等设计中,起到强调和引人注意的作用。
宋体加粗字体的特点是醒目、有力,适合用于需要突出重要信息的场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以上五种字体的使用,它们各具特色,适用于不同场合。
在排版设计中,选择适合的字体可以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让文字更加清晰、美观。
同时,不同的字体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因此在文字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字体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以上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汉字字体的特点和用途。
中国汉字字体分类
中国汉字字体分类∙1字体的演变和分类∙2图画文字、象形文∙3甲骨文∙4钟鼎文∙5石鼓文∙6古文∙7秦篆∙8大篆∙9小篆∙10隶书∙11魏碑∙12楷书∙13草书∙14行书∙15宋体∙16仿宋体∙17黑体∙18圆黑体∙19现代美术字字体的演变和分类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字体结构经过数千年不断创造、改进而成,有较强的规律性。
它的演进过程大致是:图文—象形—甲骨—钟鼎—石鼓—古文—秦系—隶书—楷书—魏碑—草书—行书—宋体—仿宋体—黑体—圆黑体……图画文字、象形文距今六千年至殷周时代,同图画差不多,非常容易识别的文字。
甲骨是我国最早的可识文字,是书写或隽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亦有少许的记事文。
然而,它的发现却是近代史上的事,是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89)由王懿荣发现的。
据统计,已发现的甲骨文有十五万片以上,不重复的字约有四千五百多个,可识的约有一千五百字。
这些字用尖利的工具契刻,也有用类似毛笔所写的墨书或朱书文字。
笔画瘦硬方直,线条无论粗细都显得遒劲而有立体感,表现出契刻者运刀如笔的娴熟技巧。
甲骨文绝大多数是刀刻的有的刻好后填朱,也有少数甲骨以朱墨所写而未刻。
说明甲骨文一般是直接刻字,也有的是先写后刻。
从这里知道甲骨文的线条不仅有刀法而且还包含笔意,对于笔意是不容忽视的。
因工具材料的限制,其线条瘦劲犀利,有直线也有曲线;有单刀也有双刀。
往往是中间较粗两头尖,而点画起止仍有一些方圆之法;有的直画微带曲意,线条点画显得丰富而有变化。
字的结构一般呈扁长方,方圆曲线、直线组合的很有意味。
甲骨文均以竖行排列,由上到下,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依次排开。
甲骨文已具备“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假借、转注、形声)的汉字构造法则。
甲骨文已包含着书法艺术的诸多因素,从其点画、结字、行气、章法来看,浑然一体又富于变化,体现了商代人的艺术技巧和艺术素养。
钟鼎文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七年级上册书法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书法知识点在中国文化中,书法被誉为“文房四宝”之首,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
书法是用特定形式的笔画、线条、点、面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绘画艺术。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书法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适合七年级上册学生的书法知识点。
笔画笔画是书法的基础。
掌握笔画对书法的学习非常关键。
在学习笔画的时候,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书法用笔为毛笔,适合于应变自如、变化无穷的妙趣。
2. 用笔的力度和速度应该根据书写对象和需要表现的意境来掌握。
3. 笔画形状和长度也需要严格掌握。
4. 笔画的起笔,中笔和收笔也需要遵循书写规律。
构造书法的构造原理是指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对书写汉字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学习构造原理的时候,学生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构造原理的核心是“显豪富、隐刚柔、各个使用适宜”。
2. 构造原理的运用取决于书写者的认知和理解。
3. 构造原理可以帮助初学者轻松掌握字形,提高书写的效率。
字体字体是书法家对汉字造型的创新发挥,是书法艺术的高度。
在学习字体的时候,学生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字体的分类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
2. 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力和特点,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3. 控制书写风格和气韵,保持首尾一致、通顺的连笔,是字体的核心。
布局布局是指整篇作品的色彩、形式、格式的安排和组合。
书法美学的基础,是判断书法作品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学习布局的时候,学生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布局分为横幅、竖排、扇面、立轴等不同形式。
2. 每种布局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要求,需要熟知其规律。
3. 美感的构成包括笔画、结构、信心、排列等多方面因素。
练习想要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必须进行反复练习。
在练习的时候,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练习要有计划,从基础练起,循序渐进。
2. 练习要有节制,过度练习可能会适得其反。
3. 练习要有耐心,因为成为一名优秀书法家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坚持。
总结以上就是适合七年级上册学生的书法知识点。
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7体
中国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七体汉字的七体是指汉字经过6000多年的变化,发展成七种不同的结体方式——"甲金篆隶草楷行"称为"汉字七体"。
中国汉字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商)(周)(秦)(汉)(魏晋)(唐)整体趋向是简化,然则简化后少了汉字的文化内在。
汉字的演变重要履历以下几个进程:甲骨文甲骨文首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朝前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期最早、系统较为完好的笔墨。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现代文字,被以为是当代汉字的初期情势,有时刻也被以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一种很主要的古汉字资料。
尽大部门甲骨文发明于殷墟。
这些甲骨根基上皆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记载。
占卜所用的质料主如果黑龟的背甲、背甲战牛的肩胛骨。
凡是先在筹办用来占卜的甲骨的后背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类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
占卜的时辰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概况发生裂缝。
这类裂缝叫做"兆"。
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模样。
处置占卜的人就按照卜兆的各类外形去判定休咎。
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其时的汉字已开展成为可以或许完全及在汉语的文字系统了。
在已收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呈现的单字数目已达4000摆布。
此中既有年夜量指事字、象形字、会心字,也有许多形声字。
这些文字和我们此刻利用的文字,在形状上有庞大的区分。
可是从构字办法来看,两者根本上是分歧的。
甲骨文献的内容触及那时天文、历法、景象形象、天文、方国、世系、家属、人物、职民、挞伐、刑狱、农业、畜牧、野猎、交通、宗教、祭奠、徐病、生养、灾难等,是研讨中国古代出格是商朝社会汗青、文明、说话文字的极为贵重的第一脚材料。
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
楷书字体对照表的分类与特点解析
楷书字体对照表的分类与特点解析一、楷书字体的分类楷书字体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重要字体,具有正统、规范、端庄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印刷、书法教材以及各种文物的鉴赏和研究中。
根据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发展演变,楷书字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分类:1. 隶楷体:隶楷体是汉字书法的一种发展形态,它继承了隶书的精神和书写方式,同时又融入了楷书的规范和端庄。
隶楷体的特点是笔画稳健、结构清晰、线条平稳,适合用于书写正式文件和印刷品。
2. 古楷体:古楷体是传统楷书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融合了篆书、隶书和楷书的技法和风格,具有浓郁的古典气息。
古楷体的特点是笔画饱满、结构规整、线条丰腴,给人一种沉稳、庄重的感觉。
3. 钢笔楷书:钢笔楷书是近代楷书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以钢笔为工具,采用细长笔尖和流畅的线条表现,给人一种清新、活泼的感觉。
钢笔楷书的特点是笔画优美、结构简洁、线条流畅,适合用于书写和设计。
4. 现代楷书:现代楷书是在传统楷书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的一种字体形态,它融入了现代设计的元素和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现代楷书的特点是笔画简练、结构简洁、线条流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代气息。
二、楷书字体的特点楷书字体作为中国传统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稳重端庄:楷书字体注重筆劃的規矩和結構的平衡,講究整體的穩重和端庄。
筆劃粗細一致,結構清晰,線條平滑,給人一種庄重的感覺。
2. 规范标准:楷书字体有着严格的笔画结构和造型规范,注重字形的精确性和规矩性。
每个字的笔画顺序和构造都有明确的规定,使得字体的书写和表现更加统一和规范。
3. 简练流畅:楷书字体的笔画和结构呈现简练的特点,一刀刀线条简洁流畅,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
筆劃利索,結構簡單,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
4. 适应性强:楷书字体适用于各种不同的书写和表现方式,无论是毛笔字还是钢笔字,都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楷书字体的特点和风格。
同时,楷书字体也适合于各种不同的场合和媒介,无论是书写、印刷还是设计,楷书字体都能够很好地适应。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1)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 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题 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艺术风格上 追求画面传达出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1)地位:文人画是北宋以后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②创作上强 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③注重诗意
②表现技法:……
(3)共同的基本特点:注重诗意,“画中有诗” (4)山水画: 国画中的精粹 (5)文人画: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质朴与浪漫
笔
墨
纸
砚
中国画的特殊工具
中国画是怎样分类的? (1)按表现技法分:
工笔画
写意画
(2)按题材分:
精 粹 精 粹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2.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王维(唐) 《雪溪图》 以渲染为法,用笔简 练奔放,强调水墨效 能的发挥,以此来表 现景物。设色讲究自 然清淡,追求含蓄、 悠远、纯净的境界。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明朝《江城送别图》
书法与国画的美学表现: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 书必有神、 气、 骨、 肉、 血, 五者 阙一,不成为书也。 ——苏轼《论书》
羊
王 羲 之 草 书
王羲之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探究:
为什么出于实用目的文字会在中 国演变成一门古老的艺术?
中国人很早用毛笔书写; 汉字是象形字; 跟绘画有联系; 它们大多和纸的发明和使用有关……
二、画中有诗
1、中国画的主要特点:
(1)历史悠久,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2)主要分类特点:①题材:……
正楷字体怎么写
1.正楷字怎么写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今草)等五种.(1)篆书:先有大篆后有小篆.早在六十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的象形(图画)文字.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即"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从出土的甲兽、玉片、陶片见到尚未曾刻划过的朱、墨笔迹,可以窥见当时毛笔书写的特色.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 "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具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也叫籀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籀文秦代称之为大篆,后人也称之为 "故".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六国异体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统一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2)隶书: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这种书体流行于"徒隶" (下层办公文的小官)之中.故称为隶书.到汉代这种书体开始盛于起来,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 增强了书法造型艺术的美观,风格也趋多样化,艺术欣赏的价值大大提高.(3)楷书: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是因为此书法可以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沿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至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达到了高峰.这种字体至今还是初学书法的关键.(4)行书: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 "行草".(5)草书: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的特点是艺术欣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一般分章草和今草二种. 章草是隶书简易快写书的书体,字字独立不连写,今草是楷书的快速写法,点画飞2.楷书的楷字怎么写楷书“楷”字的写法是: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
草书
构《真草书养生论卷》局部
有大篆、小篆、古隶、今隶的草书。草书专门发展成一个具有特色的字体,是从汉代开始的,由汉至唐是一度极盛的时期,形成了章草,今草、狂草和行草。它既具有自身的规律,又能抒发自我的情怀。今草是草书的主体。它们笔势连绵回绕,痢约为本,点画相连,态势飞动一气呵成。特点:节奏强烈,行云流水,舒坦。
中国汉字字体分类
1字体的演变和分类
2图画文字、象形文
3甲骨文
4钟鼎文
5石鼓文
6古文
7篆
8大篆
9小篆
10隶书
11碑
12楷书
13草书
14行书
15宋体
16仿宋体
17黑体
18圆黑体
19现代美术字
字体的演变和分类
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字体结构经过数千年不断创造、改进而成,有较强的规律性。它的演进过程大致是:图文—象形—甲骨—钟鼎—石鼓—古文—系—隶书—楷书—碑—草书—行书—宋体—仿宋体—黑体—圆黑体……
这样就使得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适应了时代日益发展的要求。
隶书的定型也有自己的发展过程。从大的方面说,隶书有隶和汉隶的区别。隶的形体,从出土文物中的权、量器的诏版上还可看到一些特点。这时隶书结体还是纵势长方的,字的大小不拘。有人称此隶为“古隶”,西汉初期仍沿用这种字体。
隶书随着时代而逐渐改易,到了东汉,形成了定型的汉隶。特别是到了汉恒帝、灵帝时期(公元174~189),汉隶达到极盛时期。汉隶定型的字体,主要是指此时期的字迹。
再有就是改造合体字的偏旁,并使它固定统一。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偏旁和原独体字一样,位置也不太固定。为了字的方整和书写便利,隶书把用做偏旁的独体字规定特殊的形态,同时又把许多原来不同偏旁的篆字固定为同一偏旁,如“英”、“樊”、“莫”、“真”、“奠”等字,原篆字字底皆不相同,隶字把它们统一为“大”字底。又如“泰”、“”、“春”、“奉”等字也是隶变后才统一为“夫”头的字。
甲骨文绝大多数是刀刻的有的刻好后填朱,也有少数甲骨以朱墨所写而未刻。说明甲骨文一般是直接刻字,也有的是先写后刻。从这里知道甲骨文的线条不仅有刀法而且还包含笔意,对于笔意是不容忽视的。因工具材料的限制,其线条瘦劲犀利,有直线也有曲线;有单刀也有双刀。往往是中间较粗两头尖,而点画起止仍有一些方圆之法;有的直画微带曲意,线条点画显得丰富而有变化。字的结构一般呈扁长方,方圆曲线、直线组合的很有意味。甲骨文均以竖行排列,由上到下,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依次排开。
图画文字、象形文
年代稍晚于半坡的一些器上所刻象形符号
距今六千年至殷周时代,同图画差不多,非常容易识别的文字。
甲骨文
甲骨文
是我国最早的可识文字,是书写或隽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亦有少许的记事文。然而,它的发现却是近代史上的事,是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89)由王懿荣发现的。据统计,已发现的甲骨文有十五万片以上,不重复的字约有四千五百多个,可识的约有一千五百字。这些字用尖利的工具契刻,也有用类似毛笔所写的墨书或朱书文字。笔画瘦硬方直,线条无论粗细都显得遒劲而有立体感,表现出契刻者运刀如笔的娴熟技巧。书法风格也随着时期的不同而迥异,或纤细谨密,或草率粗放。董作宾曾就甲骨文书法的时代特征作了划分:第一期(武丁),雄伟;第二期(祖庚、祖甲),谨饬;第三期(廪辛、康丁),颓靡;第四期(武乙、文丁),劲峭;第五期(帝一、帝辛),严整。以时代来分,大致前期的字大,中期的字小,较质朴,晚期的字带有一些金文的特点,有的字很小,但很严谨。
所以隶书在书法上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隶书到东汉时期已发展成定型的隶书,成为法度森严的官定的标准字体。这一时期留下来的隶书字丰富多采,尤其东汉时期盛行树碑立传,所以留下碑版最多,也最精湛。
所谓“碑”,在古时是宫、庙门见识日影及拴牲口的长方形石头,代在石头上镌刻文字,作为纪念物或标记,或刻文告等,代称为“刻石”,汉代以后即称“碑”。
小篆
小篆石刻
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命斯等人实行“书同文字”以篆为基础而出现一种简化的规文字。字体均圆整齐,上紧下松,布白匀称,带有图案的装饰美。
小篆当以刻石为代表。
据《史记·始皇本纪》言:始皇曾经在东巡中立了六块碑刻。今所存者仅《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两种。刻石传为斯所书。
《泰山石刻》为前219年时所刻,原石毁于清乾隆五年(1740)今存十字,其书与大篆比较,笔画俭约,结体更为规矩典雅。
碑
碑拓片
指北时期的石刻,属于楷书,碑是把汉字由隶书向楷书的演变过程中,表现了艺术上大胆的革新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特点:品类繁多、风格各异我体不备。
楷书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楷书作品《玄秘塔碑》(局部)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因是字体的楷模所以叫楷书,标准,正规又叫正楷。西汉开始萌芽,经过东汉,唐朝兴盛。一千多年来唐楷一直做为汉字的标准字体。特点:形体方正,笔划平直,规矩严谨,丰满秀丽。
圆黑体
由黑体演变而来,方角变圆角,方头变圆头,点、撇、捺、挑、勾略带弧,并稍加长。笔画的方粗和粗圆,虽然字形一样,所取得的效果确各异。粗方是厚重平板之感;粗圆呈厚重而灵活的格调。因此,印刷术上出现圆黑体,具有较强的冲击力,给人圆润活动之效果,又有时代感。
现代美术字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美术字体层出不穷,就不一一赘述了。
仿宋体
出现了笔画粗细一致,讲究顿笔,挺拔秀丽,适合手写体的仿宋体,当时称为新宋,宋体又称为老宋。是现代宋体的一种。特点:字身秀长、宋楷结合、横斜竖直、粗细一样、间隔均匀,起笔顿顿,落笔顿顿。
黑体
清末萌芽57年简化字体后定形。笔划横平竖直,粗细一致,笔划较粗,方头方尾形成方黑一体而得名,又称方体。特点:由宋体结构,笔划单纯,相互大方,醒目粗壮。
宋体
宋体文字
北宋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刻字在楷书体上产生了一种横轻直重,阅读醒目的印刷体,后称宋体。到了明宋代演变为笔划横细坚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当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坚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如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等都采用这种字体。特点:横细坚粗,“撇如刀,点如瓜子,捺如扫”笔划严谨,带有装饰性的点线,字形方正典雅,严肃大方,是美术字体之首。
汉朝自公元前206年高祖建立天下,经过60余年的治理,出现了“汉武”盛世,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得到了长足进步,造纸术的发明,对文字的发展,影响深刻。西汉初,朝廷就把隶书定为学童应试的容之一,成绩好的可以做官。当时的“史书令史”,就是擅长写隶书的官职。汉人称汉隶书为“史书”。据班固《汉书》记载:元帝“多才艺,善史书。”孝成许皇后“聪慧,善史书。”隶书的重要特点是笔画平直、结构方正,几种笔画较为固定,为汉字书写定为不变的形态。
今草(包括行草在)的确立,王羲之不愧是一位使它规化、美化的重要家书,也是无可否认的。“今”草出现以至确立,其时间则在东晋中期了,其规化、美化的代表书家,根据六朝文献和传世字迹(主要是唐代的勾填和宋代传抚善本)中我们所知道的则是王羲之、王间的种字体,兼有楷书字形易识,又兼草书书写快捷之长,所以至今与楷书一样成为常用字体。相传是法升所创,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其特点:行笔劲速,节奏轻快,点画流动,用笔活泼。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石鼓文
石鼓文
唐代发现周刻在十个石鼓上的文字,现存故宫,是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石鼓文已不再象甲骨、金文那样,写得字大小平均有雄浑厚朴的大度之气。
东晋以後,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碑体。康氏举十美,以强调碑的优点。
金文的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
《峄山刻石》今所传者为宋文宝所摹刻,峄山翻刻甚多,而尤以氏为最精。以上诸碑是篆的典型,其特点是用笔匀净挺瘦,提笔疾过,圆融峻整,其笔法又如玉筋、钗骨,所以篆又称“玉筋篆”刻比《石鼓文》、《公簋》简化,而且结束了六国文字混乱的局面
隶书
隶书
相传始皇时,有个叫程邈的小官因罪入狱,隶书是由篆简化演变而出来的,为了简捷速写,变篆书圆转的笔划为万折的笔划,汉代盛兴,后世学隶书以汉碑为典,用笔方中有圆的变化,端庄古雅,左右舒展,有均衡美。
古文
汉代发现藏于孔子宅中墙壁的经传和春秋左氏传中的文字叫做古文。
篆
大篆是周宣王时对古文字整理之后的一种文字,因经史籍之手。故又称“籍文”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大臣上奏所用的文字。
大篆
大篆
是钟鼎文、石鼓、古文、篆的统称。字体粗犷有力,厚重古朴,行款已趋向线条化,规化。大篆是代以前通用的一种文字。周宣王时的《史籀(zhòu)篇》就是用大篆书写的儿童识字课本,因此大篆也叫籀文。因为大篆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所以很多字与甲骨文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