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审计课程教学大纲.doc
审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12020421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3课时:54开课学期:第六学期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一、课程简介《审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经济法》和《税法》等课程。
《审计学》是研究审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将审计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综合性和应用性强,主要介绍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基本实务。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能使学生了解现代审计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理解审计与会计以及其他专业经济监督的关系及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提高审计分析和专业判断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了解审计的生产和发展以及审计工作的基本程序步骤;理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想和理念;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运用到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各项业务循环的审计测试,培养学生参与审计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一)第一章总论主要内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的概念;审计独立性;审计的目标;审计的对象;审计的职能;审计的作用。
教学要求: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的对象;理解审计的概念,审计独立性;掌握审计的目标,审计的职能。
重点、难点:本知识单元重点是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的目标,审计的职能;难点是审计的目标和审计独立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课后安排学生适当练习及自主延伸阅读。
(二)第二章审计的种类、方法和程序主要内容:审计的种类;审计的技术方法;审计抽样的意义;抽样风险;属性抽样在审计中的应用;变量抽样在审计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审计的程序;管理层认定。
教学要求:了解审计的种类,审计的技术方法,审计的程序;理解抽样风险及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管理层认定的含义,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掌握属性抽样在审计中的应用,变量抽样在审计中的应用。
审计管理审计教案

审计管理审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审计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审计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审计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审计管理的定义审计管理的重要性2. 审计管理的流程与方法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证据的收集与分析审计报告的结构与内容审计意见的类型与表述4. 审计管理的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审计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审计管理在案例中的应用与效果5. 审计管理的实践操作审计管理工具的使用审计管理软件的操作与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审计管理的概念、流程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审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使用审计管理工具和软件,进行实践操作。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审计管理相关教材或指导书。
2. 案例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审计案例。
3. 审计管理工具和软件:供学生实践操作使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审计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3. 实践操作成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成果。
六、审计管理的伦理与职业准则1.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应遵循的职业准则。
分析伦理冲突和解决伦理问题的方法。
2. 教学内容审计伦理的概念与重要性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伦理决策框架与伦理冲突解决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审计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职业准则。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伦理案例,培养学生的伦理判断能力。
4. 教学资源教材:包含审计伦理和职业准则的相关章节。
案例材料:提供真实的伦理案例供学生讨论。
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伦理分析能力。
书面测验:测试学生对审计伦理和职业准则的理解和应用。
七、审计风险评估与管理1. 教学目标学习审计风险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审计风险评估的步骤和方法。
了解如何通过风险管理降低审计风险。
管理审计课程教学大纲word版本

管理审计课程教学大《管理审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管理审计》是会计学专业硕士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选修的主干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掌握管理审计技能,使学生能够利用管理审计原理和方法分析案例,提高处理管理审计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审计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理论问题,进一步把握管理审计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运用管理审计理论与方法分析并解决管理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学时安排,采取课堂授课、案例分析、研讨等相结合方式组织教学,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相关案例资料,完成相关的学习、研讨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研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此部分不能按照某一部具体教材编写,应根据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编写,同时应给出教学基本要求、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思考题)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五、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课程考核包括平时综合表现(期中作业、考勤、上课、讨论等)和期末课程论文考核两部分,平时40%期末60%(一)综合表现1. 考勤、上课、讨论等的具体表现。
2. 期中作业:搜集或者整理一个管理审计的案例,详细陈述案例背景,审计过程、搜集的证据和评价依据与结论,并提出管理建议,有数据、有图表支撑,有理论依据。
不少于1万字,用于在课堂上研讨。
(二)期末考核期末写出结业论文,题目要与管理审计相关,资料占有全面丰富,论述有理有据,有自己的观点,不少于5000字,要最近三年的参考文献至少15篇。
期末考核评分标准:1 •字数没有达到规定要求,且内容陈旧,参考资料不完整为不及格(60分以下);2 •字数达到规定要求,内容基本充实,参考资料基本完整,基本能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实际问题,逻辑较为严密,为中等(60-75分);3 •字数达到规定要求,内容较为充实,参考资料较为完整,能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实际问题,逻辑较为严密,有自己的观点,为良好(76-89 分);4 •字数达到规定要求,内容充实,参考资料完整,能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实际问题,逻辑较为严密,观点具有创新性,对策建议具有借鉴意义,成绩为优秀(90分及以上)。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本科学时:36 学时学分:2学分课程代码:B01000831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审计学是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涉及审计的性质、审计关系、审计对象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实务问题。
为会计学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本课程是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经济法;专业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商业会计等之后的一门必修课,综合性、应用性强,在会计专业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的任务审计是对经济组织进行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记录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和管理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它为真实客观的评价经济组织的效率和效益提供可靠的保证,同时也为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所必需的信息进行技术支持。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以审计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审计学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务要有充分的理解,并培养审计业务操作技能,通过课外练习培养动手能力,以适应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审计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实践工作中怎样干审计工作,在特定场合审查什么、如何进行审查;了解现代审计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把握审计与会计以及其他专业经济监督的关系;以及如何应付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审计》课程的复习与应试等。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一)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为全书的概述,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目标、对象、职能、任务和作用,审计的定义、分类、独立性以及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体系的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产生、发展的社会基础;知悉中外审计产生、发展的主要史实及其规律;进而理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建立审计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其次,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理解审计是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并对审计对象、审计职能、任务和作用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审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word精品文档13页

《审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教学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及其在专业中的地位《审计学原理》是广播电视大学财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审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开设时间在《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之后。
2、课程的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因考虑到该课程为财会专业和审计专业共用,为避免与审计专业的其他后续课程重复,故本课程教学中重在讲授基本原理,对审计实务则基本不涉及。
3、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本课程计划课内学时72,4学分。
(注册视听生财会专业课内学时54,3学分) 4、教学媒体的应用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电视录像。
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学习指导书除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掌握进行方法性的指导外,还配备一定量的习题,以强化学生对审计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电视录像主要是讲述该课程的重点、难点、思路和方法及运用,而不是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全面的讲授。
二、大纲本文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定义,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的对象和目的,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工作任务。
教学内容:第一节审计的概念一、审计的涵义审计的定义审计关系人审计的基本特征现代审计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的联系审计与会计的区别第二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审计产生的原因不同组织形态审计的产生社会主义时期的审计二、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我国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三、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西方民间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四、现代审计的发展20世纪以来审计的重要发展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第三节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一、审计对象审计对象及其发展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审计学》是阐述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是财务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讲授审计的基本理论、工作程序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对维护国家财经法规的制度,加强企、事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课时分配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概念、审计的对象、审计职能、审计作用、审计任务、我国审计机构、外国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和特点、国际审计组织、审计分类。
重点:审计对象、职能和分类。
难点:外国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和特点。
第二章审计证据、审计依据和审计标准审计证据涵义和作用、审计证据的分类、审计证据的特点、质量和数量要求、审计证据收集、鉴定和综合。
审计依据的种类、审计依据的特点、运用审计依据应注意的问题。
审计标准产生和发展、审计标准分类和内容、审计标准的作用、我国审计标准的建立。
重点:审计证据收集、鉴定和综合。
审计依据特点。
难点:审计依据特点。
第三章审计程序审计程序和一般含义、审计程序规范化的作用。
审计准备的内容、审计实施阶段的内容和方法、审计结束阶段内容。
审计的后续审计和复审。
重点:审计基本程序、包括的主要内容。
难点:审计的后续审计和复审。
第四章审计方法审计方法的应用。
顺查法和逆查法、详查法和抽查法、审阅法和核对法。
盘点法、调节法、实验鉴定法、观察法、查询法、比较法、分析法。
会计过失行为、会计弊端行为。
重点:顺查法和逆查法。
难点:会计过失行为、会计弊端行为。
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描述,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内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
重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内容。
难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
第六章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和地位,内部审计特点。
重点: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和地位。
(完整版)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本科学时:36 学时学分:2学分课程代码:B01000831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审计学是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涉及审计的性质、审计关系、审计对象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实务问题。
为会计学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本课程是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经济法;专业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商业会计等之后的一门必修课,综合性、应用性强,在会计专业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的任务审计是对经济组织进行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记录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和管理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它为真实客观的评价经济组织的效率和效益提供可靠的保证,同时也为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所必需的信息进行技术支持。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以审计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审计学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务要有充分的理解,并培养审计业务操作技能,通过课外练习培养动手能力,以适应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审计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实践工作中怎样干审计工作,在特定场合审查什么、如何进行审查;了解现代审计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把握审计与会计以及其他专业经济监督的关系;以及如何应付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审计》课程的复习与应试等。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一)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为全书的概述,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目标、对象、职能、任务和作用,审计的定义、分类、独立性以及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体系的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产生、发展的社会基础;知悉中外审计产生、发展的主要史实及其规律;进而理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建立审计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其次,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理解审计是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并对审计对象、审计职能、任务和作用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审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情况1、课程中文名称:审计学2、课程英文名称:AUDITING3、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4、适用专业及层次:财务管理本科5、总学时:51学时6、总学分:3学分7、选用教材:《审计学》(第八版)主编:秦荣生、卢春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版1、制定计划前应考虑的问题2、进行盘点准备工作3、实施盘点4、进行抽点5、总结盘点结果6、其他注意事项第五节存货计价审计和截止测试1、存货计价审计2、存货截止测试第六节应付职工薪酬审计1、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目标2、应付职工薪酬的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第七节其他相关账户审计1、物资采购的审计2、原材料的审计3、包装物的审计4、低值易耗品的审计5、材料成本差异的审计6、库存商品的审计7、存货跌价准备的审计第十二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凭证、会计记录以及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熟悉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掌握对长短期借款、应付债券、财务费用、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及其他有关账户的审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1、借款审计;2、所有者权益审计;3、金融资产审计;【教学内容】第一节筹资与投资循环概述1、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筹资与投资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第二节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1、筹资活动的控制测试2、投资活动的控制测试第三节借款审计1、借款的审计目标2、借款的实质性测试第四节所有者权益审计1、所有者权益的审计目标2、所有者权益的实质性测试第五节金融资产审计1、交易性金融资产审计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审计3、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4、长期股权投资审计第六节其他有关账户审计1、其他应收款审计2、其他应付款审计3、无形资产审计4、应付股利审计5、营业外收入审计6、营业外支出审计7、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审计8、递延所得税资产审计9、递延所得税负债审计第十三章货币资金审计【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资金涉及的主要凭证、会计记录、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熟悉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掌握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
审计管理审计教案

审计管理审计教案第一章:审计管理概述1.1 审计的定义与作用解释审计的概念阐述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1.2 审计管理的意义与目标解释审计管理的概念描述审计管理的目标和作用1.3 审计管理的范围与内容概述审计管理的范围列举审计管理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审计计划与管理2.1 审计计划的制定解释审计计划的概念阐述审计计划的制定过程和方法2.2 审计计划的执行与监控描述审计计划的执行过程说明审计计划的监控方法2.3 审计计划的评估与反馈解释审计计划评估的概念阐述审计计划评估的方法和步骤第三章:审计程序与管理3.1 审计程序的设计与制定解释审计程序的概念阐述审计程序的设计和制定过程3.2 审计程序的执行与监督描述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说明审计程序的监督方法3.3 审计程序的改进与优化解释审计程序改进的概念阐述审计程序改进的方法和步骤第四章:审计风险管理4.1 审计风险的概念与分类解释审计风险的概念列举审计风险的分类4.2 审计风险评估与管理阐述审计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说明审计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措施4.3 审计风险应对与控制解释审计风险应对的概念阐述审计风险应对的方法和步骤第五章:审计沟通与报告管理5.1 审计沟通的策略与技巧解释审计沟通的概念阐述审计沟通的策略和技巧5.2 审计报告的编制与管理解释审计报告的概念说明审计报告的编制和管理过程5.3 审计报告的利用与反馈解释审计报告利用的概念阐述审计报告利用的方法和步骤第六章:审计资料管理6.1 审计资料的收集与管理解释审计资料的概念阐述审计资料的收集和管理方法6.2 审计证据的识别与评估解释审计证据的概念说明审计证据的识别和评估方法6.3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管理解释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阐述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管理要求第七章:审计质量控制7.1 审计质量控制的概念与目标解释审计质量控制的概念阐述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和重要性7.2 审计质量控制的过程与方法描述审计质量控制的过程说明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7.3 审计质量评估与改进解释审计质量评估的概念阐述审计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步骤第八章:信息技术在审计管理中的应用8.1 信息技术在审计管理中的作用解释信息技术在审计管理中的重要性阐述信息技术在审计管理中的应用领域8.2 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维护描述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说明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方法8.3 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在审计管理中的应用解释数据分析在审计管理中的作用阐述大数据在审计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实例第九章:内部审计管理9.1 内部审计的定义与作用解释内部审计的概念阐述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9.2 内部审计的组织与管理描述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说明内部审计的管理方法和程序9.3 内部审计的流程与方法解释内部审计的流程阐述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技巧第十章:审计合规性与职业道德10.1 审计合规性的概念与要求解释审计合规性的概念阐述审计合规性的要求和重要性10.2 审计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解释审计职业道德的概念说明审计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10.3 审计合规性与职业道德的监督与教育解释审计合规性与职业道德监督的概念阐述审计合规性与职业道德监督的方法和教育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审计的定义与作用审计的定义需要明确,它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专业的评价活动,旨在通过对组织的财务报表和相关信息进行审查,以确认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公正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审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管理审计》是会计学专业硕士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选修的主干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掌握管理审计技能,使学生能够利用管理审计原理和方法分析案例,提高处理管理审计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审计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理论问题,进一步把握管理审计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运用管理审计理论与方法分析并解决管理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及学时安排,采取课堂授课、案例分析、研讨等相结合方式组织教学,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相关案例资料,完成相关的学习、研讨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研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此部分不能按照某一部具体教材编写,应根据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编写,同时应给出教学基本要求、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思考题)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五、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包括平时综合表现(期中作业、考勤、上课、讨论等)和期末课程论文考核两部分,平时40%+期末60%。
(一)综合表现
1.考勤、上课、讨论等的具体表现。
2.期中作业:搜集或者整理一个管理审计的案例 ,详细陈述案例背景 ,审计过程、搜集的证据和评价依据与结论 ,并提出管理建议 ,有数据、有图表支撑 ,有理论依据。
不少于1万字 ,用于在课堂上研讨。
(二)期末考核
期末写出结业论文,题目要与管理审计相关,资料占有全面丰富 ,论述有理有据 ,有自己的观点 ,不少于5000字,要最近三年的参考文献至少15篇。
期末考核评分标准:
1.字数没有达到规定要求 ,且内容陈旧 ,参考资料不完整为不及格(60分以下);
2.字数达到规定要求 ,内容基本充实 ,参考资料基本完整 ,基本能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逻辑较为严密 ,为中等(60-75分);
3.字数达到规定要求 ,内容较为充实 ,参考资料较为完整 ,能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逻辑较为严密 ,有自己的观点 ,为良好(76-89分);
4.字数达到规定要求 ,内容充实 ,参考资料完整 ,能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逻辑较为严密 ,观点具有创新性 ,对策建议具有借鉴意义 ,成绩为优秀(90分及以上)。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七、教学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一讲管理审计概述一、基本要求
掌握管理审计的本质、目标及内容。
二、授课方法
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管理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管理审计的本质
(三)管理审计的原因和目标
(四)管理审计的内容和范围
四、重点难点
管理审计的本质;管理审计的内容
五、思考与讨论
1.外向型和内向型管理审计的联系与区别
2.经营审计、绩效审计与管理审计的关系
第二讲管理审计模式一、基本要求
掌握管理审计的基本模式。
二、授课方法
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管理审计模式
(二)结果导向审计模式、过程导向审计模式和问题导向审计模式
(三)业务导向审计模式、管理导向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四)治理服务型审计模式和管理服务型审计模式
(五)独立型审计模式和结合型审计模式
(六)管理审计取证思路
四、重点难点
业务导向审计模式、管理导向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管理审计取证思路五、思考与讨论
如何在管理审计项目中综合运用管理审计取证思路。
第三讲管理审计现场取证方法
一、基本要求
掌握管理审计的基本方法和经济活动分析方法。
二、授课方法
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管理审计基本方法
(二)经济活动分析方法
(三)项目管理方法
四、重点难点
重点是管理审计基本方法;难点是经济活动分析方法
五、思考与讨论
1.各种审计方法与取得的审计证据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四讲战略管理审计
一、基本要求
掌握战略管理审计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指标体系。
二、授课方法
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进行案例研讨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战略管理审计的起源与内容
(二)战略管理审计程序、方法与指标体系
(三)战略管理审计案例分析
四、重点难点
重点是战略管理审计的起源与内容\审计程序、方法与指标体系;难点是指标体系。
五、思考与讨论
如何选择应用战略管理审计的指标体系?
第五讲人力资源管理审计
一、基本要求
掌握战略管理审计的内容与管理效果评价。
二、授课方法
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进行案例研讨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起源与内容
(二)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效果评价
(三)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案例分析
四、重点难点
重点是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内容与效果评价;难点是效果评价。
五、思考与讨论
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评价?
第六讲市场营销管理审计
一、基本要求
掌握市场营销管理审计的内容、程序与类型。
二、授课方法
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进行案例研讨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市场营销管理审计的内容
(二)市场营销管理审计程序
(三)市场营销管理审计案例分析
四、重点难点
重点是市场营销管理审计的内容与程序;难点是评价依据。
五、思考与讨论
如何评价市场营销的效益?
第七讲企业运营管理审计
一、基本要求
掌握企业运营管理审计的内容、程序与类型。
二、授课方法
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进行案例研讨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企业运营管理审计的内涵
(二)企业运营战略管理审计
(三)企业运营效率管理审计
(四)企业运营流程管理审计
(五)企业业务外包运营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