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普知识整理
关于海洋知识科普

关于海洋知识科普
1.地球表面被大陆隔开的广阔水域称为海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为洋,边缘部分称为海,两者相互沟通,形成统一的水体。
2.地球海洋总面积约
3.6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
海洋含有超过13.5亿立方公里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百分之九十七,但只有2%可用于人类饮用。
3.海洋蓝的理由: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可见光组成。
七种光线的波长不同,不同深度的海水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束。
长波长的红、橙、黄等光束射入海水后逐渐被吸收,而短波长的蓝、蓝光光束在遇到海水分子或其他悬浮在海洋中的细小浮体时会发生散射,向各个方向反射。
特别是海水吸收蓝光较少,但反射较多。
越深入,越多的蓝光折回水面。
因此,我们在海洋中看到的海水是蓝色的。
4.稀有锰结核、石油、海底热液矿床、镍、铜、钴和盐。
5.海洋动物:
(1)光照区: (水面至水下200米)有大量的浮游生物、藻类和珊瑚礁生物。
除了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还有大量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如水母、头足类、海洋爬行动物和海鸟。
(2)弱光区: (水下200-1000米)大多数生物早晨有眼睛和发光器官,有些动物白天躲在弱光区,晚上到浅水区寻找食物。
(3)深海区:(水下1000米以下)太阳的光线永远照不到这里。
常年黑暗,沉下去的食物很少,很少有动物能在更深的海底生存。
6.浮游植物和微生物处于海洋食物链的底部。
一旦它们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产生“蝴蝶效应”,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
十个海洋保护相关名词科普知识

十个海洋保护相关名词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
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1、海洋环境Marine Environment地球上海和洋的总水域,按照海洋环境的区域性可分为河口、海湾、近海、外海和大洋等,按照海洋环境要素可分为海水、沉积物、海洋生物和海面上空大气等。
2、海洋环境质量Marine Environmental Quality人类从适宜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考虑,对海洋环境的总体或它的水质、底质以及生物等提出的优劣程度的要求。
3、海洋环境承载力Marin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海洋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极限值。
4、海洋生态环境管理Marin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政府为维持海洋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手段,防止、减轻和控制海洋环境破坏、损害或退化的行政行为。
5、海洋污染Marine Pollution人类直接或间接的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以致发生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渔业在内的海洋活动、损害海水使用素质和降低或毁坏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
6、海洋环境保护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平衡和资源永续利用,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国际合作等手段,解决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问题,预防和减轻各种海洋环境灾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
海洋环境保护的目标主要是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平衡,为人类海洋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创造最大的可能。
海洋环境保护的途径和手段是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国际合作等措施的应用。
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问题,预防和减轻各种海洋灾害。
海洋动物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海洋动物科普知识资料大全海洋动物科普知识资料大全1. 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包括各种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海洋生物多样性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海洋哺乳动物:海洋中存在着许多哺乳动物,如鲸鱼、海豚和海狮等。
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海洋鱼类:海洋中有超过30,000种不同的鱼类。
它们根据生活习性和栖息地的不同可以分为近海鱼类和远洋鱼类。
其中一些鱼类具有商业价值,被人类作为食物资源开发利用。
4. 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中有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如海藻、珊瑚、海绵、虾类、贝类等。
它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成员,还提供了大量的食物资源。
5.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包括海洋的不同区域,如珊瑚礁、海草床、沿海湿地、深海等。
这些生态系统提供了独特的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
6. 珊瑚礁: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丰富多样的地区之一,被誉为“海洋的热带雨林”。
珊瑚礁不仅是无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7. 深海生物:深海是位于海平面以下200米至11,000米之间的海洋区域,被誉为“最后一个未知的边界”。
深海生物适应了高压、低温、黑暗和缺氧等极端环境,研究深海生物对理解生命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8. 海洋保护:海洋面临着来自人类活动的威胁,如过度捕捞、污染和气候变化等。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9. 海洋生态旅游:海洋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形式,通过观赏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促进人们对海洋保护的意识和认识。
10. 全球海洋观测:全球海洋观测是通过科学仪器和技术对海洋进行长期观测,以监测海洋的变化和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这些是海洋动物科普知识的一部分,希望能够让读者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引起人们对海洋保护的关注。
海洋知识及常识大全

海洋知识及常识大全1、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并且海洋拥有地球的大约96%的水,正是海洋让我们这颗星球看起来是蓝色的。
2、那么海洋为什么是蓝色的呢?这其实是太阳导致的。
当太阳光照射到海面上时,海水会把太阳光的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进行有选择地吸收,红橙黄等长波会被吸收,而蓝紫等短波则会被反射,我们人眼对紫光接受能力较弱,所以看到的就是蓝色了。
3、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大约11000米,即便将整座珠穆朗玛峰扔到这里,峰顶也无法在海面看到。
并且比起征服珠穆朗玛峰,征服马里亚纳海沟更难,至今只有少数的载人深海探测器到达过这里。
4、2020年10月27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在马里亚纳海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3名潜航员在海底吃起了煎蛋和炒面。
5、抹香鲸拥有动物界最重的大脑,重达9公斤!不过考虑到抹香鲸的体重可以长到25000公斤~40000公斤(25吨~40吨),大脑所占比例就很低了。
6、在海洋里撒尿是没问题的,不用担心会污染海洋,虽然尿液对人类来说是废物,但尿素里含有许多对海洋植物有益的化合物,所以在海洋里撒尿相当于另一种方式的“浇花”。
7、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评估,地球上的氧气有50%~80%来自海洋,主要来自于海洋中的藻类、浮游植物和一些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
没想到是这些不起眼的植物维护着地球的生态。
8、每年有800万吨的垃圾被倾倒到海洋中,并且大部分都是塑料垃圾。
这些垃圾在太平洋北部形成了一个“岛屿”,被称为“大太平洋垃圾带”。
9、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洋原油泄漏事故,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石油泄漏事件,伊拉克军队为了阻止美军登陆,打开了科威特的海上石油码头的阀门,估计有5、2亿加仑的石油流入海洋,在海面上形成一条长16公里,宽3公里的油带。
10、蓝鲸是地球上已知的体积最大的动物,长可达33米,重达181吨,并且世界各大洋都能发现它的足迹。
跟海洋有关的科普

跟海洋有关的科普1、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近四分之三,占地球全部水资源的97%,若以体积衡量,海洋占据生物在地球上所能发展空间的99%。
海洋的温度、化学成分、洋流和生物影响着全球人类居住的生态系统,如雨水、饮用水、气候、食物等都是由海洋而提供和调控。
2、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水体的总称,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
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
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
因为地球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故有人将地球称为一个大水球。
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别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46%、24%和20%。
重要的边缘海多分布于北半球,它们部分为大陆或岛屿包围。
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欧洲的地中海、加勒比海及红海其附近水域、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黄海、东海和日本海。
2、海水和普通水一样,都是无色透明的。
原理:海洋色彩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和海水中所含的悬、浮物质、海水的深度、云层的特点及其他因素决定的。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各不相同,从红光到紫光,波长逐渐变短,长波的穿透能力最强,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短波的穿透能力弱,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
海水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程度也不同。
光波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射人海水后,随海洋深度的增加逐渐被吸收了。
一般说来,在水深超过100米的海洋里,这三种波长的光大部分能被海水吸收,并且还能提高海水的温度。
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较纯净的海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
近岸的海水因悬浮物质增多,颗粒较大,对绿光吸收较弱,散射较强,所以多呈浅蓝色或绿色。
海洋小百科知识大全

海洋小百科知识大全海洋小百科知识大全1.世界海洋日是7月18日。
中国更大的海是南海。
3.中国更大的岛屿是台湾省岛。
4.北极熊有黑色的皮肤。
珊瑚不是动物,不是植物,而是微生物中国南海6.世界上四大洋中最小的是北冰洋。
7.海洋生物中能发电的鱼是电鳗。
8.鱼依靠鳍来平衡身体。
9.海洋中最快的鱼是旗鱼。
10.海带、紫菜、裙带菜是对人体有益的海洋食品。
北冰洋11.在海洋动物中,“睡王”是海狮。
12.在海洋动物中,“游泳冠军”是海狮。
13.在海洋动物中,“海洋霸主”是鲨鱼。
14.海洋中更大的动物是蓝鲸。
15.海洋中最聪明的动物是海豚。
海豚16.海马不是马。
17.鱼翅是由鱼翅制成的。
18.世界上最抗旱的鱼是肺鱼。
19.鱼用内耳听声音。
20.世界上最脏的海是地中海。
鲨鱼21.世界上最小的海是马尔马拉海。
22.鱼睁着眼睛睡觉23.海参在夏天需要睡眠。
24.章鱼有八条腿,鱿鱼有十条腿。
25.鱼的年龄可以通过它的鳞片来确定。
鱼鳞环26.海马直立游泳。
27.鲸鱼、鱿鱼和鲍鱼不属于鱼类。
28.对海洋最严重的损害是由石油及其产品造成的。
29.海豚是聪明的哺乳动物。
30.抹香鲸是鲸鱼中的“潜水冠军”。
有趣的海洋科普小知识海洋最毒的生物水母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生物,水母的种类有很多。
曾经有人问海蜇是水母吗,其实海蜇就是水母其中一种。
在海洋动物评比中,箱水母凭借独一无二的致命性,被评为海洋最危险生物的头衔,每年最少有数十人甚至几百人丧命箱水母之手。
箱水母也叫立方水母、澳洲方水母,是腔肠动物中的一纲。
之所以获此怪名,是因为外形微圆,像一只方形的箱子。
箱水母海生,水螅体小,水母体大。
成年的箱水母,有足球那么大,蘑菇状,近乎透明。
它由体内喷出的水柱推动着身体旋转前进,它们会主动猎食鱼类、蟹类等动物,属独居生物,其触手对于人体有剧毒。
在箱水母身体两侧有两只原始的眼睛,可以感受光线的变化,身后拖着60多条带状触须。
这些触须正是使人致命之处,能伸展到3米以外。
海洋知识点总结大全

海洋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海洋的形成海洋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球诞生之初。
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上最早的海洋是在大约45亿年前形成的。
据古老的化石证据,原始海洋并不像今天那样广大,而是在陆地之上形成的一些小型湖泊,随着陆地的不断演化,这些水体逐渐扩展,并形成了今天广袤的海洋。
二、海洋的组成海洋由海水、海洋生物和海底地质构成。
其中,海水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据了大部分的海洋空间。
海洋生物是指栖息于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包括海藻、鱼类、贝类等。
海底地质是指构成海底地形的各种岩石和地质结构。
三、海洋的地理地球上共有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这五大洋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全球海洋系统。
在全球各大洋中,太平洋是最广阔的,占地球面积的大部分。
而北冰洋和南冰洋则是地球上唯一的两个带有冰川的大洋。
四、海洋的生物资源海洋是地球上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包括各种鱼类、贝类、海带、海藻等。
其中,鱼类是最为人类所依赖的海洋资源之一,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
而贝类则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珍珠养殖。
五、海洋的能源资源海洋也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海洋风能等。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是海洋中最重要的能源资源,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而海洋风能则是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六、海洋的环境问题随着人类的活动不断扩张,海洋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其中,塑料污染和化学污染是目前海洋环境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此外,过度捕捞和破坏性渔业也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恶化。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
七、海洋的气候影响海洋对地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中的各种物质和生物都对地球气候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例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对大气循环和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也能通过调节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影响地球气候变化。
八、海洋的探索海洋是地球上尚未完全探索透彻的地方之一。
海洋科普知识

整理ppt
8
大西洋
• 大西洋(Atlantic Ocean), 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积 8,221万7千平方公里,在 南冰洋成立后,面积调整 为7,676万2千平方公里, 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处 波多黎各海沟深达8605米。 从赤道南北分为北大西洋 和南大西洋。北面连接北 冰洋,南面则以南纬66度 与南冰洋接连
整理ppt
19
海啸
•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 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 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造 成的海面恶浪,并伴 随巨响的自然现象。 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 力的海浪,是地球上 最强大的自然力 ,掀 起的波浪可达三十米。
整理ppt
20
整理ppt
21
整理ppt
22
整理ppt
23
保护海洋,从我做起
整理ppt
24
整理ppt
6
世界有几大洋呢?
•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整理ppt
7
太平洋
• 世界最大的海洋。包括属 海的面积为18134.4万平 方公里,不包括属海的面 积为16624.1万平方公里, 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3。从 南极大陆海岸延伸至白令 海峡,跨越纬度135°, 南北最宽15500公里。在 太平洋水系中,最主要的 是中国及东南亚的河流。
整理ppt
15
蓝鲸
• 蓝鲸(学名: 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种海 洋哺乳动物,属于须 鲸亚目。蓝鲸被认为 是地球上现存体型最 大的动物,最大可达 33米,重达170吨。
海洋科普知识

海洋科普知识海洋科普知识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
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洋科普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海洋科普知识 1大连海洋自然资源状况岸线及海域:大连地区海岸分为基岩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砂砾岸3种类型。
海岸线东起二坨子,西止浮渡河口,岸线长2211km,其中大陆岸线长1371km,岛岸线840km,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同时本市的海域总面积为2.9万k㎡;海湾39个,总面积1870k㎡;海峡、水道15条。
海岸线长占辽宁省的65%,海域面积约占全省81%。
绵长的海岸线和宽广的海域为大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海岛资源:海岸分布着众多的大陆型基岩岛屿,现有岛屿251个,面积530k㎡。
黄海海域主要有里长山列岛、外长山列岛、石城列岛和大、小鹿岛等,渤海海域主要有长兴岛、凤鸣岛、西中岛、东西蚂蚁岛、虎平岛、猪岛、蛇岛等。
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有3大类209科、大型种类414种,藻类150多种,海洋生物类别和数量分别占辽宁省的48%和86%,其中刺参、皱纹盘鲍及栉孔扇贝的资源量占全省的97.6%。
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为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品种资源。
近海海洋环境的划分大连东濒黄海,西临渤海,辽阔的海洋是海洋生物栖息的场所。
根据海洋生物生存的环境,可划分为栖息区(benthic province)和水层区(water province)。
软体动物栖息区被海水浸没的陆地为海底,海底栖息大量的物底栖生物。
根据地形和海水深度的不同,底栖生物的栖息环境分为滨海区(coastalzone)、浅水海区(neritic zone)、半深海区(bathyal zone )、深海海区(abyssal region)。
1、滨海区从高潮线到50米深的区域为滨海区。
在这个区域内,底栖生物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
海洋科学知识点

海洋科学知识点海洋是地球上占据绝大部分的水域,也是生命的摇篮之一。
了解海洋科学知识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研究气候变化、发展海洋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海洋科学的知识点。
一、海洋的基本特征海洋是由海水构成的一个庞大水体,包括五大洋和无数的海湾、海峡等。
海洋具有较大的面积、深度和盐度,其中太平洋是最大的一个海洋。
海洋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各种鱼类、贝类、海藻等。
二、海洋环境海洋环境包括海水、海底、海岸线等。
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参数对海洋生物和气候都有重要影响。
海底地形复杂多样,有海山、海沟、海岭等地貌。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相交界的地方,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
三、海洋生物海洋中生活着各种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中层生物等。
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底层,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
底栖生物生活在海底,如海星、海参、海葵等。
中层生物生活在水体中层,如鱼类、海豚、鲸鱼等。
四、海洋资源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渔业资源是人类获取海产品的重要途径,如各种鱼类、贝类、虾类等。
矿产资源包括油气、金属矿、盐等。
能源资源包括海洋风能、海洋潮汐能等。
五、海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了人类活动的破坏,包括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海岸开发等。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需要采取措施,包括建立海洋保护区、限制捕捞量、减少污染等。
只有保护好海洋,才能确保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海洋科学知识包括海洋的基本特征、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海洋资源和海洋保护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海洋科学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海洋科学知识,为建设美丽的海洋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洋知识大全

海洋知识大全1. 海洋介绍海洋的定义,地球表面有很多水,而海洋就是其中最大、最深的一部分,是地球上广阔的、覆盖大部分地球表面的咸水体,包括大洋、海、海湾、海峡等等。
海洋的面积,海洋的面积约3.6 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表面积71%,平均水深约3800 米,海洋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但可用于人类饮用的只占2%。
海洋的分布,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 是未知的。
海洋的深度,海洋的平均深度约为3800 米,海洋最深处是位于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到11034 米,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下俯冲后形成的。
海洋是怎么形成的,地球最初是一个炽热的球体,地壳形成后,地球表面开始出现火山活动,随着火山活动的持续,海洋地壳不断积累,形成了最初的海洋。
2. 海洋的结构浅海区域(海平面到200米以下),这片水域较浅,阳光可以穿透它,常见的海洋生物有海藻、珊瑚、鱼类、贝类、虾等,浅海也是人类所熟悉的海洋世界。
中层海域(200~1000米),这是介于半透明和完全黑暗的深海世界之间的过渡层,常见的生物有深海鱿鱼、灯笼鱼、鲨鱼、巨型乌贼等,特点是身形巨大。
深层海域(1000~4000米),这里唯一的光源是动物身上的发光装置,包括一些著名的鱼类、软体动物、水母和甲壳类动物,抹香鲸也会溜进这个区域捕食。
深渊海域(4000米以下),这里的环境极端黑暗,水温接近冰点,且水压极高,深海生物适应了这些极端条件,如深海乌贼、海蜘蛛、深海鱼类、微生物等。
海沟区域(超过6000米),海沟是位于海洋底部的狭长、深邃的沟槽或潜在的裂缝,是海洋中最深的地质结构之一,海沟中也会存在一些独特而奇异的生物。
3. 海洋的洋流洋流的定义,洋流是指海洋中水的流动,地球上存在多个洋流系统,这些洋流系统通常是环绕大陆的环流,例如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秘鲁寒流等。
海洋保护小知识10条

海洋保护小知识10条1.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保护海洋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2. 海洋提供了大约70%的氧气,海洋生物是维持氧气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地球气候系统至关重要。
3. 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包括各种鱼类、海洋哺乳动物、珊瑚、海藻等。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保护生态系统的需要,也是为了保护人类的食物来源。
4. 海洋污染是当前海洋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海洋污染包括塑料垃圾、化学物质和油污等。
这些污染物对海洋生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威胁,同时也会影响人类的健康。
5. 减少塑料污染是保护海洋的重要举措之一。
人们可以通过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和塑料瓶,来减少塑料进入海洋的数量。
6. 海洋温度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海洋温度上升不仅对海洋生物造成威胁,也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7. 过度捕捞是海洋生物资源枯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护海洋生物资源,需要建立可持续的渔业管理制度,并加强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8. 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热点区域,它们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
然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珊瑚礁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保护珊瑚礁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任务。
9. 海洋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立海洋保护区,可以限制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帮助海洋生物种群恢复和繁衍。
10. 教育公众对海洋保护的重要性是促进海洋保护的关键。
通过提高公众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大众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护海洋,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海洋保护目标。
总结起来,保护海洋是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采取行动来减少海洋污染、支持可持续的渔业管理、保护珊瑚礁和海洋生物多样性。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海洋知识科普大全

海洋知识科普大全洋流的产生海里的水总是依照有规律的明确形式流动,循环不息,称为洋流。
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墨西哥湾流,最狭窄处也宽达50哩,流动时速可达4里,沿北美洲海岸北上,横过北大西洋,调节北欧的气候。
北太平洋海流是一道类似的暖流,从热带向北流,提高北美洲西岸的气温。
盛行风是使海流运动不息的主要力量。
海水密度不同,也是海流成因之一。
冷水的密度比暖水高,因此冷水下沉,暖水上升。
基于同样原理,两极附近的冷水也下沉,在海面以下向赤道流去。
抵达赤道时,这股水流便上升,代替随著表面海流流向两极的暖水。
岛屿与大陆的海岸,对海流也有影响,不是使海流转向,就是把海流分成支流。
不过一般来说,主要的海流都是沿著各个海洋盆地四周环流的。
由于地球自转影响,北半球的海流以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的则相反。
海水的盐分海水所含的盐分各处不同,平均约为百分之三点五。
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盐,最常见的是氯化钠,即日用的食盐。
有些盐来自海底的火山,但大部分来自地壳的岩石。
岩石受风化而崩解,释出盐类,再由河水带到海里去。
在海水汽化后再凝结成水的循环过程中,海水蒸发后,盐留下来,逐渐积聚到现有的浓度。
海洋所含的盐极多,可以在全球陆地上铺成约厚500呎的盐层。
波浪波浪不断在海上翻滚,有时波平如镜,有时却巨浪滔天。
除了那些由地震或火山爆发造成的波浪外,波浪多半由吹过海面的风引起,远处暴风雨所搅起的波浪,可能移动数百哩才抵达岸边。
浪与浪之间由波峰至槽底的高度,多半不超过10呎。
不过在暴风雨中,波浪可能高得惊人;1933年,在太平洋录得的最大波浪高达112呎。
大陆架少数像火山岛之类的陆块,边缘会陡峭地落入海中。
但在大陆周围,大多数是覆盖著浅浅海水的架形陆块,是大陆的延伸部分,称为大陆架。
大陆架通常徐徐向下斜伸至海面下约650呎,然后陡峭地落下到海底。
大陆架的陡边称为大陆斜坡。
大多数大陆架延伸至离岸约50哩处;有些狭窄得多;不过,西伯利亚北岸的大陆架却宽达800哩,远伸入北极海内。
海洋保护小知识10条

海洋保护小知识10条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生态服务。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于海洋保护的小知识。
以下是10条关于海洋保护的重要知识点:1. 减少塑料污染:塑料垃圾是目前海洋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为了减少塑料污染,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吸管和瓶子,并积极参与塑料回收和再利用。
2. 遵守渔业规定:过度捕捞是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为了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我们应该遵守渔业规定,限制渔业捕捞量,保护稀有物种和海洋保护区。
3. 减少海洋污染物排放: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海洋。
为了减少海洋污染,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并加强环保监管和治理。
4. 保护珊瑚礁: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
为了保护珊瑚礁,我们应该避免过度潜水和触碰珊瑚,减少海洋污染物的排放,建立珊瑚礁保护区。
5. 支持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科学研究对于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和威胁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海洋科学研究,提高人们对海洋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6. 保护海洋野生动物:海洋是许多海洋生物的家园,包括海豚、鲸鱼、海龟等。
为了保护海洋野生动物,我们应该避免捕杀和非法贸易,建立保护区和保护措施。
7. 减少海洋酸化:二氧化碳排放导致了海洋酸化的加剧,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我们应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海洋酸化的速度,保护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8. 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海洋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包括海洋能源开发、海洋旅游和海洋保护区的建立。
9. 捡拾海滩垃圾:海滩是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之间的重要过渡地带,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海滩垃圾清理活动,保持海滩的清洁和环境卫生。
10. 引导环保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来保护海洋。
大海小知识10条

大海小知识10条一、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
海洋面积约为361,000,000平方公里。
二、海洋深度最深的地方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达到了约11,034米的深度。
三、海洋中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体长可达30多米,重量可达到200多吨。
四、海洋中的珊瑚礁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海洋的热带雨林”。
五、海洋中的潮汐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影响产生,周期为大约12小时26分钟。
六、海洋中的海水盐度平均为3.5%,即每升海水中含有35克盐。
七、海洋中的生物种类丰富多样,据估计,海洋中的物种数量可能超过100万种。
八、海洋中的珊瑚礁对全球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九、海洋中的鱼类是人类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全球每年有数百万吨的鱼类被捕捞。
十、海洋中的热带风暴和台风是海洋中最强大的自然灾害之一,能够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最广阔的领域之一,其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性不容忽视。
了解海洋的一些小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这片浩瀚的蓝色领域。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们覆盖着地球的大部分表面,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自然景观。
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达到了约11,034米的深度。
这个深渊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深不见底。
除此之外,海洋中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体长可达30多米,重量可达到200多吨。
这些巨大的生物在海洋中独自徜徉,令人惊叹不已。
海洋中的珊瑚礁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海洋的热带雨林”。
珊瑚礁是由珊瑚动物的骨骼积累而成,吸引了大量的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栖息其中。
海洋中的潮汐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影响产生,周期为大约12小时26分钟。
潮汐的变化对海岸线和海洋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海洋中的海水盐度平均为3.5%,即每升海水中含有35克盐。
这种高盐度的海水使得大多数生物无法在其中生存,只有适应了海水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繁衍。
海洋科普知识大全

海洋科普知识大全1.海洋国土版块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内水和边水水域约470万平方公里,东部和南部海岸线1.8万千米,海域分布大小岛屿7600多个,台湾岛为最大岛屿,面积为35798平方公里,我国与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
2.海洋地貌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
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
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
大洋最深点11,033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
(1)海底河流海底河流,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经常或间歇地沿着海底沟槽呈线性流动的水流。
英国利兹大学研究团队于2010年7月底使用遥控潜艇对土耳其附近海床进行扫描,发现了黑海的海底河流。
这条海底河流的流速为每小时6.4公里,河水流量每秒钟高达2.2万立方米。
按照流量计算,这条海底河流是泰晤士河的350倍,比欧洲最大河流莱茵河大10倍。
这是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条活跃的海底河流。
其河水来自地中海,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最后进入黑海。
海底河流也像陆地河流一样,能够冲出深海平原。
只是深海平原就像海洋世界中的沙漠一样荒芜,这些地下河渠能够将生命所需的营养成分带到这些沙漠中来。
因此,这些海下河流非常重要,就像是为深海生命提供营养的动脉要道。
英国科学家2010年7月底在黑海下发现一条巨大海底河流,深达38米,宽达800多米。
按照水流量标准计算,这条海底河流堪称世界上第六大河。
像陆地河流一样,海底河流也有纵横交错的河渠、支流、冲积平原、急流甚至瀑布。
(2)海底山脉大洋底部存在世界上最长的山系。
这个事实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被人类发现。
1866年,在铺设横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时,发现大西洋底的中部水浅而两侧水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为了偿还债务,梦想从海水中采金。
海洋学知识点

海洋学知识点海洋是地球上覆盖面积最广阔的水体,占地球表面积的约71%,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海洋学作为研究海洋的学科,涉及到众多的知识点,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海洋学的基础知识点。
1. 海洋的分类根据水深和陆地关系,海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大洋、海、海湾、海峡等。
大洋是最大的海洋体系,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而海则是大洋的一部分。
海湾是狭长的海域,通常与陆地相连。
海峡是连接两个大洋或海之间的水道。
2. 海洋的特点海洋具有广阔的面积、深邃的水体、丰富的生物资源等特点。
海水的盐度一般是34.7‰,比淡水要咸,其中含有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海洋中的生物包括海草、海藻、鱼类、海豚、章鱼等,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3. 海洋的循环系统海洋中存在着不断运动的水流,形成了海洋的循环系统。
海洋循环可以分为大气驱动的风暴波浪、洋流、海—气交换等多个环节。
海洋循环对地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带来了潮汐、季风等气候现象。
4. 海洋资源的利用海洋资源包括鱼类、海洋石油、海洋风能、海水淡化、海底矿产等。
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防止过度开采和污染等问题。
5. 海洋保护面对海洋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国际社会积极采取行动,加强海洋资源保护。
建立专门的海洋保护区、加强海洋科研、开展海洋环境监测等措施是保护海洋的关键。
总结:海洋学作为研究海洋的学科,涉及到广泛的知识领域。
深入了解海洋的分类、特点、循环系统、资源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科学的发展和海洋环境的保护。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海洋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引起对海洋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海洋科普知识整理

一、海洋科普展区1.海洋国土版块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内水和边水水域约470万平方公里,东部和南部海岸线1.8万千米,海域分布大小岛屿7600多个,台湾岛为最大岛屿,面积为35798平方公里,我国与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
2.海洋地貌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
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
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
大洋最深点11,033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
(1)海底河流海底河流,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经常或间歇地沿着海底沟槽呈线性流动的水流。
英国利兹大学研究团队于2010年7月底使用遥控潜艇对土耳其附近海床进行扫描,发现了黑海的海底河流。
这条海底河流的流速为每小时6.4公里,河水流量每秒钟高达2.2万立方米。
按照流量计算,这条海底河流是泰晤士河的350倍,比欧洲最大河流莱茵河大10倍。
这是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条活跃的海底河流。
其河水来自地中海,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最后进入黑海。
海底河流也像陆地河流一样,能够冲出深海平原。
只是深海平原就像海洋世界中的沙漠一样荒芜,这些地下河渠能够将生命所需的营养成分带到这些沙漠中来。
因此,这些海下河流非常重要,就像是为深海生命提供营养的动脉要道。
英国科学家2010年7月底在黑海下发现一条巨大海底河流,深达38米,宽达800多米。
按照水流量标准计算,这条海底河流堪称世界上第六大河。
像陆地河流一样,海底河流也有纵横交错的河渠、支流、冲积平原、急流甚至瀑布。
(2)海底山脉大洋底部存在世界上最长的山系。
这个事实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被人类发现。
1866年,在铺设横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时,发现大西洋底的中部水浅而两侧水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为了偿还债务,梦想从海水中采金。
海洋科普知识海洋生物

海洋科普知识海洋生物
1、雄性也能生宝宝?
海马,地球上唯一一种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
雄海马的腹部、正前方或侧面长有育子囊。
期间,雌海马把卵子释放出来到育子囊里,雄性负责管理给这些卵子受精。
雄海马可以一直把受精卵放到嘏子囊里,直至它们发育成形,才把它们释放出来至海水里。
2、竟然有动物吃掉自己的脑袋?
海鞘,找出一块不好的岩石后,海鞘就不须要再用大脑去协助它寻找栖息地了,因此
它就可以把大脑吞下!这样搞能增加它的能量市场需求,它就不再须要摄取这么多卡路里了。
它们最初的生命形态只是游泳的幼虫,类似于蝌蚪。
起初它们会依附在岩石表面生长,然后会经过变形,变得像是一个小小的袋子一样的生物。
但是,它们吃自己的行为并不血腥,而只是“回收”自己有用的`器官。
3、动物也能够展开光合作用?
生活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和加拿大的盐碱滩的一种通体碧绿的海蛞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可生成植物色素叶绿素的动物。
同植物一样,海蛞蝓的叶绿体利用叶绿素将阳光转变为能量,因此就不见通过喝食物
以以获取能量的必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海洋科普展区1.海洋国土版块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其中内水和边水水域约470万平方公里,东部和南部海岸线1.8万千米,海域分布大小岛屿7600多个,台湾岛为最大岛屿,面积为35798平方公里,我国与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
2.海洋地貌海水覆盖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
海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延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
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万千米,宽数百至数千千米,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
大洋最深点11,033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
(1)海底河流海底河流,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经常或间歇地沿着海底沟槽呈线性流动的水流。
英国利兹大学研究团队于2010年7月底使用遥控潜艇对土耳其附近海床进行扫描,发现了黑海的海底河流。
这条海底河流的流速为每小时6.4公里,河水流量每秒钟高达2.2万立方米。
按照流量计算,这条海底河流是泰晤士河的350倍,比欧洲最大河流莱茵河大10倍。
这是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条活跃的海底河流。
其河水来自地中海,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最后进入黑海。
海底河流也像陆地河流一样,能够冲出深海平原。
只是深海平原就像海洋世界中的沙漠一样荒芜,这些地下河渠能够将生命所需的营养成分带到这些沙漠中来。
因此,这些海下河流非常重要,就像是为深海生命提供营养的动脉要道。
英国科学家2010年7月底在黑海下发现一条巨大海底河流,深达38米,宽达800多米。
按照水流量标准计算,这条海底河流堪称世界上第六大河。
像陆地河流一样,海底河流也有纵横交错的河渠、支流、冲积平原、急流甚至瀑布。
(2)海底山脉大洋底部存在世界上最长的山系。
这个事实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被人类发现。
1866年,在铺设横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时,发现大西洋底的中部水浅而两侧水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为了偿还债务,梦想从海水中采金。
于是建造了一艘"流星"号考察船远赴大西洋考察作业。
结果黄金没有找到,却收集了一大批珍贵的海洋资料。
他们用超声波装置对大西洋底探测的结果显示,大西洋底有一条从北到南的海底山脉。
山脉的高点露出海面形成了亚速尔群岛、阿松森群岛。
1956年,美国学者尤因和希曾首先提出,全球大洋洋底纵贯着一条连续不断的全长达6.4万公里的中央山系,又叫做大洋中脊。
中央山系比大洋盆地高约1到2千米。
中央山系的宽度约为1000到2000千米,最宽处可达5000公里。
大洋山系的总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30%。
其中,大西洋山系北起北冰洋,向南呈S形延伸,在南面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与印度洋山系的西南支相连。
印度洋山系的东南支向东延伸与东太平洋山系相连。
东太平洋山系北端进入加利福尼亚湾。
印度洋山系北支伸入亚丁湾、红海与东非内陆裂谷相连。
大西洋山系向北延伸到北冰洋,最后潜入西伯利亚。
洋底山系全长可以绕地球一圈半。
经过细致测量,人们发现大洋中脊上有一条1到2千米宽的裂谷。
为了揭开海底的地质演变奥秘,人们曾经多次下潜到大洋中脊的裂谷中进行实地勘测。
在1972年到1974年期间,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在地质学家勒皮雄的领导下,使用深潜器观测到了大洋中脊的裂谷。
(3)珊瑚礁海岸珊瑚礁海岸是造礁珊瑚、有孔虫、石灰藻等生物残骸构成的海岸。
珊瑚礁海岸,依其特征可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
岸礁通常紧贴岩岸发育,宽几百米至上千米,好像一条花边镶在海岸上。
它一般紧靠陆地发育分布,构成一个位于海面下的平台,对岩岸起了保护作用。
波浪斗不过造礁珊瑚的增长,对有岸礁保护的岩岸当然就更无能为力了。
红海、桑给巴尔岛和我国的台湾、海南岛就有岸礁分布。
堡礁分布在离岸一定距离的海域中,由堤状珊瑚礁构成,沿海岸线总方向延伸,它像一条长堤一样,环绕在海岸的外围,而与海岸间隔着一个宽阔的浅海区或者隔着一个泻湖,泻湖深度在20~100米以上。
世界上最著名的堡礁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
我国的南海诸岛和澎湖列岛也有堡礁分布。
环礁是出露于海面上、高度不大的珊瑚礁岛,外形成花环状,中央是个礁湖,湖水浅而平静,平均深度约为45米,而环礁的外缘却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环礁在三大洋的热带海域均有分布,我国南海诸岛中,不少岛屿即是由环礁组成的。
珊瑚礁海岸的分布很广,最多的地方是太平洋中部和西部、澳大利亚的东岸和北岸,巴西的东岸以及红海沿岸,我国的南海诸岛,这种海岸的分布也不少。
(4)海底火山火山喷发的现象,是地壳下面的岩浆冲出地壳时造成的。
由于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压力极大,所以岩石在800℃以上的高温下会变成通红的炽热液体,随着温度的提高,岩浆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可以施放出有毒气体,好像水中的气泡一样上升到岩浆表面破裂。
这就是人们看到的岩浆沸腾的样子。
火山喷发的时候,岩浆从地下喷发出来,汇成一条沸腾的河流奔涌向前。
直到岩浆逐渐冷却,形成玄武岩或者橄榄石。
海底火山起初只是沿洋底裂谷溢出的熔岩流,以后逐渐向上增高。
大部分海底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到达海面之前就被海水冷却,不再活动了。
所以,人们从来没有真正看到过海底火山爆发的景象。
至多,只是看到海底的熔岩泉不断冒出新的岩浆形成新的火成岩。
美国一个潜水探险队的两个成员,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探索夏威夷群岛火山。
在水面下100英尺的深度,他们拍摄到了不断从海底火山口流出的熔岩河流,沿着火山的山坡向更深的海底奔腾而下,而周围的海水温度被加热到100℃以上。
如果没有先进的潜水设备,他们根本就不可能靠近海底的岩浆。
海底火山在喷发中不断向上生长,会露出海面形成火山岛。
1796年,太平洋北部阿留申群岛中间的海底,火山不断喷发,熔岩越积越多,几年后,一个面积30平方公里的火山岛就出现在海面上。
在距离澳大利亚东岸约1600公里的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叫做法尔康岛。
1915年这个小岛突然消失,但是,11年后它又重新冒出海面。
原来这就是海底火山喷发和波浪作用造成的。
(5)海底热泉1979年的一天,在加利福尼亚湾的外太平洋海底,美国科学家比肖夫博士等人乘坐"阿尔文"号潜水器向深海下潜,当他们下潜到2500米接近海底时,看到一幅十分奇异的景象:蒸汽腾腾,烟雾缭绕,烟囱林立,好象重工业基地一样。
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在"烟囱林"中有大量各种生物生存,他们基本上围绕着烟囱生存。
烟囱里冒出的烟的颜色大不相同。
有的烟呈黑色,有的烟是白色的,还有清淡如暮霭的轻烟……实际上,海底热泉的活动并不一定形成烟囱。
早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在红海发现了许多奇异的现象,比如水温和盐度偏高,接着就出现了高温卤水。
1967年,在一处海渊中发现了在热泉周围形成的海底多金属软泥。
从此,揭开了人类研究现代热液矿产资源的新篇章。
1988年,我国科学家与德国科学家联合考察了马里亚纳海沟。
他们通过海底电视看到,在水下3700米左右的海底岩石上有枯树桩一样的东西,它高2米,直径50到70厘米不等,周边还有块状、碎片状和花朵状的东西,在这些喷溢海底热泉的出口处,沉淀堆积了许多化学物质,他们采集了1000公斤的岩石样品,主要是黄褐色,间杂黑色、灰白色、蓝绿色。
经过化学分析和鉴定,人们确认这就是海底热泉活动的残留物,叫做烟囱。
它们大多是硫化矿物。
除了大量铜、锌、锰、钴、镍外,还有金、银、铂等贵重金属。
更加令人吃惊的是,在那些活动热泉附近,甚至聚集了大量的人类不曾认识的新生物物种。
这些,都需要今后人类的艰苦努力去探索。
3.海洋水文海水温度、盐度、海流、潮汐、海浪、透明度、水色、海发光、海冰以及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等。
(1)潮汐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古代称白天的河海涌水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
(2)洋流洋流又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
引起海流运动的因素可以是风,也可以是热盐效应造成的海水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
前者表现为作用于海面的风应力,后者表现为海水中的水平压强梯度力。
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便造成海水既有水平流动,又有垂直流动。
其中盛行风是风海流的主要动力。
(3)海浪海浪是发生在海洋中的一种波动现象。
我们这里指的海浪是由风产生的波动,其周期为0.5至25秒,波长为几十厘米到几百米,一般波高为几厘米到20米,在罕见的情况下波高可达30米以上。
海浪可分为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
“无风不起浪”和“无风三尺浪”的说法都没有错,事实海上有风没风都会出现波浪。
通常所磨拳擦掌海浪,是指海洋中由风产生的波浪。
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波。
无风的海面也会出现涌浪和近岸波,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无风三尺浪”的证据,但实际上它们是由别处的风引起的海浪传播来的。
广义上的海浪,还包括天体引力、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塌陷滑坡、大气压力变化和海水密度分布不均等外力和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海啸、风暴潮和海洋内波等。
它们都会引起海水的巨大波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海上无风也起浪。
(4)海雾海雾是海面低层大气中一种水蒸汽凝结的天气现象,因它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光,故常呈乳白色。
雾的形成要经过水汽的凝结和凝结成的水滴(或冰晶)在低空积聚这样两个不同物理过程。
在这两个过程中还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凝结时必须有一个凝聚核,如盐粒或尘埃等,否则水汽凝结是非常困难的;另一个是水滴(或冰晶)必须悬浮在近海面层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
4.海洋灾害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
海洋灾害主要有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啸和风暴潮;与海洋与大气相关的灾害性现象还有“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台风等。
(1)风暴潮成因: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
风暴潮会使受到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正常潮位。
如果风暴潮恰好与影响海区天文潮位高潮相重叠,就会使水位暴涨,海水涌进内陆,造成巨大破坏。
危害:会引起沿海水位暴涨,海水倒灌,狂涛恶浪,泛滥成灾。
最大风暴潮:1992年 8月28日至9月1日,受第16号强热带风暴和天文大潮的共同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1949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损失非常严重的一次风暴潮灾害。
潮灾先后波及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和辽宁等省、市。
风暴潮、巨浪、大风、大雨的综合影响,使南自福建东山岛,北到辽宁省沿海的近万公里的海岸线,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袭击。
受灾人口达2000多万,死亡194人,毁坏海堤1170公里,受灾农田193.3万公顷,成灾33.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