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征?

开元杂报,可能是中国最为早期的中国古代报纸。

特征是:①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②它的形式也不同于现代报纸,没有分栏,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文字体裁的分野,没有版面,没定型,也没有广告;③它的发行与传递也不同于现代报纸,是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

2、唐代“开元杂报”、“归义军进奏院状”辨识。

唐代有朝廷发布的“报”,也有来自进奏院的“状”。但“报”只有文字记载,无实物可考,根据历史记载可以推断,朝廷发布时,京师官员和各地驻京进奏官都会作抄录,随后转递传阅,因而它具有新闻传播的作用;而“状”却有实物可供研究,内容不是朝廷公文所载的,而是进奏院官员收集、归纳的,具有新闻报道的性质。

3、评述宋代邸报(朝报)、小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

所谓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这种报纸的新闻来自官方,但传播者各取所需,甚至收入一引起捕风捉影的材料,真真假假,在所难免。

4、评述京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

北京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抄,都称为京报。

性质仍属于官场的情报资料,其内容仍是些可以公开的宫门抄、明发谕旨和大臣奏章。与前不同的只是有原来分散的雇人抄报,改为统一由民营作坊印刷。

作用是可以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能够起到一些“解渴”的作用。

5、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与发行情况。

①宋代官方的“进奏院状”是手写抄传的。→明代官方发布的邸报,仍为手抄,逐级抄传,仍为邸报的传递方式。→清代的官方邸报,继续采用手写抄传的办法。

京报最初可能是手抄的,但很快就有了刻印的。

②自唐至清,历代官方的邸报都是经过邮驿渠道,从中央发往各地的。明代和清代的邸报,都是由通政使司和担塘官交付邮驿递送的。私自刊行的小报和复制(复抄或翻印)的邸报,历代都是自行销售的。民间报房刊行的京报,从收集材料、编印或复抄到发行,都是自行办理的。京报有人专送。

第二章

1、外报是在何种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为什么外报能够一度在中国报业中占据垄断地位?

①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开拓商品市场与进行殖民扩张的势头正旺,一批又一批的商人、传教士、政客、冒险者来到东方,来到中国。

他们带来了鸦片和各类商品,还有西式的学校、医院和报馆,也带来了他们的文化观念和宗教意识。

2、分别评述《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万国公报》、《申报》等著名报刊创办经过、基本内容、性质与特点。

3、怎样评价外报的作用和影响?

①作用:

②影响:使中国人认识现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与经合,并使一批中国人爱到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在印刷技术与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

4、国人办报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鸦片战争之后,外报非常活跃,在中国的新闻传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对

中国的社会舆论影响很大。对西方国家报刊的情况有所了角,又看到了外报在中国的利弊,深感外国人操纵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的危害极大。

5、简要评述王韬的生平与主要贡献。

王韬,江苏苏州人,在传教士麦都思办的墨海书馆,协助外国传教士译书,参加《六合丛谈》工作,因涉及太平天国被清政府通缉逃往香港,受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赏识。协助戚翻译中国典籍并主编《近事编录》。1874年2月4日,《循环日报》创刊,著有《弢园文录外编》等。

主要贡献:鼓吹国人办报,重视报刊政论,致力于革新文风。

第三章

1、康有为是怎样倡导办报的?

康有为写了第四封上皇帝书,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的主张,表明了他的政治要求。这封信中有“设报达聪”的建议,他写道“宜令直省要郡各开报馆,州县乡镇亦会续开,日月进呈,并备数十副本发各衙门公览。虽乡校或非宵旰寡暇,而民隐咸达,官慝皆知。”“令署派人每日译其政艺,以备一览,并多印副本,随邸报同发,俾百僚咸通悉敌情,皇上可周知四海。”

2、维新派有哪些著名的报刊与报人?

《万国公报》,于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维新派办的第一家报刊。木刻雕版印刷。→《中外纪闻》

《时务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基本内容为谕旨、奏折、论说、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

《知新报》于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

《湘学新报》《湘报》在长沙谭嗣同唐才常

《国闻报》于1897年在天津创刊,严复

3、简析国人办报热潮出现的原因、特征与意义。

①原因:康有为等仁人志士不仅继王韬等资改良主义思想家后,再次公开提出废止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法律制度,建立以言论自由为本的近代新闻法律制度的要求,还一度付诸实践。

②特征:全国一些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开始创办报刊,但尚未形成全国网络;有综合性的时事政治报刊,也有商业报刊、文艺报刊、科技报刊等,但数量不多。特色不鲜明;宣传变法自强,介绍新知识,表现了爱国热情,发挥了启蒙作用,但还没有“唤起民众”。

③意义:两个突破,即既突破了外报在华的垄断地位,又突破了封建王朝的言禁;两个开端,即我国的政治家办报和政党报刊,都由此发端;两个创新,即在新闻思想和报刊文风两个方面出现面貌。

4、简要评述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一)关于报刊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报馆有益于国事”“支塞求通”

(二)关于报刊性质与任务的论述

报刊性质多样,报馆的“两大天职”

(三)关于办好报章的条件的论述

(四)关于舆论的论述

5、什么是“新文体”?它有何特征。

特征:平易畅达,语言丰富(俚语韵语、外国语法杂用)、笔调自由(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

第四章

1、《中国日报》创刊的背景和意义如何?它早期宣传了哪些革命内容?

背景:孙中山的伦敦蒙难,要同保皇派报刊展开斗争,广州起义失败后,革命派的情绪需要鼓动,以积蓄力量为以后斗争做准备。

意义:《中国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所据点,多次武装起义的策划、组织、联络工作,都是在报馆内进行的。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后为多家革命派的报馆所继承,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报刊的特点之一。

革命内容:1、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反封建。

2、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

3、报道革命党人和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

4、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和沙俄侵华的野心,号召人民起来救国;

5、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

2、早期留日学生的革命报刊活动情况如何?

①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是1900年11月在横滨出版的《开智录》,以开通民智为宗旨;②略迟于《开智录》出版的《译书汇编》,1900年12月在东京创刊,“专以编绎欧美法政名著为宗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③《国民报》的革命倾向较为明显;④《湖北学生界》是1903年1月由湖北学生会在东京创办的,半月刊,以“输入东西之常说,唤起国民之精神”为宗旨,大力报道留日学生的拒俄运动,表现出极大的反帝反爱国热情;⑤《浙江潮》是1903年2月在东京由浙江籍留日学生同乡会创办的;⑥《江苏》是1903年4月江苏留日同乡会在东京创办的,月刊。

3、“苏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如何?

起因:1903年6月29日,《苏报》以显著地位刊登了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文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批驳康有为的“只可行行宪,不可行革命“的谬论,同时还以轻蔑的口吻直呼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

经过:清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当天就出动警探去苏报馆和爱国学社捕人,章士钊等人闻风走避,章太炎从容被捕,邹容自动投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