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关键技术专家意见及操作细则
01 一、背景介绍
目录
02 二、超声引导下PICC 置管关键技术
03 三、专家推荐意见
04 四、操作细则
05 参考内容
一、背景介绍
PICC置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常见的静脉输液技术,主 要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是在传统PICC置管技术的 基础上,利用超声设备辅助定位,提高置管准确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本次演 示将介绍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关键技术、专家推荐意见及操作细则。
1、图像采集:推荐使用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超声设备,以便更好地 显示血管结构,提高穿刺准确性。
2、导管选择: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PICC导管,同时考虑导 管的材质、长度和尖端设计等因素,确保导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置管深度:推荐在超声引导下精确计算置管深度,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调整。在置管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导管的走向和位置,确保导管头端达到预期目 标。
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关键技 术
1、图像采集
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患者血管进行超声扫描,获取血 管图像。专家推荐使用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超声设备,以保证图像质量。同时, 需要对目标血管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穿刺。
2、导管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PICC导管。专家建议根据患者的血管直 径、血流速度以及治疗时间等因素来选择导管规格。同时,需要注意导管的材质、 长度和尖端设计等因素。
(3)超声扫描:使用超声设备对目标血管进行扫描,获取清晰的血管图像。 (4)穿刺:在超声引导下,选择合适的穿刺角度和位置,进行穿刺操作。
(5)置管:将PICC导管缓慢送入血管,同时观察超声图像,确保导管头端 达到预期位置。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医学PPT课件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点
• 导管异位的发生率 B超结合塞丁格技术置管相 比常规PICC:
• 可优先选择异位率最低的右 侧贵要静脉观测,及时置管
•置管时异位的情况下利用超 声实时调整导管位置
24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点
• 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B超结合塞丁格技术置管相比常规 PICC:
•可清楚的看到静脉及走向 •可选择管径大、分支少、静脉瓣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 的临床应用
胸外一科
1
PICC的全称: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 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 脉 为患者提供中、长期 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 至1年)
2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优点
少的血管 •穿刺点位于肘上,减少活动时对
血管摩擦 •缩短了导管在血管内的长度、减
少导管对血管的刺激
25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点
• 置管舒适度
B超结合塞丁格技术置管相比常规PICC: •避免活动时导管牵拉感 •减少害怕活动引起置管侧肢体麻木、肿胀 •导管易遮蔽,减少对外表的影响及他人的议论 •降低引起患者主要不适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 操作简单、方便 • 可床旁操作 • 中长期导管 5天---1年 • 插管操作的并发症少,安全 • 与其他器材相比,感染的发生率较低
3
国内PICC置管方法
• 传统的PICC置管法 • 改良赛丁格技术置管法 •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法
4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局限性:
• 须有可穿刺的静脉
29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体会
• 缺乏数据 • 经验不足
160例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置管技巧分析
纪末 MS T技术成为欧美 国家 P I C C置管的常规穿刺 法 ,置管 成功 率从 6 5 %  ̄ 7 4 % 提高 到 8 6 % ̄ 9 5 %l 1 】 , 我 国于 2 0 0 9年 开 始 引 进 该 技 术 ,置 管 成 功 率 高 达
9 6 . 2 %~1 0 0 %[ 2 4 ] , 在 国内 已越 来越 多 地应 用于 临床 ,
通讯作者 : 商雪辉 ,E - m a i l : s h a n g x u e h u i l @s i n a . c n
1 2 0・
结核病 与胸部肿瘤 2 0 1 4 年第2 期
T u b e r &T h o r T u mo r , J u n e 2 0 1 4 , N o . 2
在上腔静脉区内,输液通畅 ,操作安全 ,置管 7 天 内 2例 患者 发生 穿刺 点渗 液 。
3 讨 论
安装导针 器,安装穿刺针 ,再次评估血管 ,固定好
3 . 1 置 管技 巧 分 析
超 声 引导 结 合微 插 管 鞘 技术 极
作者单位 :1 0 1 1 4 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 医院肿瘤科
1 - 3 . 1一次置管成功率 】 : 是指一次性穿刺成功后顺 利将导管送到预定位置 ,x线结果显示导管尖端位
于上 腔静脉 。 1 . 3 . 2 二次 置管 成功率 : 是 指二 次性 穿刺成 功后 顺利
将 导 管 送 到 预 定位 置 ,x线 结 果 显 示导 管 尖 端位 于 上腔静 脉 。 1 - 3 _ 3置管失败 【 6 】 : 指因为血管分叉、变异、痉挛、 瓣 膜等 原 因无法 送 到预定 位 置 。 1 . 3 . 4置管后 7 天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超声引导下MST技术行PICC置管与传统PICC置管技术对比探讨
超声引导下MST技术行PICC置管与传统PICC置管技术对比探讨作者:黄丽峰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PICC超声引导下MST技术与传统盲穿技术的优劣。
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行PICC穿刺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35)与试验组(n=45),试验组为超声引导下MST置管,对照组为传统穿刺技术置管,对比两组置管疗效。
结果:对照组置管效果、成本效果比均明显不及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PICC置管;超声引导MST技术;盲穿技术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2-0157-02doi:10.14033/ki.cfmr.2015.12.082当前,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临床上有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液体(如TPN、白蛋白)、反复输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缺乏外周静脉治疗通道必要的患者而言,PICC置管尤为重要[1-2]。
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了PICC超声引导下MST置管技术,收获了较为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行PICC穿刺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静脉输液时间≥6 d者,化疗者,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且意识清醒者,知悉研究内容且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其分为对照组(n=35)与试验组(n=45),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0~70岁,平均(52.3±3.6)岁;试验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1~70岁,平均(53.1±3.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即盲穿):操作者以肉眼观察、触摸方法或根据临床穿刺经验评估下臂血管,标记穿剌点,左手固定穿刺处皮肤,右手以16G钢针穿刺针30°角度从标识处进针刺人血管见回血,退出针芯,将导管通过穿剌鞘送人到预期位置。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及操作规范
3.预设条件:选用仪器内设的静脉检查条件可迅速进入合适的检查状态,检查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静脉和目的随时调节。
四、静脉超声检查时患者体位
静脉超声检查时,检查室内和患者应保持足够温度,防止外周血管收缩而导致静脉变 细,以致超声检查困难。上肢超声检查通常取仰卧位,上肢呈外展和外旋姿势,掌心向上, 外展角度与躯干呈 60~90 度,充分暴露上肢(上肢浅静脉系统位置表浅,多位于皮下, 一定要注
意轻压探头,否则静脉会被压瘪而不能探及)。下肢取头高脚低位,有严重呼吸困难 者也可取半卧位。
3.穿刺后评估 超声可以评估 PICC 置管后的血管并发症如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等, 对于评估导管的留置时间、导管的拔管时间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上臂置管 超声引导可实现上臂穿刺置管,和传统的 PICC 置管比较,它的穿刺部位 发生了改变,由肘下移到上臂,减少了肢体活动对导管的摩擦和牵拉,避免了静脉炎的发 生,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超声引导下在上臂穿刺置管的 500 多例,无 1 例静脉炎的发 生,减少血管相关性感染的并发症。
1.“盲塞法”;2.超声引导下“间接法”;3.超声引导下“直视法”。
㈠盲塞法
5.患者要求肘以上置管,提高生活质量。
“直视法”和“间接法”混合应用有相互增效的功能。在为血管的条件差、传统盲穿 置管比较困难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做 PICC 置管时,可以看到病人血管直径通常在 1.34mm 左右,超声引导下置管时,我们观看的是血管的横断面。“直视法”穿刺,采用 的是垂直于血管的穿刺方法,也就是说如果病人血管直径为 1.34mm 粗时,针头在血管 内的最长距离应小于 1.34mm,穿刺成功后,遇到躁动不配合的病人上肢一扭动,针头极 易从直径 1.34mm 左右的血管内脱出,造成导丝送入困难,置管失败。遇到这类病人置 管失败后,可以尝试采用“间接法”,用血管超声仪探查好可以置管的静脉后,按照血管 的走行画出标线,然后脱离超声屏幕,用 20G 或 21G 的套管针头与皮肤以 15 度的角度 穿刺,见回血后,放平角度,把套管送入血管 3~4cm,由于套管在血管内的长度比“直视 法”针头在血管内的长度增加了 20 多倍,大大提高了它的稳定性,这类病人上肢扭动时 就不易使套管脱出血管外,因此提高了这类病人 PICC 置管的成功率。
超声下PICC置管流程(1)
第四步:铺巾及使用超声探头
• • • • • • 由助手持超声探头,并涂抹一层无菌耦合剂 为超声探头和电缆套上无菌套袖,使用松紧带固定套袖 隔着套袖在探头上再涂抹一层耦合剂 根据穿刺的深度和穿刺针的粗细选择合适的导针架,将导针架安装到探头上 将针尖斜面垂直于探头,放入导针架,将针稍退回,使其不要超过导针架 在穿刺区域铺无菌巾,由助手扎止血带
第五步: 第五步:使用超声引导下的微插管技术
• • • • • 将探头放在手臂上,使导针架贴紧皮肤 将探头垂直于目标血管,并使其显像于超声仪屏幕上,将血管移至屏幕中心的圆点标记上 一边看着超声仪屏幕,一边用手缓慢穿刺,当针触到目标血管时,你可以在屏幕上看到针尖挤压 血管上臂,一旦针尖刺破血管,血管壁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观察针鞘中的回血,判断是否准确刺入静脉而非动脉 将导丝通过针鞘送入血管 5-10cm 左右
导管长度测量应该从预穿刺部位量至右胸骨切迹,然后再向下量至右侧第三肋间隙(无 论从右侧还是左侧置入都应使用此测量方法)
第三步:准备用物、皮肤消毒
手消剂消毒手,戴无菌口罩、帽子 • • • • • • • • 选择合适的操作区域并按照无菌原则打开穿刺包,取无菌底单铺在病人的上臂及肩部下 戴上第一副无菌手套 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时,以预穿刺点为中心向外做同心圆擦拭,消毒过程中不可倒退到 已消毒的区域 先使用酒精擦拭 3 遍,充分待干后,再用碘伏擦拭 3 遍,消毒范围整个手臂 摘去手套 穿手术衣、戴第二副无菌手套,用生理盐水冲净手套上的滑石粉 铺无菌大单遮盖病人的身体,建立无菌区 打开穿刺套件并将其放入无菌区域中,将所有的插管用物在无菌区域中摆放好 拿出导管,将导管腔注满生理盐水以检查管路的通畅性和密闭性
•
握住穿刺针,缓慢转动探头,打开导针架针槽,使针与针架分离,降低穿刺针角度 再送入导丝 外留 10~15cm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技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 置管技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应用黄秀珠1陈蔓青1赵楚英2吴灿霞2方瑞宣1(1潮州市妇幼保健院,广东潮州521000)(2潮州市中心医院,广东潮州521000)颅脑疾病患者因中枢神经直接或间接性损伤,咳嗽、吞咽反射能力减弱,加之肺部感染、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原因,易致呼吸功能降低。
气管切开是恢复危急重症患者呼吸功能的重要措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呼吸道的无效腔,增强氧利用率及血氧饱和度。
但气管切开术直接损坏呼吸道自然防护屏障,使致病菌或其他病原菌侵入并黏附繁殖,并进入肺部,造成肺部感染。
高压氧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大脑氧供,促进脑复苏,减轻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
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时,因高纯度氧会促进呼吸道干燥,以及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解剖结构的改变,使上呼吸道丧失对气流的加温、湿化作用,使黏膜干燥率高达66%[3]。
另外患者高压氧治疗期间,气管切开通套管与气管壁之间的间隙明显增加,口咽部分泌物经过间隙进入下呼吸道,进而会增加痰量、血氧饱和度降低,甚至会诱发医院感染。
因此应加强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时的护理干预,予以全程陪护,及时吸取气道内的痰液,维持通畅呼吸,以此提高高压氧治疗效果。
既往高压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深部吸痰护理,即将吸痰管置入呼吸道深部进行吸痰,直接置入有可能损伤气道黏膜及呼吸道功能,极易发生气道黏膜损伤、呛咳等并发症。
气切套管下吸痰护理是将吸痰管从套管置入,无需直接插入呼吸道,避免呼吸道黏膜损伤;同时可清除体内深部的分泌物,吸痰后利用负压冲洗呼吸道分泌物,以此提高分泌物排出效果,有效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4]。
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吸痰期间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说明,两者吸痰期间均能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降低吸痰风险性。
而观察组患者2h 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吸痰期间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超声下PICC置管流程(2)
置管技巧: 置管技巧 血管舒张能够促进导管顺利置入,为了使血管尽可能舒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血管舒张能够促进导管顺利置入,为了使血管尽可能舒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5 营造温暖、舒适的插管环境 5 鼓励病人在插管前摄入温热饮料 5 将病人头部垫起,与床成 15 到 30 度的夹角 5 将预穿刺部位摆放至低于心脏的水平 5 热敷预穿刺部位 30 到 40 分钟 5 如果使用 EMLA®乳剂进行局麻,务必使该乳剂保证足够的作用时间(大约 1 小时)。切记: 使用 EMLA 作为插管前的局麻剂有可能导致血管中膜的松弛,这反倒会增加置管的难度。 EMLA 是美国 AstraZenica 公司的注册商标。
第八步 : 递送导管 PICC
继续送管,预计导管尖端快到肩部时,让病人向穿刺侧转动头部,下颌靠近肩部,这样能够尽可能 地避免导管进入颈静脉ii • • • • • 警告: 警告:导管不可插进右心房 继续送管直到理想位置 稍用力,用手按住静脉穿刺点及针鞘 将针鞘抽出血管并退出整个管身,对于可撕裂的导管,将针鞘撕裂,并从管身上剥离。 对于 Groshong 导管:将固定翼取出,捏紧翼的两端并将其夹在穿刺点下方的管身上。对于双腔导 管,因为有“Y”型的连接器,所以不需要固定翼固定 警告:无论是固定翼还是“Y”型连接器,都应该妥善固定,这样能够尽量减少导管破裂和导管堵塞
第六步: 第六步:局麻预穿刺点 PICC
• • • • • 将针尖斜面垂直于探头,放入导针架,将针稍退回,使其不要超过导针架 将探头放在手臂上,使导针架贴紧皮肤 将探头垂直于目标血管,并使其显像于超声仪屏幕上,将血管移至屏幕中心的圆点标记上 轻轻后退探头,在预穿刺部位实施局部麻醉 麻醉预穿刺点 5 核对病人有无麻醉药物过敏史 5 以 15~20 度角进针,将利多卡因皮下注射到预穿刺点附近,注意不要刺破血管 5 拔出针头,等待 5 到 10 秒钟以使麻醉药物发生作用.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操作程序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操作程序一、物品准备血管超声引导系统1台、改良塞丁格穿刺组件1套、超声引导系统专用针器1套、非无菌与无菌超声探查耦合剂各1支、其余同传统PICC穿刺用品;二、操作程序1.获得置管医嘱,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并预约X射线检查行导管定位;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用物至床旁处置室,核对床号、姓名;3.摆体位,暴露穿刺区域,患者戴口罩;血管超声仪摆放在操作者对面,便于操作者在目视屏幕下双手操作;4.在血管超声引导下选择血管步骤:先摸到肘窝处的动脉搏动,大概在肘窝上2cm处先找肱动脉与肱静脉,涂抹少量的耦合剂,用探头轻轻压迫,可见其搏动的为肱动脉,与之伴行的可被压扁的为肱静脉;因肱静脉汇合于内侧的贵要静脉,所以将探头向内侧、向上慢慢移动,找到内径较大的血管,用探头压迫,可以压扁,不见脉搏就是首选的穿刺血管-贵要静脉;在预穿刺点处做好标记;5.测量体位:患者平卧,上臂外展与躯干呈90度;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测量臂围:穿刺点上10cm,记录测量数据;止血带放于患者上臂的下方;6.手消毒液洗手、消毒A.摆体位、建立无菌区;B.助手将放有棉球的弯盘内倒入酒精及碘伏;C.操作者以穿刺点为中心,酒精消毒顺-逆-顺三遍,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D.酒精待干,以穿刺点为中心,碘伏消毒顺-逆-顺三遍,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在病人臂下铺无菌治疗巾;7.穿隔离衣,更换无菌手套;8.带无菌手套,打开插管包,铺好洞巾,吧PICC导管及连接器放到插管包的无菌弯盘内;检查导管的完整性,预冲连接器、减压套筒、输液接头、最后冲洗导管外部,导管浸泡于生理盐水中;9.用无菌盐水纱布擦洗手套;10.安防无菌探头罩:A.取无菌耦合剂少许涂在滩头上;B.探头上罩上无菌罩,罩和探头之间,不可有气泡;用橡胶固定牢固;C.在穿刺点附近涂抹少许无菌耦合剂;D.将微插管鞘穿刺套件移入床旁无菌区、摆放整齐、合理;11.安装导针器:根据血管深度选择导针器规格,并安装在探头上的突起处;12.助手在消毒区外扎止血带,并嘱患者握拳,使静脉充盈;13.穿刺前在超声引导下再次定位血管,并将选择好的血管影像固定在标记点得中央位置,左手固定好探头,保持探头位置垂直于皮肤;握探头的手法:左手紧握住探头手柄两端凹陷处,手部小鱼际部位作支撑平台,探头稍微贴近皮肤垂直成90度;右手取穿刺针,针尖斜面向上即向探头一侧插入导管器沟槽,操作者双眼看着血管超声仪屏幕进行静脉穿刺;在超声显示屏上课在血管内看见一白色亮点,血从针尾处缓缓流出,即为穿刺针已进入血管;14.穿刺成功后固定穿刺针保持不动,小心地移开探头;左手固定好穿刺针,右手取导丝置入穿刺针,导丝入血管后,随机降低进针角度,继续推送导丝,右手松止血带或由助手协助并嘱患者松拳;体外导丝保留10-15cm;遇到阻力不可用力推送导丝;如送导丝不成功,导丝与穿刺针必须一起拔出,避免穿刺针针尖将导丝割断导致导丝断裂于体内15.撤除穿刺针,保留导丝在原位;16.解剖刀沿导丝上访,与导丝成平行的角度做皮肤切开以扩大穿刺部位,导丝下方垫无菌纱布,注意不要切割到导丝;17.沿导丝送入插管器扩张器/插管鞘套件,注意固定好导丝,避免导丝滑入静脉,推进插管鞘时与血管走向保持一致,边旋转插管器变用力持续向前推进;18.拧开插管器上的锁扣,分离扩张器、插管鞘,同时将扩张器和导丝一起拔出,确保插管鞘不移位随即用左手拇指堵住鞘口或食指压住穿刺点上方的静脉止血,并检查导丝的完整性;19.固定好插管鞘,插管鞘下方垫无菌纱布,将导管自插管鞘内缓慢、匀速置入;当送入10cm左右时,嘱病人将头转向静脉穿刺侧,并低头使下颌贴近肩部,以防止导管误入颈静脉;20.插管至预定长度后,取无菌纱布在鞘的末端处压迫止血带并固定导管,从血管内撤除并撕裂插管鞘;核对插管长度,将导管与支撑导丝的金属柄分离,缓慢平直撤除支撑导丝;保留体外导管5-6cm垂直剪断导管;21.将减压套筒安装到导管上,在将导管连接到连接器的金属柄上,沿直线将连接器翼型部分的倒钩和减压套筒上的沟槽对齐,锁定;22.抽回血,见回血后将此注射器弃去;用另一支抽好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脉冲方式冲管;23.安装白色固定翼,输液接头,撤除洞巾;24.固定导管A.消毒后将留在体外的管做“L”型固定;B.穿刺点放对折两次的无菌纱布;C.用无菌贴膜覆盖,注意贴膜底端要贴在连接器的3/4处,一条胶布平行固定于连接器底端,用第二条胶布“+”字交叉固定于贴膜上;D.用无惧纱布包裹输液接头;E.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置管后2小时若穿刺点无渗血,可解除弹力绷带;视情况而定,如病人外周血小板低、出凝血时间延长的病人,每4小时松开弹力绷带1次,24小时~48小时解除弹力绷带;25.整理用物,注明穿刺时间、导管长度;26.再次核对,向病人交代相关注意事项;27.X射线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28.记录导管置入长度、胸片结果、臂围、穿刺日期、操作者;。
《超声引导PICC置管》课件
PICC置管可以用于输液、 输血、抗生素持续静脉治 疗等,方便患者长期留置。
相比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 PICC置管更安全、更方便, 减少了手术风险和患者痛 苦。
2. 超声引导技术简介
1 超声引导技术的原理
通过声波的反射与传播,实时观察和定位静脉结构,提高导管插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超声引导技术的应用领域
超声引导下的导管插入过 程更加准确和快速,减少 了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5. 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的注意事项
1 操作者培训
操作者应接受专业的超声引导培训,熟练掌握超声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2 患者合作
患者需要积极配合操作者的操作,保持身体稳定,减少移动和不必要的干扰。
3 消毒和无菌操作
操作者应遵循严格的消毒和无菌操作流程,确保置管过程的安全和可靠。
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技术将继续进步,为更多医疗操作提供可靠支持。
《超声引导PICC置管》 PPT课件
在本课件中,我们将介绍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操作技术。通过结合图文并 茂的方式,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先进的医疗技术。
1. PICC置管概述
1 什么是PICC置管?
2 PICC置管的作用
3 PICC置管的优势
PICC(Perip 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 th e te r)是一种穿刺静 脉途径进入上腔静脉的导 管。它的使用可以提供长 期或者全身化疗的治疗途 径。
3
3. 固定和固定导管
通过适当的固定方法,固定PICC导管,避免导管脱落和感染。
4. 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的优势
1 准确性高
2 安全性增加
3 痛苦减轻
超声引导技术在PICC置管过程中的应用进展
关。
激性药物输注 、 静脉 营养治疗 、 长期静脉输液等治疗过 程中发 挥着巨大的作用 , 为患者 和护理人 员带来 了很大 的便 利。传 统P I C C置管法置管部位选择在肘窝处或肘 窝下 2 c m, 通过可 视或可触摸的方法对预穿血管进行判断穿刺 。但 近年 来大量
剖 研 究 均 得 出 以上 相 同结 论
在肘窝处进 行穿 刺 置管 时 9 0 % 的 血管 不 是 直行 , 而 是 呈
降低静 脉血栓的发生 、 纠正导管异位 的发生 、 防止导管 滑脱 的
发生。
3 0 。 ~ 4 O 。 角, 而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针和外套 管都 是较硬 的材质 , 不能弯 曲形
成角度。因此 , 穿刺时穿刺针易穿破血管侧壁 , 外 套 管 送 管 时
超 声 引导 是 国外 P I C C穿 刺 的 常 规 方 法 , 在 很 大程 度 上 规 避 了 传统 P I C C置 管 方 法 的 诸 多 不 足 , 极 大 地 提 高 了患 者 的 舒
不能随 血管 的角 度而改变 , 难免碰撞 、 损伤 血管 内膜 , 导致 血
被业界接受 , 并有大量数据支持其应用 。 2 传统 P I C C置管方法的不足
2 . 1 传统 P I C C穿 刺 点血 管 的解 剖 结 构 是引 发 导 管 相 关 并 发
症 的 主要 原 因
加了困难血管的置管难度 、 增加了静脉血栓发生 的风 险、 增加 了导管 异位 的发生 、 增加 了导管滑脱的风险 , 患者的舒适度 下
的 临床 证 据 表 明解 剖 标 志 引 导 的 穿 刺 会 导 致 严 重 的 并 发 症 ,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路。因其操作简单、安全,保留时间长等优点,大大减轻了中长期输液治疗病人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因而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我科室自2004年开展PICC以来,为无数肿瘤患者解决了此类问题。但是,由于PICC对肘部血管的要求相对较高,不少患者由于血管条件极差,如老年患者、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长期使用血管刺激性药物的患者,使得常规PICC穿刺无法实施。因此,我科室在2011年6月起开展了B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方法
2.1评估血管:系止血带,嘱患者握拳,在拟穿刺侧上臂探测血管。用超声探测血管壁距体表距离、有无动脉伴行、确定穿刺位置后标记穿臂外展90°,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测量至右侧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为置管的长度。
2.3置管方法
2.3.1建立无菌区,打开PICC穿刺包,戴无菌手套,助手将患者手臂抬起,铺一块治疗巾于患者手臂下,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75%酒精清洁皮肤3遍,碘伏消毒3遍,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进行,范围为整个上臂皮肤。铺无菌治疗巾和孔巾,穿无菌手术衣,更换无粉手套,无菌方式打开微插管鞘穿刺套件(穿刺针2个、导引钢丝、血管扩张器和导入鞘组件、破皮器)及导针器套件(无菌耦合剂、无菌探头罩、无菌小巾、导针架),将所需物品准备好,1支20ml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备用,1支50ml注射器抽吸100u/ml肝素钠盐水备用,将以上物品按使用顺序摆放整齐。
2.4置管后护理
2.4.1记录置管情况:记录患者信息、留置导管位置、静脉名称、导管置入长度及外露长度。
2.4.2健康教育置管后针眼压迫至不出血为止。嘱患者置管24h后肢体正常活动,鼓励做握拳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和提拉重物。指导患者正确穿脱衣物及洗漱方法,防止将导管拽出及浸湿。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一:环境准备:环境清洁、明亮,紫外线消毒半小时。
二:操作前: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年龄、血管情况、理解功能、心理情况等,向病人宣教,教会病人做配合动作(当导管到达腋静脉时,嘱病人要向穿刺侧转头并低头,防止导管误入颈静脉。
)三:操作准备:洗手,戴口罩,整理着装。
准备用物:导针器,插管鞘包,PICC穿刺包,0.9% NS100ml,10ml注射器1支,20ml注射器1支,1ml注射器1支,2%利多卡因,安尔碘1瓶,电极贴3片,心电监护器1台,超声引导器1台。
四:操作中: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协助病人取平卧位,暴露操作区域,嘱病人戴口罩,将仪器摆放于合适位置,使操作者在目视屏幕情况下方便操作。
2;在超声引导下,选择血管和穿刺点(首选贵要,次选肱静脉)找到血管,用探头压迫,可压扁且不见搏动即为静脉。
在预穿刺点处做标记。
3:测量导管置入长度:病人取平卧位,上臂外展与躯干成90°,从穿刺点测量至对侧胸锁骨关节处(注意:提外测量长度与置管长度并非完全一致)。
测臂围:从肘窝上10cm处(儿童于肘窝上5cm处)测量。
记录测量数据。
4:洗手,戴口罩,检查用物是否在有效期内,有无潮湿、破损、漏气。
打开PICC 穿刺包,助于遵循无菌原则将用物投递。
5:消毒穿刺侧手臂,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范围大于20cm,必要时消毒整个手臂,在臂下铺治疗巾、无菌止血带,铺洞巾,暴露穿刺点,铺无菌大单,无菌最大化,覆盖病人全身。
6:更换无菌手套,穿一次性无菌手术衣,洗手,助手用0.9%NS冲洗手套,用无菌纱布擦干,用注射器抽吸无菌生理盐水,预冲导管,注意观察导管的完整性,预冲延长器,肝素帽,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润导管外部。
7:安放无菌探头罩:取无菌耦合剂少许,涂抹于探头,将无菌罩罩于探头之上,无菌罩和探头之间不可以有气泡,用橡胶圈固定牢固。
8:将物品置放合理。
安装导针器,根据血管深度选择导针器规格,安装在探头处的凸起处,选择好穿刺针,置于导针器上。
Terason2000超声引导系统引导下PICC导管留置
MR 扫 描 I
回血后推进导入鞘 , 出针 , 退 置入导管 , 到达预定 位置后退出导人鞘 , 连接肝 素盐 水注射器 , 吸 回血后 冲管 , 抽 接可 来福 接 头, 无菌纱布及 弹力绷带加压包 扎穿 刺部 位, 然后彩超定位导管顶端 的位 置。 评价指标 : 置 管成 功率 : ① 1次 穿 刺 置管成功是指 一针见血 , 无皮下探测血 管 的动作 。②局 部组 织损 伤 : 穿刺置管成 功 后2 4小 时 内穿刺 点 周 围可 见 皮 肤 青 紫 和/ 或局部 组 织 肿胀 。③ 置 管 后静 脉血 栓: 置管后患者 主诉置管侧肢体 、 腋窝 、 肩 臂部 酸胀 或置 管侧 肢体 肿胀 者 , 连续观察 2天 , 患者 主诉 及 症状 无改 善 迹象 , 若 即 行置 管静 脉彩超 。若 有血栓 形成 , 声像 图 可见静脉管径增宽 , 管腔 内可见低 回声光 点充填 ,无明显血流信号 。④ 静脉炎 : 置 管侧 上臂沿血管走 向的红 、 、 肿 疼痛 。
2 0 6. 0 8:
对 于 拟 行 保 乳 手 术 的乳 腺 癌 患者 , 前 应 术
小
结
行 MR 扫描。 I
核素显像 核素显像是指放射性物质通 过注射 、
乳腺的检查手段 中, 钼靶检查特别 是 数字化乳腺摄影能便捷 、 全面的提供肿块 、 钙化及双乳大部分腺体的影像, 而且对微小 钙 化灶 有 良好 的显示 , 疾病 筛查 及乳 腺 疾 是 病诊断的基本检 查。超声检查是发现乳腺 病变最好的的检查手段。超声与 x线检查 相结合被称为 目前检查乳腺 癌的 “ 黄金组 合” 。而乳腺 C T和 MR等其他检查在近年 来发展快速, 钼靶或 ( 超声检查 后的 是 和) 进一步检查手段。核素显像及近红外光扫 描检查 是 乳腺 x线摄 影 的补 充检查 方 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各位老师,各位护士姐妹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受护理部的委托,和大家共同学习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的相关内容,有不足和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指正)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于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90年代后期在我国开始使用,现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认可,其极细的高生物相容性导管由肘前静脉穿刺插入至上腔静脉进行轮流治疗,提供可靠的静脉通路,可以代替中心静脉置管而无中心静脉置管的诸多并发症。
穿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理想的置管静脉,对于局部血管状况好的患者可以采用肉眼观察和触摸估计的方法评估血管后置管,而对于水肿、肥胖、反复化疗以及由于长期输液等患者而言,常规方法的穿刺成功率低,如何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是临床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超声引导下PICC其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具有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等优势,不仅能减轻穿刺患者的痛苦,同时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输液途径,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一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起源超声引导下的PICC穿刺的使用最早是在1997年华盛顿医学中心,由一个从事危重护理的护士Claudette Boudreaus完成的,这个护士是最早的PICC小组成员。
她从协助医生做颈内静脉穿刺得到经验,能够在超声引导下对摸不到的血管进行穿刺。
她成功地对病人肘窝以上的贵要静脉进行PICC穿刺置入。
从1999年到2001年,大约有10个护士在华盛顿医院中心接受了这些技术的专业培训。
在此期间,床旁置入PICC的成功率为65%~91%。
在过去的10年中,有很多的医学研究表明,使用微插管鞘技术和超声引导能极大地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
不是所有的血管都能插管,超声引导是最好的方法,不能盲插。
全世界每年都要置入7亿根导管,美国占30%,全部是在血管超声引导下插管;其他国家占70%,有4.9亿是盲插。
目前在美国使用超声和微插管鞘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管,这一技术方法成为各个医院中专业护士置入专管的“金标准”。
二超声下PICC置管静脉的选择静脉可分为深浅两类,深静脉多走行于深筋膜的深面并与同名动脉相伴,也称为并行静脉;浅静脉走行于皮下组织,一般称为皮下静脉(见图1)。
由于上肢静脉行程较下肢短,右侧较左侧短,浅静脉表浅易寻,因此多选择右上肢浅静脉穿刺置管,经腋静脉到达上腔静脉。
PICC一般选择肘部的肘前浅静脉置管,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对于无法经肘部静脉置管的患者,颈外静脉、腋静脉及下肢的股静脉、大隐静脉、腘静脉也可作为PICC的置管途径。
超声引导下PICC应首选贵要静脉,因贵要静脉位于肘前,操作范围较大,适合超声人员作实时监测,同时贵要静脉入路是中心静脉置管创伤最小、并发症最少的方法,可以明显降低气胸、血胸、空气栓塞以及神经损伤等的发生率。
图1 上肢静脉三血管超声的超声仪器条件1.用于肢体静脉检查的超声仪器应具备以下特征:极高的空间分辨率,超声频率在5M`~15MHz;极高的灰阶分辨率(具有灰阶分辨率256级的彩色图像);具有检测低速静脉血流信号多普勒功能,有助于判断动静脉血流频谱;具有彩色多普勒或能量多普勒功能,有助于确定小静脉及显示血流。
2.探头类型及频率:上肢静脉比较表浅,应使用7.5M~10MHz的线阵探头,更高频率的探头有时效果更好。
下肢静脉一般使用5M~7MHz线阵探头(锁骨下静脉,肢体粗大者,位置深在静脉需使用3.5MHz的凸阵探头)。
3.预设条件:选用仪器内设的静脉检查条件可迅速进入合适的检查状态,检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静脉和目的随时调节。
4.专门用于PICC置管的超声导引系统:简单的二维黑白血管超声加上特殊的导引系统,标识一目了然,而且仪器便于移动,方便下病房,方便护士操作,也便于护士掌握,价格相对便宜,在临床上能很好地帮助完成PICC置管操作。
图2是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专门用于PICC置管的视锐5TM超声导引系统,探头频率5M~10MHz,高频宽频线阵,可探血管深度达到6cm,可扫描宽度达1.9cm,12.1英才高分辨率的液晶监视器,仪器带轮,方便推到病区,病床旁操作。
超声仪还可以架体分开,方便携带,方便远距离会诊和使用。
图2 PICC置管专用超声仪超声引导系统可根据不同血管深度自动计算进针角度,可以显示出血管尺寸和深度。
对照靶向血管和屏幕上血管尺寸直径图,肉眼能很直观地判断血管的直径数值及大约能插入的导管。
超声仪的探头上,有电源开关、调节图像对比度的操作按键、可以调节探查深度的“cm”按扭。
最小图像深度可以设置为1.5cm,最大图像深度可以设置为6cm,这可以根据血管的深度进行调节。
另外还有图像定格和储存按钮,一个人操作时可以在无菌区域内控制。
探头小不但有操作按键,还有导针装置。
按导针系统的角度进针可以直接进入靶向血管,比如血管距皮肤深度为1cm,选择1cm的导针架,穿刺针刺入后的交后正好在1cm深的血管的中点;比如血管距皮肤深度为2cm,选择2cm的导针架,穿刺针按导针架的角度刺入后的交点正好在2cm深的血管的中点,使用导针系统可以一针见血,准确率高。
四静脉超声检查时患者体位静脉超声检查时,检查室内和患者应保持足够温度,防止外周血管收缩而导致静脉变细,以致超声检查困难。
上肢超声检查通常取仰卧位,上肢呈外展和外旋姿势,掌心向上,外展角度与躯干呈60o~90O,充分暴露上肢(上肢浅静脉系统位置表浅,多位于皮下,一定要注意轻压探头,否则静脉会被压瘪而不能探及)。
下肢取头高脚低位,有严重呼吸困难者也可取半卧位。
五静脉超声观察的内容观察内容包括:静脉变异、内膜、管腔内回声等情况;静脉管腔内是否有自发性血流信号及血流充盈情况;压迫试验、挤压远端肢体试验和乏氏试验可观察静脉内有无血栓、静脉瓣功能等。
六正常静脉的超声表现1.灰阶超声:正常四肢静脉有以下四个超声特点。
①静脉壁菲薄;②内膜平整光滑;③管腔内血流无回声,高分辨率超声仪器可显示流动的红细胞而呈弱回声;④可压缩性,探头加压可使管腔消失。
2.彩色多普勒:正常四肢静脉显示单一方向的回心血流信号且充盈整个管腔,浅表静脉或小静脉可无自发性血流,但挤压远端肢体时,管腔内可出现血流信号。
当使用一定的外在压力后静脉管腔消失,血流信号亦随之消失。
3.脉冲多普勒:正常四肢静脉具有五个多普勒特征,即自发性、期相性、乏氏试验、挤压远端肢体试验血流信号增强及单向回心血流。
七超声下PICC置管静脉的评估及穿刺点的确定1 血管评估穿刺时评估血管的范围不可过小,在肘窝上2横指扫查血管,沿血管走行扫查血管的深度、走行方向和分叉位置;测量血管直径是否够容纳所选择导管;观察血管周围的结构,尤其是伴行动脉的情况,有无血管变异,如有动脉伴行或血管畸形等情况,则应避开;血管内有无血栓,确定血管是否通畅等。
2 穿刺点的确定选择穿刺点要避开静脉瓣,避开分支静脉,从汇总的较粗静脉穿刺,避开血管内的不良因素。
大部分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都是在肘窝以上上臂的贵要静脉处进行穿刺,上臂的贵要静脉更容易定位,而且走行比较好,它避开了中间分支静脉和贵要静脉的连接点,这个区域的血管比肘窝处的血管粗,需要置入的导管长度会短一些。
另外,这个位置血流量更大,不容易造成血管壁的损伤。
同时,这个位置肢体活动对导管的摩擦和牵拉比较少,从而减少了导管在血管内移动对血管壁的刺激,从而降低了血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减轻了过去在肘部弯曲部位置管时患者的不适感,同时对长期的导管固定非常有利。
八改良的塞丁格穿刺技术经皮穿刺插入导管的方法是由瑞典一位名叫塞丁格的放射科医师发明的。
塞丁格穿刺技术有六大操作流程,见图3.图3塞丁格穿刺技术也称微插管鞘技术(MST ),它常应用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如何把塞丁格穿刺技术灵活运用到PICC 置管中,从而提高PICC 置管成功率呢?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 置管中的运用方法有三种:1.“盲塞法”;2.超声引导下“间接法”;3.超声引导下“直视法”。
㈠盲塞法“盲塞法”是指在肉眼的观察下或手触摸下(不借助任何仪器),用改良的塞丁格技术穿刺血管置入PICC 的方法。
“盲塞法”的适应证1.血管细,但肉眼能看见或隐约可见。
2.用传统的14G 或16G 的穿刺针穿刺无把握。
3.血管资源有限,仅1根,一旦穿刺失败,无法置管,影响治疗。
4.无超声设备,病人血管条件差,治疗需要PICC 置管。
5.躁动、不配合的病人。
目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超声引导下PICC 置管这项技术还没有普及,遇到血管很细的病人,用“盲塞法”会增加PICC 置管成功率。
如果一旦穿刺失败,因针头较细,它对血管的破坏和组织的损伤要小得多。
不会影响血管的使用,可以重新穿刺。
㈡超声引导下“间接法”用血管超声仪探查好可以置管的静脉,然后按照血管的走向做好标记,脱离超声屏幕,采用MST 微插管鞘穿刺技术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PICC 导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超声引导下“间接法”。
超声引导下“间接法”的适应证1.血管细、差、肉眼看不见。
2.无法用传统的14G 或16G 的穿刺针穿刺置管。
3.无自己独立的置管B超,又不具备应用条件。
4.躁动、不配合,超声引导下“直视法”失败者。
㈢超声引导下“直视法”采用MST微插管鞘穿刺技术,在血管超声引导下直视穿刺置入PICC导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超声引导下“直视法”。
超声引导下“直视法”的适应证1.水肿患者:由于疾病所造成的水肿,导致不能进行静脉治疗。
⑴继发性重度营养不良合并低蛋白血症造成的全身水肿;⑵晚期肾病性水肿;⑶甲状腺功能低下;⑷药物过敏性全身皮损及水肿(属相对适应证)。
2.单纯性肥胖患者:患者BMI>28,因肥胖而造成肘部静脉触摸不到。
3.长期间断化疗或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由于反复化疗治疗或静脉输液治疗,患者的浅表静脉受损,呈条索状,不能继续使用。
如晚期肿瘤患者、病毒性脑膜炎患者、长期营养支持者。
4.传统PICC置管失败者。
5.患者要求肘以上置管,提高生活质量。
“直视法”和“间接法”混合应用有相互增效的功能。
在为血管的条件差、传统盲穿置管比较困难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做PICC置管时,可以看到病人血管直径通常在1.34mm左右,超声引导下置管时,我们观看的是血管的横断面。
“直视法”穿刺,采用的是垂直于血管的穿刺方法,也就是说如果病人血管直径为1.34mm粗时,针头在血管内的最长距离应小于1.34mm,穿刺成功后,遇到躁动不配合的病人上肢一扭动,针头极易从直径1.34mm左右的血管内脱出,造成导丝送入困难,置管失败。
遇到这类病人置管失败后,可以尝试采用“间接法”,用血管超声仪探查好可以置管的静脉后,按照血管的走行画出标线,然后脱离超声屏幕,用20G或21G的套管针头与皮肤以15度的角度穿刺,见回血后,放平角度,把套管送入血管3~4cm,由于套管在血管内的长度比“直视法”针头在血管内的长度增加了20多倍,大大提高了它的稳定性,这类病人上肢扭动时就不易使套管脱出血管外,因此提高了这类病人PICC置管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