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

【导语】燃烧着的⽕给⼈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活中⼀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的原理。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的原理。

2.知道防⽕和⾃救的常识,培养⾃护⾃救能⼒。

(⼆)过程与⽅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的⽅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法。

2.能⽤化学知识解释⽇常⽣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的⽅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类,⼜可能给⼈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原理,懂得⼀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定的⽅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我保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学⽅法 多媒体应⽤、演⽰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 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不可。

(1)可燃物 (2)要与氧⽓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 3、灭⽕的原理和⽅法 引导学⽣归纳总结灭⽕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或空⽓) (3)、使温度降到着⽕点以下 三者任满⾜其⼀ 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4、应⽤ 5、谈⼀谈,遇到⽕灾⾃救的措施 6、理解简易灭⽕器的原理,了解⼏种常⽤灭⽕器 7、⼩结 8、课堂练习 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五、板书设计(略)篇⼆ 教学⽬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法。

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的原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学生】讨论: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识解释下面的成语?
抱薪救火、釜底抽薪、火上浇油、煽风点火、杯水车薪
(三)小结
1.学习了以上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2.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火灾的报道,为了保护自己,救护他人,我们必须要学会一些火灾中的自救知识。
(四)布置作业
教师个人介绍
学校:滁州市天长市万寿初级中学
【学生】学以致用
【老师】展示图片,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现在我们能让燃烧发生,能不能根据燃烧的条件让燃烧停止呢?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学生】各小组讨论交流燃烧的蜡烛的熄灭方法及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
【老师】燃烧的蜡烛的熄灭方法及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
【学生】学生思考方法中存在的共性,总结出灭火的原理。
《燃烧和灭火》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学生课前准备:学生查阅有关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方面的资料。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报效祖国。实验1.分别点燃两支来自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
实验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实验3用坩埚钳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燃烧的条件。
【老师】播放书中的实验7-1视频
【师生】归纳燃烧的条件
【老师】燃烧是不是必须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呢?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导入】播放视频《吹不灭的蜡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火焰燃烧的图片和视频,以及讲解火灾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的美丽和力量,以及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种生活实例的引入使学生对燃烧和灭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这些问题既有助于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知识,又能引导学生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如厨房烹饪、户外烧烤等,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在这些情境下如何进行燃烧和灭火。
4.设计实验情境,如点燃蜡烛、燃烧纸张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燃烧的现象。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考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让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为主题,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情境,探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课程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深刻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每个小组分配任务,设计实验或灭火方案,并进行展示和分享。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教学设计
2.提出问题:询问学生“为什么有些物质容易燃烧,而有些物质却不容易燃烧?”引发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和原因。
3.创设悬念: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奥秘,掌握如何安全地使用火,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燃烧的条件:介绍燃烧的必要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条件。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讨论主题:各小组围绕以下主题展开讨论:“燃烧的条件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同类型的燃烧及灭火方法”、“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等。
3.交流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共同探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燃烧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燃烧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分析燃烧条件。
2.灭火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灭火演练,模拟火灾现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灭火操作。
3.课后作业:布置与燃烧与灭火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类型:理解燃烧的必要条件,区分不同类型的燃烧,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2.灭火原理与方法:掌握不同灭火原理及其适用场景,学会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进行紧急处置。
3.实验操作技能:熟练进行燃烧与灭火实验操作,包括点燃、火焰观察、灭火器使用等。
-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燃烧需要不同的灭火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燃烧的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并总结出燃烧的特点。
3.学习燃烧的类型及其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讲解不同类型的燃烧及其特点,帮助学生理解燃烧的本质。
4.灭火原理及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灭火的原理和常用方法,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c.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燃烧条件的重要性。
2.燃烧的类型及其特点:
a.介绍不同类型的燃烧,如蒸发燃烧、分解燃烧、氧化燃烧等。
b.分析各类燃烧的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讲解。
3.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a.讲解灭火的基本原理:消除燃烧条件,使燃烧无法进行。
b.介绍常见的灭火方法: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等。
2.设计一道关于燃烧和灭火的综合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
3.请学生课后观察家庭或学校周边的消防设施,了解其种类、作用及使用方法,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这些消防设施在灭火过程中的重要性。
4.分组进行一次灭火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不同灭火方法的效果,并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能量变化: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过程中能量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布置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8.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燃烧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以生活中的燃烧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和灭火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2. 互动性:本案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汇报等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 启发性:本案例通过问题导向和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和批判性思维。
4. 情境性:本案例通过火灾现场的视频、图片和生活场景的模拟,创设了真实且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财产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学会正确对待科学知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灾现场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好奇心。
5. 反思性:本案例通过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了学生的评价பைடு நூலகம்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掌握灭火的方法,如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和隔离可燃物等,并能够判断不同情况下的灭火方法。
3. 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火灾的蔓延、灭火器的使用等。
4. 学会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燃烧实验、灭火实验等,提高实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方式,寻找答案并进行验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有效课堂优秀教学案例(教师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有效课堂优秀教学案例(教师用)
(一)情景创设
1.设计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火灾现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关注。
2.利用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进行不同物质的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设计家庭火灾逃生方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灭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和灭火》有效课堂优秀教学案例(教师用)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燃烧和灭火》。在之前的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灭火的方法:介绍灭火的四大方法,即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化学抑制。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灭火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3.燃烧和灭火的化学反应:讲解燃烧和灭火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描述。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讨论主题,如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等。
2.讨论内容:各小组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燃烧和灭火现象,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
1.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方法: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化学抑制。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2.阐述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举例说明燃烧与灭火在生产、生活及安全方面的应用,如防火措施、火灾事故处理等。
4.强调燃烧与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发放灭火方法的选择与实施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2.设置问题:“为什么灭火时要清除可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引发学生对灭火原理的探究。
3.提出实际问题:“生活中如何预防火灾?遇到火灾时如何正确灭火与逃生?”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4.设计思考题:“燃烧与灭火在生产、生活及安全方面的应用有哪些?”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与灭火的原理、灭火方法等,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不足之处,明确改进方向。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改进方向。
根据课程标准,九年级学生应能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以“生活情境—理论讲解—实践操作—拓展思考”为主线,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思考、动手能力,并注重培养其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与灭火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与灭火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三、【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四、【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通过讲解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以及观看白磷燃烧的实验视频,讨论燃烧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学生思考之后得出,燃烧需要的其中一个条件是氧气。

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2、认识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思考:①为什么在相同的条件下白磷能燃烧而红磷却不燃烧呢?怎样才能使红磷也燃烧呢?这说明了什么?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却不能燃烧呢?归纳:①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②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

那么如果发生了火灾,我们应该怎么灭火呢?可以根据所学的燃烧的原理进行思考根据燃烧的条件。

多媒体播放蜡烛燃烧实验,学生思考灭火的有关方法并整理讨论灭火的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7.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四)燃烧和灭火在生活中的应用
1.燃烧:生活燃料、火力发电、冶炼金属等。
2.灭火:灭火器材、消防设施、火灾逃生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如篝火晚会、火力发电等,引出燃烧的概念。
2.提问: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燃烧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1.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燃烧的定义、条件、类型及能量转化过程。在此过程中,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2.讲解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引导学生认识到燃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燃料、发电等。
3.接着,教师介绍灭火的原理、方法及不同灭火剂的特点与应用,强调灭火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燃烧和灭火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了解燃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
(一)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
1.燃烧:物质与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及不同灭火剂的特点与应用。
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及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二)教学难点
1.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的正确应对。
2.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实验中安全问题的处理。
3.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设想:
5.环保意识:学生在环保方面有一定认知,但需要进一步引导,使其关注燃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加强实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合作交流讨论
八.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物质燃烧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三者缺一不可)
二、灭火原理和方法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空气(氧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取一即可)。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5.突破重难点,注重方法指导:针对燃烧的条件和类型、灭火原理与方法等重难点内容,采用图示、案例、比较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6.情感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了解燃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增强环保意识,认识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绿色化学,倡导低碳生活。
4.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
7.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成长。
8.课后巩固,提高学习效果: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如篝火、烟花、燃烧的蜡烛等,引发学生对燃烧现象的好奇心。
4.了解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燃烧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及潜在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学习能力。
3.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4.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评价: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3.化学方程式与能量变化:通过具体实例,讲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变化。
4.灭火原理:阐述灭火的基本原理,如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等,介绍常见灭火方法及适用场景。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燃烧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b.燃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c.常见灭火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a.思考燃烧与灭火在人类历史、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和价值。
b.探讨新能源在燃烧过程中的优势与挑战。
5.家庭作业:
a.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知识,共同检查家中火灾隐患,制定家庭防火计划。
b.结合所学,向家人讲解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各小组汇报: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如:
a.燃烧条件的判断;
b.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c.灭火方法的选择。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课堂反馈: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进行展示、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指出易错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强调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4.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7.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包括燃烧的定义、燃烧的类型和燃烧的过程。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4.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科学的信任和价值观的塑造。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动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场景,如火灾逃生、灭火器使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场景,如火灾逃生、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器使用等,激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燃烧和灭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燃烧和灭火的了解和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燃烧和灭火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讲授新知
1.燃烧的条件:讲解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可燃物、氧气接触和达到着火点。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条件。
2.灭火的方法:介绍常见的灭火方法,如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等,并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背后的原理。
3.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如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而灭火则是通过消除这些条件来实现。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燃烧和灭火的案例,讨论该案例中应用的燃烧和灭火原理。
3.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设计一些评价题目,如“你们认为自己在燃烧和灭火方面的知识是否有所提高?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2.实验演示,直观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和灭火的条件、方法和原理。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工具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爆炸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实验探究:粉尘爆炸。

(实验7-2)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

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

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以下图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题: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燃烧条件,列举并解释生活中的三个燃烧现象。
-分析并总结不同灭火方法的适用场景和原理。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并撰写实验报告。
2.观察与思考:
-观察家庭厨房中的燃烧设备,思考如何安全使用这些设备,防止火灾发生。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火灾原因,分析如何预防这些火灾。
2.对于教学难点,采取以下措施:
-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灭火过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不同灭火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效果,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
3.教学过程设想: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知识讲授:结合实验,深入讲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强调安全意识。
2.强调安全意识:在生活中要注意防火,遇到火灾时要冷静应对,选择正确的灭火方法。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有害,我们要尽量减少这些物质的排放。
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共同分享和交流。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列举三种常见的可燃物,并说明它们的燃烧条件。
-解释灭火原理,并举例说明。
-针对以下场景,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厨房火灾、电器火灾、森林火灾。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及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7.1燃烧和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7.1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设计思想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五.重点、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七.教具准备:1.仪器、药品学生分组:小蜡烛(2支)、水、镊子、酒精灯、烧杯、棉花、小石子、小木条、小刀、试管、。

教师演示:白磷、红磷、碳酸钠(固体、浓溶液)、盐酸(1:4、浓)、导管、烧杯(500 ml1只、1 000 ml3只)、铜板、吸耳球、酒精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化学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化学教学设计
2.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主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3.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涵盖燃烧和灭火的知识点。
2.教学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活动:定期进行学习反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燃烧现象的图片,如篝火、烟花、燃烧的蜡烛等,引发学生对燃烧现象的关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共同特征。
2.提问方式: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燃烧的现象?它们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关注消防安全,提高防火意识,树立安全意识。
3.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4.通过实验观察燃烧和灭火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利用实验、图片、案例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化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点火源: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如火花、明火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与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徐磊盐城市第五中学
一、教材、学生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作为初三学生,他们已经知道是很多促进燃烧和帮助灭火的方法,只是不能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

本节课将学生已知的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

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更多的期待与想象。

二、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讲授:讲解启发与演示启发结合;
2.教学手段:实验活动与探究、问题与讨论、多媒体投影交流。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用品:白磷、红磷、试管、坩埚钳、玻璃棒、酒精灯、烧杯、打火机、蜡烛、小木条、煤炭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达成的目标
引入课题魔术:滴水点灯
【过渡】:水也能使酒精灯燃烧,那物质燃烧
需要什么条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学生好奇利用学生的好
奇心、探究欲
引入今天的新

新授内容【PPT】课题燃烧与灭火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
件?
【猜想与假设】
【查阅资料】可燃物着火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称为着火点。

一般不改变
【分组实验】
【获得结论】
【过渡】3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吗?
【讲解】我的衣服是可燃物吗,有空气吗
燃烧了吗?
【过渡】实验室中有两种常见的可燃物-白磷
和红磷(展示)
【教师讲解】(步骤3引导再做)
1、在烧杯中放一定量热水,并放一小块白磷
于水中;
2、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放等体积的红磷和白
磷;
3、将一个漏斗倒扣在水中白磷上
物质白磷红磷汽油木材木炭硫酒精无烟煤
着火
点℃
40 240 250 250-
330
320-
370
260 558 700-75
可燃物
氧气
温度
小组讨论
分组实验并
组汇报
学生回答
学生
观察现象
利用小组讨论,
完成实验探究,
培养科学探究
的能力和思维,
并学会探究酸
和碱反应的方

由生活中事例
让学生得出结
论3个条件需
要同时满足
4、观察现象
【教师引导】
1、试管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了什
么?
2、为什么水中白磷不燃烧?
【过渡】这个现象像极了一句
成语“水火交融”。

化学就是这
样的神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
的奇迹。

我这个有一个手帕,
浸入在某种溶液中,我点燃它。

【提问】为什么手帕没有燃烧?
【点拨】温度(解疑点水点灯,燃烧原因,灭了的原因)
【过渡】现有燃烧的蜡烛,你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它熄灭呢?
【总结PPT】一、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二、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三、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
【过渡】除了熄灭蜡烛,生活中还有哪些灭火的方法?
【观看】电影《紫日》
1、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2、用到了什么样的灭火原理?
【讲解】在森林着火时常用这个方法-设置隔离带。

还有一个小细节,他们用布捂着嘴巴,为什么?
【过渡】在发生火灾时,我们也经常这样做。

秋天天干气躁,是一个火灾多发的季节。

PPT展示火灾图片-死亡人数-火灾逃生的办法-消防员牺牲-祈祷观察现象
学生七嘴八
舌,手帕的
温度并没有
达到它的着
火点
学生回答并
总结灭火原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图
片、flash
祈祷30秒
通过这样一个
对比实验进一
步理解燃烧的
条件
进一步探究
让学生感受到
化学与生活密
切相关并紧密
联系燃烧条件
和灭火原理
情感上让学生
意识到,只要正
确运用火,火有
非常重要的意

反馈与小结【结束语】火灾的发生是由于人们对火使用
不当,当人们正确使用火时,火给我们人类
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当人们“钻木取火”的
时候,人类便踏上了文明的征途。

生活中有
照明的火把、奥运会的火炬无不向我们传递
着光明、勇敢、友谊与团结。

化学在人类和
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
为青少年的你们应该学好化学、用好化学。

很愉快和大家相处了一节课的时间,你们的
出色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大家!
从情感上让学
生们感受火是
有情的,并熏染
学好化学、用好
化学有着积极
的作用
八、板书设计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二、灭火的方法:
1、要有可燃物; 1、隔离可燃物;
2、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2、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九、课堂评价
本节课有如下设计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
1、创设情境,以魔术引入,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产生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思维的碰撞。

2、实验探究的设计,小组分组实验,效果展示是过程评价的体现。

关注学生学
习过程,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显示自评,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反思自己,改进学习行为,亲身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十、教学反思
1、实验改进
除了我预设的问题,学生也有一些额外的小的“意外”—“白磷为什么保存在水中?”、“水能降低温度”“那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会燃烧吗?”“会”结果白磷并没有燃烧,实验现象与思维产生了冲突,学生立即能分析出“隔绝氧气”。

并且由这个问题就巧妙地完成了预设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燃烧情况,进而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

实验改进
实验改进后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实验对比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然后由白磷保存在水中理由的分析再将白磷放在水中,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最后在水中白磷上倒扣一个大试管,水中白磷燃烧,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水火交融
优点:没有产生白烟弥漫的现象,几乎没有污染。

可以尝试让学生分组实验小小遗憾:做的远的同学现象看的并不是很清楚。

(解决方案:分组实验)2、心中得意—滴水点灯
这个实验上课做的时候比平时效果要好,关键在于他们提供的酒精灯很久没有使用,灯芯干燥,滴一点水基本就可以引燃酒精灯,火苗很大。

水也能点灯,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也为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踊跃的配合和这个有着直接的联系。

并且这个引入与本节内容燃烧条件的探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反的思维、特殊的事例。

3、烧不坏的手帕—旧壶装新茶
这个实验我是先将手帕湿润,然后加入少量的酒精(湿了手帕),点燃后烧的不错,不过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课后了解),老师在开学时做过,学生知道燃烧的是酒精,从今天学习的知识—灭火的原理来进一步分析(1)为什么手帕没烧(2)为什么火最后灭了,一个是温度没有达到手帕的着火点,一个是没有可燃物了。

4、北京石景山商场失火两名消防员牺牲—视频
这个感染着在做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我在这里设计了—同学们为他们祈祷、为他们祝福。

小小遗憾在于语文功底没有做足,情感没有渲染到位,有待改进……
5、待改进的地方:火灾逃生的flash,我自己不是很喜欢这种动画,想弄一个
有真人的,学生了解的,待继续找寻……..
6、初二学生上这节课,设计实验还是很有难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