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教案
财政与金融教案课件
财政与金融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及其作用机理。
3. 理解财政与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财政:国家收入与支出的管理金融:资金的筹集、分配与流转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与支出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3. 财政与金融的关系财政与金融的互动:财政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金融市场对财政政策的反馈财政与金融的协调:政策目标的统一;政策工具的配合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财政与金融政策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财政与金融政策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财政与金融相关章节。
2. 课件:制作涵盖教学内容的课件。
3.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实际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财政与金融的概念,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及其作用机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财政与金融政策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小组的分析成果。
5. 总结:梳理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关键点,强调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财政与金融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掌握情况。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作业,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财政与金融相关的文章,拓宽知识面。
2. 参观金融机构:安排学生参观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加深对金融实际运作的了解。
财政与金融教案课件
财政与金融教案课件PPT第一章:财政概述1.1 财政的定义与职能讲解财政的概念,财政的内涵与外延阐述财政的四大基本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监督管理1.2 财政的收入与支出解析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非税收入、债务收入介绍财政支出的类型:政府消费性支出、政府投资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1.3 财政政策及其目标讲解财政政策的定义、类型与作用机制阐述财政政策的目标:稳定增长、收入分配、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第二章:税收原理2.1 税收的基本概念与特性讲解税收的定义、税收的五大基本特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平等性、公平性解析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与联系2.2 税收负担与税收效率阐述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税负率、税收弹性、税收贡献率讲解税收效率原则:经济效率、行政效率2.3 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介绍税收制度的构成:税种、税率、税收优惠、税收征管阐述税收政策的作用与目标:收入调节、经济调控、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第三章:财政预算与债务管理3.1 财政预算制度讲解财政预算的定义、类型与编制流程阐述预算执行与预算调整的原则、程序3.2 政府债务管理解析政府债务的定义、分类与衡量指标阐述债务管理的原则、债务规模控制、债务偿还安排3.3 财政风险与危机管理讲解财政风险的概念、来源与识别阐述财政危机的应对策略、危机管理机制第四章:金融概述4.1 金融的基本概念与功能讲解金融的定义、金融的五大基本功能:资金筹集、资金配置、风险管理、支付结算、信息传递解析金融与其他经济活动的关系4.2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介绍金融体系的构成: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监管阐述金融市场的基本类型、功能与作用4.3 金融政策及其目标讲解金融政策的定义、类型与作用机制阐述金融政策的目标:稳定增长、价格稳定、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第五章:货币政策5.1 货币政策的概念与目标讲解货币政策的定义、货币政策的目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就业率、国际收支平衡阐述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利率渠道、信贷渠道、汇率渠道5.2 货币政策工具与操作介绍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利率政策阐述货币政策操作的基本程序、效果评估5.3 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讲解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阐述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第六章: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6.1 金融市场的分类与功能讲解金融市场的种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阐述各类金融市场的功能、参与者、交易工具6.2 金融机构的类型与运作介绍金融机构的种类: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金融控股公司阐述金融机构的运作机制、业务范围、风险管理6.3 金融市场的监管与风险管理讲解金融市场监管的目的、原则与手段阐述金融风险的类型、识别与控制方法第七章:国际金融7.1 国际金融市场讲解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义、分类与功能阐述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交易工具、监管体系7.2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介绍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阐述汇率制度的类型、汇率决定理论7.3 国际金融政策与合作讲解国际金融政策的目标、工具与协调阐述国际金融合作的形式、机构与成果第八章: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协调8.1 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内涵与外延讲解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定义、特点与作用阐述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协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8.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介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与作用机制阐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原则、方法与实践8.3 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讲解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标与内容阐述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第九章:财政与金融发展9.1 财政与金融发展的内涵与外延讲解财政与金融发展的定义、特点与作用阐述财政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的影响9.2 财政与金融发展的国际比较介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财政与金融发展的现状、特点与启示阐述国际金融发展与合作对各国财政与金融发展的影响9.3 我国财政与金融发展政策建议讲解我国财政与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挑战阐述财政与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改革方向第十章:财政与金融案例分析10.1 我国财政与金融政策实践案例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与金融政策的目标、工具与效果阐述财政与金融政策在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10.2 国际财政与金融政策实践案例分析国际上典型的财政与金融政策实践案例: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债务危机、日本安倍经济学10.3 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案例分析分析我国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成效与问题阐述未来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政策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财政的定义与职能:理解财政的内涵与外延,以及财政的四大基本职能。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关系。
2. 使学生掌握财政收入、支出、债务和预算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理解金融体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其运作机制。
4. 提高学生对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财政:国家的收入、支出和债务管理金融:资金的筹集、分配和流通2. 财政的作用与影响财政政策的目标:经济增长、稳定、公平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非税收入、债务财政支出的分类:政府消费、投资、转移支付3. 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金融体系:货币发行、支付清算、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市场的类型: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品市场4. 金融市场运作机制资金供求关系:利率、汇率、信贷政策金融工具:债券、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监管:监管机构、监管政策、风险管理5. 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政府支出、债务管理金融政策的工具:利率、存款准备金、信贷政策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配合与协调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务。
2. 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财政金融政策的实际案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财政金融问题的解决方案。
4. 考察调研:组织学生对金融机构进行实地考察。
四、教学安排1. 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2课时)2. 财政的作用与影响(2课时)3. 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2课时)4. 金融市场运作机制(2课时)5. 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2课时)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发言、提问、讨论等。
2.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阅读材料、案例分析报告。
3. 期中考试:测试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
六、教学内容6. 税收政策与税收制度税收的基本概念与特性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种、税率、税收优惠等税收政策的目标与工具:宏观调控、收入分配、经济激励税收负担:税负公平、税负透明度7. 政府支出与预算管理政府支出的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与监督政府债务管理: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债务可持续性政府投资政策:基础设施投资、产业政策、区域发展8.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的功能与类型: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品市场金融工具的特点与分类:债券、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投资者、发行者、中介机构金融市场的基本原理:供求关系、价格机制、风险管理9.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就业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的职能与组织结构:货币发行、金融监管、支付清算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政策目标、实施机制、效果评估10. 国际财政与金融国际财政关系的类型:双边财政关系、多边财政关系国际金融市场:外汇市场、资本流动、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财政与金融协调:汇率制度、国际金融政策合作国际债务与金融危机:原因、影响、应对措施七、教学方法6. 税收政策与税收制度(2课时)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让学生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和税收政策的目标。
高版教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高版教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财政与金融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财政与金融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财政与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本要素。
1.2 教学内容财政与金融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财政与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财政与金融的基本要素:货币、利率、汇率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财政与金融在实际经济中的作用。
1.4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财政与金融在日常生活中有何作用?讲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图表和数据进行说明。
分析财政与金融在实际经济中的作用,以我国为例。
总结本章内容,强调财政与金融的基本要素。
第二章:财政政策2.1 教学目标理解财政政策的定义及其目的。
掌握财政政策的类型及其作用机制。
了解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财政政策的定义及其目的。
财政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收入分配、投资、就业等。
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财政政策的定义和类型。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财政政策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
2.4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财政政策在日常生活中有何作用?讲解财政政策的定义和类型,并通过图表和数据进行说明。
分析财政政策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以我国为例。
总结本章内容,强调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货币政策3.1 教学目标理解货币政策的定义及其目的。
掌握货币政策的类型及其作用机制。
了解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货币政策的定义及其目的。
货币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中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利率、汇率、信贷等。
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货币政策的定义和类型。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货币政策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
3.4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货币政策在日常生活中有何作用?讲解货币政策的定义和类型,并通过图表和数据进行说明。
财政与金融教(学)案
财政与金融教案财政与金融教学容:第一章:财政导论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公共品的概念及特性;了解市场失灵的含义及表现。
授课提纲:1、公共品2、市场失灵实施方法:多媒体教学详细容:一、公共品(一)、概念: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
私人物品能分割开并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收益或成本。
是由公共权力部门提供的、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物品或服务。
国家公园、国有道路、自然保护区等有形产品是公共品(二)、公共物品的特征:1、提供物品的非赢利性;2、消费的非排他性;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4、满足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剩余产品部分。
二、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一)、概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
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在此着重于经济学主流的看法。
经济学家使用模型化理论解释或了解这个状况,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为:1、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
2、次佳的市场结构。
市场失灵在某些经济体的存在通常引起究竟应否由市场力量引导运作的争论。
而这也产生要用什么来取代市场的争议。
最常见对市场失灵的反应是由政府部门产出部份产品及劳务。
然而,政府干预亦可能造成非市场的失灵。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⑴、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
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采用的教学方法:讲授为主,结合例举法、启发式教学法则。
资本与效率的教学容:第一章:财政导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财政和金融的定义、功能和基本概念。
2. 掌握财政收入和支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基本知识。
3. 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对财政金融问题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财政的概念与功能1.1 财政的定义1.2 财政的功能1.3 财政与经济的关系2. 财政收入与支出2.1 财政收入的来源2.1.1 税收2.1.2 非税收入2.2 财政支出的分类2.2.1 经常性支出2.2.2 资本性支出2.3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3. 金融的概念与功能3.1 金融的定义3.2 金融的功能3.3 金融与经济的关系4. 金融市场4.1 金融市场的分类4.1.1 货币市场4.1.2 资本市场4.2 金融市场的功能与作用4.3 金融市场的主体与客体5. 金融机构5.1 金融机构的类型5.1.1 银行类金融机构5.1.2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5.2 金融机构的功能与作用5.3 金融体系的构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政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财政金融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景模拟法:模拟实际财政金融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安排1课时介绍财政与金融的概念、功能和基本知识1课时讲解财政收入与支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相关内容1课时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及调控作用1课时案例分析:我国财政金融政策的实践与成效1课时小组讨论: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财政金融形势及应对策略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考试成绩: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以评估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课程总结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财政与金融》 教案
《财政与金融》教案全套第一章:财政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财政的定义、职能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财政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财政收入来源。
让学生了解财政政策的概念和作用。
1.2 教学内容财政的定义和职能财政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财政收入来源:税收、非税收入、债务收入财政政策的概念和作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财政的定义、职能和作用,财政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财政收入来源,财政政策的概念和作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政的相关概念和政策。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以检验学生对财政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以检验学生对财政知识的掌握。
第二章:税收制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税收的定义、职能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税收制度及其改革。
2.2 教学内容税收的定义和职能税收分类:直接税和间接税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公平、效率、可征性税收制度的要素:纳税人、税率、税收征收和管理我国的税收制度及其改革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税收的定义、职能和分类,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要素,我国的税收制度及其改革。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税收制度的相关概念和政策。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以检验学生对税收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以检验学生对税收知识的掌握。
第三章:财政支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财政支出的定义、分类和原则。
让学生掌握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财政支出政策和改革。
3.2 教学内容财政支出的定义和分类财政支出的原则:有效性、必要性、优先性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我国的财政支出政策和改革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财政支出的定义、分类和原则,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我国的财政支出政策和改革。
财政与金融教案课件
财政与金融教案课件第一章:财政概述1.1 财政的定义与功能解释财政的概念阐述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分析财政与经济的关系1.2 财政收入与支出介绍财政收入的来源和特点分析财政支出的构成和作用探讨财政收支平衡与失衡的问题1.3 财政政策解释财政政策的含义和目标分析财政政策的工具和效应探讨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第二章:税收原理2.1 税收的概念与特性解释税收的基本概念阐述税收的基本特性(强制性、无偿性、公平性)分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2.2 税收制度与分类介绍税收制度的构成和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税收(直接税、间接税、资本税等)探讨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发展2.3 税收政策与效应解释税收政策的目标和工具分析税收政策的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分配效应)探讨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第三章:财政预算与债务管理3.1 财政预算制度介绍财政预算的基本概念和构成阐述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分析财政预算的作用和问题3.2 政府债务管理解释政府债务的概念和原因分析政府债务的规模和风险探讨政府债务管理的原则和措施3.3 财政预算与债务政策的协调阐述财政预算与债务政策的关系分析预算与债务政策的目标和工具探讨预算与债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第四章:金融概述4.1 金融的概念与功能解释金融的概念和特点阐述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分析金融与经济的关系4.2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介绍金融市场的类型和功能分析金融机构的种类和作用探讨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4.3 金融政策解释金融政策的含义和目标分析金融政策的工具和效应探讨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第五章:货币政策与利率5.1 货币政策的概念与目标解释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阐述货币政策的目标(稳定物价、促进就业、平衡国际收支等)分析货币政策与经济的关系5.2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操作介绍货币政策的工具(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等)分析货币政策的操作过程和效应探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5.3 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解释利率的概念和作用分析利率的决定机制(资金供求、货币政策、市场预期等)探讨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和调控作用第六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6.1 金融市场的种类与功能分析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特点和作用探讨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讨论金融市场的监管与风险管理6.2 金融工具与投资理财介绍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的特性与运用分析金融工具在个人和企业投资理财中的作用探讨金融创新与金融工具的发展趋势6.3 国际金融市场解释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和分类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功能探讨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第七章:金融风险与管理7.1 金融风险的类型与识别分析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金融风险的特性探讨金融风险识别的方法和工具7.2 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讨论金融风险的控制策略(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对冲等)分析金融风险防范的制度与措施探讨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7.3 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解释金融危机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分析金融监管的目的和手段探讨金融危机的预防与应对策略第八章:金融机构与管理8.1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介绍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与业务特点分析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探讨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趋势8.2 非银行金融机构与管理分析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点与作用探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与监管8.3 金融集团与金融控股公司解释金融集团和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与特点分析金融集团和金融控股公司的运作与管理探讨金融集团和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第九章:金融改革与发展9.1 金融改革的动因与目标分析金融改革的内外部动因阐述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提高金融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等)探讨金融改革的策略与路径9.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解释金融发展的概念与衡量指标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的关系9.3 国际金融发展与合作分析国际金融合作的领域与机制探讨国际金融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第十章: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10.1 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应用解释金融科技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分析金融科技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移动支付、区块链技术等)探讨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金融行业的影响10.2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介绍绿色金融的概念、原则和目标分析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绿色金融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与挑战10.3 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政策与监管分析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相关政策与监管框架探讨政策与监管在促进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发展中的作用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税收原理中的税收概念与特性税收概念的界定:税收作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定义和范围需要清晰理解。
2024版财政与金融教案doc
10
03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Chapter
2024/1/26
11
金融市场的构成
长期资金市场,主要进行一年以 上的长期资金融通活动。
进行黄金买卖的场所,是金融市 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外汇市场 黄金市场
财政政策工具
包括政府支出、税收、国债等。政 府通过调整支出规模和结构、改变 税率和税收制度、发行或偿还国债 等方式来实施财政政策。
16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
维护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保持 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
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 开市场业务等。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这些 工具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进 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的风险。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金融监管的目标
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
2024/1/26
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21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推动金融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2024/1/26
金融监管的原则
依法监管原则:金融监管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确保监管的合 法性和权威性。
财政与金融教案doc
2024/1/26
1
目录
2024/1/26
• 财政与金融概述 • 财政收入与支出 •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 财政与金融的未来趋势
2
01
财政与金融概述
Chapter
2024/1/26
3
《财政与金融》电子教案
《财政与金融》-电子教案第一章:财政概述1.1 财政的定义与职能1.2 财政体系与财政部门1.3 财政政策与经济稳定1.4 财政收入与支出第二章:税收原理2.1 税收与税制2.2 税收原则与分类2.3 税收负担与效率2.4 税收政策与经济调控第三章:财政预算与债务3.1 财政预算体系与编制3.2 财政预算执行与监督3.3 政府债务与财政风险3.4 财政赤字与债务管理第四章: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4.1 金融体系概述4.2 金融机构与金融业务4.3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4.4 金融市场调控与风险管理第五章: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5.1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5.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5.3 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5.4 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与探索第六章:财政支出管理6.1 财政支出概述6.2 财政支出分类与结构6.3 财政支出规模与增长6.4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与评价第七章:税收政策与税收筹划7.1 税收政策目标与工具7.2 税收优惠政策与实践7.3 税收筹划原理与方法7.4 税收政策与企业税收筹划案例分析第八章:金融市场运行与管理8.1 金融市场结构与功能8.2 金融市场利率与汇率8.3 金融市场调控政策与实践8.4 金融市场风险识别与防范第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9.1 中央银行职能与组织结构9.2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9.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应9.4 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践与探索第十章:金融风险与管理10.1 金融风险类型与识别10.2 金融风险衡量与评估10.3 金融风险管理策略与方法10.4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与启示第十一章:财政预算法11.1 财政预算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11.2 财政预算编制与审批程序11.3 财政预算执行与监督机制11.4 财政预算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第十二章: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12.1 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内容12.2 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与进展12.3 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的关系及协调12.4 国内外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案例分析第十三章:国际财政与金融关系13.1 国际财政关系的理论与实践13.2 国际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13.3 国际金融组织与协调机制13.4 国际财政与金融合作与发展趋势第十四章:政府债务管理14.1 政府债务的定义与分类14.2 政府债务规模与风险控制14.3 政府债务管理体制与政策14.4 我国政府债务管理实践与探索第十五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15.1 金融创新的动因与类型15.2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15.3 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15.4 金融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财政与金融》这一主题的教案内容,涵盖了财政概述、税收原理、财政预算与债务、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财政支出管理、税收政策与税收筹划、金融市场运行与管理、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金融风险与管理、财政预算法、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国际财政与金融关系、政府债务管理、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等十五个章节。
财政与金融教案doc
《财政与金融》教案第一章财政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们了解财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财政的概念、特征,理解公共产品的含义、特征以及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的关系,掌握财政的职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的概念,公共产品的特征,财政的职能。
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的一般概念一、财政现象二、财政概念的一般表述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三、财政的一般特征1。
财政分配的主体:国家2.财政分配的对象:社会产品3.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4。
财政分配的形式:实物形式、力役形式、货币形式第二节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一、公共产品及其特征1。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2.消费的非排他性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4.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1.公共产品2。
外部效应3。
不完全竞争4。
收入分配不公5。
经济波动与失衡三、借鉴意义1.重新认识财政的性质2.重新界定我国财政的职能范围3.把效益放在重要地位4。
公共产品理论对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有借鉴意义第三节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1.资源配置的含义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二、收入分配职能1.收入分配过程和目标收入分配通常是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其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2。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调节部门及产业之间的收入分配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3.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途径税收、转移支付等三、经济稳定职能1.经济稳定的含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适度增长2。
经济稳定职能的内容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调节社会总供求结构上的平衡3。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案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案财政与金融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与目标财政与金融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旨在通过对财政与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探讨,使学生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政策,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日后从事金融、经济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1. 第一章:财政与金融概述- 财政学和金融学的定义和发展- 财政与金融的关系与区别- 财政与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第二章:财政理论-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原理与管理- 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财政调控的工具与方法3. 第三章: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的分类与功能- 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角色与职责- 证券市场与保险市场的运作与监管4. 第四章:货币理论与政策- 货币的概念与货币供求关系- 货币政策与经济稳定的关系-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实施5. 第五章:国际金融与国际财政- 国际金融体系与国际经济关系- 汇率与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财政合作与全球金融治理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原理、概念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知识;- 实践操作:安排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自体验金融市场的交易和管理过程;- 讨论研究:组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评估方式-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参与讨论、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财政与金融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取一个相关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以论文形式提交;- 课程项目: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 《财政学与金融学》,作者:XXX,出版社:XXX- 《现代金融学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2. 参考资料:- 《财政学原理》,作者:XXX,出版社:XXX- 《金融学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 《货币银行学》,作者:XXX,出版社:XXX五、课程总结财政与金融课程通过对财政学和金融学的系统学习与探讨,帮助学生理解财政与金融的概念与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高版教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高版教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财政与金融概述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掌握财政与金融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3. 了解我国财政与金融体系的构成。
二、教学内容1. 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财政与金融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3. 我国财政与金融体系的构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财政与金融体系的构成。
四、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财政与金融的定义,引发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的兴趣。
2. 讲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财政与金融的相互关系。
3. 讲解财政与金融的主要功能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财政与金融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4. 分析我国财政与金融体系的构成,通过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财政与金融的实际情况。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思考财政与金融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了解财政与金融的作用。
第二章:财政政策一、教学目标1. 理解财政政策的定义及其分类。
2. 掌握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作用。
3. 了解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整。
二、教学内容1. 财政政策的定义及其分类。
2.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作用。
3. 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整。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财政政策的定义、分类和工具。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整。
四、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财政政策的定义,引发学生对财政政策的兴趣。
2. 讲解财政政策的定义及其分类,引导学生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
3. 讲解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作用,让学生了解财政政策在调控经济中的重要性。
4. 分析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整,通过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财政政策的实际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财政政策的定义、分类和工具。
2. 思考财政政策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财政概述1.1 财政的定义与职能解释财政的概念介绍财政的四大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公共服务1.2 财政政策解释财政政策的含义介绍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第二章:税收原理2.1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解释税收的定义介绍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普遍性2.2 税收分类与税率介绍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概念及区别解释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的概念及应用第三章:财政收支与管理3.1 财政收入分析我国财政收入的构成介绍财政收入的来源及特点3.2 财政支出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的构成介绍财政支出的类型及特点3.3 财政预算解释财政预算的概念介绍我国财政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过程第四章:金融概述4.1 金融的概念与职能解释金融的概念介绍金融的四大职能:资金调节、支付结算、风险管理、信息服务4.2 金融市场解释金融市场的概念介绍金融市场的类型及功能分析金融市场对经济的影响第五章:货币与货币制度5.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货币的起源及发展历程解释货币的职能5.2 货币制度解释货币制度的概念介绍我国的货币制度及其特点5.3 货币发行与流通解释货币发行的原则分析货币流通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第六章: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6.1 金融体系概述解释金融体系的概念介绍金融体系的构成及功能6.2 金融机构的类型与功能介绍我国金融机构的类型及其特点分析各类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第七章:银行业务与金融市场7.1 银行业务解释银行业务的概念介绍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的特点及运作流程7.2 金融市场解释金融市场的概念介绍金融市场的类型及功能分析金融市场对经济的影响第八章:金融政策与货币政策8.1 金融政策概述解释金融政策的含义介绍金融政策的类型及目标8.2 货币政策解释货币政策的概念介绍货币政策的工具及作用机理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第九章:国际金融与金融监管9.1 国际金融概述解释国际金融的概念介绍国际金融市场及汇率制度9.2 金融监管解释金融监管的概念介绍金融监管的原则与手段分析金融监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第十章:财政与金融政策分析与应用10.1 财政与金融政策分析分析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探讨财政与金融政策的效果评价方法10.2 财政与金融政策应用介绍财政与金融政策在经济发展、调控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政策选择及其效果10.3 财政与金融政策展望探讨未来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发展趋势分析财政与金融政策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财政概述难点解析:理解不同类型的财政政策及其对经济的作用机理。
2024年财政与金融教案doc-(多场景)
财政与金融教案doc-(多场景)财政与金融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职能和作用,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2.培养学生运用财政与金融知识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国家财政与金融政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1)财政: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包括税收、国债、财政补贴等。
(2)金融:资金的融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2.财政与金融的职能和作用(1)财政: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
(2)金融:资金筹集、资金配置、支付结算、风险管理。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1)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支出等手段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2)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4.财政与金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财政:发挥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金融: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职能和作用,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2.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财政与金融政策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财政与金融政策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财政与金融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政策制定者的责任与挑战。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情境教学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4.同伴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财政与金融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财政与金融》 教案全套
《财政与金融》教案全套第一章:财政与金融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财政与金融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财政与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理解财政与金融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1.2 教学内容财政与金融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财政与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财政与金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讲授财政与金融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案例分析:财政与金融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应用。
小组讨论: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1.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
第二章:财政政策分析2.1 学习目标掌握财政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工具。
了解财政政策的类型和效应。
学会分析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财政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工具。
财政政策的类型和效应。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财政政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讲授财政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工具。
案例分析:不同类型财政政策的实际应用。
小组讨论: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2.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
第三章:税收政策分析3.1 学习目标掌握税收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原则。
了解税收政策的类型和效应。
学会分析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税收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原则。
税收政策的类型和效应。
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税收政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讲授税收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原则。
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税收政策的实际应用。
小组讨论: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3.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
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4.1 学习目标掌握金融市场的定义、类型和功能。
了解金融机构的类型、功能和监管。
学会分析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对经济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金融市场的定义、类型和功能。
金融机构的类型、功能和监管。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对经济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财政与金融》电子教案
《财政与金融》-电子教案第一章:财政概述1.1 财政的定义与功能1.2 财政的收入与支出1.3 财政政策及其目标1.4 财政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第二章:税收原理2.1 税收的定义与特征2.2 税收原则2.3 税收制度与分类2.4 税收负担与优化第三章:财政政策分析3.1 财政政策的类型与作用3.2 财政政策的目标与工具3.3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3.4 财政政策的实践与评价第四章:金融概述4.1 金融的定义与功能4.2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4.3 金融工具与金融产品4.4 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第五章: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5.1 货币政策的定义与目标5.2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传导机制5.3 货币政策的实践与评价5.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第六章:金融市场6.1 金融市场的定义与功能6.2 金融市场的类型与结构6.3 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6.4 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第七章:金融工具与金融产品7.1 金融工具的定义与分类7.2 金融产品的特性与功能7.3 金融工具与金融产品的选择与应用7.4 金融创新与金融工具的发展趋势第八章:金融工程8.1 金融工程的定义与特点8.2 金融工程的方法与应用8.3 金融衍生品市场与金融工程8.4 金融工程的风险与管理第九章:国际金融9.1 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义与功能9.2 国际金融市场的主体与参与者9.3 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产品与工具9.4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与影响因素第十章:财政与金融的关系10.1 财政与金融的联系与互动10.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10.3 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10.4 财政与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财政的定义与功能解析:财政作为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和功能是理解财政学科的基础。
学生需要重点关注财政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重点二:税收原则解析:税收原则是税收制度设计的基础,涉及公平、效率和行政可操作性等方面。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案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与财政与金融相关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和金融风险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本原理,了解财政政策和金融市场的运作,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3. 了解金融市场的基本运作机制;4. 熟悉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5. 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和金融素养。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财政学基础知识1.1 财政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2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1.3 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教学时间:2周)2. 金融学基础知识2.1 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2.2 金融中介与金融创新2.3 金融市场的监管与风险管理(教学时间:3周)3. 财政与金融的关系及实践案例分析3.1 财政与金融的相互影响关系3.2 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的关系3.3 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3.4 实践案例分析: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和教训(教学时间:4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分析在课堂上通过理论介绍和案例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和课堂演练分组讨论可以提供学生们自主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加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在课堂演练中,学生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场景,灵活运用财政与金融知识。
3. 基于案例的作业和课堂展示学生们在课后根据相关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和解答,培养其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选择性地邀请学生进行展示,增加互动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比:40%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质量等。
2. 期末考试占比:60%考察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理论的掌握程度和能力。
六、教材和参考资料1. 教材:《财政学导论》(第四版)许为民著,高等教育出版社《金融学教程》(第六版)胡震亚、宋曦东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 参考资料:《金融市场与制度》张继建、柳石著,清华大学出版社《财政学概论》陈福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七、教学反馈与改进措施在课程结束后,将开展教学反馈,听取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和建议,并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案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通州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广播电视大学通州学院《新编财政与金融》教案年级:08电大会计教师:吴飞云新编财政与金融课程教案总学时:72 周学时:4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08电大会计开课时间:2010—2011 学年第 2 学期使用教材:《新编财政与金融》(李淑娟)授课教师姓名:吴飞云课题:第二章财政收入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财政收入的一般概念、财政收入的原则,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重点掌握财政收入规模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能分析我国财政收入规模演变的影响因素。
理解税收的概念和主要特征,掌握税收的负担分析教学重点:财政收入的原则;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财政收入的分类;税收的特征;税收转嫁与税收归宿教学难点:税收转嫁与税负归宿教具教学素材准备:多媒体教学案例材料(每位学生一份)教材教学方法:提问、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时数:6复习提问:1、在导论部分,我们用四个字概括了财政学部分的基本内容,同学们还记得吗?2、公共财政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一节财政收入概论一、财政收入:概念与原则(一)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1、概念: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资财收入。
(1)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公共性质的货币资金;(2)财政收入又是一个过程(3)不同时期财政收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二)财政收入的分类1、亚当斯密(1)来自君主私产或国家公产的收入(2)来自人民财产的收入(税收)2、道尔顿(1)强制收入:税收(2)代价收入:公产收入、自由公债收入(3)其它收入3、我国对财政收入的分类(1)按所有制(2)按产业部门(3)按缴纳形式:税、利、债、费(4)按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国有资产收入4、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三)财政收入的取得形式1、税收2、国有资产收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以资产占用费、上缴利润、租金、股息、红利等形式所取得的收益和国有资产的转让收入3、债务收入4、其他收入(1)事业收入:中央和地方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向国家交纳的收入(2)规费收入:国家机关居民或组织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3)罚没收入(4)国家资源管理收入(5)公产收入:国有山林、芦苇等公产的产品收入、政府部门主管的公房和其它公产的租赁收入,以及公产变价收入等。
(四)财政收入的原则1根本原则(1)受益原则按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消费和受益,消费受益多的多分担,消费受益少的少分担。
(2)支付能力原则按人们的支付能力,收入水平高的多分担,收入水平低的少分担。
[按]:自筹城市供水系统资金是极具吸引力的方案,其中首要的理由是:谁得到,谁支付,自己管自己,这样公平合理。
这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正确,因为在发展中国家总是存在这样的猜测:在服务的供应上,城市对农村,大城市对小城市总有一种不公平的优惠。
下表展示了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若干城市的水费收费的结构(资料来源:《发展中国家城市财政学》,巴尔·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根据下表分析水费收费是如何综合体现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的?(表格见幻灯片)简要分析:从上述各城市的供水收费的标准来看,大都将收费分为五种,这是为了更好地兼顾财政收入分担上的受益能力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而设计的,其中设备安装费随水表尺寸和水管直径而提高的收费方法更多地体现受益能力原则,而消费收费随财产价值而提高的收费(税)的方法则又是在受益基础上兼顾了支付能力的原则。
2、具体原则(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的原则组织财政收入的首要原则,核心在于“发展经济”(2)兼顾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利益原则(3)兼顾中央和地方两级利益原则(4)“合理负担”原则“合理负担”原则主要体现在税收中,就是指在组织财政收入时,按纳税人收入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征收比例,实行负担能力强的多负担,负担能力弱的少负担。
它通常采取不同的征税范围,不同的税率,减免税等方式来实现。
实行合理负担,是实现企业公平竞争的需要,也是保证国家财力的需要。
二、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理论和实证(一)财政收入与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的关系C、V、M三部分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同时M构成财源主要因素,因此研究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同财政收入的关系应着重研究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中成本因素C和V的变化对M从而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1、在社会总产品一定且V不变时,降低物化劳动消耗即C,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M和增长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
降低生产资料耗费,要根据生产资料的性质区别对待。
(1)属于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生产资料的耗费,应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力求节约,通过技术或生产工艺流程创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纯收入和财政收入。
(2)属于固定资产耗费的补偿,应合理确定折旧率,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每件产品中转移的折旧价值,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盈利和财政收入。
如果折旧率过高,就势必减少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如果折旧率过低,此时财政收入的增长是以牺牲企业发展后劲,减慢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步伐为代价的,因此财政收入增收是虚假的不真实的。
2、在社会总产品一定且C不变时,V部分增大,M部分减少,相反V部分减少,M部分则增大。
因此,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增加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有着重大意义。
(二)财政收入经济来源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社会总产品中的M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2、社会总产品中的V是财源的补充(?)(1)直接向个人征税;(2)向个人收取的规费;(3)居民购买国债;(4)国家出售高税率消费品所得一部分收入,实际上由V转移而来;(5)服务行业、文化娱乐行业上交的税收,一部分通过对V 的再分配转移而来;(6)增值税的课税对象是V+M3、补偿价值C中的基本折旧基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构成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已不适宜将折旧基金列入财政收入。
但我国实施的国民生产总值型增值税,导致一部分C通过增值税成为财政收入(三)财政收入规模1、财政收入规模的内涵财政收入的总水平(1)绝对数额(2)相对数额财政收入/GDP (国民经济的财政负担率)财政收入/NI2、我国财政收入规模演变趋势图表参见幻灯片3、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理论梳理与实证探讨(1)经济发展水平计量检验(2)价格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是在一定价格体系下形成的,又是按某一时点现价计算的,故价格变动引起GDP分配必然影响财政收入增减。
第二、三节政府收费及国有资产收入一、国有资产的含义、形成及分类•(一)国有资产的含义•国有资产是国家依据法律取得的,或由于资金投入、资产收益、接受馈赠而取得的财产和债权的总称。
•国有资产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包括一国境内和境外的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资产。
•狭义的国有资产是指经营性的各类企业中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资产。
•(二)国有资产的形成途径•1.国家长期投资和国家财政拨款所形成的资产。
•2.根据国家主权原则自然占有的经济资源所形成的国有资产。
•3.国家依据法律无偿占有的资产。
主要包括:•(1)根据国际惯例,在对外关系中得到馈赠、援助、转让等所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
•(2)根据国家法令,取得以国家为对象的捐献、转让等所形成的国有资产。
•(3)依法没收、接管、索取国内外单位和个人资财而形成的资产,如没收非法所得、接管无主资产等。
•(4)根据所有权再生产的原则,上述国有资产的附着物、伴随物、孳息物等。
•(三)国有资产的存在形态及其分类•1、按是否参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分类•(1)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参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国有资产。
•经营性资产具有运动性和增值性两个特征。
•(2)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不参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那部分国有资产。
•2、按有无实物形态进行分类•(1)有形国有资产•有形国有资产是既具有价值又具有实物形态的国有资产。
如土地、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
•(2)无形国有资产•无形国有资产是指有经济价值但无实物形态的国有资产。
如商标权、专利权、版权等。
•3、按价值周转方式分类•(1)国有固定资产•国有固定资产是指全民所有的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而不改变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和其他物质资料。
•(2)国有流动资产•国有流动资产是指国家所有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参加循环周转、不断改变其形态的那部分物质,以及债权和货币资金等。
•4、按移动后是否会损害其价值分类•(1)国有动产•国有动产是指国家所有的能自由移动而不损害其价值的资产。
•(2)国有不动产•国有不动产是指国家所有的不能移动或移动后会损害其价值的资产。
它包括土地及其附着物,如建筑物以及土地上的生长物等。
•不动产也具有商品交换的基本特性。
但不动产又具有稀缺性、耐用性、难以隐匿性以及对经济生活影响巨大等特点。
•5、按存在地域可分为境内国有资产和境外国有资产•(1)境内国有资产•境内国有资产是一国国有资产的主体。
•(2)境外国有资产•6、按宏观经济分析的要求分类•(1)国有资产存量•国有资产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国有资产的数量。
这一变量有时间维度,即限制在某年某月某日某一时点上的国有资产数量。
•我国国有企业有 40 万家 , 资产存量达 10 万亿元(史东明(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学博士后副教授)《中国外资》2004年第12期)•(2)国有资产流量•国有资产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有资产的数量。
这一变量没有时间维度,要以一定时期的汇总来计算。
二、国有资产收益•(一)国有资产收益的基本概念•1、概念:国有资产收益是国家凭借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资产所有权取得的各种收益的总称。
•2、国有资产收益的理论依据•总体上看,国有资产收益的理论依据就是国家的财产权力。
具体而言:•(1)由国家的政治权力派生出的国家财产权力是全民所有制国有资产收益的理论依据;•(2)由国家主权派生出的国家财产权力是资源性国有资产收益的理论依据。
•2、来自资源性国有资产的收益形式•(1)国有土地使用费。
•(2)国家资源管理收入。
•(3)中外合资企业场地使用费收入。
•3、国有资产收益的其他形式•主要有依法没收资产收益、接受无主资产收益、接受赠与资产收益等。
•(三)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与使用•1.来自国有企业和国有股权的国有资产收益在全部国有资产收益中占主体地位。
•2.在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的资产收益分配关系时,应立足于使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3.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分配格局应是:•第一、在国有经济需要保留和进入的领域,将国有资产收益的全部或部分留在原企业,转作国有资本再投资。
•第二,在国有经济需要逐步退出的领域,应将国有资产收益纳入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用于重组投资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