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风雨桥简介

合集下载

世界最长玻璃桥在哪里【黔东南州最长的桥在哪里】

世界最长玻璃桥在哪里【黔东南州最长的桥在哪里】

世界最长玻璃桥在哪里【黔东南州最长的桥在哪里】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多样的民族文化将这高原山地装点得多姿多彩。

很少有人知道,在贵州这片热土上到底有多少惊奇的事情,在这秀丽古朴的大山深处,谁又会想到贵州居然会有那么多占据全国之首乃至世界之巅的事物,这样的发现令人惊喜不已。

最长最宽的风雨桥黔东南州的凯里清水江风雨桥凯里清水江风雨桥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龙头河清水江河畔。

大桥全长377米,宽44米,主拱净跨度150米,设计为百年一遇洪水标高,总投资2亿多元,大桥已成为凯里市地标性建筑和旅游观光的景点。

是当今世界最长最宽的风雨桥。

凯里清水江风雨桥是凯里实施和推动滨江开发的重要项目。

凯里是一个内陆城市,虽然建在清水江沿岸,但城区核心区域并不滨江。

进入本世纪后,黔东南州委州政府为拓展凯里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位,让它变成滨江城市,于2010年8月22日启动了凯里市至?ahref=“xuexila/ps/lvjing/” target=“_blank”>滤镜谋踅蟮酪约氨踅缆废低辰ㄉ韫こ蹋笄啪褪乔现萃菩?ldquo;滨江开发战略后重要项目。

了解完凯里清水江风雨桥后,小编也带大家认识一下其他美丽壮观的风雨桥吧。

三江风雨桥这座集侗族木构建筑精华于一体的多功能风雨桥建成后,将和侗乡第一鼓楼三江鼓楼遥相呼应,并通过民族特色旅游商业步行街月亮街和侗乡大道,与世界最大的单体木构建筑侗乡鸟巢东方斗牛场连成一片,构成三江县城最经典的黄金旅游圈,成为三江的标志和名片。

工程项目由著名侗族木匠师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杨似玉及7个木构建筑工程队共150多人承建。

2009年年9月,投资5000多万元兴建的三江风雨桥水泥结构部分竣工并通车。

2010年3月,风雨桥木构建设部施工,修桥所需的全部1800多立方米木材。

三江风雨桥已于2010年12月底竣工。

恩施风雨桥恩施风雨桥2004年3月建成,位于恩施境内清江河之上,连接清江东西两岸。

侗族建筑艺术大成─程阳风雨桥

侗族建筑艺术大成─程阳风雨桥

侗族建筑艺术大成─程阳风雨桥程阳风雨桥闻名中外、规模宏大、保存最好、形式独特而富于变化,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位于广西北部与湘黔两省相接的三江县是以侗寨族为主体(占全县人口54%)。

侗族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古朴灿烂。

侗族村寨多建于山麓、溪流河畔,所以凡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桥。

此地区建筑桥梁的特色是,桥上有廊和亭,能挡风遮雨、供人畜通行,故称为“风雨桥”。

桥梁对于侗族人沟通村寨之间的联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据统计,目前三江县境内10米以上的“风雨桥”有176座之多。

而其中闻名中外、规模宏大、保存最好、形式独特而富于变化的,首推位于广西省三江县林溪乡平岩村林溪河的“程阳风雨桥”。

它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风雨桥通常架设在村寨下方的溪河上,既作交通之用,又有象征飞龙绕寨,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的宗教意含。

故“程阳风雨桥”又称为“回龙桥”、“永济桥”、“普济桥”、“赐福桥”、“盘龙桥”等。

在建筑史上“风雨桥”称之为“廊桥”、“楼桥”或“花桥”。

它是下为桥墩,上为长廊为基础结构的木桥,是侗族建筑的特色,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

“风雨桥”建筑起源于西元3世纪初。

散处于中国西南、西北、华东部分地区,其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其趣。

桥的造型是侗族村寨模式的再现,桥亭和鼓楼造型相似,而桥廊则与民居的线条相吻合,整体构成完整的侗族村寨艺术的风貌。

程阳风雨桥是由程阳、马安等村镇50位侗族老人于1916年始建,用了12年时间才完成。

此桥桥面长77.76米,宽3.4米,高10.6米,桥台距离64.70米,河面至桥亭高20.25米。

5个六角形的石砌大桥墩,分为四孔,每孔净距离14·8 米。

风雨桥的结构组成分成三部分:下部为青石垒砌的桥墩,墩底用松木铺垫为底层,以油灰沾合青石砌成菱形的墩座,上面再铺置杉木。

桥墩之间跨度很大,能工巧匠们就在这桥墩之上铺了两层架四五尺直径、下短上长的六根连排大杉木做为“挑梁”(又叫挑枕),而把两层正梁架在挑梁之上,再铺设木板作为桥面。

世界最具民族特色的桥梁——风雨桥(含全套施工图设计)

世界最具民族特色的桥梁——风雨桥(含全套施工图设计)

世界最具民族特色的桥梁——风雨桥(含全套施工图设计)风雨桥,顾名思义是能够挡风遮雨的桥。

'是指在桥梁上加盖廊道,亭子和阁楼等其余建筑物的一种综合建筑形式。

其起源于广西桂北的丘陵地带,即湘黔交界处,此地多为崇山峻岭,地形复杂多变,山岩陡峭,溪流众多,居住于此的侗民出行极其不便。

封闭的环境使得侗族人民与外界接触匮乏,风雨桥在这种环境下顺应而生,蓬勃发展,并形成了不同类型。

据李长杰在《桂北民间建筑》中阐述,1990年,在桂北仅三江县的独峒,八江,林溪三个乡就有风雨桥112座,风雨桥的造桥者与设计者均为土生土长的侗民,他们运用当地独特建筑手法,融合自然环境,风水观念和功能需求,设计建造出一座座形态各异,美观大方的风雨桥。

经过上百年的传承与发展,风雨桥在布局、构筑和建筑艺术上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是当地综合建筑技术的高度体现。

作为侗族的传统代表性建筑之一,风雨桥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着侗族人民的经济文化水平、生产生活方式和习惯,是研究民族建筑文化及设计手法的又一良好主体。

侗族地区偏僻的环境使得侗族人民在漫长的年月中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留下了大量的风雨桥,为侗族民族建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目前,学界对传统风雨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学,桥梁学和建筑等领域,鲜少对其建筑形制进行研究,本文以广西侗族传统的风雨桥为例,对其形制和分类进行梳理分析。

2广西侗族传统风雨桥的基本建筑形制特点2.1广西侗族传统风雨桥的选址侗寨多分布在崇山峻岭,溪流纵横交错之地,桥梁是出行必不可少对的交通手段之一,基于村寨原有地理环境上对风水因素和侗族人民广西的心理因素的综合考虑,侗族传统风雨桥通常有以下几种选址方式。

大多数侗民选择将风雨桥架设在在寨子的水口处。

侗寨依山傍水而建,水流就成为了侗寨的基本要素之一,入口为村头,出口是寨尾。

寨子水口处的风雨桥是不仅能够满足村民们来来往往的交通需求,也满足风水理论中水口处应该有关卡重镇保平安的要求。

广西三江侗族风雨桥和鼓楼资料讲解

广西三江侗族风雨桥和鼓楼资料讲解

广西三江侗族风雨桥
和鼓楼
广西三江侗族风雨桥和鼓楼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9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0
侗族有三大国宝——鼓楼、花桥和大歌,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为侗族建筑“三宝”之一。

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筑物。

由桥、塔、亭组成。

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

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

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其中三江风雨桥为世界上最长风雨桥,该桥不论高度、长度,还是外形设计,都堪称世界之最。

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在侗族历史上,凡有重大事宜商议,起款定约,抵御外来官兵骚扰,均击鼓以号召群众。

由寨中“头人”登楼击鼓,咚咚鼓声响彻村寨山谷,就能迅速把人集中起来。

无事是不能随便登楼击鼓的。

| 来自摄影师“左眼睛”的的作品。

三江风雨桥导游词范文

三江风雨桥导游词范文

三江风雨桥导游词范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主持词、发言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祝福语、广播稿、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更多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host speeche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blessings, broadcast articles, other sample article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stay tuned!三江风雨桥导游词范文1三江风雨桥位于广西柳州三江东自治县浔河,钢筋混凝土月牙形单桥拱与集东特色木结构建筑技术精华为一体,有7座桥亭,其长度和规模均为世界最大,可称为世界第一风雨桥。

2023年三江于风大桥导游词范文

2023年三江于风大桥导游词范文

2023年三江于风大桥导游词范文2023年三江于风大桥导游词范文1今天我是你的导游。

欢迎来到三江风雨桥。

侗族历史悠久,文化淳朴灿烂,民族风情浓郁。

董寨子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侗族村寨大多建在江河两岸,隔水而居。

所以侗族聚居的地方,有河有桥,桥上有回廊楼阁,对人可行,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

位于广西北部与湖南、贵州接壤的三江河畔,是一个以侗族村寨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县。

侗族占全县人口的54%以上。

三江县,本身就很普通,没什么特别的,而奇妙的风景就在县城附近的董村;使三江县闻名中外的`最著名的是位于三江县古邑镇以北20公里的马安村林西河上的城阳桥。

城阳桥,又名永济桥和盘龙桥,建于1916年。

它是东村风雨桥的代表作品,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东乡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中的艺术瑰宝。

这座横跨林西河的木石结构桥梁有五个大型石墩,桥面上有杉木和木板。

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

桥的两边都排着栏杆,像一条长长的走廊;桥上有五座多角塔亭,飞檐高,宛如翅膀舒展;这座桥的壁柱、瓦檐和雕花画都很壮观。

整座桥气势磅礴,气象万千,像一道灿烂的彩虹。

它的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整个桥梁不需要钉和铆接,而是大块和小块的木头被切割成相互亲吻的形状,并用榫头连接。

整个结构,倾斜穿过直线组,纵横交错,但一点也不差。

桥的两边有长凳,供人们休息。

游客坐在凳子上眺望远方,只看到林西河蜿蜒曲折,桥两边,茶林满坡,绿树环绕;田园农田,农民劳作;河滨水库,慢灌。

1965年,诗人郭沫若到一些地方游览,兴奋之余,不仅给城阳桥取名,还写诗歌颂:“晏说临西风雨桥,桥长20尺,四望高处。

重新加入展馆,巧妙而巧妙,中流砥柱流入地平线。

竹木强于铁,茶林出新苗。

什么时候到三江路,学会耕田,努力工作。

”诗和桥名刻在碑上,立在桥头。

奇特精致的风雨桥,高大雄伟的鼓楼,独特的民居,映出青山绿水,构成了美丽的风俗图。

城阳以风雨桥闻名中外,城阳八寨风光凝结了侗族文化的精髓。

广西三江程阳风雨桥介绍

广西三江程阳风雨桥介绍

广西三江程阳风雨桥介绍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位于柳州三江县城古宜镇的北面20公里处。

是广西壮族地区众多风雨桥中最出名的一个。

程阳风雨桥是典型的侗族建筑,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建于1916年,河中有五个石砌大墩,桥面架杉木,铺木板。

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

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你不得不佩服侗族人巧夺天工的技艺。

桥上有栏杆和屋顶,还有5个多角亭,具有独特的侗族韵味。

景点信息地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马安寨门票:40元。

交通:公路:从桂林乘直达班车到龙胜,中午开车,4小时左右到龙胜,票价10余元。

在龙胜乘到三江的班车,约3小时路程,票价10元左右。

三江有去程阳的班车,票价3元;搭摩托去程阳风雨桥10元钱。

1、桂林—三江(普通车):时间:7:10,11:10。

票价:17元。

车程:4个小时左右。

注意:汽车站的表上的8:40的那趟车以取消。

2、桂林—龙胜(快巴):时间:7:00—18:00每一小时一班。

票价:15元。

车程:2个小时20分。

龙胜—三江(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8元。

车程:2个小时20分。

3、柳州—三江(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20多元。

车程:5个小时左右。

4、融水—三江(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10元左右。

车程:2个多小时。

5、从江—三江(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8元左右。

车程:2—3个小时。

6、三江—程阳(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3元。

车程:40分钟—一个小时。

注意:是乘往林溪方向的车。

7、三江—马胖(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4—5元。

车程:40分钟—1个小时45分。

注意:是乘往八江方向的车。

8、三江—独峒(中巴):时间:每40分钟一班。

票价:6—7元。

车程:2个小时铁路:T5次车柳州下车,换5536次车,19元到三江县。

然后转车去程阳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导游词范文

三江风雨桥导游词范文

三江风雨桥导游词范文三江风雨桥坐落于广西省柳州三江侗彝族自治州浔江河岸,由混凝土结构月牙形单桥拱和集侗特点木结构工程建筑手艺精粹于一体,有七个桥亭,其长短和经营规模均为世界奇观,称得上世界第一风雨桥。

下列是我梳理的三江风雨桥导游词范文,期待可以协助到大伙儿!三江风雨桥导游词范文(一)我是大家今日的导游员,欢迎光临三江风雨桥。

侗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古色古香璀璨,民俗风情浓厚。

侗的村子,别具一格,不同寻常。

大部分的侗寨修在河溪两侧,跨水而居,因而,凡侗人聚居地中地域,有河必有桥,桥上面有廊和亭,既行得通人,又可避风吹雨打,故名风雨桥。

坐落于广西省北边与湘黔两相连的三江,是以侗寨族为行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彝族自治州。

侗占全乡人口数量54%之上。

三江县里,自身十分一般,无甚独特之处,绝佳的景色是在县里周边的侗寨;而最负盛名,促使三江县远近闻名的,是位于在三江县里古宜镇北边20公里砟林溪马安寨林溪河上的程阳桥。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蟠龙桥,始建1916年,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品,是现阶段储存最好是、经营规模较大的风雨桥,是侗乡老百姓聪慧的结晶体,也是我国木工程建筑中的造型艺术佳品。

这座跨过林溪河的木石构造立交桥,有五个干砌石大墩,路面架松木,铺木工板,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桥的两侧镶有护栏,如同一条木栈道;桥中有五个多角塔形凉亭,廊檐高翘,宛如翅膀伸展;桥的壁柱、瓦檐、镂花描绘,雍容华贵。

这座桥高大雄伟,气候雄浑,好像一道璀璨的七色彩虹。

它的工程建筑令人震惊之处取决于这座公路桥梁无需一钉一铆,尺寸条木,凿木相吻,以榫对接。

所有构造,斜穿直套,蜿蜒曲折,却一丝不低。

桥上两侧还设立长椅供人憩息。

游客坐着凳上向远方环顾,但见林溪河蜿蜒曲折而成,桥的两侧,茶林满坡,翠木拥簇;田园风光农用地,农家辛勤劳动;小河边水利枢纽,缓转浇灌。

1965年作家郭沬若到些一游,激动之外,不仅为程阳桥题名,并且还作诗赞誉:“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

侗族建筑 三江风雨桥

侗族建筑 三江风雨桥

集多种建筑风格于一身,全杉木质结构 气势恢宏独特。侗族人民为表达心中美好的 愿望修建风雨桥,从此就在她的庇佑下生息 劳作,风雨桥成为侗族文化象征的同时也是 侗族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 结构美 • 形式美 • 装饰美 • 整体美
•风雨桥桥梁由巨大的石墩、 木结构的桥身、集廊、亭、 桥的特点于一身设计精巧 不用一钉一铆浑然天成, 充分考虑到力学原理采用 中国古代倒塔式全杉木结 构,桥身坚固踏实。
桥亭的设计独具特色, 既体现了少数名族风情又 带有中国传统园林气质, 四面八角,屋檐向上微翘, 造型稳重不失轻盈。回廊 似的桥身将周边景色收入 眼底,通风透气。
•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 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 含宝形状。正梁顶上塑有双龙 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 楼阁观赏厅、亭、廊、柱枋、 店面门牌等对联、条幅系全国 名家书法精品,由名匠雕刻制 成。 •桥盖黑瓦白墙,形成黑白相间 的横线分割,将桥身装点得秀 丽典雅。
侗族建筑
• 程阳桥始建于1912年长 77.76米宽3.75米高 11.5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 风雨桥,全木质结构端 庄秀丽与赵州桥、 泸定 桥 、罗马尼亚诺娃沃钢 桥、一起被并为世界四 大名桥。
程阳桥始建于1912年长77.76米宽 3.75米高11.52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风雨桥, 全木质结构端庄秀丽与赵州桥、 泸定 桥 、罗马尼亚诺娃沃钢桥、一起被并为 世界四大名桥。
清新秀丽的风雨桥与大自然形成完美的协调与统一, 精湛的民族工艺让风雨桥气质灵动,结合美丽的三江风景, 形成一幅令人震撼的美景。
风雨桥是热心于公益事业侗族人民智慧 的结晶,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象征更是难得的 艺

三江风雨桥社会实践活动(3篇)

三江风雨桥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三江风雨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木结构桥梁。

它横跨融江,连接着两岸的居民,是融水苗族自治县的重要交通枢纽。

为了深入了解这座桥梁的历史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们组织了一次三江风雨桥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深入了解三江风雨桥的历史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 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桥梁建筑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日活动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风雨桥四、活动内容1. 历史讲解活动伊始,我们邀请了当地的历史专家为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历史讲解。

专家详细介绍了三江风雨桥的建造背景、历史变迁以及它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同学们认真聆听,对这座桥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地考察随后,我们分组进行了实地考察。

同学们沿着桥体,仔细观察了桥梁的结构和构造,了解了木结构桥梁的独特之处。

在专家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桥梁的各个部分,如桥墩、桥梁主体、桥梁装饰等。

3. 文化交流在活动中,我们还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了交流。

他们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三江风雨桥在当地人民心中的地位,以及他们与桥梁之间的故事。

通过交流,我们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4. 实践体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桥梁建筑的魅力,我们安排了实践体验环节。

同学们分组合作,利用木棍、绳子等简单工具,尝试搭建一座简易的木结构桥梁。

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克服了困难,最终成功完成了桥梁的搭建。

5. 总结与反思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织了一次总结与反思会议。

同学们分享了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纷纷表示这次实践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

同时,我们也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为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五、活动成果1. 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得到增强。

2.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高。

三江程阳风雨桥

三江程阳风雨桥

三江程阳风雨桥
从丹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60公里——程阳桥20公里。

程阳风雨桥是世界“四大名桥”,门票60元。

到了景区门口外100米处当地农民会拦你的车子半票带你过去。

但如果你说是过路的,沿着公路把车子开到后面的寨子,随便都可以从路边进寨子,就可以逃票了,寨子里面是没有人查票的,只有景点门口附近的一段会有人问一下。

我们是良民,所以老老实实买票进去了。

这座木制结构的桥梁,竟然不用一颗铁钉,就完全承受住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

香港学者陈茂祥老先生参观桥后留下了感慨:“不到三江恨不消,避秦早应学侗瑶。

蓬莱未必真仙境,人间奇迹程阳桥。


寨子里的建筑大部分还是保留着原来的木板结构风格
步入寨中,那充满侗族风情的鼓楼建筑,是侗族人捐钱修建,做为寨中议事的地方。

原来热情好客的景区侗族人现在铜臭味很浓了。

当地侗族老人拿他们亲手制成的手工艺品追着你来买,又是另一种风景。

十点半有一场侗族的歌舞表演。

侗族小伙子芦笙吹起来,唱着敬酒歌,姑娘们热情的给远来的客人敬酒,传承着侗族千年文化的歌舞让人回味。

姑娘们的头饰还是不错的。

县中学的学生周末也来这里走走。

建筑遗产视角下三江侗族地区风雨桥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建筑遗产视角下三江侗族地区风雨桥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建筑遗产视角下三江侗族地区风雨桥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作者:叶雅欣温玲来源:《美与时代·上》2021年第10期摘要:侗族是百越族系中发展起来的土著民族,他们有着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及独特的民族风俗。

传统侗族木构建筑是珍贵的建筑遗产。

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见证了侗族的发展,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与生活哲学,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侗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风雨桥。

文章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内的风雨桥为例,分析侗族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建筑遗产;侗族;风雨桥;保护与发展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侗族建筑遗产视角下三江地区风雨桥的保护与传承研究”(2018KY0373)成果。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村寨选址常在背山面水之地,侗族人民喜欢傍水而居,风雨桥便成为了重要的交通设施。

据文献记载,三江县内的风雨桥有198座,有“世界风雨桥之乡”的美誉。

在众多风雨桥中,有些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它的形成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见证了侗族地区的兴衰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是珍贵的建筑遗产。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乡村更新以经济为主导。

近几年,三江地区加大了对旅游的开发力度,许多原生态村寨景观被开发,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传统风雨桥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由此,有的地方便对风雨桥进行主观性改造,加之村民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意识不强,在改造与修缮的过程中,致使风雨桥遭到了破坏。

现实情况表明,经济的发展对三江侗族建筑遗产的保护工作来说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挑战,如何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关于风雨桥(一)三江风雨桥的起源从古至今,我国各地廊桥数量众多,造型各异,各具特色,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南方地区,如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广西、云南、四川等雨水较多、河流较多的地区。

浅析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风雨桥的保护与利用

浅析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风雨桥的保护与利用

浅析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风雨桥的保护与利用作者:曹芳妮刘蒋山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10期摘要: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风雨桥(以下简称程阳风雨桥)是典型的侗族建筑,因独特的建造技术和艺术观赏性在国内外享有高知名度。

随着当地旅游开发的深入,程阳风雨桥的保护和利用面临巨大挑战,本文围绕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原因,总结对策,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三江;程阳风雨桥;保护;利用一、程阳风雨桥概况程阳风雨桥,又名永济桥、盘龙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林溪乡程阳村马鞍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阳风雨桥始建于1912年,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十分雄伟壮观。

全桥长77.76米,桥道宽3.75米,桥面高11.52米,横跨于林溪河上。

程阳风雨桥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它建造技艺独特,全桥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丝毫不差,却不费一钉一铆,体现了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力。

二、程阳风雨桥保护及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截止目前,未针对程阳风雨桥本身编制科学的开发利用及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及利用缺乏科学依据程阳风雨桥是国内外闻明的旅游景点,慕名参观者甚多,每逢节假日,桥上游人如织的场面蔚为壮观。

然程阳风雨桥文物本身是接纳游客的实体,其本身的承重能力和容量是有限的。

伴随着旅游的利好发展,破坏也随之而来。

由于风雨桥本身造型独特,能遮阳、避雨,且所处位置风景优美,游客会选择驻足赏景、休憩纳凉、摄影留念等,如此一来,桥体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加上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程阳风雨桥受破坏的程度在逐年递增。

通过观察了解到,现状程阳风雨桥接纳游客的实际情况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景区、旅游或文物管理部门到目前为止并未对其进行过科学的开发利用及保护规划,未对游客容量进行科学测算,以至于在实际利用过程中无法掌握好“度”。

三江风雨桥作文

三江风雨桥作文

三江风雨桥作文
我的家乡在柳州,那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座古老而雄伟的三江风雨桥。

风雨桥是柳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柳州市的一大旅游景点。

风雨桥建于公元1622年,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据说,建桥时,从山上挖来一块巨石放在桥面中间,把河拦住。

然后把桥两边的栏杆和亭子都涂上五颜六色的油漆,还在亭子里挂上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彩带和五颜六色的灯笼。

过了一会儿,一阵大风吹来,彩带和灯笼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过了一会儿,大风停了。

这时一位老奶奶从桥上走过。

老奶奶看见桥上一片彩虹,就夸风雨桥真漂亮啊!这句话被风吹到了河里,于是就变成了:“风雨桥真漂亮啊!”
走在风雨桥上,你会感到阵阵凉意从你脚底传来。

微风吹过河面,河水就像一位顽皮的孩子在水面上来回跳跃。

桥下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小河里有许多小鱼、小虾在水中嬉戏。

它们有的在水里吐泡泡、有的在水草间捉迷藏、有的在水面上欢快地游来游去,特别好看。

—— 1 —1 —。

三风雨桥导游词范文

三风雨桥导游词范文

三*风雨桥导游词范文第1篇:三*风雨桥导游词范文三*风雨桥位于广西柳州三*侗自治县浔*河上,由钢筋混凝土月牙形单桥拱和集侗特*木构建筑技艺精华于一体,有7个桥亭,其长度和规模均为世界之最,堪称世界第一风雨桥。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风雨桥导游词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欢迎来到三*风雨桥。

侗历史悠久,文化古朴灿烂,民族风情浓郁。

侗的寨子,别具一格,与众不同。

大多数的侗寨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因此,凡侗人聚居中地区,有河必有桥,桥上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

位于广西北部与湘黔两相接的三*,是以侗寨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县。

侗占全县人口54%以上。

三*县城,本身非常普通,无甚特殊之处,绝妙的景致是在县城附近的侗寨;而最负盛名,使得三*县闻名中外的,是坐落在三*县城古宜镇北面20公里砟林溪马安寨林溪河上的程阳桥。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建于1916年,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智慧的结晶,也是*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有5个石砌大墩,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桥的两旁镶着栏杆,好似一条长廊;桥中有5个多角塔形亭子,飞檐高翘,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

整座桥雄伟壮观,气象浑厚,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鸭绿*大桥导游词范文鸭绿*大桥其实有两座,相隔不足百米。

第一座桥于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由当时的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始为铁路桥,十二孔,长944.2米,宽11米,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可旋转90度,便于往来船只航行。

第二座桥始建于1937年4月,1943年启用,距第一座桥上游不足百米。

1950年11月——1951年2月,经美国飞机多次轰炸,第一座桥毁为废桥,只剩下半截,朝鲜一侧只留下光**的几个桥墩。

第二座桥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鸭绿*大桥还在使用中,是联系中朝两国的纽带。

走进风雨桥

走进风雨桥

走进风雨桥走进风雨桥王凤英在中国南部的广西三江,居住着我国古代南方百越族群中骆越人的后裔——侗族人。

虽然侗族在历史上只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无本民族的文字,但侗族的传统文化却是灿烂辉煌的。

侗族的木建筑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古代越人“干栏”式建筑的特色,而且在工艺、造型、布局、功用等方面均具独创,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侗族木建筑文化。

为世人所赞叹的侗族风雨桥,就是侗族木建筑文化的精品。

金秋八月,我们慕名来到这个擅长建筑的民族。

三江位于广西的北部,与湘黔两相接。

从桂林出发,大约不到三小时的车程便到了。

走近三江,走进侗寨,走进吊脚楼,走进风雨桥,它使我震惊,那是桥吗?像是空中楼阁,像是宫殿亭廊。

那一座座风格各异的风雨桥,展示了侗族人的智慧,那一座层层叠叠的鼓楼,展现了侗族人的精神风貌,那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吊脚楼讲述了侗族人的生活。

他们把自己融进大山、融进自然,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奇特精巧的风雨桥,高大雄伟的鼓楼,别具风格的民居,映着青山绿水,组成了一幅幅秀丽的风俗画卷。

风雨桥,生命之桥风雨桥,是侗族建筑艺术上的精华,也是我国桥梁建筑的佼佼者,有“廊桥”之称,它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独具风韵的桥梁建筑。

侗族人喜欢依山傍水而居,正是因为侗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水边的缘故,侗族人乃至整个侗族社会都和桥结下了不解的生命之缘。

在侗乡,无论是寨子里,还是寨子外,无论是有河的地方,还是没有河的地方,侗乡处处都建有造型美丽、气韵非凡的风雨桥。

风雨桥的结构有三部分,下部是用长方形大块青石围砌,料石填心的墩台,桥墩为石面柱体,上下游均为锐角,以减少洪水的冲击力。

中部为桥面,采用密布式悬臂托架简支梁体系,全部为木结构。

上部为桥面的亭廊,采用榫铆结合的梁柱体系联成整体,亭廊的柱间设有坐凳栏杆。

栏外挑出一层风雨檐,起到保护桥面又增强桥的整体美感。

整座桥架置放在桥墩之上,而桥墩起架空的承台作用。

据传说,侗民族古老的习俗认为,世上的每一个人,从阴间来到阳间,都要走过一座自己的生命桥,如果没有了这座生命之桥,你就会失去了前行的道路,你就会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虽然这样的说法带有某种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但它毕竟为生命找到了一个深刻而又形象的比喻,是的,谁不希望生命有一座桥呢,有一座通向明天的桥,一座通向幸福的桥,一座通向希望彼岸的桥。

三江侗族风雨桥

三江侗族风雨桥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s of Science an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e Ana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Reverse Analogical Interpretation in Mutual Interpret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s 作者: 李曙华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江苏南京210009
出版物刊名: 河池学院学报
页码: 1-7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三江侗族自治县 风雨桥 少数民族 柳州市 居住区 交界处 广西 建房
摘要:三江是个县名,全称是三江侗族自治县。

属广西柳州市管辖。

侗族的居住区主要在贵
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

与其他少数民族占山而居、依山建房不同。

侗寨大多修在河溪两旁,
临水而居。

因此,凡有侗族聚居的地方就必然有桥,许多桥上还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走马,又可避
风挡雨,所以又称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简介

三江风雨桥简介

三江风雨桥简介
三江风雨桥,融现代建筑工艺与传统工艺于一体。

桥长398米,宽18米,中间为车行道,两旁为人行道,各宽4米。

桥的下半部分为钢筋水泥结构的拱桥,一孔跨越浔江两岸,拱顶距水面高35米,跨长300米,犹如彩虹,桥的上半部分为木质结构的廊桥,七座塔亭,二百九十二间桥廊,穿斗排列,浑然一体,犹如长龙腾空。

七座亭塔,融汇了侗族鼓楼的各种造型及技艺。

最高一亭为八角十一层重檐,双叠攒尖顶,高18.18米;另外六亭,其中三亭为六角九层重檐,攒尖顶,高均为16.18米;两亭为四角九层重檐,歇山顶,高均为15.18米;另一亭为四角九层重檐,攒尖顶,高17.18米。

每两亭中间布列桥廊,各为34间,互相对称。

亭与廊,高低错落,起伏有序,构成侗族木建筑之大观。

桥上装饰有双龙抢宝24对,熬鱼12对,宝葫芦17串,飞檐翘角666个,飞鸟666只,福寿雕刻木格3568块。

全桥落地柱888根,悬柱588根,穿枋4288根。

这些装饰物及其数字,展现了侗族的图腾及宗教信仰,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广进,幸福安康,万代吉昌。

该桥由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企业及各界人士共同集资建造,共计资费四仟六百万元。

钢筋水泥结构部分由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建造,木结构部分由三江县林溪、独峒、八江等乡侗族木匠建造。

戊子动工,庚寅告竣,三载而成。

就木结构部分而言,其规模之宏伟工艺之精巧,可称侗乡之最,也可称世界之最。

三江鼓楼、三江风雨桥、月亮街、鸟巢,为三江县城四大标志性侗族建筑,共同构成了“大侗乡”的独特景观。

看侗乡,游侗乡,三江新城,风光独秀。

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关于三江风雨桥导游词

关于三江风雨桥导游词

关于三江风雨桥导游词关于三江风雨桥导游词作为一位尽职的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

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江风雨桥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江风雨桥导游词1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欢迎来到三江风雨桥。

侗历史悠久,文化古朴灿烂,民族风情浓郁。

侗的寨子,别具一格,与众不同。

大多数的侗寨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因此,凡侗人聚居中地区,有河必有桥,桥上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

位于广西北部与湘黔两相接的三江,是以侗寨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县。

侗占全县人口54%以上。

三江县城,本身非常普通,无甚特殊之处,绝妙的景致是在县城附近的侗寨;而最负盛名,使得三江县闻名中外的,是坐落在三江县城古宜镇北面20公里砟林溪马安寨林溪河上的程阳桥。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建于1916年,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有5个石砌大墩,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桥的两旁镶着栏杆,好似一条长廊;桥中有5个多角塔形亭子,飞檐高翘,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

整座桥雄伟壮观,气象浑厚,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

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

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

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

游人坐在凳上向远处放眼,只见林溪河蜿蜒而来,桥的两边,茶林满坡,翠木簇拥;田园耕地,农夫劳作;河边水库,缓转灌溉。

1965年诗人郭沫若到些一游,兴奋之余,不但为程阳桥题名,而且还赋诗盛赞:“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

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

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

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

”诗和桥名均刻成碑立于桥头。

中国第一大风雨桥,长368米,需1800多立方米木材,投资5000多万

中国第一大风雨桥,长368米,需1800多立方米木材,投资5000多万

中国第一大风雨桥,长368米,需1800多立方米木材,投资
5000多万
风雨桥是侗族建筑,为侗族“三宝”之一。

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的侗乡非常流行。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最著名的三江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浔江河上,2010年12月底竣工。

整个风雨桥长368米,总投资5000多万元,修建所需要的木材多达1800多立方米。

从长度和规模看均为世界之最,可以说是世界第一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建成后,填补了三江县城没有风雨桥的历史空白,成为了三江的标志和名片。

它与不远处的“侗乡第一鼓楼”——三江鼓楼遥相呼应。

侗族“三宝”风雨桥、鼓楼、侗族大歌全部聚齐,三江县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侗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江风雨桥简介
三江风雨桥,融现代建筑工艺与传统工艺于一体。

桥长398米,宽18米,中间为车行道,两旁为人行道,各宽4米。

桥的下半部分为钢筋水泥结构的拱桥,一孔跨越浔江两岸,拱顶距水面高35米,跨长300米,犹如彩虹,桥的上半部分为木质结构的廊桥,七座塔亭,二百九十二间桥廊,穿斗排列,浑然一体,犹如长龙腾空。

七座亭塔,融汇了侗族鼓楼的各种造型及技艺。

最高一亭为八角十一层重檐,双叠攒尖顶,高18.18米;另外六亭,其中三亭为六角九层重檐,攒尖顶,高均为16.18米;两亭为四角九层重檐,歇山顶,高均为15.18米;另一亭为四角九层重檐,攒尖顶,高17.18米。

每两亭中间布列桥廊,各为34间,互相对称。

亭与廊,高低错落,起伏有序,构成侗族木建筑之大观。

桥上装饰有双龙抢宝24对,熬鱼12对,宝葫芦17串,飞檐翘角666个,飞鸟666只,福寿雕刻木格3568块。

全桥落地柱888根,悬柱588根,穿枋4288根。

这些装饰物及其数字,展现了侗族的图腾及宗教信仰,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广进,幸福安康,万代吉昌。

该桥由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企业及各界人士共同集资建造,共计资费四仟六百万元。

钢筋水泥结构部分由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建造,木结构部分由三江县林溪、独峒、八江等乡侗族木匠建造。

戊子动工,庚寅告竣,三载而成。

就木结构部分而言,其规模之宏伟工艺之精巧,可称侗乡之最,也可称世界之最。

三江鼓楼、三江风雨桥、月亮街、鸟巢,为三江县城四大标志性侗族建筑,共同构成了“大侗乡”的独特景观。

看侗乡,游侗乡,三江新城,风光独秀。

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