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Chapter012过度捕捞与海水养殖问题讲解

合集下载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 Chapter 012 过度捕捞与海水养殖问题PPT40页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 Chapter 012 过度捕捞与海水养殖问题PPT40页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 Chapter 012 过度捕捞与海水养殖问题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复试参考资料答案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复试参考资料答案

《鱼类增养殖学》入学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1、参考教材《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题型及分数比例1、题型比例名词解释占40%;问题占60%。

2、内容比例专业述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40%;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20%(注:具体的养殖工艺不列入考试范围);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40%。

二、考试内容绪论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①鱼类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②选用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苗种容易获得的鱼类作为我③国的主要养殖鱼类④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某些有机肥料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作为养殖鱼的⑤饲料和肥料。

⑥立体混养⑦科学的养殖水质管理⑧综合养鱼2、何谓综合养鱼?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在生产上以养鱼为主,渔、农、牧三业配套;在经营上,贸、工、渔三业联营,成为以渔为主、综合经营的副食品供应基地,是我国城市人民“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门。

3、何谓用生态养殖?生态养殖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

生态养殖就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一)养殖鱼类生物学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物种是分类学的基本单位。

物种是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的生态位。

品种是指来自同一祖先,基本遗传性稳定一致的群体。

如:狼和狗是同一物种,同属犬科,但不是同一品种,黄牛和水牛也是一样。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①生长快②食物链短③食性或食谱范围广,饲料容易获得④苗种容易获得⑤对环境的适应性强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海洋生态学课后习题and解答

海洋生态学课后习题and解答

海洋生态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1.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

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界生物与环境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

2.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组分?各自执行什么功能?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可以概括为非生物和生物两部分,包括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①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系统,提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栖息场所、物质条件,也是生物能量的源泉。

②生物成分:执行生态系统功能的主体。

三大功能群构成三个亚系统,并且与环境要素共同构成统一整体。

只有通过这个整体才能执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

(1)生产者:所有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细菌等,制造的有机物是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居于首要地位。

(2)消费者:不能从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全部生物,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生,通过摄食、同化和吸收过程,起着对初级生产者加工和本身再生产的作用。

(3)分解者:异养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

在生态系统中连续进行与光合作用相反的分解作用。

每一种生物产生的有机物基本上都可以被已经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所分解。

3.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有哪些特点?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质和能量,一部分被其呼吸作用所消耗,剩下的才是可以供给下一营养级的净初级产量。

植食性动物只能同化一部分净初级生产量,其余部分形成粪团排出体外,被吸收的量又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还有一部分以代谢废物形式排出,剩下的才是能够提供给下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服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定律。

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不断消耗和散失。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可能很长,陆地通常3-4级,海洋很少超过6级,因为能量随营养级增加而不断减少,意味着生物数量必定不断下降,而维持种群繁衍必须要有一定数量保证。

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环境保护

姓名:学号:班级:海洋环境保护摘要: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也可能对海洋造成破坏。

如果人们捕捞海洋生物作为食物,如果过度捕捞,就会造成海洋生物的枯竭,甚至生物灭绝。

关键词:海洋环境污染;过度捕捞海洋生物海洋环境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像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关心的环境问题。

一、过度捕捞海洋生物现代化的捕鱼工具和方法的效率是很高的,任何大的生物种群都可能在几年之内被破坏殆尽。

这种例子在世界各海域都发生过。

例如,原产量很高的大西洋鳕鱼、太平洋鲱鱼、我国近海的大黄鱼和小黄鱼等,都由于捕捞过度减少了种群的总量,影响了种群的更新,缩小了生活区域,降低了繁殖水平,直至形不成渔汛。

1. 胶州湾是青岛的母亲湾,位于青岛近岸海域。

莱州湾位于渤海南部,有着丰富的基础饵料,是黄渤海多种鱼、虾、蟹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育幼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近年来,随着两湾生态环境的恶化,海洋生物资源急剧衰退,优质鱼虾类已形不成渔汛。

最近40年间胶州湾生物种类明显下降。

据有关资料统计,胶州湾东部沧口潮间带的生物种数由60年代的141种下降到80年代的17种,90年代由于潮间带滩面基本消失,生物种类少于10种,中潮带上部己成为无生物区。

2. 詹姆斯是刚加入2004年中新药业中国亚马孙科学考察队的巴西科学家,主要工作是对亚马孙流域的水生资源进行综合研究。

他向记者介绍,黑河是亚马孙流域的重要支流,水质好,水产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黑河生活着750种鱼类,其中有408种为黑河所独有。

据介绍,为保护亚马孙流域特有的水生资源,当地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规定亚马孙流域大约1600种鱼类,只允许捕捞其中100种左右。

另外,对允许捕捞的鱼类身体长度分别作出明确限制,违者将遭到处罚。

海洋生态学第十二章

海洋生态学第十二章
Y = f qB =r B-rB2/B∞
❖ 由于实际现存的生物量 B 难以确定,将Y-B关系转换为Y-f 关系:
Y =f qB =f q(B∞-f q/r)=(qB∞)f-(q2 B∞ / r)f 2 设 a = q B∞ , b = q2 B∞/ r 则 Y =a f -b f 2 或 Y / f= a — bf
❖ 最大持续产量(MSY):在不损害种群本身再
生产能力的情况下,从种群资源中持续获得的最
B1
图 12.l 种群大小与渔业产量关系 示意图(引自 Pitcher & Hart 1982)
B 为种群生物量,B∞为最大种群生物量
大产量,是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目标 。
厦门大学精品课程之海洋生态学
(二)捕捞力量、网目大小与持续产量的关系
年龄(t)
就要使这种群保持平衡,即P2 = P1, 图 12.5 鱼类种群同龄群体在其生命期间数量和
必须:R + G = F + M
重量的变化
厦门大学精品课程之海洋生态学
2. 补充量
❖ 与种群数量变动有关的第一因子是补充量。
❖ 所谓补充,就是小鱼进入被开发区域成为容易与渔具接触的过程。
未补充 时期
厦门大学精品课程之海洋生态学
❖ 生长参数计算
由体重生长方程式可推导得:
厦门大学精品课程之海洋生态学
4. 鱼类的死亡
瞬时总死亡系数: Z=F+M (F:捕捞死亡;M:自然死亡) 为简化,模型假设M是常数,讨论如何控制F达到合理开发。 ❖ 自然死亡系数
表明平衡状态下,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与捕捞力量为线性关系。
厦门大学精品课程之海洋生态学
二、持续产量模型 (cont.)
❖ MSY与fMSY

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的原因与对策

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的原因与对策

2018年第4期前言在全球范围内,多是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渔业资源捕捞工作,近海渔业资源捕捞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发展中,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工作处于渔业发展的重要地位,通过对近海渔业资源进行捕捞,高效促进我国近海资源的发展。

但随着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工作的开展,渔业资源的捕捞数量巨大,导致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出现不足的问题。

故此,需要对造成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科学的解决对策,使近海渔业资源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1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的原因1.1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周期较短渔民在进行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工作时,主要是针对近海水域中天然栖息繁殖的鱼类资源,通过捕捞近海中的渔业资源,可以直接用于出售消费。

由于捕捞的渔业资源是近海水域的鱼类,在大自然生产繁殖的影响下,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周期较短,从而增加了渔民捕捞工作的投资风险与经济负担。

近海渔业资源的捕捞工作受鱼类自然繁殖的影响,会出现阶段性效益问题,近海渔民为了增加经济收益,不断对近海渔业资源进行捕捞,从而出现渔业资源捕捞过度问题,严重影响了近海渔业资源的自然生长。

1.2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受自然条件约束由于近海渔业资源属于天然繁殖状态,自然条件对鱼类的生产繁殖造成一定的影响,多变的自然条件会约束近海渔业资源的捕捞工作,增加渔民捕捞工作的风险与捕捞成本。

故此,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工作受自然条件的约束,会增加沿海渔民的经济投入,使渔民的利润收益有所下降[1]。

如若沿海渔民不断对近海渔业资源进行捕捞,会严重影响近海渔业资源的发展,鱼类品种难以生长,出现低龄小型化的问题,致使渔民在进行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工作时,使用的渔船与渔网会越来越小,从而使渔民的经济收益每况愈下。

1.3近海渔业资源捕捞的制度过于垄断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度的中心内容是对资源进行排他性。

近海渔业资源捕捞制度过于垄断,一方面体现在制度严格要求不准外来者进行渔业资源捕捞工作;另一方面体现在制定捕捞制度时严格限制内部工作人员的开发程度,从而使近海渔业资源捕捞的工作主体难以界定,使开发资源的行为出现异化的问题,严重降低近海渔业资源的分配效率。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 Chapter 012 过度捕捞与海水养殖问题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 Chapter 012 过度捕捞与海水养殖问题

二、过度捕捞对渔业产量和渔获物组成的影响

对海洋传统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
90 80 70
捕捞量(×106t)
海洋鱼类的捕捞量从上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开始已呈明显下降 趋势,其中传统渔业对象渔获 量的衰退最为突出 。 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的报告称,70%以上的海洋鱼 类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的状态。
1997
2002
2002
渔获物平均营养
3.7
3.7
黄海
渔获物平均营养级 渔获物平均营养级
3.6 3.5 3.4 y = -0.009x + 3.5818 3.3 3.2 R = 0.7961 P<0.01
2
东亚海域
3.6 3.5 3.4
平均营养级 1960s : 3.48 (SE=0.009) 1970s : 3.47 (SE=0.004) 1980s : 3.46 (SE=0.011) 1990s : 3.39 (SE=0.007)

生态系统过度捕捞(ecosystem overfishing):指过度
捕捞使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改变,大型捕食者的数量减小,小型饵料鱼的数量增加, 导致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向小型化发展,平均营养级降低的现象。
沿食物网向下捕捞(fishing down the food web)
图 12.7 过度捕捞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引自 Pew Oceans Commission 2005)

图 12.6 鱼类种群生命周期示意图
由于补充量预报的困难,在动态库模型中,主要是研究单位补充渔获量 (Y/R)模型,而不是产量(Y)模型。即估算单位补充最大产量MYR (maximum yield/recruit),而不是最大持续产量MSY。

浅析沿海过度捕捞问题

浅析沿海过度捕捞问题

浅析沿海过度捕捞问题摘要:在人类历史上,渔业和畜牧业一样是先于农业出现的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

有着悠久的历史,正因为人类有漫长的捕鱼历史,才认为海洋蕴含着无尽的资源,渔业资源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对海洋鱼类毫无节制毫无规划地捕捞。

可是,随着机械、电子、化工、造船和整个科学技术水平的高度发展,渔获量有了质的飞跃。

1850年,世界渔获量仅150万~200万t,90年代已达到1亿t。

不断有海洋生物因为过度捕捞而灭绝,甚至有联合国专家指出,全球鱼资源大幅减少,如果不能大幅减少捕渔船,同时设立多个鱼类保护区,人类很可能在2050年面临无鱼可捕的噩梦。

关键词:渔业过渡捕捞影响一、引言“过度捕捞”是指人类的捕鱼活动导致海洋中生存的某种鱼类种群不足以繁殖并补充种群数量。

现代渔业捕获的海洋生物已经超过生态系统能够平衡弥补的数量,结果使整个海洋系统生态退化。

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过度捕捞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1992年,加拿大纽芬兰岛的渔业完全崩溃,渔民在整个捕鱼季没有抓到一条鳕鱼。

这是当地渔业部门纵容过度捕捞的后果。

这一情况导致4万人失业,整个地区的经济衰落。

除了过度捕捞,不加选择进行捕捞的“连带杀伤”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现代渔业的专业性很强,每次捕鱼都有一两个“目标物种”,但很多原本不是目标的物种被一同捕捞上来,其中大部分在分拣过程中陆续死亡。

有时候,受到这种“连带伤害”的其他生物,在捕捞所获中会超过总重的80%。

所有常用的捕鱼方法中,海底拖网捕鱼法把海底一定大小尺寸范围内的生物一网打尽,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损害最大。

一位海洋生物学家说:“大鱼,包括剑鱼和鲶鱼,正在消失。

如果不加制止,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可怕的海洋———一个充满浮游生物的垃圾场。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项调查报告给出如下数据:全球范围的鱼类资源中,52%被完全开发;20%被适度开发;17%被过度开发;7%被基本耗尽;只有1%的鱼类资源正在从耗尽状态中恢复。

二、我国渔业过渡捕捞现状舟山市渔业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占全市农业产值的85%以上,舟山工业的涉渔比重高达45%以上,第三产业中许多行业也与渔业休戚相关,水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创汇额超过80%。

水产养殖与捕捞

水产养殖与捕捞

水产养殖与捕捞水产养殖与捕捞是人类获取海洋资源的两种主要方式。

水产养殖是指在人工环境下,对各种水生生物进行繁殖、饲养和管理的活动;捕捞则是通过渔业工具和技术,直接从自然水域中捕捞各类水生生物。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但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水产养殖是一种古老而广泛应用的方式。

它可以在相对受控的环境中,人工饲养各种鱼类、贝类和其他水生生物,以满足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

水产养殖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还能带动渔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而且,通过科学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产量和质量得以提高,有效缓解了部分对野生鱼类的捕捞压力。

然而,水产养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环境问题。

水产养殖常常依赖于大量的饲料和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造成水体污染,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水产养殖需要占用大量的水域和土地资源,可能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另外,养殖过程中的疾病和寄生虫问题也需要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与水产养殖相比,捕捞是一种更为原始的方式。

渔民通过各种渔具,如渔网、渔具等,从自然水域中捕捞鱼类和其他水产动物。

捕捞可以快速获得大量野生海产品,满足人类对海鲜的需求。

在许多沿海地区,渔业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然而,捕捞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过度捕捞已经导致了许多海洋物种数量的减少,捕捞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资源枯竭的情况。

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渔民和相关产业造成经济损失。

其次,非选择性捕捞和捕捞工具的不合理使用,可能会导致捕捞到大量的非目标物种,损害海洋生物多样性。

面对水产养殖与捕捞带来的各种挑战,政府、科研机构和相关方面密切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渔业。

对于水产养殖,科学家们正在开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养殖技术,降低对水体的污染,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并加强对养殖疾病的监测和管理。

对于捕捞,政府制定了渔业管理政策,限制捕捞量和渔具使用,保护重要渔场和渔业资源。

海洋保护与渔民生计可持续捕捞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海洋保护与渔民生计可持续捕捞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海洋保护与渔民生计可持续捕捞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海洋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渔业技术的发展,海洋资源受到了严重的过度捕捞和生态破坏。

为了保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保证渔民群体的生计,我们需要寻找海洋保护与渔民生计可持续捕捞之间的平衡点。

一、海洋保护的重要性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的70%以上,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海洋承载着地球上一半以上的氧气,调节着全球的气候。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海洋生物对于维持海洋食物链的平衡和减缓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保护海洋资源不仅关乎人类的生计,更关乎地球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过度捕捞的威胁过度捕捞是当今海洋资源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

过度捕捞导致了许多渔业资源的持续减少,损失了许多珍稀物种。

渔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使用更先进的渔业技术和工具,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海洋资源的过度利用。

过度捕捞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也给渔民们的生计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可持续捕捞的重要性为了平衡海洋保护和渔民生计,可持续捕捞成为了解决之道。

可持续捕捞是指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确保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与保护,并为渔民提供持续可靠的生计。

可持续捕捞要求建立科学的资源评估和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捕捞配额和休渔期,并推广环保捕捞工艺和设备,减少捕鱼的副损害和浪费。

四、可持续捕捞的实施方法为了实施可持续捕捞,需要各级政府、科研机构、渔民组织等多方合作。

首先,建立科学的渔业资源评估机制,监测渔业资源的状况,确保捕捞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制定合理的捕捞限额和休渔期,保护渔业资源的种群繁衍能力。

此外,推广环保捕捞技术和设备,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损害,提高捕获效率。

同时,加强渔民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渔业管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五、协调平衡的重要性要实现海洋保护与渔民生计的协调平衡,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渔民之间的密切合作。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渔业监管和执法力度。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海岸带与浅海生态系统一详解演示文稿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海岸带与浅海生态系统一详解演示文稿
❖ 我国在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中将海岸带划分为河口岸、淤泥质 岸、基岩岸、红树林岸、砂砾质岸和珊瑚礁岸六种类型。
第三页,共24页。
湿地(wetlands)
❖ “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 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域, 包括低潮位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同时,还包括邻接 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内的岛屿或低潮 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水水体。” (《湿地公约》)
(一)环境特征(cont.) 3、含氧量
沙滩沉积物的通气性较泥滩的好,某些动物构建洞穴与 栖管可促进氧交换。
4、沙滩的有机质含量比泥滩低得多 (二)生物组成
生物个体很小,大型种类多为穴居,肉眼不易观察。
1、初级生产者及生产力
底栖硅藻、甲藻和蓝绿藻,初级生产力很低,消费者主要依赖从周围 水体输送来的初级产量以及外来的有机碎屑以维持能量需求。
纤毛虫、海蛞蝓钙化的内骨针等)
第二十页,共24页。
3、大型动物 (macrofauna)
➢沙滩的大型动物以多毛类、双壳类
和甲壳类动物占优势。 ➢潮上带主要栖息一些甲壳类动物。
➢中、低潮区,软体动物中的蛤类常 占优势。
➢在低潮区,有各种类型的棘皮动物生活,包括海多种参沙和滩海中的胆大等型。动物
第二十一页,共24页。
沙滩底栖生物组成(例)
第二十二页,共24页。
第四节 红树林沼泽
一、什么是红树林
❖ 红树泛指一群生长于热带及 亚热带沿海潮间带泥质湿地 的乔木或灌木。
❖ “红树林”这一名词并不是指 单一的分类类群植物,而是对一个景观的描述(红树林沼泽mangals)。 代表一个生境类型。
❖ 全球有真红树植物20 科27 属70 种。我国的红树林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 福建和台湾等省(区),12 科16 属27种和1 个变种。

海洋农牧化解决渔业资源过度捕捞问题效用的经济学分析_卜凡

海洋农牧化解决渔业资源过度捕捞问题效用的经济学分析_卜凡

海洋农牧化解决渔业资源过度捕捞问题效用的经济学分析卜 凡,戴桂林摘 要: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途径探讨是现代渔业经济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海洋捕捞业和海洋农牧化生产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分析,推出二者的利润曲线,发现在利润最大化的作用下过度捕捞问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自然解决,然而这一自然过程将对海洋渔业资源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因此需要人为干预。

海洋农牧化作为一种干预方式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具有重大作用。

比较分析表明,通过政府补贴、技术支持、对海域整体规划开发等措施推动海洋农牧化生产,不但可以从根源上解决过度捕捞问题,而且可以实现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捕捞;海洋农牧化;过度捕捞中图分类号:F326.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09)02-0033-06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一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1950~1969年间,全球的捕鱼量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长,从2000万吨增长到6500万吨,随着资源被耗竭,1970 年后捕鱼量的年均增长率下降到1%。

海洋渔业在经历了成熟的海洋捕捞业之后,世界各国纷纷改变了几千年的以捕捞为主的传统产业模式,转向管理型的渔业生产方式,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和管理手段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海洋农牧化的研究与应用成为21世纪海洋世纪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①。

具体来说,海洋农牧化是以海水养殖和增殖手段,发展海洋水产业的过程,是“蓝色革命”的主要内容。

此过程可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海洋生产力,增加海洋生物资源量,满足人类对海洋水产品的需要。

当前,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海洋农牧化成绩突出,鲑鱼、鳟鱼放牧已形成一个稳定的产业。

据预测,今后50年内,海洋农牧化生产将超过海洋捕捞渔业,成为海洋渔业的主体。

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海洋农牧化在长期内将比海洋捕捞渔业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促进海洋农牧化生产不但有利于促进一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解决海洋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复试参考资料答案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复试参考资料答案

《鱼类增养殖学》入学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1、参考教材《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题型及分数比例1、题型比例名词解释占40%;问题占60%。

2、内容比例专业述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40%;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20%(注:具体的养殖工艺不列入考试范围);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40%。

二、考试内容绪论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①鱼类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②选用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苗种容易获得的鱼类作为我③国的主要养殖鱼类④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某些有机肥料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作为养殖鱼的⑤饲料和肥料。

⑥立体混养⑦科学的养殖水质管理⑧综合养鱼2、何谓综合养鱼?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在生产上以养鱼为主,渔、农、牧三业配套;在经营上,贸、工、渔三业联营,成为以渔为主、综合经营的副食品供应基地,是我国城市人民“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门。

3、何谓用生态养殖?生态养殖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

生态养殖就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一)养殖鱼类生物学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物种是分类学的基本单位。

物种是互交繁殖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的生态位。

品种是指来自同一祖先,基本遗传性稳定一致的群体。

如:狼和狗是同一物种,同属犬科,但不是同一品种,黄牛和水牛也是一样。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①生长快②食物链短③食性或食谱范围广,饲料容易获得④苗种容易获得⑤对环境的适应性强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控制我国海洋捕捞强度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控制我国海洋捕捞强度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控制我国海洋捕捞强度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郭文路;黄硕琳
【期刊名称】《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1(10)2
【摘要】削减过剩的捕捞能力已成为世界渔业管理面临的一大任务。

5 0年代以后我国的海洋捕捞强度迅速增长 ,主要是 :捕捞效率高的渔具渔法迅速增长 ,海洋机动渔船数量和功率膨胀 ,渔民数量迅速上升。

为控制捕捞强度 ,我国逐步采用了一些渔业管理措施 ,然而效果不明显。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我国控制海洋捕捞强度所面临的问题 :1、我国渔业管理措施的局限性 ;2、渔区产业结构单一 ;3、大量“非渔业劳动力”入渔。

为解决以上问题 ,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调整渔业产业结构 ;2、严格执行国家海洋捕捞强度控制指标 ;3、实施渔船报废制度与赎买计划 ;4、加快实施捕捞限额制度 ;5。

【总页数】8页(P132-139)
【关键词】海洋渔业;捕捞强度;渔政管理
【作者】郭文路;黄硕琳
【作者单位】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37
【相关文献】
1.我国海洋捕捞马力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J], 张光华
2.当前我国海洋捕捞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J], 綦振奕;赵志宏;于志新
3.当前我国海洋捕捞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其对策 [J], 张桂通
4.海洋捕捞强度增势浅析及实施控制对策 [J], 康标;洪劲才
5.我国海洋捕捞马力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J], 张光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管理 (2)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管理 (2)


菲律宾的金枪鱼出口业利润丰厚,为国内劳动力提供
了不少岗位。但这一盛况将在不久的将来消失。传统捕鱼
业已经越来越难捕到和往年一样水准的金枪鱼。每条金枪
鱼在售卖前都会经过检验和分级。如今它们的重量和体积
都在逐年递减。
捕鲸

捕鲸曾经是人类破坏海洋资源最严重的记录。由于 鲸
油可以食用,鲸肉象小牛肉一样鲜美,鲸皮可以制革,鲸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管理
过度捕捞
• 1. 过度捕捞定义 • 2. 现状 • 3.过度捕捞事例 • 4.过度捕捞的危害 • 5.改善措施
• “过度捕捞”是指人 类的捕鱼活动导致海 洋中生存的某种鱼类 种群不足以繁殖并补 充种群数量。
• 现代渔业捕获的海 洋生物已经超过生态 系统能够平衡弥补的 数量,结果使整个海 洋系统生态退化。
代的17种,90年代由于潮间带滩面基本消失,生物种类少于10种
,中潮带上部己成为无生物区。

20世纪80年代以来胶州湾内渔业资源大幅度下降,特别是
历年来渔业的主要经济鱼虾蟹等种类濒临消失,资源量趋向枯竭
。据资料统计,胶州湾渔获种类已经由80年代的109种降至90年
代的58种,减少了46.3%,90年代的网获量仅占80年代的10%左右
了三成。传统捕鱼业无法和工业机械化捕鱼竞争,乘坐小
船出海的渔民如今需要划到更遥远的海面上才能捕到金枪
鱼。最严重的问题是对幼年金枪鱼的捕捞。工业渔船通过
放浮标来吸引鱼群,接着用拖地大网围捕它们。

体积较小的幼年金枪鱼捕捉后并没有被扔回海里,而
是和另一种小型金枪鱼“飞鲔(wei)”一起拿去加工罐
头。这些幼年金枪鱼还没有产卵就被人吃掉,导致几个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平衡状态。 ? 在这种平衡状态下所获得的渔获量就是持续产量,以 Y 表示:
Y = f qB =r B-rB2/B∞
? 由于实际现存的生物量 B 难以确定,将Y-B 关系转换为Y-f 关系:
Y =f qB =f q(B∞-f q/r)=(qB∞)f-(q2 B∞ / r)f 2 设 a = q B∞ , b = q2 B∞/ r 则 Y =a f -b f 2 或 Y / f= a — bf
? 必须通过研究,了解某一资源对象的最适的捕捞力量和捕捞年龄(网目 大小),并采取一些适当的保护资源的措施(如规定禁渔期、禁渔区), 避免产生捕捞过度现象,使渔业资源能被人类持续不断的利用。
c
Y

a




b
0
捕捞力量 f
图 12.2 不同种类的总渔获量 和捕捞力量的关系
p
Y

n




m
0
捕捞力量 f
第十二章 过度捕捞与海水养殖问题
第一节 传统的渔业资源管理模式
一、最大持续产量的原理
(一)持续产量和最大持续产量
? 一个渔业种群生物量的自然增长量( dB/dt,即 种群剩余生产部分)与种群大小( B)有关。当 种群生物量处于极低水平( B ≈ 0)或达到最大
B∞ “剩余生产部分” = 持续产量
ρ
λ
tr
年 龄 t tc

图 12.6 鱼类种群生命周期示意图
? 由于补充量预报的困难,在动态库模型中,主要是研究 单位补充渔获量 (Y/R)模型,而不是产量( Y)模型。即估算 单位补充最大产量 MYR (maximum yield/recruit ),而不是最大持续产量MSY。
3. 鱼类的生长
生产能力的情况下,从种群资源中持续获得的最
B1
图 12.l 种群大小与渔业产量关系 示意图(引自 Pitcher & Hart 1982)
B 为种群生物量,B∞为最大种群生物量
大产量,是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目标 。
(二)捕捞力量、网目大小与持续产量的关系
? 捕捞力量或称捕捞努力量( fishing effect )通常是指特定时间内投入渔 业的捕捞生产工具设备的数量和强度,网目大小则与种群中被捕捞的年 龄有关。
表明平衡状态下,单位捕捞力量渔获量与捕捞力量为线性关系。
二、持续产量模型 (cont.)
? MSY 与fMSY
由Y = a f -b f 2 求Y最大值,须令 dY /df = a — 2bf =0 得:f = fMSY =a / 2b=r B∞ / 2q,
MSY = a2 / 4b= r B∞2 / 4 只要算得参数a、b就可计算得 MSY 及其相应的 fMSY
图 12.3 同一种类不同网目的捕捞 力量和总渔获量的关系
二、持续产量模型
? 持续产量模型(逻辑斯谛模型)是一种描述渔业产量、捕捞力
量与种群剩余生产量部分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其特点是只考虑产量 因素。
? 在未开发利用的情况下种群增长模式可表 达为:dB/dt=rB(B∞-B)/ B∞
当B=B∞ / 2时,dB/dt 达最大值,即增长
物量增加,表现为自然增长。反之,资源 将趋下降,就形成捕捞过度。
dB/dt
0
B∞/ 2
B∞
图 12.4 未开发利用时自然增长 率与生物量的关系
二、持续产量模型 (cont.)
? 当 fqB = rB-rB2/B∞,渔获量恰与种群自然增长量相等, dB/dt = 0,种群生物量保持不变,则认为种群生物量与捕捞力量处
速率最快。
? 在开发利用的情况下,种群增长速率还受 捕捞的影响,设捕捞死亡系数为 F,则:
dB/dt= rB(1-B/B∞)-FB 捕捞死亡系数 F 与捕捞力量 f 成正比,
即F=qf ( q :可捕系数) ,所以: dB/dt=r B-rB2/B∞-f qB
当f qB<r B-rB2/B ∞,dB/dt> 0,种群生
(B = B∞)时,dB/dt 为零;当种群为就是在生态环境基本稳定的条件下,
置换线 最大持续产量
每年从该种群资源中捕捞一定的数量而不影响资
源量继续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这种渔获量可以
年复一年的获得就称为持续产量或平衡渔获量也 称剩余产量。
? 最大持续产量( MSY):在不损害种群本身再
年龄(t)
就要使这种群保持平衡,即 P2 = P1, 图 12.5 鱼类种群同龄群体在其生命期间数量和
必须:R + G = F + M
重量的变化
2. 补充量
? 与种群数量变动有关的第一因子是补充量。
? 所谓补充,就是小鱼进入被开发区域成为容易与渔具接触的过程。
未补充 时期
补充时期
未捕捞阶段
捕捞阶段
1. 同龄群体在生命周期中的数量和
生物量变动
量 重

设某一时期初资源重量为P1,这一
量 数
时期末资源重量为P2,则:
P2 = P1+(R + G)-(F + M)
同龄群体总体重
个体体重W t
最大体重(W∞)
R:补充量; G:生长量; F:捕捞量; M :自然死亡量
补充年 捕捞年 龄(tr) 龄(tc)
? 经验公式:
伯塔兰菲(Von Bertalanffy )体重增长方程式可表示为:
Wt

W∞ 〔1―e―K ( t

t
0
)
3

? Wt:年龄t的平均体重; ? W∞: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渐近体重; ? K:生长曲线的曲率,决定趋向 W∞的变动率的一个常数; ? t0:体重为零时的理论年龄,小于零。
? 生长参数计算
由体重生长方程式可推导得:
4. 鱼类的死亡
瞬时总死亡系数: Z=F+M (F:捕捞死亡;M:自然死亡) 为简化,模型假设M是常数,讨论如何控制F达到合理开发。
? 自然死亡系数 dN /dt=-MN t 定积分,得: N t = N 0 e-M ( t-t 0) 设t 0为生命周期开始时间,t 0=0,则上式为:N t =N0 e-M t 在补充年龄为t r,补充量为R 时: N t =Re-M ( t-tr )
? 优点:持续产量模型不需要鉴定研究对象的年龄、生长率、死亡
率和补充率等参数,只要有多年的渔获量和捕捞力量资料,即可满 足计算要求。
? 缺点:不易获得数据;人为与自然因素影响较多。
三、动态库模型
? 动态库模型把种群作为个体的总和,处于连续的补充、生长与死亡
之中,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与人类捕捞的关系,作出模型,指导捕捞。 又称为单位补充群体产量模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