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毒副作用分析
中药进补需当心中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进补需当心中药的毒副作用中药进补是保健养生的一个不错选择,中药副作用较小,但是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是药,使用不当很可能引起毒性反应,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如何避免中药的毒副作用。
有些药物副作用也是较大的,如红砒石、白砒石、水银、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等。
毒性稍轻些自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马钱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闹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鳖、吕宋果、云轴子、枫茄子、枫茄花、生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罂粟壳等。
中草药也可以成为变应原,从而引起变态反应。
如灵芝可导致出现头晕、口鼻及咽部干燥、胃部不适、咯血及便秘。
也偶可致过敏性休克;又如丹参对血象、胃肠道及肝功能有些影响。
可产生致敏的中草药有100多种,如常用的中成药及中药如藿香正气丸、银黄解毒丸、安神补心丸、黄柏、六神丸、黄连、双花、人参、乌贼骨、红花及川贝枇杷露等。
可见.中药毒副作用虽比西药小,但并非绝无毒性。
对于进服补药养生的人来说,如何避免中药的毒副反应首先,直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且不可随便改变用量和服法。
其次,一方一药不可久眼,否则易引起耐受性,并导致积蓄中毒。
再次,服中药时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异常现象,如皮疹、瘙痒、发热等,如果出现,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诊治。
一次服某种药致过敏者,切忌以后再用此药。
另外,应慎用民间验方,更不能轻信游医、药贩子的所谓祖传秘方和灵丹妙药、电此酿成的遗恨已屡见不鲜。
最后,要慎用滋补品。
中医强调有虚证方能进补,无虚则忌补。
补需适时适量,尤其是年轻人更不能随意进补。
也有一些可致肾脏损害的中药一定要了解动物类中药: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植物类中药: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柬支、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铭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腊梅根等。
不要轻视中药毒副作用
不要轻视中药毒副作用不要轻视中药毒副作用不要轻视中药毒副作用有人认为,中药多是“草根树皮”,一般没有毒性,即使有毒,问题也不大,对身体没有影响。
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
的确,中药大多数少数是来源于植物两大类药材,若干是动物和矿物。
凡是公司目前应用的传统药物,通过历代医家临床深入分析、筛选,确实烈性的品种不多,如能正确应用,是比较安全的。
但毕竟还有一部分含有毒性的中药,有的甚至毒性很强,如果用之不当,轻则可出现不良反应,重则也可危及生命,决不可轻视。
我国历代医家,对于使用毒性中药,都是非常谨慎的,曾在不同医籍中,都作过多次详尽记载。
如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序中记有:“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这说明凡使用毒性中药,必须自小剂量开始,如果疾病不愈,逐渐增量,以免中毒。
再如,后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毒性中药的应用,更为慎重,凡用有毒药物,均在“脚注”上注明炮制要求。
如巴豆:去皮、心、熬黑。
商陆根:熬。
芫花:熬。
瓜蒂:熬黄。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
半夏:汤洗等。
又如,所用明代李时珍为了引起后世医家对使用毒性中药的警惕,他在《本草纲目》的编写体例中,特将含有毒性的植物类药材,另列为“毒草类”。
如将大戟、芫花、甘遂、商陆、狼毒、乌头、附子、续随子、泽漆等,并列一起,又将每种不同的腐蚀性反应,详尽叙述,这样归类方法,便于后世学习和掌握。
上述记载,都是前人在应用有毒中药的问题上从不同角度提示后人切切注意的,不可忽视。
建国后,国家为了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施用有效,对于含有毒性的中药,无论从使用和管理上,都极为重视。
制定了必要的管理制度,如《中国药典》(1977版,一部)将收载的剧毒中药,分别注明有大毒、有毒和有小毒;在炮制项下,每种都有明确规定。
并且有的品种,还规定了含量标准。
如制马钱子粉,含“士的宁”为0.80%;巴豆霜含油量为18~20%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应用有毒中药药用的依据。
浅谈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浅谈中药的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响摘要:正确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响,趋利避害,在充分发挥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下减少伤害。
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要认识不良反响发生的条件、规律,尽量防止和减少它们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原因;合理用药[Objective]Correctly recognize Chinese drugs' toxic and side effects and bad reaction for good result and avoiding harm;fully exert TCM's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disease with less harm;reasonably administer drugs,ensure safe and effective administration;get to know conditions and rules for side effects,as possible prevent and reduce their production.随着中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对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响的报道越来越多。
比如##白药中毒可引起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血尿素氮与肌酐增高,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而致死亡[1]。
因此,中药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响不仅在于药物本身的毒性,也在于用药不当所造成的损害,可以说但凡药品,就会有不良反响发生的可能性。
1 原因分析1.1 药材来源存在差异性药物的种属和产地不同导致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
如木通,有木通科植物木通和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之分,木通科植物木通无毒,而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
临床应用时可因品种混乱,误用而导致中毒。
1.2 炮制不当或未经炮制中药经过适当的炮制可以增加药效,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等。
但不当的炮制也会使药物发生不良反响的机率上升。
中药材的安全性与毒副作用研究
中药材的安全性与毒副作用研究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领域。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药材的安全性和毒副作用的研究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药材的安全性问题以及现代研究方法在解决中药毒副作用问题中的应用。
首先,中药材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药材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药材本身的安全性和药材的质量安全性。
药材本身的安全性是指药材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虽然中药材源自自然,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绝对安全的,因为中药材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一些成分可能具有毒性。
因此,对中药材的毒性进行评估和研究非常重要。
同时,药材的质量安全性也是中药材安全性的重要方面。
药材的质量安全性包括药材的纯度、含量和污染物等方面。
因此,对中药材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也是确保中药材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毒副作用研究中的应用不断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传统的中药毒副作用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动物模型来评估中药的毒副作用。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观察结果的主观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等。
因此,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为中药毒副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药对人体的影响。
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研究中药材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和潜在的毒副作用。
此外,现代科学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性,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等,可以用于检测中药材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
然而,中药材的安全性与毒副作用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药材的复杂性使得对其毒副作用的研究变得困难。
中药材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
因此,对中药材的毒副作用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到这些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的影响。
其次,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性问题也是一个挑战。
小议中药毒副作用
小议中药毒副作用标签:中药;毒副作用中药是我国国之瑰宝,其配方取自自然,其疗效为千百年来人们长期实践、体验的认可。
在人们传统观念中,一直认为中药是无毒、无副作用的。
然而,“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一样。
中草药的毒性是原本就存在的,甚至有些中药的毒副作用还相当大。
”北京大学药学院中药研究室主任陈世忠教授于记者采访时指出,只不过相比西药,中药的毒性范围较小,也就是说,比如100例西药中80例毒性明显的话,换作中药,可能就只有三四十例有明显毒性,中药毒副作用的产生显得隐蔽许多。
在中药发展过程中,前人已总结出中药的毒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中药的毒副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据报道,在1165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中,中药有460种,占39.48%。
国家明文规定了28种有毒中药:砒石、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洋花、雪上一枝蒿、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红升丹。
这些药物有的具有剧毒,应用不当有致命之虞,但其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的作用难以替代。
这就要求在用量和用法上严格遵循用药原则。
如:附子具有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功效,主治亡阳虚脱、寒湿痹痛等病症,近年发现有强心作用。
但不可生用,炮制品内服也只能在15g以内,且应先煎、久煎,使毒性乌头碱水解。
川乌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其镇痛、镇静作用强于吗啡,常用于风寒湿痹、心腹冷痛。
但生用有剧毒,且其含乌头碱,宜先煎、久煎,因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因此不可过量,否则会出现舌、肢麻木、头痛头晕、言语不清、小便失禁、四肢抽搐,重者呼吸衰竭、心跳骤停。
马钱子可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
但因其含番木碱(士的宁),生用有剧毒,必须炮制,过量应用30分钟后可引起强直性惊厥、呼吸麻痹,导致死亡。
生半夏能化痰止咳、消肿散结,主治风痰眩晕、痰厥头痛,亦应炮制后用。
中药毒副作用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
1一 2
C i clo ra o hn s dc e 0 0年 V L() N 4 l iaJun l f iee n C Meii 1 n2 O . 2 O,
会进一步加 重脾伤 ,相反 ,脾虚之人 更容 易 出现 思考 问题失控 ,严重 时表现 出抑 郁症 。通 过 中医禁食疗 法 重建脾主运 化功 能,不仅使 受试者 的糖尿病 、血脂 紊
22 药物 因配伍不 当而加剧 或产 生毒 副作用 的 . 最典 型 的代表 就是 金元 时期概 括总 结 出的 “ 八 十
1 中药 的毒性
据 《 南子 ・ 务训 》云 : “ 农尝 百草 之滋 味 , 淮 修 神
水泉之 甘苦 …… 一 日而遇 七十毒 。”这说 明 古代我 们
的祖先 就认 识到 ,很 多 中药是有 毒 的 。
11指药物 的总称 . 明代 《 经 》卷 十二 云 : “ 类 毒药 者 ,括 药饵而 言 ,
反 ”和 “ 九味 ”。虽 “ 八反 ”和 “ 九味 ”诸 药 , 十 十 十 有一 部分 同实 际应用 有 些 出入 ,历代 医家 证 明某 些 药 物仍 可合用 。一般来 讲 ,对其 中一 些药 物 ,若 无充 分 根 据 和应用 经验 ,仍 勿盲 目配 合使用 。 23违 反妊 娠用药 禁 忌 . 据 药物 对胎 元损 害程 度 的不 同,一般 分 为禁 用和 慎 用 两类 。 禁用 的大 多是 毒性较 强或 药性 猛烈 的药物 , 例 巴豆 、牵 牛 、麝香 、三 棱等 ;慎用 的括 通经祛 瘀 、 行 气破 滞 以及辛 热等 药物 ,如桃 仁 、红花 、干姜 、 肉
C C 中医临床研究 2 1 JM 00年 V . ) N 4 OL( 2 O.
中 药 毒 副 作 用 发 生 的 原 因分 析
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里, 凡有生命 的物质都有 限度 、 天敌, 有 生生相依 , 物物相克 , 人为 破
坏生态平衡 , 过度使用科研成果 , 会造成细 菌耐 药不断产生和变异 。 文 中所 提 的城 市是 一个市 区人 口 8 O多 万的 中等城 市 ,从 年度 总 DD D S和单 品种 D S可以看 出,目前 医疗机构对 T C的使用处 于 DD G 较高水 平, 有使用泛滥的迹象。 G杆菌对 T C的耐药率在 4 %以上 , G 0 耐药率不断上 升 , 表明 G杆 菌耐药情况不容忽 视 , 若不采 取有效措 施预防 , 临床治疗严重感染疾病将面临无药 可用的境地 。提请 医疗 界的科 技人士珍惜高效低毒的头孢菌素 , 它长时间为人类健康做 让
报道越来越多。比如云南 白药中毒可引起少尿 、 无尿 、 血尿 、 白尿 、 蛋 血尿素氮及肌 酐增高 , 甚至发生急性 肾衰竭 而致死亡 。因此 , 中药毒
副作用及不 良反应不仅在于药物本身 的毒性 , 在于用药不 当所 造 也
成 的 损 害 , 以说 凡 是 药 品 , 会 有 不 良反 应发 生 的可 能 性 。 可 就
木通之分 , 通科植物 木通无毒 , 木 而马兜铃科 植物关木 通可引起 急 慢性肾衰竭。 肾小管功能障碍等 , 药动学研究提示关 木通含有马兜铃
酸, 他会在体 内聚集引起马兜铃酸 肾病 , 以损害 肾小 管为主 , 临床 其 特征包括患 者早 起有严重 贫血 , 度蛋 白尿 和管型尿 , 数患者 血 轻 半 压正常 , 但肾活组织检查发现肾皮质从深层到浅层 的间质发生广泛 纤维化 , 萎缩的肾小管和肾小球逐渐增加 , 犹如广 防己和粉防 己, 前 者含有马兜铃酸而引起毒副作用 ,五加皮与香加皮 都能祛风湿 , 但
中药毒副作用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药在 我 国应用 历 史 悠 久 , 保证 大众 健 康 作 出 为 了 巨大 的 贡献 。在 某 些 人 头 脑 中 , 中药 一 直 和 “ 天 纯 然、 无毒 ” 等字 眼 相联 系 , 而 忽 略 了 中药 的 毒性 。近 从
民 军 医 出 版社 , 0 9:5 20 l. [ ] 中医四部经典[ . 原 : 3 M] 太 山西 科 学 出 版 社 ,0 8 1 . 2 0 :5
1 8 : 6 9 6 3 .
[ ] 曹 鸣 高 审 订 . 门 曹 氏 三 代 医验 集 [ . 京 : 苏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5 吴 M] 南 江
茎, 毛茛 科川 木通 及 马兜 铃 科 关 木通 的藤 茎 一 直 也 做 木 通使 用 。前 四种 无毒 , 不 当服用关 木通 、 而 含关 木 通 的龙胆 泻肝 丸或 者汤 药 等 会 造 成 肾衰 。据 考证 , 历
代 本草所 记 载的木 通 为木通 科木 通 , 毒 , 无 今人 所用 关
年,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国务 院颁 布 的 《 医疗 用 毒 性 药 品 管理 办法 》 , 体 规 定 的毒 性 中药包 括 砒 霜 、 中 具 斑蝥 等
共2 8种 , 这些 毒性 中药 如应用 不 当 即会 引起 中毒 。 如 有报 道 因治 疗 癌 症 、 肤 病 服 用 斑 蝥 而 导 致 中毒 。 皮 中药 中很 多药 物如 生乌 头 、 半夏 等 , 生 需要 经过炮 制 减
中药及中成药的毒副作用
【六味地黄丸】
年轻人不宜用
很多人一觉得有点腰酸背痛,就吃几瓶六味地黄丸补一补。中医主任医师尹志超指出,“六味地黄丸”并非人人适用。六味地黄丸只适合阴虚患者,肾阴不足的人,特别是中年人适宜服用。年轻人或者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还会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等现象,还可能越补身体越不适,甚至使原有病情加重。所以六味地黄丸在服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弄清是否对症,千万不能当成补品随便吃,也不能过量吃。
【六气中,很多人用六神丸等消炎止痛药物来解决。一些家长以为让婴儿多吃些六神丸,可以不生痱子和疮疥,殊不知它含有蟾酥等毒性成分,用量过多可能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心跳过缓等症,严重的还会发生心房、心室之间的传导阻滞和循环衰竭而死亡。而人工牛黄有清热之效,易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后果,造成脾阳不足,出现小便多、大便稀等问题。如果长期服用,雄黄还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影响。
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
含有以上药材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耳聋丸、八正丸(散)、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汤)、导赤丸(散)、甘露消毒丹(丸)、排石颗粒、跌打丸、妇科分清丸、冠心苏合丸、苏合丸、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济生桔核丸、止嗽化痰丸、八正合剂、小儿金丹片(丸)、分清五淋丸、安阳精制膏、辛夷丸、儿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川节茶调丸(散)、小儿咳喘颗粒、小青龙合剂(颗粒)。
【益母草】
【朱砂】
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含朱砂的中成药:一捻金、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香返生丸、七珍丸(丹)、七厘散、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痫丸、补肾益脑片、局方至宝散、纯阳正气丸、抱龙丸、柏子养心丸、胃肠安丸、香苏正胃丸、保赤散、益元散、梅花点舌丸、琥珀抱龙丸、紫金锭、紫雪、暑症片、舒肝丸、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复方芦荟胶囊。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的毒性是指其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的能力。
中药毒性的产生原因多方面,包括中药自身的成分、制剂方式、用药的剂量、给药途径以及使用条件等。
要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就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首先,中药自身成分就是造成其毒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药中含有大量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酚类、醛类、甾体化合物等,这些成分能对人体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产生影响,且有些成分具有较大的毒性。
例如,雄黄、砒霜、蛇胆等即为有毒中药,其毒性表现在人体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等各个方面,若用量不当,则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因此,需要正确地使用中药、正确地识别中药药材和提取物的成分,严格控制它们的含量和比例,以减少中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其次,制剂方式也可能影响中药毒性。
应当注意到,中药的不同制剂方式对其毒性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如果将中药直接制成干燥粉末,具有较高毒性的成分可能难以被稀释和分离,这就会增加中药的毒性。
反之,如果将中药水泡或煮制成水提液,制成药片或者口服液,较高毒性的成分则被较好地稀释和分离,对人体的影响也可能相应降低。
此外,用药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也是影响中药毒性的两个主要因素。
中药用药需要注意剂量,特别是对于有毒中药,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药量,控制用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中毒。
同时,给药途径也起到重要作用。
若中药被以皮内注射、静脉注射等非正规途径给予使用,则有可能引起较大的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要在遵守中药临床使用操作规程的前提下,选用适当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式,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使用条件也会影响中药的毒性。
因为许多中药的毒性具有季节性或者环境依赖性,如同一植物在不同季节采摘的药材毒性可能存在明显差异。
在使用危险中药时,植物的采摘、加工、保管和配制过程都需要严格控制,充分保证其品质和纯度,同时在使用时要注意温度、时间和环境等因素,以确保药品的使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要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需要对中药的成分、制剂方式、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使用条件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中药的毒副作用分析
中药的毒副作用分析发表时间:2012-12-03T17:12:09.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魏立平[导读] 许多人都认为西药具有毒副作用,中药和中成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因此可以放心服用。
魏立平 (双辽市中医院吉林双辽 136400)【摘要】许多人都认为西药具有毒副作用,中药和中成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因此可以放心服用。
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些中药和中成药也有毒副作用,服用时必须谨慎,切勿盲目服用。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1 前言目前有许多人都认为,中药和中成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加之市场经济大潮把几千年的古老中医药也推进了医药市场,中药广告也不甘寂寞,引人注目的广告词是“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
在这种思想作用下和宣传的误导下,让很多患者或是健康人都在乱服中药,这不禁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给患者带来的严重的身体损害,下面笔者就自己对中药的副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临床参考。
2 中药毒副作用分析中药几千年来的发展,来自“药毒同源”、“药食同源”、“药者毒也”的基本概念。
“一草一木一石,知之而善用者为药,不知之而滥用者为毒。
”下面就常用的几种常用的中成药为例加以说明。
2.1牛黄解毒丸:通常用于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病。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禁服此类中成药。
2.2金匮肾气丸:常用于治疗腰酸腿软、小腹急痛、烦渴不眠、小便不利或尿频等症。
但是有些患者服用后,会出现皮疹、恶心、腹痛、腹泻、浮肿、头痛及血压上升、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
2.3藿香正气水:常用于中暑头痛、发烧、吐泻、腹胀等症。
有人因受风寒,胃部发生阵发性疼痛,且恶心呕吐,便自服藿香正气水一瓶,结果20分钟后,出现红色风疹块,瘙痒异常,尤以颈部为甚,直至呕吐后上述症状才消退。
2.4、八珍益母丸、香连丸:有人服用香连丸后浑身无力、心绪烦躁、小便短涩、脐周隐痛,继而出现环形红斑;也有人在服用八珍益母丸后,在口唇、颈部、四肢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疹及水疱,且痒痛异常,均为过敏反应。
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分析及预防策略
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分析及预防策略【摘要】中药一向被国人认为“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
近十多年来,某些中药的毒副作引起了国内外医药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探讨引起中药毒副作用的药理原因,并探讨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策略。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药理分析;预防【中图分类号】r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283-02中药来自于天然植物或动物,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很复杂,通常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酶、色素、维生素、有机酸、鞣质、无机盐、挥发油、生物碱、甙类等。
每一种中药都可能含有多种成分。
在这些成分中,有一部分具有明显生物活性并起医疗作用的,常称为有效成分,如生物碱、甙类、挥发油、氨基酸等。
中药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治疗,经过几千年的临床使用,反复筛选,毒副作用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中药就没有毒副作用,中国民间有句俗话“是药三分毒”,也就是在提醒我们服用中药时也应注意它的负面影响。
1 毒副作用的表现1.1 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便血、黄疸等;1.2 神经系统: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1.3 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不齐、心率增快或减慢;1.4 造血系统:表现为粒细胞缺乏症、溶血性贫血等;1.5 呼吸系统:表现为系统发生病变;1.6 泌尿系统:表现为系统发生病变。
2 毒性药理分析2.1 含生物碱类:这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毒理作用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
先兴奋后抑制,直接影响心脏功能,继发其它脏器的变性坏死。
甚至可引起呼吸中枢中毒致呼吸麻痹窒息。
如含乌头碱的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等;含雷公藤碱的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含番木鳖碱的马钱子,含莨菪碱的曼陀罗,含苦楝碱的苦楝子,含麻黄碱的麻黄等。
2.2 含苷类:此类化合物中苷元具有毒性。
大致分为4种,强心苷中的甾体苷类: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小剂量有强心的作用,较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可致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如洋地黄、万年青、八角枫等;含氰苷类:水解后析出氢氯酸等能损害并抑制呼吸中枢,重者可立即死亡,如白果所含银杏酸和银杏酚,苦杏仁、桃仁、瓜蒂等;含皂苷类:其毒性作用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肾脏、尚有溶血作用,如黄药子、木通、商陆;含黄酮苷:其毒性作用多是刺激胃肠道和对肝脏的损害,引起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如芫花、广豆根等。
中药的毒副作用
加强中药的质量控制
总结词:药品质量
详细描述:中药的质量控制是防治中药毒副作用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中药材的采购、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可以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应建立完善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对中药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确保上市药品的质 量可靠。
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
总结词
配伍禁忌的中药可能相互竞争代谢酶, 导致药物浓度异常,从而产生毒副作 用。
配伍禁忌的中药可能相互作用,产生 有毒代谢产物,对人体造成损害。
用药剂量过大
中药的用药剂量过大可能导致毒 副作用的产生,因为高剂量药物 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人体造成损
害。
用药剂量过大可能使中药中的某 些有毒成分在体内蓄积,从而产
中药的毒副作用
目录
• 中药毒副作用的概述 • 中药毒副作用的具体表现 • 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分析 • 中药毒副作用的防治措施
01
中药毒副作用的概述
中药毒副作用的定义
总结词
中药毒副作用是指在使用中药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或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而 引起的不良反应和损害。
详细描述
中药毒副作用是指在使用中药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或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而 引起的不良反应和损害。这些反应和损害可能是由于药物剂量过大、使用不当、 个体差异、药物配伍不当等原因所致。
心肌损害
长期或过量服用某些中药可能对心肌 造成损害,出现心衰、心肌炎等症状。
血压波动
某些中药可能影响血压,导致血压升 高或降低。
神经系统毒副作用
头痛头晕
某些中药可能引起头痛、 头晕等症状。
失眠
某些中药可能影响睡眠, 导致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
神经毒性
某些中药可能对神经系统 造成损害,出现记忆力减 退、意识模糊等症状。
中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的毒副作用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一种疗法,历史悠久,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疗效明显的成果,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中药应用中也存在一些毒副作用的问题。
毒副作用是指中药在治疗作用之外产生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副作用等。
这些毒副作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甚至危害生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毒副作用:首先,有些中药本身具有较强的毒性。
比如,据研究发现,常用的附子、雄黄、皂角等中药在一定剂量下可导致中毒,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这些中药虽然在一定情况下有一定疗效,但是必须慎重使用,避免超剂量或长期使用。
其次,一些中药可能导致药物过敏反应。
某些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能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等轻微过敏反应,以及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等危险反应。
因此,使用中药时需要了解自己的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药。
再次,一些中药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副作用。
比如,中药在治疗某些疾病时会产生一些不适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
有些副作用可能仅持续一段时间后自行消失,但也有些副作用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一定损害。
此外,对于一些存在潜在毒副作用的中药,还需要注意药物的质量控制。
有时,中药中可能掺杂或含有有害成分,比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使用后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因此,在购买和使用中药时,需要选择正规的药店或医院,避免购买次品或假冒伪劣中药。
对于中药的毒副作用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首先,加强中药的质量管理。
政府、相关部门和医药企业应加强对中药的质量管理,严格控制中药的生产过程,确保中药的质量安全。
其次,加强对中药的研究。
通过对中药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药的功效、毒性和适应症,为中药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最后,加强对中药的监管和宣传。
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中药的监管和宣传,提高社会大众对中药毒副作用的认识,并引导患者在使用中药时遵循医生的建议。
浅谈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于用 药不 当所 造成 的损 害 , 以说 凡是 药 品 , 会 有 可 就
不 良反应发 生 的可 能性 。 1 原 因分 析 1 1 药材来 源 存 在 差 异性 药物 的种 属 和 产 地 不 .
与 西药 溴 化钾 、 碘化 钾 合 用 , 引 起 赤 痢样 大 便 , 可 导
致 药源性肠 炎 。又如 中成 药 消 渴丸 中 , 除含 黄花 、 生 地、 花粉外 , 含 0 2 g优 降 糖 , 误 认 为纯 中药 制 还 .5 故 剂 , 用 中 出现 低 血 糖 昏迷 的报 道 较 多 。另 有 报 应
全 、 效 。要 认 识 不 良反 应发 生 的 条件 、 律 , 量 防 止 和 减 少 它们的发 生。 有 规 尽
关 键词 : 中药 ; 副作 用 ; 因 ; 理 用 药 毒 原 合
中 图分 类 号 : 2 7 文 献标 识 码 : R 8 A
i c (3 0 n e j0 03)
A s at[ bet ec r cl rcg i hns rg o i a ds e f cs n a ecinfr odrsl adaodn am; bt c:0 jci ] or t eo n eC ieedustx n i f t a db drat o eut n v ii hr r v e y z c d ee o og g
随着 中药 应 用 得越 来越 广 泛 , 年来 对 常 用 中 近 药 的不 良反 应的报 道 越来 越 多 。 比如 云南 白药 中毒
可 引起少尿 、 无尿 、 尿 、 白尿 、 尿 素氮 及 肌酐 增 血 蛋 血
高, 甚至发 生急性 。 肾衰竭 而致 死 亡_ 。因 此 , 1 ] 中药 毒 副作 用及不 良反应 不仅 在 于药 物 本 身 的毒 性 , 在 也
中药的毒副作用及预防对策
中药的毒副作用及预防对策摘要】随着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中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但多数人对于中药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人们在服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
近年来,中药重度现象明显增加,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中药的毒副作用以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为中药的运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预防对策【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124-02引言中药一般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以及矿物,因此多数人认为重要的毒副作用较小,但随着中药应用的日趋广泛,对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中药的毒副作用主要是药物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组织器官产生了一定的损害,扰乱了人类机体的生理功能,导致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1.毒副作用出现的主要原因第一,药物的配伍不合理。
中药多数是配伍用药的,其制剂多数是由各种中药材配置而成,而多种药材都有自己的配伍禁忌,在配药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还应当考虑到一些重要与西药的配伍,例如朱砂等含有汞成分的重要遇到西药的碘化钾等,就可能会引起药源性肠炎。
此外,中成药消渴丸中,除了含有黄花以及生地外,还含有0.25g的优降糖,因此许多人因为此药是中药制剂,导致一些患者服用后出现低血糖昏迷的情况[1]。
中医认为,乌梅、山楂以及山茱萸等于磺胺一起服用,会引起血尿,甘草与水杨酸等同事使用会增加溃疡疾病的发生率。
第二,没有针对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按照中医理论辩证施治的原则,才能够有效的保证药物的安全,否则就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及时是补益中药也应当实施辩证治疗。
例如大黄、黄连以及黄柏等组成的复方针对实热型细菌感染进行治疗,虽然符合“热者寒之”的基本治疗原则,但是细菌感染,假如患者为虚寒证,采用次方治疗效果较好,否者不但无法治疗患者,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中毒等情况。
另外,医师在写处方时,应当使用规范的处方名称,不应使用俗名或者简称,以免出现差错,例如五加皮有南北之分,常用的五加皮没有毒性,与人参的功效相似,但北五加具有祛风湿的效果,具有少量毒性,假如医师在开具处方时没有写明是哪种五加皮,就很容易出现用错药的现象,导致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中药的毒副作用不容忽视
、 , 。
“
”
。
人 参 单独应 用时 主
、 、
,
其 次 对一 些 常用 药 也 要 注意 观 察
、 、
但 如 若 拌有 咳 嗽 痰 多 古
、 、 ,
有 些 引 起 过 敏 反 应 过 敏性 休克 肝脉 的 损
萝 苔 厚腻 腹 泻 大 便 秘 结 高烧 不 退 等 症
掉 以 轻心
。
如 被 认为 无 毒 的 人 参 三 七 红
。
、
、
首先 在 应 用 剧 毒 药如 乌头 马 前 子 等
时 要 注 意 适 应 症 给 药 方 法和 严 格 控 制 用 药 剂 量 以 免 中毒
, , 。 , , , ,
,
龙 构祀子等 等
,
比如被视 为滋补圣 品 的人
, ,
参 若 应用 不 当 就 会 出现 异常 反 应 称 之
子
、
、
、
山 查等 含 有 机 酸 的 中药 长 期 同 服
, , 。
,
以
又 如 中药 烧麦 芽 神 曲 溃 豆 鼓等 不 能
,
免 磺胺药 在 尿 中结 晶 发 生 尿 闭 尿 血等 副
与抗 生 素合 用 因 为这 些 中 药含 有 丰 富 的 消化酶 而 抗 生素 可使 酶活性 下 降 会影响
疗效
。 , ,
9一 1 8 9
。 , , 、 、 。
毒 增 效 的 目的
,
。
对干 生半 夏 入 汤剂 制 订 出相 应 的 质 量 标 准 在 严 格的 控 制 管理 下 将 生 半 夏 在 汤 剂 中 应 用 节 约 大 量 的 人 力 物 力 而 几还 最 大 限度 地 保 存 了原药 材的 治 疗 效 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的毒副作用分析
摘要】许多人都认为西药具有毒副作用,中药和中成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因
此可以放心服用。
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些中药和中成药也有毒副作用,
服用时必须谨慎,切勿盲目服用。
【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
1 前言
目前有许多人都认为,中药和中成药没有什么毒副作用,加之市场经济大潮
把几千年的古老中医药也推进了医药市场,中药广告也不甘寂寞,引人注目的广
告词是“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
在这种思想作用下和宣传的误导下,让很多
患者或是健康人都在乱服中药,这不禁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给患者带来
的严重的身体损害,下面笔者就自己对中药的副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临床
参考。
2 中药毒副作用分析
中药几千年来的发展,来自“药毒同源”、“药食同源”、“药者毒也”的基本概念。
“一草一木一石,知之而善用者为药,不知之而滥用者为毒。
”下面就常用的几种
常用的中成药为例加以说明。
2.1牛黄解毒丸:通常用于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病。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禁服此类中成药。
2.2金匮肾气丸:常用于治疗腰酸腿软、小腹急痛、烦渴不眠、小便不利或尿频等症。
但是有些患者服用后,会出现皮疹、恶心、腹痛、腹泻、浮肿、头痛及
血压上升、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
2.3藿香正气水:常用于中暑头痛、发烧、吐泻、腹胀等症。
有人因受风寒,胃部发生阵发性疼痛,且恶心呕吐,便自服藿香正气水一瓶,结果20分钟后,
出现红色风疹块,瘙痒异常,尤以颈部为甚,直至呕吐后上述症状才消退。
2.4、八珍益母丸、香连丸:有人服用香连丸后浑身无力、心绪烦躁、小便短涩、脐周隐痛,继而出现环形红斑;也有人在服用八珍益母丸后,在口唇、颈部、四肢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疹及水疱,且痒痛异常,均为过敏反应。
2.5七厘散、狗皮膏、金不换膏:这些药物局部外用时,很容易被皮肤吸收,轻者发生局部炎症,重者引起全身中毒。
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后果相当严重。
如用于下肢溃疡、神经性皮炎、酒糟鼻等,更容易引起过敏,所以患者使用这些
药物时应当提高警惕。
2.6逍遥散: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倦怠无力等症。
有患者因患三叉神经痛而服用此药,结果一周后出现点状粉红色丘疹(属于药疹的一种),既感寒冷,
又发高烧,头部胀痛,无法入睡,同时面部及下肢也都出现了浮肿。
停止服药后
对症治疗方获痊愈。
2.7安宫丸、朱砂安神丸:这类药物都含有朱砂即硫化汞,久服可导致汞中毒。
如脑外伤患者长期服用安宫丸,会出现腰痛、少尿、血尿、蛋白尿,甚至会导致
肾功能衰竭。
又如神经衰弱、高血压患者持续服用朱砂安神丸,容易引起口腔炎、恶心呕吐、蛋白尿、赤痢等慢性汞中毒。
2.8云南白药:既可止血又可祛淤,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外伤的治疗,而且在治疗胃肠、子宫出血等方面,也有明显的疗效。
但有人误以为服用量越大,治疗
效果越好,于是超量服用,以致发生中毒事故。
主要表现为头痛、心慌、呕吐、
胸部灼痛、口舌与四肢麻木,甚至产生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房室传导
阻滞等症。
2.9六神丸:为消肿解毒药,常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症。
除孕妇禁用外,体质虚弱者也应慎用。
例如一位患者因患疖肿与咽喉干痛而服六神丸后,
竟产生皮肤奇痒、烦躁不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嗜睡昏迷,以及胸闷不适、
喘气困难、心率缓慢、心律不齐等症状,经过及时治疗才转危为安。
这主要是因
为该药含有蟾酥等有毒成分,因此患者切勿乱用。
3 中草药的毒性分析
3.1有许多中草药的毒性也很强大,我们就前些年出现的吃龙胆泻肝丸导致肾衰竭,主要是木通里含马兜铃酸,马兜铃酸为肾毒素,能造成肾小管大量丧失,
导致肾衰竭,是典型的“中草药肾病”,病情严重者需要终身做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马兜铃酸也是潜在的致癌物质,有关动物实验表明,食用马兜铃酸会导致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肺癌。
已知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关木通、
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己、细辛、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
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
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等。
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
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
含有以上药材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耳聋丸、八正丸(散)、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汤)、导赤丸(散)、甘露消毒丹(丸)、排石颗粒、跌打丸、妇科分清丸、冠心苏合丸、苏
合丸、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济生桔核丸、止嗽化痰丸、八正合剂、小儿金丹片(丸)、分清五淋丸、安阳精制膏、辛夷丸、儿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颗粒、
口服液)、川节茶调丸(散)、小儿咳喘颗粒、小青龙合剂(颗粒)等。
3.2朱砂的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含朱砂的中成药:一捻金、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香返生丸、七
珍丸(丹)、七厘散、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痫丸、补肾益脑片、局方至宝散、纯阳正气丸、抱龙丸、柏子养心丸、胃肠安丸、
香苏正胃丸、保赤散、益元散、梅花点舌丸、琥珀抱龙丸、紫金锭、紫雪、暑症片、舒肝丸、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复方芦荟胶囊。
3.3雄黄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导致砷中毒,损伤神经、血管,并可引起肝、肾、脾及心肌等实质器官的脂肪变性和坏死和致癌。
含雄黄的中成药:七珍丸、
小儿化毒散、小儿至宝丸、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牙痛一粒丸、牛黄至宝丸、牛黄抱龙丸、牛黄消炎片、牛黄清心丸、牛黄解毒丸(片)、牛黄镇惊丸、六应丸、安宫牛黄丸(散)、红灵散、医痫丸、局方至宝散、阿魏化痞膏、纯阳正气丸、珠黄吹喉散、梅花点舌丸、紫金锭、暑症片、痧药。
3.4柴胡的主要成分柴胡皂苷能导致肾上腺肥大、胸腺萎缩,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
有肾毒性,能损害肾脏。
中成药:小柴胡片、小柴胡颗粒、柴胡口服液、
柴胡舒肝丸、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午时茶颗粒、牛黄清心丸、气滞胃痛颗粒、龙
胆泻肝丸、加味逍遥丸、护肝片、补中益气丸、乳疾灵颗粒、逍遥丸、消食退热
糖浆、通乳颗粒、黄连羊肝丸、得生丸、清瘟解毒丸、舒肝和胃丸、感冒清热颗粒、鼻渊舒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平肝舒络丸、安坤赞育丸。
3.5有的中药长期服用能损害肾脏,并能导致内出血和对造血功能造成损伤。
如板蓝根颗粒、二丁颗粒、儿童清肺丸、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热速清口服
液、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儿感冒茶、小儿感冒颗粒、护肝片、利咽解毒颗粒、金嗓散结丸、复方鱼腥草片、健民咽喉片、羚羊清肺丸、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
毒口服液、感冒退热颗粒、清开灵注射液。
3.6有含致癌成分,能导致肝癌。
如川贝雪梨膏、止咳橘红口服液、止嗽化痰丸、橘红丸等。
3.7含有组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两种类似蜂毒酸的有毒成分。
超量中毒有溶血作用,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少量能兴奋心肌,大量能使心肌麻痹,并能抑制呼
吸中枢等,如止痛化癥胶囊、中风回春丸、中风回春片、医痫丸、金蒲胶囊、狼
疮丸、通心络胶囊等。
3.8含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的作用,引起内脏广泛出血。
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含小檗碱(黄连素),孕妇服用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症,儿童服用可引
起急性溶血、严重黄疸;能导致高血压、心悸、神经损伤、肌病、中风、精神
错乱、记忆力丧失,可致死。
有肝毒性;均含有毒性成分黄樟醚,可诱发肝癌等。
总之中药也有很多的毒副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中医师要严格把关,监督中药
的合理应用,做好宣传工作,将常用的中药副作用普及到老百姓中,让百姓彻底
改变中药没有副作用的错误思想,有效的防控中药的乱用现象,将中药的毒副作
用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