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力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理学》考试大纲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理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3a08a1227d3240c8547ef48.png)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本《生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武汉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理学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设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技能,对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有深入的理解,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一)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90分钟(与《运动解剖学》180分钟),试卷该部分满分150分。
(二)试卷结构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及论述题,其分值约为2:3:2:4:4。
三、考试内容《生理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与体温、尿的生成和排出、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等。
四、考试要求(一)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生理学的任务、体液及其组成、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稳态的生理学意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其相互关系。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方式及其特点。
2.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传播3.肌细胞的收缩肌组织分类、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细胞的结构特点、兴奋—收缩耦联、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肌肉收缩形式。
(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的概念、血液的理化特性。
2.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
3.白细胞与血小板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白细胞的功能、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4.血型和输血原则血型的概念、输血原则(四)血液循环1.心脏的泵血功能评价心脏泵血的各个指标、正常值及意义、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2.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其特点。
3.血管生理血管的功能性分类、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五)呼吸1.肺通气和肺换气呼吸的基本过程、呼吸肌、呼吸运动、肺内压、胸内压、评定呼吸功能的各个指标及其意义。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内容及范围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内容及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9d026b3e650e52ea55189866.png)
120200 工商管理 数学三 管理学原理 管理经济学 财务管理学(财务与金融方向) 营销管理(营销管理方向) 战略管理(战略与治理方向)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社会学 体育管理学 050300 新闻传播学 新闻学概论(马工程教材)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0403Z3 体育新闻传播学 体育媒体关系营销 媒体体育与体育媒体 新闻学概论(马工程教材) 055200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新闻学概论(马工程教材)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本书编写组 郭庆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美)威廉·尼克斯等 张德胜 本书编写组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本书编写组 郭庆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卢元镇 高雪峰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全国统考科目 周三多著 吴德庆 荆新等著 菲利普﹒科特勒 项保华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六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 华夏出版社 2003
编者
出版社
《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旨在检验考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范 围详见《<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135100 艺术(广播电视领域专业学位) 艺术学基础知识 王次炤等 中央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艺术综合能力》旨在检验考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范围详见 〈艺术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0402 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第四版) 运动心理测量的理论与方法 045400 应用心理 普通心理学(第四版) 体育运动心理学 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 系统解剖学 运动解剖学 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 柏树令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姚 泰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彭聃龄编 黄志剑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彭聃龄编 漆昌柱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湖北辞书出版社 20结构――使用C语言》第三版 朱战立
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9ac7cb575a8102d277a22f00.png)
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Ⅰ考查目标体育学专业综合考试涵盖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两门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体育概论:150分。
运动训练学:1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试卷题型有: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Ⅲ考查范围一、运动训练学考查目标: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构成、基本原则、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等,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解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查内容:第一章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二)竞技体育的基础特点与社会价值(三)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二、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一)运动训练学概述(二)《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第二章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构成一、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二、运动训练负荷(一)运动训练负荷释义(二)运动训练负荷的构成(三)运动训练负荷的控制三、运动训练方法(一)运动训练方法释义(二)运动训练方法的多维分类体系(三)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四、运动训练过程(一)运动训练过程及其构成(二)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第三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一、运动训练原则及其理论体系(一)运动训练原则释义(二)运动训练原则理论体系的演变二、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一)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释义(二)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训练要点三、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一)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原则释义(二)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贯彻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四、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一)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释义(二)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贯彻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五、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一)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释义(二)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四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一)体能与体能训练释义(二)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三)运动员体能评价二、力量素质及其训练(一)力量素质释义(二)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三)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四)各种力量素质的训练及评定三、速度素质及其训练(一)速度素质释义(二)各种速度素质的训练及评定四、耐力素质及其训练(一)耐力素质释义(二)各种耐力素质的训练及评定(三)各种耐力素质训练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四)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五、协调素质及其训练(一)协调素质释义(二)协调素质的训练(三)协调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四)协调素质的评定六、柔韧素质及其训练(一)柔韧素质释义(二)柔韧素质的训练(三)柔韧素质训练注意的问题(四)柔韧素质的评定七、灵敏素质及其训练(一)灵敏素质释义(二)灵敏素质的影响因素(三)灵敏素质的训练(四)灵敏素质的评定第五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技术的定义、构成及基本特征(二)运动技术原理(三)运动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及评价二、运动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一)直观法与语言法(二)完整法与分解法(三)想象法与表象法(四)减难法与加难法三、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二)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四)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五)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六)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七)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八)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九)重视运动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预见工作四、不同项群技术训练要点(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二)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三)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四)体能主导类各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第六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一)竞技战术概述(二)运动员竞技战术能力概述二、战术方案的制定(一)战术方案的内容(二)战术方案制定的程序(三)战术方案示例三、战术训练的方法与要求(一)战术训练的方法(二)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四、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与战术特征分析(一)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二)战术特征分析第七章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一)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二)运动员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及战术能力的关系(三)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与特点二、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与评价(一)目标设置技能训练与评价(二)想象技能训练与评价(三)放松技能训练与评价(四)注意技能训练与评价(五)意志品质训练与评价三、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相关问题(一)心理训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二)运动员心理训练应注意的问题第八章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一、运动员知识能力概述(一)运动员知识能力释义(二)运动员知识能力的重要性二、运动知识的构成(一)隶属于各母学科的运动知识(二)解决不同维度问题的运动知识(三)程序性运动知识和陈述性运动知识(四)显性运动知识和隐性运动知识(五)不同体系运动知识之间的对应三、运动知识的获得与运用(一)运动知识的获得(二)运动知识的运用四、运动员知识能力的培养(一)提高运动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二)提高运动员运用知识的水平(三)知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与评价第九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结构(一)多年训练过程的层次设定与阶段划分(二)多年训练过程的区间链接模式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制订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内容安排(四)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负荷安排三、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二)专项提高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三)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四、多年训练过程中三个链接区间的训练安排(一)链接一区的训练安排(二)链接二区的训练安排(三)链接三区的训练安排第十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及年度训练计划的类型(一)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二)年度训练计划的结构类型及安排特点二、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一)训练大周期时间的确定(二)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三)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三、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一)中短期阶段集训计划的结构及负荷特点(二)赛前中短期集训中的区别对待四、年度训练计划的规划化用表(一)规范化用表的用途(二)年度训练计划的规划化用表示例第十一章周课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基本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二)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三)比赛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四)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五)恢复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二、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一)训练课的不同类型及要求(二)训练课的结构(三)训练课的负荷量参考书目1.田麦久,刘大庆. 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22.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43.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二、体育概论考查目标:了解体育的地位、功能、目的、过程;掌握体育手段、体育科学、体育文化与体育体制及体育的发展趋势;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体育概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武汉体育学院普通物理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武汉体育学院普通物理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332f9381eb91a37f1115cc0.png)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普通物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
本《普通物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武汉体育学院工科类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普通物理是体育工程学专业设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有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与《运动生物力学》180分钟),试卷该部分满分150分。
试卷结构: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其分值约为1:1:3
三、考试内容:
《普通物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包含力学和电磁学。
四、考试要求:
(一) 力学
1. 质点运动学:
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矢径;参考系;运动方程;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圆周运动;运动的相对性。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医学》考试大纲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医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0e6fd09b90d6c85ed3ac635.png)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医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本《运动医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武汉体育学院康复治疗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医学是康复治疗专业设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要求考生对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的了解运动医学的基本概念作了介绍,具体包括体格检查、运动性病症、运动员的合理营养、按摩、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等,并具有利用所学的基本知识,促进健康、改进训练、减少伤病、提高成绩。
二、考试形式(一)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180分钟,试卷该部分满分150分。
(二)试卷结构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问答题,其分值约为2:2:3:3。
三、考试内容一、体格检查(一)人体姿势检查l.直立姿势检查正面观、侧面观、背面观的要点及观测意义。
2.脊柱形状检查1)脊柱形状的检查方法。
2)脊柱正常的形态。
3.胸廓形态检查1)正常胸廓的形态特点。
2)鸡胸、漏斗胸、桶状胸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4.腿的形态检查1)腿部形态检查方法。
2)O形腿、X型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5.足的形态检查1)扁平足、高足弓、正常足的形态检查方法。
2)足内翻和足外翻的检查方法和生理意义。
(二)人体形态测量1.常用形态指标检查1)皮褶厚度的测量方法。
2)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
3)肌力测量方法。
2.生长发育评价(三)人体机能检查方法1运动负荷试验1)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2)呼吸机能测量。
2.运动员心电图特点3.运动员左心功能测定(四)身体成分测量评价1.身体成分概念2.身体成分的意义和测量评价方法二、不同年龄性别的体育卫生(一)儿童少年体育卫生1.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1)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2.儿童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3. 儿童少年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特点儿童少年的体育锻炼要求4.儿童少年早期专项训练的医学问题(二)老年体育卫生1.衰老的概念与机理2.体育运动对抗衰老的作用3.普通健康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三)女子体育卫生1.女子身体发育及其运动能力的特点2.女运动员月经周期的医学问题3.女子体育运动中的卫生问题三、运动性病症(一)过度训练1.概念、原因、机理、主要征象。
体育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大纲
![体育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76759c1fd0a79563d1e721a.png)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考试大纲学院代码:003学院名称:体育学院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初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12 体育学基础综合(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参考书目:田麦久.运动训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田麦久.运动训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4月第2版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考试大纲:体育学基础综合(612)(一)《运动训练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2.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3.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1.运动训练的管理体系2.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3.高等院校及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管理4.竞技体育后备队伍的训练管理第三章运动员选材1. 运动员选材的概述2. 运动选材的生物学基础3. 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实施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 运动训练原则和运动训练规律释义;2. 运动训练原则主要包括哪些方面;3. 各训练原则释义、学科基础及训练学要点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区别和联系;2. 现代运动训练方法的发展趋势;3. 模式训练法和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4. 分解、完整、重复、持续、间歇等训练法的分类及其应用;5. 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基本分类;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 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意义及要求;2. 力量素质的类型及其常用训练方法;3. 儿童少年力量训练注意事项;4. 速度素质分类及其训练方法;5. 速度素质训练注意问题;6. 耐力素质分类及常用训练方法;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 运动技术构成要素及基本特征;2. 运动技术的决定因素;3. 运动技术评价的标准和指标;4.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5. 何谓技术风格,技术风格的影响因素;6. 运动技术创新缺损时的相关训练对策;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 竞技战术构成及分类;2. 体能和技能对竞技战术的影响;3. 战术训练的常用方法;4. 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5. 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6. 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 心理能力与其它竞技能力的相关关系;2. 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3. 运动智能的重要作用;4. 心理训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第十章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1. 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2. 按训练阶段划分的训练计划种类;3. 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4. 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5.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阶段划分;6. 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基本内容和负荷特征;8. 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训练内容和负荷安排的异同点;9. 何谓“高原现象”,导致“高原现象”的原因有哪些;10. 如何保持集体项目运动队的竞技能力;11. 竞技保持阶段训练内容和负荷安排特点;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1. 年度训练计划的类型;2. 何谓竞技状态,竞技状态与大周期阶段划分的关系;3. 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类型的选择;4. 训练大周期日程确定的工作步骤;5. 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各阶段的训练任务、内容选择和负荷安排;6. 微缩大周期在现代竞赛制度下的重要作用;7. 比赛类型的划分及其任务;8. 如何科学安排年度训练过程中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9. 如何科学安排不同训练水平和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赛前中短期集训;10. 年度训练计划表的主要内容;第十二章训练周课过程的计划与组织1. 训练周类型划分及其训练任务;2. 各类型训练周计划的主要内容、负荷变化及手段方法;3. 训练课的类型;4. 训练课的基本结构;第十三章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1. 如何在训练内容上科学安排赛前训练工作;2. 运动员参赛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3. 教练员赛场指挥的基本原则;4. 运动员参赛行为表现的种类;影响运动员参赛行为的因素;5. 参赛总结的作用、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第十四章项群训练理论1. 了解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2. 了解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体系;(二)《运动生理学》考试大纲绪论一、运动生理学概述二、生命活动基本特征三、机体内环境与稳态四、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五、反馈与前馈第一章肌肉活动第一节细胞生物电现象一、刺激、反应与兴奋第三节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一、肌肉收缩的形式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第四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一、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二、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第二章能量代谢第一节人体能量的供给一、ATP与ATP稳态二、ATP的生成过程三、不同途径合成ATP的总量及效率第二节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一、能量代谢测定原理与方法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三、基础代谢第三章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感觉概述二、躯体和内脏的感觉功能三、眼的视觉功能四、耳的听觉功能五、内耳的平衡觉功能第四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二、中枢对姿势的调节三、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四章内分泌调节第一节内分泌与激素一、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作用及其特征二、激素的细胞作用机制三、内分泌功能轴第二节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一、下丘脑和垂体二、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三、肾上腺四、胰岛五、性腺第三节运动与内分泌功能一、重要内分泌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第五章运动与免疫第一节免疫学基础一、免疫系统二、免疫应答第二节运动与免疫一、免疫功能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第六章血液与运动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特性第二节血液的功能一、血浆的功能二、血细胞的功能第三节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第七章呼吸与运动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动力学二、肺通气功能的评定三、肺通气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第二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一、气体交换的原理二、气体交换的过程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氧的运输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三、运动时呼吸运动的调节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第一节心脏生理一、心肌的生理特性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第二节血管生理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三、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第四节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一、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二、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第九章消化、吸收与排泄第二节排泄三、肾在保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四、运动对肾功能的影响第十章身体素质第一节力量素质一、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二、力量素质的测定与训练第二节速度素质一、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二、速度素质的测定与训练第三节无氧耐力素质一、无氧耐力素质的学基础二、无氧耐力素质的测定与训练第四节有氧耐力素质一、最大摄氧量与无氧阈二、有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三、有氧耐力素质的测定与训练第十一章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第一节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一、赛前状态二、准备活动第二节进入工作状态和稳定状态一、进入工作状态二、稳定状态第三节运动性疲劳一、运动性疲劳的特点二、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三、运动性疲劳的检测指标第四节恢复过程一、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二、促进恢复过程的措施第十二章运动技能的形成第一节运动技能的生理学基础一、运动技能的分类二、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机制第二节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第三节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第十三章年龄、性别与运动第一节儿童少年与运动一、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二、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三、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第二节女性与运动一、女性的生理特点二、女性运动的特殊问题第三节老年人与体育锻炼一、老年人与体育锻炼二、运动对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影响三、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原则第十四章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第一节身体成分概述一、体重与身体成分二、身体成分与体重控制的意义三、理想体重与身体成分第二节肥胖与体重控制一、肥胖的危害及其形成机制二、体重控制与运动减肥的生理学机制第三节运动处方一、概述二、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三、运动处方实例第十五章环境与运动第一节冷热环境与运动第二节水环境与运动第三节高原环境与运动一、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二、人体对高原环境的反应和适应复试科目名称:学校体育学、体育科研方法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参考书目:潘绍伟主编. 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潘绍伟主编. 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黄汉升主编.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黄汉升主编.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考试大纲:《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1.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3.西方体育和体育思想的早期传播,4.自然体育学说的传入及其影响5.终生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6.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不同学段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机能发育和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参考书目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a4ff19f79e3143323968938a.png)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参考书目
教材名称编者出版社
020205 产业经济学
数学三全国统考科目
经济学原理曼昆(美)著梁小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040203 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科目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社会学卢元镇高等教育出版社
体育概论全国体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实用体育管理学孙汉超等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
体育传播学任光耀高等教育出版社
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
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人民卫生出版社
运动解剖学全国体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生理学姚泰人民卫生出版社
运动生理学全国体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普通物理学胡盘新、汤毓骏高等教育出版社
理论力学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育学王汉澜、王道俊人民教育出版社
运动训练学全国体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运动生理学全国体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
教育学王汉澜、王道俊人民教育出版社
运动训练学全国体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立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050408舞蹈学
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
教育学王汉澜、王道俊人民教育出版社
100216 运动医学
西医综合全国统考科目
中医综合全国统考科目
0452 体育硕士
教育学王汉澜、王道俊人民教育出版社运动训练学全国体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运动生理学全国体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科目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abc864733687e21af45a9f1.png)
12.课余体育训练与学生体育竞赛:(1)训练的特点、原则与管理(2)训练的内容与计划(3)竞赛的特点价值与内容
13.学校体育管理:(1)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2)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与职责
(3)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考试科目:运动生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三)
考试内容:
1.绪论:(1)运动生理学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2)生命的基本特征(3)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
(3)运动性疲劳(4)恢复过程
13.运动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1)概述(2)超负荷原则的生理学分析(3)恢复原则的生理学分析(4)周期性原则的生理学分析(5)个体化原则的生理学分析
14.环境与运动:(1)高原环境与运动能力(2)热环境与运动能力(3)冷环境与运动能力
水环境与运动能力
15.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1)运动训练对机体机能的影响(2)影响运动训练效果的因素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专业基础综合为初试科目,时间3小时,满分300分,考试科目包括: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学,专业课考试及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两门专业基础课均在复试中进行,各科目考试方式均为笔试,主要考查考生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相应能力。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如下:
(3)人体机能评定的方式(4)人体机能评定的常用指标(5)适宜运动量的生理学评定
16.运动处方的生理学基础(1)概述(2)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3)运动处方的制定及实施
17.运动生理负荷的检测与调控:(1)概述(2)运动生理负荷的检测与调控
考试科目:学校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二)
考试内容:
1.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1)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考试大纲
![《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6e46f400066f5335a8121ae.png)
《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考试大纲
学院(盖章):负责人(签字):
专业代码:专业(领域)名称:体育教育训练学
考试科目代码:610 考试科目名称: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一)考试内容
考试分为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训练学两部分。
第一部分
1. 运动生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2. 运动生理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3. 骨骼肌机能、循环机能、呼吸机能、物质与能量代谢
4. 运动技能、有氧、无氧工作能力
5.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
6. 运动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
7.特殊环境与运动能力
8. 运动能力的生理学评定
9. 儿童、女子、老年人生理学特点
10. 运动处方的生理学基础
11. 生理节律与运动能力
12.运动生理负荷
13.免疫机能与运动能力
第二部分
1.运动训练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2.运动训练学主体构成、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3.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包含对运动员体能、技术、战术、心理、知识能力训
练)
4.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实施
(二)考试基本要求
1. 基本概念和理论要掌握清晰、准确。
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5d7b1f3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f.png)
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Ⅰ考查目标体育学专业综合考试涵盖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两门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体育概论:150分。
运动训练学:1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试卷题型有: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Ⅲ考查范围一、运动训练学考查目标: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构成、基本原则、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等,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解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查内容:第一章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二)竞技体育的基础特点与社会价值(三)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二、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一)运动训练学概述(二)《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第二章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构成一、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二、运动训练负荷(一)运动训练负荷释义(二)运动训练负荷的构成(三)运动训练负荷的控制三、运动训练方法(一)运动训练方法释义(二)运动训练方法的多维分类体系(三)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四、运动训练过程(一)运动训练过程及其构成(二)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第三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一、运动训练原则及其理论体系(一)运动训练原则释义(二)运动训练原则理论体系的演变二、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一)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释义(二)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训练要点三、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一)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原则释义(二)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贯彻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四、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一)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释义(二)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贯彻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五、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一)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释义(二)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四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一)体能与体能训练释义(二)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三)运动员体能评价二、力量素质及其训练(一)力量素质释义(二)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三)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四)各种力量素质的训练及评定三、速度素质及其训练(一)速度素质释义(二)各种速度素质的训练及评定四、耐力素质及其训练(一)耐力素质释义(二)各种耐力素质的训练及评定(三)各种耐力素质训练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四)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五、协调素质及其训练(一)协调素质释义(二)协调素质的训练(三)协调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四)协调素质的评定六、柔韧素质及其训练(一)柔韧素质释义(二)柔韧素质的训练(三)柔韧素质训练注意的问题(四)柔韧素质的评定七、灵敏素质及其训练(一)灵敏素质释义(二)灵敏素质的影响因素(三)灵敏素质的训练(四)灵敏素质的评定第五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技术的定义、构成及基本特征(二)运动技术原理(三)运动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及评价二、运动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一)直观法与语言法(二)完整法与分解法(三)想象法与表象法(四)减难法与加难法三、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二)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四)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五)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六)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七)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八)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九)重视运动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预见工作四、不同项群技术训练要点(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二)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三)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四)体能主导类各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第六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一)竞技战术概述(二)运动员竞技战术能力概述二、战术方案的制定(一)战术方案的内容(二)战术方案制定的程序(三)战术方案示例三、战术训练的方法与要求(一)战术训练的方法(二)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四、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与战术特征分析(一)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二)战术特征分析第七章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一)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二)运动员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及战术能力的关系(三)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与特点二、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与评价(一)目标设置技能训练与评价(二)想象技能训练与评价(三)放松技能训练与评价(四)注意技能训练与评价(五)意志品质训练与评价三、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相关问题(一)心理训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二)运动员心理训练应注意的问题第八章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一、运动员知识能力概述(一)运动员知识能力释义(二)运动员知识能力的重要性二、运动知识的构成(一)隶属于各母学科的运动知识(二)解决不同维度问题的运动知识(三)程序性运动知识和陈述性运动知识(四)显性运动知识和隐性运动知识(五)不同体系运动知识之间的对应三、运动知识的获得与运用(一)运动知识的获得(二)运动知识的运用四、运动员知识能力的培养(一)提高运动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二)提高运动员运用知识的水平(三)知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与评价第九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结构(一)多年训练过程的层次设定与阶段划分(二)多年训练过程的区间链接模式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制订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内容安排(四)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负荷安排三、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二)专项提高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三)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四、多年训练过程中三个链接区间的训练安排(一)链接一区的训练安排(二)链接二区的训练安排(三)链接三区的训练安排第十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及年度训练计划的类型(一)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二)年度训练计划的结构类型及安排特点二、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一)训练大周期时间的确定(二)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三)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三、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一)中短期阶段集训计划的结构及负荷特点(二)赛前中短期集训中的区别对待四、年度训练计划的规划化用表(一)规范化用表的用途(二)年度训练计划的规划化用表示例第十一章周课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基本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二)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三)比赛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四)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五)恢复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二、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一)训练课的不同类型及要求(二)训练课的结构(三)训练课的负荷量参考书目1.田麦久,刘大庆. 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22.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43.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二、体育概论考查目标:了解体育的地位、功能、目的、过程;掌握体育手段、体育科学、体育文化与体育体制及体育的发展趋势;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体育概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力学》考试大纲2022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力学》考试大纲2022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5db63f3650e52ea5418988c.png)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物力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本《运动生物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武汉体育学院工科类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生物力学是体育工程学专业设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有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一)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90分钟(与《普通物理学》180分钟),试卷该部分满分150分(二)试卷结构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30:30:60:30三、考试内容《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基础、平衡生物力学、人体运动的运动学、人体运动的动力学、体育运动中的流体力学、适应生物力学以及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四、考试要求(一)人体运动生物力学基础1、掌握人体骨、关节软骨、骨骼肌、韧带、肌腱的生物材料力学特性,重心、转动惯量等惯性参数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2、熟悉生物力学材料的力学特性,人体运动动作与动作系统,人体惯性产生于的特性。
(二)人体平衡的生物力学1、掌握平衡的类型与影响人体平衡的力学因素以及人体平衡的特点2、熟悉平衡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以及平衡的测量方法(三)人体运动的运动学1、掌握运动参数的概念及其意义2、熟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规律(四)人体运动的动力学1、熟悉动力学参数的定义与意义,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2、熟悉转动定律及功能原理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五)(六)体育运动中的流体力学1、掌握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及其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2、熟悉空气和水对人体和器械运动的影响(七)人体运动适应的生物力学1、掌握运动对人体骨、关节、骨骼肌的生物力学特性影响及其原理2、熟悉骨、关节、肌肉损伤的生物力学因素(八)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1、掌握动作技术生物力学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测试手段;掌握走、跑、跳的生物力学分析2、熟悉动作技术分析的流程,包括测试与描述、分析与评定等过程;熟悉投掷、游泳、滑行、球类、体操和武术的生物力学分析等五、主要参考书目1、陆阿明赵焕彬顾耀东. 运动生物力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2、陆阿明潘慧炬.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编制单位:武汉体育学院体育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编制日期:2021年1月13日。
武汉体育学院《艺术综合能力》考试大纲(2021修改版) (1)2022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武汉体育学院《艺术综合能力》考试大纲(2021修改版) (1)2022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da97eeda6c30c2258019ea6.png)
武汉体育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艺术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艺术综合能力》是报考武汉体育学院艺术硕士(广播电视领域)所属各专业方向的学科综合课。
本考试的特点是综合性强,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一)概述本部分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对艺术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考试主要以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形式出现。
(2)考试范围1.艺术观念(1)艺术观念的演变(2)艺术的特性2.艺术的功能(1)艺术功能的理论回顾(2)艺术的主要功能3.艺术创作(1)艺术创作主体(2)艺术创作方式的特点(3)艺术创作过程4.艺术作品(1)艺术作品的媒介(2)艺术作品的形式(3)艺术作品的内容5.艺术接受(1)艺术接受的主体(2)艺术接受的特征6.艺术类型(1)艺术分类的历史演变(2)主要艺术类型——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艺术、建筑园林艺术(3)各种艺术之间的关系7.艺术的发展(1)艺术的起源(2)艺术的发展进程8.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1)艺术风格(2)艺术流派(3)艺术思潮9.艺术批评(1)艺术批评的含义与性质、原则与意义(2)艺术批评的主体与主体结构(3)艺术批评的维度与方法10.艺术的当代嬗变(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状况(2)创意产业和艺术市场(3)新媒体艺术(4)当代媒介与艺术传播11.艺术作品分析与解读(1)中外优秀电视节目分析与解读(2)优秀节目主持人作品分析与解读(3)中外优秀影视表演作品分析与解读三、基本题型主要题型大致有: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方式闭卷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
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生物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
本《运动生物力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武汉体育学院工科类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生物力学是体育工程学专业设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有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
(一)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90分钟(与《普通物理学》180分钟),试卷该部分满分150分
(二)试卷结构
简答题、计算题,其分值约为2:3
三、考试内容
《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人体运动的生物力
学基础、平衡生物力学、人体运动的运动学、人体运动的动力学、
体育运动中的流体力学、适应生物力学以及动作技术的生物力学
分析。
四、考试要求
(一)人体运动生物力学基础
1、掌握人体骨、关节软骨、骨骼肌、韧带、肌腱的生物材
料力学特性,重心、转动惯量等惯性参数的概念以及影
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