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一章必背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无机化学 部分知识点
高中化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其他实验知识在选修六)考点一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过滤: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不同。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
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器、牛角管、锥形瓶等。
4.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适用于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如:用CCl4萃取溴和水的混合物。
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注:不用酒精萃取。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考点一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
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2)物质的量的基准(N A):以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N A,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12.摩尔质量(M)1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
1mol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 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12 g 12C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 12C的质量为12g。
同理可推出1 mol其他物质的质量。
3.关系式:n =;n=特别提醒:1.摩尔只能描述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肉眼看不到、无法直接称量的化学微粒,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如1mol麦粒、1mol电荷、1mol元素的描述都是错误的。
2.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该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
如1mol水(不正确)和1molH2O(正确);1mol食盐(不正确)和1molNaCl(正确)3.语言过于绝对。
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精品PPT
物质(wùzhì)的量浓度CB
溶质(róngzhì)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
总体积。
溶质B的物
农 业
CB
nB V
质的量mol
基
础 化
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的体积
学
mol/L
L
精品PPT
物质(wùzhì)的量nB:
单位(dānwèi):摩 尔 mol
物质的质量g
农
nB
mB MB
业
基
础
化 学
物质的量mol
溶质B的
农 业 基
B
mB m
础
化
学
质量g
混合物的质
量g
精品PPT
思考:将10gNaCl溶于100g水中配成 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 (zhìliàng)分数。
Bm mBmNam Cl N aC m l H2O
农 业
10 0.0919.1%
基
10010
础
化
学
精品PPT
思考:
物质(wùzhì)的量浓度CB和质量分数B 的关系:
思考:1.0g NaCl溶于9.0g水中,所 得溶液的质量摩尔(mó ěr)浓度是多少?
m NaCl
bB
nB mA
M NaCl m H2O
1.0
农
业 基 础
9.05 81 .503 1.9molKg1
化
学
精品PPT
质量(zhìliàng)分数 B
溶质(róngzhì)B的质量与混合物质量
之比。
A、纯水
B、食盐水
C、不分先后
农 业
D、不好(bù hǎo)判断
无机化学期末复习注意点及重要公式
化学期末复习注意点及重要公式第一章.1.学会确定4种基本反应中基本单元的确定①酸碱反应中,将得失一个H+的粒子或粒子的特定组合作为反应的基本单元,NaOH,HCl 基本单元为1,在一个反应中,看反应物中得H+的是哪个物质,失H+的哪个物质,得失几个H+,基本单元就是几分之几②氧化还原反应中,将得失一个电子的粒子或粒子的特定组合作为反应的基本单元,先看化合价变化,在看角标,有几个离子化合价变化,不要考虑前面配平的系数,然后基本单元就是(化合价变化数×角标)的倒数③配位反应中,把与1分子的EDTA 进行反应的离子作为反应的基本单元,也就是aq 中有几个金属离子,基本单元就是几分之几④沉淀反应:参与沉淀反应的离子带几个电荷,基本单元就是几分之几2.表示溶液浓度的几个物理量:①质量分数ωB=mB/m(<1)②物质的量浓度C B =n B /V,n=m/M ⇒C B =m/(M ×V)③质量摩尔浓度b=)!!注意:单位为kg!溶剂(溶质m n ,b 的单位为mol/kg ④摩尔分数x i =nni ,对一个两组分溶液x A +x B=1 3.①ω与C B 转化:C B=MB 1000ωρ ②当溶液很稀时,C B =b B .ρ,此时1≈ρ,故C B =b B4.溶液的几种依数性:①aq 的蒸汽压下降②aq 的沸点升高③aq 的凝固点下降④aq 的渗透压 ①52.55P K P ,.P P 0P 00==-=∆,表示水的饱和蒸汽压时当B P b K P ,且K P 仅与溶剂,温度有关②B b b .K T b =∆③B f f b K .T =∆④T R b T R B B ....C ≈=π(当溶液很稀时)注意:①的变化是②③变化的根本原因!,在做题时要注意浓度和这些变化的关系以及溶液的蒸汽压,沸点,凝固点的关系,若2个aq 的溶剂相同,则有:21212121T T 2P 1P b b T T f f b b ==∆∆=∆∆=∆∆ππ 第二章1.以纯化合物中某元素的理论含量作为真实值2.系统误差的特点:①单向性②重复性3.偶然误差(随机误差)的特点:①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②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几率小。
无机化学 第一章
• ——即每个质子或每个中子相对质量为1。电子 的质量忽略不计。(每个质子或中子的质量
约为碳原子(C)的质量的1/12)
• 二、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
互称为同位素。如:c, H, U都具有同位素。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核外电子(质量极小,体积极小,运动速率极大) 绕原子核做高速运转。原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经 常出现,就好像一团带负电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 形象的称为电子云。把电子出现几率相等的地方连起 来,作为电子云的界面,这个界面所包括的空间范围 称为原子轨道。
• 主族序数等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由稀有气体元素构成的族称为0族。 • (二)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 1、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递减,金属性递 减,非金属性递增。 • 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半径递增,金属性递 增,非金属性递减。 原子半径的增加,使得原子对最外层电子的吸 引力下降。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在族的序数
• 1、周期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1个横行表示 一个周期,每横行的序数就是该周期元素的 电子层数 1、2、3周期元素数目比较少, 称为短周期。第4、5周期里每周期各有18种 元素,第6周期里有32种元素,称为长周期。 第7周期目前有26种元素,未填满,称不完 全周期。 • 2、族 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除8、9、10这3个 纵行合称为Ⅷ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 称为一族,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由短周期 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称为主族。
• 3、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从最高化合价+1依次 递变到+7,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4依次递变到-1 价。周期性变化。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
文档无机化学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
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
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第二章:热化学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
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分叫做相。
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
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
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无机化学大一必背知识点
无机化学大一必背知识点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无机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化学原理以及日后的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大一必背的无机化学知识点。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无机化学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和常见元素的分布,掌握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以及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基本信息。
2.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了解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基本特点。
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如NaCl;共价化合物是由共用电子对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如H2O。
3.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键了解配位化合物的概念以及配位键的形成。
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与其周围的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如[Fe(CN)6] 4-。
配位键是指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通过配位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4. 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类型,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
掌握氧化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平衡氧化还原方程式。
5. 酸碱中和反应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酸碱反应类型,包括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强酸与弱碱的中和反应等。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及pH值的计算方法。
6. 氧化态与电子结构了解氧化态的概念以及不同氧化态对应的电子结构。
掌握常见元素的氧化态变化规律,了解氧化态在无机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7. 晶体结构和晶体性质了解晶体结构和晶体性质的基本知识。
理解晶体的结构分类、晶体的几何形态、晶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8. 配位化学了解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包括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作用、配位化合物的结构、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9. 主族元素与副族元素了解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的特点和性质。
掌握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离子化趋势、电子亲和力等基本信息。
无机化学第一章必背
无机化学第一章必背
无机化学第一章必背
1.欲使被半透膜隔开的两种溶液间不发生渗透现象,其条件是两溶
液的渗透浓度相同。
2.影响溶液渗透压的因素是浓度、温度。
3.医学上表示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的组成标度时,常采用物质
的量浓度。
4.溶液、胶体和悬浊液这三种分散系根本区别是分散系微粒直径的
大小。
5.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都是一个无量纲的量,可用小数和百分数表
示。
6.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本性和种类无关。
7.临床上常用到的9g/L的NaCl溶液、50g/L的葡萄糖溶液和12.5g/L
的NaHCO3溶液均为等渗溶液。
8.根据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分子分散系、胶体分散
系、粗分散系。
9.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280—320mmol/L范围内的溶液为等渗溶
液。
10.渗透产生的条件是半透膜的存在、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单位体积内
溶剂分子数目不相等。
1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和热力学温度的
乘
积成正比。
12.临床上给患者输液,应用等渗溶液是一个基本原则。
13.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会发生溶血现象,置于高渗溶液中,
会发生胞浆分离现象。
无机化学 第一章.
• 主族序数等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由稀有气体元素构成的族称为0族。 • (二)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 1、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递减,金属性递 减,非金属性递增。 • 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半径递增,金属性递 增,非金属性递减。 原子半径的增加,使得原子对最外层电子的 吸引力下降。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在族的序 数
1-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律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从1-8 递增,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下一周期也是从左 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从1-8递增。周期性变化。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 数的递增而半径减小。而且是周期性变化。
无机化学
第一章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三节 化学键
1-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组成 每一个原子的中 心都有一个带正电荷 的原子核,核外有若 干电子绕核高速旋转。 核外电子数取决于核 的正电荷数。
• 原子核=质子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 • • • 核——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质量数(A)=质子数(Z) + 中子数(N) 每个质子或中子的质量约为1个碳单位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 (一)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 原子轨道中)
2、保利不相容原理(每一个轨道最多能容纳2 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总是尽可能分占不 同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平行)
无机化学大一知识点笔记专科
无机化学大一知识点笔记专科第一章基础概念1. 元素(Element)元素是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氢(H)、氧(O)、铁(Fe)等。
元素通过其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表示,如氢的原子序数是1,元素符号为H。
2. 化合物(Compoun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式表示,如水的化学式为H2O。
3. 分子(Molecule)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分子可以由相同或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如氧气(O2)由两个氧原子组成,二氧化硫(SO2)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4. 离子(Ion)离子是失去或获得电子后带电的原子或物质。
正离子是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物质,如氢离子(H+)、氧离子(O2-)。
负离子是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物质,如氯离子(Cl-)、氧离子(O2-)。
5. 化学反应(Chemical Reaction)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原子或离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导致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发生改变。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如氧气与氢气生成水的反应可以用方程式2H2(g) + O2(g)→ 2H2O(l)表示。
第二章周期表和元素分类1. 周期表(Periodic Table)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表格,用于系统地组织和显示元素的信息。
周期表可以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原子质量等进行排列。
常用的周期表包括门捷列夫周期表和IUPAC周期表。
2. 元素周期律(Periodic Law)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化学和物理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根据元素周期律,周期表上元素的位置可以预测其一些性质和行为。
3. 元素分类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周期表上的位置,元素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等几类。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良好的延展性和变形性,能够形成阳离子。
无机化学大一第一章知识点
无机化学大一第一章知识点无机化学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无机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反应。
作为化学科学的基础,无机化学的学习对于理解和掌握其他化学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一上学期无机化学第一章的知识点,包括周期表、量子力学和原子结构等内容。
一、周期表周期表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工具,它将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并将它们相似的性质分组。
根据元素的位置和化学特性可以判断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
周期表的发展经历了多个版本和修订,最早的周期表是由门捷列夫提出的,后来经过门捷列夫、门多列夫和密立根等人的改进,发展为现代的周期表。
周期表分为横向周期和纵向周期,横向周期是指在同一周期内,原子序数递增,元素性质逐渐变化。
而纵向周期是指在同一族内,原子序数相同,但是元素性质逐渐变化。
周期表中的元素还可根据电子组态分为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周期号相同,而过渡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周期号少2。
二、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探讨微观粒子运动的理论,是研究原子和分子等微观领域的基本工具。
量子力学的发展与爱因斯坦、普朗克、德布罗意等人的工作密切相关,通过研究量子力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等现象。
量子力学的核心是波粒二象性,即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的特性,又具有波动的特性。
根据波粒二象性,希尔伯特和薛定谔等人发展了薛定谔方程,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和能量。
薛定谔方程通过波函数来描述粒子的运动状态,波函数的模平方表示粒子存在的概率密度。
三、原子结构原子是最基本的化学粒子,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具有负电荷,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根据原子核的质子数,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而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数目之和称为该元素的质量数。
原子的结构可以用玻尔模型来描述,根据这个模型,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而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电子在不同的能级上运动,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大一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pdf
大一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pdf 大一是化学专业学习的起点,无机化学作为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点,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本文将对大一无机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并给出一个PDF版本的总结文档。
第一章元素和化合物1.1 元素的分类与周期表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根据各自的性质和特点,元素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将元素有序地排列,了解周期表的结构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至关重要。
1.2 化合物的组成及命名法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需要掌握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彼此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命名化合物时,可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以及其化合价来确定化合物的名称。
1.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法则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平衡化学方程式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种原子和离子的数目相等。
配平法则可以帮助我们平衡化学方程式,确保化学方程式的准确性。
第二章离子反应和配位化合物2.1 离子反应的原理和应用离子反应是指溶液中的离子相互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通过离子反应可以实现溶液中离子种类的转化和物质的分离纯化。
2.2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其周围的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了解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对于理解相关化学反应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3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法配位化合物的结构是指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空间排列关系,了解和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对于解释和预测其性质至关重要。
在命名配位化合物时,需要根据配体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命名。
第三章酸碱中和反应和络合反应3.1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酸是指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化合物,碱是指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了解酸碱的定义和性质,对于理解酸碱反应和pH值的计算至关重要。
3.2 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论和应用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无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无机化学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理想气体:是设定气体分子本身不占空间、分子间也没有相互作用力的假想情况下的气体。
实际气体:处于高温(高于273 K )、低压(低于数百千帕)的条件下,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相当大,使得气体分子自身的体积与气体体积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且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小,可近似地将实际气体看成是理想气体。
pV = nRT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R 称为比例常数,也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R = 8.314 Pa·m3·mol-1·K-1 = 8.314 kPa·L·mol-1·K-1 = 8.314J·mol-1·K-1(Pa·m3=N·m-2·m3=N·m = J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式中 xi 为某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
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某组分气体的分压等于该组分气体的摩尔分数与总压力的乘积。
i iRT RTp p n n V V=∑=∑=i i i i i p n np p x p p n n === 或1212= = +++i i i in RTn RT n RT nRT V V V V p p p p =⋅⋅⋅=+⋅⋅⋅=∑∑分体积定律当几种气体混合时,起初每一种气体在各处的密度是不同的,气体总是从密度大的地方向密度小的地方迁移,直至密度达到完全相同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相同温度、相同压力下,某种气体的扩散速度与其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这就是气体扩散定律。
用u i 表示扩散速度,ρi 表示密度,则有:或式中u A 、u B 分别表示A 、B 两种气体的扩散速度,ρA 、ρB 分别表示A 、B 两种气体的密度。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ρ)与其摩尔质量(M )成正比,据此可以表示为: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修正对n = 1 mol 实际气体,其状态方程为:i u AB u u A B u u 22()()an p V nb nRTV+-=2()()m map V b RT V +-=气体分子运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假设: (1)气体由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所组成; (2)气体分子本身不占体积,视为数学上的一个质点; (3)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小,可忽略;(4)气体分子之间及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视为弹性碰撞,气体的压力是由于气体分子同容器壁产生碰撞的结果; (5)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气体的温度成正比。
无机化学知识重点
《无机化学》学习重点、难点绪论重点: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分支学科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教材基础知识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重点:1、四个量子数的概念、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2、基态原子电子组态的构造原理,给定原子序数时写出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特别是价电子组态;近似能级图,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的含义。
3、建立元素周期率、周期系、周期表、周期性的基本概念。
周期表位置与电子组态的相互确定。
4、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等概念的物理意义及其变化规律难点: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第二章分子结构重点:1、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σ键和п键、大π键以及等电子体等基本概念。
2、价层电子互斥理论推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3、分子轨道理论、O2 ,N2分子轨道能级图,分子轨道中电子的排布,键级。
4、键能、键长、键角;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5、分子间力的概念及其构成因素,化学键和分子间力的区别。
氢键的特征和形成条件,以及对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第三章晶体结构重点:1、晶体的特征,晶胞的概念,2、金属键概念、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3、离子特征、离子键、晶格能、离子晶体的基本类型以及离子晶体结构模型。
难点:晶胞参数的定义以及体心、面心和底心晶胞的概念。
第四章配位化合物重点: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组成。
2、几何异构和对映异构3、配合物配位键的本质,配合物中心原子的轨化类型、内外轨的概念,磁性测量对推测配合物结构的意义难点:对映异构、中心原子的轨化类型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初步重点: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混合气体分压定律。
2、热力学能、焓、吉布斯自由能和熵。
3、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利用焓变与熵变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自由能,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
运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难点:热力学能、焓、吉布斯自由能和熵的概念,非标准态自由能的计算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重点:l、标准平衡常数、实验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多重平衡规则。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上册1-6章主要知识点-068
17. 电子亲和能 (E): A(g) + e -→ A-(g)
E1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变为气态一价负离子放出的能量叫第一
电子亲和能(E1); E 的符号与电离能不同,正值放出能量,负值吸收能量。
18. 元素的电负性(c)—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cP 电负性的周期性
第2章 分子结构
_
O H+H m=D
H H
C H
H
m=
P P
P P
m=
_ _
O O+O m=D
HC +
N_
m=D
11. 范德华力: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 氢键:分子间氢键与分子内氢键;
分子间氢键相当于使分子量增大,色散力增大,熔沸点??; 分子内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减弱,熔沸点??。
第3章 晶体结构
* 3-1 晶体 *3-2 晶胞 *3-3 晶系 3-4 金属晶体 3-5 离子晶体 3-6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元素——具有一定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的原子(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原子(的总称); 单核素元素——在自然界中只有一种稳定核素的元素; 多核素元素——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稳定核素的元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2.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已知多核素元素Re有185 Re(184.952977, 37.298 %)和187 Re (186.955765, 62.602 %)两种天然同位素,求Re的相对原子质量。
③键角:cw-cw > cw-cs > cs-cs (c 配位原子电负性 )
:
:
Cl 124o21' 111o18' C = O
《无机化学》1~10章复习提纲.doc
《无机化学》1〜10章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什么?2•无机化学有哪些分支学科和前沿学科?第二章:物质的状态1・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分压定律,并能熟练进行有关计算。
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气体组分的分压与浓度间的关系为Pi=cJ(T,此关系式在第八章中应用较多。
2•记住R的取值和单位。
在pV=nRT式中,的取值与p、V的单位有关:若p的单位为Pa、V的单位为m3,则R的取值是8.314;若p的单位为kPa、V的单位为L(或dm3), R的取值仍是8.314。
3•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有何差别?实际气体的pV偏离状态方程(即实际气体的pVtnRT)的原因是什么?4•晶体有何特性?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什么?典型习题:P345习题2、5、8、10等第三章:原子结构阴极射线、放射性等的发现证实原子不是物质组成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具有可分性,电子是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原子结构中,化学工作者研究的是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特别是高能电子T价电子(能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的运动状态。
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状态有其特殊规律。
量子力学认为电子的运动状态符合测不准原理,因而不能用牛顿力学定律描述。
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原子结构模型中,电子的运动状态是用波函数孙描述的。
0的意义可从I讦说明,丨讦(几率密度)的图象就是电子云,电子云图就是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统计结果,这说明电子的运动状态具有统计性规律。
原子中的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某些电离能值突变、原子的线状光谱等实验事实是电子分层排布的最好佐证。
因此,电子的运动能量是量子化的。
学习本章,在以上基础上重点应搞清下列问题:1・电子进入轨道的顺序T能级顺序和核外电子排布原则。
2•用轨道排布式正确表达基态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特别是价层结构的书写。
3•四个量子数(比、L m> ms)的意义与电子层中电子运动状态的标记符号的关系。
如,3^的意义是什么?4•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原子的价层结构与元素所在的周期、族、区的关系。
无机化学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溶液第一节溶解1、溶质的溶解过程和溶解后的状态都与溶质和溶剂双方的性质有关。
2、正、负离子分别吸引水分子中的氧和氢原子,使得每个离子都被水分子包围着,这种现象称作水合作用或溶剂化作用。
3、有些溶解过程还伴随着化学反应。
例如CuSO4〃5H2O溶解于水时,铜离子与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相互作用足够强,在它们之间形成化学键。
4、溶解度概念:在指定温度下,单位体积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g或mol)。
第二节溶液的浓度1、质量浓度:溶质B的质量(mB)除以溶液的体积(V),P B=mB/V。
2、质量分数:溶质B的质量(mB)与溶液的总质量(m)之比,wB=mB/m=mB/(mA+mB)。
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B的物质的量(nB)除以溶液的体积(mA),cB= nB/m A。
4、质量摩尔浓度:溶质B的物质的量(nB)除以溶剂的质量(mA),bB= nB/mA5、摩尔分数:溶质B的物质的量(nB)与溶液总的物质的量(∑ni)之比,xB= nB/(n A+nB)= nB/∑ni第三节稀溶液的依数性1、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某些性质(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渗透压)仅由稀溶液中所含溶质分子的数目(溶液的浓度)决定,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称作稀溶液的依数性。
2、在一定温度下,将适量的水置于密闭容器中,当气态水分子的量达到一定数值时,蒸发速率与凝聚速率相等,达到动态平衡,此时液面上方气态水分子所产生的压强称为该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3、导致蒸气压下降的原因:在溶剂中加入难挥发的非电解质后,溶质分子占据了部分溶液,使单位时间内从液面逸出的溶剂分子数减少了。
溶液的浓度越大,占据液面的难挥发溶质分子越多,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就越显著。
溶液的蒸气压实际上是其中溶剂的蒸气压。
4、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Δp),与溶质的摩尔分数(xB)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拉乌尔定律)。
Δp=P A☉-P= xBP A☉= nBP A☉/(n A+nB)≈KbB5、溶液的沸点升高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升高(ΔT b)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无机化学总结笔记
《无机化学》各章小结第一章绪论平衡理论:四大平衡理论部分原子结构1.无机化学结构理论:,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元素化合物2.基本概念:体系,环境,焓变,热化学方程式,标准态古代化学3.化学发展史:近代化学现代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υ=Δc(A)Δt2.质量作用定律元反应aA + Bb Yy + Zzυ = k c (A) c (B)a b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温度, 浓度, 催化剂, 其它.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升高会加速反应的进行;温度降低又会减慢反应的进行。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都会影响反应速率。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如相接触面等。
在非均匀系统中进行的反应,如固体和液体,固体和气体或液体和气体的反应等,除了上述的几种因素外,还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的大小和接触机会有关。
超声波、紫外线、激光和高能射线等会对某些反应的速率产生影响4.化学反应理论: 碰撞理论, 过渡态理论碰撞理论有两个要点:恰当取向,足够的能量。
过渡态理论主要应用于有机化学。
5.化学平衡: 标准平衡常数, 多重平衡规则, 化学平衡移动及其影响因素(1)平衡常数为一可逆反应的特征常数,是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度。
对同类反应而言,K值越大,反应朝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完全(2)书写和应用平衡常数须注意以下几点a. 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必须是在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相应的值。
生成物为分子项,反应物为分母项,式中各物质浓度或分压的指数,就是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
气体只可以用分压表示,而不能用浓度表示,这与气体规定的标准状态有关。
b.平衡常数表达式必须与计量方程式相对应,同一化学反应以不同计量方程式表示时,平衡常数表达式不同,其数值也不同。
c.反应式中若有纯故态、纯液态,他们的浓度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必列出。
在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反应有水参加,由于作用掉的水分子数与总的水分子数相比微不足道,故水的浓度可视为常数,合并入平衡常数,不必出现在平衡关系式中。
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1~1基本概念一、物质的聚集状态1.定义: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物理状态。
2.分类:气态(g)、液态(l)、固态(s)、等离子态。
等离子态:气体在高温或电磁场的作用下,其组成的原子就会电离成带电的离子和自由电子,因其所带电荷符号相反,而电荷数相等,故称为等离子态,(也称物质第四态)特点:①气态:无一定形状、无一定体积,具有无限膨胀性、无限渗混性和压缩性。
②液态:无一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具有流动性、扩散性,可压缩性不大。
③固态: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基本无扩散性,可压缩性很小。
二、体系与环境1.定义:①体系: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物质和空间)叫体系。
②环境:体系以外的其他物质和空间叫环境。
2.分类:从体系与环境的关系来看,体系可分为①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时称敞开体系。
②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时称封闭体系。
③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时称孤立体系。
三、相体系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同,并且完全均匀的部分叫相。
1.单相:由一个相组成的体系叫单相。
多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组成的体系叫多相。
单相不一定是一种物质,多相不一定是多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相之间可相互转变。
单相反应:在单相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单相反应。
多相反应:在多相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多相反应。
2.多相体系的特征:相与相之间有界面,越过界面性质就会突变。
需明确的是:①气体:只有一相,不管有多少种气体都能混成均匀一体。
②液体:有一相,也有两相,甚至三相。
只要互不相溶,就会独立成相。
③固相:纯物质和合金类的金属固熔体作为一相,其他类的相数等于物质种数。
§1~2 气体定律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国际单位制:R=1.0133*105Pa*22.4*10-3 m 3/1mol*273.15K=8.314(Pa.m3.K-1.mol-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使用条件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大。
(完整word版)第一章化学知识点总结讲解(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第一章化学基本知识点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1. 物质的组成关系2. 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3,离子与基团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两者通过得失电子可以互相转化要点1.在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已发现组成物质的元素有110多种;在微观上,物质由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分子等。
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3.元素与核素、同位素的区别: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有种类之分,无数量概念。
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元素种类仅由质子数决定,而同位素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4.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结构不同的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白磷和红磷。
5.物质的构成微粒: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⑥其它:如NO、N2O4、AlCl3等b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等;c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d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知识点二、物质的分类:1.根据组成和性质对物质的分类(树状分类法)金属单质(Na 、Cu 、Fe 等) 非金属单质(S 、N 2、Cl 2等)单质酸性氧化物(SO 2、CO 2等)碱性氧化物(Na 2O 、MgO 、K 2O 等)两性氧化物(Al 2O 3等)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氧化物含氧酸(HNO 3、H 2SO 4等)无氧酸(HCl、HI 等)按酸根一元酸(HCl 、HNO 3等) 二元酸(H 2SO 4、H 2CO 3等) 多元酸(H 3PO 4等) 按电离出的H +数 酸 强碱(NaOH 、KOH 等) 弱碱 [NH 3·H 2O 、Fe(OH)3等]按强弱一元碱(NaOH 、KOH 等)二元碱 [Ba(OH)2、Ca(OH)2等]多元碱 [Fe(OH)3等]按电离出的OH -数 碱 正盐(Na 2CO 3、Na 2SO 4等) 酸式盐(NaHCO 3、NaHSO 4等)碱式盐 [Cu 2(OH)2CO 3等]盐 无机化合物有机物(见有机部分)化合物纯净物溶液(NaCl 溶液、KNO 3溶液等)悬浊液(泥水混合物)、乳浊液(油水混合物)胶体[Fe(OH)3胶体、AgI 胶体等]物质知识点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主要包含色、态、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第一章必背
1.欲使被半透膜隔开的两种溶液间不发生渗透现象,其条件是两溶
液的渗透浓度相同。
2.影响溶液渗透压的因素是浓度、温度。
3.医学上表示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的组成标度时,常采用物质
的量浓度。
4.溶液、胶体和悬浊液这三种分散系根本区别是分散系微粒直径的
大小。
5.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都是一个无量纲的量,可用小数和百分数表
示。
6.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本性和种类无关。
7.临床上常用到的9g/L的NaCl溶液、50g/L的葡萄糖溶液和12.5g/L
的NaHCO3溶液均为等渗溶液。
8.根据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分子分散系、胶体分散
系、粗分散系。
9.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280—320mmol/L范围内的溶液为等渗溶
液。
10.渗透产生的条件是半透膜的存在、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单位体积内
溶剂分子数目不相等。
1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和热力学温度的乘
积成正比。
12.临床上给患者输液,应用等渗溶液是一个基本原则。
13.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会发生溶血现象,置于高渗溶液中,
会发生胞浆分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