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综述
浅析基坑监测
![浅析基坑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ce2d17b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0.png)
浅析基坑监测基坑作为一个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决定整个建筑物质量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基坑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环境的不确定性、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基坑在施工、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基坑监测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措施,可以对基坑的安全运行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基坑监测的原理、方法、技术、设备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基坑监测的原理基坑监测的原理是通过对基坑周围环境的监测和分析,了解基坑工程的地下环境、地下水位、土体变形、地表沉降、渗流场等情况,从而得出基坑的变形和变化情况,以提供基坑施工、使用过程中的重要参考。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基坑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地下水位、土体变形、裂缝变化、地表沉降等指标。
二、基坑监测的方法基坑监测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直接式和间接式监测。
直接式监测指的是通过传感器等设备直接实时监测和收集基坑周围环境的数据,如温度、湿度、气压、地下水位、土体变形、裂缝变化、地表沉降等。
直接式监测系统通常包括数据采集设备、传感器及计算机软件等组成。
间接式监测是通过在基坑周围设置标志物或使用GPS等技术进行间接测量基坑变形,以达到基坑监测的效果。
比如,在基坑周围设置标志物,通过把基坑周围的标志物,如测量点标志、墙体开裂带等,视为边界点,定期测量其位置的变化量,以推算出基坑几何参数的变化,从而间接反映基坑内部变形情况。
而在使用GPS监测时,通常在基坑周围地面上放置GPS接收器,通过接收测量卫星的信号,得出在基坑位置上的三维坐标数据,再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基坑变形的变化量。
三、基坑监测的技术基坑监测的技术直接影响着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当前,基坑监测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传统的监测技术:使用传统的监测技术,如测点、测量杆、测孔等,以测量基坑周围标志物的位置、高程及水平位移量,以便间接判断基坑变形情况。
(2)全站仪监测技术:全站仪监测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监测方法,其准确度高,测量效果好。
深基坑安全监测信息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深基坑安全监测信息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69f768b5ef7ba0d4a733b75.png)
建筑工程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的深入,在城市之中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深基坑的施工工程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的深基坑施工现状不容乐观。
在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监测仪器的种类繁多,需要进行实时监测的监测点的数量更加数不胜数,需要对监测信息进行实时的整合和反馈,所以监测仪器得到的监测数据是十分庞大且繁杂的。
然而,我国目前对于深基坑监测数据的整合分析,大部分还是依靠人工,人工监控和分析具有很大的缺点,首先在数据的处理上,人工处理数据的速度相对来说是较慢的,对数据处理的效率是较低的;还有一点就是,人工对庞大且繁杂的数据分析难免会产生不必要的错误,而在深基坑的信息分析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就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会直接造成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的影响,甚至阻碍。
这种由人工进行数据分析的深基坑监测体系往往由于其对数据整理的不及时,数据整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不能及时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反馈而直接影响施工工程的施工进度,并且会为施工工程留下难以预料的安全隐患。
但是值得高兴的是,由于近些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出现,深基坑的安全监测信息分析系统也逐渐被计算机取代,逐渐走向信息化和自动化时代。
目前,由数位科学家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悉心钻研出一套又一套的深基坑安全监测信息分析系统,这些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都逐渐实现了对施工现场的深基坑的监测数据的及时有效的整合、处理、分析、反馈,大大增强了对监测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得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一、深基坑安全监测信息分析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构成因素深基坑安全监测信息分析系统的组成部分较为复杂,整个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和十小部分组成,这三大部分分别是工程信息管理子系统、监测数据管理分析子系统以及图表生成子系统。
而在这三大子系统之下,还有个小的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是:工程信息管理子系统里面的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工程环境信息管理以及工程地理信息管理;而监测数据管理分析子系统里面有包括:数据录入部分、数据计算分析部分、数据输出部分、数据查询部分、数据维护部分;最后的图表生成子系统主要包括图形生成和表格生成。
地基基础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介绍与应用于春辉
![地基基础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介绍与应用于春辉](https://img.taocdn.com/s3/m/ac425b2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8.png)
地基基础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介绍与应用于春辉发布时间:2023-08-04T02:44:48.94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10期作者:于春辉[导读] 建立较为完善的地基基础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从检测业务受理到检测场地踏勘,从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到分析检测数据、出具检测报告,再到报告归档、上传到监督部门,实现监测、监管系统、检测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的信息互通,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检测过程的监管力度,科学准确分析各种干扰因素,提高检测单位的监管水平。
佛山市南海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广东佛山 528200摘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地基基础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从检测业务受理到检测场地踏勘,从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到分析检测数据、出具检测报告,再到报告归档、上传到监督部门,实现监测、监管系统、检测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的信息互通,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检测过程的监管力度,科学准确分析各种干扰因素,提高检测单位的监管水平。
关键词:地基基础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工程监管The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oundation Dete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Yu ChunhuiFoshan Nanhai Distric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Station, Foshan, Guangdong, 528200Abstract:Establish a relatively complete ground-based tes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o realize the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of monitoring, supervision system, testing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from testing business acceptance to testing site reconnaissance, from real-time uploading of testing data to analysis of testing data and issuance of testing reports, to archiving of reports and uploading to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which not only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Key words:foundationinspection,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engineering supervision引言当前在很多地区,地基基础检测仍采用比较落后的技术手段,由此引起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三篇)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46d35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4.png)
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一、监测和预报的作用从许多起基坑工程事故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任何一起基坑工程事故无一例外的与监测不力或险情预报不准确相关。
换言之,如果基坑的环境监测与险情预报准确而及时,就可以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或者说,可以将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基坑工程的环境监测既是检验设计正确性的重要手段,又是及时指导正确施工、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
基坑工程的监测技术是指基坑在开挖施工过程中,用科学仪器、设备和手段对支护结构、周边环境(如土体、建筑物、道路、地下设施等)的位移、倾斜、沉降、应力、开裂、基底隆起以及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土层孔隙水压力变化等进行综合监测。
然后,根据前一段开挖期间监测到的岩土变位等各种行为表现,及时捕捉大量的岩土信息,及时比较勘察、设计所预期的性状与监测结构的差别,对原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并判断事故方案的合理性。
通过反分析方法计算和修正岩土力学参数,预测下一段工程实践可能出现的新行为、新动态,为施工期间进行设计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可靠的信息,对后续的开挖方案与开挖步骤提出建议,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及时的预报,当有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将问题抑制在萌芽状态,以确保工程安全。
二.监测系统设计原则施工监测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监测工作的成败与监测方法的选取及测点的布设有关。
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可归纳为以下5条:1.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是监测系统设计中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
为了确保其可靠,必须做到:第一,系统需要采用可靠的仪器。
一般而言,机测式的可靠性高于电测式仪器,所以如果使用电测式仪器,则通常要求具有目标系统或与其他机测式仪器互相校核;第二,应在监测期间内保护好测点。
2.多层次监测原则多层次监测原则的具体含义有4点:A.在监测对象上以位移为主,但也考虑其他物理量监测。
B.在监测方法上以仪器监测为主,并辅以巡检的方法。
C.在监测仪器选型上以机测式仪器为主,辅以电测式仪器;为了保证监测的可靠性,监测系统还应采用多种原理不同的方法和仪器。
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dca24d1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1.png)
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摘要:对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探究,分析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以及数据库设计要点,还论述了该系统的功能模块开发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1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传统的基坑监测信息管理方法是应用文件管理模式作业,不过这种方法在实践环节表现出了工作效率低、干扰因素多且数据分析查找难度大的弊端,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基坑监测信息管理需求。
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基于当前基坑监测信息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需求和信息技术,构建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在这一环节,技术人员首先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框架体系结构的设计和数据库的设计。
1.1框架体系结构设计。
在设计框架体系结构时,技术人员需要从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目的和作用角度出发,合理地规划其结构分层,梳理各层级以及前后端之间的关系,进而完成科学设计。
比如,常规的基坑信息管理系统可包括数据库、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和客户端。
为了保证其框架体系结构的合理性,该系统前端显示界面可以采用ArcGISEngine组件开发包搭建,并使用Office系列组件完成二次开发,以便于实现信息的有效处理。
此外,在建立数据库环节,可以应用Geodatabase或MYSQL数据库。
1.2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库设计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先完成对数据的分类。
应用于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主要包括基坑基础地理数据、监测点数据和监测数据。
其中,基础地理数据的主要内容是基坑工程周边背景数据。
比如,某基坑工程用地呈长方形,其深度约15m,施工范围南北长度约为150m,东西向长度约为160m,而且基坑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其土层中素填土的平均厚度为1.28m,平均高程为14.5m-16m。
这些数据都属于基础地理输数据,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环节可发挥重要作用。
基坑监测点数据,包含基坑监测点的分布坐标和布设时间,还有其深度和布设方法等信息。
基坑监测汇报内容范文
![基坑监测汇报内容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93001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0.png)
基坑监测汇报内容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来给大家汇报一下咱们这个基坑监测的情况。
就像守护一个神秘宝藏一样,咱们得时刻盯着这个基坑,看看它有没有啥“小动作”。
一、监测概况。
咱们这个基坑监测啊,那可是从[开始日期]就正式启动了。
为啥要监测呢?您想啊,这基坑就像在地下挖了个大坑,周围的土啊、水啊,就像一群好奇的邻居,它们稍微有点动静,都可能影响到这个坑的安全。
所以我们就得像侦探一样,在基坑周围设置了好多监测点,总共[X]个呢,就为了全方位掌握情况。
二、监测项目。
1. 水平位移监测。
这就好比看基坑是不是在“偷偷地挪地方”。
我们用专业的仪器,就像给基坑的边缘装上了小眼睛,一直盯着。
目前来看,大部分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变化都在合理范围内。
不过呢,有几个点就像调皮的孩子,稍微有点波动。
比如说[具体监测点编号],在[时间段]内,向[方向]位移了[X]毫米。
但是大家别担心,这个数值还没有达到危险的程度,就像小朋友在安全区内蹦跶了一下。
2. 竖向位移监测(沉降监测)这个就是看基坑是不是在“偷偷往下沉”或者“往上冒”。
就像给基坑量身高一样,我们发现大部分地方都比较老实,沉降或者隆起的数值都不大。
但是在[特定区域],沉降稍微有点明显,在[时间段]内沉降了[X]毫米。
这就像那个地方的地面偷偷叹了口气,矮了一点点。
不过呢,还在咱们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就像稍微有点驼背,但不影响整体健康。
3.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测斜)这个项目有点像深入敌后去侦查。
我们把监测仪器插到基坑的边坡里面,看看地下深处的土是不是在“搞小动作”。
监测结果显示,整体深层水平位移的曲线还是比较平稳的,就像一条安静的小蛇,没有突然弯曲或者扭曲得很厉害的情况。
不过在[某个深度范围],有一点小变化,就像小蛇在那个地方稍微扭了扭身子。
三、监测频率。
我们的监测频率就像闹钟一样,按照规定的时间去查看基坑的情况。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基坑刚挖,就像新生儿一样比较脆弱,所以我们监测得比较频繁,每天都去看几次。
信息化系统在基坑监测中的开发与应用
![信息化系统在基坑监测中的开发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5a7044c6529647d26285276.png)
信息化系统在基坑监测中的开发与应用摘要:我国的基坑监测技术在发展初期比较落后,其主要通过三步走的方式将指定建筑的基坑情况反映出来,这三步分别是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将数据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
然而,社会在不断发展,建筑的精密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对基坑监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初期的基坑监测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这篇文章深入分析了信息化系统在基坑监测中的应用,并将其不足进行了详细阐述,进而写出了改进信息化系统的措施,促进基坑监测技术的发展,以期对信息化系统以及基坑监测技术研究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基坑监测技术:信息化系统:开发与应用对于大型建筑来说,坚实的地基是其可以稳定下来的关键。
尤其是近几年,高楼不断建立起来,地基显得更加重要,基坑监测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在现代建筑当中,建筑模式变得复杂起来,建筑材料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为了促进社会发展,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也急需建立起高楼大厦,因此必须有效监督地基的建立情况。
一基坑监测的信息化所谓信息化监测,就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并结合温度与变形监测体系,为各种大型的工程提供方向。
将基坑监测信息化,可以提高基坑监测的速度,保证基坑监测的精准化,有利于建筑施工的顺利施工。
比如,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将基坑的水平位移警戒范围控制在25毫米以内,一旦其与规定值的误差超过25毫米,报警系统就会启动,这样就可以使基坑数据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使用信息化技术对基坑进行监测,可以节省工程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浪费。
二基坑监测中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在开发基坑监测系统的时候,需要面临很多挑战,要考虑的东西也有很多。
比如,要想使开发出来的基坑监测系统有效可行,就必须使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到基坑附近的建筑结构,还要把当地环境对基坑的影响详细列写出来,除此之外,基坑具体结构的特点必须存储在基坑监测系统中,这些都是需要基坑监测系统自动完成的项目。
总之,基坑监测系统必须具有综合分析基坑特点的特性,包括分析基坑的稳定性、可视化性以及预测性。
地铁明挖基坑施工监测的信息化管理
![地铁明挖基坑施工监测的信息化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3d8433ecfc789eb172dc8e8.png)
秀的住 宅小区,景观设计行业伴 随着楼 市应运 而生 ,并有长足 代艺术抱有极大 的兴趣 ,并且在追 求艺术的同时也并没有淡漠 的进步。传 统意义上的 园林决不是今 日的景观 设计 ,特别是楼 景观 的意义 ,他们认为 : 如果 一个雕 塑或一幅画对一个景观设
盘 的 景 观 设 计 ,景 观 设 计 师 正 在 努 力 而 艰 辛 的 追 赶 国外 成 熟 的 计师 的工作有所启发 ,那是 艺术概念 的转化,美观对当代景观 景观设计 ,土、洋结合 的两股景观设计力 量正在书写着我 国日 设计 的发展起到 了促进作用 ,而极简艺术又是美观与景观设计 新月异的住宅景观 。 之 间的最初 交集 ,两者都从极简艺术中吸取 了丰富 的养分 ,延 我 们 通 过 大 量 的景 观 设 计 实 践 , 认 为 创 造 一 个 高 品质 住 宅 伸 了各 自 的 艺术 表现 形 式 。
・ 1 8 8・ 2 0 1 5 年5 月
使 用线变形 突然 明显增 长或出现裂缝 、渗漏等 。
其 他 工 程 突 发情 况 。
各监测项 目在监测过程 中必须严格遵 守相应 的实施细则 。 量测数据均要经现场检查 ,室 内两 级复核后方可上报 。
量测数据的存储 、计算 、管理均采 用计算机系统进行 。
现场监测组在 以上突发工程情况下应采取 以下应急措施 : 立 即停止开挖施 工, 封 闭所 有施 工面, 加 强监控 量测工作:
各量测项 目从设备 的管理 、使用及资料 的整理均设专人 负 组 织专 家讨论分析造成沉 降、变形速率超 限的原 因和相应 责。 的控制措施 ; 开展相应 的 QC小组 活动 , 及 时分析、 反 馈信息 , 指导施工 。 6工程突发情况及监测应 急措施 根 据确 定 的控制措 施重 新制 定或 调整施 工工 艺和施 工组 织 ,进 行施 工交底,严格落实各项措施 。
新时期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和信息化监控
![新时期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和信息化监控](https://img.taocdn.com/s3/m/745357dca8114431b80dd823.png)
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运作模式1.资源教室的产生与发展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听不懂、跟不上、学不会的现象,这和他们的认知、心理等特征有关,另外也与教学时间、地点、教学人员所使用的方法及教具有关。
对于普通学生,他们能通过自我探索、互相交流等方式达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而特殊学生缺乏这样的主动性和能力,需要教师给予另外的某一种特殊辅导。
早些时候,这种辅导被称为课外辅导,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时间、地点、资源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辅导的效果不明显。
如果把这种辅导的形式融入学校的课程,在规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进行辅导,那么效果将趋于显著。
因此,资源教室就开始慢慢地出现了。
资源教室起源于美国,而我国较早建立并使用资源教室的地区是台湾,在那里资源教室也被称为资源教室方案。
资源教室方案是一种辅助性的措施,提供教室与课程,使某些需要他人协助的学生,在大部分时间与一般学生在普通教室上课,而少部分时间则安排在资源教室,接受资源教师的指导,故一般将资源教室解释为专为学生设计的一种特定时间接受特定服务的安置形式。
特殊学生通过在资源教室的学习活动为能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也把资源教室看作是回归主流的过渡。
为了在普通学校中也能使特殊学生得到额外的补偿和特定的服务,通过理论、政策的学习,于1996年建立了第一个资源教室,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科学研究,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为其他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提供了指引和方向。
资源教室的建立更是推动了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中教学改革的研究。
2.资源教室的服务对象(1)资源教室服务资源教室的基本角色与功能就是“资源”,而资源属于综合性和概括性的概念,是泛指各种教育环境、教育服务(咨询、指导)、教学资源(理论、人力资源、教具、诊断评估工具、视听媒体)以及满足个别学生独特的教育需求,以达成教育目标的各项功能(诸如诊断、评估、教学、辅导、咨询与研习活动等)。
建设工程变形监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阐述
![建设工程变形监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阐述](https://img.taocdn.com/s3/m/35a6c9b9f7ec4afe05a1df5d.png)
建设工程变形监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阐述1概念基坑监测是指在施工及使用期限内,对建筑基坑及周边环境实施的检查、监控工作。
基坑监测主要包括:支护结构、相关自然环境、施工工况、地下水状况、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周围建(构)筑物、周围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周围重要的道路、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主要分为对于基坑支护体系本身的监测和周边环境的监测。
基坑围护体系主要有:围护墙体测斜、围护墙顶水平和垂直位移、支护结构裂缝、支撑轴力、地下水位、深层土体垂直和水平位移等。
周围环境监测主要有:建筑物(构筑物)沉降和倾斜、地下管线垂直和水平位移、地表土体沉降以及建筑物和周边道路裂缝等。
基坑监测的处理过程也可以分为一下过程:监测目的→确定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主要仪器及精度要求→监测频度→监控报警→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监测主要方法有采用全站仪进行平面位置测量,电子水准仪进行沉降测量,专业的测斜仪、轴力计、水位仪进行相关测量,实地巡视巡查等。
测点布设、监测频率和预警值大小根据实地情况,结合规范要求和基坑围护设计综合确定。
目前信息反馈主要以向业主单位进行为主,管理部门基本不介入。
主要技术规范可主要参考GB 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2业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加强安全管理的行政职能目前建设工程变形监测业务中,最具市场规模的为深基坑监测项目。
近年來,随着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深基坑工程项目逐步增多。
上海、杭州周边城市包括嘉兴都出现过基坑工程施工导致周边地表塌陷、建筑物受损等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为加强对基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地方出台了《嘉兴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测管理暂行规定》等,要求对开挖深度超过4米或者虽未超过4米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复杂的工程,进行基坑自身及其周边环境的变形监测。
系统的研发以此为主要目的,配套其他行政管理办法和借助技术管理手段,达到城市工程安全管理的目的。
2.2市场环境在实际运作中,由于没有将基坑监测要求纳入行政审批流程,也没有相对具体的专业技术监督,政府监管并不完全到位,监测工作的开展完全取决于市场自由化选择。
基于BIM的地铁基坑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基于BIM的地铁基坑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0b3355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0.png)
基于BIM的地铁基坑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密度不断增大,地铁保护区内的施工作业越来越多,尤其是近距离上跨既有地铁线路施工,容易造成地铁结构破坏,危及运营安全。
随着各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建设项目极速增加,鉴于地铁基坑都是深大基坑的特点,基坑的变形监测在施工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安全监控手段。
传统的监测汇报管理方式明显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大信息量的作业模式。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性强,功能全面,信息集中的集成化的管理系统,此管理系统需要能及时地进行数据处理、信息分类,为决策者及时准确地提供反馈信息。
由于BIM的可视化技术、模型包含大量信息等特点,地铁基坑多为深大基坑、施工周期长等特点,这也使得其在监测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对于工程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BIM;地铁基坑;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引言建筑信息模型(BIM)是指在建筑物建设的全生命周期中,从设计、施工、运营等相关的建筑信息数据的集合体。
运用该模型数据数字化技术实时动态地模拟施工、运营的多个环节,大大提高生产率和控制成本,有效地反馈施工中的重难点。
建筑信息模型(也简称BIM)在全周期过程中产生了包括建筑构件位置关系、几何关系、空间地理信息及建筑结构件的数量和性能等信息。
1地铁深基坑施工动态监测及应用的性质及概述面对城市复杂的地下环境,必须采用信息化技术为地铁项目工程的实施做支撑,而运用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步骤,就是深基坑施工的动态监测和应用。
根据一般定义来说,深基坑工程是深基坑底部的面积在27m2以内,底部的长边小于3倍的短边,开挖的深度超过5m(含5m)或者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者虽然开挖的深度没有超过五米,但是地质环境特别复杂的工程。
同时,深基坑工程是地铁建设的核心工程,深基坑的建设质量影响着地铁工程的进行。
在深基坑工程开挖之前,先要根据设计文件及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好监测点位置,这些监测点包括地上的建筑物、地下的管道和线路、地表沉降、支护结构水平及竖向位移、支撑应力等。
深基坑安全信息监测管理研究分析
![深基坑安全信息监测管理研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9edf5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5.png)
深基坑安全信息监测管理研究分析1. 引言1.1 深基坑安全信息监测管理研究分析深基坑是指建筑工程中,为了扩大土地利用面积而在地下挖掘形成的较深较大的土坑。
深基坑在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深基坑的安全信息监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深基坑工程的建设需要对地下土体进行大量的开挖和支护工作,这些工作往往需要深入到较深的地下,存在着诸多潜在的安全风险。
在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其安全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深基坑安全信息监测管理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对基坑周边环境的监测、对基坑开挖及支护工程的监测,以及对基坑结构及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监测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保障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和运营。
本文将对深基坑安全信息监测管理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深基坑安全监测技术的现状、管理的挑战与需求,以及方法研究和案例分析等内容,旨在为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深基坑的意义与背景深基坑是指在城市建设中所需开挖的较深的坑,通常用于地下停车场、地铁站等工程。
深基坑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基坑的建设可以解决城市停车位不足的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的便利性。
深基坑可以提供更多的商业、办公空间,为城市的商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深基坑的建设也可以提高城市的抗震能力,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深基坑建设中,安全监测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目前,深基坑安全监测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包括激光测距、摄像监控、振动监测等多种技术手段。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还可以减轻监测人员的工作负担。
深基坑的建设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深基坑建设中,安全监测技术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可以保障深基坑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深基坑建设和安全监测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
浅析基坑施工信息化监测分析
![浅析基坑施工信息化监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99e62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9.png)
浅析基坑施工信息化监测分析本文以上海某基坑施工信息化监测为例,通过实际监测数据与设计值对比,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标签:基坑施工;信息化监测;监测数据分析1 工程概况1.1 项目概况本工程基坑整体呈“矩形”,长约229m,宽约157m,总开挖面积约35421㎡,开挖深度 4.5 m。
按照上海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16),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周边环境保护等级为三级。
1.2 周边环境基坑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基本无管线。
场地东侧基坑边线距离红线最近距离为2.15 m;场地北侧基坑边线距离红线最近距离为 2.26 m;场地西侧及南侧为空地。
1.3 维护设计本工程基坑采用放坡和混凝土搅拌桩重力式坝体相结合的围护形式,重力坝空间不足的区域采用坑内补偿搅拌桩内插槽钢的围护形式。
2 总体方案2.1 基坑信息化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从理论上预判可能发生的问题,并且理论值无法全面且准确的反映工程实时变化。
所以在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针对本项目较复杂且开挖面积的工程,就必须实施缜密的监测工作[1]。
本工程监测的目的主要有:(1)通过实际数据与报警值作对比,判断上个环节的工艺和参数是否达到预期,同时实现对下一个施工步骤的控制,从而实现信息化;(2)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及时反馈,达到有效掌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撑的受力,使得整个开挖进程处于安全、可控范畴;(4)通过监测及早发现基坑止水帷幕的渗漏,并提请相关单位及时开展堵漏准备工作,防止施工中发生大面积涌砂现象;(5)将现场监测数据提供设计单位,设计可根据现场工况,逐步优化方案,达到安全、经济、合理、快捷的施工目的;(6)通过监测,在换撑和支撑拆除步骤,保障施工科学有序并处于安全状态[2]。
2.2 监测内容根据本工程的开挖特点、现场情况及有关部门对监测的要求,本工程监测内容为:(1)围护顶部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2)地表沉降剖面垂直位移监测;(3)坑外潜水水位监测。
深基坑安全信息监测管理研究分析
![深基坑安全信息监测管理研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ac2f8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c.png)
深基坑安全信息监测管理研究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深基坑是指建设工程中较深的坑口,通常用于地铁站、地下商业中心等工程。
由于深基坑施工需要涉及较大的土方开挖和支护工程,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深基坑安全信息监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深基坑工程的不断增多,深基坑安全信息监测管理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而如何有效监测深基坑的安全信息,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合适的管理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已成为工程监理和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开展深基坑安全信息监测管理研究分析,对于提升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深基坑安全监测技术、深基坑安全管理措施以及深基坑安全信息监测管理研究分析展开探讨,为深基坑施工提供科学的监测管理方法,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深基坑安全信息监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当前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提出有效的安全监测技术和管理措施,以保障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研究深基坑安全信息监测管理,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提供参考和指导,提高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通过对深基坑安全信息监测管理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今后的深基坑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和经验,推动深基坑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深基坑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其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如地质灾害、施工工艺创新、监测技术难度大等问题。
开展深基坑安全信息监测管理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深基坑的安全信息监测管理研究能够提高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周边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安全。
通过对监测技术和管理措施的研究分析,可以为深基坑施工提供科学、有效的监测手段和管理方法,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益。
对深基坑安全信息监测管理的研究还有利于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发明专利]
![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f8ee443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d.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983159.9(22)申请日 2016.11.09(71)申请人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创意路88号(72)发明人 刘俊生 施卫娟 陈昌师 胡园园 吴凤军 陈涛 许文哲 刘宜洋 李书波 龚小鹏 何合建 张莹超 (74)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万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63代理人 王传林(51)Int.Cl.E02D 1/00(2006.01)E02D 33/00(2006.01)(54)发明名称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57)摘要本发明涉及基坑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它包括数据处理、项目管理、系统管理;所述数据管理包括圈梁水平位移数据处理、沉降数据处理、深层水平位移(测斜)数据处理、支撑轴力数据处理、分层沉降数据处理、倾斜观测数据处理、裂缝观测数据处理、水位观测数据处理、坑底隆起数据处理、围护墙侧向土压力数据处理、水压力数据处理;所述项目管理包括:合同管理、流程管理、仪器管理、客户反馈管理以及地图展示功能等;本发明在B/S结构的基础之上同时采用数据加密传输等相关技术实现数据的安全性,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对区域内多个基坑的地质勘察、设计、施工进度等资料和测点信息、监测仪器、监测数据、周边建筑物等有关资料进行全面采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的存储、分析、处理、查询、成果显示、输出自动化且具备预警等功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1页CN 106522187 A 2017.03.22C N 106522187A1.基坑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数据处理、项目管理、系统管理;所述数据管理包括圈梁水平位移数据处理、沉降数据处理、深层水平位移(测斜)数据处理、支撑轴力数据处理、分层沉降数据处理、倾斜观测数据处理、裂缝观测数据处理、水位观测数据处理、坑底隆起数据处理、围护墙侧向土压力数据处理、水压力数据处理;所述项目管理包括新增项目、打开项目、删除项目、保存项目、一项项目与多项项目关联、基本情况管理、监测内容管理、流程管理、费用管理、人员管理、仪器管理、地图展示、资料管理、查询、客户反馈管理;所述系统管理包括权限管理、操作记录管理、打印、输出、系统设置。
新时期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和信息化监控
![新时期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和信息化监控](https://img.taocdn.com/s3/m/745357dca8114431b80dd823.png)
新时期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和信息化监控摘要:最近几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基坑工程数量有了明显增加,其在快速增加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和理论。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基坑安全监测的角度入手,详细分析了深基坑现有的研究方向、监测方式、信息化等方面的现状,然后在此过程中,论述了深基坑监测后期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时期;深基坑工程安全监测;信息化监控深基坑在开挖支护施工期间,因工程岩土构造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受力性能特殊等特点,因此,在监测参数设定,监控方案设计环节中,预估值计算值和具体施工中的实测值存在较大的差别性,离散性,随机性。
从中看出,对于深基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不仅和规范设计有一定的联系,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整个过程的安全监测情况。
安全监测作为保证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的关键性措施,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深基坑施工期间,对土体以及支护结构实际现状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检测/监测,能够为后期工程稳定运行提供有利的条件,对此,进行深基坑施工的时候,要从基坑周围支护结构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分析入手,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施工过程安全控制的基础上保证工程整体质量和毗邻建筑物、构筑物,相关施工人员及设施的安全。
1、监测项目以及监测方法1.1位移的具体监测方法在工程项目当中,监控方通常使用的位移监测方法有两种:水平以及侧向监测。
在具体的监测过程中,通常所说的位移速率的监测是指的在拟定监测的计划之内,把相应监测位间隔的时间段作为项目参考的过程。
同时,项目的位移监测是最为重要的安全监测项目。
1.1.1项目工程的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监控方在进行工程项目的位移监测后,可以在监测后数据处理提供基坑边壁的水平变形量以及位移的变形速率和整个基坑平面几何变形分布信息。
一般可以通过分析信息数据,进一步研究基坑边壁的稳定性及变形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通常情况下,水平位移监测使用经纬仪、全站仪、固定点GPS等方法来进行相关的测量工作。
BIM深基坑安全监测信息系统
![BIM深基坑安全监测信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857b02d8ba1aa8114531d986.png)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模扩大,高层建筑及地铁、高铁迅速发展,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
在人口较密集的城区,为保证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支护结构及其对周边构筑物的安全,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实时监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深基坑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
属于临时性工程的基坑具有周边环境及地质条件复杂、不确定因素多、技术工艺繁杂、施工条件差、风险高等特点,具有较强的时空效应,“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迫切需要利用BIM技术解决传统监测的诸多弊端。
地铁及地下停车场是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利用形式基于BIM的深基坑安全监测信息化管理优势研究基于BIM技术的深基坑监测三维可视化及监测信息快速预报警功能,通过创建基坑及支护结构模型、周边环境及地质模型和各监测项目的测点模型,能够让监测数据驱动模型进行监测结论的可视化展现,直观而准确地抓住基坑工程变形风险点,让各参与方基于风险管理方案线上处置、线下巡查,从而节省大量分析报表的时间。
基于BIM技术的深基坑动态监测和预报警管控优势:•B IM+基坑监测,通过实时采集数据,实现监测数据驱动BIM模型,直观表现安全风险状态•快速定位基坑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危险点,根据变形趋势及现场巡查状况快速预报警处置•辅助施工开挖作业管理,各参与方能结合支护结构的历史变形预判变形趋势,加强对危险点加密监测重点关注,便于管理人员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根据其他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辅助辨识影响基坑安全的影响因素日本美秀博物馆地下隧道基于BIM的深基坑安全监测信息系统深基坑安全监测具有项目多、频率高、数据量大等特点。
运用BIM、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搭建深基坑风险BIM管理平台,实现对新建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各监测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分析,进行基坑开挖变形历程和时程位移曲线三维空间分析,结合预报警阈值实时快速发布风险预报警信息,方便各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快速、有效地判断深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状态。
基坑信息化施工中的工程监测技术
![基坑信息化施工中的工程监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9141b1433d4b14e84246866.png)
基坑信息化施工中的工程监测技术摘要:以某工程实例为研究背景,对基坑信息化施工中的工程监测技术的实践要点进行详细解析,希望有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坑施工;信息化;监测技术引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中,极大的促进行业的发展,有效的提升生产效率,带动社会进步。
深基坑工程项目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我国的研发与实践还比较晚,很多都是应用到南方地区中。
因为北方采用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比较浅,地质条件也比较好,很多北方地区中难以正常的实施深基坑信息化技术。
但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之下,北方地区中的深基坑开挖深度也已经达到10m以上,同时在基坑开挖施工环节也暴露出很多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研发出信息化工程技术,可以满足深基坑施工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北方深基坑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经验比较少,因此,对于北方地区实施深基坑信息化施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1工程概况某综合楼施工项目地上结构部分为17层,地下3层,主要是框剪结构形式;从设计方案中可以确定,基坑周长约355m,地下3层结构中地下室净高尺寸为16.20m,开挖深度达15.50m,开挖部分主要是杂填土、分支粘土等土质,并且周边区域中分布着大量的城市地下管线与道路项目,并且和相邻的居民建筑基础的距离仅为2.4m,该地区的地形条件复杂性比较高,安全等级为一级。
2 基坑设计方案因为基坑施工的周边位置上有一个施工工地,所以施工空间比较有限,没有放坡地带,基坑施工主要应用的是垂直开挖施工方法,按照工程的技术要求和实践经验,决定使用排桩加锚固的支护结构形式。
具体施工技术参数如下所示:钻孔灌注桩326根,桩长19m~27.7 m; 锚索孔径 150 mm,布置四排结构,总计 1 206 根,长度为 17 m~26 m,总长度达 20 000 多延米; 基坑支护剖面图如图 1 所示.图1 基坑支护剖面图3 信息化施工管理3.1 施工信息反馈功能1)充分考虑到现场的施工情况,综合分析地下障碍物的分布,采取措施预防管道出现损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