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思想史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财政史论文

中国财政史论文

唐朝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的比较作者:郑雅云班级:财政2011-2班摘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时期之一,其政治、经济、文化在我国历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土地税方面,唐朝先后出现了租庸调制和两税法这两种比较完善的土地税制度。

公元775年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即是租庸调制向两税法转变的转折点,也是土地税由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要征税标准过渡的重大转折点。

关键词: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利与弊;财政改革Rent room for modulation and the two-tax system in the Tangdynasty作者英文:Zheng Y ayunAbstract:The Tang dynasty was a feudal society in one of the most prosperous periods in Chinese history, its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our history. In terms of land taxes, rent room for modulation has appeared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two-tax system both a better system of land tax system. Turning point in ad 775 by the decline of the Tang dynasty "rebellion" that is, room for modulation to a turning point in the two tax law changes, is also generated by the population as the main tax property taxes as the main criteria to the major turning point in the transition.Key words:The Tang dynasty; rent room for modulation; two-tax system;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iscal revolution一、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在当时历史时代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描述唐朝初期在隋朝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税体制,实行租庸调制。

中国财政史论文--唐帝国的富强之路

中国财政史论文--唐帝国的富强之路

唐帝国的富强之路[摘要] 唐代是中国财经演进的高峰,持续领先于同时代人类社会,达到了农业财经文明所能达到的巅峰。

从财经历史角度上刨开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看清唐帝国无与伦比富强的财经方面原因。

[关键词]唐帝国财经史富强[正文]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三个朝代分别是商、汉、唐。

商最初是一个部落,善游牧和经商,在被周推翻之后,部落中相当多的族民重操旧业,开始经商,以至此以后在中国,凡是从事贸易买卖工作的人士都被称作“商人”;秦汉时期,中国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故当代多数中国人被称为“汉族”;唐是世界性影响最为广泛的帝国,所以海外华人聚居区被称为“唐人街”。

唐宋时期是中国财经演进的高峰,持续领先于同时代人类社会,达到了农业财经文明所能达到的巅峰。

唐宋时期大约为公元600年至公元1300年,之前有隋,之后有元。

有唐之时,亚欧大陆上形成东西方三国鼎立的局势,欧洲的法兰的王国、中亚的阿拉伯帝国和东亚的唐帝国三分天下,是当时最强盛的三大文明。

唐代的历史成就是财经实力的进步和社会管理手段成熟的结果。

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具备世界性影响的时期,“大唐盛世”实至名归,迄今仍引起中国人的自豪情怀。

然而唐朝为什么这么富强?财经历史最大的特征,是可以帮助人们看清历史的所以然,看清纷繁复杂的各种历史表象之下蕴含的驱动力和发展脉络。

正如财经的优势使秦始皇统一六国成为历史的必然,是并且必然是财经的发达,才能成就唐帝国无与伦比的富强。

唐初年间,为了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朝廷开始全面实行均田制度。

制度的核心在于,编户齐民的青壮年劳动力,每人可从政府“受田百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可以作为遗产由子孙继承,另外80亩为“口分田”,受田者终生耕种,死后由官府收回,另行划拨。

均田制以这种规定为常态,再根据劳动能力的不同在授田数额上予以区别对待,工商业者授田为“良丁之半”,老人或残疾者授田数额为40亩,寡妻妾以及道士、和尚授田为30亩,等等。

财税思想史论文

财税思想史论文
从2011年到2014年庆阳市政府财政支出呈现上升趋势,而且上升增长相对较快,但公共财政支出支持传统工艺业的力度非常弱。
2.资金的使用效率低
(1)支出与收益不能成正比庆阳市关于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从2010年的1000万增加到2013年的6000万,赋税从2010年的7.8%到2013年的8.5%,只呈现出0.7%的增长。
目前,庆阳市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传统工艺,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香包和刺绣。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小、轻、杂,这些特点使得该产业的发展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设备,妇女坐在家中便可以完成,这些小经济不易被发觉且往往被忽视。
其次,该产业的准入门槛低,产业人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造成了税收政策的实施针对性很弱,达不到预期想要的效果。
3.传统工艺业的投资基金少传统工艺业的投资基金是指由传统工艺人员或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机构组织专门设立的一种用于投资传统工艺业发展的资金。
目前,庆阳的传统工艺业发展基础薄弱,人员配备素质不高,不被一些企业和个人所看好,没有投资传统工艺业发展的动力。
传统工艺业投资基金的主体就只有政府部门这单一力量和少数的民营企业,造成了“投资基金少”的现象。
香包、刺绣行业的个体经营数量多,市政府通过与其他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共同管理,并且还组织成立了商会和协会,但大量从业人员的存在,在维持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下,限制了该部门的管理强度。
2.税收政策针对性较弱税收优惠政策分散,缺乏完整的体系,且税收政策边界模糊。
针对传统工艺业的现状很难界定。
纵观我国相关促进传统工艺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并没有一部完整的针对促进民间传统工艺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促进庆阳地区传统工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从财政角度促进庆阳传统工艺业发展

我国古代的政府财政历史研究论文

我国古代的政府财政历史研究论文

我国古代的政府财政历史研究论⽂2019-09-24第⼀阶段是20年代⾄40年代末即1949年10⽉中华⼈民共和国成⽴之前。

从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传统史学开始向近代史学转变,这种学术演变的时代特征在财政史领域同样有鲜明反映,即不少学者在继承发扬传统史学⽅法,注重传世⽂献的考据,辨析制度条⽂内容的同时,有意识地借助近代西⽅的经济学和财政学的理论,对中国财政史(包括古代财政史)做出⼀些不同于《汉书·⾷货志》、《通典》、《⽂献通考》等传统典志的编纂、阐释和评论,撰写了⼀些通史体裁或断代体裁的财政史论著,如胡钧《中国财政史讲义》(商务印书馆,1920年)、徐式庄《中国财政史略》(商务印书馆,1926年)、常乃德《中国财政制度史》(上海世界书局,1930年)、刘秉麟《中国财政⼩史》(商务印书馆,1933年)、杨志濂《中国财政史辑要》⼗册(⽆锡⼤公图书馆,1936年)、鞠清远《唐代财政史》(商务印书馆,1940年)、刘不同《中国财政史》(⼤东书局,1948年)等。

同时,专题研究和理财⼈物研究也取得不少成果,特别是⽥赋史。

抗⽇战争爆发前后,国民政府出于财政体制改⾰以及战时经济的需要,进⾏⽥赋整理、⽥赋征实和其他财政制度的变⾰,因此有些学者本着为现实提供历史借鉴的意图,对长期成为古代财政收⼊⽀柱的⽥赋制度予以较多关注,如万国⿍《中国⽥赋史》(正中书局,1933年)、刘道元《两宋⽥赋制度》(上海⼤学⽂学院,1933年)、徐⼠圭《中国⽥赋史略》(商务印书馆,1935年)、陈登原《中国⽥赋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吴兆莘《中国税制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等,尽管内容有详略,识见有深浅,均属有⼀定影响的专著。

程滨遗等编纂的《⽥赋会要》第⼆篇《⽥赋史》上册和马⼤英等编纂的《⽥赋会要》第三篇《⽥赋史》下册(正中书局,1934年),是⼀套按编纂者的观点“铺叙史实,推究因果”的资料性著作,上⾃夏商周,下及清末民国初,“就历代⽥赋沿⾰,为系统叙述,并作史料整理为主。

财政思想史论文

财政思想史论文

财政思想史中看文化对财政政策的作用姓名:金云波学号:20110244224 班级:税务二班财政思想史中看文化对财政政策的作用作者:金云波引言:本课题的引入,源自于老师课题的讲解与课下知识的涉猎。

本人自己原来就有一点萌芽的感觉,新近又学习老师讲解的古代财政的历史与变革,及其所涉及的文化内涵,对财政思想史的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现实意义有了系统的重新的认识。

由于个人能力所限,只能进行认识和反思,没有很多的创新和开拓,不过也能提供发现内在规律的办法,为同学对古今中外的研究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最后,感谢老师的教导。

内容提要:财政政策的制定,依赖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等的各方面的影响,历来的学者都聚焦在生产力、政治体制等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上,但是我更察觉到了有一种绵软而恒久坚韧的影响,那就是文化。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相互的显示着自己的特色与不同,而各民族派系自我却保持着相当的一致性,我觉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本论文对财政中文化的探讨,希望能发现文化的影响,为理解财政政策的选择提供另一种角度,也为今后的财政政策选择关键字:财政政策文化影响借鉴正文:历史是人类的存在的一种过程的轨迹,人类的经验只能从历史中获得,我们现在就生活在历史之中。

唐太宗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研究一门学问,必须知道它的前世今生,必须认真对待它的历史。

财政思想史,是财政政策的历史,通过对历史的了解与研读,可以借鉴经验,反思我们的行为,甚至为现在的财政政策提供启发。

一、很多被社会公认的或者已经深入心里的习俗或者习惯,就没有必要去改变也不能去改变。

如不顾这些照搬照学无特色的政策,那么政策很有可能因阻力太大而难以实施。

火车道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1.435米,但是为何是这样的哪?原来,古代罗马战车两轮之间的距离被统一设定为这个数字,为两匹马臀部宽度之和,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端,英国的车轮和道路宽度延续了这个标准,在英国人发明火车、铁路之后,这一标准被继续沿用,直到今日。

财政思想史

财政思想史

当代西方财政思想对当今中国有何借鉴意义西方财政学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待财政问题,对我国是具有重要借鉴作用的:1.西方财政学从微观角度分析财政问题,是隐含着这么一种涵义的,即此时的政府参与社会资源配置,其地位如同企业和个人一样,都是身份相等的市场活动主体,即企业和个人是处于市场有效运行领域的活动主体,而政府则是处于市场失效领域的活动主体,它们进行的都是同等的资源配置活动。

这样,它们之间除了依法正常交往如照章征税纳税之外,只能是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和干预,而不能是国家凌驾于企业和个人之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干预它们的市场正常活动。

2.财政活动除了作用于宏观经济的内容之外,仅就其本身对于社会资源的配置来看,则应视为是一种微观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否则的话,将财政活动等同于宏观调控,而财政干预企业市场活动也就等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活动,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又是必要的,其结果实际上是为政府和财政随心所欲地干预企业的微观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些年来,人们在财政经济工作中总会情不自禁地干预和插手企业的正常市场活动,其理论根源就在于此。

这点,在防止政府和财政随意干预企业问题上,是可资借鉴的。

3.在财政仅是一种宏观经济行为的思想指导下,我国迄今为止在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具体分析上,即如何按效率原则来取得和配置归政府支配的资源方面,其研究是相当薄弱的。

这也是我国现实财政工作缺乏效率和严重浪费的关键原因之一。

这与西方财政学所进行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微观经济分析,是形成鲜明对比的。

为此,借鉴西方财政学的微观分析方法去研究我国的财政问题,也是我国财政研究亟须开展和加强的领域。

供给学派的财政思想对于当今中国有何借鉴意义。

论中国古代财政思想的文化渊源_兼论中国古代财政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论中国古代财政思想的文化渊源_兼论中国古代财政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总205期 第1期 2007年1月贵州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Guizhou Vol.205,No.1January 2007作者简介:钟永圣,东北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论中国古代财政思想的文化渊源兼论中国古代财政思想史的研究方法钟永圣(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5)摘 要:财政思想是时代文化环境的产物,是制定财政政策的基础。

财政思想的形成要受到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或人生观的影响,这些观念的形成,必定是文化教育和人文熏陶的结果。

由于中国古代关于财政经济的论述多半散见于各种史书中,本文提出 还原法!研究财政思想史,即根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把 财政思想!还原到人的 全部人文思想!中去整体地考察。

这一研究过程可以概括为财政思想文化派生论,重点在于考察财政思想的文化渊源。

关键词:财政思想;文化渊源;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F812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24(2007)01-163-168中国古代的历史很长,自周朝计就跨越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朝代。

在距今3000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内容丰富的财政思想。

虽然财政思想内容因朝代、因人而异,但就整个中国古代历史而言,中国财政思想史又基本上可以统一于同一个文化传统。

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这种文化渊源,可能会更准确地把握中国财政思想的历史脉络,由此可以更好地研究和发展当代的财政思想。

人的思想总要以不同形式表现为具体的历史事件。

也正如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说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如果能够把握思想史的来源,我们也就能够把握住历史,服务当今与未来。

本文试图说明各种财政思想都渊源于其文化母体,这对准确理解和深入把握看似千差万别实则可以统一认识的中国古代财政思想至关重要。

本文中, 经济思想!与 财政思想!可视为同义语。

理由是:在中国古代,以今天的经济学概念去看,二者没有明显的 学科!差别,在社会分工不发达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总结财政思想的演进

总结财政思想的演进

总结财政思想的演进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财政思想经历了不断的演进与发展。

从古代到现代,从财政管理的初级阶段到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财政思想的演进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财富积累、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

财富积累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没有明确的财政思想,财富的积累主要依靠战争、征服和掠夺。

人们通过征收农民的税收和向国民征收贡品来积累财富,以维持国家的运转。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政府追求财富的集中,没有明确的财政制度和政策。

财政管理阶段是财政思想逐渐形成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关注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平衡、财政计划和预算管理。

公元17世纪16世纪的经济学家如孙中山等开始将财政管理从政治
经济学中独立出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理论和方法。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强调财政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追求财政管理的高效性和透明度。

财务管理阶段是现代财政思想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注重财政活动的效益、财务监管和责任管理。

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财政理论和方法,如财政监管、绩效评价和风险管理等。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注重财政公平与效益兼顾,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提高财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总结来说,财政思想的演进经历了财富积累、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三个阶段。

从一开始的财富的集中到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平
衡,再到关注财政活动效益和财务管理的科学与规范,财政思想在不断发展中促进了财政制度的进步。

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变化,财政思想也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新的挑战和问题,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财政支持。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财政思想是指关于财政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政策的思想体系。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强调了财政政策应该符合伦理道德原则,追求社会公平和公正。

本文将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财政思想。

伦理学强调了财政政策应该追求社会公平。

财政政策的目标应该是改善社会经济分配的不公平现象,缩小贫富差距。

财政政策应该通过税收调节财富分配,实现财富的再分配。

对于富裕阶层,应该采取适度高税收政策,确保他们相应地负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促进社会公平。

对于贫困群体和弱势群体,应该通过财政支出政策提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社会公平。

伦理学强调了财政政策应该追求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是指根据个人的贡献和需求来分配资源和权利。

财政政策应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和机会。

在税收方面,应该采取税收差别化政策,根据个人的能力和贡献程度来确定税收水平。

这样可以保障财政政策的公正性,避免个人财富的不公正获得和使用。

在财政支出方面,应该注重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投入,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公正的机会和福利。

伦理学强调了财政政策应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财政政策的目标应该是为整个社会带来最大的福祉。

财政政策应该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财政支出,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社会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财政政策应该注重长期和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追求眼前的短期经济增长,而是考虑到社会和环境的长期利益。

伦理学强调了财政决策应该具有透明度和问责制。

财政政策的决策过程应该充分公开和透明,并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确保决策者对其决策负责。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腐败和滥用职权的现象,保证财政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强调了财政政策应该追求社会公平、公正和效益最大化。

财政决策应该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以及对个人和弱势群体的关怀和保护。

只有通过符合伦理道德原则的财政政策,才能够实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财政学的论文

关于财政学的论文

关于财政学的论文国家支配社会较多份额的资源,决定了必须有专门的学科对此加以研究。

财政学具有天然比较优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政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财政学的论文范文一:乡镇财政依法理财服务发展思考摘要:自2000年我省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来,随着农村发展形势的变化和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乡镇财政的理财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逐渐淡出农业税收征管的同时,落实民生政策,发放涉农补贴,服务“三农”发展的公共服务职能全面加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也对乡镇财政依法理财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仅就乡镇财政如何依法理财,谈一点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乡镇财政;依法理财;服务;发展乡镇财政作为我国财政管理体系的基层环节,直接面向和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其建设水平和管理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到依法理财水平的发挥。

早在2005年,财政部就印发了《财政部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实现“法治财政”的目标。

《意见》同时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要把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与水平作为加强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所以说,提高乡镇财政的依法理财水平,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关系到党和国家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首先乡镇财政人员应具备依法理财的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乡镇财政人员是依法理财的主体,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具备依法理财的能力。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建立牢固的思想基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乡镇财政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及近期中央的重大经济工作部署,特别是与财政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深刻把握乡镇财政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进程中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务求在思想及认识上有新的提高,这样才能从政治的高度看待乡镇财政工作,为提升依法理财水平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思想的演变发展

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思想的演变发展

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思想的演变发展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文章将首先介绍财政思想的定义,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财政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未来财政政策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财政思想,演变,发展正文: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财政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首先,通过定义财政思想的研究内容,即财政理论和财政政策的实践,对财政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进行引入。

接下来,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财政思想的变化,并以一战前、早期共产主义、新民主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今日社会主义建设为背景,引出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最后,本文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财政思想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财政政策发展的趋势。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财政思想和政策方面的发展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做出了贡献。

当前,我们应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财政思想的演变和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推动改革开放。

首先,使用不断演进的财政思想,贯彻中央政策,支持国家重大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政支持。

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利用财政政策促进项目的实施,鼓励与投资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参与者提供资本市场的支持,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其次,应用财政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投资。

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可以明显提高政府在发展中所付出的社会投资,特别是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能力,以期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均衡。

综上所述,我们应用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思想演变和发展,通过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支持国家重大工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投资,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继续来看,我们可以利用财政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实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首先,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财政思想的发展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改革开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色诺芬的公共财政思想及其启示论文

色诺芬的公共财政思想及其启示论文

色诺芬的公共财政思想及其启示论文色诺芬的公共财政思想及其启示论文一、古希腊的社会与思想状况希腊从公元前12世纪到8世纪开始由原始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

在公元前8世纪至6世纪之间,希腊进入奴隶制国家形成时期,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希腊是西方奴隶制文明的发源地。

希腊在奴隶制时代所形成的文化,对后来西方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恩格斯曾指出:“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

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

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思想是古希腊思想家所阐述的奴隶主经济思想。

这种思想体系是为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是其中有一部分见解在历史上成为后来财政学这门学科的基石。

因此,研究西方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财政思想,都有必要追溯到古希腊财政思想的发展阶段。

古希腊由许多奴隶主城邦国家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斯巴达是奴隶主寡头制的国家,少数贵族和大奴隶主掌握政权。

雅典是奴隶主民主制国家。

斯巴达和雅典为了争夺霸权爆发了一系列战争,经过公元前431—404年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终于战胜了雅典,但希腊各城邦也陷入了深深的危机。

公元前14年,希腊被罗马征服而覆灭。

古希腊奴隶主阶级较为系统的经济思想都出现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奴隶制所暴露的矛盾迫使奴隶主思想家们去探索维护和巩固奴隶制和奴隶主国家的办法和途径。

由于斯巴达最终战胜了雅典和解决了雅典民主制内部的矛盾,从而使这个时期的奴隶主思想家把斯巴达制度理想化。

这一时期对奴隶主经济思想作比较系统论述的思想家有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都是雅典民主制的反对者,为奴隶制辩护。

二、色诺芬与他的《雅典的收入》色诺芬(约公元前430—355年)出生于雅典一个富人家庭,受过贵族教育,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

在政治主张上,他拥护斯巴达的贵族统治,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在经济主张上,色诺芬是奴隶制自然经济的拥护者,但并不反对简单商品交换的存在,因为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财政思想是关于如何合理地配置和管理公共财政资源的一套理论体系,驱动着财政实践的发展和改革。

而伦理学视角是一种价值导向的视角,关注的是在道德和伦理理念下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结合伦理学视角探讨财政思想,并探讨如何利用伦理学思想指导和规范财政实践。

一、财政伦理的内在要求1. 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财政伦理的内在要求之一。

公共财政是国家财政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通过纳税和财政支出来实现公共需求的满足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财政活动涉及到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其中公正的分配是一个权衡利益,协调矛盾的过程。

从纳税者的角度来看,公正的分配意味着纳税人按其财产收入状况和社会责任承担一定的税收负担,在税收征收和财政支出中享有公平正义的待遇。

从福利对象的角度来看,公正的分配意味着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经济、文化、社会需求的基本要求,让社会福利资源合理地分配,强调社会福利责任意识,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福利。

2. 信任和责任信任和责任是财政伦理的内在要求之二。

信任和责任是财政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财政活动不能得到公众信任和尊重,就无法稳妥推进。

政府是财政政策实施的主体,其强调责任意识,强化政策执行力,执行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公共资源的公正分配,以保证社会公共财产和公共利益的有效保障,增强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增强社会凝聚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 遵循规则和原则伦理学视角强调财政实践中应该遵循规则和原则,充分保障公共财政的公平、公正和规范的运行。

遵循规则和原则是保证政府财政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政府在制定或者修改财政法律的时候,应该强调法律规范的制定、财政指导的出台和规范实践的推进,坚持规章制度执行的公正、公平、有效原则,以健康的法制环境保障公共财政的稳定运行。

2. 关注社会公众福利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必须坚决关注社会公众福利的提高。

公共财政主要是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实现社会公众福利的最大化,财政活动关乎全社会的根本利益和福利。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伦理学是关于道德和价值观的研究,而财政思想则是关于财政管理和资源分配的理论。

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得到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在这种视角下,财政管理和资源分配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道德选择和价值判断。

本文将探讨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分析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建立在对人类社会的道德目标和价值观的思考之上。

伦理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公平、正义和人的自由与尊严。

在这个基础上,财政管理和资源分配应当以促进这些目标为核心。

这意味着财政政策不仅仅应当追求经济增长和财政平衡,更应当关注社会公平和人的福祉。

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因为财富不平等和社会不公正已经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强调公共利益和公共道德。

财政是国家权力和资源的管理者,其行为应当受到道德和伦理标准的约束。

也就是说,财政决策不应当只关注特定利益集团或者某些人的利益,更应当追求整体社会的利益。

这种观点对于防止政府腐败、维护公共利益至关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来体现这一伦理要求。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注重跨世代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财政决策的后果常常会影响到不同代人群的福祉,因此跨世代公平成为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

资源的有限性也要求财政政策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层面上,财政政策需要关注环境保护、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以确保当前和未来的社会都能够获得公平和福祉。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强调政府的责任和公共参与。

财政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其行为应当受到公民的监督和参与。

政府应当制定透明、公正和负责的财政政策,同时鼓励公民参与财政决策和监督财政行为。

这既可以提高政府的责任感,也可以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是财政理论的一种重要延伸,它对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是一种研究财政问题时关注伦理原则和道德准则的方法。

在伦理学中,人们关注如何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如何分配资源以实现社会公正等问题。

财政思想也可以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在财政管理中遵循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实现公共利益以及社会和谐。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强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财政政策应当关注整个社会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

政府在制定财政决策时,应该考虑到整个社会的需求和利益,而不仅仅是满足少数人的利益。

税收政策应该基于公平原则,确保富人和穷人都能够公平地承担负担,避免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情况。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关注道德行为和诚信原则。

政府在征税和财政支出等方面的决策中,应该坚持公正、透明和廉洁的原则。

政府应当依法行事,严格遵守法律和法规,不得滥用职权或进行任何腐败行为。

政府还应当加强财政信息公开的透明度,确保公众对财政决策有充分的了解和监督。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强调社会公正的实现。

财政政策的目标应该是实现社会的公正分配和公平机会,减少贫富差距。

政府在财政支出和社会福利的分配方面应该考虑到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

政府还应该通过调节税收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在决策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时,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政府应该制定和执行环境税收和环境保护政策,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政府还应该在财政决策中考虑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依赖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强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道德行为和诚信原则、社会公正的实现以及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这些原则和价值观在财政决策和财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伦理学是研究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学科,它的存在和发展旨在为人们的行为提供道德指导和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财政思想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伦理学的关系尤为密切。

财政政策不仅关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更深层次地涉及到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本文旨在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财政思想,并分析财政政策在伦理学指导下的应有之义。

财政思想,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地配置稀缺的资源,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财政政策对于资源配置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税收政策的不公平性、政府开支的效率和透明度等问题,都与伦理学的观点密切相关。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税收政策应当体现公平和正义。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财富的分配问题。

这就需要税收政策能够公平地向社会的各个阶层征税,避免财富的集中和不公平的现象。

税收政策也应当考虑到对弱势群体的照顾和支持,使他们能够获得公平的社会机会和资源分配。

这就需要税收政策能够重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避免对某些群体的歧视和偏袒。

财政政策的执行也应当符合伦理学的要求。

政府征收税收和进行开支的过程中,必须保证透明度和效率。

财政政策的执行过程需要有公正的监督和制约,避免出现滥用职权和腐败的现象。

政府的开支需要有明确的预算和合理的支出计划,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政府在资金征收和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考虑到人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伦理问题,避免对社会的伤害和损害。

财政政策的制定还应当注重社会责任和长远利益。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政府在财政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考虑到对未来的影响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财政政策的制定应当追求长期的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性,避免只重视眼前的利益和短期的需求。

环保投资和社会福利支出等都需要政府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做出对未来有益的决策,避免对后代产生不公平和不负责任的后果。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是要求在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注重公正、透明、效率和可持续性。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伦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道德原则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行为。

财政学则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的学科,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将伦理学与财政学相结合,探讨财政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和伦理原则,有助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财政制度和政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伦理学视角探讨财政思想,并提出一些关于财政伦理的观点和建议。

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包括公正、公平、责任和诚实。

这些道德原则同样适用于财政活动。

在财政领域,公正意味着税收和支出应该按照公平的原则进行分配,避免出现财政不公正的情况。

而在税收方面,纳税人应该按照其经济能力缴纳税款,并享受相应的社会福利;在支出方面,政府应该将财政资金合理分配,满足不同群体的基本需求。

政府在财政活动中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公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确保社会稳定和公平。

诚实也是财政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政府应该诚实透明地全面公开财政收支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除了道德原则外,伦理学还重视人类尊严和社会正义。

在财政活动中,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权和社会公平。

社会正义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或其他属性。

在财政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贫富差距过大、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的情况,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与财政分配相关的利益冲突和权力滥用问题也需要得到关注,政府需要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保障社会正义,防止利益集团的私利侵害公共利益,避免出现腐败和不正当的权力行使。

在伦理学的视角下,财政思想还需要考虑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财政活动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会产生重要影响,政府应该根据环境伦理原则,通过财政政策来促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减少对环境污染的补贴、加重对环境污染的税收,鼓励绿色产业和节能减排,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除了以上所述的伦理原则和观点外,财政伦理还需要关注国际财政领域的道德问题。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首先需要关注的是道德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避免利益集团的独占和剥削。

根据伦理学的观点,公平和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原则,任何财政思想都应该围绕这一原则展开。

在税收政策方面,应该避免对贫富差距扩大的影响,通过合理的税收制度来调节财富的分配,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平等。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需要关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和政府对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不断被提起。

在财政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应该注重社会责任的落实,保障财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应该成为财政思想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和投入,来维护和改善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还需要关注个人的价值和尊严。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应该成为财政政策制定的重要考量因素。

在社会保障和福利方面,应该追求个人的尊严和价值,通过公共保障和社会福利来保障每个个体的基本权利和需求,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尊严。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不仅仅是关于经济利益和资源分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个人价值和尊严的问题。

只有从这些基本的伦理原则出发,财政思想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整个社会,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在当今世界,要从伦理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和思考财政思想,引导财政政策更好地符合道德和价值观,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
财政思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政工作方针和目标,其核心是“公共利益”的实现。

在伦理学的视角下,财政思想更强调公正与道德。

首先,一个公正的财政系统必须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

资源分配不公会导致社会不平等现象,给弱势群体带来更大的困难。

因此,财政政策必须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确保个人和团体都能公平地获得各种资源和服务。

其次,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还需要考虑到道德价值的问题。

政府对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应该受到伦理学的监督。

财政政策必须在经济成本和公共利益之间平衡,即在维护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促进社会公平和提高公共福利之间寻找平衡。

最后,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要强调政府必须保持透明度和问责性。

政府不应陷入困境,而是应该与公民建立一种互信的关系,使公众了解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财政预算的使用。

这种透明度将有助于消除财政腐败、为各类财政活动提供正确评估,并确保公民的信任和支持。

总之,伦理学视角下的财政思想更注重公正和道德,可以有效地解决财政问题,遵循普遍适用的原则,促进政策的可承受性和公民的信任。

它为中国财政体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帮助中国实现更公正、更公正、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思想史中看文化对财政政策的


姓名:金云波
学号:20110244224 班级:税务二班
财政思想史中看文化对财政政策的作用
作者:金云波
引言:本课题的引入,源自于老师课题的讲解与课下知识的涉猎。

本人自己原来就有一点萌芽的感觉,新近又学习老师讲解的古代财政的历史与变革,及其所涉及的文化内涵,对财政思想史的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现实意义有了系统的重新的认识。

由于个人能力所限,只能进行认识和反思,没有很多的创新和开拓,不过也能提供发现内在规律的办法,为同学对古今中外的研究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最后,感谢老师的教导。

内容提要:财政政策的制定,依赖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等的各方面的影响,历来的学者都聚焦在生产力、政治体制等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上,但是我更察觉到了有一种绵软而恒久坚韧的影响,那就是文化。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相互的显示着自己的特色与不同,而各民族派系自我却保持着相当的一致性,我觉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本论文对财政中文化的探讨,希望能发现文化的影响,为理解财政政策的选择提供另一种角度,也为今后的财政政策选择
关键字:财政政策文化影响借鉴
正文:历史是人类的存在的一种过程的轨迹,人类的经验只能从历史中获得,我们现在就生活在历史之中。

唐太宗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研究一门学问,必须知道它的
前世今生,必须认真对待它的历史。

财政思想史,是财政政策的历史,通过对历史的了解与研读,可以借鉴经验,反思我们的行为,甚至为现在的财政政策提供启发。

一、很多被社会公认的或者已经深入心里的习俗或者习惯,就没有必要去改变也不能去改变。

如不顾这些照搬照学无特色的政策,那么政策很有可能因阻力太大而难以实施。

火车道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1.435米,但是为何是这样的哪?原来,古代罗马战车两轮之间的距离被统一设定为这个数字,为两匹马臀部宽度之和,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端,英国的车轮和道路宽度延续了这个标准,在英国人发明火车、铁路之后,这一标准被继续沿用,直到今日。

这种现象,在财经始终被称为“路径依赖”,起初的一个选择,定居地点也好,技术方案也好,都会深刻悠远的影响之后的一系列选择,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会沿着这个路径一直走下去,并且因为改变成本的增加,而使这一选择不断地自我强化。

①通过这个可以看出来,历史惯性的巨大力量,所以我们必须明白历史的连续性,尊重其中的文化传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制定的政策行之有据且行之有效。

如中国现在的分税制,这个被称为“政治集中,经济分权”的中国特征,早已形成了中国的文化,提起宋代的转运使,提起四方部落向炎黄纳贡,思绪不免回到古代。

早在先秦三代就有,统收统征的分税制,前期集权后期分权的唐代财政,掌控转运设转运使的宋代财政,集权失衡的元代财政,略有分权的明代财政,前统后散的清代财政②等等,
历朝历代的模式近乎相同,只不过随着中央财政的强弱变化而不断地在集权更强与分权更强之间摆动。

研究中国财政分权理论的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虽然财政分权体制不是最优的制度设计产物,横向竞争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纵向竞争也会出现不当之处,这是政府间竞争的结果 ,但是这就是一个既定的事实,既定的传统和习惯,也深入人心,取得过有益的结果,所以历朝历代包括现今,都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一财政体制。

想可能会有新的更好的制度,但是实施起来会付出代价。

所以,制度的选择必须考虑历史的规律和惯性。

二、文化有着自己的约束力。

它的影响虽是无形无色的,但是却也是深渊持久的。

财政政策必须根植于其所存在的文化之上。

纵观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文化深受儒释道三家的影响,而财政政策的实施和制定,也深受以这三家为代表的文化的影响。

以1988年出台的印花税和宴席税为例,这两种税,都符合当时中国的政策需要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汪洋大海的时候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遭遇。

筵席税无疾而终,印花税如日中天。

由于“三纲五常”的束缚,人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发表意见,而儒家传统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影响,还有中国传统的等级礼仪的秩序,附着在中国爱在吃饭进餐时交流讨论的习惯之上,就成了中国的餐饮文化。

中国人习惯在宴席之间开怀畅饮,释放压力,有亲朋好友到来,一定要好好招待,还有举行正式聚会,按礼仪等级分号座次,进行大事的磋商讨论。

并且,中国习惯的对于法规条文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心里,也许出于限制浪费和公款吃喝的筵席税是正确的
向上的,但是店家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就无视了秩序和规则。

在私利的重视程度上,中国人确实要比外国人要严重,这是要承认的。

例如排队问题,我们国家确实是挺难的,大家彼此不信任,爱与争抢利益和耍小聪明,而在外国,大家更注重秩序和合作,便会很自觉地排队。

所以,制定法律法规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财政政策,另一个相反的积极的例子就是印花税。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民相信君权神授,政府为正统,相信官府的威信和权力,认为政府的契约有可靠性。

历史上就有老百姓未获得可靠保证不惜向官府付费、铃印。

所以作为受社会特定交易交易官方认可标志的印花税,很受人民认可。

1993年的全国印花税征收收入达351亿元之巨,为同期筵席税收入的3.85万倍。


四、文化就是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左右着一国政策的实施和制定。

同样政策也会有自己的文化贡献,融入进文化之中,催生文化的发展。

汉初的文景之治,就是因为当时黄老之道盛行,所以无为而治,取得了休养生息的效果,而其后的汉武帝,却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学,积极开拓。

而嘉靖皇帝,也信任黄老之道,即使不合时宜,也努力贯彻,造成社会退步,张居正等有识之士为之担忧。

人们便以此为鉴,进行探讨和反思,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影响,作用在财政之后,实施的一系列措施的效果,会被人们认识和评价,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和影响。

这样,财政也会变成文化,而后继续影响财政本身。

例如历史上,在南北朝中国佛教化时期,受到财政免税等各方面的支持庶民百姓纷纷带着土地在内的资产投入佛门,最严重时僧人要占北方人口的五分之一,而且不断获得达官贵人的资助,直接经营碾坊磨坊油坊典当等工商业,明目张胆的与国家争利,甚至参与政治,拿起武器对抗朝廷。

⑤后来国家从财政和武力方面进行镇压,导致佛教的自我转变,提出了“庄严国土”和“当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些让我们为之熟悉的口号,佛教再也不是靠乞讨和施舍了,而是提出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口号,而后,佛教和其他宗教被政府一视同仁,不得不去竞争,产生了“禅净合一”,不再沉湎于经书,而是“众生是佛,佛即我心”,这对于长于悟性,短语逻辑来说的国人,更加适合。

所以财政的政策,又促进了佛家的本土化,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五、财税政策在调节经济行为时,必须要依据本国的国情和特色,人们的文化情结是深远持久的和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这些,同样的税种,同样的政策,却可能有不同的效果,对于借鉴和学习别国财政和税收政策时必须要有所批判和改变。

对比各国的财政政策,不难发现,各国各有不同,各有特色。

就难发展中国家的来说,俄罗斯由于贫富差距不严峻,所以一律采用百分之十三的税率,这有利于俄罗斯达到更好地税收水平,并且维持企业和个人税负的均衡。

并且,俄罗斯很多的财政体制接受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很多现成的做法。

这与俄罗斯与欧美各国紧密的远远联系分不开,文化上将属于欧洲系国家的俄罗斯,更能接受现成的财政制度。

印度也是一个重视依法征税的国家。

这与英国的殖民统治有关,很多
税收的法律早已被习惯,人们被英国法制的征税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

但是印度又是一个贫富差距明显的国家,所以印度坚持根据经济情况适当调整税率,既降低部分税率也适当提高税率。

这样俄罗斯和印度,都在积极和市财政政策下,进行着崛起。

同样,其中也有负面教材。

巴西过度的追求速度,照搬西方和先前成功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张经济,不惜负债工业化,还把分配不公看成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最终,即使是以军权治国,仍然导致了混乱,拉美经济学家称,80年代是巴西失去的十年,不仅没进步,反而倒退了。

有关问题的学者说过,单纯的模仿西方的发达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往往不能受到预想的宏观调控的效果。

实施这些政策的同时,必须对这个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⑥我认为,即使是经济体制变革了,也必须根植于本土的文化和国情,才能有积极的作用。

最后,还是期望我们能充分的认识历史文化在财政中的地位,认真对待,仔细研究,其中的规律和启发,对于新的财政政策的学习和制定都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①《财经简史:人类文明的演进和经验》作者穆晓军北京大学出版社
②《中国财税文化透视》作者翁礼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③《“中国式”分权的一个理论探索》作者汤玉刚经济管理出版社
④⑤《中国财税文化透视》作者翁礼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⑥《发展中国家财政政策比较研究》作者牟发兵湖北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