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合集下载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鸦片战争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前的中国乾隆朝后期, 1. 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购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清王朝 2. 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需要寻找新出路的民不由强盛转向衰落 断增加.地租剥削、賦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的中国和世界 的主要表现: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片言只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暗,一片死寂;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 前的世界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①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1.军事侵略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1842,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③勒索巨额赔款 ④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1894,11日军:旅顺大屠杀惨案;俄国:黑龙江:江东六十四屯惨案)⑤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1860英法联军-北京-放火烧“万园之园”)外国列强 2.政治控制: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资本-帝国 如何侵略 3.经济掠夺: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
中国封建社会是指从大约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到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制度的社会制度。

封建社会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封建社会存在着明确的等级制度。

社会被划分为君主、贵族、官僚、士人和农民等不同的阶层。

这些阶层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关系和相互依存的社会结构。

其次,封建社会的统治形式是君主专制制度。

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他们通过世袭或选拔方式来维持统治,通过国家和家族的依附关系来实现对社会的控制。

第三,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经济。

农民是封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生产。

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贵族和地主拥有大量土地资源,农民则以租佃和农耕作为生计。

第四,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家思想重视君主专制、礼仪道德、家族和睦等价值观念,对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最后,封建社会存在着严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社会成员需要按照各自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来履行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追求个人的权力和利益被认为是不道德和不合适的。

封建社会的特征决定了其社会结构和运行方式,尽管封建制度已经结束,但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近代史之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中国近代史之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 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鸦片战争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前的中国 乾隆朝后期, 1. 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购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清王朝 2. 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需要寻找新出路的民不鸦片战争前 由强盛转向衰落 断增加.地租剥削、賦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的中国和世界 的主要表现: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片言只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暗,一片死寂;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鸦片战争 西方资本制度的确立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前的世界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①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1.军事侵略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1842,8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③勒索巨额赔款 ④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1894,11日军:旅顺大屠杀惨案;1900俄国:黑龙江: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⑤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1860英法联军-北京-放火烧“万园之园”) 外国列强 2.政治控制: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自考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简答部分)

自考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简答部分)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简答部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领会) *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1、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简单运用)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各级官僚贪污成风。

②经济上,兼并土地,苛捐杂税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综合)①19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至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英美法等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②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

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古老的中国。

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第二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

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它是外国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2、近代工人阶级的形成及特点:**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特点:第一,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

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第三,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综合)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习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制度。

2、简述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经济掠夺的主要表现。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2,掠夺中国关税自主权3,对华倾销商品4,对华资本输出5,操纵中国经济命脉3、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见4,引起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4、简述戊戌唯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反对维新派自身的弱和强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拥有幻想3脱离人民群众5、简述辛亥革命胜利和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亲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对势力在中国在中国的统治。

2辛亥革命宣传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

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6、简述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

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1第一次提出了反对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2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7、简述国民党是如何建立起独裁统治的。

1,为了镇压人们和削灭异已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2为了镇压人们和削灭异已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4为了控制论,夺取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封建社会的三个特点

封建社会的三个特点

封建社会的三个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根本消费构造,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根本消费构造,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标准,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主。

中外封建社会的形成方式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西方,所有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封给贵族、功臣,贵族又把自己土地的一局部封给亲信,如此下去。

而在中国,自从商鞅变法起就实行土地私有制,地主对辖内土地拥有绝对支配权,可以任意买卖。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地主占有土地,赶走原来的土地所有者,然后把土地租佃给这些无地农民,由农民自行开发与耕种,缴纳地租。

在西方封建社会时期,封建领主不仅占有农田,还把原来生息在这片领地上的农民也囊括入自己的帐簿,使大批农民沦为农奴。

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们名义上有独立的人身,但实际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根本没有自由。

在西方,农奴那么被视为领
主财产的一局部,与奴隶类似,但农奴只可使用不可买卖。

中国封建社会的划分及其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划分及其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划分及其特点中国封建社会是指从大约公元三世纪到清朝初年为止的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影响了后世的很多方面。

封建社会是指贵族和地主维护自己的利益,统治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的社会制度。

在整个封建社会,社会阶层分明,人民生活贫困,科学技术发展缓慢,宗教信仰普遍,文化传承稳定,交通通讯不方便。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一下中国封建社会的划分以及其特点。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划分根据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化,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时期:1. 魏晋南北朝时期(222年-581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国家分裂成三个国家:魏、蜀和吴。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政治混乱、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动荡不安。

2. 隋唐宋时期(581年-127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历史上也称为“盛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科技昌盛。

3. 元明清时期(1279年-1911年):这个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分裂和统一、锦绣中华和四分五裂的历史变革,即元朝、明朝和清朝。

这个时期的中国经历了统一和繁荣,也经历了内忧外患和社会动荡。

4.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这个时期的封建社会标志着封建制度跟随着腐朽的封建王朝一起瓦解,中国开始进入近代史的阶段。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1. 社会等级制度严格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皇帝、贵族、官僚、大地主、中小地主、自由民、奴隶和赋税人群等不同等级的人组成的。

社会等级分明,每一等级都有其相应的特权和义务,这些特权和义务是按照法律规定来分配和执行的。

这也就使得社会等级的分配不能发生改变,人们就要接受自己所处的等级。

2. 家族道德与男尊女卑中国封建社会重视家族道德和传统品德,所以家族是封建社会的基本单位。

男尊女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表现,这种尊贵和卑微的差异不仅存在于社会等级之间,也存在于男女之间。

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文化理念

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文化理念

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文化理念中国封建社会是指自秦汉以来,中国社会运行在封建制度下的整个历史时期。

封建社会是中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具有鲜明的制度特征和文化特点。

本文将从制度和文化两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制度(一)土地制度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是封建贵族统治的基础。

土地制度在封建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均田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均田制的目的在于平均分配土地,限制封建贵族对土地的侵占。

但是均田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富者囤积,穷者失业等。

可以说,在封建社会中的土地制度是一个十分复杂,不断变化的问题。

(二)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汉族的重要特色之一。

科举制度的实施是以乡试、会试和殿试为主要内容,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的实施,一方面促进了贞观之治的形成,另一方面也给中国历史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削弱了军队的作用,推动了官本位思想的形成等。

(三)租庸调制度租庸调是封建社会中的一种经济和政治制度,是外层封建统治层与内层封建统治层之间为达到政治目的而采取的一种税收制度。

租庸调制度是封建社会中政治上的一种压迫,但也有了其积极的一面,即促进了某些商品的交换与流通,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二、文化理念(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主张礼仪秩序、尊重祖先、尚德重功。

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人文主义、王道政治等理念。

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德治、教育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佛教思想佛教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佛教强调的是超脱生死轮回,解脱苦难。

佛教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弥合了社会内部的矛盾,调节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了人们的修养。

佛教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传承和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文化中的一种哲学思想。

道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主张自然、和谐、自由的生活方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四)历史任务的变化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 两大任务的区别:内容不同
前者是解决生产关系问题,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统治秩序;后者是解决生产力问题,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 和社会落后状况,充分发展近代工商业。
2. 两大任务的联系:
(二)粉碎图谋(列强图谋破产)
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义和团运动(最典型);瓦德西 “瓜分一事,实为 下策”
②重要原因: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新策略:“以华制华”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1. 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
2. 侵占中国领土
①英国:《南京条约》-香港岛、 《北京条约》 -九龙半岛 ②葡萄牙: 《中葡友好通商条约》-澳门 ③俄国: 《瑷珲条约》 -60万、《北京条约》-40万、《勘分西 北界约记》-44万、《改订伊犁条约》-7万 (总计150多万平 方公里) ④日本:《马关条约》-辽东半岛(赎回)-台湾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方式一:军事侵略(首先和主要方式)
1. 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美、中英、中法、中俄《天津条约》, 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③中法战争:《中法新约》 ④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与演变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与演变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与演变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起源于公元前秦朝,结束于1911年辛亥革命。

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以封建制度为基础,自上而下地规范人们的身份、权利和义务。

本文将从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演变两个方面对古代中国封建社会进行探讨,并展现其独特魅力。

一、封建社会的特点1. 社会等级分明: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大特点是等级制度,由天子至庶民,人们的等级和地位是固定不变的。

官僚贵族地位高,庶民地位低,贵族阶层享有特权和尊贵的地位,而庶民则被剥夺了政治权利。

2. 严格的封建礼教:封建社会以礼教作为社会秩序的根本原则,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等级之间的行为规范。

男尊女卑、长幼有序和各种社会礼仪都是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礼教约束实质上限制了个体的自由。

3. 地主土地占有制: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则只能为地主耕种土地以谋生。

地主的土地占有制造成了农民的剥削和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

二、封建社会的演变1. 内外因素的影响:封建社会的演变不仅受到内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的冲击和挑战。

外来民族的入侵、技术的革新以及西方文化的介入,都间接地推动了封建社会的演变。

2. 社会思潮的崛起: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思潮开始在中国兴起。

儒家、道家等思想的传播,为封建社会的解体提供了思想基础。

这些思潮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制度和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3. 封建制度的衰落:封建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上的腐败、社会上的不公平,让人们开始怀疑封建制度的合理性。

随着农民起义和知识分子的觉醒,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崩溃。

封建社会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千年之久,却也逐渐衰落,为现代中国社会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封建社会的演变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对繁荣和平等社会的追求。

尽管封建社会有着光辉的历史,但我们也不能回避其局限性和弊端。

正是通过对封建社会特点和演变的深入探究,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前因后果,以及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在文化上思想体系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名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答:两对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主要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次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什么?答: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2、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5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么?答:1.社会制度的腐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6.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7.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代表答:1.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主。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封建社会的四个特点

封建社会的四个特点

封建社会的四个特点
1、封建社会的四个基本特点:
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简介
封建社会: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
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西方学者的“封建社会”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社会”,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
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
经济结构组织。

中国的封建社会正式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1911年。

也就是自秦朝建立开始,至清朝灭亡结束。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与问题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与问题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与问题一、概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以封建等级制度、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发展为基础,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与问题。

二、政治特点与问题1. 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皇帝为核心,向下分为诸侯、士农工商四民等等级。

等级制度严格,决定了人们的身份和地位,限制了社会流动性。

问题:等级制度导致社会阶层固化,限制了社会发展和个人追求。

社会上层乏于竞争,而中下层难以晋升。

2. 封建宗法封建宗法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核心组织形式,家族和亲族关系占据重要地位。

人们以家族为中心,世袭职位和土地,并遵守家族中的规矩和道德准则。

问题:封建宗法制度使得权力高度集中在具有世袭性质的豪族、宗族之间,造成国家治理效率低下。

三、经济特点与问题1. 农业经济主导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导,人们以种植和耕作为主要生产方式。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使得土地成为封建王朝和贵族的私有财产。

问题:农业经济单一导致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缺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激励机制。

2.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出现导致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形成。

地主阶级以土地为基础,剥削农民的劳动,剥夺农民的土地。

问题: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激化,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成为社会问题。

四、社会特点与问题1. 社会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根据出身和地位,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社会等级。

社会等级固化,人们的地位和权利取决于出生,社会流动性低。

问题:社会等级制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社会能量的释放,使得社会不公平现象普遍存在。

2. 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意识形态,儒家重视家庭伦理、孝道、忠诚、礼仪等价值观念。

问题:儒家思想的传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限制了社会的创新和进步。

五、结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与问题多种多样,等级制度、封建宗法、农业经济主导、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社会等级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等,都对社会发展和个人自由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中国近现代史简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简答题

中国近现代史简答题中国近现代史简答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答: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简述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答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3、近代史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其区别在于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

从根本撒谎能够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与状况,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

解决生产力问题。

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而完成第二大任务是完成第一大任务的最终目的。

4、简述《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答:《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土地分九等,好坏搭,按人口平均分,16岁以下减半。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5、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答:意义(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2)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侵略者应有的教训,(3)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4)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与地方政权

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与地方政权

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与地方政权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同时也形成了地方政权的体系。

本文将从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及其特点入手,探讨封建社会与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

一、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起源于战国时期,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及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演变与发展。

封建社会的核心基本特征包括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政治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

首先,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被封建领主所占有,他们通过给予士兵、官员及其他人士土地作为封地来维持自身的统治地位。

封建领主对土地具有绝对的所有权,而农民则以缴纳租税以及服从封建领主的统治来获取土地的使用权。

其次,封建政治制度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封建社会中,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他统治着全国各地的诸侯国。

封建领主在各自的封地上行使地方政权,同时向皇帝称臣,对皇帝负责。

而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则通过封建宗法制度来互相联系,建立起世袭的封爵制度和宗族关系。

最后,封建等级制度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地位由封爵和地位产生,分为九等爵位,从公、侯、伯、子、男、庶、弟、男、子等不同等级。

九五至尊的等级差异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力。

二、地方政权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地方政权是指封建社会中的地方行政机关,负责管理和治理封建领土范围内的政务事务。

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地方政权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地方政权是封建领主统治下的基层行政管理机构。

封建领主通过委任地方官员来管理封地内的政务事务,并向封地内的农民和子民负责。

地方政权负责宣布和执行封地内的法令和政策,维护封地的稳定和治安。

其次,地方政权在封建社会中扮演着税收和财政管理的重要角色。

地方政权负责征收封地内的农民贡赋和税收,以供应中央政府的开支。

地方政权通过管理和分配土地资源、收取税款等手段,维持自身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主。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建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具有两方面的特性。

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有声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封建王朝的任何改良措施,便再也难以挽救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特征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1、经济——中世纪时的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

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形成了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贸易区2、文化思想——教会掌握世俗权力,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

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宣扬三位一体、原罪说等经院哲学,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学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3、政治——封建等级关系森严,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

建立起公—侯—伯—子—男的公爵制度,教皇、国王以下是公爵,骑士是最低一级的封建主。

4、军事——中世纪的战争,是由组织散漫的战斗团,在需要运用策略和调动的战场上互相对峙、冲突,然后再一步一步演进而来。

演进中的一个部分,反应在不同的兵种和武器的发展上,以及如何去运用它们。

以骑士和冷兵器为主要特征。

中国近现代为何由盛转衰而西方崛起的原因中国政治上:中国的封建专制到达顶峰,统治者屈从于现实的安稳,不求上进;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经济上:小农经济为主导,商品经济不发达。

思想上:儒家经典,重文章,轻商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深入人心。

军事上:依然处于冷兵器时代,大炮枪支并未在军队中普及。

科技上:缺乏创新,科技服务于小农经济,偏重于实用性,缺少总结,大大落后于西方西方政治上:资本主义逐渐确立并普遍适用于西方各国;广泛的殖民使其掠夺了大量财富,奠定了经济基础;地理大发现是世界里安慰一个整体思想上:文艺复兴以后,解放了思想,新兴资产阶级崛起军事上:枪支弹药普及,并迅速升级,军队作战能力提升科技上:两次工业革命的洗礼,是西方各国立于科技之巅峰西方各国自身为求发展而进行不懈努力资产阶级代议制总述对欧美代议制的总评一、背景: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

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经过艰苦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

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性:尽管国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

二、概念: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

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

其本质是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三、资产阶级代议制基本特征①以议会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至上原则)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

国家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②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③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即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来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

政府在执政期间坚决执行本党意志与政策。

总统和总理、首相都拥有巨大行政权力,不但领导内阁,而且可以控制议会或干预立法。

政党政治的主要内容是议会斗争,各党通过对议席的争夺,来实现本党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四、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资产阶级代议制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有理论付诸于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支柱;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稳定了统治秩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扩展到亚洲,产生了广泛影响;其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

2各国情况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一、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有限君主制”。

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一)形成背景首先,英国有着悠久的宪政发展史,其发展过程相对平稳,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英国议会的前身,是起源于13世纪的“大会议”,它是按1215年的《大宪章》建立的。

《大宪章》的主导精神是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骑士和市民的部分利益,把王权置于封建习惯法的约束之下,由此产生了法的地位高于主权的概念。

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由僧俗大贵族参加的上院和由下级贵族与市民参加的下院。

此后,下院的权力不断扩大,15世纪末,下院已经有提出财政议案和法律议案的权力。

虽然这一时期的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但是种种事实表明,英国早就形成了一种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并且从贵族民主向资产阶级民主演变。

其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斗争的必然结果。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线的有利位置,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并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15世纪末在英国开始的大规模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出现了很多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形成。

由于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壮大,他们不再甘心忍受专制君主制对他们的横征暴敛和种种限制。

他们对君主专制统治日益不满,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己的政治权利。

再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

1688年的“光荣革命”,用和平的手段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

革命后由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即玛丽和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但是,他们是根据议会的条件登上王位的,并许诺要服从议会的法律。

新的国王是由议会缔造的,没有议会,新国王不会登上王位。

这样,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不再是议会屈从于国王,而是国王从属于议会。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

(二)形成过程“光荣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来限制王权,而把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逐步形成了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制。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初步确立。

《权利法案》在立法、税收、军队等方面对国王的权利明确地作了一些限制,使王权有所约束;同时,它也把议会的自由、议会的权利用法律文件固定下来。

上述一系列法案,都对王权进行限制,确立了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点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

②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③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手中握有行政权和立法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④整个制度是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的。

议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限制王权和议会权力至上。

(3)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特点形成:①“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其权力和重要性加强。

②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

特点: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②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发展,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选出。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意义(一)国内意义首先,在政治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结束了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始了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各派可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使其政治斗争保持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使英国社会获得了政治稳定的制度保障。

其次,在经济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国际意义英国最早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不仅对于英国政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对于其他西方国家确立现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五、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②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在于:1、在君主立宪正体下,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和国教世袭领袖,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如外交中代表国家形象,成为民族团结纽带与国家统一的象征;在英联邦中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2、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与权力中心。

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作用:大大削弱了国王权力,议会与内阁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责任内阁制它是英国政治制度一个显著特点,它有三个要点,!)内阁要在下议院中占有决定作用的多数;2)在大政方针上阁员要保持一致并集体负责;3)内阁所设的首脑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且必须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首领。

内阁制规定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

由于首相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领袖数职,手中握有行政与立法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