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第四版) 第4章
通信原理(第四章)
![通信原理(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12b003c55fbfc77da269b164.png)
27
第4章 信 道 章
四进制编码信道模型
0 0
1 送
端
发
1
收 端
接
2
2
3
3
2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4章 信 道 章
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恒参信道的影响 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确定的或者 是变化极其缓慢的。因此,其传输特性可以 等效为一个线性时不变网络。 只要知道网络 的传输特性,就可以采用信号分析方法,分 析信号及其网络特性。 线性网络的传输特性可以用幅度频率特 性和相位频率特性来表征。 现在我们首先讨论 理想情况下的恒参信道特性。
平流层 60 km 对流层 10 km 0 km 地 面
6
第4章 信 道 章
电离层对于传播的影响 反射 散射
7
第4章 信 道 章
电磁波的分类: 电磁波的分类: 地波 频率 < 2 MHz 有绕射能力 距离: 距离:数百或数千千米 天波 频率: 频率:2 ~ 30 MHz 特点: 特点:被电离层反射 一次反射距离: 一次反射距离:< 4000 km 寂静区: 寂静区:
13
第4章 信 道 章
4.2 有线信道
明线
14
第4章 信 道 章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分非屏蔽 (UTP)和屏蔽(STP)两种。 )和屏蔽( )两种。
塑料外皮
双绞线( 5对)
图4-9 双绞线
15
第4章 信 道 章
同轴电缆
16
第4章 信 道 章
n2 n1 折射率
25
第4章 信 道 章
4.3.2 编码信道模型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通过k(t)和 使已调信号发生波形 调制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通过 和n(t)使已调信号发生波形 失真。 失真。 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则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 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则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将 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 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误码 输入、输出都是数字信号, 输入、输出都是数字信号,关心的是误码率而不是信号 失真情况,但误码与调制信道有关, 失真情况,但误码与调制信道有关,无调制解调器时误码由 发滤波器设计不当及n(t)引起 引起。 收、发滤波器设计不当及 引起。 编码信道模型是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 编码信道模型是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
第四章 扰码与解码
![第四章 扰码与解码](https://img.taocdn.com/s3/m/433e804f852458fb770b56ee.png)
f(x)为特征多项式。
f ( x) 1 x x
4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
例:设计一个3阶的m序列发生器,并写出m序列一个 周期。已知x7+1=(x+1)(x3+x2+1)(x3+x+1) 解:第一步,求本原多项式 第二步,画出m序列发生器结构框图 第三步,写出m序列一个周期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
R( j )
[ai ai j 0]的数目 [ai ai j 1的数目] p
j 0 m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只有两种取值 1 (1和-1/p) ,可称为双值自相关序列。 R ( j ) 1 j0 p
m序列具有很好的自相关性。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
5、功率谱密度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
4.3 扰码与解扰
在数字信号的传输中,发送机往往要加扰码器, 相对应的接收端要加解扰器。 扰乱器起的作用是:如果输入数字序列是短周期 的,将把它按照某种规律变换(扰乱)为长周期,并 且使输出序列(以后将称为信道序列)中的过判决点 (在二进制中即过零点)接近码总数的一半。解扰器 在接收端将被扰乱后的序列还原为输入发送机的数字 序列(消息)。 最简单的扰码方法是在输入数字序列上加一个最 长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使前者变换为信道序列;相 应地在接收端从信道序列中减去同步的同一最长移位 寄存器序列,可还原为原数字序列。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
4.3.2. 扰码和解扰的原理
加扰技术:不用增加多余度而搅乱信号,改变数字信 号统计特性,使其近似于白噪声统计特性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的基础是建立在反馈移存器序列(或伪随机 序列)理论之上的。 采用加扰技术的通信系统组成原理如图所示。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
通信原理第四版
![通信原理第四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99754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1.png)
通信原理第四版通信原理(第四版)第一章:引言本章将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包括通信系统的定义、通信原理的基本原则以及通信系统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第二章:信号和系统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信号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我们将介绍各种信号的分类以及它们在通信系统中的表示和传输。
我们还将讨论系统的概念,包括线性和时不变系统的特性。
第三章:模拟调制技术本章将重点介绍模拟调制技术,包括调幅、调频和调相等。
我们将详细讨论各种模拟调制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它们的应用和局限性。
第四章:数字调制技术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数字调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将介绍多种数字调制技术,包括脉码调制、相位移键控和正交振幅调制等。
我们还将讨论数字调制的性能评估和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调制器和解调器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调制器和解调器的原理和设计。
我们将介绍各种调制器和解调器的类型,包括同步和非同步调制解调器。
我们还将讨论调制解调器的性能评估和优化方法。
第六章:信道编码技术本章将讨论信道编码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将介绍各种信道编码方案,包括纠错编码和压缩编码等。
我们还将讨论信道编码的性能评估和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多用户通信技术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多用户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将介绍多址和多路复用技术,包括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等。
我们还将讨论多用户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和资源分配方法。
第八章:无线通信技术本章将重点介绍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信道特性和无线传输技术。
我们将讨论无线信道的模型和衰落特性,以及各种无线传输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第九章:网络和互联网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我们将介绍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包括分层结构和网络设备。
我们还将讨论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第十章:光纤通信技术本章将重点介绍光纤通信技术,包括光纤传输和光纤接口技术。
我们将讨论光纤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以及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和性能评估。
第十一章:卫星和移动通信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卫星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通信原理》第04章模拟信号的数字化精品PPT课件
![《通信原理》第04章模拟信号的数字化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3306404693daef5ff73d48.png)
t
…
t
…
t
S(f)
( f ) Sk ( f ) Sˆ( f )
f
…
f
…
f
t
f
7
4.2.1 低通模拟信号的抽样
频谱混叠
S(f)
spectrum aliasing
f ( f )
f
Sk ( f )
…
…
f
8
4.2.1 低通模拟信号的抽样
ideal lowpass filter
抽样信号恢复低通滤波器
s(t)
s(t)
t
t
δT (t)
c (t)
t
t
sk(t)
sk(t)
t
t
3
4.2.1 低通模拟信号的抽样
band-limited signal
低通抽样定理 一个带宽有限信号 s (t) 的最高频率为 fH ,若
抽样频率 fs ≥ 2 fH ,则可以由抽样信号序列 sk (t) 无 失真地恢复原始信号 s (t) 。 说明
抽样频率与信号频率的关系曲线
fs 4B
3B
2B
B
O
B 2B 3B 4B 5B 6B
fL
15
4.2.2 带通模拟信号的抽样
带通抽样的频谱
fH = 4 kHz fL = 3 kHz B = 1 kHz
fs = 2 kHz
S(f)
−4B
0
4B
Sk( f )
bandpass sampling
f
−4fs −3fs −2fs −fs O fs 2fs 3fs 4fs
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PAM)
通信原理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通信原理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https://img.taocdn.com/s3/m/5978055fddccda38376baf9f.png)
2020/1/25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16
4.3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及码间干扰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化为
其中
d(t) bk (t kTs )
k
H( f ) HT ( f )HC ( f )HR ( f )
h(t) F 1[H ( f )] H ( f )e j2 ft df
14
4.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例4-2】试分析下图a)所示双极性全占空矩形脉冲序列 的功率谱。设“1”、“0”等概。
2020/1/25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15
4.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AMI码数字基带信号如下图(a)所示,“1”、“0”等 概,则其功率谱表达式为 P( f ) A2Ts Sa2 ( fTs ) sin2 ( fTs )
y(t) bk h(t kTs ) nR (t) k
研究表明,影响系统正确接收的 因素有两个: ① 码间干扰(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
② 信道中的噪声
2020/1/25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17
4.3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及码间干扰
2020/1/25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1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
将输入数字信号 变换成适合信道 传输的信号
低通型 信道
滤除噪声和 校正信道引 起的失真
输入
a
码型
发送
变换 b 滤波器
信道
c
定时脉冲
噪声 n(t)
接收 d
滤波器
取样 判决
通信原理第四章
![通信原理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4df00971e45c3b3567ec8bde.png)
• 2、调幅(AM)信号 如果输入的基带信号带有直流分量,h(t) 是理想理想低通滤波器,得到的输出信 号是有载波分量的双边带信号,表示为:
m(t) m0 m(t)
如果满足m0>∣m,(t) ∣max 调幅(AM)信号
其时域与频域的表示为:
Sm (t) m(t) cosc
m0 m(t)cosc
c f
3 108 20 103
1.5 104 (m)
式中,λ为波长(m);c为电磁波传播速度 (光速)(m/s);f为音频(Hz)。
• 可见,要将音频信号直接用天线发射出 去,其天线几何尺寸即便按波长的百分 之一取也要150米高(不包括天线底座或 塔座)。因此,要想把音频信号通过可 接受的天线尺寸发射出去,就需要想办 法提高欲发射信号的频率(频率越高波 长越短)
Sm
()
1 2
M
(
c
)
M
(
c
)H
()
• 确定H(ω)
•从接收端入手
•VSB信号的解调和SSB信号一样不能用包络 检波,而要采用相干解调法
•通过解调的公式推导说明残留边带滤波器 的传输函数在载频附近必须具有互补对称 特性
• Sm(t)
LPF
m(t)
•
S (t ) =cosωct
-c 0
c
(f) 已 调 信 号 频 谱
调幅AM示意图
• 3、单边带(SSB)信号
从上述的双边带调制(AM和DSB)中可知,上 下两个边带是完全对称的,即两个边带所包含 的信息完全一样。那么在传输时,实际上只传 输一个边带就可以了,而双边带传输显然浪费 了一个边带所占用的频段,降低了频带利用率。 对于通信而言,频率或频带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因此,为了克服双边带调制这个缺点,人们又 提出了单边带调制的概念。
通信原理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复习
![通信原理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02e8609aeaad1f347933fe0.png)
(1) h(t) kgT (Ts t)
(2)在时隙的末端抽样
(3)判决门限两种输出峰值的中心。
2021/7/2
MF输出的两种信号峰值
28/68
an 1 1 1 0 1 0 0
st
st
r t ys t
yt
rn
aˆn
2021/7/2
29/68
4.3.2 接收系统的误码性能
(1) 误码率或误符号率: (symbol error rate) 错误码元数目
2021/7/2
16/68
2.6 噪声中的信号处理
(低通滤波器)LPF
2021/7/2
LPF
17/68
2021/7/2
H j
信号谱
B 信号带宽
18/68
2.6.2 匹配滤波器 MF (Matched Filter)
典型情况:在噪声中检测出某有限时长的已知信号s(t ) 是
否存在。
基带、带通数字信号
rt st nt
ro1 t
s1(t0 t)
ro1 比
较 binary code
t T
s2 (t0 t) ro2 t ro2
与 判 决
如果: ro1 ro2 发 "1" ,否则 发 "0"
2021/7/2
23/68
(2) 当s1 t, s2 t具有相同的形状 (单极性 , 双极性 ,
ASK,BPSK…)
Ps
(
f
)
1 Ts
GT ( f ) 2 Pa ( f )
(4.2.1)
其中, GT ( f ) F gT (t) 是脉冲 gT (t) 的傅立叶变换,
数字通信原理第四章课件
![数字通信原理第四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fcbe2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3.png)
B 1 Hz
τ
(4.6)
忽略第一零点以外的频率分量,则门函数的最高频率(截止频
率) f H 为 100 Hz 。由抽样定理可知,奈奎斯特抽样速率为
f s 2 f H 200 Hz
《通信原理课件》
宽平稳随机信号的抽样定理
对于一个携带信息的基带信号,可以视为随机基带信号。若 该随机基带信号是宽平稳的随机过程,则可以证明:一个宽 平稳的随机信号,当其功率谱密度函数限于 fH 以内时,若以 不大于1 2fH 秒的间隔对它进行抽样,则可得一随机样值序 列。如果让该随机样值序列通过一截止频率为 fH 的低通滤波 器,那么其输出信号与原来的宽平稳随机信号的均方差在统 计平均意义下为零。也就是说,从统计观点来看,对频带受 限的宽平稳随机信号进行抽样,也服从抽样定理。
➢在衡量量化器性能时,单看绝对误差的大小是不够的,因为
信号有大有小,同样大的量化噪声对大信号的影响可能不算
什么,但对小信号却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衡量量化
器性能时应看信号功率与量化噪声功率的相对大小,用量化
信噪比表示为
S E x2
Nq E m mq 2
(4.18)
其中,S 表示输入量化器的信号功率, Nq 表示量化噪声功率。
产生,称为量化误差,用 ekTs 表示:
ekTs = mq kTs mkTs
其中,Ts 表示抽样间隔。 mkTs 为抽样值, mq kTs 为量化值。
➢量化后的信号 mq kTs 是对原来信号 mkTs 的近似,最大的量化误差不超
过半个量化间隔 Δ/ 2 。当量化值选择适当时,随着量化级数的增加,可 以使量化值与抽样值的近似程度提高,即量化误差减小。
因此将PAM信号转换成PCM信号之前,将幅度连续的PAM信 号利用预先规定的有限个量化值(量化电平)来表示,这个 过程叫“量化”。
数字通讯原理第4章
![数字通讯原理第4章](https://img.taocdn.com/s3/m/4876d9c10c22590102029d7c.png)
并自动纠正错码。前向纠错方式的特点是无需反向信道,延
时小,实时性好,但译码设备比较复杂。随着编码理论和大 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性能优良的实用编译码方法不断涌现, FEC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第 4 章 信 道 编 码 (3) 混合纠错(HEC)。它是FEC方式和ARQ方式的结合, 即发送端发送具有检错和纠错能力的信息码元序列,接收端 检查错码情况,如果错码在其纠错能力范围内,则自动纠错;
BSC是无记忆的,它的输出仅与对应时刻的输入有关,而与 前后输入无关。BSC是研究二进制编码解码最简单、最常用的 模型。
第 4 章 信 道 编 码
0 输入 1 P
1-P P
0 输出
1-P
1
图 4-3
二进制对称信道(BSC)
第 4 章 信 道 编 码
2) 离散无记忆信道(DMC)
离散无记忆信道(DMC)模型如图4-4所示。假设信道的离散 输入是q元符号,即输入符号集由q个元素X={x0,x1,…,xq-1} 构成;信道的离散输出是Q元符号,即信道输出符号集由Q个 元素Y={y0 ,y1 ,…,yQ-1 }构成,且信道是无记忆的,则信道
如果错码超过了其纠错能力,但能检测出来,则通过反向信
道请求发送端重发。 由于HEC方式具有FEC和ARQ的优点, 可 实现较低的误码率, 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 4 章 信 道 编 码 3. 信道编码分类 1) 线性码与非线性码
根据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函数关系,信道编码可分
为线性码和非线性码。如果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函数关
第 4 章 信 道 编 码 3) 检错码与纠错码 根据码的用途,信道编码可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检错码
以检错为目的,不一定能纠错;纠错码以纠错为目的,一定能
通信原理 第四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通信原理 第四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https://img.taocdn.com/s3/m/625969f0fab069dc50220144.png)
8 7 6
12
11 10
1100
1011 1010 1001
段落码 c2 c3 c4
111 110 101
9
8
7 6 5
1000
0111 0110 0101
5
4 3 2
100
011 010 001
4
3 2 1
0100
0011 0010 0001
1
000
0
0000
18
4.4.3 PCM系统的量化噪声
2 b 2 mi a i 1 mi 1 M
式中,sk为信号的抽样值,即s(kT) sq为量化信号值,即sq(kT) f(sk)为信号抽样值sk的概率密度 E表示求统计平均值 M为量化电平数 mi a iv
q i a i v
v 2
求信号sk的平均功率 :
S E ( s k ) s k f ( s k )dsk
S / Nq 22(B/fH )
上式表明,PCM系统的输出信号量噪比随系统的带宽 B按指数规律增长。
19
4.5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4.5.1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的原理
线性预测基本原理
线性预测 利用前面的几个抽样值的线性组合来预测当前的抽样值 预测误差 当前抽样值和预测值之差 由于相邻抽样值之间的相关性,预测值和抽样值很接近,即误 差的取值范围较小。 对较小的误差值编码,可以降低比特率。
正极性
负极性
折叠二进制码的特点: 有映像关系,最高位可以表示极性,使编码电路简化; 误码对小电压影响小,可减小语音信号平均量化噪声。
17
13折线法中采用的折叠码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第四版)第4章多路复用与数字复接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第四版)第4章多路复用与数字复接](https://img.taocdn.com/s3/m/3e345e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f.png)
它主要用于实现数字信号的传输 和交换,是数字通信系统中的重
要技术之一。
数字复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数字 信号的传输效率和带宽利用率。
数字复接的原理
数字复接的基本原理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多个低速数字信号依次送入高速数字信号 的帧结构中,形成一个高速数字信号。
在复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低速数字信号进行时间对准和相位调整,以确保它们能 够正确地合并成一个高速数字信号。
通信。
在卫星通信中,由于带宽资源 有限,数字复接技术可以将多 个低速数字信号合并成一个高 速数字信号,从而提高频谱利 用率和传输效率。
在光纤通信中,数字复接技术 可以将多个低速数字信号合并 成一个高速数字信号,从而实 现在光纤上传输高速数据和多 媒体信息。
THANKS
感谢观看
透明性
WDM技术对传输的数据格 式和速率不敏感,可以同时 传输不同协议和速率的数据 信号。
可靠性
由于WDM技术采用光信号 传输,具有抗电磁干扰和信 号衰减的能力,保证了数据 传输的可靠性。
灵活性
WDM技术可以方便地增加 或删除波长,适应不同的业 务需求。
WDM的应用实例
跨洋光缆通信
WDM技术广泛应用于 跨洋光缆通信中,实现 了高速、大容量的数据 传输,满足了日益增长 的网络需求。
宽带接入
在宽带接入中,频分多路复用技术被用于将多个用户的信号调制到不同的频率通道上,从而实现多用 户同时接入。
局域网
在局域网中,频分多路复用技术可以用于实现多路信号在同一电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传输,从而提高网络带宽的利 用率。
03
时分多路复用(TDM)
TDM原理
时分多路复用(TDM)是一种数字通信技术,它将多个低速信道组合成 一个高速信道,实现多路信号在同一传输线上的传输。
通信原理第4章例题1
![通信原理第4章例题1](https://img.taocdn.com/s3/m/9e69b00ea5e9856a56126085.png)
AMI 码、HDB3码?
2、已知信息码为 101 000 000 000 11,求相应的 AMI 码、HDB3码?
3、单极性归零码占空比为50%,如果脉冲宽度为
5ms,求码元速率? 4、已知消息代码为 1110 0101 ,求其相对码并画 出它的单极性不归零码波形。
1000baudbaudhz6在带宽为2400hz的某低通型信道上进行基带传输当基带传输特性分别为理想低通50余弦滚降及100余弦滚降时其无码间干扰传输的最高码元速率及频带利用率分别baudbaudhz320010某基带传输系统具有滚降系数为035的升余弦滚降传输特性若系统传输十六进制码元码元速率为1200b求该系统的信息传输速率系统的带宽和频带利用107在数字通信中眼图是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对系统的传输特性进行评估和调整
5、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
6、什么是码间干扰?它是怎么产生的?
7、无码间干扰的时域、频域条件? 8、什么是眼图,眼图的作用是什么? 9、部分响应系统的优点、缺点?
1、已知某信道的截止频率为1600Hz,其
滚降系数为 1
(1)为了得到无干扰的信息接收,系统最
大码元传输速率为多少?
(2)接收机采用什么样的时间间隔抽样,
对输入序列进行预编码是为了防止_________。
频带利用率 误码扩散 冲激响应尾巴衰减大、收敛快
9、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接收端采用均衡器的 目的是为了补偿信道特性的不理想,从而减小
_____________,衡量均衡效果的两个准则是 _____________ 。
码间干扰 峰值畸变与均方畸变
1、某调制系统如图所示,为了在输出端同时分别
通信原理第4章
![通信原理第4章](https://img.taocdn.com/s3/m/00461d66011ca300a6c39087.png)
1. 概述 � 2. 脉冲编码调制 � 3. 增量调制 � 4. 差分脉码调制 � 5. 其他编码技术 � 6. 各种编码技术的应用
�
1
4.1 概述
�
与模拟通信相比,数字通信有许多优点,是当今通信的 发展方向。
� �
如何利用数字通信系统来传输模拟信号? 模/数变换:脉冲编码调制(PCM) 处理过程: 抽样、量化、编码。
29
(2)非均匀量化的方法
�
非均匀量化的量化间隔与信号的大小有关。当信号 幅度小时,量化间隔小,其量化误差也小;当信号 幅度大时,量化间隔大,其量化误差也大。 实现非均匀量化的方法有两种: 直接非均匀编解码法 模拟压扩法(应用比较多)
� � �
30
�
(A) 直接非均匀量化 (小信号量化区间小 ,大信号量化区间大 )
�
8
PCM信号形成过程示意图
9
4.2.1 抽样
抽样是把时间上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一系列时间上离散的 样值序列的过程。
图 抽样的输入与输出
关于抽样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第一,由抽样信号完全恢复出原始的模拟信号,对和抽 样频率有什么限制条件? 第二,如何从抽样信号还原?
10
1.低通信号的抽样定理
11
�
模 拟 信 源 编 码 数字传 输系统 译 码 收 端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系统框图
2
信源编码目的:压缩信源产生的冗余信息,减少传递不 必要信息的开销,从而提高整个传输链路的有效性。
�
模拟信号数字化后,再进行传输的方式分两类: 一、脉冲编码调制(PCM)通信; 二、增量调制 ∆M 通信
3
几种信源编码方法 波形编码:特点是利用抽样定理,恢复原始信号的 波形。如PCM等。 信源 编码 方法 参数编码:提取语音的一些特征信息进行编码,在 收端利用这些特征参数合成语声; 混合型编码:波形编码和参数型编码方式的混合。
通信原理_第四章 信道
![通信原理_第四章 信道](https://img.taocdn.com/s3/m/cd038421dd36a32d737581b9.png)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第四章
信
道
东北大学网
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1) 传播路径
地面高度为60km — 400km
反射层 入射角φo 4000km D F2 F1 E 吸收层
地球
■ □ □ □
电离层: 各个层次的高度、厚度、电子密度等都会随时间变化。 一次或多次反射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且与入射角有关。 不同层次(F1、F2)的不同高度上都会产生反射。
通信原理
4.1 无线信道
第四章
信
道
东北大学网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第四章
信
道
东北大学网
一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对流层:地面上 0 ~ 10 km 平流层:约10 ~ 60 km 电离层:约60 ~ 400 km
60 km 对流层 10 km 0 km 地 面 电离层
典型的模拟信道是调制信道。 典型的数字信道是编码信道。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第四章
信
道
东北大学网
引言(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 调制信道与编码信道分别是模拟信道与数字信道的 典型例子。
自编码器
调 制 器
发 送 转 换 器
传输媒体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第四章
信
道
东北大学网
通信卫星
卫星中继信道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第4章信道
![通信原理第4章信道](https://img.taocdn.com/s3/m/1d97c26ad0d233d4b14e69e0.png)
人为噪声 - 例:开关火花、电台辐射 自然噪声 - 例:闪电、大气噪声、宇宙噪声、热
噪声
30
信道中的噪声
热噪声
来源:来自一切电阻性元器件中电子的热运动。 频率范围:均匀分布在大约 0 ~ 1012 Hz。 热噪声电压有效值:
V 4kTRB(V)
式中 k = 1.38 10-23(J/K) - 波兹曼常数; T - 热力学温度(ºK); R - 阻值(); B - 带宽(Hz)。
8
有线信道
4.2 有线信道
明线
9
有线信道
对称电缆:由许多对双绞线组成
导体 绝缘层
同轴电缆
图4-9 双绞线
实心介质 导体
金属编织网
保护层
图4-10 同轴线
10
有线信道
n2 n1 折射率
光纤
结构
(a)
纤芯 包层
n2 n1 折射率
按折射率分类 (b) 阶跃型
梯度型 按模式分类
噪声等效带宽:
Bn
Pn(f)d
f
2Pn(f0)
0 Pn(f)df Pn(f0)
式中 Pn(f0) - 原噪声功率谱密度曲线的最大值
噪声等效带宽的物理概念:
以此带宽作一矩形
滤波特性,则通过此
接收滤波器特性
特性滤波器的噪声功率,
等于通过实际滤波器的
Pn(f)
噪声功率。
Pn (f0)
噪声等效 带宽
利用噪声等效带宽的概念,
32
信道中的噪声
窄带高斯噪声
带限白噪声:经过接收机带通滤波器过滤的热噪 声
窄带高斯噪声:由于滤波器是一种线性电路,高 斯过程通过线性电路后,仍为一高斯过程,故此 窄带噪声又称窄带高斯噪声。
精品文档-数字通信原理(李白萍)-第4章
![精品文档-数字通信原理(李白萍)-第4章](https://img.taocdn.com/s3/m/fb6850dfbb68a98270fefa6f.png)
第 4 章 复用理论和复接技术 4.1 4.2 PCM30/32路系统 4.3 数字复接技术
1
第 4 章 复用理论和复接技术
4.1 时分复用原理 4.1.1 时分复用的PAM系统(TDM-PAM)
下面以PAM调制信号为例来说明时分复用的原理。 假设有3 路PAM信号进行时分多路复用,实现方法之一的原理方框图如图 4-1所示, 其波形如图4-2所示。
16
第 4 章 复用理论和复接技术
4.2.2 PCM 30/32路定时系统 1. 发端定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终端机发送支路所需要的各
种定时脉冲。 各定时脉冲的重复频率、 脉冲宽度、 相数及用 途等如表4-1所示。
17
第 4 章 复用理论和复接技术
18
第 4 章 复用理论和复接技术
发端定时系统主要由时钟脉冲发生器、 位脉冲发生器、 路 脉冲发生器、 路时隙脉冲发生器以及复帧脉冲发生器等 组成。 其构成方框图如图4-5所示。
11
第 4 章 复用理论和复接技术
4.2 PCM30/32路系统 4.2.1 PCM30/32
所谓帧结构就是将各路样值的数字码和各种用途的标记码按 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的数字码流的组合。 PCM30/32路系统的 帧结构如图4-4所示。 帧结构表明各路信号在信道上的时隙分配 规则, 而这种时隙分配又是以帧为单位重复出现的。
38
第 4 章 复用理论和复接技术
① 读出时标Pr。 读出时标的作用是读出TS0时隙的码组。 当系统处于帧同步状态时, Pr=TS0·D8, 即检出同步码组的时 间是TS0的D8时刻, 每帧检出一次。 当系统处于帧失步状态时, Pr=1, 此时, 码流每移动一比特, 就读出一次, 系统进行逐 比特的检出, 即逐位检出。
通信原理第四章2
![通信原理第四章2](https://img.taocdn.com/s3/m/fc125c66783e0912a2162a3b.png)
对比图4.3.2可以看出,传 输过程中第4个码元发生 了误码。产生该误码的原 因之一是信道加性噪声, 之二是传输总特性(包括 收、发滤波器和信道的特 性)不理想引起的波形畸 变,使码元之间相互串扰, 从而产生码间干扰。
图43.2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各点波形 《通信原理课件》
4.3.2 基带传输系统的数学分析 传输过程中第4个码元发生了误码,产生 该误码的原因就是信道加性噪声和频率特性。 基带传输系统的数学模型如图所示:
(2)尾部衰减要快。
经整理后无码间串扰的条件为:
1(或常数) h(kT ) 0 k 0 k 0
可以找到很多能满足此条件的系统,例如
h(t) 1
-4T
-3T -2T
-T
0
T
2T
3T
4T
t
《通信原理课件》
能满足码间无串扰的传递函数H(ω)不止一个,如: ① 门传递函数的冲击响应: h(t ) Sa( t ) Ts h(t ) Sa 2 ( t ) ② 三角传递函数的冲击响应: Ts m ③ 宽门传递函数的冲击响应: h(t ) Sa( t ) Ts
0 k
j
0
k
0
R
0
k j
讨 论:
① r(t)的采样值有三项: (a) ak h(t0 ):有用信息项 (b) 码间串扰值 : 除第k个码元波形之外的所有其它码元 在采样时刻的代数和,由于 a n 是随机变量,码间串扰也 是一个随机变量。 (c) 加性噪声干扰值:随机干扰 ② 由于存在码间串扰和加性噪声,判别 r kTs t0 值是“0” 还是“1”,可能错判。 ③ 理想情况:是在无干扰下,r (kTs + t0 ) = ak h(t0 )> Vd Vd:判别门限
通信原理第4章信道1
![通信原理第4章信道1](https://img.taocdn.com/s3/m/3a468a57312b3169a451a49c.png)
外套
绝缘
包层 纤维芯
27
根据光纤传输数据模式的不同,它可分为多 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两种。 多模光纤指光在光纤中可能有多条不同角度 入射的光线在一条光纤中同时传播,如图 (a) 所示。这种光纤所含纤芯的直径较粗。
吸收护套
(a) 多模 纤芯 包层
28
单模光纤指光在光纤中的传播没有反射,而 吸收护套 沿直线传播,如图(b)所示。这种光纤的直径非 常细,就像一根波导那样,可使光线一直向前 (a) 多模 纤芯 包层 传播。
绝缘体
芯 芯 芯 6 芯 5 芯 4 1 芯 2 芯 3 芯 7 芯 6 芯 5 芯 4 芯 8 1 芯 2 芯 3
(b)
24
优点:与外界相互干扰小,(外导体接地
起屏 蔽作用),带宽大。
缺点:成本较高(与对称电缆相比)。 应用:比较广泛。如电视电缆(75Ω), 实验室仪器用的信号电缆(50 Ω)
25
无线电视距中继是指工作频率在超短波和微波 波段时,电磁波基本上是沿视线传播,通信距 离依靠中继方式延伸的无线电电路。相邻中继 站之间的距离一般在40~50公里。
图4-4 无线电中继
13
优点:传输容量大,发射功率小,通信稳定
可靠,节省有色金属。 缺点:每隔50km左右设置一个中继站(微波 为直线传播,而地球为球体)。 应用:主要用于长途干线、移动通信网及某 些数据收集系统。
42
相位-频率畸变
指相位-频率特性偏离线性关系所引起的畸变。
1、理想相频特性是一直线
群延迟-频率特性
( ) td
(a) O (b) td
d ( ) ( ) d
H( )|
O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4kHz f
(b)
基 群A(LSB)
基 群B(USB)
1 2
11 10
9
87
6
54
3
2
1
60 kHz
48 kHz
108 kHz
1
23
45
6
78
9
111 012
148 kHz
196 kHz
(c)
图4-3 多路载波电话系统的组成及频谱结构图 (a) 多路载波电话系统原理框图; (b) 话音信号基带频谱图;
频分复用的缺点是设备庞大、复杂,路间不可避免地 会出现干扰,这是由系统中非线性因素引起的。
4.1.2 复级法FDM
当复用路数很大时,可以采用复级法实现FDM,通常利用 多级调制产生合成信号fs(t)。
考虑两级调制,若将N个信号分成m个组,每组由n路单边 带信号组成, 每路调制在一个副载波上,则各组的副载波应当 相同,显然,这时选择的mn≥N。具有相同频谱宽度的m个已调 信号再进行第二次单边带调制,所用的m个主载波为ωa1, ωa2, , ωam ,这些载波间隔应大于nWm。最后将m组单边带信号合成为 总信号fs(t)送入信道传输。
一个超群由5个基群复用而成,共60路电话,调制时所有主 载波为fam=372+48m,m=1,2,…,5。同样选用单边带下边带 调制,经滤波后复接成一个超群,频率范围为312~552 kHz, 共240 kHz带宽。若采用单边带上边带调制,则频率范围为60~ 300kHz。
(c) 基群信号的频谱配置; (d) 超群信号的频谱配置
超 群1(L SB)
543 21
超 群2(USB)
1 2 3 45
1 2
1
1 2
1
1 2
1
1 2
1
1 2
1
312 kHz
552 kHz
1
1 2
1
1 2
1
1 2
1
1 2
1
1 2
60 kHz
300 kHz
(d)
图4-3 多路载波电话系统的组成及频谱结构图 (a) 多路载波电话系统原理框图; (b) 话音信号基带频谱图;
图4-1 直接法FDM系统的原理图及频谱图 (a)系统原理框图;(b)频谱图
在某些信道中,总信号fs(t)可以直接在信道中传输,这时所需的
WSSB=NWm+(N-1)Wg=Wm+(N-1)Ws
在无线信道中,如采用微波频分复用线路,总信号fs(t)还必须经 过二次调制,这时所使用的主载波ωa要比副载波ωcN高得多。 最后,系统把载波为ωa的已调波信号送入信道发送出去。主载 波调制器MOD可以采用任意调制方式,视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定, 通常采用调频(FM)方式。
复级法FDM的系统原理框图及频谱图如图4-2(a)、(b)所示。
图4-2 复级法FDM (a) 系统原理框图; (b) 频谱图
将直接法和复接法进行比较可知,两者最大容量均为 N=mn,但所用的载波数不同,直接法所用的载波数为mn,而 复接法为(m+n), 故可节约载波数为(mn-m-n)。 在两级复用系 统中,复级法需要(mn+m)个调制器, 而直接法需要mn个, 两 级复用比单级多用m个调制器。
在接收端,基本处理过程恰好相反。如果总信号是通
BPF滤出相应的支路信号,然后通过副载波解调,送低通 滤波器得到各路原始消息信号;如果总信号是经过主载波 调制后送到信道的,则先要用主解调器DEM把包括各路信 号在内的总信号从载波ωa上解调下来,然后就像上述无主 载波调制信号一样将总信号送入各路带通滤波器,完成原 始信号的恢复。
(c) 基群信号的频谱配置; (d) 超群信号的频谱配置
由此可见,第一次复用是将12路话音信号合成为一个 基群;第二次调制是将5个基群复用为一个超群,共60路 电话;第三次再将10路超群复用为一个主群,共600路电话。 如果需要更多的电话,可以将多个主群再进行复用,组成 超主群或者巨群。每路电话信号的频率范围应在300~ 3400Hz,为了在各路已调信号间留有保护间隔,每路电话 信号取4000Hz作为标准带宽。图4-3(a)是多路载波电话系 统原理框图;4-3(b)是话音信号基带频谱。
第4章 多路复用与数字复接
4.1 频分多路复用(FDM) 4.2 正交频分复用(OFDM) 4.3 时分多路复用(TDM) 4.4 波分多路复用(WDM) 4.5 码分多路复用(CDM) 4.6 多址通信技术
4.1 频分多路复用(FDM)
4.1.1 直接用就是利用各路信号在频域上互不重叠来 区分的,复用路数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允许的带宽和费用, 传输的路数越多,则信号传输的有效性越高。
频分复用的优点是复用路数多,分路方便;多路信号 可同时在信道中传输,节省功率,当N路话音信号进行复 用时,总功率不是单个消息所需功率的N倍,而是 N 倍。 频分复用多用于模拟通信系统中,特别是在有线和微波通 信系统中应用广泛。
实际的多路载波电话系统采用多级调制、分层结构形式, 图4-3给出了实际系统的框图和频谱结构图。
… … …
基群
1 2
第一级
12
MU X
1
话 音 信道
2
5
第一级
MU X
(a)
超群
1 2 10
主群 第一级
MU X
图4-3 多路载波电话系统的组成及频谱结构图 (a) 多路载波电话系统原理框图; (b) 话音信号基带频谱图;
频分多路复用是指将多路信号按频率的不同进行复接并传 输的方法。在频分多路复用中,信道的带宽被分成若干个相互 不重叠的频段,每路信号占用其中一个频段,因而在接收端可 采用适当的带通滤波器将多路信号分开,从而恢复出所需要的 原始信号,这个过程就是多路信号复接和分接的过程。
图4-1 (a)是频分多路复用的系统原理框图。设有N路相似的 消息信号f1(t),f2(t),…,fN(t),各消息的频谱范围为Wm。由系 统框图可见,在系统的输入端,首先要将各消息复接,各路输 入信号先通过低通滤波器(LPF), 以消除信号中的高频成分, 使 之变为带限信号。然后将这一带限信号分别对不同频率的载波 进行调制,N路载波ωc1,ωc2,…,ωcN,称为副载波。 若输入 信 号 是 模 拟 信 号 , 则 调 制 方 式 可 以 是 DSB-SC 、 AM 、 SSB 、 VSB 或FM,其中SSB方式频带利用率最高,若输入信号是数字 信号, 则调制方式可以是ASK、FSK、PSK等各种数字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