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进展
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与体会
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与体会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尿蛋白、水肿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文结合我多年临床经验,对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与体会进行探讨。
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肾主水,肾气虚弱、肾阳虚弱、肾阴虚、湿热内蕴等因素均可引起肾病综合征。
其中,湿热内蕴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之一。
湿热内蕴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生活习惯不良、情绪压抑等因素导致湿热蕴结,进而影响肾脏功能。
二、治疗原则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原则是“滋阴清热、利水消肿、扶正祛邪”。
具体而言,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中药调理肾气、调和阴阳、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方面的治疗方法。
同时,还应注意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理。
三、常用中药1.滋阴清热类常用中药有熟地、黄芪、当归、白术、茯苓等。
这些中药具有滋阴清热、调和阴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阴虚、肾阳虚等病情。
2.利水消肿类常用中药有茯苓、车前草、猪苓、泽泻等。
这些中药具有利水消肿、通利尿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水肿、尿少等症状。
3.清热解毒类常用中药有黄芩、连翘、金银花、赤芍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内蕴引起的肾病综合征。
四、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中药组合和治疗方案。
同时,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理。
五、预防与康复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不仅需要治疗病症,还需要注意预防和康复。
预防方面,应注意饮食健康、生活规律、情绪稳定等方面的调理,减少肾脏负担,防止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康复方面,应注意饮食调理、锻炼身体、心理疏导等方面的调理,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和康复。
六、结语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注意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理。
慢性肾脏病中医药研究新进展
四大病理机制 , 以脾肾虚衰浊毒 潴 留为病 机关键 , 四大 因索
互为因果 , 成恶性循 环。总之 , 形 笔者认为慢 性 肾脏病 的病
因病 机总为本 虚标 实 , 实夹杂。病位不 外脾 肾这个 中心 ; 虚 风邪 、 湿热 、 瘀血 、 浊毒是贯穿始终的病理 因素 ; 肾元 亏虚 , 开
壅塞三焦为标 这一正虚邪实 的病机特 点 j 。近年来 , 亦有 不 少医家提出邪 实之说 。傅 晓骏 提出“ 浊” 邪 ( 瘀 之 瘀指瘀
血 , 指 湿 热 、 浊 、 饮 ) 慢 性 肾 功 能 不全 的 主 要 邪 实 因 浊 痰 水 是
素 。孙伟 以肾虚湿瘀立论 , 肾虚 以肾气虚为 主 , 为湿 热 湿
慢性肾脏病 ( h n i e i  ̄ ,K 是各 种 肾脏 cr i k n yds o c d e C D)
病于急性阶段未 经控制 后 的共 同转归 , 它是一 种 临床 综合 征 。目前 国际上公认 的定 义为 : 肾脏损 害 ≥3个月 , 现下 表 列之一者 : 肾脏病理异常 和/ 或尿成分异常 ( 如有 血尿 、 电解
虚 阳 亢者 , 羚羊 钩 藤 汤 ; 湿 在 表 , 虚 湿 胜 之 蛋 白尿 经 久 用 风 脾 不 消者 , 羌 活胜 湿 汤 、 阳 除 湿 汤 ; 白 尿 兼 湿 热 中 阻 者 , 用 升 蛋
中医文献 中无慢Biblioteka 肾脏 病的名词 , 在慢性 肾脏病 的诊断
上主要通 过临床表 现的观察来进行 命名。在 临床上包 括 了 慢性肾小球 肾炎 、 肾病 综合征 、g IA肾病 、 性 问质性 肾 炎 、 慢 各种继发性 肾病 以及慢 性 肾功能 衰竭 等。属 中医水 肿 、 尿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研究进展论文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摘要】肾病综合征的原因是由于外邪入侵、脾肾素虚等原因导致患者精气外泄,封藏失职,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风寒湿邪壅、精微物质匮乏,泛溢肌肤,水湿潴留,水液代谢障碍而成本病。
目前西医治疗肾病综合症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及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不但容易复发,而且由于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的影响,产生的副作用使患者苦不堪言。
本文就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医;肾病综合征;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52-02肾病综合征(ns)是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组症候群,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明显增高为特征,可伴有或不伴有肾小球炎症改变。
目前公认的西医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①大量蛋白尿:成人>3.5g/1.73/㎡.24h;②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浆白蛋白<30g/l;③高脂血症;④水肿。
其中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必备条件,并且诊断时需区别继发和原发性[1]。
而中医根据其的临床特征,归属于“水肿”“虚劳”范畴。
目前西医治疗肾病综合症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及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不但容易复发,而且由于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的影响,产生的副作用加重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1 病因病机肾病综合征的原因是由于外邪入侵、脾肾素虚等原因导致患者精气外泄,封藏失职,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风寒湿邪壅、精微物质匮乏,泛溢肌肤,水湿潴留,水液代谢障碍而成本病。
同时,血瘀也与水肿的形成相关,本病以瘀血、湿热、寒湿、风邪为标,以脾肾亏虚为本,属正虚邪实之证。
王永钧[2],鲁盈等人认为根据《素问》“风论”“奇病论”“评热病论”等论述结合长期临床治疗实践,可知肾病综合征系由风湿内扰于肾,使肾固有的主封藏、司开阖等职能失常所致。
其病因、病机及证候等表现,以风湿内扰证最为重要,且常伴有虚、瘀、热等表现。
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近况
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近况(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黄玉茵,梁立峰,赵君雅,陈延强【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疗法;综述肾病综合征(NS)在临床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24 h尿蛋白>3.5 g)、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血浆总蛋白<60 g/L、白蛋白<30 g/L)、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250 mg/dL)。
西医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为主,部分患者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霉酚酸脂、环孢霉素等),尽管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着易复发、易产生激素依赖和不良反应大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NS研究的不断深入,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长处,明显提高了疗效,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笔者现就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NS中体现中医药的应用方面进行总结。
1 中药辅助激素治疗自激素在NS治疗中应用以来,其疗效得到了临床的认可,但相关的不良反应也非常明显,如诱发和加重感染、导致溃疡、代谢和内分泌紊乱、骨质疏松和骨坏死、神经精神异常、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等。
另外,在激素减量中出现的病情“反跳”,以及激素停用后如何防止病情不再反复等,也是临床非常棘手的问题。
研究表明,中药对于继发性感染、水钠潴留、负氮平衡导致肾功能损害、诱发微血栓形成等激素不良反应有防治性干预作用,可改善酸中毒症状和扶正泄浊保护肾功能[1]。
临床观察表明,中药配合治疗NS具有预防并治疗激素导致的五心烦热、口干口苦、精神亢奋、痤疮等症的作用;还能预防并治疗其消化道症状、肝功能不良等激素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其复发及反跳现象[2-3]。
李氏等[4]在采用激素标准方案治疗原发性NS的同时,运用中药以滋阴清热法为主随证加减治疗,结果面色潮红、五心烦热、激动易怒、心动过速、痤疮、反应性精神病、血栓等强的松不良反应明显少于不用中药者。
叶氏[5]认为,在激素治疗NS首始阶段,因为激素为阳刚之品,服用剂量大、时间长,势必导致阳亢,阳亢则耗阴,故临床常出现阴虚火旺之证,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激动失眠、盗汗、两颧潮红、痤疮、舌红少津、脉弦细,此时宜用滋阴降火之法。
IgA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普利口服, ̄ 0 g , 5 2m / 共治疗 3 d 个月, 与治疗前相比, 组治疗后尿 2 蛋 白、 A均降 低 , 察组 尿 红细 胞显 著 降低 (< . )治疗 后 , I g 观 P 0 1; 0 观
察 组 尿红 细胞 、 尿蛋 白、 A较对 照 组降 低更 明显 ( <. I g P 0 5 o夏滨 0 祥 等 旧 6 例患 者 随机 分为 两组 , 疗 组 口服 肾络康 浓缩 丸 ( 将 O 治 由 黄 芪 、 子参 、 太 熟地 、 山萸 肉、 丹参 、 七 、 三 防风 、 川牛膝 、 草 、 益母 苍 术 、鱼腥 草组 成 ) ,对 照组采 用 西 医常规 治疗 ,口服 潘生 丁每次 1—0 g每 天 3 ; 0 5m , 次 洛汀新 每 次 1m , 0 g 每天 1 , 次 疗程 为 3 月 。 个 治 疗后 , 治疗组 总有 效率 9%, 照组 7 . %。 0 对 33 3
I g A肾病是一 组具 有共 同免疫 病理 特征 的 肾小球 疾病 ,其 特 征为 I g A或 IA为主 的免 疫球 蛋 白伴 补 体 c 呈 颗粒 状 沉积 于 肾 g 小球 系膜 区或 系膜 区及 毛细血 管壁 , 临床上 以反复 发作 性血 尿 为 主要特 点 , 可伴 有蛋 白尿 , 至 出现 肾病综 合征 , 占原 发性 肾小 甚 约 球 疾病 的 3 %~ 0 0 4 %。 目前 , 医对 本病 尚无有 效 的治疗 方 法 , 西 近 年来, 中医 中药对 本病 治 疗研 究 有 了长 足发 展 , 就 中 医药 治疗 现 I 肾病研 究方法 概括 如下 。 g A 1IA肾病的 中医病名 g IA肾病 是 以 IA或 IA为主 的免 疫球 蛋 白沉 积于 肾小 球 系 g g g 膜 区或 系膜 区及毛 细血管 壁而 命名 ,祖 国医学 中并 无 相关 记载 。 但根 据其 临床 表现 及特 征 , 我们 可 以将它 归 属 于祖 国医学 之 “ 血 证 ” “ 肿” “ 痛” 畴 。 、水 及 腰 范
近10年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概况
中医辨治本病提供 了新的思路。
6 以基本 方 为主 辨证 用药
许 多作者以脾 肾两虚为原则组方 , 先拟 出基本 方, 在此基础上辨证用 药 , 随症加 减。如 陈氏等 以调肾汤 : 牛蒡子 6g 赤芍 、 , 白茅根各 3 、 Og益母草
罗氏等 总结 了成 人 肾病综合 征激 素治疗后 各阶段的中医证候变化规律 。他们的结论是激素使 用前本证 以脾肾气 阳虚 、 阴阳两虚为主 , 大剂量激素 使用后则以肝肾阴虚为主 , 小剂量时以肝肾阴虚 、 阴
1 以水肿 为病 、 以阴 阳为纲 进行 辨证 论治
4 从顽 痰 辨治
王 氏…将本病分为阴水 、 阳水进行治疗 。阳水 分为风水泛滥 、 水湿侵渍 、 湿热壅盛三型 , 分别用越 婢加术汤 、 五皮饮合 胃苓 汤、 疏凿饮子为主方治疗 。 阴水分为脾 阳虚衰和肾气衰微两型, 分别用实脾饮 、
者效 果 优佳 。
5 从 风 湿论 治
术、 泽泻、 赤芍 、 枝 、 桂 生姜、 车前 子 ) 治疗 ; 气虚型 , 方选黄芪人参汤 和补 中益气 汤加减 ( 黄芪 、 人参 、 白 术、 陈皮 、 柴胡 、 甘草 、 当归、 茯苓皮 、 泻) 泽 治疗 ; 湿 热型, 方选加味猪苓汤 ( 猪苓 、 茯苓 、 泻 、 泽 阿胶 、 滑 石、 大腹 皮 、 黄柏 ) 治疗 。观 点 、 法 类 似 者 还 有 黄 治
地丁 、 败酱草 、 虎杖 、 土茯苓 ; 水肿甚合五皮饮 、 五苓 散 ; 阳用菟 丝 子 、 温 巴戟天 、 肉苁 蓉等燥 性不 甚 之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肾病 E久 , 阴不 足 , 六 味 地 黄 养 阴护 液 , t 肾 加 改善 高 凝 状态 , 疗 肾病综 合 症 取 得 较好 疗 效 。 张 氏 l采 治 9 用益气 扶 正 , 血 化瘀 法 辅 助 激 素 治疗 , 活 基本 方 为 :
中医治肾病综合征案例
中医治肾病综合征案例
病人张某,男性,年龄58岁。
患有肾病综合征,主要症状为水肿,发作时肝区和侧腹部疼痛,尿量较少,舌苔黄腻,脉沉细。
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仍无明显好转。
随后,病人前往我院中医科就诊。
中医师根据诊断及辨证论治理论,认为病人主要是肝肾阴虚,失于疏泄,导致水液内停所致。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逍遥散加减。
治疗方法:中药口服。
每日1剂,连服7天。
治疗进程:服药后,患者体内水肿现象逐渐减轻,尿量逐渐增加,舌质变淡,舌苔黄薄,脉象沉缓有力。
连续服用7天后,肾功检查相关指标已有所改善,治愈出院。
注:此文中无任何网址、超链接和电话,请谅解。
肾病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案
肾病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案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
首先,中医药调理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手段。
中医认为肾主水,水液代谢失常是导致肾病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中医常用药物来调理水液代谢,清热利水,以减轻水肿症状。
常用的药物有茯苓、泽泻、桑寄生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缓解水肿。
其次,针灸疗法在治疗肾病综合征中也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改善肾脏的功能,从而减轻蛋白尿的程度。
同时,针灸还可以调节患者的情绪,缓解精神压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免疫力。
另外,中医还常采用中药熏洗疗法来治疗肾病综合征。
中药熏洗是利用中药的药性和热力来刺激患者的穴位,以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肾脏的功能。
这种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对改善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帮助。
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外,中医还强调患者的日常调摄。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食用过咸、过辣的食物,多摄入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等,以帮助调理体内的水盐平衡。
同时,患者还应该适当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促进废物的排泄。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通过中医药调理、针灸疗法、中药熏洗疗法以及日常调摄,可以综合治疗肾病综合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然,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要遵医嘱,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11一般 资 料 : 自 20 . 院 05年 ~2 1 0 0年共 分 娩 4 1 92例 , 中早 产 2 0 其 9 例 ( 占分娩 总 数 的 5 9 ) 约 .% 。早 产 妇 年龄 分 布 为 2 O~3 5岁 , 均 2 . 平 68 岁 。其 中初 产 妇 16例 ( 5 % ) 经 产 妇 14例 ( 4 % ) 孕周 最 长 6 占 7 , 2 占 3 。 3 周 , 短 2 6 最 9—1周 , 均孕 3 “ 周 。有合 并症 者 1 平 2 8例 , 并 发症 2 2 有 5 例 。经 阴道 分娩 6 2例 , 宫产 2 8例 。 剖 2 12方 法 : 甲基强 的松 龙 1 g 入 5 % 葡萄 糖 液 2 l 脉推 . 用 0m 加 0 0m 静 注 。 着 用氨 茶碱 02 加入 5 %葡 萄 糖液 2 I 慢静 脉推 注 , 般连 接 .5g 0 0Ⅱ 缓 l 一 用 3天 , 日 1次 , 每 紧急情 况 下间 隔 4h重 复使 用 1次。 2结果 中有 4例死 亡外 , 26例 均存 活 ( 占早 产 儿 总数 的 9 % ) 余 8 约 9 。其 中 4例死 亡原 因 : 因臀 位早 破水 致 脐 带 脱垂 还 纳 失 败 死亡 , 2例 因前 2例 另 置 胎 盘大 出血 胎儿 官 内窘迫 娩 出后新 生 儿重 度 窒息抢 救无 效死 亡 。
3讨论
作 者单 位 :740 山东 省 宁阳第 一人 民 医院 儿科 2 10
吸窘迫 综 合征 又称 新生 儿 肺透 明膜 病 ( D) 多数 学 者认 为 是 肺泡 Hm ,
小 儿 原 发性 肾病 综 合 征 的 中 医药 治 疗 进 展
苗俊敏
【 中途分类号】 2 65 R 5 .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6 2— 33~(0 1 0 06 0 17 68 2 1 )7— 2 1— 2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作者:潘红梅马金荣孙景毅李莉高萍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肾病综合征的原因是由于外邪入侵、脾肾素虚等原因导致患者精气外泄,封藏失职,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风寒湿邪壅、精微物质匮乏,泛溢肌肤,水湿潴留,水液代谢障碍而成本病。
目前西医治疗肾病综合症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及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不但容易复发,而且由于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的影响,产生的副作用使患者苦不堪言。
本文就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医;肾病综合征;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52-02肾病综合征(NS)是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组症候群,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明显增高为特征,可伴有或不伴有肾小球炎症改变。
目前公认的西医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①大量蛋白尿:成人>3.5g/1.73/㎡.24h;②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浆白蛋白目前西医治疗肾病综合症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及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不但容易复发,而且由于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的影响,产生的副作用加重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1 病因病机肾病综合征的原因是由于外邪入侵、脾肾素虚等原因导致患者精气外泄,封藏失职,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风寒湿邪壅、精微物质匮乏,泛溢肌肤,水湿潴留,水液代谢障碍而成本病。
同时,血瘀也与水肿的形成相关,本病以瘀血、湿热、寒湿、风邪为标,以脾肾亏虚为本,属正虚邪实之证。
王永钧[2],鲁盈等人认为根据《素问》“风论”“奇病论”“评热病论”等论述结合长期临床治疗实践,可知肾病综合征系由风湿内扰于肾,使肾固有的主封藏、司开阖等职能失常所致。
其病因、病机及证候等表现,以风湿内扰证最为重要,且常伴有虚、瘀、热等表现。
严曙结合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除四肢浮肿外,可见尿少[3],甚至可见胸水或腹水;因低蛋白血症,胃肠道亦呈水肿,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而致呕吐,腹泻,纳食减少,舌苔多腻,脉濡或弦滑。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研究进展
1 病 因病 机 I g A 肾病 可 归 属 于 中医 学 的 “ 血 症” 、 “ 溺血 ” 、 “ 尿血 ” 、 “ 水
肿” 、 “ 瘀 血” 、 “ 腰痛” 等病 痱 范 围。 目前 大 多数 医家 认 为本病 发病 总体 上 多 为本 虚 标实 。 本 虚是 以脾 ( 肺) 肾阴虚 和 气 阴亏 虚为 主 ; 标实 则 多 为体 虚 外感 湿热 、 疫 毒之 邪 而诱 发或 加 重 , 导 致热 毒 内 蕴、 血瘀 血 溢 。 其 病 位主 要 在 肾 , 多涉 及 肺 、 脾、 肝 诸 脏器 。 孙 伟 认为, 慢 性 肾 脏病 的 发病 机 制应 以 ’ 肾虚 湿瘀 立论 , 肾虚 以肾气 虚 为主, 湿 为湿 热之 邪 , 瘀 为瘀 血 。 。 肾虚 为发 病之 根 , 湿热 为 进展 之 基, 瘀血 为疾 病 之果 ; 金 劲 松 总结 邵朗 弟 经验 认为 , 本 病 的 发生 多 禀 赋 不 足 , 久 病 体虚 , 脏 腑虚 弱或 饮 食不 节 , 内伤 七情 , 劳 倦 伤肾 , 均可 导 致 正气 亏虚 , 肺 脾 肾功 能失 调 , 感 受六 淫而 发病 。 临 床 辨证 施 治应 辨 明虚 损病 位 在 于肺 肾与 脾 ’ 肾的 不 同。 方 敬 爱 认 为I g A 肾病 的主 要病 变 脏腑 在 于脾 肾 ,常见 临床 证 候 乃气 阴两 虚, 主 要病 理 产物 为 湿热 血瘀 , 多 见诱 发 因素 为 风热 外 袭 。病 机 为木 虚 标 实 、 虚实夹杂 , 本 虚 以脾 肾两 亏 、 气虚 、 阴虚 、 气 阴两 虚 为主, 其 巾脾 肾气 虚 是 I g A肾病 发病 的 内在病 理 基础 。余 秉 治 认为 , I g A 肾病 总 以正 虚 为 , 气 阴 两虚 为 最 常见 的 类 型 。邪 实 之 中, 以 热 、 湿热、 瘀 血 等 为常 见 , 演 变 过 程往 往 因实 致 虚 。 而 在 虚 的基 础上 义 夹杂 邪 实 。 王 少华 t 6 ] 等将 I g A 肾病 辨 证 分为 5 大 证 型: 风 热上 扰 、 湿热下注、 气 阴两 虚 、 阴 虚 内热 、 脾 肾气 虚 、 瘀 血 阻 络 。其 中 以脾 。 肾气 虚 、 阴 虚 内热 、 气 阴两虚 最 常见 。 2 分 型 证治 杜治 锋 【 将9 2 例 患者 依 据其 肾穿 病 理结 果 和临 床 表 现 , 分 为气 阴两 虚 、 脉络瘀阻型 , 以 小蓟 饮 子 、 生 地 四 物汤 化 裁 组 方 ; 脾 肾 气点 、 『 - 发浊 内 留型 ,自拟 方 : 黄芪 3 0 — 6 0 g , 党参 、 茯苓 、 生地 黄、 韦各 1 5 g , 白术 、 山茱 萸 、 牡 丹 皮各 1 2 g , 生 益揖 草 2 O 一 3 0 g , 前草 、 大腹皮 、 葶苈子各 1 2 g ; 肾气亏虚 、 焦疏泄不利型 , 方 柴 苓 汤合 大黄 附子汤 化裁 。 张佩 青【 { ; 】 把I 肾病 辨证 为风 热蕴 结证 、 肾 阴虚 证 、 ’ 肾阴虚 挟 风热 蕴结 证 。风 热 蕴结 证 常 发生 在外 感 发 热 之后 , 治 以清 热 解 毒 、 疏 散风 热 , 药用 生 地 黄 、 黄芩 、 金 银
黄文政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剂量疗法 ,易导致 阳亢耗 阴,而出现阴虚火 旺之证 ,
治疗 的优点是无毒 副作用 或毒副作 用小 ,疗效较 巩 升高 ),可逐渐 加 量 ,可用 至 30~40 m_g,往 往 可 起 固 ,复发 率低 ,缺点 是收效缓 慢 ,疗程较 长 中西 医 到 良好 的疗效 。
结合扬 长避短 ,其疗 效优 于单 纯 中药和单 纯西药 。
2.1 4 中医分 阶段 的辨证论 治 其 目的在 于
1 肾病综 合征的 中医治疗特 色
1 1 关 于肾病水肿 的治疗及评 价 水肿 当 以 利水 ,正如 《内经》云 “去 菀 陈 堇 ·…··开 鬼 门 ,洁 净 府 ”。意在使 水湿 有 出路 ,总 以祛 邪 为主 。是 故攻 泻逐水 、宣肺 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渗 湿利 水为治疗 水肿 的主要 方 法 。
2 中西 医优 化选择 的经 验体 会
肾病 综合征 的治疗 中西 医各有优 缺点 ,西 医治
①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 (天津 300193)
维普资讯
· 318
2002年 6月第 3卷第 6
疗 的优点是取 效快 ,缺点是 副作用 大 、易复发 ;中医 反应 (如咳嗽等 )及 影响 肾功能 (如引起 血 Ser持 续
1.3 关 于低 蛋 白血症 和高脂血症 的治疗 低 蛋 白血 症根据不 同见证分别 应用健脾 和 胃、益气 健 脾 、养 血益精 三法 。
(1)健脾 和 胃:方用香 砂六君 子汤 、二陈汤等 。 (2)益气健脾 :常用党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莲 子 、芡宴等药 物 。 (3)养 血 益精 :多 用 当 归 、阿 胶 、龟 板 胶 、鹿 角 胶 、紫河车等药物。 黄教授认 为 ,高脂 血 症责 之于 痰瘀 互 结 ,宜用 化 痰 、活血 、消导之 法 ,如玉楂 冲剂 (玉竹 30 g、山楂 30 g)、脉安 冲剂 (麦芽 30 g、山楂30 g)等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摘要:肾病综合征是一种顽固的疑难病症,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
而中医学治疗肾病综合征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在疾病谱变化、老龄社会出现以及健康观念转变的当今,越来越引起西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因此,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应用于肾病治疗研究中,是目前中医临床研究现状的客观需要,符合中医治法学自身发展规律。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肾病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199-01引言肾病综合征是由各种复杂的不同原因造成各种肾脏病理损害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血脂症以及其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其中尤以大量蛋白尿为其最基本特征。
依据其症状及体征,属祖国医学“水肿”、“腰痛”、“虚劳”等范畴。
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是常见难治性疾病。
西医临床常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治疗,尽管取得一定疗效,但存在着易复发、易产生激素依赖和毒副作用大等问题。
而近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并已积累了大量经验,现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
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而证候机制研究对于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理分析祖国医学认为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多因禀赋薄弱,烦劳过度,风寒湿外侵,或体虚易感外邪,或饮食情志劳欲等诱因作用所引起或诱发。
一般认为,诸种因素使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脏腑气血阴阳不足,致水液输布紊乱,水湿停聚,精微外泄而发本病。
病延日久,正愈虚,邪愈盛,故肾病综合征的病理性质属虚实夹杂,病初偏于邪盛,多与风热、湿毒、气滞、水停有关,而病至后期,肺、脾、肾俱虚,精微外泄,肾虚尤著,以正虚为主。
根据其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诸多医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认为主要由于先天不足,或烦劳过度,损伤正气,或久病失治误治,引起脏腑气血阴阳不足,“久必及肾”,因此肾虚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所在。
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研究进展
萸、金樱 子、地 龙、僵 蚕、蝉 蜕 等 )治 疗,临 证 中 以 脘 腹胀满,大便黏滞,小便黄,脉滑数等湿热之象为主 要表现者,酌 加 半 边 莲、半 枝 莲 以 清 热 湿。 张 大 宁[18]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亏虚 为主,标实 以 血 瘀 风 扰 为 要,治 疗 以 益 肾 活 血 为 大 法,以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川芎、赤芍、地龙、桃 仁、红花)作为基础方,体虚易外感者加防风、白术; 湿重者重用 茯 苓、麸 炒 白 术;肾 虚 见 腰 痛 者 加 桑 寄 生、续断、杜仲;阴虚明显者加山茱萸、金樱子、五味 子;水肿者加猪苓、冬瓜皮、泽泻;水饮犯肺,咳嗽者 加杏仁、桑 白 皮;阳 虚 明 显 者 加 菟 丝 子、补 骨 脂、覆 盆子。
2 辨证论治
膜性肾 病 的 中 医 证 候 以 本 虚 标 实 证 为 主。 叶 传蕙[11]认为膜性肾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 调摄失养 所 致,病 位 在 脾、肾,病 机 主 要 是 脾 肾 气 虚,加之外 邪 侵 袭,结 合 其 临 床 经 验 将 本 病 分 为 外 邪犯肺、湿 热 蕴 结、脾 肾 两 虚、阴 虚 火 旺、气 阴 两 虚 五大证型,分别选用叶氏疏散解表方、叶氏消白 I号 方、叶氏消白Ⅱ号方、叶氏消白Ⅲ号方、叶氏消白Ⅳ 号方加减治 疗。 吕 宏 生 [12]认 为 膜 性 肾 病 的 病 机 主 要表现为本 虚 标 实,本 虚 以 脾 肾 两 虚 为 主,标 实 则 多见水湿、湿 热 和 瘀 血,并 在 其 长 期 的 临 床 实 践 中 总结出脾 肾 气 虚 和 脾 肾 阳 虚 两 大 证 型,常 用 真 武 汤、干姜附子汤加减。李颖霞[7]将膜性肾病分为早 期、中期、后期、缓解期四期,早期以肺脾两虚为主, 选方防己黄 芪 汤 加 减;中 期 以 脾 肾 气 虚 为 主,选 方
膜性肾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l 1『Pactricia A.Extended- Spectum B —lactamases in the 2 1 st
century characterization,epidem iology,and detection of this impor—
tant resistance thcatl J i.Clin Microbiol Rev,200l,14(4):933. I 2『Bush K,Jacoby GA.MedeimsAA Af lmctional classification,
中 图分 类 号 :R277.5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6—0979(2014)04—0120—02
膜性 肾病 (m embranousnephropathy,MN )是一个病理诊 断 名词 ,包括临床和病理表现相 似的疾病 。MN特征性 的病理改 变为 肾小球上皮下免疫复 合物的沉积致基底膜 的弥 漫性 增厚 , 可形 成 “钉 突 ”,临床 上 主 要 表 现 为 大 量 蛋 白 尿 。MN是 肾 病 综 合征 (NS)常 见 的病 理 类 型之 一,约 占我 国 原 发性 Ns的 20% 。MN病 因可分为特 发性 (idiopathy MN )和继 发性膜 性 肾病 (seeondaryMN)两大类。特发性系指无明确病 因 ,而继 发性系指有 明确 的系统 性疾病 ,累及 肾脏 、病 理改变 为 MN 的 肾小球疾病 。在 MN中原发性 者约 占 2/3,继 发性约 占 1/3。 儿童和 中老年 (>60岁 )随着年龄增加继发性 MN的比例增加 。 特发性膜性肾病 的治疗 主要包括对 症治疗 和对 因治疗。对症 治疗主要包括利尿 、降脂 、抗凝 、降压 和 ACEI或 ARB降低蛋 白 尿等。对因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 素 、MMF、环孢 素 A、硫唑嘌 呤 、环磷酰胺 和雷公藤多甙等免疫抑制治疗 。本病病情 缠绵难 愈 ,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毒 副反应 较多。 中西 医结 合治疗 ,不仅减轻 了西药不 良反应 ,而且改 善了症状 ,提高 了疗 效。本文 电子检索 1992-2012年研究文献 ,对膜性 肾病的 中医治疗进展进行总结 ,现综述 如下 : 1 中医 病 因 病 机 认 识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摘要】肾病综合征可归属于中医学水肿、虚劳范畴,本病属正虚邪实之证,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风邪、寒湿、湿热、瘀血为标。
依据中医辨证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而且,根据激素治疗的不同阶段配合中医药治疗,可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中医病机;辨证论治;激素;雷公藤肾病综合征是在肾小球疾病中表现的一组症候群,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明显增高为特征,可伴有或不伴有肾小球炎症改变。
中医根据其临床特征,将本病归属于水肿、虚劳范畴。
目前西医治疗肾病综合征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及激素、细胞毒性药物,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容易复发及产生副作用。
所以采用有效并且副作用小的中医药治疗,是目前临床研究的新方向。
1 病因病机肾病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脾肾素虚,外邪入侵,以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肾虚则封藏失职,精气外泄,脾虚则生化乏源,以致精微物质匮乏,风寒湿邪壅结于脏腑,终因肺失通调,脾不转输,肾难开阖,水液代谢障碍,水湿潴留,泛溢肌肤,而成本病。
此外,水肿的形成也与血瘀有关,所谓“水能病血,血能病水”。
总之,本病属正虚邪实之证,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风邪、寒湿、湿热、瘀血为标[1]。
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除四肢浮肿外,还可见尿少,甚至胸水或腹水。
因低蛋白血症,胃肠道亦呈水肿,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而致呕吐,腹泻,纳食减少,舌苔多腻,脉濡或弦滑。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复杂,各位医家虽认识不尽相同,但本虚标实却是一个基本大纲,或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本虚以肾脾肺为主,标实多见于瘀血、湿热、水湿。
2 辨证治疗第二次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通过的分型标准将本病分为本证4型:肺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标证5型:外感、水湿、湿热、血瘀、湿浊[2]。
使用频率较高的方药如下:肺肾气虚型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之类,脾肾阳虚型多用济生肾气丸、真武汤合五皮饮、实脾饮,肝肾阴虚型多用知柏地黄汤,气阴两虚型用参芪地黄汤,兼湿热用三仁汤、藿香左金汤,兼水湿用五皮饮合五苓散,兼湿浊用胃苓汤,兼血瘀用补阳还五汤。
浅析中医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浅析中医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常见症状是尿蛋白增多和水肿。
中医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备受关注。
下面将进行浅析。
中医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和艾灸等。
一、中药治疗: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和阴阳,来达到治疗肾病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桑螵蛸、金钱草、菱角等。
这些中药具有通利水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可以有效改善肾脏功能,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减轻水肿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针灸: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进行刺激,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灸可以改善肾脏血液循环,增强肾脏的排毒功能,减少尿蛋白的排出,改善患者的水肿症状。
针灸还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减少肾病复发的风险。
三、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手段,通过推、拿、揉、按等手法,刺激人体经络,疏通气血,调理阴阳,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推拿按摩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肾脏排毒功能的恢复,减轻尿蛋白的排出,缓解患者的水肿症状。
推拿按摩还可以舒缓患者的精神压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整体康复水平。
中医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
中医护理可以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和艾灸等手段,来改善肾脏功能,减少尿蛋白的排出,缓解水肿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需要因人而异,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理。
中医护理也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中西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病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4-03-12T15:27:22.5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作者:王晓青
[导读] 历代中医家将发汗、利尿、泻下逐水归纳为治疗水肿的三条基本原则。
王晓青
(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314511)
【摘要】中医药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具有较为独特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对肾病综合症中医药的治疗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了中医治疗肾病综合症的各种治法方药。
【关键词】肾病综合症中医药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166-02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泌尿系统疾病中一组由多种原因导致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30g/L),全身明显水肿,并可能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综合症。
目前西医对于NS的治疗方案主要以对症及免疫抑制治疗为主,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延缓疾病发展,但却无法彻底治愈疾病。
另外NS患者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进行维持治疗,而由该类药物引起的各种副作用将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对西医而言,中医治疗NS具有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及不易反复等优势。
现就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N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病因病机
在中医学学术理论体系中并没有NS这一病名,但是一些中医学著作根据NS会出现全身浮肿及易于疲劳的临床特征,将其归为“水肿”、“虚劳”的范畴。
早在《灵枢?水胀》篇中就已经有过对该病临床症候的描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
”隋朝时期的中医医学巨著《诸病源候论》中也对NS的病因病机进行过论述:“水病无不由脾肾虚所为,脾肾虚则水妄行,盈溢肌肤而令身体肿满。
”这些著作在一定程度对NS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讨论,奠定了中医治疗该病的理论基础。
目前中医内科学将NS的病因病机总结为风邪侵袭、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禀赋不足及久病劳倦等几个方面,此外《素问针解》和《血症论》两部中医学著作中都认为淤血对水肿的形成及变化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是NS的另一个主要病理因素。
2 治疗进展
历代中医家将发汗、利尿、泻下逐水归纳为治疗水肿的三条基本原则[1],近来众多中医学者都以这条原则为基础,结合自身经验和患者的临床特征,对经方进行改良及创新,辨证施治,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2.1 经方加减及自拟方
李建明等[2]用小柴胡汤(柴胡12g,党参l5g,半夏9g,炙甘草3g,生姜9g,大枣3,枚石苇l5g,益母草30g,鱼腥草30g,金钱草30g,半吱莲24g,土茯莓15)治疗NS患者34例,如患者蛋白尿定量高且持续不减者,则重用黄芪,再加芡实;如阳虚明显者,则加附子,肉桂;如腰痛甚者,则加川断,狗脊;如胃胀纳差者,则加枳壳、砂仁。
总有效率达88.24%。
张颖[3]用补阳还五汤(黄芪60g,赤芍15g,当归尾15g,地龙10g,川芎12g,桃仁12g,红花12g。
)治疗NS患者25例,水肿明显加猪苓12g,茯苓12g,生姜皮10g,桂枝15g,防己15g;胃寒肢冷,面色鱿白等阳虚之征明显加制附子12g,补骨脂12g;伴胸,腹水者加桑皮10g,大腹皮10g,椒目10g,葶苈10g,五心烦热,烦渴欲饮等阴虚之征明显加知母12g,黄柏12g;伴血尿者,加小蓟15g,藕节15g,白及粉15g。
治疗期间,停用其它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药物(如雷公藤多苷片)。
总有效率为80%。
刘玲[4]用防己茯苓汤(防己9g,黄芪9g,桂枝9g,茯苓18g,甘草6g)联合激素治疗NS患者20例,在激素诱导阶段,外源性皮质激素导致的阴虚时,加入阿胶、生地黄等;在激素撤减一半以上时,出现阳虚症状则加入附子、补骨脂,或换桂枝为肉桂;小便少者重用茯苓并加入薏苡仁、葶苈子、车前子。
总有效率85%。
陈瑞敏等[5]自拟调肾汤(牛蒡子6g,赤芍、白茅根各30g,益母草20g,白术15g,蝉衣12g)治疗NS患者,尿蛋白较多加黄芪、党参、薏苡仁、芡实;血尿合丹皮、蒲黄炭;脓尿加地丁、败酱草、虎杖、土茯苓;水肿甚合五皮饮、五苓散;温阳用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等燥性不甚之品;肾病日久而致肾阴不足,则加六味地黄丸。
该方在临床治疗NS的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2.2 辨证施治
邸生文[6]将8例NS患者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又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者以峻下逐水消除水肿,辅以清热解毒法治疗,药用黑白丑、茅根、茯苓、海金沙每日一剂,虚者则扶正利水,药用五苓汤加黄芪、五味子、枸杞子、海金沙、天花粉等。
水肿消退后,以益肾健脾渗湿为主,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恢复期应用金匮肾气丸、刺五加、黄芪片。
总有效率87.5%。
徐艳秋等[7]总结中医治疗不同阶段NS的四种方法:滋阴降火减毒法(女贞子、早莲草、知母、生地黄、何首乌、黄精、白芍、太子参、枸杞子、龟板、鳖甲等);温补肾阳法(仙灵脾、菟丝子、巴戟天、杜仲、补骨脂);调气理血法(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茯苓、薏苡仁、木香、陈皮、厚朴、麦芽);化瘀泻浊法(牡丹皮、丹参、泽兰、赤芍、红花)。
并认为四种治法在配合激素治疗时,可以起到提高激素疗效,及减轻激素副作用的功效。
刘向萍[8]总结了在激素应用的不同阶段,配合滋阴降火法(生地、龟板、知母、玄参、黄柏、泽泻、茯苓、旱莲草、女贞子、枸杞、麦冬);温肾化气,去浊分清法(萆薢,益智仁、乌药、石菖蒲、金樱子、芡实、桑螵蛸、仙灵脾);活血化瘀法(桃仁、红花、生地、当归、白芍、川芎、丹参、益母草、泽兰叶);清热解毒利湿法(瞿麦、篇蓄、石苇、益母草、金钱草、金银花、蒲公英、黄柏、知母);温肾壮阳,填补精髓法(附子、肉桂、菟丝子、肉苁蓉、补骨脂、仙灵脾、锁阳、鹿角胶、龟板、紫河车、猪羊牛骨髓)等五种中医治法可明显减轻激素的副作用,并在停用激素阶段采用补肾固土法(黄芪、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茯苓、补骨脂、仙茅、仙灵脾、山芋)可有效防止病情复发。
2.3 对难治性NS及合并症的治疗
李大佑等[9]将难治性NS的中医治疗分分水肿期和非水肿期两个阶段进行辩证,水肿期分为5型进行辩证施治:脾肾阳虚,水湿泛滥型(真武汤或实脾饮合五皮饮加减);脾肾气虚,水湿滞留型(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阴虚湿热型(知柏地黄丸合猪苓汤加减);瘀水交阻型(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益母草);风邪外袭型(外感风寒者,用越婢汤合五苓散加减;外感风热者,用银
翘散合五皮饮加减;气虚感冒者,用玉屏风散合五苓散加减)。
非水肿期分3型进行治疗:脾虚型(参苓白术散合水陆二仙丹加减,偏阳虚者可加附子、黄芪);肾虚型(六味地黄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减,偏阴虚者加知母、黄柏、女贞子,偏阳虚者加附子、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气阴两虚型(参麦地黄汤合水陆二仙丹加减)。
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邓宣刚[10]将有NS表现的Ⅳ期糖尿病肾病58例分为3型进行辩证施治:脾肾阳虚兼瘀毒型(小茴香、肉桂、党参、陈皮、连翘、姜半夏、厚朴、大黄和车前子各10g,枸杞子和藿香各30g,黄芪50g,云苓、泽泻、益母草、丹参和僵蚕各15g,竹茹20g);心肾阳虚兼瘀毒型(人参5g,黄芪和白茅根各50g,五味子和仙鹤草各30g,麦冬、云苓、泽泻、益母草、丹参和蝉蜕各15g,桂枝、车前子、土茯苓和连翘各10g);湿浊兼瘀毒型(藿香、黄芪和地榆各30g,竹茹、丹参、益母草和金银花各20g,法夏5g,大黄、党参各、车前子、泽泻和土茯苓各10g,厚朴、枳实、茯苓和连翘各15g,白茅根50g)。
总有效率89.6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结语
NS是目前临床上较为难治的一组综合症候,目前西医治疗该病的手段比较单一,且难以彻底根治,加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类药物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副作用,因此目前临床上越来越重视中医中药对治疗NS的疗效。
相对西医而言,中医治疗NS具有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及不易反复等优势,并且随着对中医治疗NS研究的深入,其在治疗该疾病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然而现阶段的研究尚存在些许的不足,首先,对于中医药是应该联合激素治疗还是应该单独使用还存在明显争议;其次,尚缺乏中医药在治疗NS时起效成分的研究。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上述两方面的内容,以肯定中医药在治疗NS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48.
[2]李建明,魏莉.小柴胡汤加味对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函授,1997,4:36-38.
[3]张颖.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肾病综合征25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6):98-99.
[4]刘玲.防己茯苓汤治疗肾病综合征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22:188.
[5]陈瑞敏,武声震,赵淑芝.调肾汤治疗肾病综合症的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9):718
[6]邸生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J].中国实用医药,2009,4(9):154.
[7]徐艳秋,李玉波,包志魁.中医药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医药学报,2007,35(3):24-25.
[8]刘向萍.中药缩减肾病应用激素六法[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1):80.
[9]李大佑,任长龙,彭昕.中医辩证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症[J].中华名医论坛,2005,2:6-7.
[10]邓宣刚.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58例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7,4(11):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