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跟随系统设计 自控原理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A)
雷达跟踪系统课程设计
雷达跟踪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雷达跟踪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雷达的发展历史,掌握雷达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工作方式;理解雷达跟踪系统的目标探测、信号处理、参数估计等技术;了解雷达跟踪系统在军事、民用等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雷达跟踪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操作雷达跟踪设备,进行实验和调试;能够阅读和理解雷达跟踪系统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雷达跟踪系统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敬畏之心;使学生认识到雷达跟踪系统技术在国家安全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雷达基本原理、雷达跟踪技术、雷达跟踪系统应用等三个方面。
1.雷达基本原理:介绍雷达的定义、分类、发展历史,雷达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2.雷达跟踪技术:讲解雷达目标探测、信号处理、参数估计等基本技术,重点包括雷达信号的产生、接收、处理和显示。
3.雷达跟踪系统应用:介绍雷达跟踪系统在军事、民用等领域的应用,如防空预警、航空交通管制、遥感探测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雷达跟踪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雷达跟踪系统相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雷达跟踪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雷达跟踪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雷达跟踪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雷达跟踪系统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雷达跟踪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雷达系统工作原理详解
雷达系统工作原理详解雷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气象等领域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的传播和反射。
本文将详细解释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基本原理雷达系统通过向目标发射脉冲电磁波,并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来确定目标的位置、距离、速度等信息。
雷达系统由发射机、接收机、天线和信号处理器组成。
1. 发射机发射机产生一系列高频脉冲信号,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这些脉冲信号的频率通常在微波到毫米波段,具有较高的能量和较短的脉冲宽度。
2. 接收机接收机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并将其放大和处理,以提取有效的信息。
接收机必须能够有效地区分回波信号和背景噪声,并能够处理不同强度和频率的信号。
3. 天线天线是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发射和接收电磁波。
天线的设计要满足较高的增益和较窄的波束宽度,以便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精度。
4. 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取目标的相关信息。
信号处理器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信号进行滤波、幅度测量、频率分析等操作。
二、工作流程雷达系统的工作流程可分为发射和接收两个主要阶段。
1. 发射阶段在发射阶段,雷达系统通过发射机发射一系列脉冲信号。
这些脉冲信号经过天线发射出去,并传播到目标物体上。
2. 接收阶段目标物体会将部分电磁波回射回雷达系统。
接收机接收到这些回波信号后,通过天线传输到信号处理器。
信号处理器分析回波信号,并提取目标的相关信息。
三、应用领域雷达系统在军事、航空、气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军事应用军事雷达系统可用于侦察、追踪和指挥控制等。
雷达系统可以用于监测敌方舰艇、飞机和导弹等目标,提供战场情报和目标定位信息。
2. 航空应用航空雷达系统常用于飞行器的导航和避障。
它可以帮助飞行器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准确控制航向,并检测和避免与其他飞行器或地形障碍物的碰撞。
3. 气象应用气象雷达系统可以用于监测天气现象,如降雨、雷暴等。
雷达跟随系统设计 自控原理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系别:机电系专业班级:自动化1101班学号:1109101013姓名:郭鹏飞课程题目:雷达跟随控制系统的设计完成日期: 13.11.28指导老师:13年 11 月 28 日课程设计目的由旧式雷达同步随动系统执行电机的数学模型,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对该系统进行了改造。
并对系统进行了Matlab仿真,仿真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要求1.雷达在跟踪目标的过程中,一般由跟踪员操纵方位角(β)和高低角(ε)摸球或手轮,通过随动系统产生角速度电压,以此电压作为天线控制信号,控制天线扫描中心对准目标并与目标以相同的角速度运动。
此课程便是设计可以自动跟随的系统以取代操作员,实现雷达的自动跟随。
2.坐标系统进入自动跟踪状态后,跟踪波门会自动跟随目标信号中心运动。
3.雷达同步随动系统是典型的角度伺服系统,它的作用是使平面位置显示器的偏转线圈跟随天线同步转动,从而使时问基线跟随天线同步转动,以便精确地测定目标方位。
旧式系统由粗测、精测两条支路构成,粗、精位置误差信号经转换开关由功率放大器放大,驱动执行电机带动偏转线圈旋转,与一般雷达天线控制系统不同,执行电机为他激式交流电机。
因此,雷达同步随系统是交流伺服系统,很明显,旧式系统由于采用模拟调节器,系统参数调节不便,跟踪精度低、通用性差。
根据现代控制理论,本文设计出一种通用型雷达同步随动系统,由Matlab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达到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注意事项11、尽量避免使用for循环,能利用矩阵代替的则使用矩阵代替,向量化能很好地加快速度;2、isempty(a)函数,即使a中项全0,函数也会返回0;只有当a真正为空时,其才返回1;课程设计内容1.交流电动机数学模型交流电机结构图如图1所示。
其中RΣ一40Q,TL一0.02S,C 一0.00645Vs/rad,r,M一0.17S,减速比N 一518,由结构图得到2.系统组成框图系统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自动跟随 原理
自动跟随原理
自动跟随是指一种技术或者系统能够通过对环境中的变化进行感知并相应地进行调整或控制的能力。
其原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感器感知:自动跟随系统通常会搭载各种传感器,如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红外传感器等,用于获取环境的信息。
例如,利用视觉传感器可以获取目标物体的位置、形状和运动状态等信息。
2. 数据处理:系统会将传感器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更准确的环境信息。
这一步通常会使用一些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或者深度学习算法来进行目标检测、跟踪和位置估计等。
3. 跟随算法:在获取到环境信息后,系统会利用特定的算法来进行跟随操作。
常见的跟随算法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
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最优控制算法等。
这些算法根据目标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来实时调整系统的行为。
4. 控制执行:通过控制执行器,如电动机、舵机等,系统可以调整自身的运动状态以实现跟随目标物体。
例如,通过旋转机械臂或电动车的轮子来调整自身的位置和方向。
综上所述,自动跟随的原理包括传感器感知、数据处理、跟随算法和控制执行等环节,通过这些步骤系统能够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跟随操作。
雷达图像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设计
雷达图像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设计摘要:雷达图像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在军事、民用以及科研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雷达图像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技术,并探讨其在现实应用中的一些挑战和解决方案。
首先,本文将介绍雷达图像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然后,将详细阐述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的设计过程,包括雷达图像预处理、目标检测与分割、特征提取与选择等。
最后,本文将讨论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引言雷达图像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在军事、民用以及科研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雷达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识别、分类和跟踪,为人们提供重要的目标信息。
因此,雷达图像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雷达图像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的基本原理雷达图像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目标识别和目标跟踪。
目标识别是指在雷达图像中检测出目标,并将其与其他干扰目标进行区分。
目标跟踪是指对雷达图像中的目标进行位置和运动轨迹的跟踪和预测。
1. 雷达图像预处理雷达图像预处理是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设计的第一步,目的是去除噪声、平滑图像,并增强目标特征。
常用的雷达图像预处理方法包括滤波、边缘检测、图像增强等。
2. 目标检测与分割目标检测与分割是目标识别的核心步骤。
常用的目标检测与分割方法包括阈值分割、边缘检测、几何特征提取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雷达图像中找到感兴趣的目标,并将其与背景进行区分。
3. 特征提取与选择特征提取与选择是目标识别与跟踪的关键步骤。
通过提取和选择适当的特征,可以准确地表示和描述目标。
常用的特征包括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尺度不变特征等。
三、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的设计过程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的设计过程通常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目标检测与分割、特征提取与选择、目标分类和跟踪等步骤。
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设计过程的第一步。
雷达系统的原理与设计
雷达系统的原理与设计雷达(Radar)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电子设备,主要用于探测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等信息。
雷达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有军事用途、民用用途、天气预测用途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雷达系统的原理与设计。
一、雷达系统的原理雷达系统的探测原理是利用电磁波与被探测物体的相互作用,通过回波信号来获取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等信息。
雷达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发射机、天线、接收机和信号处理器。
1、发射机发射机产生的电磁波被天线发射出去,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当遇到物体时,部分电磁波被反射回来,这种反射波称为回波信号。
发射机产生的电磁波频率很高,一般在兆赫到千兆赫之间,这些电磁波能够穿透一定厚度的物体,对于金属等导电材料来说,电磁波一般会被反射回来,因此雷达可以探测到这些物体的位置和方向信息。
2、天线雷达天线一般采用方向性天线,具有较高的增益和较小的波束宽度,能够产生一定方向性的电磁波。
天线的类型包括扫描式天线、相控阵天线等,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天线。
3、接收机接收机主要负责接收并处理回波信号,其主要功能是将接收的信号转化为电压或电流信号,然后传输给信号处理器进行处理和分析。
接收机一般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能,能够有效抑制干扰信号并提高目标信号的信噪比。
接收机的设计对雷达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主要负责对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等信息。
信号处理器通常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能够实现信号滤波、解调、采样、FFT等操作,其处理精度和速度对雷达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雷达系统的设计根据雷达系统的不同应用场景,其设计也有所不同,因此雷达系统的设计应该根据特定的应用需求进行优化。
1、天线设计天线是雷达系统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其设计直接关系到雷达系统的探测性能和方向性,因此需要根据应用需求选取合适的天线类型。
对于航空雷达或者军用雷达等对目标方位和距离信号波束宽度有着严格要求的雷达,需要采用高增益和射向特性方向图的相控阵雷达天线。
雷达系统工作原理详解
雷达系统工作原理详解雷达(Radar)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目标探测和测距的技术。
雷达系统由发射器、接收器、天线系统以及信号处理器组成,它能够探测、跟踪和识别远距离目标,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气象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雷达系统的基本原理雷达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的特性和相对论的时差测量原理。
雷达系统通过发射一束脉冲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波束,通过计算往返时间和电磁波的速度,就可以计算出目标距离。
1. 发射器雷达系统的发射器负责产生高频率的电磁波,并将其转化为脉冲信号。
发射器通常采用放大器和脉冲发生器的组合,通过调节脉冲宽度和重复频率,可以控制雷达系统的探测范围和分辨率。
2. 天线系统雷达系统的天线系统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
发射时,天线将电磁波以指定的方向发送出去;接收时,天线会捕捉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并将其传输到接收器。
天线的设计和构造很重要,它决定了雷达系统的发射功率、辐射方向以及接收信号的灵敏度。
3. 接收器雷达系统的接收器负责接收和放大由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
接收器通常包括前置放大器、带通滤波器和检波器等组件,用于提取和放大目标信号,并将其转化为与目标距离成正比的电压或距离相关的数字信号。
4. 信号处理器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器负责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它会对信号进行滤波、降噪、时域和频域分析等操作,以提取目标的特征信息。
信号处理器还可以将目标信号与之前的雷达图像进行比对,从而实现目标的识别和跟踪。
二、雷达系统的探测原理雷达系统利用电磁波与目标的相互作用实现目标的探测和测距。
雷达发送的电磁波遇到目标时,会被目标反射、散射或折射。
根据反射的特点,可以得到以下几种雷达探测原理。
1. 相干雷达相干雷达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散射和反射特性进行探测。
当电磁波与目标相互作用时,会引起电磁波的散射,目标散射回来的波束会被接收器接收到。
通过分析接收到的波束,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以及形状等信息。
雷达系统工作原理详解
雷达系统工作原理详解雷达(Radar)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距、测速的技术。
它在军事、航空、航海、气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雷达系统工作原理的详解需要从雷达信号的发射、接收、处理以及相关参数的计算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雷达信号的发射雷达系统通过发射器产生一定频率和功率的电磁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调制和放大后,通过天线辐射出去。
在雷达系统中,常用的发射方式有连续波、脉冲波和调频连续波等。
这些发射方式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有不同的优劣。
二、雷达信号的接收当雷达信号与目标相交时,目标周围的物体会散射回一部分信号。
雷达系统的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等处理后,送入雷达信号处理系统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计算。
雷达接收信号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雷达信号的处理雷达信号处理是雷达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接收到信号后,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对信号进行解调、滤波、增益控制和目标特征提取等操作,以获取目标的位置、速度、方位等信息。
这些操作包括了数字信号处理、自适应波形设计和信号重建等技术。
四、雷达参数的计算雷达系统通过测量信号的往返时间、多普勒频移等参数,计算得到目标的位置、速度和方位等信息。
根据测量原理的不同,雷达系统分为无源雷达和有源雷达。
无源雷达主要利用接收到的信号特性来计算目标的信息,而有源雷达则需要发送一定的信号后,通过信号的回波来计算目标信息。
总结:雷达系统工作原理的详解包括了信号的发射、接收、处理以及相关参数的计算等方面。
通过这些环节的操作,雷达系统可以准确地感知目标的位置、速度和方位等信息。
随着科技的发展,雷达系统在军事、航空、航海、气象等领域的应用将会不断地扩展和改进。
自动控制原理-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设计题目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设计时间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课题背景及意义 (1)1.2课题研究的目的 (1)1.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第二章系统的总体设计 (3)2.1系统的组成图 (3)2.2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3)2.3系统的简化方框图及简单计算 (4)2.4系统的动态分析 (6)第三章系统的根轨迹和伯德图 (7)3.1系统的根轨迹图及分析 (7)3.2系统的Bode图及分析 (8)第四章校正设计 (10)4.2校正后的根轨迹图及分析 (12)4.2校正后的Bode图及分析 (13)第五章总结 (15)参考文献 (16)第一章绪论1.1课题背景及意义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是用来控制天线,使之准确地自动跟踪空中目标的方向,也就是要使目标总是处于天线轴线的方向上的,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又称随动系统,主要解决位置跟随系统的控制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伺服系统专指被控制量(系统的输出量)是机械位移或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反馈控制系统,并要求具有足够的控制精度。
其作用是使输出的机械位移(或转角)准确地跟踪输入地位移(或转角)。
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其他形式反馈控制系统没有原则上的区别,它是由若干元件和部件组成的并具有功率放大作用的一种自动控制系统。
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可以准确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利用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可以探测飞机、舰艇、导弹以及其他军事目标,信息处理、数字处理,收集、综合地面运动目标和固定目标的情报及图像,还可以探测低空飞行的威胁,为用户提供包含面广的威胁画面。
对空搜索、边搜索边测距、空地测距、自动检测;除了军事用途外,雷达在交通运输上可以用来为飞机、船只导航;在天文学上可以用来研究星体;在气象上可以用来探测台风,雷雨,乌云等等。
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的优点是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跟踪雷达天线随动系统的校正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跟踪雷达天线随动系统校正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跟踪雷达天线随动系统校正设计二、设计任务:1.确定跟踪雷达天线随动系统的电路组成及数学模型2. 对跟踪雷达天线随动系统稳定性分析与特性改善3.系统精度分析与特性改善,结合给定的系统稳态特性的要求,确定采用校正的方式4. 得到校正网络参数后,校正调整后和校正调整前进行比较分析。
5. 分析产生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的原因及克服办法三、设计计划:第一天选择课程设计题目,确定课程设计任务第二天根据课程设计任务进行查阅资料第三天进行整理资料及进行设计第四天进行可行性分析并进行校正分析第五天进行电脑录入输出四、设计要求:跟踪雷达天线随动系统指标要求:超调量小于3 %;进入2 %的调整时间小于0. 5 s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时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1、课程设计目的---------------------------------------------------------------------------12、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3、课程设计步骤--------------------------------------------------14、课程设计中校正原理------------------------------------------------------------------1 4.1系统按给定信号的形式不同,可将系统划分为恒值控制系统和随动控制系统------------------------------------------------------------------------------------------------1 4.2基于频率法的串联校正设计------------------------------------------------------------------------24.2.1超前校正装置设计------------------------------------------------------2 4.2.2串联超前校正方法------------------------------------------------------45、跟踪雷达天线随动系统的校正及特性的改善------------------------55.1 跟踪雷达天线随动系统的电路组成及数学模型--------------------------------5 5.2 系统稳定性分析与特性改善------------------------------------------------6 5.3系统精度分析与特性改善天线随动系统的精度是以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来衡量的----7 5.3.1产生静态误差的原因及克服办法产生静态误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种-----------------------75.3.2 产生动态误差的原因及校正方法------------------------------------------------------------ ----86、结论----------------------------------------------------------9 设计体会---------------------------------------------------------10参考文献1、课程设计目的1.1 掌握如何运用最常用的校正方法对线性系统性能进行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要点
雷达位置伺服系统校正班级: 0xx班学号: xx姓名: xx指导老师: x老师—2011.12雷达位置伺服系统校正一、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一) 概述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
又称随动系统。
在很多情况下,伺服系统专指被控制量(系统的输出量)是机械位移或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反馈控制系统,其作用是使输出的机械位移(或转角)准确地跟踪输入的位移(或转角)。
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其他形式的反馈控制系统没有原则上的区别。
它是由若干元件和部件组成的并具有功率放大作用的一种自动控制系统。
位置随动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都是位置量,且指令位置是随机变化的,并要求输出位置能够朝着减小直至消除位置偏差的方向,及时准确地跟随指令位置的变化。
位置指令与被控量可以是直线位移或角位移。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位置随动系统。
由于发展了力矩电机及高灵敏度测速机,使伺服系统实现了直接驱动,革除或减小了齿隙和弹性变形等非线性因素,并成功应用在雷达天线。
伺服系统的精度主要决定于所用的测量元件的精度。
此外,也可采取附加措施来提高系统的精度,采用这种方案的伺服系统称为精测粗测系统或双通道系统。
通过减速器与转轴啮合的测角线路称精读数通道,直接取自转轴的测角线路称粗读数通道。
因此可根据这个特征将它划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模拟式随动系统,另一类是数字式随动系统。
本设计——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实际上就是随动系统在雷达天线上的应用。
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原理图(二) 系统的组成从图1-1可以看出本系统是一个电位器式位置随动系统,用来实现雷达天线的跟踪控制,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位置检测器、电压比较放大器、执行机构。
以上部分是该系统的基本组成,在所采用的具体元件或装置上,可采用不同的位置检测器,直流或交流伺服机构等等。
现在对系统的组成进行分析: 1、受控对象:雷达天线; 2、被测量:角位置m θ;3、给定值:指令转角*m θ;4、传感器:由电位器测量m θ,并转化为U ;5、控制器:放大器,比例控制;6、执行器:直流电动机及减速箱。
自动化倒车雷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自动化倒车雷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倒车雷达系统作为一项重要的辅助驾驶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
本文将介绍自动化倒车雷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详细探讨其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车辆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倒车事故的频发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倒车雷达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设备,通过感知车辆周围环境的障碍物,提供准确的距离和方向信息,帮助驾驶员安全、高效地完成倒车操作。
二、工作原理1. 传感器系统自动化倒车雷达系统采用多种传感器来感知周围环境,常见的传感器包括超声波传感器、激光传感器以及摄像头等。
其中,超声波传感器是最常用的一种,可以通过测量超声波的反射时间来计算障碍物的距离。
2. 数据处理与算法传感器获取到的距离和方向信息将被送到控制单元进行处理。
控制单元通过特定的算法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生成辅助驾驶的指令和反馈信息。
常见的算法包括距离计算、障碍物识别、碰撞预警等。
三、关键技术1. 数据融合与处理自动化倒车雷达系统中的传感器数据通常是多源异构的,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融合和处理是系统设计的关键。
数据融合算法可以将各种传感器的数据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障碍物识别与警报倒车时容易出现诸如行人、其他车辆等障碍物,系统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这些障碍物,并及时向驾驶员发出警报。
障碍物识别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是系统功能的核心之一。
3. 实时监测与响应自动化倒车雷达系统需要实时监测车辆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迅速响应驾驶员的操作指令。
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对于保障行车安全至关重要,需要利用高性能的硬件设备和优化的算法来实现。
四、实现效果与展望自动化倒车雷达系统已经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实时监测倒车过程中的障碍物,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驾驶员避免倒车事故的发生。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倒车雷达系统将进一步提升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驾驶员提供更全面的辅助服务。
雷达跟踪原理
雷达跟踪原理
雷达跟踪原理是利用电磁波的特性来检测和定位目标物体的一种技术。
雷达系统通常由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组成。
发射器发出脉冲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会在与目标物体接触后被反射回来。
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并通过分析波的性质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
雷达利用电磁波的特性,如反射、散射、传播速度等来检测目标物体。
当发射的电磁波与目标物体相碰撞时,一部分能量会被目标物体吸收,而另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
接收器检测到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强度和时间延迟,通过计算这些参数,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相对于雷达的位置。
在雷达跟踪中,雷达系统会以一定的频率连续地发射电磁波,并监听返回的信号。
通过对返回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和方位角等参数。
利用这些参数,雷达系统可以实时地跟踪目标物体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为了提高雷达跟踪的精度和可靠性,现代雷达系统通常采用多普勒效应来进行速度测量。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目标物体向雷达接近或远离时,返回信号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这种频率变化,可以计算目标物体的速度。
总之,雷达跟踪利用电磁波的特性来检测和定位目标物体。
通过分析返回的信号,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和方位角等参数,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实时跟踪。
雷达自动跟踪技术研究
雷达自动跟踪技术研究雷达自动跟踪技术是指利用雷达系统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跟踪和定位的一种技术。
在现代军事、航空、航天、交通管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雷达自动跟踪技术主要包括目标检测、目标跟踪和目标定位等方面,其研究内容和方法千差万别,本文只列举一些常见的方法进行介绍。
目标检测是雷达自动跟踪的第一步,即从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中检测出目标的存在。
常用的雷达目标检测方法有脉冲-Doppler方法、相关方法和霍夫变换等。
脉冲-Doppler方法通过分析回波信号的时间延迟和频率变化来识别目标,可以有效地区分静止目标和运动目标。
相关方法则是利用雷达回波信号的自相关性来检测目标,适用于信噪比较低的环境。
霍夫变换则是一种基于数学变换的方法,可以将雷达回波信号从时域转换到空域,从而实现目标检测。
目标跟踪是雷达自动跟踪的核心技术,即根据目标的运动特征和历史信息来预测和跟踪目标的位置。
目标跟踪方法主要包括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和神经网络等。
卡尔曼滤波是一种基于线性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优估计方法,可以利用目标的动态特性和观测信息来估计目标状态。
粒子滤波则是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非线性滤波算法,能够处理非线性系统和非高斯分布问题,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神经网络方法则是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来学习和预测目标的运动轨迹,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建模能力和自适应性。
目标定位是雷达自动跟踪的最终目的,即确定目标在地理坐标系中的准确位置。
目标定位方法主要包括单站定位、多站定位和基于信号强度的定位等。
单站定位是利用一个单独的雷达站对目标进行定位,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到达时间和多普勒频率来计算目标的位置。
多站定位则是利用多个雷达站的测量信息进行定位,可以通过三角定位和复杂度定位等方法来提高位置精度。
基于信号强度的定位则是利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和信道特性来估计目标位置,常用于室内定位和跨多径环境的目标定位。
总结起来,雷达自动跟踪技术是通过目标检测、目标跟踪和目标定位等步骤来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追踪与确定位置的一种技术。
雷达原理与系统课程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雷达原理与系统设计名称:雷达系统设计指导老师:姓名:学号:专业:设计题目: 设计一雷达系统,对12m 目标,要求探测距离为10km ,发射波形为常规脉冲,方位角分辨力为2°,俯仰角分辨力为20 °,距离分辨力为15m 。
要求:1 设计和计算雷达系统的各项参数,包括工作频率、发射功率、接收机灵敏度、天线孔径和增益,脉冲重复频率、相参积累时间等。
2 分析系统的最大不模糊速度和最大不模糊距离、计算系统的速度分辨力。
3 在学完雷达系统脉冲压缩相关内容后,设计线性调频波形,使雷达的作用距离增加到200km ,距离分辨力达到3米。
并画出单一目标回波经过脉冲压缩后的波形。
参数求解:1已知距离分辨率的公式为:min 2c R τ∆= ,式中c 为电波传播数度,τ为脉冲宽度,则7min 82215100.1310R s s s c τμ-∆⨯====⨯ 令雷达的工作频率为kHz f 5000=,发射功率kW P t 50=,则m m f c 6.010510388=⨯⨯==λ 雷达的角度分辨力取决于雷达的工作波长λ 和天线口径尺寸L ,约为/2L λ ,则可得:水平口径尺寸L 为:m m L 6.89026.02=⨯==παλ垂直口径尺寸h 为:m m h 85.0926.02=⨯==πβλ天线的孔径 22376.786.06.8m m Lh A =⨯==天线增益 2586.0376.74422=⨯==πλπAG发射波形为简单的矩形脉冲序列,设脉冲宽度为τ,脉冲重复周期为r T 则av tt r rP P P f T ττ==设r f τ称作雷达的工作比为D ,常规的矩形振幅调制脉冲雷达工作比的范围为0.0001-0.01,取0.001D =,则60.001100.110r D f Hz kHz τ-===⨯以单基地脉冲雷达为例,天线采用收发共用,则雷达方程为124max 2min 4t r i P A R S σπλ⎡⎤=⎢⎥⎣⎦则接收机灵敏度 W W R A P S r t 11432234max 22min 1001.6)1010(6.04376.7110504-⨯=⨯⨯⨯⨯⨯⨯==ππλσ 设单基地脉冲雷达的天线为360 环扫天线,天线扫描速度20/min a r Ω=,水平波速选择时运用最大值测向,当水平波速的宽度大于显示器的亮点直径时,取0.5==2θα则对一个点目标的相参积累时间为0.52120360/6060a t s s θ===Ω⨯脉冲积累个数31101016660r n tf ==⨯⨯≈ 2不产生频闪的条件是:12d r f f ≤其中d f 表示脉冲多普勒频率,由2r d v f λ= 关系可得最大不模糊速度:s m s m f v r r /1500/410106.043max =⨯⨯==λ 雷达的最大单值测距范围由其脉冲重复周期r T 决定,为保证单值测距,通常应选取8max3310152221010r r cT c R m km f ⨯≤===⨯⨯ 故最大不模糊距离max 15R km =设发射脉冲为单载频的矩形脉冲信号,其单位能量复包络可写成()u t ,表达式为:()100t u t τ<<⎧=⎨⎩其它则由速度模糊函数的定义可得模糊函数()d w χ 为:()()sin 2/22/2d d d f f f τπχττπ⨯=⨯多普勒分辨常数d f A 为:()()22==50000d d d f f df A χχ+∞-∞⎰有效相关时间e T 为:10.2de f T ms A == 信号在时域持续的时间越长即e T 越大,速度分辨力越强, 速度分辨率 s m s m tv v /9/60126.02=⨯==λ3由于相参积累的个数为166n =,则雷达实际的探测距离则会增加为原来的4n ,所以实际的探测距离为:'44max max 1661035.89R nR km km ==⨯≈设压缩网络是无源网络,其本生不会产生噪声,而输入的噪声具有随机特征,故经过压缩网络后输入噪声不会被压缩,仍保持在接收机的原有噪声电平上,所以输出脉冲信号噪声的功率比与输入脉冲信号噪声的功率比提高了D 倍。
基于雷达技术的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设计
基于雷达技术的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设计在现代社会,雷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航空航天等领域。
其中,雷达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雷达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的设计,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进行目标的监测、追踪和控制,提高了人类在各种领域中的管理和应用水平。
一、雷达技术的原理雷达是一种利用电波来探测目标位置和运动状态的技术。
雷达系统通过向目标发射连续或间歇的电磁波,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从而获得目标的位置、运动速度等信息。
雷达的核心是收发设备和信号处理系统,其中收发设备主要包括雷达天线、发射机和接收机等。
二、雷达目标识别技术雷达目标的识别是指通过对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特征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判断目标的种类及其特征。
目标识别技术的目标是实现对目标情况的准确分析和对目标种类的自动判断。
在雷达目标识别中,常用的方法有SAR成像、HRR特征识别、频谱分析等。
其中,SAR(合成孔径雷达)具有对地面目标进行成像、探测以及识别的能力。
HRR(高分辨率雷达)技术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目标特征数据,进而实现目标的识别。
三、雷达目标跟踪技术雷达目标跟踪是指系统能够对目标的位置、速度等参数进行实时检测,从而对其进行追踪。
目标跟踪技术是雷达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对目标的位置和运动状态进行实时分析和计算,来实现目标的跟踪。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采用的目标跟踪算法有传统卡尔曼滤波、扩展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和平滑滤波等。
四、基于雷达技术的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设计基于雷达技术的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设计的目的是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识别和跟踪目标,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该系统主要由雷达设备、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目标识别算法模块和目标跟踪算法模块等组成。
1.雷达设备部分,主要是对雷达设备进行选型和配置。
针对不同类型的目标,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雷达设备。
同时,也需要考虑设备性能、探测距离、探测精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雷达设备。
自控课程设计--雷达系统
目录1 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的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雷达天线伺服控制系统主要元部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位置检测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压比较放大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可逆功率放大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执行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系统的开环增益的选择和系统的静态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系统的动态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校正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跟踪雷达课程设计
跟踪雷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跟踪雷达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领域;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跟踪雷达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如下:1.教材第一章:跟踪雷达的基本原理本章节主要介绍跟踪雷达的工作原理、雷达方程、信号处理等技术基础。
2.教材第二章:跟踪雷达的系统结构本章节主要介绍跟踪雷达的系统组成、工作方式和应用领域。
3.教材第三章:跟踪雷达的信号处理本章节主要介绍跟踪雷达的信号处理方法、滤波器设计、检测理论等。
4.教材第四章:跟踪雷达的性能评估本章节主要介绍跟踪雷达的性能指标、性能评估方法和优化策略。
5.教材第五章:跟踪雷达的应用案例本章节主要介绍跟踪雷达在军事、民用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讲解跟踪雷达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领域。
2.讨论法:用于探讨跟踪雷达的信号处理方法、性能评估方法和优化策略。
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跟踪雷达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案例。
4.实验法: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跟踪雷达技术与应用》作为主教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雷达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等参考书。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4.实验设备:准备跟踪雷达实验装置,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系别:机电系
专业班级:自动化1101班
学号:1109101013
姓名:郭鹏飞
课程题目:雷达跟随控制系统的设计
完成日期: 13.11.28
指导老师:
13年 11 月 28 日
课程设计目的由旧式雷达同步随动系统执行电机的数学模型,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对该系统进行了改造。
并对系统进行了Matlab仿真,仿真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要求
1.雷达在跟踪目标的过程中,一般由跟踪员操纵方位角(β)和高低角(ε)摸球或手
轮,通过随动系统产生角速度电压,以此电压作为天线控制信号,控制天线扫描中心对准目标并与目标以相同的角速度运动。
此课程便是设计可以自动跟随的系统以取代操作员,实现雷达的自动跟随。
2.坐标系统进入自动跟踪状态后,跟踪波门会自动跟随目标信号中心运动。
3.雷达同步随动系统是典型的角度伺服系统,它的作用是使平面位置显示器的偏转线
圈跟随天线同步转动,从而使时问基线跟随天线同步转动,以便精确地测定目标方位。
旧式系统由粗测、精测两条支路构成,粗、精位置误差信号经转换开关由功率放大器放大,驱动执行电机带动偏转线圈旋转,与一般雷达天线控制系统不同,执行电机为他激式交流电机。
因此,雷达同步随系统是交流伺服系统,很明显,旧式系统由于采用模拟调节器,系统参数调节不便,跟踪精度低、通用性差。
根据现代控制理论,本文设计出一种通用型雷达同步随动系统,由Matlab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达到设计要求。
课
程
设
计
注意事项11、尽量避免使用for循环,能利用矩阵代替的则使用矩阵代替,向量化能很好地加快速度;
2、isempty(a)函数,即使a中项全0,函数也会返回0;只有当a真正为空时,其才返回1;
课程设计内容
1.交流电动机数学模型
交流电机结构图如图1所示。
其中RΣ一40Q,TL一0.02S,C 一0.00645Vs/rad,r,M一0.17S,减速比N 一518,由结构图得到
2.系统组成框图
系统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系统由双闭环构成,内环为电流环,外环为位置环,内环的主要作用是使启动过程得到足够大的电流,在负载运行时随时按给定电流调节,传统的PI调节已满足以上要求-夕
环的主要作用是对位置进行快速和准确的跟踪,由经典调节理论,跟踪的快速性和准确性是一对矛盾,响应时间快必定导致系统超调量的增加,通过采取将位置误差P分段,| e|≥0.8采取砰砰控制,0.2≤|e| ≤ 0.8为模糊控制。
|e|≤0.2为数字PID控制,三种控制方式的结合,特别是模糊控制的引入,使跟踪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达到完美统一。
3.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SPW M 放大器的输出为执行电机的电枢电压,设计时,将其等效为的惯性环节,由式(1)画出电流环的等效结构图如图3。
课程设计简要操作步骤运用Simulink工具箱,对图6(见附件)所示系统模型仿真,其中Matlab
Fen1一Matlah Fen4是根据系统实
现功能构造的系统函数,用于实现按误差大小分区间控制以及砰一砰控制的控制思想。
仿真结果如图7(b)所示。
图7(a)为单一PI控制的系统响应曲线,经过比较,单一P1控制时.系统超调量为10%,过渡过程时间为0.3s,振荡次数为1,分段控制时,超调量为0,过渡过程时间为0.2s,
振荡次数为0,由此可见,通过分段控制使系统指标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选择这题目能锻炼我们的能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能对自动控制理论方面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以巩固我们学过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
同时,由于学过的知识十分有限,很多东西还要自己去学习,这样也锻炼和提高了我们的自学能力,为提高我们以后的自身竞争能力打下基础。
课
程设计评语及成绩评
语
成
绩
指导教师
(签名)
2013年6月日
附件:
参考文献:
1. 李连升.现代伺服控制.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 王离九.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课程设计论文撰写的内容和要求
课程设计论文要求每个人写一份,字数要求3000~5000字。
涉及到计算机软件: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软件或较大软件中的一个模块,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要写出软件说明书,能够进行计算机演示和给出运算结果。
涉及到计算机硬件或电控装置: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要有完整的测试结果和实验数据,实验要有探索性,要写出使用说明书。
1、标题
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
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
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简要陈述研究课题的内容,创新见解和主要论点,中文摘要在200字左右。
摘要的最后应列出关键词。
[3、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一、…,1. …,(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
目录中的标题应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每一章节后应标明起始页码。
课程设计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
]
3、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其内容分别如下:
①绪论: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
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课题
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②方案: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以及
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③过程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
要求理论正确、论据确凿、
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④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得出结论或推论。
⑤结论: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
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
结论要写的概括、简短。
4、致谢
致谢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曾给予帮助的人(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课程设计论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引用的文献必须是本人真
正阅读过的,近期发表的与设计或论文工作直接相关的文献。
它反映课程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列入的主要的文献在3篇以上。
[
(1)附录
附录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直接反映完成工作的成果内容。
如图纸、实验数据、计算机程序等材料附于课程设计论文之后,附录所包括的材料是课程设计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