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 行政应急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PPT课件)

第十一章  行政应急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PPT课件)

五、行政应急行为的设定和分类
(一)行政应急行为的设定 行政应急行为的设定,即哪一层级的法律规范可
授权行政主体做出行政应急行为,一般认为,这属 于宪法和法律的保留事项,即除非宪法和法律有规 定,行政机关不得自行授权做出行政应急行为。
具体地讲,这包括:条件的设定,主体的设定, 内容(即行为方式、手段和措施)的设定,权力边 界的设定,程序的设定,监督与救济安排的设定。
五、行政应急行为的设定和分类
(二)行政应急行为的分类 行政应急行为,可从两个方面加以分类: 一是横向上,可以按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分布
领域,划分为突发自然灾害的行政应急行为、突发 事故灾难的行政应急行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 政应急行为、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行政应急行为, 以及突发环境综合事件的行政应急行为等。
目前,国家已相继制定了七十多部应对自然灾 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 件的单行法律和行政法规,如《防震减灾法》 《安全生产法》等,一些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地 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相关法律法规 配套所确定的应急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标志着 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正逐步进入法治化轨道。
五、实施行政应急行为的依据
2006年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全国应急管理体系 的总纲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7年,国家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建设, 在已经制定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的基础之上,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五、实施行政应急行为的依据
五、实施行政应急行为的依据
我国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主要包括: 1.战争状态法律规范; 2.一般的危机情况法律规范; 3.恐怖性突发事件法律规范; 4.骚乱性(群体性)突发事件法律规范; 5.灾害性突发事件法律规范; 6.事故性突发事件法律规范; 7.公民权利救济法律规范等等。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理条例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理条例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理条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理条例 应急预案处理及应对⽅案是由⼩编为你整理收集,希望这篇⽂章对你有帮助。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理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理第⼀章总则 第⼀章 第⼀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提⾼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平和应急处置能⼒,根据《中华⼈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为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控制、缩⼩和降低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各类紧急应对活动预先制订的⽅案。

第三条本省应急预案的编制、审定、发布、备案、修订、宣教培训和演练等相关管理⼯作,适⽤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规划、分类指导、归⼝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

第五条本省应急预案体系由六类组成,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和⼤型活动应急预案。

第六条省⼈民政府制订省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订省级专项应急预案;省⼈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各⾃的职责和省⼈民政府相关应急预案,制订省级部门应急预案。

设区的市、县⼈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乡镇(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结合本⾏政区域实际,制订落实上⼀级政府各类应急预案的⾏动⽅案;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治组织和社区在属地政府的`指导下制订相关应急预案的⾏动⽅案。

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由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

第⼋条举办集会、庆典、会展、⽂化、体育、经贸等⼤型活动,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主办部门(单位)负责制订应急预案。

第九条县级以上⼈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督促、指导本地区、本⾏业、本系统的应急预案管理⼯作,确保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第⼗条县级以上⼈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充分依托和利⽤应急平台,建⽴健全各类应急预案数据库,提⾼应急预案信息化管理⽔平。

第十一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立法 (一)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立法 (二)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立法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方针和原则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 定,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遵循预防为 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 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 强合作的原则。
二、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 国家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 (一)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教育 (二)监测和预警 (三)物资储备 (四)医疗急救服务网络 1.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 救治能力。 2.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 的培训。
第三节 报告与信息发布
一、突发事件应急报告 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一)构。 3.有关单位。 4.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 (二)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 (三)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四)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以下特征: ①突发性:它是突如其来的,一般是不易 预测的;②公共卫生属性:它针对的不是特 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③严重性: 它已经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或者 从发展的趋势看,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 影响。
第五节 法律责任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 的法律责任 (一)隐瞒、缓报、谎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法律责任 (二)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法律责任 (三)扰乱社会和市场秩序的法律责任 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 解释的规定
五、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 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及 其有关部门举报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 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 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到报告、举报的有关人民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 隐患、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事件应 急处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对举报突发 事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 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奖励。国家公布统一 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举报电话。

应急预案_条例

应急预案_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评估和修订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三)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四)科学决策,依法处置;(五)信息公开,舆论引导。

第四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的职责,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制定第五条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明确应急响应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处置措施、应急资源调配等。

第六条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调研评估。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调研评估,明确应急响应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处置措施、应急资源调配等。

(二)起草方案。

根据调研评估结果,起草应急预案草案。

(三)征求意见。

将应急预案草案征求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四)审核发布。

经审核批准后,发布应急预案。

第七条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二)应急响应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三)应急响应的预警和监测;(四)应急响应的处置措施;(五)应急响应的物资、装备和人力资源保障;(六)应急响应的通讯联络和信息公开;(七)应急响应的后期处置和善后工作。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实施第八条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应当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应急响应的及时、有效。

第九条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当启动应急预案:(一)突发事件发生;(二)突发事件可能发生,且已达到预警等级;(三)突发事件发生,可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第十条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迅速组织应急队伍,开展救援工作;(二)调配应急物资和装备,确保救援工作需要;(三)加强通讯联络,确保信息畅通;(四)及时发布信息,引导舆论;(五)依法采取必要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深圳地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深圳地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深圳地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一、为加强深圳地铁安全生产管理,做好应急预案工作,确保地铁运营安全,特制订本预案。

二、本预案适用于深圳地铁全线路运营和相关设施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三、本预案的任务是在确保地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提高运营安全水平,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

第二章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一、建立健全地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责任,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应急指挥体系。

二、按照地铁安全生产特点,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各项预案紧密衔接、完善配合。

三、组建地铁安全生产应急小组,负责制订预案、定期演练、整改应急预案等工作。

四、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应急处置速度和效率。

第三章应急预案内容一、应急预案内容主要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预案制定、应急资源保障、应急救援处置、信息发布和国际合作等内容。

二、应急组织机构包括指挥部、应急办公室、应急响应小组等,分别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应急工作。

三、应急预案制定包括制定地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急演练计划、应急预案修订等内容。

四、应急资源保障涉及人员、设备、资金等应急资源的储备和调配。

五、应急救援处置包括应急响应、应急处置、事故调查和风险评估等内容。

六、信息发布和国际合作包括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国际应急救援合作等内容。

第四章应急预案管理一、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审批和备案由地铁安全生产应急小组负责。

二、地铁安全生产应急小组负责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定期对集中演练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整改措施。

三、应急预案管理负责人应定期向地铁公司领导汇报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四、地铁安全生产应急小组负责应急演练和事故模拟演练方案的编制,制定演练计划和演练方案,实施演练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整改要求。

第五章应急预案执行一、应急预案执行是指地铁公司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二、应急预案执行分为平时应急预案培训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两部分。

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特种设备事故频发或者重大特种设备事故得以防范、控制和及时处置时,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预案所称特种设备,是指依法须经许可、登记、备案或者取得安全标志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以及其他具有爆炸、压力、冲击、危险性的特种设备。

第四条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管理遵循科学、预防、快速、准确的原则,确保各级政府、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设备维保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快速反应、准确判断、科学决策、快速处置。

第五条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由国家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设备维保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按照职责共同参与。

第六条本预案中所使用的术语及其定义与《特种设备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定义保持一致。

第二章体制第七条国家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组织全国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培训、考核与评估工作。

第八条各级政府负责特种设备事故的综合协调、组织领导和政策指导,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健全应急指挥机构,研究制定本地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并负责组织实施应急演练。

第九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按照国家、地方以及有关部门的规定,做好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查,配备应急设施和人员,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条设备维保单位应按照国家、地方以及有关部门的规定,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维修,配合政府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其他相关单位应按照国家、地方以及有关部门的规定,积极参与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托设施和支持,加强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设备维保单位的协作配合。

储油罐火灾及爆炸应急救援预案范文(三篇)

储油罐火灾及爆炸应急救援预案范文(三篇)

储油罐火灾及爆炸应急救援预案范文第一章概述1.1 编制背景储油罐火灾及爆炸是一种具有极大危险性和破坏性的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事件。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储油罐火灾及爆炸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仓储场所和相关部门,以及参与储油罐火灾及爆炸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人员。

1.3 目标和原则目标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储油罐火灾及爆炸事故的损失。

原则是立即报警、快速反应、高效协作、科学救援、隔离风险。

第二章火灾及爆炸的危险特性和风险评估2.1 火灾特性储油罐火灾具有燃烧强烈、火势蔓延快、烟气浓烈、高温高压等特点,辐射范围广,引发的二次灾害效应较大。

2.2 爆炸特性储油罐爆炸具有爆燃剧烈、破坏力强、伤亡范围广等特点,会造成火焰扩散、压力波冲击、飞溅物伤害等风险。

2.3 风险评估根据储油罐的容量、储油品种、储存环境、周边环境等因素,对火灾及爆炸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第三章应急救援组织和责任3.1 应急救援组织建立储油罐火灾及爆炸应急救援指挥部,包括指挥部指挥部、联合指挥部、救援队伍等组织机构。

其中,指挥部设总指挥、副指挥和各专门指挥组。

3.2 责任分工总指挥负责指挥协调各救援队伍的行动,副指挥负责后勤保障、信息发布和应急物资调度。

各专门指挥组负责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协助总指挥决策。

第四章应急救援程序4.1 应急预案启动一旦发生储油罐火灾及爆炸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迅速组织应急救援工作。

4.2 危险源控制尽快切断危险源,防止火势扩大和爆炸扩散。

同时组织人员疏散和周边安全隐患排查。

4.3 救援行动按照预定计划和程序,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灭火和救援行动。

同时保障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4.4 沟通协调及时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进行沟通和协调,协助解决各类问题和争议。

民警消防灭火火灾应急预案

民警消防灭火火灾应急预案

民警消防灭火火灾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为了切实加强对火灾的防范与管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全市范围内的火灾应急工作,适用于市消防局、公安局、应急管理局和其他相关单位。

第三章预案体系本应急预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以市消防局为主导,市公安局、应急管理局等相关单位参与的火灾应急处置体系。

第四章预警与监测1. 建立火灾预警体系,加强对火灾隐患点的监测和排查,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火灾灾害。

2. 制定火灾风险分类管理制度,对各类场所进行登记备案,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

3. 加强对火灾预警信息的及时收集,确保信息畅通和快速传递。

第五章应急救援1. 火灾应急救援机构应建立健全,配备专业人员和必要的救援装备,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火灾处置。

2. 火灾救援力量要进行常态化训练,提高救援人员的紧急处置能力和火灾现场指挥能力。

3. 明确各救援力量的分工和协调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做好火灾处置的预案演练。

第六章群众疏散与安置1. 制定火灾疏散预案,确定各级救援队伍疏散通道和集合点。

2. 在重点场所设立应急疏散标识,保障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3. 火灾疏散后,及时进行人员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第七章物资保障1. 对火灾应急物资进行统一调度和储备,确保必要的物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灾区。

2. 建立灾后物资损失评估与补偿机制,对受灾群众进行及时的物资救济。

3. 加强对防火物资的管理和更新,确保防火物资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第八章信息发布与舆情应对1. 建立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机制,在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灾情信息和应对措施。

2. 做好舆情引导工作,防止谣言的传播和社会恐慌的出现。

3.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第九章火灾调查与责任追究1. 对火灾原因进行深入调查,迅速查明火灾起因和责任人。

《网络安全法教程》 11+第十一章 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理制度

《网络安全法教程》 11+第十一章    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理制度
▪ 事件信息通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统计情况、造成的危害、影响程度、态势 分析、典型案例。预警信息通告内容主要包括:受影响的系统、可能产生的 危害和危害程度、可能影响的用户及范围、建议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第四节 应急处置制度
▪ 一、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 部门应急预案 ▪ 行业应急预案 ▪ 地方应急预案 ▪ 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 ▪ 专项应急预案
▪ 事件信息报送报告的内容包括:事件发生单位概况;事件发生时间;事件简 要经过;初步估计的危害和影响;已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 预警信息报送的内容包括:信息基本情况描述;可能产生的危害及程度;可 能影响的用户及范围;截至信息报送时,已知晓该信息的单位/人员范围; 建议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 二、网络通信临时管制措施的实施条件
▪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 经国务院决定或批准 ▪ 实施区域特定
▪ 网络安全监测的分类:信息安全事件监测、运行状态监测、威胁监测、 策略与配置监测
▪ 网络安全监测的责任主体:“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
第二节 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制度
▪ 二、网络安全预警
▪ 预警信息的发布 ▪ 预警响应 ▪ 预警解除
第三节 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制度
第三节 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制度
▪ 二、网络安全信息通报的内容
第四节 应急处置制度
▪ 二、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
▪ 处置原则:党的领导原则、分级负责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快速反应原则、 一切为民原则、开放合作原则
▪ 处置组织机构与职责:领导机构与职责、办事机构与职责、各部门职责、各 省(区、市)职责
▪ 处置流程
事件报告
应急响应
应急结束
调查评估
第五节 网络通信临时管制制度

医院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医院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医院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一、编制目的为了维护医院工作正常运行,保障医院职工及就医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增强全院职工应急意识,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程序,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类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与损失,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xx)等编写。

三、适用范围适用医院发生安全事故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抢救及现场处置工作。

四、应急预案体系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在院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危及医院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事件发生过程和性质,分成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医疗卫生事件和信访维稳事件四类。

根据突发事件大小和类型,制定的应急预案分为以下三类:(一)综合应急预案:是医院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二)专项应急预案:是医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的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全院共制订专项预案10个,包括综合类、医疗类、护理类、院感类、药事类、检验类、化学危险品暴露与溢出、传染病防控类、舆情、信息系统类等。

(三)现场处置方案:是各科室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五、应急工作原则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遵循保护人员安全优先、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的原则。

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重点做好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常态下风险评估、应急准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等项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危险性分析一、医院概况医院分东西两个院区,东院区位于经济开发区繁华地段,周边有居民区和大型农贸市场,门诊楼、设备楼、医技楼、病房楼等建筑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地面停车位387个,院区设有1个进出口:西院区位于城区繁华地段,周边居民楼密集,门诊楼、血液透析楼、病房楼等建筑,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地面停车位102个,设有1个进出口。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精选)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精选)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精选)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应急预案的编制、管理和应用,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第三条应急预案的主要编制单位应为事故发生单位或责任单位,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四条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确保预案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

第五条应急预案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测和信息报告机制;2. 应急组织体系和分工;3. 应急资源调配和保障;4. 应急处置措施和方法;5. 社会救助和心理疏导措施;6. 应急演练和培训计划;7. 应急预案的修订和管理。

第六条应急预案的管理责任单位应依法履行应急管理职责,主要包括:1. 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2. 确保应急预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3. 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4. 做好应急预案的档案管理工作;5.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应用第七条发生突发事件时,有关单位应按照应急预案确定的分工、措施和方法,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有效处置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第八条应急预案的应用范围应涵盖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卫生事件等。

第九条应急预案的应用过程中,有关单位应做好应急指挥、信息报告、资源调度和社会救助等工作,确保各项措施的有序进行。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监督和评估第十章对应急预案的编制、管理和应用进行监督和评估,纠正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

第十一章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演练第十二章应急预案的修订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进行,确保预案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十三章应急演练是应急预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各单位应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

应急处理预案大全(优秀篇)

应急处理预案大全(优秀篇)

应急处理预案大全(优秀篇)紧急处理预案大全第一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一、火灾应急处理预案1.防火意识和消防知识普及2.火灾应急演练计划3.火灾应急处理步骤4.危险品火灾应急处理预案5.大型公共场所火灾应急处理预案二、地震应急处理预案1.地震事前准备2.地震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应急处理物资储备4.地震灾后救援预案三、水灾应急处理预案1.防洪排涝应急处理预案2.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应急处理预案3.暴雨洪水应急处理预案4.水库溃坝应急处理预案四、气象灾害应急处理预案1.台风、龙卷风等气象灾害应急处理预案2.大雪、冰雪灾害应急处理预案3.强对流天气应急处理预案第二章事故灾难应急处理预案一、交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交通事故预防措施2.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交通事故应急措施二、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化学品事故预防措施2.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措施三、建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建筑事故预防措施2.建筑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建筑事故应急措施四、工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工业事故预防措施2.工业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工业事故应急措施五、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辐射事故预防措施2.辐射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辐射事故应急措施第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一、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1.疫情预警监测与评估2.疫情传播控制与防范3.疫情报告与信息发布4.疫情调查与追踪5.疫情医疗救治与预防6.疫情应急处置与社会保障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和处理程序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步骤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措施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协调机制第四章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一、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措施2.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措施二、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措施2.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措施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防措施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措施四、交通运输行业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交通运输行业安全事故预防措施2.交通运输行业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交通运输行业安全事故应急措施第五章恶劣天气应急处理预案一、大风、冰雹及冰冻天气应急处理预案1.大风、冰雹及冰冻天气预警和监测2.大风、冰雹及冰冻天气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大风、冰雹及冰冻天气应急措施二、沙尘暴、霾及高温天气应急处理预案1.沙尘暴、霾及高温天气预警和监测2.沙尘暴、霾及高温天气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沙尘暴、霾及高温天气应急措施三、洪涝、内涝及山洪灾害应急处理预案1.洪涝、内涝及山洪灾害预警和监测2.洪涝、内涝及山洪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洪涝、内涝及山洪灾害应急措施四、泥石流、滑坡及地质灾害应急处理预案1.泥石流、滑坡及地质灾害预警和监测2.泥石流、滑坡及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泥石流、滑坡及地质灾害应急措施第六章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一、恐怖袭击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恐怖袭击事件预防措施2.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恐怖袭击事件应急措施二、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网络安全事件预防措施2.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措施三、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食品安全事件预防措施2.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措施四、社会治安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社会治安事件预防措施2.社会治安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社会治安事件应急措施第七章公共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一、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学校突发事件预防措施2.学校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措施二、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医院突发事件预防措施2.医院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医院突发事件应急措施三、社会福利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社会福利机构突发事件预防措施2.社会福利机构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社会福利机构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四、文物建筑馆藏失火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文物建筑馆藏突发事件预防措施2.文物建筑馆藏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文物建筑馆藏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第八章其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一、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金融突发事件预防措施2.金融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措施二、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旅游突发事件预防措施2.旅游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措施三、电力、水务等公共事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电力、水务等公共事业突发事件预防措施2.电力、水务等公共事业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电力、水务等公共事业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四、核事故等特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核事故等特殊突发事件预防措施2.核事故等特殊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步骤3.核事故等特殊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第九章应急处理工具和装备一、应急救援工具和装备1.救生艇、救生衣、救生圈等水上救援装备2.救生绳、护栏、安全索道等高空救援装备3.简易抢险设备、折叠梯、手持对讲机等地面救援装备二、消防救援工具和装备1.消防水枪、灭火器、水泵等灭火装备2.消防抢险车辆、升降梯、救援装备等消防救援装备三、医疗救援工具和装备1.急救箱、担架、氧气罐等医疗救援装备2.救护车、航空救护设备等医疗救援车辆和装备四、通信救援工具和装备1.卫星通信设备、通信卫星电话、无线电、通信车辆等通信救援装备2.应急通信网络、紧急广播机制等通信救援装备第十章应急救援组织和机构一、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1.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2.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3.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志愿者团队二、应急救援机构1.消防救援机构2.医疗救援机构3.通信救援机构4.应急救援培训机构第十一章应急预案衔接与综合应对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衔接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原则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衔接与衔接机制3.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审定二、突发事件综合应对1.突发事件综合应对体系建设2.突发事件综合应对流程和操作规范3.突发事件综合应对和应急预案的配合与完善以上是一份紧急处理预案大全,涵盖了火灾、地震、水灾、气象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安全生产事故、恶劣天气、公共安全事件、公共机构突发事件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

黑龙江省火灾应急预案

黑龙江省火灾应急预案

黑龙江省火灾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为了做好黑龙江省火灾应急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第二章组织体系1.省级火灾应急指挥部:由省政府设立,负责应急响应、指挥协调、信息发布等工作。

2.市级火灾应急指挥部:由市政府设立,负责组织应急救援、指挥协调、报告汇总等工作。

3.县级火灾应急指挥部:由县政府设立,负责组织救援力量、实施救援行动、做好灾情报告等工作。

4.乡镇街道火灾应急指挥部:由乡镇街道政府设立,负责组织开展火灾防控工作、指挥疏散转移、做好伤亡报告等工作。

第三章预案编制1.各级政府应配备专职负责人,负责火灾应急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2.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火灾应急工作。

3.建立健全应急预案,落实火灾应急救援人员岗位职责,加强培训和演练,确保救援效率和质量。

第四章预警监测1.加强火灾监测和预警,建立火险级别评估体系,确保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2.建立火灾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火险预警信息,引导群众防范火灾风险。

3.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火灾监测预警能力,提高火灾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章应急救援1.建立专业的灭火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火灾事故。

2.对人员进行定期的应急救援培训,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

3.建立多种灭火救援协作机制,加强与军队、武警、消防部队等救援力量的协作配合。

第六章疏散转移1.建立科学合理的疏散转移方案,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疏散群众和人员。

2.加强公共设施的安全管理,提高建筑物和场所的火灾防护和逃生疏散能力。

3.规范火灾疏散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通道设置,提高火灾疏散预警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七章停电和供水1.建立健全的火灾应急供电和供水保障机制,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保障救援救灾工作的需要。

2.加强重要场所和设施的火灾应急供电和供水设施建设,提高火灾应急供电和供水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11章 行政应急

第11章 行政应急

▪ 二、我国行政应急法制的完善路径 ▪ 1、在一些空白领域抓紧制定应急法; ▪ 2、提升应急管理立法技术,增强可操作性。 ▪ 3、增强应急管理中的法治思维。
▪ 五、行政应急行为的设定与分类 ▪ (一)行政应急行为的设定 ▪ 即哪一层级的法律规范可以授权行政主体作出行政应急行为。 ▪ 行政应急行为的设定有三种方式: ▪ 1、在立法中就行政应急行为的条件、主体、内容、程序等事项作出具体规定,这是广
泛适用的方式。 ▪ 2、采取确认和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办法,决定执行应急状态下的法律规范。 ▪ 3、授权行政机关判断和确认紧急状态,由行政机关在自身权限范围内决定采取行政应
第十一章 行政应急
学习目标 第一节 行政应急概述 第二节 行政应急的实施 第三节 我国行政应急法制的完善
第一节 行政应急概述
▪ 一、行政应急的概念与特征 ▪ (一)行政应急的概念 ▪ 指行政机关组织相关力量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进行、预
测监督,控制和协调处理,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除危机,减少损 失的有关举措。 ▪ 从行政法学的角度看,可将行政应急行为定义为针对战争、内乱、各种恐 怖活动、严重自然灾害、或经济危机等紧急情况,由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及 有关法律予以应急处置的行政行为。 ▪ (二)行政应急的特征 ▪ 1、目的是应对突发事件等特殊问题; ▪ 2、对常态下的法律规定有突破; ▪ 3、主体和措施的授权,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 ▪
第二节 行政应急的实施
▪ 一、实施行政应急行为的条件 ▪ 1、必须有法的规定 ▪ 2、必须有法定的实施行政应急行为的情形的出现,即要有明确的紧急状态
、紧急事件发生。 ▪ 二、实施行政应急行为的主体 ▪ 必须由法律规范作出规定或由有权机关决定,否则行为即构成违法或无效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审批、发布、实施、修订、培训、演练、评估和监督等活动。

第三条应急预案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动态调整、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编制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二)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三)全面准备,突出重点;(四)科学合理,注重实效。

第六条应急预案编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和等级;(二)应急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三)应急策划和应急响应措施;(四)应急资源保障;(五)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和评估;(六)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实施;(七)其他应当包括的内容。

第七条应急预案编制应当依据以下资料:(一)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二)突发公共事件的统计分析资料;(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相关应急预案;(四)其他有关资料。

第三章应急预案审批第八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当报请应急预案审批机关审批。

应急预案审批机关应当自收到应急预案之日起15日内完成审批。

第九条应急预案审批机关应当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部门、机构担任。

第四章应急预案发布第十条应急预案经审批通过后,应急预案发布机关应当及时向社会发布。

第十一条应急预案发布机关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政府网站发布、新闻媒体发布、公告发布等方式,确保应急预案的广泛传播。

第五章应急预案实施第十二条应急预案发布后,应急预案执行机关应当组织实施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第十三条应急预案执行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实施监督机制,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档案室突发性事件处置应急预案范文

档案室突发性事件处置应急预案范文

档案室突发性事件处置应急预案范文档案室是一个重要的机构, 拥有大量的重要档案和文件。

突发性事件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 所以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个____字的档案室突发性事件处置应急预案范文, 供参考:第一章: 应急预案概述一、制定目的为了应对档案室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 保障档案室的安全和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修订及执行范围本应急预案由档案室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制定,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适用于档案室内的所有突发性事件。

第二章: 突发性事件分类和等级一、突发性事件分类1.自然灾害类: 如地震、火灾、水灾等;2.人为灾害类: 如盗窃、破坏、纵火等;3.应急事件类:如网络故障、电力中断等。

二、突发性事件等级根据事件对档案室的影响和损失程度划分为重大事故、重要事故和一般事故三个等级。

1.重大事故: 对档案室的档案资料造成重大损失, 威胁到档案室的正常运营;2.重要事故: 对档案室的档案资料造成一定损失, 但不会威胁到档案室的正常运营;3.一般事故:对档案室的档案资料造成轻微损失,不会威胁到档案室的正常运营。

第三章: 突发性事件处置流程一、事故发生时1.确保自身安全: 突发性事件发生时, 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 迅速撤离危险区域;2.报警求助: 在确认自身安全后, 及时报警求助, 提供准确的事故信息;3.集结人员: 确保员工全部安全后, 组织人员到指定地点集结, 进行人员清点;4.切断电源:在可能引发更大事故的情况下, 及时切断电源;5.采取初步措施: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采取初步措施进行事故处理。

二、上报及报告1.初步上报: 在处置初期, 负责人员应及时向上级领导进行初步上报, 包括事故基本情况、伤亡人数、损失情况等;2.综合报告: 在事故得到初步控制后, 对事故进行全面的综合报告, 包括事故原因、损失情况、处置过程、事后处理等;3.事故总结:事故得到彻底处理后,进行事故总结,反思事故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十一应急预案

十一应急预案

十一应急预案一、背景十一是中国的国庆节,也是全国人民隆重的长假期间。

由于长假期间人员流动性大,旅游、交通、消防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制定十一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二、目标十一应急预案的目标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快速、高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潜在风险,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三、应急组织3.1 应急指挥部•由政府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交通运输部门、消防部门等组成的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和指挥应急工作。

•应急指挥部应设立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能够及时响应和应对突发事件。

3.2 应急人员•应急人员应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熟悉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工作流程和应急措施。

•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应急培训,提高应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3.3 联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应急联络协调机制,包括各级政府、相关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紧密联系和协作,确保信息畅通和资源共享。

四、应急预案的内容4.1 风险评估与监测•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灾害和安全隐患。

•加强对重点区域和场所的监控和巡查,提前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4.2 应急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应急预警机制,包括气象预警、地质灾害预警、火灾预警等,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引导人们做好自我保护和应对措施。

4.3 紧急救援措施•制定并落实紧急救援措施,包括医疗救援、交通疏导、火灾扑救、抢险救援等,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援服务和支持。

4.4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以提高应急人员的应对能力和反应速度,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5 公众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提供相应的救援应对指南和安全知识。

五、应急预案的实施5.1 预案演练和评估•在长假前,对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全面的演练和评估,确保预案能够在实际应急情况下顺利执行。

人群密集场所踩踏事故预防演练预案

人群密集场所踩踏事故预防演练预案

人群密集场所踩踏事故预防演练预案第一章预案总则第一节预案目的第二节预案适用范围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一节演练组织架构第二节各岗位职责第三章预案编制与修订第一节预案编制流程第二节预案修订与更新第四章踩踏事故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一节风险识别第二节风险评估第五章演练准备第一节演练场地与设备准备第二节演练人员与物资准备第六章演练流程与实施第一节演练流程设计第二节演练实施步骤第七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第一节应急处置流程第二节救援资源配置第八章信息报告与沟通第一节信息报告流程第二节沟通协调机制第一节演练效果评估第十章安全教育与培训第一节安全教育培训内容第二节培训方式与周期第十一章应急预案演练保障第一节人员保障第二节物资与设备保障第十二章预案管理与监督第一节预案管理流程第二节监督与检查机制第一章预案总则第一节预案目的一、目的概述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机制,提高组织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二、具体目的1. 事前预防:通过危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预警监测,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

2. 应急处置: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方法,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3. 抢险救援:针对已发生的突发事件,采用预定的应急抢险救援方案,控制事态发展,减轻损失,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第二节预案适用范围一、适用对象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管理和救援行动。

二、适用事件1.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2. 事故灾难:如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建筑倒塌、环境污染等。

3. 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故、药品安全事件等。

4. 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暴力事件、群体性事件等。

5. 其他可能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中控室电气火灾应急预案

中控室电气火灾应急预案

中控室电气火灾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为了提高中控室电气火灾的应急响应能力,保障人员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完好性,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中控室电气火灾的应急处理工作,包括火灾预防、应急响应、救援和善后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章火灾预防1. 建立健全火灾防控制度,加强对中控室电气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消除火灾隐患。

2. 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定期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3. 开展火灾防控知识培训,提高中控室人员对火灾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四章应急响应1. 一旦发现中控室电气设备发生火灾,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应急处置。

2. 确定火灾现场位置和范围,立即通知消防队伍和相关部门,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并尽快转移附近的易燃材料。

3. 当火灾无法迅速扑灭时,立即关闭相关电气设备,并采取应急措施,如使用灭火器、喷水冷却等,同时确保人员的安全撤离。

第五章救援1. 确定火灾现场后,对受困人员进行迅速救援,同时指导疏散安全通道,保障人员安全撤离。

2. 对于无法直接救援的受困人员,应迅速联系专业救援队伍,配合救援工作。

3. 在救援过程中,加强现场指挥,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六章善后处理1. 灭火后,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检查,了解火灾原因,并迅速进行损失评估。

2. 对于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救援工作。

3. 对于火灾现场所涉及的设备和设施,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确保中控室的正常运行。

第七章应急演练1. 每年定期组织中控室人员进行火灾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2. 在演练中,模拟不同情况下的火灾应急场景,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演练,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

第八章应急培训1. 针对不同职位的中控室人员,定期开展火灾应急处理培训,提高其对火灾应急处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应急预案§1方针和原则为了快速、有效处置轨道交通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高效、有序地组织事故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和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依据“以人为本,安全优先”的原则,做好工程施工应急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凸现预防为主、高效协调、抢险及时、减轻损失的理念。

真正把应急预案工作落实到实处。

§2抢险组织机构及上报应急处理程序框图为保证南京地铁三号线D3-TA12标段安全,危险点一旦出现险情,能够做到及时、迅速、有效抢险,将险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将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特成立抢险领导小组,小组机构图如下:说明:当被报告人不在位或联系不上时,可以报告给被报告人平级的人进行处理,平级人也不在位时,可以向上一级进行报告以保证事故报告过程的畅通。

当事故发生时,要求业主项目工程师在第一时间知道事故相关信息!抢险小组成员职责:组长:接到报告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并根据情况调动人员赶往现场,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布置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处理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副组长: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安质部: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物资部:紧急调用各类物资、人员、设备和占用场地。

事故抢救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计划部:当事故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工程部: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适时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向公众公布。

2.1应急处理程序框图:§3煤气管、电线电缆应急预案当出现管线沉降较大,可能危及管线变形时。

(1)立即上报监理及业主项目工程师,同时上报相关管线责任公司调度抢修中心,请求对自来水管线进行检修。

(2)对沉降变形较大的部分采取加固措施。

(3)加强监测,判断管线及结构、地表沉降发展趋势,当沉降速率减缓后方可继续施工。

当煤气、电力电缆等管线出现破坏时。

(1)立即组织人员关闭相应的节点,现场对道路进行警戒,疏散人员,进行交通导流。

(2)立即上报监理及业主项目工程师,同时上报煤气、电力电缆等相关调度抢修中心。

中心接到事故报告后30分钟内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抢修,经理部立即组织抢险物资、机械、人员配合专业队伍进行抢修。

(3)会同监理、设计、业主商讨处理方案。

§4基坑稳定应急预案(1)当基坑水平位移大于30mm或地表沉陷大于0.15%H时,采取的措施为:①立即停止基坑开挖,加强基坑支护,措施为增加内支撑数量;同时加强监控量测,指导抢险,以防事故进一步扩大。

②地面加强措施为在基坑周边范围内采用注浆进行加固土体。

(2)突降大雨或暴雨时。

立即启动备用水泵抽水,并安排专人不间断观察基坑的稳定情况。

(3)基坑坍塌事故的预案发生坍塌事故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同时通知项目副经理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现场抢救。

工长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清理土方或杂物,如有人员被埋,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其他组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让现场安全负责人随时监护边坡状况,及时清理边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发生。

在向有关部门通知抢救电话的同时,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

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工作门卫在大门口迎接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5防汛防台抢险应急预案5.1防台防汛抢险制度(1)建立防台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和抢险小组,发生紧急情况,必须听从上级领导统一指挥。

(2)设立防台防汛抢险物资,所有材料设备严禁随便挪用。

(3)防台防汛值班人员要遵守值班制度,认真做好防台防汛值班记录,严禁擅自离岗。

台风季节义务抢险队必须坚守工地,随时应付各类情况的发生。

(4)每周组织定期检查,检查出的隐患必须在当天内整改消除,不准拖延。

(5)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在施工区域内要巡查关心排水畅通,防止屋面杂物吹落,机械设备、施工用电和大临库房的安全,发生险情及时排除,并保持与上级部门密切联系,信息畅通,实行报告制度,必要时和市、区的防台防汛指挥部联系。

(6)对违反上述制度,玩忽职守造成财产损失的,将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

5.2施工作业区域出现大水随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信息,安排好生产。

突遇暴雨天气,立即停止施工,如基坑内积水过多,用水泵抽排至地面下水道,对于基坑周边,用沙袋加高围堰,防止地表水流入。

5.3台风天气的应急措施出现台风天气,现场安排好生产,吊机将拔杆趴至地面,行车停止运行并切断电源,锁紧夹轨器,对灯架等架设较高的设施、器材能移动的搬至安全地带,不能移动的进行加固。

5.4紧急撤离措施紧急撤离:若出现暴雨或台风天气导致基坑出现较严重的坍塌情况,可能造成现场人员伤亡事故时,应立即组织现场人员撤离。

施工人员有序撤离,人员应分组、分批撤离,专人监视现场事故区域,指明人员撤离的具体路径,防止人员由于匆忙撤离而误入危险区域。

§6防雷电事故应急预案为了确保地铁施工期间人员、设备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雷击事故发生,根据地铁施工期间防雷特点及实际需要,必须按以下要求落实防雷措施:(1)所有大型机械设备、金属构件(不论高出地面,还是在地下)均要可靠接地。

部分设备或施工现场,应采取直击雷防护措施(如安装避雷针等)。

(2)雷雨期间,施工人员要禁止在高处施工,并远离独立机械、设备,避免因其遭受雷击后对人员造成伤害。

(3)雷雨期间,地下施工人员要尽量避免接触或远离与高出地面的金属机械、设备相连的金属导体,避免可能因雷击传入的雷电流对人员造成伤害。

(4)所有机械设备的电源进线端应加装雷电流防护装置(浪涌保护器);信号线(如果有)加装信号浪涌保护器。

(5)所有弱电设备(如网络设备、监控设备)的电源、信号线应加装相应的浪涌保护器,并使设备可靠接地。

(6)无论电源、信号线,禁止架空,必须埋地走线。

6.1雷电发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杆较近的地方避雨;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金属管道,要拔掉电器用具插头,关上电器和天然气开关。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不要收晒衣绳或铁丝上的衣服。

不要从事栅栏、电话或输电线、管道或建筑钢材等安装工作。

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4)不要或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不宜停留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轨附近,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不宜进入和靠近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临时棚屋、钢筋加工棚等低矮建筑。

(5)当感觉到身体有电荷时,如头发竖起,或者皮肤有显著颤动感时,要明白自己可能就要受到电击,应立刻倒在地上,等到雷电过后,呼叫别人救护。

6.2应急救援实施步骤(1)事故出现立即向急救中心120呼救。

讲清雷击人的症状、持续时间、人数、地点,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由专业人员对受伤者进行了有效的处置和(2)要立即组织现场抢救,将受伤者平躺在地,再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同时要做心外按摩。

如果不及时抢救,受伤者就会因缺氧死亡。

另外,要立即呼叫急救中心,由专业人员对受伤者进行有效的处置和抢救。

(3)要保持室内地面的干燥,以及各种电器和金属管线的良好接地。

如果室内的地板或电器线路潮湿,就有可能会发生雷电电流的漏电伤及人员。

(4)项目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即指令全体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和掌握现场情况,开展抢救和维护现场秩序,封存事故现场,防止伤及其他人员。

§7夏季施工防暑降温应急预案夏季高温作业可能会出现工人中暑的突发情况,要按下列程序启动预案:7.1预案程序的启动(1)成立防暑降温保障小组。

夏季施工过程中,因建筑行业在作业时,露天作业环境较多;人员作业分布区域复杂、多变;劳动强度大等方面的影响,给建筑工程在夏季施工来了诸多不便。

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与生命、财产安全,为作业人员营造一个有保障、舒适的环境,在作业人员发生高温不良反应时,由项目部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人员进行转移,防止周边施工作业现场事故人员的增加。

使应急行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提高行动的效率。

以免造成巨大的事故损失。

(2)成立信息联络小组。

由组长负责了解人员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及紧急情况影响范围,每天组织收集天气温度状况,然后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对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态发展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及有关部门的联络。

(3)成立现场医疗救护小组。

当事故发生时,由组长组织组员对伤员进行现场分类和急救处理,负责在第一时间对伤员实施有效救护;并及时向医院转送。

救护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进入事故发生区抢救伤员;指导危害区内人员进行自救、互救活动;集中、清点、输送、收治伤员。

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4)成立后勤保障小组。

由组长负责组织调集抢险人员、物资设备,督促检查各项抢险救灾措施落实到位。

夏季高温中暑紧急情况发生后,需调集的主要救援人员、应急救援物资安排人员、物资准备:购置主要药品及医疗救护器具如下:药品:感冒药、发烧药、腹泻药、消炎药等治疗药品及仁丹、十滴水、正气水、菊花茶、降火凉茶、绿色保健食品等。

救护器具:单架、小型氧气瓶、听筒、毛巾、药用药箱、冷冻柜(冰块)等。

7.1.1施救方法(1)轻度患者。

现场作业人员出现头昏、乏力、目炫现象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防止出现二次事故,其他周边作业人员应将症状人员安排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区域休息,供应其凉水、湿毛巾等。

并通知项目部医疗救护人员进行观察、诊治。

(2)严重患者(昏倒、休克、身体严重缺水等)当作业现场出现中暑人员时,作业周边人员应立即通知项目部,并及时将事故人员转移至阴凉通风区域,观察其症状,以便于医疗人员来临时掌握第一手医治资料。

应根据具体情况,由应急总指挥决定是否启动防暑降温预。

并立即组织救护人员到现场对事故人员进行救治。

症状严重者,在项目部医疗设备无法救治的情况下,应第一时间转移到最近的医院进行观察、治疗。

7.1.2具体防范措施(1)由信息小组在施工现场设置温度计,并对每天的天气情况进行收集、处理,然后上报项目部防暑减温保障小组,依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