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塑性极值原理和上限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
p i v' i ds
v
ij dv sv t v' i ds N k ij
式中,
pi
为真实载荷。
用上限法计算塑性加工过程的极限载荷的关键在于拟设 塑性变形区内的虚拟运动学许可速度场,这种速度场应满足 以下三个条件: (1)速度边界条件; (2)体积不变条件; (3) 保持变形区内物质的连续性。 而与此速度场对应的应力场则不一定要求满足力平衡条件 和力的边界条件。
(1)
由最大散逸功原理可知 ' * *' * d dV d ij ij ij ijdV
V V
dui dui ,故得 将上式代入(1)式,并考虑到在 S u上,
*
Su
*' * * Ti dui dSu ij d ij dV * K [u* ]dSD Ti dui*dST V SD ST
SD
外力所作 的虚功率
虚应变功 率消耗
剪切功率 的消耗
裂纹形成 的功率
(当变形体处于塑性屈服状态, =K剪切屈服强度)
四、最大散逸功原理
对于刚塑性体而言,若应变增量场一定,在所 有满足屈服准则的应力场中,与该应变增量场符合 应力应变关系的应力场所做的塑性功增量为最大, 其表达式为
(
V
' ij
§9.1 功平衡法
功平衡法是利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功平衡原理来计算变形 力的一种近似方法,又称变形功法。 功平衡原理是指:塑性变形过程外力沿其位移方向上所作 的外部功(WP)等于物体塑性变形所消耗的应变功(Wd)和接 触摩擦功(Wf)之和,即: WP = Wd + Wf 对于变形过程的某一瞬时,上式可写成功增量形式: dWP = dWd + dWf
§9.4 Johnson上限模式及应用
基本思路:塑性变形区由若干个刚性三角形构成,塑性变 形时完全依靠三角形场间的相对滑动产生,变形过程中每一个 刚性块是一个均匀速度场,块内不发生塑性变形,于是块内的 ij 0 应变速度 上限功率表达式
sp
pi v 'i ds
sv t v 'i
最大塑性功消耗原理:在一切许可的塑性应变增量(应 变速度)或许可的应力状态中,以符合增量理论关系的应力 状态或塑性应变增量(应变速度)所耗塑性应变功耗(或功 率消耗)最大。
上限定理是根据运动学许可速度场来分析变形载荷的, ' 设所拟运动学许可速度场为 v i ,由几何关系确定的应变速度 场 ij ,再由该应变速度场按几何方程与增量理论确定的应 * 力场为 ij 。而变形体中实际的应力场为 ij,于是根据虚 功原理和塑性功耗原理可以导出在一般情况下塑性加工中常 用的上限定理的功率表达形式为:
二、虚功原理与基本能量方程式
变形体的虚功原理可表述如下:如对载荷系(力系)作 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给予一符合约束条件的微小虚位 移时,则外力在虚位移上所作的虚功,必等于变形体内应力 在虚应变上所作的虚功(虚应变能、功增量)。
现设一处于平衡受力状态的塑性变形体,其体积为V, 总表面积S分为ST和Su两部分,ST上的表面力Ti已知,
Tu
S i
i
dS ij ij dV
V
对于刚塑性体,由于应力球张量不做功,故上式又可写成
Tu
S i
i
dS ij ij dV
' V
三、速度间断
实际上,在刚塑性变形体内可能存在位移(增 量)或速度不连续的情况,这点必须考虑。 现设变形体被速度间断面SD分成①和②两个区 域;在微段dSD上的速度间断情况如下图所示。
上限法中虚拟的运动学许可速度场模式有三种: (1)Johnson模式,通常称为简化滑移线场的刚性三角形上限 模式,主要适用于平面应变问题。 (2)Avitzur模式,通常称为连续速度场的上限模式,它既可 适用平面应变问题、轴对称问题,也可用于某些三维问题,用 途比较广泛。 (3)上限单元技术(UBET),目前比较实用的是圆柱坐标系的 圆环单元技术。它可用于解轴对称问题,以及某些非对称轴的 三维问题。
)d ij dV 0
*' ij
' 式中, 、d ij 是符合应力应变关系的应力偏量(场)和应变 ij
*' ij 增量(场); 是满足同一屈服准则的任意应力偏量(场)。
如果与
*' ij
* d 符合应力应变关系的应变增量场为 ij
* *' d ij 这时, 的矢量必然也垂直于 ij 的矢量端点处的
根据塑性变形体积不变条件可知,
垂直于dSD上的速度分量必须相等, 即 u u ,而切向速度分量可以不等, 造成①、②区的相对滑动。其速度间 断值为
1 t 2 t
1 n 2 n
[Vt ] u u
速度间断面就是沿SD的一个速度急剧而连续变化 的薄层区,如下图所示。
变形体由于存在速度间断,要消耗一定的剪切功 率,其值为
Nq
sp
qi v i ds
总的塑性变形功耗
N d T v e dV
例一:直角坐标平面应变问题 ——考虑侧鼓时板坯的平锤压缩
例二:极坐标平面应变问题
——宽板的平辊轧制
例三:圆柱坐标轴对称问题
——圆盘的镦粗
例四:球坐标轴对称问题
——圆棒的拉拔或挤压
一.概述 极值原理包括上限定理和下限定理。
根据虚功原理和最大 散逸功原理得出的。
上限定理:按运动学许可速度场(主要满足速度边界 条件和体积不变条件)来确定变形载荷的近似解,这 一变形载荷总是大于(理想情况下才等于)真实载荷 ,即高估近似值,故称上限解。
下限定理:按静力学许可应力场(主要满足力的边界 条件和静力平衡条件)来确定变形载荷的近似解,它 总是小于(理想情况下才等于)真实载荷,即低估近 似解,故称下限解 。
dWP为外力所作功的增量 外力P沿其作用方向产生的位移增量为duP,则
dWp P du p
dWd为塑性变形功增量 单元体积的塑性变形功增量为
dWd σijdεijdV (σ1dε1 σ2dε 2 σ3dε3 )dV
dWf为接触摩擦所消耗功的增量 若接触面S上摩擦切应力及其方向的位移增量为duf,则
Su的位移增量dui(或位移速度 u i 场为 ij ),根据虚功原理有:
)已知,变形体
的应力场为 ij ,应变增量场为 d ij (或应变速率
T du dS
S i i V
ij
d ij dV
若以u i 代替 dui ,以 ij 代替d ij ,功增量变为功率,则虚功率方程为
dWf
F
τ f du f dS
于是由功平衡方程,得到了总的变形力P为
P [ T V d e dV f du f dF] / duP
F
由于塑性变形总是不均匀的,计算 d是比较困难的, ij 通常可按均匀变形假设确定,故变形功法又称为均匀变 形功法。
§9.2 极值原理及上限法
§9.3 速度间断面及其速度特性
速度间断面
速端图及速度间断量的计算
速端图是以代表刚性区内一不动点O为所有速度矢量的 起始点(也称为基点或极点),所作变形区内各质点速度矢 量端点的轨迹图形,它是研究平面应变问题时,确定刚性界 面和接触摩擦界面上相对滑动速度(即速度间断量)的一个 重要工具。
矩形断面板条平面应变压缩问题
基本能量方程
N = Nd + Nt + Nf + Nq
Nd
v
ij dv ij
塑性变形功率消耗 速度间断面上剪切功率消耗 接触面上摩擦功率消耗 附加外力消耗的(取“+”号)或 向系统输入的附加功率(取“-”号)
N t st t v t ds
N f sv f v i ds
极值原理包括上限定理和下限定理,都是根据虚功原理 和最大塑性功耗原理得出的,但各自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上限定理是按运动学许可速度场(主要满足速度边界条 件和体积不变条件)来确定变形载荷的近似解,这一变形载 荷它总是大于(理想情况下才等于)真实载荷,即高估的近 似值,故称上限解; 下限定理仅按静力学许可应力场(主要满足力的边界条 件和静力平衡条件)来确定变形载荷的近似解,它总是小于 (理想情况下才等于)真实载荷,即低估的近似解,故称下 限解。
2 ( u u t t )dS D [Vt]dS D 1 SD SD
如果变形体内存在若干个速度间断面,则所消耗 的功率等于各个面所消耗功率的总和。于是,对 于变形体存在速度间断时的虚功(率)方程应为:
T dS
S i i V
ij ij
dV t i dSD Nk
现设有一动可容位移增量场dui* ,且变形体内存在速 * [u * ],如下图所示 度间断面 S D ,其上的位移增量间断值为 : 将虚功方程用于动可容位移增量场dui*和真实应力场 ij , 参照变形体存在速度间断时的虚功(率)方程 可得
ST
' * * Ti dui*dST Ti dui*dS ij d ij dV * [u* ]dSD Su V SD
第10章 塑性极值原理和上限法
第9章 功平衡法和上限法及其应用
§9.1 §9.2 §9.3 §9.4 §9.5 功平衡法 极值原理及上限法 速度间断面及其速度特性 Johnson上限模式及应用 Aviztur上限模式及应用
采用近似解法求解金属塑性加工变形力学问题,据原理有 两类:一类是根据力平衡条件求近似解,如工程法;另一类是 根据能量原理求近似解,如功平衡法和上限法等。 功平衡法是利用塑性变形过程的功平衡原理来求解变形力 的近似解;极值原理是根据虚功原理和最大塑性功耗原理,确 定物体总位能接近于最低状态下,即物体处于稳定平衡状态下 变形力的近似解。
例一:平冲头压入半无限体
各块间的剪切功率 p•(W/2)·vo = k(OB·Δ vOB+ AB·Δ vAB+ BC·Δ vBC+ AC·Δ vAC+ CD·Δ vCD)
例二 板条平面应变挤压
§9.5 Aviztur上限模式及应用
基本思路: 用一个连续速度场vi = fi(x, y, z)来描述整 个变形区内金属质点的流动 考虑塑性区与刚性区界面上速度的间断性及摩 擦功率的影响
ds
求解的基本步骤
根据变形的具体情况,或参照该问题的滑移线场,确定变 形区的几何位置与形状,再根据金属流动的大体趋势,将 变形区划分为若干个刚性三角形块; 根据变形区划分刚性三角形块情况,以及速度边界条件, 绘制速端图; 根据所作几何图形,计算各刚性三角形边长及速端图计算 各刚性块之间的速度间断量,然后计算其剪切功率消耗; 求问题的最佳上限解,一般划分的刚性三角形块时,几何 形状上包含若干个待定几何参数,所以须对待定参数求其 极值,确定待定参数的具体数值以及最佳的上限解。
上限解、下限解与精确解的比较
上限法优点
适用于平面应变问题,轴对称和三维问题,如非 轴对称型材的挤压、拉拔、轧制与锻压等。 上限法由设计速度场入手,速度场直观、易想象 ,可借助于试验,如网格试验,得到金属的流线 ,再由设计的流函数去求机动许可速度场。 上限法便于与计算机结合,自动将工件分为矩形 ,三角形截面单元,每一单元均对应一定的相邻 关系和一定的力学特征。将标准模式块的组合关 系输入后,计算机可优化处理。通过虚单元法, 模拟工件与工具间的接触面上单位压力分布及进 行模具的设计。
屈服轨迹,故同样存在如下的关系式
V
*' ' * ( ij ij )d ij dV 0
将上述两式对时间求导,则得
V ' *' ( ij ij ) ij dV 0
V
Baidu Nhomakorabea
(
*' ij
) ij dV 0
' ij
*
五、上限法原理
用上限法计算极限载荷时,只假设塑变区的位 * * u 移状态为动可容速度场 u (或位移场 i i ),它满足 下列三个条件: 1)满足速度(或位移)的边界条件,即在位移面 * * 上 Su , u i= u i 或 u i =u i ,u i 或 u i 为给定的真实速度或 真实位移。 2)变形体在变形时保持连续形,不发生重叠和开裂 3)满足体积不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