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及考核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及考核标准

娄底潇湘职业学院《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幼儿心理学》2.课程代码:05132503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4.适用专业: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5.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2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

6.建议开课学期:2020级,三年制大专第1学期二、课程标注基本结构(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基本理念:按照“以理论思想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促进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幼儿园实践需要为中心构建学前教育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幼儿园对教师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幼儿园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向学生一味的讲授理论,而在于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他们以后的工作实践,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幼儿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有效地教育创新和改革,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人才,还要关注培养人才的社会效益,即培养的人才还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

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将有助于要从事前教育事业的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根据本门课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有针对性的列举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来发现问题、归纳总结问题,找出某些心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采用小组教学模式,针对问题学生共同讨论,小组间交流,教师引导。

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教育方法、策略的运用。

教师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幼儿游戏教学的新路子,为学生提供发展广阔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幼儿教师的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

婴儿心理学教学大纲

婴儿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婴儿心理学课程代码:XXX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研究婴儿期(0-3岁)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婴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了解婴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婴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主要阶段和特点。

- 了解婴儿感知觉、认知、情绪、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的心理发展规律。

- 熟悉婴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等。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婴儿的心理现象。

- 具备设计简单心理学实验和研究的能力。

- 提高观察、分析、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科学精神。

- 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模块一:绪论1. 婴儿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 婴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3. 婴儿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模块二:婴儿感知觉发展1.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发展2. 感知觉整合与空间认知的发展3. 感知觉与婴儿的认知发展模块三:婴儿认知发展1. 婴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2. 婴儿的记忆发展3. 婴儿的思维发展4. 婴儿的语言发展模块四:婴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1. 婴儿情绪的发展2. 婴儿的社会认知发展3. 婴儿的亲社会行为与攻击性行为4. 婴儿的依恋关系模块五:婴儿个性发展1. 婴儿个性发展的基本理论2. 婴儿的气质类型3. 婴儿的性格发展4. 婴儿的性别角色发展模块六:婴儿心理学研究方法1. 观察法2. 实验法3. 访谈法4. 问卷调查法模块七:婴儿心理发展的特殊问题1. 婴儿心理发展的异常现象2. 婴儿心理发展的干预与矫正3. 婴儿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四、教学手段与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婴儿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幼儿心理学》课程简介

《幼儿心理学》课程简介

《幼儿心理学》课程介绍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时期(0-6岁)人的心理发展的学科,它揭示了幼儿时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了解幼儿、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一、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幼儿时期人的心理发展,包括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具体来说,幼儿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幼儿的认知发展:包括幼儿的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幼儿的言语发展等。

2.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包括幼儿的情感表达、情感认知、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幼儿的性别角色、同伴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3.幼儿的行为问题:包括幼儿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发展性问题等,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二、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方法和意义学习幼儿心理学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学术讲座、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进行学习。

学习幼儿心理学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育水平: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可以更好地制定教育策略和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2.促进亲子关系:了解幼儿的情感需求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与幼儿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预防心理问题: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可以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4.提升职业素养:幼儿心理学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学习这门学科可以提升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职业素养,更好地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三、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案例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资料和数据,为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供支持。

具体来说,观察法是在自然环境下,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的方法;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的方法;案例法是对单个或多个幼儿进行深入了解的方法;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幼儿进行干预的方法。

《婴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婴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婴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婴幼儿心理学是研究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旨在帮助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了解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行为表现和干预策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婴幼儿心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婴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心理发展特点;2. 掌握婴幼儿心理健康的评估方法;3. 熟悉婴幼儿心理干预的策略和方法;4. 培养婴幼儿的观察、互动和引导能力;5. 具备基本的婴幼儿心理研究和教学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婴幼儿认知发展:介绍婴幼儿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发展特点,以及教育方法;2. 婴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阐述婴幼儿情感表达、情感联系、依恋关系、社会交往等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特点,以及培养方法;3. 婴幼儿心理健康评估:介绍常用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和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测试法等;4. 婴幼儿心理干预:介绍常见的婴幼儿心理干预策略和方法,如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5. 教学与实践:组织实践教学,让学生观察婴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案例分析,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解;2.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互动,分享经验;3.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动态过程;4. 安排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五、课程评估方式与标准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比30%;2. 测验与考试:对学生掌握婴幼儿心理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情况进行考核,占比50%;3. 实践成绩:考察学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情况,以及观察婴幼儿行为表现的能力,占比20%。

六、课程实施建议与补充说明建议将婴幼儿心理学纳入早期教育等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目录一、课程性质 (1)(一)课程定位 (1)(二)课程任务 (1)二、课程目标 (1)(一)职业关键能力 (2)(二)职业专门能力 (2)(三)方法能力 (2)(四)社会能力 (2)三、课程内容 (2)(一)预备知识 (3)(二)核心内容 (3)(三)项目设计 (3)(四)学习情境 (6)(五)项目实施 (6)(六)教学要求 (9)四、教学评价 (10)(一)教学评价 (10)(二)考核内容 (10)(三)考核方式 (10)《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适当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对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园实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一)课程定位本课程属专业基础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幼师方向学生必修课程。

《幼儿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

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征,能够初步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幼儿教育中的问题,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本课程既突出理论性的学习,又加强实践性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幼儿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观,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所必须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以获得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对新时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

心理学与教育学作为示范类学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是拿到教师资格证所必须通过的两门课程,同样的幼儿心理学与幼儿教育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两门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掌握好幼儿心理学与幼儿教育学这两门课程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更能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婴幼儿心理学》授课计划

《婴幼儿心理学》授课计划

《婴幼儿心理学》授课计划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规律,掌握婴幼儿心理健康和教育的相关方法,培养学员对婴幼儿心理学的兴趣和敏感性。

二、授课内容主题一:婴幼儿心理学概述内容:介绍婴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发展历程等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讲解、图片展示、案例分析。

教学资源:PPT、相关文献资料。

评估方式:课堂讨论、小测验。

主题二:婴幼儿认知发展内容:介绍婴幼儿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发展特点及规律。

教学方法:讲解、互动游戏。

教学资源:实物、教具、相关视频。

评估方式:观察学员参与游戏的表现,小组讨论。

主题三:婴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内容:介绍婴幼儿情绪表达、情绪调节、依恋关系、社交行为等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特点及规律。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

教学资源:绘本、相关视频、道具。

评估方式:观察学员角色扮演的表现,小组讨论。

主题四:婴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内容:介绍婴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

教学方法:讲解、互动问答。

教学资源:相关文献资料、视频案例。

评估方式:课堂讨论、个人总结。

二、课程安排本课程共计4个课时,每个课时为1小时。

具体安排如下:课时一:介绍婴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课时二:讲解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通过互动游戏让学员更好地理解。

课时三:分析婴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员深入了解。

课时四:总结课程内容,讲解婴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问题,并进行互动问答和评估。

四、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方面:1.出勤率;2.作业:完成一篇关于婴幼儿心理学的论文或报告;3.测验或考试:对所学知识进行测试;4.其他:观察学员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将使用以下资源进行教学:1.PPT课件;2.相关图书、文章和文献资料;3.教学视频和案例;4.互动游戏道具等。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1、能够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2、能够识别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为幼儿教育和幼儿保健等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三)职业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对幼儿的关爱和理解,提高对幼儿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幼儿教育工作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幼儿教育团队提供积极的贡献。

本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将来的幼儿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一)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等。

同时,本课程还将介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以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的需求。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教师将通过讲授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四、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的表现等。

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职业能力发展程度和职业素质发展程度等方面。

1.能够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状态,以便做出正确的应对。

2.根据幼儿不同的性格特征,采取适当的对待方式。

3.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对其进行有效的意志培养。

4.具备良好的纪律观念,遵守行业法律法规。

5.具备教育教学安全意识和良好的节约意识。

6.能够解决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指通过对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的研究,以及对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学科。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轨迹,掌握一些基本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于教师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课程目标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模型,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2. 掌握与幼儿心理发展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幼儿的心理问题;3. 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设计和干预;4. 培养对幼儿心理发展和幼儿教育的热爱和关注,具备持续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模型a. 脑神经发展理论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b. 基于儿童的发展任务理论;c. 幼儿言语发展理论及其实际应用;d. 社会认知理论对幼儿教育的指导意义。

2. 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a. 幼儿感知与认知能力的发展;b. 幼儿情感与社交发展的特点;c. 幼儿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的形成过程;d. 幼儿自我概念的建立和发展。

3. 幼儿心理问题分析与解决a.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途径;b. 幼儿自卑、焦虑、攻击等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c. 幼儿自闭症、多动症等特殊心理问题的教育干预;d. 幼儿共情能力和冲突解决的培养。

4.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a. 幼儿情绪教育设计及实施;b. 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c. 幼儿行为规范和自我管理的训练;d. 幼儿教育评估与个别化教育方案设计。

三、课程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掌握情况,可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 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于幼儿心理学理论和模型的理解程度;2. 论文写作:鼓励学生针对幼儿教育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3. 实践报告:要求学生参与实际的幼儿教育活动,撰写活动设计和心理观察报告;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幼儿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讨论。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研究0—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一门科学,是为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些理论课程(如学前教育理论)和有关专业课程(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等)奠定理论和知识基础的课程。

幼儿心理学既属于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出生到6岁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变化规律,探究其认知、情绪、自我意识、语言以及社会化等特殊领域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特殊领域与一般发展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理论引领实践,让学生在紧密联系学前儿童心理活动和学前儿童教育活动的实际中去学习,从而培养起学生运用学前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学前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一般理论性问题,初步建立学前心理理论的知识框架。

(2)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

(3)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全面了解学前儿童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规律,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

2.能力目标(1)学会观察和分析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主要表现和特点。

(2)学会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解释和分析儿童发展的实例。

(3)引导学生结合学前儿童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运用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适应儿童心理特点实施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引发学生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关注和对相关问题探索的兴趣。

(2)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改变以往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传统习惯和看法,培养学生热爱儿童、对学前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园教学课件教案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园教学课件教案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一)课程性质、地位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走进独特的幼儿心理世界,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和基本方法,促进和提高他们将来实际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逐步成为与社会主义幼教事业发展发展相适应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中等专门人才。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比较全面地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征,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加以分析说明。

3. 初步了解国内外对幼儿心理发展提出的重要理论和研究结果。

4.了解幼儿心理基本研究方法,能够初步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幼儿教育中的问题。

5. 培养学生热爱幼教事业的情感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及建议1.教学方法:本课程是理论性课程,其目的是有效解决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学生奠定理论基础。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工作的要求,注意安排案例教学和实践操作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形式:教学形式应以教师讲授为基础,同时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同时配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安排多种多样的操作实践。

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教育。

二、内容标准:第一模块基础理论第一章概论【教学目标】识记:心理学、幼儿心理学的概念。

理解:1.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研究对象。

2.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3.心理现象的本质。

应用: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1. 幼儿心理学的概念。

2. 心理现象的本质。

3. 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1.心理学研究对象。

2.心理现象的本质。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讲解【教学内容】1.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节)。

2.第二节关于心理现象的本质(2节)。

《婴幼儿心理学》课程简介

《婴幼儿心理学》课程简介

《婴幼儿心理学》课程介绍一、课程简介《婴幼儿心理学》是一门针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心理需求、教育方法等领域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感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特点;2. 掌握婴幼儿心理需求和教育方法,为家长提供科学、合理的育儿指导;3. 培养学习者在实际育儿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婴幼儿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婴幼儿感知发展:介绍婴幼儿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知发展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游戏等方式促进婴幼儿的感知发展;2. 婴幼儿认知发展:阐述婴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包括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并提供相应的教育方法;3. 婴幼儿情感发展:分析婴幼儿的情感发展特点,包括情绪、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表现,并提供相应的家庭教育方法;4.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讲解婴幼儿的社交能力、合作意识、自我意识等方面的表现及其发展规律,提供相应的教育建议;5. 家庭教育方法:介绍一些常见的婴幼儿家庭教育方法,如正面教育、鼓励表扬、情境教育等,并分析其优缺点;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家庭访视、亲子游戏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育儿过程中。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婴幼儿的典型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家庭访视、亲子游戏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育儿过程中;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育儿经验,交流心得体会;5. 定期测验:定期进行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课程评估1. 平时作业:学生需要完成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如案例分析、实践报告等;2. 课堂表现: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3. 期末考试:组织期末考试,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婴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婴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婴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婴幼儿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帮助学习者了解婴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和特点,掌握婴幼儿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为婴幼儿家长和教师提供科学的教育指导。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婴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了解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3. 掌握婴幼儿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4. 能够根据婴幼儿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实施有效的教育措施。

三、课程内容1.婴幼儿生理发展: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营养与健康、感觉运动发展等;2.婴幼儿认知发展:感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认知过程;3.婴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情感表达、情感调节、社交技能等;4.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如何与婴幼儿互动、如何培养婴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品德;5.教育环境创设:为婴幼儿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游戏环境和社交环境;6.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问题,提出教育建议。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婴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学习者建立基础认知;2.实践操作:通过模拟情境和案例分析,让学习者掌握婴幼儿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3.小组讨论:组织学习者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4.家庭合作:邀请家长参与课程,共同探讨婴幼儿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五、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完成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报告;2.期末考试: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综合考核。

六、课程资源1.教材:《婴幼儿心理学》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2.网络资源:相关教学视频、讲座、论坛等,便于学习者随时学习;3.实践基地:与幼儿园、早教机构等合作,提供实践机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婴幼儿家长和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同时,本课程也将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时:IOO课时一、课程地位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属于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主要探讨幼儿心理发展中主要问题。

教材分为4编共12章节。

内容分别为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幼儿的认知和言语发展;幼儿的情绪、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幼儿的活动心理。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分别讨论,强调幼儿园的活动设计、游戏更多地是为促使其心智健康发育服务,本着更好地突出教材的时代性、职业性、专业性,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学生能力培养的思想,教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

二、课程目标1.情感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2.知识目⅛r<: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幼儿心理学的一般问题,了解幼儿的认知和言语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幼儿的情绪、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以及幼儿的活动心理。

3.技能目标:能依据幼儿特点,利用所学相关知识,初步具备幼儿园基层岗位幼儿老师的工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良好品质。

第一章初识幼儿心理学(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影响幼儿心理学发展的因素第三节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第四节怎样学习幼儿心理学1.了解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3.理解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影响幼儿心理学发展的因素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一)教学内容1.第一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2.第二节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教学要求1.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2.了解1—3岁孩子心理发展有何特点3.理解3~6岁孩子心理发展有何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3~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难点:掌握3~6幼儿学习的特点第三章幼儿的注意(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幼儿的注意和幼儿活动(二)教学要求1理解幼儿的注意有哪些特点2.了解注意与幼儿活动和发展有什么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难点:幼儿的注意在幼儿活动中的体现第四章幼儿的感知觉第一节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节感知特性与幼儿活动(二)教学要求1.熟悉幼儿的感知觉有哪些特点2.了解感知觉与幼儿活动和发展有什么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难点:幼儿感知觉在活动中的体现第五单元幼儿的记忆(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二)教学要求1.熟悉幼儿的记忆有哪些特点2.了解记忆与幼儿活动和发展有什么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难点:幼儿的记忆和幼儿活动的关系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幼儿的想象与幼儿的活动(二)教学要求1.熟悉幼儿的想象有哪些特点2.了解想象与幼儿活动和发展有什么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幼儿想象的特点难点:幼儿想象与幼儿活动第七章幼儿的思维(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幼儿的思维与幼儿的活动(二)教学要求1.熟悉幼儿的思维有哪些特点2.了解思维与幼儿活动和发展有什么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幼儿思维的特点难点:思维与幼儿活动第八章幼儿的语言(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幼儿的言语与活动(二)教学要求1.熟悉幼儿的言语有哪些特点2.了解言语与幼儿活动和发展有什么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幼儿言语的发展特点难点:幼儿活动中的语言特点。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编制人: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年月日审核人:专业负责人:系部主任:目录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0(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0(二)课程基本理念 0(三)课程设计思路 (1)二、课程目标 (1)(一)专业知识目标 (1)(二)职业能力目标 (1)(三)职业素质目标 (2)(四)方法能力目标 (2)(五)社会能力目标 (2)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2)(一)学习领域的描述 (2)(二)学习单元规划和学习单元设计 (3)四、课程实施 (8)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8)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9)(一)师资条件 (9)(二)教材编写 (9)(三)信息化教学资源 (9)七、参考文献 (10)八、其他说明 (10)《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修课方式:必修教学学时:72学时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适当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幼儿一些普遍典型的心理特点。

通过幼儿在日常反映的行为,看到幼儿内心的需求。

课程作用:对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园实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由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将典型的幼儿表现记在心头到。

到以后的工作岗位中灵活应用,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

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了解幼儿的可爱之处。

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从业目标。

本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打下必要时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六共同”等。

《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

《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

《儿童心理学》课程标准学时数:7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家政服务与管理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毕业以后的工作都有重要的作用。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状况;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初步学习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解释幼儿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并初步学习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同时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的实践密切结合。

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尤其是认知、情感、社会化和性格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结合学前儿童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第一章绪论(4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2学时)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2学时)(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个体心理发展的特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个体心理发展的特性。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遗传及其机制(2学时)第二节:大脑的结构与机能(2学时)第三节:胎内环境(4学时)(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初步了解遗传的作用,理解大脑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了解胎内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过程(10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5学时)第二节: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5学时)(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学前儿童在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2024年《婴幼儿心理学》课件.

2024年《婴幼儿心理学》课件.

2024年《婴幼儿心理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婴幼儿心理学》教材第3章“婴幼儿心理发展概述”及第4章“婴幼儿认知发展”,详细内容涉及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以及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掌握婴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3. 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婴幼儿心理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理论,以及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婴幼儿心理学教材;3. 视频资料:婴幼儿认知发展实例;4. 随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等。

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5.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心理发展基本理论框架;2. 婴幼儿认知发展关键阶段;3. 课程重点、难点提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具体的婴幼儿心理发展案例,结合所学理论进行解读。

2. 答案要点:正确运用婴幼儿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案例中婴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相关学术论文,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观察身边的婴幼儿,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初稿)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初稿)

贵阳市女子职业学校旅游学校《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1、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幼儿心理学制订时间 2018年4月所属专业学前教育部制订人付欣、蔡旭学分数 2 、学时数(理论 14、实践10)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学前教育大专、中专班级2、课程定位:幼儿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它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学习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以及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征的基本知识;探索发现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能力及创新的能力,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基础性、指导性和应用性。

学习幼儿心理学能够让幼儿教师真正了解孩子,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准确地判断孩子的言行。

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适应托幼心理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岗位需要的幼儿心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幼儿心理的重要意义、增强从事幼儿心理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成为一个合格的而且具有较强的后续学习能力的幼教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幼儿心理学将为幼儿心理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幼儿园五大领域心理和专业技能课教学奠定一块重要的理论基石。

它是幼儿教育学、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课等后续课程的知识基础,也是取得幼师资格证的关键。

今后学生考教师资格证的必考内容(与保教知识与能力的许多内容密切相关),学好本课程能够帮助学生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3、课程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1)课程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了解幼儿心理学中涉及的基本概念,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2.理解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和个性等各种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特点、品质,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典型心理特征能加以区分。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能力;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用自己的话对幼儿心理现象加以分析说明。

《婴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婴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婴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性质:必修课(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四)开设学期:1二、课程性质与任务《婴幼儿心理学》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启专业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树立专业意识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同步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幼儿英语口语、婴幼儿医学基础、婴幼儿教育学等课程,其后续课程为婴幼儿教师口语、婴幼儿营养喂哺、儿科护理、婴幼儿生活照料与保健、健康管理学、婴幼儿社会教育、婴幼儿健康教育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全面了解0-3岁儿童个体心理的整个面貌,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历程与特征;具备利用本课程理论分析和解决0-3岁儿童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能力。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学观,在实际教学中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职业热情和爱心。

致力于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工作,树立“以人的健康为本位”的服务理念,关心、尊重、体贴、爱护学前儿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成为从事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0-3岁儿童发展的特点、社会文化背景、生理基础;明确0-3岁儿童在人类生涯中的重要作用掌握0-3岁儿童发展的相关理论掌握0-3岁儿童动作发展、言语发展、情绪表达的发展和规律。

掌握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二)能力目标七、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根据本门课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有针对性的列举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来发现问题、归纳总结问题,找出某些心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采用小组教学模式,针对问题学生共同讨论,小组间交流,教师引导。

婴儿心理学教学大纲和目标

婴儿心理学教学大纲和目标

婴儿心理学教学大纲和目标婴儿心理学教学大纲和目标婴儿心理学是研究婴儿发展和心理行为的学科,它关注婴儿从出生到两岁期间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婴儿心理学的教学大纲和目标是为了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婴儿的心理需求,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关怀,促进婴儿的全面发展。

一、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婴儿心理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阶段,了解这些阶段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来说至关重要。

大纲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 感知和运动发展:婴儿从出生开始通过感官器官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同时通过运动探索和互动。

大纲应包括婴儿感知和运动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刺激和活动来促进其发展。

2. 认知发展:婴儿的认知能力在出生后迅速发展,从最初的基本反应到逐渐形成记忆和思考能力。

大纲应包括婴儿认知发展的里程碑,以及如何通过游戏和互动来促进其认知发展。

3. 情感和社会发展:婴儿在情感和社会关系中的发展对其整个人生具有重要影响。

大纲应包括婴儿情感和社会发展的特点,以及如何建立稳定的情感关系和社会互动。

二、婴儿心理学教学目标婴儿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婴儿的心理需求,并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关怀。

大纲中应包括以下目标:1. 了解婴儿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应该了解婴儿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包括感知、认知和情感发展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刺激和互动来促进其发展。

2. 掌握婴儿心理评估的方法: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应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来评估婴儿的心理发展,包括观察、记录和评估工具的使用。

3. 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关怀:根据婴儿的心理需求,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应该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关怀,包括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刺激和互动,以及建立稳定的情感关系。

4. 促进婴儿全面发展: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应该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关怀来促进婴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运动等方面。

三、婴儿心理学教学方法和资源教学大纲还应提供婴儿心理学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更好地实施教育和关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四)开设学期:1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婴幼儿心理学》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启专业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树立专业意识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同步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幼儿英语口语、婴幼儿医学基础、婴幼儿教育学等课程,其后续课程为婴幼儿教师口语、婴幼儿营养喂哺、儿科护理、婴幼儿生活照料与保健、健康管理学、婴幼儿社会教育、婴幼儿健康教育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相关
的理论知识,全面了解0-3岁儿童个体心理的整个面貌,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历程与特征;具备利用本课程理论分析和解决0-3岁儿童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能力。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学观,在实际教学中具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职业热情和爱心。

致力于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工作,树立“以人的健康为本位”的服务理念,关心、尊重、体贴、爱护学前儿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成为从事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0-3岁儿童发展的特点、社会文化背景、生理基础;
明确0-3岁儿童在人类生涯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0-3岁儿童发展的相关理论
掌握0-3岁儿童动作发展、言语发展、情绪表达的发展和规律。

掌握0-3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二)能力目标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根据本门课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有针对性的列举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来发现问题、归纳总结问题,找出某些心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采用小组教学模式,针对问题学生共同讨论,小组间交流,教师引导。

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教育方法、策略的运用。

教师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幼儿游戏教学的新路子,为学生提供发展广阔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30%)和终结性考核(7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

过程性考核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案例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三)教学条件建议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信息化平台。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的教材是全国早期教育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周念丽主编的《0-3岁儿童心理发展》。

教材编写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落脚点,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

2、教材编写紧扣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需要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及侧重点,既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能突显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特点。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校企合作办学积极与潍坊文华教育集团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方的优势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多、更好的实践学习的机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社会、网络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会与网络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形象的课程学习与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