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
拔罐法ppt课件

拔罐法原理及适应症
拔罐法原理
通过罐内负压和温热作用,使局部毛孔、汗腺开放,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从而促 进体内废物、毒素的加速排出;同时,通过刺激体表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达到阴阳平 衡的状态。
拔罐法适应症
拔罐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头痛、风湿痹痛、腰背痛、腹痛、胃痛、泄泻、痢疾、痛经、中 风偏瘫等。此外,还可用于预防保健,如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等。
拔罐器具使用注意事项
操作前检查
使用前检查拔罐器具是否完好无 损,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消毒处理
拔罐器具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以避免交叉感染。
避免烫伤
拔罐时应注意火罐的温般每次510分钟即可,避免长时间拔罐导
致皮肤损伤。
03
拔罐法操作技巧与步骤
拔罐法ppt课件
目 录
• 拔罐法基本概念与原理 • 拔罐器具介绍与选择 • 拔罐法操作技巧与步骤 • 拔罐法在临床应用及案例分析 • 拔罐法安全问题及预防措施 • 拔罐法发展趋势及展望
01
拔罐法基本概念与原理
拔罐法定义及作用
拔罐法是一种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 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 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 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者的舒适度。
03
融合创新
拔罐法将与其他中医疗法和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形成融合创新的治疗
模式。例如,拔罐法与针灸、推拿等疗法的结合,可以形成综合性的治
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拔罐法创新点及研究方向
创新点
拔罐法的创新点主要包括拔罐器具的创新、 操作方法的创新、治疗领域的拓展等。例 如,开发新型拔罐器具,提高拔罐的舒适 度和安全性;探索新的操作方法,如动态 拔罐、穴位拔罐等,以增加拔罐法的疗效 和适应症;拓展拔罐法在治疗领域的应用, 如将拔罐法应用于美容、减肥等领域。
拔罐法(3)

二、操作方法
(一)吸拔方法
拔罐的方法有多种,可分为火罐法、 拔罐的方法有多种,可分为火罐法、水 罐法、抽气罐法,其操作如下。 罐法、抽气罐法,其操作如下。 1.火罐法 火罐法 用镊子夹95%的乙醇棉球, ①闪火法 :用镊子夹 %的乙醇棉球,点 燃后在罐内绕1~ 圈再抽出 圈再抽出, 燃后在罐内绕 ~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 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这种方法比较安全, 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这种方法比较安全, 是最常用的拔罐方法。 是最常用的拔罐方法。
2.水吸法 水吸法 水吸 此法一般适用于竹罐。 此法一般适用于竹罐。即将完好无 损的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之中, 损的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之中,煮沸 1~2min,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 ~ ,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 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 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立即将罐扣在 应拔部位,即能吸住。 应拔部位,即能吸住。这种方法所用的 药液,可根据病情决定。 药液,可根据病情决定。
(二)运用方法
1.留罐法 留罐法 将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 15min, 然后将罐起下 。 此法是常用的 , 然后将罐起下。 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 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 多罐皆可应用。 罐、多罐皆可应用。
2.走罐法 走罐法 此法亦称推罐法。最好用玻璃罐, 此法亦称推罐法。 最好用玻璃罐 , 罐口要平滑, 罐口要平滑,先在罐口或欲拨罐部位涂 一些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 一些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 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 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返推 至所拔皮肤潮红、充血, 移,至所拔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 将罐起下。一般用于面积较大、 时,将罐起下。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 肉丰厚的部位。 肉丰厚的部位。
用一不易燃烧和传热的物体, ④架火法 :用一不易燃烧和传热的物体, 如小瓶盖等(其直径要小于罐口),放在 如小瓶盖等(其直径要小于罐口),放在 ), 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乙醇棉球, 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乙醇棉球,点燃 后迅速将罐子扣上, 后迅速将罐子扣上,这种方法吸附力也较 强。 在火罐内滴入95%乙醇l~ 滴 ⑤滴酒法 :在火罐内滴入 %乙醇 ~3滴, 翻倒之使其均匀地布于罐壁, 翻倒之使其均匀地布于罐壁,然后点火燃 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 着,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
第十九期:拔罐法

第十九期:拔罐法对于参加考试的同学,现在只有40多天了,时间紧迫!拔罐方法1.闪罐法①选取适宜体位,暴露腧穴。
②选用大小适宜的罐具。
③用镊子夹95%的酒精棉球一个,点燃,使棉球在罐内壁中段绕1~3圈或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再立即将罐起下。
④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
⑤拔至施术部位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注意事项:动作连贯,手腕放松,火力适中,吸附力适中,避免烫伤。
2.留罐法(坐罐法)①选取适宜体位,暴露腧穴。
②选用大小适宜的罐具。
③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95%的酒精棉球,点燃,使棉球在罐内壁中段绕1~3圈或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
④留罐时间:一般10-15分钟。
⑤起罐:一手握罐,一手用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周围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罐体脱下。
3.走罐法①选取适宜体位,暴露腧穴。
②选择大小适宜的罐具。
③在施术部位涂抹适量的润滑剂,如凡士林等。
④先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施术部位上,然后用单手或双手握住罐体,在施术部位上下、左右往返推移。
走罐时,可将罐口的前进侧的边缘稍抬起,另一侧边缘稍着力,以利于罐子的推拉。
⑤反复操作,至施术部位红润、充血甚至瘀血为度。
⑥起罐时,一手握罐,另一手用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周围的皮肤,使之凹陷,空气进人罐内,罐体自然脱下。
4.刺血拔罐法(刺络拔罐法)①选取适宜体位,暴露腧穴。
②选择大小适宜的罐具。
③戴消毒手套,用碘伏消毒施术部位,持三棱针(或一次性注射针头)点刺局部使之出血,或用皮肤针叩刺出血。
④用闪火法留罐,留置10~15分钟后起罐。
⑤起罐时不能迅猛,避免罐内污血喷射而污染周围环境。
用消毒棉签清理皮肤上残存血液,清洗火罐后进行消毒处理。
5.留针拔罐法(针罐法)①选取适宜体位,暴露腧穴。
②选择大小适宜的罐具。
③毫针直刺到一定深度,行针、得气、留针。
④用闪火法以针刺点为中心留罐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⑤起罐后出针。
补气血的中医养生术拔罐疗法

补气血的中医养生术拔罐疗法补气血的中医养生术——拔罐疗法中医养生术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而其中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疗法就是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补气血的方法,它通过运用特定的技术手法,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负压,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一、拔罐疗法的起源和原理拔罐疗法源于中国古代,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代时期,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在拔罐疗法中,常用的罐子有玻璃罐、陶瓷罐、竹罐和塑料罐等。
通过燃烧火源,利用罐子内部产生负压,将罐子紧贴在身体表面的特定穴位上,达到疏通经络、补气血的效果。
拔罐疗法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通过负压的刺激,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液流通,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身体的养分供应和代谢废物的排出。
其次,拔罐疗法还能刺激穴位,促使气血的平衡流动,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起到补气血的作用。
二、拔罐疗法的适应症拔罐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特别是与气血不畅、气滞血瘀、寒湿内阻有关的病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症:1. 颈肩腰腿痛:拔罐疗法可以疏通经络、温通经脉,缓解颈肩腰腿痛等症状。
2. 呼吸系统疾病:拔罐疗法可以改善气道通畅,缓解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
3. 消化系统疾病:拔罐疗法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痛、腹泻等问题。
4. 神经系统疾病:拔罐疗法可以舒缓神经系统,减轻头痛、失眠等症状。
5. 皮肤疾病:拔罐疗法可以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状况,缓解湿疹、痤疮等问题。
三、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虽然拔罐疗法有许多益处,但是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力度和时间:拔罐疗法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大,以免损伤皮肤。
同时,拔罐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在10-15分钟即可。
2. 适应症和禁忌症: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应症,不宜将拔罐疗法用于非适应症的治疗。
此外,对于孕妇、高血压、心脏病等病患,应避免使用拔罐疗法。
3. 卫生保健:在进行拔罐疗法之前,要确保罐子和皮肤的清洁卫生,以免感染。
拔罐法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拔罐法【2 】界说:拔罐法是以罐为对象,应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技巧操作.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感化.顺应规模:中风.眩晕.面瘫.头痛及气滞血瘀.风寒湿痹所引起颈肩痛.腰背痛.风湿痛.落枕.伤风.发烧等.取穴: 1.中风病取背部足太阳膀胱经或局部,予留罐.2.面瘫病取面部局部,予闪罐.3.风湿痹痛取痛点阿是穴,予留罐.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对治疗卡.床头卡.手段带,做好说明工作.2.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留意保温暖破坏患者隐私.3.干净局部皮肤,选用适合火罐,并再次检讨罐口边缘是否滑腻.4.依据病情或医嘱,实行响应的拔罐法(1)留罐:用止血钳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里段绕l2圈后(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敏捷退出,立刻将罐扣在所选部位,将酒精棉球放小口瓶灭火,留罐10分钟(2)闪罐:此法是将罐拔住后,又立刻取下,再吸复兴,如斯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为度(3)走罐:先在应拔局部皮肤上平均涂上一层凡士林,将罐吸附在皮肤上后,操作者一只手扶住罐体用力向高低阁下往返推进,另一只手固定皮肤,推进时罐体前半边略提起,后半边出力,至局部消失红紫现象.5.拔罐进程中要随时不雅察火罐吸附情形和皮肤色彩,讯问患者感到.6.起罐: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去.(切忌暴力起罐)7.干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整顿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顿床单位.8.清算用物,洗手,记载并签名.留意事项1.拔罐时应取适合体位,选择肌肉较丰硕的部位,骨骼凹凸不温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操作前检讨罐口是否滑腻.有无裂痕.依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火罐.3.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患者感到平常,立刻停滞拔罐.4.骨突部位.血管丰硕部位.心尖搏动处及乳房等部位,不宜拔罐.5.拔罐进程中,切勿变换体位,以免火罐脱落.6.留意保暖,防止着凉.。
中医拔罐疗法

•
贴棉法:将蘸有适量酒精的小片棉花,贴于罐的中、下、或
罐底,点燃后迅速扣于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贴棉法时,须
防止燃着棉花脱下。
•
投火法:将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乘火最旺时,
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
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
四、拔罐原则
(一)就近拔罐
即在病痛处拔罐。这是由于病痛之 所以出现,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之失调, 如经气不通所致。在病痛处拔罐,就可 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 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地目的。
(二)远端拔罐
就是在远端病痛处拔罐。这远端部位 的选择是以经络走向为依据,刺激经过 病变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 经络的远端,以调整经气,治疗疾病。 如牙痛拔合谷,胃腹疼痛拔足三里。
操作方法
针罐:先将毫针
刺入穴位,得气后 留针,然后以针刺 部位为中心,将罐 拔住,约10~ 15min,至皮肤潮 红充血起罐、起针。 此法能起到针罐配 合的作用,多用于 风湿痹证。
起罐方式
• 起罐时,应动作轻柔,协调。一手握罐将其稍 倾斜,另一手拇指近罐口沿处挤压皮肤,使气体 流入罐内,自然松落。不可生硬拔,以免损伤皮 肤,产生疼痛。
治疗盘、罐 具、95%酒精棉球、 火柴或打火机 、血管钳、弯盘、盛
水的治疗碗等。必要时备凡士林、 纸巾、毛毯、屏风。
罐的吸附方法
• 火吸法:闪火法:一手拿血管钳夹住95%酒精棉球,点燃。另一手
握住罐体,罐口朝下,将点燃的棉球深入罐的底部或中部绕1~2圈后迅 速抽出,立即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应用闪火法时, 棉球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
拔罐法的种类

拔罐法的种类
拔罐法的种类有留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刺血拔罐法、留针拔罐法等。
一、留罐法
留罐法是通过火的热把罐里边的空气排净之后,直接吸附在身体的一个部位停止不动。
二、走罐法
走罐法是用非常少量的热气把罐内部的一部分空气排出去,然后吸附在身体上一个比较平坦的位置,然后握住罐子上、下、左、右的反复推动。
如果推动过程中对这个负压掌控不好的话,可以预先在皮肤表层涂一些润滑剂,这样比较容易进行推拉。
三、闪罐法
闪罐法是拔上立刻起下,这样的动作反复多次,一直到皮肤微微泛红为止。
四、刺血拔罐
刺血拔罐法是先使用三棱针在需要拔罐的区域上放血、点刺之后,然后迅速吸附一个罐子,通过这种方法将废血排出来。
五、留针拔罐
留针拔罐法是先在所选穴位上进行针刺,然后把罐放在针上,以这个针为中心再扣上一个罐,这种方法起到针罐结合的作用。
在实行拔罐操作时,如果存在皮肤过敏,溃疡、水肿等情况不适宜拔罐。
同时建议在专业的地方进行拔罐操作,避免因操作不专业导
致皮肤局部出现起泡、破损的情况。
拔罐法

拔罐法拔罐法的应用一、定义: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二、适应证与禁忌症:适用于感冒咳嗽,肺炎,哮喘,头痛,胸胁痛,风湿痹痛,腰腿痛,扭伤,胃痛,疮疖肿痛,毒蛇咬伤(排除毒液)等病症。
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拔罐的方法有:(一)以排气法分类: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1、火罐法: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
火罐法的点火方法有:投火法、闪火法、滴酒法、贴棉法、架火法,常用的是闪火法。
(1)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
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
(2)闪火法: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
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
(3)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4)贴棉法: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5)架火法: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ppt课件

18
闪罐
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 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 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多 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 证病例。
19
留针拔罐
将针刺和拔罐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 法,即先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 为中心点,将火罐拔上,留置10-15 分钟,然后起罐起针。
未溃等外科疾病亦可用拔罐法。
7
禁忌症
高热抽搐 凝血机制障碍 皮肤过敏 溃疡 水肿 大血管处 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
8
点火方法
闪火法 投火法 贴棉法
9
闪火法
用血管钳夹95%的酒精棉球,点 燃后在罐内绕1-2周再抽出,并 迅速将罐子在应拔部位上。
优点:比较安全。 注意:点燃的酒精棉球,切勿将
25
操作方法
(5)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 食、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 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 消失,罐子自然脱落,不可硬拉或旋动。 (6)火力大小: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 酒精多,火力大则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 小则吸拔力小。还有罐子叩得快则吸力大; 叩得慢则吸力小。
3
罐的种类
竹罐 陶罐 玻璃罐 抽气罐
4
原理
负压原理
5
作用
温通经络 驱风散寒 消肿止痛 吸毒排脓
6
适应症
拔罐的适应范围较为广泛 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 急慢性疼痛,如急性扭伤有瘀血、腹痛、背腰
痛、痛经、头痛等均可应用; 还可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胃脘
痛、眩晕等脏腑功能紊乱方面的病证。 此外,如丹毒、红丝疔、毒蛇咬伤、疮疡初期
26
操作方法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水(药)罐法)(5篇)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水(药)罐法)(5篇)篇1: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水(药)罐法)拔水(药)罐法又称为煮罐法,一般使用竹罐。
① 用物准备竹罐数个、长镊子、湿冷毛巾、用纱布包好的中药(药物可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为祛风活血的药物)、煮锅内放水。
② 操作方法◆ 煮锅内放水或放水后加入中药包。
◆ 煮沸后将完好无损的竹罐数个投入锅中,煮5~10分钟。
◆ 用长镊子夹住罐底,罐口朝下夹出,甩去罐中水珠。
◆ 迅速用湿冷的毛巾紧扪罐口(可降低温度,以免烫伤),立即将罐扣在所拔部位。
◆ 留罐10~20分钟,每次可拔数罐至数十罐。
篇2: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拔罐法(拔火罐法)拔火罐法① 用物准备治疗盘、玻璃罐或陶罐、竹罐(根据所拔部位,选择大、中、小罐),95%酒精棉球或纸片、火柴、止血钳、弯盘。
② 点火方法◆ 闪火法[如图所示]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用火点燃,在罐内中段绕1~2圈后,立即退出,迅速将罐扣于所选部位。
此法较为安全,是比较常用的拔罐方法。
◆ 投火法[如图所示]篇3: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放血法古称“刺络”、又称“刺血法”;今有人称之为“放血疗法”。
古今对此法十分重视,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宛陈则除之,去血脉也”。
放血法是指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等刺破络脉(浅表静脉),放出少量血液,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通经活络、镇吐止泻的作用。
适应范围及用物准备① 适应范围◆ 高热、中暑、急性咽喉肿痛、目赤红肿(红眼病、天行赤眼)、头痛等。
◆ 昏厥、中风闭证。
◆ 顽癣、疖肿、丹毒等。
② 用物准备治疗盘:消毒盒内放三棱针或小尖刀、2%碘酒、75%酒精、或碘伏、棉签、消毒干棉球。
操作方法点刺法点刺法又称“速刺法”。
① 概念在腧穴部位迅速点刺出血为点刺法。
拔罐法讲义

拔罐法大纲要求:一、拔罐方法二、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三、拔罐的注意事项一、拔罐方法拔罐法二:二、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痛经、中风偏枯、瘀血痹阻等。
此外可用于防病保健、清除疲劳。
三、拔罐的注意事项1.留罐过程中,若出现疼痛可减压放气或立即起罐;起罐时不可强拉或旋转罐具,以免引起疼痛或损伤2.不宜拔罐的情况: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分布部位;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有自发性出血倾向疾患、高热、抽搐等禁止拔罐。
不适于走罐法的部位是A.头部B.脊背C.腰臀D.肩胛E.大腿『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走罐法适于面积大,肌肉丰厚部位。
如脊背,腰臀,大腿。
留罐法一般留罐时间为A.5~10分钟B.10~15分钟C.15~20分钟D.20~30分钟E.3~5分钟『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留罐法一般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
不宜进行拔罐的病证是A.伤风感冒B.体弱疲劳C.溃疡患处D.扭伤E.瘀血『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有自发性出血倾向疾患、高热、抽搐等禁止拔罐。
第二十五单元其他针法大纲要求:一、电针法二、三棱针法三、皮肤针法四、火针法五、穴位注射法一、电针法二、三棱针法用三棱针刺破人体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称三棱针法。
古人称之为“刺血络”或“刺络”,《灵枢·官针》中有“络刺”、“赞刺”、“豹纹刺”等法的记载。
现代称为“放血疗法”。
三棱针法的操作方法一:三棱针法的操作方法二:三棱针法的适用范围三棱针疗法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等作用。
凡各种实证、热证、瘀血、疼痛等均可应用。
较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顽癣、疖痈初起、扭挫伤、疳证、痔疮、顽痹、头痛、丹毒、指(趾)麻木等。
拔罐疗法ppt课件

急、慢性胃炎和胃痛
• 症状:
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部分患者腹胀、嗳 气、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 等。检查时有上腹压痛。
• 取穴: 中脘:即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梁丘: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
抽气罐
由抽气唧筒和带有活塞 的透明塑料罐组成。
优点:可随意调节吸附 力,不易破损,不会烫伤,操作 方便。
缺点:无温热刺激,负压持 续时间较短,只适于留罐,不适 于走罐。
三、拔罐的作用
中医:温经通络、散寒除湿、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
现代医学: (一) 负压作用 (二) 温热作用 (三) 调节作用
负压作用
闪火法
用镊子挟住95%乙醇 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部 绕1~2圈,迅速退出后拔 在施术部位。闪火法不受 体位限制,吸附力大,较 为安全,临床最为常用。
投火法
将折叠的软质纸 卷(或95%乙醇棉球 ),点燃后投入罐内 ,迅速将罐扣在施术 部位。本法多用于身 体侧面拔罐。
架火法
取一不易燃烧及 传热的块状物,上置 95%乙醇棉球,放在 应拔的部位上,点燃 后迅速将罐扣上。
2)拔罐法的运用
7.针罐:常用于风湿痹痛等病症。 ①留针拔罐法:选定穴位,针刺至得气, 运用一定手法,留针于穴区,再在其上拔 罐。 ②不留针拔罐法。系指针刺后立即去针, 或虽留针,但须至取针后,再在该部位拔 罐的一种方法。
2)拔罐法的运用
8.刺血拔罐
又称刺络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 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 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 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 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各种 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 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 症以及热病、痛证、瘀血证等病症。出 血量控制在20毫升左右。
拔罐法-针灸学

常见罐具
一、罐的吸附方法
(一)火罐法
火罐法是指通过燃烧加热罐内空气,利用罐内空气冷却时形成的 负压,将罐吸附于体表的方法。临床常用以下3种方法。
闪火法 投火法 贴棉法
1.闪火法
用止血钳或镶子夹住95%乙醇 棉球,点燃后在火罐内旋绕数圈 后抽出,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此法较安全,不受体位限制,是 最常用的拔罐方法。注意操作时 不要烧灼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第三节 拔罐法
目录
罐的吸附方法 拔罐的操作方法 起罐的方法 拔罐的作用与适用范围 拔罐的注意事项
拔罐法也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 利用加热、抽吸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 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甚至瘀血,以调整 机体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最早以兽角为罐具, 现已逐步发展为竹罐、金属罐、陶瓷罐、玻璃罐、抽气罐、 多功能罐等多种材质的罐具,操作方法也有改进和发展, 治疗范围逐渐扩大,成为针灸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之一。
(二)拔罐的适用范围
拔罐的适用范围较广,常用于腹痛、颈肩腰腿痛、关节痛、软组 织闪挫扭伤等局部病证,也可用于伤风感冒、头痛、面瘫、咳嗽、 哮喘、消化不良、泄泻、月经不调、痛经等病证,以及目赤肿痛、 麦粒肿、丹毒、疮疡初起未溃等外科病证。随着现代多种罐具的 问世,以及对拔罐法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中拔罐法与 其他多种疗法结合使用,使得拔罐法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也成 为常用的保健疗法。
2.投火法
将易燃纸片或95%乙醇棉球点 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于应 拔部位。此法由于罐内有燃烧物, 容易落下烫伤皮肤,故适宜于侧 面横拔。
3.贴棉法
用直径1~2cm的95%乙醇棉片 贴于罐内壁,点燃后迅速将罐 扣于应拔部位。此法也多用于 侧面横拔,注意避免乙醇过多, 滴下烫伤皮肤。
拔 罐 法

拔罐法拔罐疗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病治病的方法。
古代常以筒形兽角作罐具,且多用燃烧火力排气拔罐,故又称“角法”、“吸筒法”、“火罐气”。
本法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适应广泛等优点,临床十分常用。
一、常用罐具(一)传统罐具1、竹罐用坚韧成熟的青竹,按节锯断一端,留节作为底,一端去节作罐口,将外形磨制成两端稍小、中间稍大,且平整光滑的腰鼓状,罐长度与口径比例适度,规格据材而定,大小不等。
其罐取材容易,制作简便,吸拔力强,能耐高温,不易破碎,可用于身体各部拔多种罐法,尤其多用于水煮罐法。
但其罐易燥裂漏气,且不透明,难以观察罐内皮肤反应,不宜用作刺血拔罐等。
(图6-12)2、陶瓷罐亦名陶罐,系用陶土烧制而成的罐具。
形如缸状、口底稍小、腔大如鼓。
其罐吸拔力强,易于高温消毒,适于全身各部。
但体较重、易于破碎,且不透明,目前已不常用。
3、玻璃罐用耐热质硬的透明玻璃烧制成的罐具。
形如球或笆斗,口平腔大底圆,口缘稍厚略外翻,内外光滑,大小规格多样。
其罐透明、吸附力大,易于清洗消毒,适用于全身各部,可施多种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罐具之一。
但传热较快,易于破碎。
(二)新型罐具1、挤压排气罐以挤压方式排气的罐具。
(1)挤压排气橡胶罐:常用者系仿玻璃罐规格以高弹性塑料而制成的双层塔式橡胶罐。
使用时将罐口置于吸拔部,挤压罐身排出罐内气体即行施罐。
此罐轻便,不易破裂,便于携带,无点火烫伤之虑,但无温热感、不能高温消毒,易于老化,仅宜拔固定罐,不宜施其他罐法。
(2)挤压排气组合罐:由喇叭形透明玻璃筒的细头端套一橡皮球而构成。
应用时将罐口扣于吸拔部位,挤压橡皮球排气而拔罐。
其罐操作方便,但负压维持时间较短,仅宜于留罐。
2、抽气排气罐简称抽气罐,常用下述几种:(1)连体式抽气罐:罐与抽气器连为一体的抽气罐具,其罐上部为圆柱形抽气唧筒,下部为腰鼓形罐体,用双逆止阀产生负压,其真空度由0~18kg/cm2负压值,吸附力可随意调节,又不易破碎,宜用于多部位拔留罐。
拔罐法教案

拔罐法在妇科疾病中应用举例
月经不调
在腰骶部及腹部的穴位拔罐,可 以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缓解月
经不调症状。
痛经
在下腹部及腰骶部的穴位拔罐,可 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痛经症状。
乳腺增生
在患侧乳房周围及背部的穴位拔罐 ,可以疏通乳腺经络,缓解乳腺增 生症状。
06 拔罐法安全防范 与应急处理
拔罐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情况处理
哮喘
在背部定喘穴、肺俞穴拔 罐,能够调节肺部功能, 缓解哮喘症状。
拔罐法在外科疾病中应用举例
落枕
在患侧颈肩部寻找压痛点 ,拔罐可缓解肌肉紧张,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 落枕症状。
颈椎病
在颈肩部及上肢的穴位拔 罐,可缓解颈椎病变引起 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腰肌劳损
在腰部及下肢的穴位拔罐 ,可以缓解腰部肌肉紧张 、疼痛等症状。
点燃火源
点燃酒精棉球或火柴,伸入罐 内旋转一圈后立即抽出,使罐 内形成负压。
留置时间
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度,留置 5-15分钟后起罐。
走罐法操作要点及示范
涂抹润滑剂
在拔罐部位和罐口内 侧涂抹适量润滑剂, 以减少皮肤摩擦和疼 痛。
点燃火源
点燃酒精棉球或火柴 ,伸入罐内旋转一圈 后立即抽出,使罐内 形成负压。
玻璃罐
采用耐热质硬的透明玻璃,加工成如笆斗或口杯形状,口平底尖(避免 放置时滚动),口缘稍厚略向外翻,内外光滑,大小不一。
03
陶罐
由陶土做成,口底平滑,中间略向外展,形如腰鼓。其吸力较玻璃罐小
,但耐火时间长,不易摔碎,能反复使用。
拔罐介质选择及作用
液体介质
如温开水、姜汁、蒜汁、药酒等。其中温开水是最常用的介 质,具有温热作用,能加强拔罐的温热效应。姜汁、蒜汁等 具有辛温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寒证。药酒则根据所配药物的 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罐法得应用一、定义:拔罐法就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得得一种技术操作。
二、适应证与禁忌症:适用于感冒咳嗽,肺炎,哮喘,头痛,胸胁痛,风湿痹痛,腰腿痛,扭伤,胃痛,疮疖肿痛,毒蛇咬伤(排除毒液)等病症。
禁忌症: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拔罐得方法有:(一)以排气法分类:火罐法、水罐法、抽气罐法1、火罐法:利用燃烧时得火焰得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
火罐法得点火方法有:投火法、闪火法、滴酒法、贴棉法、架火法,常用得就是闪火法。
(1)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得部位上。
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与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与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
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
(2)闪火法: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得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得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
闪火法得优点就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
(3)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得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得部位上。
(4)贴棉法: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得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得部位上。
(5)架火法: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得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得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得吸力。
2、水罐法(煮罐法):一般应用竹罐。
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使用时将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得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3、抽气罐法:此法就是将罐紧扣在穴位上,将注射器从橡皮塞刺人瓶内,抽出空气,使其产生负压,即能吸住。
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使之吸拔在选定得部位上。
(二)以拔罐形式分类:留罐、走罐、闪罐、单罐、多罐。
1、留罐:又称坐罐,拔罐后,留置一定得时间,一般留置5-15分钟。
罐大吸拔力强得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此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适用于阵痛治疗。
2、走罐: 又称推罐,多用于背脊、腰背、大腿等肌肉丰富、面积较大部位得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最好用玻璃罐,可选用口径较大得玻璃火罐,罐口要平滑,先在罐口或欲拔罐部位涂一些凡士林油膏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所拔部位得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3、闪罐: 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机能减退得虚证病例。
4、单罐: 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
可按病变得或压痛得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得火罐。
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
5、多罐: 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得疾病。
可按病变部位得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拾数个。
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得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
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得淤血时,可按脏器得解剖部位得范围在相应得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拔几个罐子。
(三)以综合运用分类:药罐(煮药罐、储药罐)、针罐、刺血(刺络)拔罐。
1、药罐:此法就是指先在抽气罐内盛贮一定得药液,一般为罐子得1/2左右,药物常用生姜、辣椒液、两面针酊、风湿酒等,或根据需要配制,然后按抽气罐作法抽去空气,使罐吸附在皮肤上。
2、针罐:此法就是将针刺与拔罐相结合应用得一种方法。
即先针刺待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点将火罐拔上,留置10-15分钟,然后起罐拔针。
3、刺血拔罐法:此法又称刺络拔罐。
即在应拔部位得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得作用。
一般针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常见得拔罐方法有以下6种:留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刺络拔罐法、针罐、药罐。
四、拔火罐得操作:(一)、评估要点:患者当前病情及既往史、有无拔罐禁忌、意识、活动能力、有无感觉迟钝/障碍,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得皮肤情况、对疼痛得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二)告知: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或烫伤。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引得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得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三)物品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或打火机、酒精灯、小口瓶等。
(四)操作流程: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4、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绕1~2周后迅速抽出(必须注意:点燃得酒精棉球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使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扣至选定得部位(穴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
根据病情需要,在具体运用火罐时,适时留罐(一般10min)、走罐、闪罐、刺血拔罐等方法。
5、拔罐过程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与皮肤颜色(局部皮肤紫红色为度)。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整理床单,安排舒适体位。
7、清理用物,详细记录实施拔罐后得客观情况,并签名。
8、起罐:起罐时,一般先用左手夹住火罐,右手拇指或食指在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若罐吸附过强时,切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以轻缓为宜。
目前常用得罐具种类很多,如:竹罐、陶罐、玻璃罐与抽气罐等。
拔罐方法有火罐法、煮罐法、抽气罐法等,其中火罐法最常用。
操作时用镊子夹住95%得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得部位上。
这种方法比较安全,但必须注意得就是点燃得酒精棉球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
根据病情需要,在具体运用火罐时,还有留罐、走罐、闪罐、刺血拔罐等方法。
操作步骤2、患者体位:病人得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拔罐得效果。
正确体位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能够放松,施术部位可以充分暴露。
一般采用得体位有以下几种(1)仰卧位:适于前额、胸、腹及上下肢前面。
(2)俯卧位:适于腰、背、臀部及上下肢后面。
(3)侧卧位:适于侧头、面部、侧胸、髋部及膝部。
(4)俯伏坐位及坐位:适于项部、背部、上肢及膝部。
3、选罐:根据部位得面积大小,患者体质强弱、以及病情而选用大小适宜得火罐或竹罐及其它罐具等。
4、擦洗消毒:在选好得治疗部位上,先用毛巾浸开水洗净患部,再以干纱布擦干,为防止发生烫伤,一般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
如因治疗需要,必须在有毛发得地方或毛发附近拔罐时,为防止引火烧伤皮肤或造成感染,应行剃毛。
5、温罐:冬季或深秋、初春、天气寒冷、拔罐前为避免患者有寒冷感,可预先将罐放在火上燎烤。
温罐时要注意只烤烘底部,不可烤其口部,以防过热造成烫伤。
温罐时间,以罐子不凉与皮肤温度相等,或稍高于体温为宜。
6、施术:首先将选好得部位显露出来,术者靠近患者身边,顺手(或左或右手)执罐按不同方法扣上。
一般有两种排序:(1)密排法:罐与罐之间得距离不超过1寸。
用于身体强壮且有疼痛症状者。
有镇静,止痛消炎之功,又称“刺激法”。
(2)疏排法:罐与罐之间得距离相隔1--2寸。
用于身体衰弱、肢体麻木、酸软无力者。
又称“弱刺激法”。
7、询问:火罐拔上后,应不断询问患者有何感觉(假如用玻璃罐,还要观察罐内皮肤反应情况),如果罐吸力过大,产生疼痛即应放入少量空气。
方法就是用左手拿住罐体稍倾斜,以右手指按压对侧得皮肤,使之形成一微小得空隙,使空气徐徐进入,到一定程度时停止放气,重新扣好。
拔罐后病人如感到吸着无力,可起下来再拔1次。
8、拔罐时间:大罐吸力强,1次可拔5~10分钟,小罐吸力弱,1次可拔10~15分钟。
此外还应根据患者得年龄、体质、病情、病程以及拔罐得施术部位而灵活掌握。
9、拔罐次数: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10次为1疗程,中间休息3~5日。
拔罐法-注意事项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得体位与肌肉丰满得部位。
若体位不当或有所移动,及骨骼凸凹不平、毛发较多得部位,均不可用。
2.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得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得罐。
*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3.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得无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
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泡刺破放出水液,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4、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者,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
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得腹部、腰骶部,亦不宜拔罐。
5、禁忌症:1、患严重得心脏病得人。
2、患有出血性疾病得人。
3、患有肿瘤得人。
4、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得人。
5、孕妇与经期得妇女。
6、高热抽搐患者。
7、患有皮肤病得人。
注意事项常见疾病得拔罐疗法1、感冒感冒就是常见得外感疾病,四时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气候骤变时为多。
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
本病得发生就是因病邪侵入人体肌表所致。
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偏寒者,则致寒邪束表,肺气不宣,阳气於阻,毛窍闭塞;偏热者,则热邪灼肺,奏理疏泄,肺失清肃。
本病相当于西医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
治法:取背部督脉与膀胱经穴为主。
走罐或留罐法。
操作步骤: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部,在督脉与膀胱经上均匀涂抹液体石蜡等润滑剂,用闪火法拔罐,将火罐扣在督脉上,然后医者用右手握罐,以左手扶住并拉紧皮肤,上下往返推罐3~5次,待皮肤潮红,再将火罐分别移至两侧得膀胱经,用同样得方法在两侧膀胱经上各走罐3~5次,最后将火罐停于大椎、风门、肺腧等穴,留罐10分钟后起罐。
起罐后,擦净润滑剂。
特别提示:此法选用得火罐不要过大,操作时应注意轻吸,勿刺激过强,皮肤潮红即可。
操作完毕后,嘱患者注意覆盖背部,勿使背部受寒。
2、腰痛病腰痛病就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得一类病证,表现为腰部重痛、酸麻、拘急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
本病得发生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或劳欲过度等有关。
本病相当于西医得腰部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肌筋膜炎等。
治法:取腰部督脉与膀胱经穴为主。
走罐或留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