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对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架起通往未来的桥梁
——浅谈学校对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一般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假如将教育比喻成一个滑轮的话,则最里面的是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轴心;中间一层是学校教育,是承接轴心和外环的铁球;外环是社会教育,是滑轮正常运转的关键。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承接内外的关键节点,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历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育教育
随着计划生育法的大力倡导,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里,他们每个人都享受着父母全部的爱,而父母在子女身上倾注全部心血的同时,却也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即过度疼爱孩子,致使孩子没有尊卑意识,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作为家庭教育的承接,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做好育人工作,加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如不然,将来走上社会的孩子难以走出自我的中心圈,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
因此学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是必要的,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知识储备,教育学生尊老爱幼,感恩父母,关爱他人。此外,在班级日常活动之中,班主任有意识调动全班的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小组合作等来加强学生的合作互助的能力。当然,也可以组织观看一些视频,比如有关父母亲情的《妈妈再爱我一次》、《暖春》、《海洋天堂》以及湖南卫视的《变形记》等,以加强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还可以让学生回家帮父母做家务,体会父母的艰辛。家庭教育的缺失,正是学校教育必须重点突出的,德育是立人之本,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从娃娃抓起,不断深化,才能完善基础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
二、心理教育
当今的孩子是养在温室的花朵,心灵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如今频频爆出的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例不在少数,而他们自杀的原因无非是因为完不成作业怕老师惩罚或与父母争吵。而这也正显示了心理教育在当前中小学中的力度的不足。因此学校贯彻落实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对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加上迫于升学压力,老师难免以成绩衡量学生的好坏,使得差等生很受冷落,难免心有郁结。因此,在平常工作中,老师首先要善于观察,善于与学生沟通,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结。避免潜在危险的存在。
1.以“民主、平等、有效沟通”作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基本出发点,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以民主、平等有效的沟通,这样才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
2.正确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在普通学校学习的大部分学生的文化素质较差,由于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或者没有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形成学习我不行的不健康心理,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从而在学习上否定自己,彻底放弃学习。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潜能的辅导、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辅导;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辅导;学习计划与学习监控的辅导等。其中学习方法和策略辅导,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逐渐掌握阅读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检验的方法,掌握集中注意的策略、理解与记忆的策略、解决学习困难的策略等。
3.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他们学会自我娱乐,防止心境长期压抑。
心情开朗、轻松、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身体有良好的自我感受,是稳定而良好情绪状态的标志,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患得患失、喜怒无常、经常情绪不稳定,而自己又不善于排遣和调节,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在教会学生控制情绪的同时,班主任还要想方设法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强化学生的特长,使他们有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
4.给学生传授一些心理和生理保健知识。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还依赖于班主任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使学生能够学会自我调节。
总的来说,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及心理素质关系到青少年的人格是否健全,品质是否优秀,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在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中小学阶段,是班主任的工作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优化环境,教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做到防患于未然,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身心功能协调稳定的健康状态,走上社会后能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从而避免马加爵的悲剧,降低中学生自杀率。
三、习惯养成教育
学校是为学生架起学生通向社会的必由之路,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十几年的青春岁月都是在学校里度过。因此可以说,学校教育对学生能否适应未来起着关键作用,而这种适应却来源于各种习惯的养成,而习惯的养成重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宏观思维。许多小孩子更多的是看重眼前的一切,看待事物缺乏宏观思维。例如小孩子在玩玩具时,通常都是喜欢玩别人的但又不能让别人玩自己的。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小孩子学会如换位思考等多个角度去看待和分析问题,让其慢慢地形成分析事物的多面性和整体性。应劝导小孩子:小明!你要玩别人的,那你能不能和小强换着玩一下呢?小明说:不行!答:那你问一下小强我需要做什么才能玩呢?
2.培养学生先思考后询问的习惯。在小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中无数的好奇,但我们往往在孩子询问时便很快地给出答案,缺乏让孩子主动思考的习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走入各个家庭,在给孩子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学生动不动就百度作业,课堂一味依赖参考书,没有自己的思考空间,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便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便无力应对各种变化。因此,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作业,老师要严格检查,杜绝抄袭。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是学校教育学生应付各项诱惑的一项重要工作。
3.培养学生细心和干净利落的习惯。在考试中我们总能找到学生因为大量涂改和粗心带来的遗憾,这与平时缺少对其细心和干净利落的培养有关。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回忆法培养小孩子的细心,在平时的生活(如吃饭、摆放生活用品等)中培养干净利落的习惯。
4.培养接人待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当同学来自己的寝室或者家里来客人时,培养小孩子如何接待宾客。平时自动帮忙其他同学或者义务捡垃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习惯在于培养,但习惯一旦养成极难改变,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培养工作至关重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学生的未来之路打下良好基础,让细节决定成败的战役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学校是学生通向未来的桥梁,而基础教育是桥梁的奠基之作,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作用,把基础巩固牢,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注意学生的心理疏导以及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铺垫通往未来的宽敞大路,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