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水》优秀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设计-神奇的水_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2.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局部。
科学知识1.知道水有毛细现象,水的外表有张力。
2.了解毛细现象、外表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引起兴趣:1.以班德瑞的乐曲?马可波罗?为背景播放水滴、露珠等相关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2.谈话:刚刚我们从片中看到了水滴、露珠,你们感受到它们的美丽与奇特了吗?你们想研究它们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
相信在今天的研究中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3.教师边演示边谈话:〔1〕老师这里有一杯水,你们认为这杯水满了吗?解决这个问题,试一试,就有结果〔2〕老师现在给杯子里加水,请大家仔细观察。
〔教师加水,直至有水溢出,老师用纸巾把杯子边缘溢出的水擦净。
〕〔3〕我们说现在这是满满的一杯水,假设我放入一枚回形针,水会溢出来吗?我们还是试一试。
〔4〕在老师放之前你们有什么要提醒我的吗?〔学生会提醒小心翼翼。
教师操作,学生观察。
〕〔5〕这满满的一杯水里究竟能放多少枚回形针呢?〔6〕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二、发现水的外表张力〔一〕发现水的外表张力1.明确要求,合作实验谈话:在大家开始之前,老师有几点小小的建议:课件显示:附表格一:问题我们的猜测实验结果1、满满的一杯水里能〔〕枚。
〔〕枚。
放多少枚回形针?2、在水溢〔yī〕出前。
水的外表呈什么形状?〔可用文字或者图画来表示〕2用实物投影交流各组表格。
明确实验结果与实验方法有关。
3、就学生的图画,引出水的张力。
师生合作游戏,理解“互相拉着〞。
师:水的外表也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科学上把这种力叫做水的外表张力。
〔二〕生活中的水的外表张力学生讨论:你在生活中见到过水的外表张力吗?三、发现水的毛细现象〔一〕自主发现1.学生观察材料谈话:我们刚刚只用了一杯水和回形针,就发现了水有外表张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神奇的水》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神奇的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了解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教材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实验和探究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水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水并不陌生,生活中处处都有水的存在。
但是,他们对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发现水的神奇,理解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发现水的神奇,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初步形成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明白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2.教学难点:水的表面张力、水的溶解作用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水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水的特性: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蒸发等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水的特性。
3.探究水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对生物的影响,对环境的作用。
4.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思考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思考讨论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这就是我对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神奇的水》这一课的说课稿。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神奇的水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学内容:神奇的水p31——34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方面的目标:1、会用多种感官和身边的物品认识水。
2、会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
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1、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会进行猜测并通过做实验验证。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细心观察、比较实验现象,发现水面形状的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1、在探究过程中能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愿与同学交流看法。
2、知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能大胆猜测,科学验证。
教学过程:毛细现象1、导入实验:毛巾吸水往上爬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命离不开水,也观察了水。
不仅水的作用很重要,它还有许多神奇的地方。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水的神奇之处。
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我把这块毛巾浸在红墨水里,水往哪个方向走,会有什么神奇的现象发生??老师让同学们预测会发生的结果,并回答出来教师做实验毛巾吸水往上爬实验,学生观察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水往毛巾的上面爬了师:水为什么能爬上去呢?水还能沿着其他材料爬上去吗?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寻找答案[设计意图]:引入问题。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向学生提出问题:干毛巾,下端浸在水里,过一会儿,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是怎么回事?学生经过思考后会产生不同的答案,为了找出正确答案,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为了便于学生的观察,特意选用白毛巾,并用黑线缝一条对照线,对照线以下浸如红墨水中。
2、学生实验实验2想一想:水能上爬的材料有什么特点?师:水为什么能沿着某些材料往上爬,而有些材料不行?我们来比较刚才的几种材料,看看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师: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小组汇报学生得出结论,如:餐巾纸上有孔/洞揭示:水沿有小孔的材料往上爬(板书)师:水能沿着有小孔的材料往上爬,那其它结构的材料行不行呢?[设计意图]:通过几种不同的材料做对比实验,让学生充分了解水能沿着有什么样结构的材料往上爬。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3.3《神奇的水》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教材从生活中的水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性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实验操作,又有思考讨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究。
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水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教学活动来丰富他们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水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水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水的表面张力、溶解等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生活中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水的来源和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如表面张力、溶解等。
4.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水的特性和作用。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性质,强调水的重要性。
6.拓展延伸: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谈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内容:水的特性和水的作用。
2.板书设计: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水的性质和作用。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收获和不足。
2.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doc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细致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能设计实验研究水的表面张力。
2. 作出科学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
3. 进一步训练科学观察、实验、记录等科学素养。
知识与技能:1. 认识水的表面存在着一股收缩的力-------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可以改变。
2. 了解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大胆预测、认真实验科学的习惯。
2. 体验大自然的奥秘,进一步热爱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1 .分组材料:玻璃杯若干个个、水、硬币、滴管若干、红墨水、蓝墨水。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我们上节课了解了水的一些本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神奇的水【板书:神奇的水】同学们都听说这样一句话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现在我们做一个实验来看看水总往低处流吗?看老师演示试验:拿一个玻璃杯,准备好一杯有颜色的水杯。
和一张纸巾。
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使水从低处往高处流?教师用粉笔吸墨水,墨水沿着粉笔细孔向上爬,最终吸干了滴下的墨水.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出示课件毛细现象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者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毛细现象潮湿的墙根土坯或者砖头里面的细孔将地面积水或者土壤里的水吸上来,导致墙根潮湿。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的现象。
1、给植物浇水,2、砖块吸水,3、毛巾吸汗,4、粉笔吸墨水。
5、海绵吸水6. 棉布吸汗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1. 教师出示一枚硬币,提问:这是一枚硬币,平时大家都用来买东西,今天我来装水,你们说能不能?【学生讨论各抒己见】3. 学生猜测并记录下来。
师(出示:记录表)待会实验前请各组现将预测记录在表格中。
师:大家想不想也做这个实验呢?好。
4. 教师演示并讲解:首先介绍一下习滴管使用方法,并先练习滴管取水和吸水。
5. 师介绍具体方法:滴管离硬币近一些,慢慢地滴,要滴在中间。
当滴下去的水漫出来的时候,现在的滴数减去1就是硬币能容纳的水滴数。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水》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水》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此课程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水》的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和方法的能力,认识和欣赏科学成果的入门阶段。
本节课程是关于水的介绍,涉及到许多简单的化学知识,非常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描绘水存在的状态的词语,了解水的三种存在形态,进一步形成原始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水的三种存在形态:液体、固体和气体。
•掌握描绘水存在的状态的词语,如:沸腾、凝固、蒸发、溶解。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地球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能够观察并描述水的不同状态,并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
•能够操作简单的物品,如试管、滴管等。
•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1. 教学重点•液体、固体和气体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过程。
•描绘水存在的状态的词语,如沸腾、凝固、蒸发、溶解。
•探究水的三种存在形态背后的原理。
2. 教学难点•理解液体、固体和气体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过程。
•描绘水存在的状态的词语,如沸腾、凝固、蒸发、溶解。
•理解水的三种存在形态背后的原理。
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通过PPT等形式,展示内容并讲解涉及的科学知识。
•操作实验: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液体、固体和气体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过程。
•小组探究: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课堂讨论:借助学生的发言,深入探究涉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思维导图:将课堂讨论的结果整理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图片或视频,引入课堂内容,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首先,教师讲解液体、固体和气体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过程,并分别进行展示。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水》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水》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来源及水的特性。
2.了解水的重要性。
3.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净化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水的珍贵性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水的来源及水的特性。
2.理解水的重要性。
3.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净化水。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净化水。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问候学生,引起学生兴趣。
2.运用习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你们知道水是哪里来的呢?在生活中水有什么用呢?3.运用图片展现水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对水的认知。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通过讲解PPT图片,介绍水的来源和水的特性。
2.讲解水的三种颜色和用途。
3.通过PPT图片展示饮用水为什么要净化。
三、实践环节(20分钟)1.让学生形成小组进行实践,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净化水的方法。
2.给学生讲解净化水的方法,让学生制作简易滤水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动手能力。
四、讲解(10分钟)1.讲解学生使用滤水器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如何使用滤水器。
2.运动图片展现净化前后的水质量变化,让学生更加认识净化水的必要性。
五、总结(5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水的来源及水的特性,以及简易滤水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2.教师总结本节课并进行点评,同时对学生勤俭节约水的理念进行强调。
六、作业(5分钟)1.布置实践作业并提出题目要求:自己制作简易滤水器进行净水,完成实验报告。
2.提示学生注意用水的形式及水的数量,呼吁大家勤俭节约水。
板书设计:1、水是哪里来的?2、水的特性3、用滤水器净化水4、勤俭节约水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体验了简易滤水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讲解水的来源、特性以及净化方法,让学生更加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多角度了解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同时,在作业中全面提高学生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健康生活和环保观念,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科学《神奇的水》教案
神奇的水新城学校赖小艳教学内容:《神奇的水》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3 课,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
在《观察水》一课,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两种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现象。
2.了解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水能够产生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的性质。
教学难点:注意观察与操作的细致;尊重实验过程数据的真实性。
教学准备:1.记录单两份、实验用品硬币、墨水、滴管、烧杯、培养皿、载玻片(玻璃板)、粉笔、回行针、海绵一块。
教学过程:一、认识“团结”的水——水的表面张力现象1.实验演示,揭示探究问题谈话导入:同学们平时你看到的水是什么样的呀?(1)猜一猜:回形针呢?(出示幻灯片回形针)你猜猜它能浮在水面上吗?(生回答不可以)(2)动手放一放:把发给同学们的的别针分别放入水里试一试(发现都沉在水底)(3)教师演示:老师可以让这个回形针浮在水面上呢,请看,教师边解说边做实验:弯折其中一枚会形成成90°直角,把另一枚完好的回形针放在上面轻轻的把回形针放入水中然后轻轻(强调轻轻)的移开弯折过的回形针,看,它浮在水面上了,用另一种回形针也做一做。
(4)请几位学生们演示。
(5)哇,原本沉在水底的回形针竟然可以浮在水面上,多么神奇啊!(板书课题:神奇的水)2.说一说: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原本沉下去的回形针浮在水的表面呢?其实呀,是“水的表面张力”(板书)同学们想不想来研究研究到底什么是“水的表面张力呢”?3.动手实验:硬币装水(1)教师出示一枚硬币,和一个瓶盖,请问这两个哪一个能装水呢?今天我就用硬币来装水,你们说能不能?(2)演示用滴管给硬币滴水:胶头滴管的使用。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一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水实验,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性和水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以实验探究为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表达交流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对于水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水的特性和水的重要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特性和水的重要性,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特性和水的重要性。
2.难点:实验操作方法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通过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特性和重要性。
2.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水的特性和重要性。
4.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实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水、杯子、纸巾、色素等。
2.教学课件:实验过程、水的重要性等。
3.实验指导: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对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介绍实验目的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4.巩固(5分钟)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特性和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特性和水的重要性。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神奇的水_苏教版 (12)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学目标】1.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和外表张力现象以及水的毛细现象、外表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做水的毛细现象和水的外表张力的实验,能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3、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4、知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能大胆猜想,科学验证。
一、导入新课板书水,提问:关于水你知道了水的哪些性质?〔生:水是一种液体,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液体。
〕同学们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还将通过活动进一步研究水的一些有趣的现象。
二、研究会“爬〞的水1.师: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现在,我们做个实验,看水往哪里流?2.师:这杯子里面是加了些红墨水的水。
这是餐巾纸,老师在上面画了一条红色的线,现在把红色线以下的部位垂直放入水中。
大家仔细看!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实验导入新课,让学生发现水往上爬的神奇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猜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必将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识,去表达、去解释。
接着再让学生动手实验,亲自验证自己猜想的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急迫想知道结果的心理,使他们学的更认真,观察的更仔细。
3.学生汇报.〔板书“爬〞〕4.师:看到这一现象,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水为什么会向上爬?哪些物体放入水中后,水会自动往上爬?是不是所有的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都会沿着物体上爬呢?你们可真会提问题。
确实,这些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5.根据实际经验,作出猜想。
请组长拿出记录纸。
学生汇报。
〔我认为:水在粉笔、毛巾……中会上爬,在玻璃片、铁棒……中不会上爬。
〕提问:你们为什么认为这些物体放入水中后,水能沿着他上爬呢?【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产生毛细现象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材料有孔隙,只要有孔隙,即使是外表光滑的玻璃也能使水往上爬,让学生感受水爬升的上下与孔隙的大小有关,孔隙小的爬升的高,孔隙大的爬升的低。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苏教版⼩学三年级《科学》(上)《神奇的⽔》教学设计《神奇的⽔》教学设计⽆为实验⼩学邓⽴⽣⼀、教材背景【教材分析】《神奇的⽔》是苏教版⼩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命之源——⽔》单元的第3课。
《神奇的⽔》这⼀课,让学⽣通过研究⽔的⽑细现象、溶解现象、表⾯张⼒、浮⼒、压⼒等神奇现象,了解⽔的这些本领在⽣活、⽣产中的应⽤,使学⽣对⽔的性质有⼀个⽐较完整的认识。
这⼀课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观察——发现——推测——证实,能较好地训练学⽣运⽤实验的⽅法进⾏科学探究。
【学情分析】从幼⼉园到⼩学⼀⼆年级,学⽣在与⽔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对⽔、⽔的神奇现象有⼀定的了解,但是这些信息在学⽣的脑中是零碎的、模糊的,所以,在学习《观察⽔》和《神奇的⽔》时,我们要引导学⽣运⽤观察、实验、⽐较等科学的⽅法来认识神奇的⽔,使学⽣对⽔的性质有⼀个⽐较完整的认识。
《神奇的⽔》是三年级的⼀节科学课。
三年级的学⽣刚接触科学课,他们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课充满兴趣,特别是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本课实验有⼀定的难度,对学⽣具有挑战性,所以本节课以实验、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学⽣通过实验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让学⽣在实验过程中快乐学习。
⼆、设计思路《神奇的⽔》⼀课是学⽣通过观察、测量、体验、描述、实验、记录等⽅法对⽔本⾝所具有的⼀些特性及奇妙现象进⾏学习和探究。
在设计时,⾸先分析如何正确的解决和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的问题。
不把“浮⼒”这⼀概念直接灌输给学⽣,⽽是从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着重学⽣们的探究过程,组织学⽣开展⼀系列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
其次,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通过乒乓球的浮起活动来引起学⽣们的兴趣,发现⽔的神奇现象,掌握观察的⽅法。
第⼆个活动是让学⽣们进⼀步发现⽔的神奇现象,⾃主描述现象。
再通过观看演⽰实验让学⽣亲⾃体验、感悟,引导学⽣⽤⾃⼰的语⾔对此现象进⾏解释。
努⼒做到逐层引导,给学⽣充分的探究时间,延伸兴趣,正确处理好“学⽣⾃主和教师引导”问题。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这一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发现水的一些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等,同时让学生了解水的化学性质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符合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水,对水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的特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等特性,知道水的化学性质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特性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水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观察、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对水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水的特性: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颜色、味道和透明度,总结水的特性。
3.了解水的化学性质:教师讲解水的化学性质,如氢氧元素组成、溶解性等,让学生理解水的本质。
4.水的应用:学生通过实验或查阅资料,了解水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知识体系。
6.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苏教版科学三上《神奇的水》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上《神奇的水》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水》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通过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水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水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来理解水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性质,学会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水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水的性质,学会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水的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水的性质的深层含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水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水的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水的性质,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水的性质,深化对水的认识。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水的性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讨论交流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自我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第一章:水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水的认识和关注。
3. 引导学生探索水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1. 水的性质和特点。
2. 水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1. 水的奥秘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实验器材:水、杯子、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关注水的作用和特点。
2. 讲解:讲解水的性质和特点,如透明、无色、无味、流动性等。
3. 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蒸发水分、冰冻水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性质。
4. 探索: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奥秘,如水从哪里来、水为什么会流动等。
第二章:水的净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2.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水的净化过程。
2. 水资源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水的净化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实验器材:浑浊的水、过滤纸、活性炭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净化过程。
2. 讲解:讲解水的净化过程,如沉淀、过滤、吸附等。
3. 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如使用过滤纸和活性炭等器材进行水的净化。
4. 探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如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等。
第三章:水的溶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溶解性质。
2. 培养学生对溶解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水的溶解性质。
2. 溶解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水的溶解性质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实验器材:不同的溶质(如盐、糖等)、水、杯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关注水的溶解性质。
2. 讲解:讲解水的溶解性质,如溶剂的作用、溶解过程等。
3. 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将不同的溶质加入水中观察溶解现象。
4. 探索:引导学生思考溶解过程中的变化,如溶质的变化、溶液的性质等。
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第一章:水的认识1.1 学习目标了解水的特点和存在形式掌握水的物理性质1.2 教学内容水的存在形式:河流、湖泊、海洋、冰川等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透明、导电、冰冻等1.3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形式的水,如自来水、河水、海水等实验:水的导电性实验讨论:水的特点和作用第二章:水的净化2.1 学习目标了解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掌握简单的净水技巧2.2 教学内容水的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煮沸等净水原理:去除悬浮物、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盐等2.3 教学活动实验:简单的净水实验,如使用活性炭过滤水讨论:水的净化过程和重要性第三章:水的循环3.1 学习目标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掌握水的循环对地球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水的循环对地球的作用: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等3.3 教学活动观察天空中的云和雨,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实验:模拟水的循环过程,如使用热水和冰块第四章:水资源的保护4.1 学习目标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4.2 教学内容水资源的重要性:人类生活、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等保护水资源的方法: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保护水源地等4.3 教学活动调查:了解周围水资源的状况,如河流、湖泊等活动:制定节水计划,如减少洗澡时间、关闭水龙头等第五章:水的应用5.1 学习目标了解水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节约用水的方法5.2 教学内容水在生活中的应用:饮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节约用水的方法:修复漏水、使用节水设备、改变生活习惯等5.3 教学活动观察周围使用水的情景,了解水在生活中的应用实践:尝试修复漏水设备,如水龙头、管道等第六章:水的浮力6.1 学习目标理解浮力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6.2 教学内容浮力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实验:使用不同密度的液体和物体进行浮力实验6.3 教学活动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小组活动:利用浮力原理制作简易的浮力秤第七章:水的表面张力7.1 学习目标认识表面张力的概念了解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表面张力: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得水表面呈球状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滴的形成、昆虫在水面上行走等7.3 教学活动观察和讨论水滴的形成和表面张力现象实验:尝试用细线悬挂小球,观察水滴包裹小球的情况第八章:水的溶解力8.1 学习目标理解溶解力的概念学会使用溶解曲线8.2 教学内容溶解力:溶剂将固体或气体分子分散成微小颗粒的能力溶解曲线: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8.3 教学活动实验:测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绘制溶解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第九章:水的蒸发与凝结9.1 学习目标掌握蒸发和凝结的过程理解蒸发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9.2 教学内容蒸发: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凝结: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蒸发和凝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蒸饭、蒸衣服等9.3 教学活动实验:观察水的蒸发过程,如将水放在阳光下讨论:日常生活中蒸发和凝结现象的应用第十章:水的环境保护10.1 学习目标增强环保意识学会保护水资源的方法10.2 教学内容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生活污水等保护水资源的方法:节约用水、污水处理、植树造林等10.3 教学活动调查:了解周围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行动计划:制定个人和社区的节水及环保计划重点解析本文为您提供了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共十个章节。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神奇的水_苏教版 (8)
片观察,你发现了水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加压后,水可以从孔隙中喷射出来。
〔二〕会“托举〞的水。
1、实验:拿一个玻璃杯装半杯水,然后不断往里面丢东西,看看水可以托举起哪些东西,而又有什么东西水托不动,沉下去了?
2、出示图片:万吨巨轮在水面上。
为什么轮船和装载的货物那么重,大海里的水也可以托得动它?
3、小结:水有浮力。
物体放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那么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小于自身的重力,那么就会沉下去。
4、提问:你知道水还有其他什么本领吗?
〔三〕水溶解物质的性质探究
三、作业:
把你的研究并总结出的水的特点写在活动记录上。
观察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讨论
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水名师教案苏教版
神奇的水什么?2.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3.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1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
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⑴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2)学生分小组头验。
将一枚一兀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3)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
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1)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2)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卜来?(3)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师: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请你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水的神奇,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知道了水可以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此外水还有表面张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下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水的另外两个“神奇”之处。
安排学生猜测一元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并记录结果。
这里的猜测环节,是“搞科学”的重要一步,它对科学发现、科学概括起到很大作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二个回形针实验意在让学生发现水的表内张力,经历从预测一一实验一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水的两个神奇之处,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知水在生活领域中的其它性质,让学生对水的认识更进一步。
提出下节课的研究内容,给学生留下悬念,引起学生关注和查找水的另外两个神奇之处,调动学生课后研究的兴趣。
板书设计:1、神奇的水1、神奇的水会“爬”的水水的毛细现象讲“团结”的水水的表面张力2、试验方法:问题、猜想、实验、验证、结论。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教师:阿斯更【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神奇的水》。
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认识毛细现象。
第二部分:发现水的表面张力。
最后为拓展活动:“让瓶盖停在水的中间。
”目的是考察学生对表面张力的理解和应用。
【设计思路】《神奇的水》一课是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对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等水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及奇妙现象进行学习和探究。
在设计时,首先分析如何正确的解决和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的问题。
不把“表面张力”这一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着重学生们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
科学知识:1、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现象,了解水的其他本领。
2、了解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难点:会进行恰如其分的猜测,并实验验证。
【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过程。
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经过预测、实验、观察、汇报交流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纸、水杯、粉笔、墨水、硬币、滴管、报纸、玻璃棒、滴管等,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课1、同学们老师今天有一个谜语想让大家猜猜。
引出课的主—水(幻灯出示:一种好东西,无色又无味,用手抓不住,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谜底:(水)2、谈话:世界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与水接触。
如吃饭、洗澡等等。
可大家对水的了解有多少呢有谁来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水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水》教案
执教---顾海明
【教学目标】
1.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以及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做水的毛细现象和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能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3、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4、知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能大胆猜测,科学验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难点:会大胆猜测,并通过实验进行科学验证。
【教学准备】
餐巾纸若干张、水杯13个、红墨水、粉笔13支、棉布条13条、报纸条13条、塑料棒13支、玻璃片26片、硬币13枚、滴管13支、放大镜13个、托盘13个、报纸13张。
课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观察现象
师:有句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个小魔术,让同学们见识一下水往高处爬的神奇景象。
师:这个杯子里面是染了红颜色的水。
这是餐巾纸,现在把纸巾垂直放入水中。
大家仔细看好了!神奇即将发生。
(水沿着纸巾往上爬)
生:我们看见水沿着纸条往上“爬”,
师:神奇不神奇?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水的一些神奇现象。
(板书课题-神奇的水。
)
二、研究会“爬”的水
2.提出问题
师:看到这一现象,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水为什么会向上爬?
2.是不是所有的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都会往上爬呢?
师:你们真会提问题。
确实,这些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
3..根据实际经验,作出猜测。
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放入水中后,水都会往上爬呢?我们先来研究这个问题。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粉笔、棉布条、报纸、塑料棒、玻璃片等物品(出事PPT),把它们一端放入水中,水会沿着这些物体往上爬吗?请各小组先讨论一下,组长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出示记录纸表格)认为水能沿着这个物体往上爬的就打√,不能往上爬的就打×。
活动一:水能沿着哪些材料爬上去?能的在表格中打“√”不能的打“×”
师:哪一小组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学生汇报。
(我认为:水会沿着粉笔、棉布条,报纸向上爬,在塑料棒,玻璃片中不会上爬。
)(学生汇报,教师打√或×)
4.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师:这些结论只是我们的猜测,要知道猜测正确不正确,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做实验。
(1)明确要求
师: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需要考虑和注意些什么问题?请同学们看一下实验提示(出示实验要求-温馨提示)
1、实验物品浸入水里的部分在2厘米左右;
2、实验物品要竖直放入水中;
3、保持整洁,轻拿轻放,不能碰碎玻璃制品,以免受伤;
4、用完物品放在托盘里的报纸上。
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所给的材料验证你们的猜测。
(2)学生实验。
(3)学生交流汇报。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实验发现:水能沿着像粉笔、棉布条、报纸向上“爬”。
不能沿着塑料棒和玻璃向上爬。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为什么水能够沿粉笔、棉布条、报纸向上爬,而沿着塑料棒、玻璃水却爬不上去呢?
师: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比较一下粉笔、棉布条、报纸与塑料棒、玻璃,他们在结构上什么不同?(学生观察)
生:粉笔、棉布条、报纸比较酥松,中间有小孔(粉笔。
棉布有小孔很明显)(板书-小孔),塑料棒、玻璃比较结实,中间没有小孔。
师:材料中间有小孔,水就能沿着小孔往上爬,没有小孔,就爬不上去。
师: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一片玻璃放入水中时,水不能爬上去,现在,请同学们把两片玻璃靠在一起(教师演示)放入水中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大家试一试吧!
生:(分组实验观察)
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谁能解释一下原因?
生:我们看到水从玻璃片中间爬上去了。
师:为什么一片玻璃水不能爬,而两片玻璃夹在一起水就爬上去了呢?
师:玻璃片的外侧有水在爬升吗?(没有)
生:因为当两片玻璃靠在一起的时候,它们的中间就会有一条缝隙,水就是沿着这条小缝爬上去的。
师:看来,水不仅会沿着小孔往上爬,它还会沿着缝隙往上爬(板书:缝隙)。
小孔和缝隙合起来就叫做“孔隙”。
(完善板书:孔隙)
以前我们只注意到水能从高处往低处流,今天居然发现水会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看刚才放东西的报纸,你有什么发现?
生:水荫湿了一大片。
(4)揭示概念
师:水除了会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以外,还会向四周扩散(板书:向四周扩散),我们把水产生的这一神奇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完成板书-毛细现象)(出示概念PPT)
师: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做的实验,你认为毛细现象什么因素有关(孔隙)?
师:物体只要有孔隙存在,一遇到水就可以产生毛细现象。
(5)生活应用
师: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有毛细现象存在?人们是怎样利用这一现象的?(出示PPT)
生:干布擦水、酒精沿着棉线上升,毛笔蘸墨写字,海绵吸水,粉笔吸墨水,潮湿的墙根等。
三、研究“团结”的水
1.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水的毛细现象,其实水还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呢。
我们继续研究。
师:这是一枚硬币、这是一个滴管,往硬币上滴水,硬币上能滴多少滴水而不溢出来?同学们猜猜看?(学生猜测)
师:把你的猜测记录下来(出事活动记录表)
活动二:一元钱硬币上能容纳多少滴水?
师:同学们猜测的准不准呢,实验证明一下。
师: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请同学们看一下注意事项。
(教师出示温馨提示)
(1)实验前,组长要分好工,一位同学操作,一位同学数数,其他同学要从各个角度仔细地、认真地观察硬币上的水滴,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2)滴管离硬币不能太远,操作员动作要轻要稳。
(3)如果滴到20滴水溢出来了,只能算19滴。
(4) 试验中要注意安全与卫生。
重点观察:水溢出前表面的形状。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
(交流出水的神奇。
)
生:水滴越多时,水表面凸起,往上鼓,呈弯曲状,像个馒头。
师:为什么水面凸得很高而不流下来呢?原来水是由一个个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颗粒组成的。
这些颗粒很团结。
(板-团结的水),我请几个同学上来扮演水的微小颗粒,(选5名学生上来手挽手围成圆圈)他们手挽手相互来着,很团结,要把其中一个同学拉出来容易吗?(不容易)
师:水的表面这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板书:表面张力)(出示概念)
师;硬币上水满而不溢就是由于水有表面张力。
师: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出示PPT),比如有一种虫子就是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在水面上滑行。
那么,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呢?
生:花瓣上的水珠、草叶上的露珠,溅起来的水滴呈球状,下雨时,滴在雨衣、雨伞上的水珠;水滴在地上或桌子上也可能是这样的;……
五、课堂评价
1.讨论: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你知道到了什么?我们怎样得到这些结论的?你有什么感想?
2.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猜测、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表现得很出色。
其实水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索。
六、板书设计:
会爬的水----水的毛细现象
神奇的水{
会团结的水--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方法:问题-猜想-实验-验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