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元素周期表基础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表基础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要点诠释:

存在上述关系的是原子而不是离子,因为离子是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形成的,所以在离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加上或减去离子的电荷数。

2.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的科学编排原则

(1)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称为周期;

(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氦除外)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要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 周期

(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也就是7 个周期。前三周期叫短周期,后四个周期叫长周期。第七周期排到112 号元素,共有26种元素,由于尚未排满,所以又叫不完全周期。

(2)族:常见的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从左到右分别叫第1 纵行、第2纵行⋯⋯第18个纵行。把其

中的第8、9、10 三个纵行称为第Ⅷ族,其余每一个纵行各称为一族,分为七个主族、七个副族和一个0 族,共

16 个族。

族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主族用A、副族用B,并标在族序数的后边。如Ⅰ A、ⅡA、ⅢA⋯⋯ⅠB、ⅡB、

ⅢB⋯⋯

(3)第18纵行的氦最外层有2个电子,其它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 个电子,它们都已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化合价都定为0 价,因而叫做0 族。

(4)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 B 族到第Ⅱ B 族共10 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共60 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5)在周期表中根据组成元素的性质,有些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例如:第Ⅰ A 族:碱金属元素;第Ⅱ

A 族:碱土金属元素;第Ⅳ A 族:碳族元素;第Ⅴ A 族:氮族元素;第Ⅵ A 族:氧族元素;第Ⅶ A 族:卤族元素;

0 族:稀有气体元素。

(6)第六周期的镧系元素、第七周期的锕系元素分别包含15 种元素,为了使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紧凑,放在

第ⅢB 族;但实际上每种元素都占有元素周期表的一格,所以另外列出,放在元素周期表的下方。

3.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2)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对主族而言)

(3)原子序数=质子数

4.各族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分布

要点三、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应用元素周期表,以典型金属元素族(碱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元素族(卤族元素)为例,运用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的方法,达到掌握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目的。重点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碱金属元素

查阅元素周期表和课本,我们可得到碱金属元素的有关信息如下表:

要点诠释:

1)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

①相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 1 个电子,

②不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数各不相同。

(2)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①相似性:由于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所以都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都表现出很强的金属性,化合价都是+1 价。

②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故从锂到铯,金属性逐渐增强。

注:元素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比较。

(3)碱金属单质的性质①化学性质: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等化合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氢氧化物和氢气;并且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单质与氧气、水等物质的反应越来越剧烈。

4Li+O 2 2Li 2O

2Na+O 2 Na2O2

2Na+2H 2O==2NaOH+H 2↑

2K+2H 2O==2KOH+H 2↑

实验探究:对比钾、钠与氧气、水的反应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a.钠、钾在实验室里都保存在煤油中,所以取用剩余的金属块可放回原试剂瓶中,并且使用前要用滤纸把表面煤油吸干。

b.对钠、钾的用量要控制;特别是钾的用量以绿豆粒大小为宜,否则容易发生爆炸危险。c.对碱金属与水反应后的溶液,可用酚酞试液检验生成的碱。

②物理性质

要点诠释: 相似性:除铯外,其余都呈银白色;都比较柔软;有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也都很好;碱金属的密度都比 较小,熔点也都比较低。

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钾除外);熔沸点逐渐降低。

2.卤族元素

(1)原子结构的特点

要点诠释:

①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7 个。 ②不同点: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数不同。 (2)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①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7 个,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 1 个电子,都表现很强的非金属性,其化合价均 为- 1 价。

②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和电子层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元 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注: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 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推断。

3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卤素单质

颜色和状态 密度

熔点/℃ 沸点/℃ F 2 淡黄绿色气体 1.69 g / L ( 15℃) -219.6 -188.1 Cl 2 黄绿色气体 3.215 g / L (0℃)

-101 -34.6

Br 2 深红棕色液体 3 3.119 g / cm 3

20-7.2

58.78 I 2

紫黑色固体

3 113.5

184.4

要点诠释: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状态由气→液→固;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都较低,且逐渐

高。

3)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F 2+H 2=2HF 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生成的氟化氢很稳定 Cl 2+H 2 2HCl

光照或点燃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较稳定

Br 2+H 2 2HBr

加热至一定温度才能反应,生成的溴化氢较稳定

I 2+ H 2

2HI

不断加热才能缓慢反应;碘化氢不稳定,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分解 为 H 2 和 I 2,是可逆反应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 F 2、 Cl 2、Br 2、I 2)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 性逐渐减弱: HF>HCl >HBr >HI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探究:对比卤素单质( Cl 2、Br 2、 I 2)的氧化性强弱

F>Cl>Br>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