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第四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基本类型
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 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是由
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 社会的需要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 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
能的高度发展。
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
内 在 价 值
不是因为教育对于其他事物
有用处,而是因为它们本身 理
就具有好的价值。 (教育直接对人的发展的有 用性)
想 价 值
教育对个人、个性发展 的有用性

因为教育对于其他事物有用 工
在 价
处而认为教育是好的价值。 具 (教育对于人们达成其他目 价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有用性

的有用性)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 教育目的概述
2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 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 总的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广义
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 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 求。
狭义
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 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 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 面对所培育的人的要求。
实践中“实然的教育目的”常常偏离“应然的教育目 的”,要引导人们将两种形态的教育目的不仅在“价值” 上也在“事实”上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目的的作 用。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对学校教育的实施的重要意义:
1.定向作用 2.调控作用 3.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与区别
国家教育总目的
学校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
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及其相互之 间的关系。
人的身 心素质
教育目的
人的社 会价值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是指人们提出的种种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
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 1.社会要求——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统治人才;
“读书做官”——“学而优则仕” 2.个人发展——培养个人良好的德行
“圣人”、“君子”、“贤人” “明人伦”、“大丈夫” “内圣外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 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塑造理想人格,并 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德行修养来服务并服从于统治阶级的需 要,成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
联系
“教育方针”所提出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与“教育目 的”的要求是一致的,人们往往通过贯彻“教育方针”来实 现“教育目的”。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在国家的总目的指导下,由各级各类学 校培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构成的教育目标系 统,它们由抽象到具பைடு நூலக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结构。
实际上都是社会对其成员质量规格的客观需求在他们意识中
的反映,是他们所处时代的产物。 1.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
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
阶级社会中,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教育目的,取决于统治阶级的 经济和政治利益。
2.教育目的的制订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特点,但它不影 响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制订教育目的时,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是考虑教育目的的可 行性,而决定教育目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还是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 政治经济制度。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含义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 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本章主要研究狭义的教育目的,特别是我 国的教育总目的。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还可以作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区分。
应然的教育目的
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 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 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 教育目的。
实然的教育目的
教育工作者或与教育有直 接联系的人(学生、家长 等),在自己的教育行为 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
我国近现代教育目的 1.晚清
“中学为体”——“忠君、尊孔” “西学为用”——“尚公、尚武、尚实” 2.民国
3.根据地、解放区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的教育目的 ✓1957-1958 ✓1996年《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4年《宪法修正案》: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 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对我们制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指导意义
(理论基础、理论依据)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拓通了道路; 2.要依据我国的特点尽可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人的发展的历史进程
人的依赖关系
古代社会
以物的依赖为基础 人的独立性
现代社会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 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 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 会财富基础上的自由 个性
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发展,实际上是指在人的劳动能力 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包括人的社会关系、道德精神面貌、意 志、情感、个性及审美意识和能力上的和谐统一发展。
1.教育目的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 设计。
制订,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制订; 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2.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没有
3.个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 其他目的;
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 3.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
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