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营利组织:定义、发展与政策建议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战略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战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它们通过自愿参与、公益慈善等方式,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也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而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清晰的理念和目标非营利组织的核心在于其理念和目标,只有建立清晰明确的理念和目标,才能够为组织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方向。
在建立理念和目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定位和声誉:明确组织的定位和声誉,确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资源和能力:充分了解组织的资源和能力,确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3.社会需求:了解社会的需要和现状,确定组织的目标和定位。
二、提升公信力和知名度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和知名度是组织发展的重要支撑。
提升公信力和知名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高效透明:实现高效透明的管理,确保组织的资源和资金得到合理利用。
2.有效沟通:开展有效沟通和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组织的理念和目标。
3.社会参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探索多元化的筹资模式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往往较为单一,而多元化的筹资方式可以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筹资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多种方式相互结合,实现更好的效果。
1.政策扶持:寻找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政策扶持、奖励和优惠政策。
2.个人捐赠:建立收款渠道,吸引更多个人和企业的捐赠。
3.商业模式:将非营利组织的公益理念与商业模式相结合,赚取资金并支持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统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系统是组织发展的关键。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保证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1.组织架构:制定清晰明确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和权利。
2.人才管理: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评估、培养和激励机制,吸引、留住、发展优秀人才。
3.财务管理: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组织的财务稳健健康。
非营利组织名词解释
非营利组织名词解释非营利组织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或特定的服务目标而运作的组织。
这些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为社会做贡献。
非营利组织通常由志愿者、公益事业捐赠者、社区成员或特定群体组成,并通过筹款活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来实现其使命和目标。
在世界各地,非营利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的发展和福利起着积极的影响。
这些组织可以在各种领域中运作,包括教育、医疗、环保、社会福利、人权、文化艺术、国际援助等。
非营利组织的特点是其目标不是盈利,而是通过提供特定的服务或解决社会问题来改善社会。
这些组织通常有一个明确的使命和愿景,同时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非营利组织依靠忠诚的志愿者和捐助者的支持,通过透明和规范的财务管理来实现其目标。
非营利组织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组织和管理。
例如,它们可以是由志愿者组成的简单义工团体,也可以是有专业团队和工作人员的机构。
这些组织可以通过注册成为非政府组织(NGO)、慈善机构、基金会等来获得法律地位和资金支持。
然而,无论其组织形式如何,这些组织的核心价值和使命都是为了社会福利服务。
非营利组织的融资通常来自多个渠道。
这些渠道包括私人捐赠、企业赞助、政府拨款、基金会资助和筹款活动等。
为了使组织的运作更加可持续,非营利组织也会开展项目合作、社会企业等商业活动来获取额外的收入。
每个非营利组织都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和透明度要求,确保资源的使用和分配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
非营利组织还扮演着推动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
这些组织可以通过倡导和发起行动来推动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改革,提高社会意识和认识,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非营利组织也可以发起项目和活动,提供培训和教育,推动社区参与和发展,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社会。
总之,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关注社会公益和提供需要的服务来改善社会的福祉。
由于其非盈利性质,它们与商业组织有所不同,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公众利益。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
个 短 期 的 过 程 , 于 许 多 人 来 说 , 还 很 陌 对 它
2非 政 府 性 。非政 府 性 是 非 营 利性 组 织 的 机 构 和 人 员 精 简 了 , 但运 用 于 行 政 事 业 中 的 、
也 人头 费” 却没有减少 , 这样 的精简损害 了非营 生, 非营利组织 的特 征、 在 作用 和发展障碍 等 第 二 个 基本 属 性 , 是它 们 区 别 于政 府 的根 本 “ 属性 。 相对 于 企业 来 说 , 非营 利 组 织 和 政 府 都 利 组 织 的 人事 独 立性 。 重要 问题 上 还 存 在 比较 模 糊 的 认识 。 这 政府机 构改革 中的“ 蓄水池 ” 效用给 非营 关 于什 么 是 非 营 利 组 织 , 同 的 国 家 对 此 属 于 社会 的 公共 部 门 , 是它 们 的共 性 。但 是 不 非营利组织和政府 不同, 它们 不是政府机构或 利组织的发展造成 了较 大的主体障碍 , 使得非 有 不 同 的看 法 :
用。
一
定 , 们 可 以看 出 非 营 利 组织 的基 本 特 征有 以 中 , 国 的 非 营利 组织 仍 存 在 各 种 问题 。 我 我
、
非 营利 组 织 的 概 念 及 特 征
《非营利组织》课件
定义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 ,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
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 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
题或事件,因此具有公益性。
非营利组织的经费主要来源于社 会捐赠、政府资助和部分经营性
收入,但不以营利为目的。
特点
01
非营利组织的成员通常 具有公益心和志愿者精 神,积极参与组织的各 项活动。
创新与变革
数字化转型
利用现代技术提高筹款效率和项目执行效果,例如通过在线平台 吸引更多捐赠者。
合作与联盟
与其他非营利组织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扩大影响力。
提高透明度
加强财务管理和项目实施过程的透明度,增强公众信任度。
未来展望
可持续发展
01
非营利组织将更加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效益,而非短期
可持续发展
定义与内涵
非营利组织在实现其宗旨和目标的过程中,注重环境、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健康发展。
具体表现
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倡导公平、公正的经济活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关注社区发展,为社区提供长期支持。
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有助于非营利组织实现长期目标,确保组织的稳定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社 会福祉。
的成果。
技术驱动
02
随着科技的进步,非营利组织将更加依赖数字化工具和创新方
法来提高效率。
更加关注社会问题
03
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非营利组织将更加专注于解决这些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研究。
谢谢
THANKS
02
非营利组织的目标是实 现社会公益,推动社会 进步和发展。
03
非营利组织通常具有自 主性和灵活性,能够快 速适应社会变化和需求 。
论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2019年精选文档
论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顺应了当今世界的潮流,在我国,各种非营利组织已经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成为政府与市场以外,整合社会资源的一支不可或缺力量,由于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若要更好的促进其生存发展,我们就必然要探究其内部组织的管理,特别是经济管理情况,这样我们在进行非盈利组织会计的发现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时候就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1 非营利组织会计概述1.1 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营运组织,我们可以根据国际会计理论界公认的,会计准则委员会明确提出的标准来看,但凡有以下特征的,都属于非盈利组织机构:①供应者提供的各种资金、财产既不指望返还,也不期望取得回报。
②对外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作为目的。
③不存在可以出售、转让、赎卖或一旦清算可以分享一份资产的所有者利益。
不以营利为目的,财务供应方不索求回报,其剩余资金、财产不存在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的单位,我们定义为非盈利组织。
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非盈利组织有三种预算管理模式,即全额、差额以及自收自支三种管理模式。
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经得到完善,非盈利组织逐步走向市场,国家对非盈利组织的管理已逐步由行政管理转向宏观调控的间接管理。
目前,我国施行全额预算管理模式的非盈利组织化正在向差额预算管理模式的非盈利组织转变,而差额预算管理的盈利组织正在向自收自支预算管理模式的非盈利组织转变,而有条件靠自收自支运营的非营利组织已逐步过渡到企业化管理。
1.2 非营利组织会计概述近年,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的数量逐年增加并且经营状态良好。
这与该组织的会计管理息息相关,非营利组织会计是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该组织财务状况及受托责任的一种会计。
它与企业会计在基础理论方面大致相同,但在组织目标和业绩考核等方面有所不同。
我们通过非盈利组织会计核算出来的数据,有利于管理当局了解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改善组织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使各项经济业务处理有章可循;有利于审计人员诊断出组织会计核算缺点,促进其改正,提高公信度;有利于加强非营利组织会计控制,提高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提高会计管理水平。
第四章 我国非营利组织
“汪辜会谈”的背景
台湾当局在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同时坚 守“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所谓“三 不政策”底线,并称“只有中共彻底放弃马 列主义,认同三民主义后,两岸官方才有接 触的可能”。自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台后, 海峡两岸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接触谈判是在 1986年5月的“两航谈判” ,以及随后在 1990年进行的“金门谈判”。
17
社会团体——是由公民自愿组成的, 为 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 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组织。
1、社团的基本属性和类别
属性:官民二重性 受“行政机制”和“自治机制”的双重支配 同时依赖“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资源 通过“官方”和“民间”的双重渠道获取资源 同时满足“社会”和“政府”双重需求
18
自从1989年国务院发布的《社会团体 登记管理条例》结束了社团管理混乱的局面 ,由民政部对社团进行统一的管理,把社团 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但这个条例包括1998 年修订后的条例都坚持分级、分口的双重管 理,即除了民政部门外,社团还必须找到一 个政府机构作为挂靠单位对其进行业务管理 和日常监督。这在社团成立上建立了社团的 双重管理体制。
31
(2)建立相应的资源配置机制, 解决社团的收入、税收等财政问题
理顺政府公共支出的渠道和机制 建立积极的税收政策调控非营利组 织的经济活动
32
(3)加强社团的管理和能力建设
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统是重中之重 良好的团队结构 进行战略规划和自我绩效评估 筹资战略和财务管理
(4)建立合理的社团内外部组织体系
社团发展是社会保障的需要
22
4、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3
24
25
26
问题
我国发展非营利组织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发展非营利组织的问题和对策作者:叶韵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16期摘要:本文从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政府应如何创造条件推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应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生存和发展能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99-020 引言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加强了对非营利组织的培育和监管力度。
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获得了更好的外部环境,不断发展壮大,相关研究以及来自政府和民间的支持都不断增加,但仍然面临政府规制、市场挤压,以及非营利组织自身失灵的考验。
1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1.1 法律制度不健全非营利组织的创办和运作或是无法可依,或是只有原则性规定而无具体界定标准和实施细则,或是与其他法律法规相矛盾。
目前规范非营利组织的主要法律只有《基金会管理办法》、《外国商会管理暂行规定》、《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
[1]1.2 外部行政环境不完善我国政府通过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管理机关”双重审核、双重负责、双重监管的双重管理体制来严格规范和监管非营利组织。
然而,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对非营利组织的审核和监管或是控制过严,或是采取放任,监管效率低下。
1.3 经费不足经费不足是阻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一个普遍而严峻的问题。
我国许多非营利组织依赖政府财政支持,然而政府的资助有限,支持的重点也随时可能转移,来自企业和私人捐助的经费偏少,通过有偿提供产品和服务所得收入比例太低,这使得非营利组织财务预算被动,难以稳定地进行运作周期较长的较大项目。
1.4 组织内部管理混乱志愿公益性的特点,使得非营利组织责任界定模糊。
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组织定位、制订战略、监督管理、自我评估与调整的难度。
此外,我国将近40%的非营利组织没有正式的决策机构,组织的决策由少数负责人决定。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企业 的关系
政府支持: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支 持主要体现在政策、资金等方面
社会影响: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政府和企 业的决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企业合作: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合作, 共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资源共享: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企 业之间可以共享资源,提高社会公 益事业的效率和效果
来利
目 录
章第 一
章
节 标 题
兴利中
第 二
起组国 章
织非
的营
社会背景和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 政府职能转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服务 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如教育、医疗、环保等 国际非营利组织的影响和经验借鉴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以服务社会、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注重公益
育、医疗等
社会服务组织:提供 社会服务,如养老、
儿童福利等
学术研究组织:从事 学术研究,如科研机
构、智库等
文化艺术组织:推广 文化艺术,如博物馆、
艺术团体等
国际交流组织:促进 国际交流与合作,如 国际非政府组织等
宗教组织:传播宗教 信仰,如教会、寺庙
等
社区组织:服务社区 居民,如社区服务中 心、居民委员会等
公益慈善类非营利组织
资金来源:政府拨款、企业 捐赠、个人捐款等
组织形式:基金会、协会、 志愿者组织等
主要活动:扶贫、教育、医 疗、环保等领域
特点:公益性、非营利性、 透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
社会团体类非营利组织
定义:由公民 自愿组成,为 实现共同目标 而设立的非营
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文章探讨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活动领域、地位和存在的问题。
认为目前非营利组织虽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它在社会领域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也必将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取得较大的发展。
标签: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发展现状;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经济体制变革中,政府从市场中逐渐撤出,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空间,出现了非营利组织。
在社会组织中,非营利组织是指政府和企业之外的所有社会组织。
学界普遍认为非营利组织的实体是第三部门,处于政府和企业之间,弥补了政府和企业这两种资源配置体制的不足。
改革开放政策全面推行以后,各种非营利组织大量涌现。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我国在体制改革中确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终极目标。
随着经济体制的持续转轨,非营利组织变成了备受瞩目的问题。
非营利组织涉及和关注的问题很多,例如一些生活中的琐碎事务,社区的邻里纠纷、矛盾调解、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等事务;还有许多大问题,各种区域合作、区域冲突、国际纷争、经济发展、技术合作等,这些公共事务的解决需要大量非营利组织的介入而不是政府或企业。
因此,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非营利组织是非政府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通过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活动来实现组织的使命与发展。
从实践来看,各种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大多包括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公民参与性等。
1、非营利性这一属性使其区别于企业。
企业的本质属性是以营利为目的,使命是获取利润。
而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是非营利的,其非营利性是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服务,均不以营利为目的,也就是说不是为了获得利润,而是在开展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组织自身的发展,最终结果是为了实现整个或某一社会的公共利益。
此外,允许非营利组织开展一定的经营性业务,例如允许残疾人开办工厂,虽然在这些经营性业务中工厂会产生一定的利润,但这些利润不能在工厂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只能用作工厂所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工厂的持续发展。
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及建议
第1章引言 章引言
第2章非营利组织 章非营利组织
第3章金融危机下我国的非营利组织 章金融危机下我国的非营利组织 发展困境
第4章非营利组织发展新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及建 议
李明
• • • • • • • • • • • • • • •
第1章引言 章引言 第2章非营利组织 章非营利组织 2.1 我国非营利组织概述 2.2 非营利组织基本特性 2.3 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重要作用 第3章金融危机下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困境 章金融危机下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困境 3.1 活动经费不足 3.2 服务质量不高。 3.3 信誉体系缺失。 3.4 人员流失。 3.5 宣传不足,事务封闭 第4章非营利组织发展新出路 章非营利组织发展新出路 4.1 中国扶贫基金会管理新模式 4.2 金融危机下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建议 第5章结束语 章结束语
中国有哪些非营利组织浅谈非营利组织
中国有哪些非营利组织浅谈非营利组织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是指那些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为了促进公益事业、社会福利、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而运作的组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也逐渐壮大,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在为社会作出贡献。
一、慈善组织目前中国的慈善组织数量正在逐年增长。
慈善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
它们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捐赠,资金主要用于救助贫困儿童、救助受灾群众、患病儿童和救助老年人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慈善组织是中国红十字会。
它成立于1904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慈善组织之一。
在国内外各类灾难和危机中,它都积极承担救援和赈济工作。
二、文化教育组织此类组织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传播文化艺术、促进学术研究等方面。
文化教育组织与传统的教育机构不同,它们更加注重提供非正规的、公共的、自由的,具有开放性的教育,并且更注重社会影响。
此类组织的代表性人物有新东方的俞敏洪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刘涛。
新东方创立于1993年,是一个立志于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的机构。
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则是一个致力于儿童教育、健康和保护的民间组织。
它的设立为贫困的儿童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更好的生活。
三、环保组织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的环保组织越来越受到关注。
环保组织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推动环保法规的实施和环境保护的进程。
中国的环保组织以中国绿色和平为代表。
中国绿色和平成立于1997年,是一个致力于环境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动物福利等问题的非政府组织。
四、妇女组织中国的妇女组织致力于提高妇女的地位和权力,推动性别平等,为妇女的发展与福利做出贡献。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是其中的代表性组织。
它是由后中国革命的生力军——中国妇女组织与宝钢集团共同创立的。
它的主要任务是为促进妇女地位的提高、妇女职业生涯的发展、妇女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参与等方面发挥作用。
总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每个组织都发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作用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作用(文法学院行政管理08-2班毕崇明 0801070901)摘要: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在近几年已成为世界性话题。
小到社区的邻里纠纷垃圾分类,大到各种国际纷争和区域冲突,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几乎都涉及到这些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企业的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在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和影响也渗透到了千家万户。
本文将在中国国情下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作用。
关键词:组织非营利发展作用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的中译,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1]。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非营利组织都并非是一个具有明确内涵和外延的术语,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侧重,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这一定义被用于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对全球4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后来常为人们所引用。
在这一定义的5个特性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被公认为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被视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
定义中国非营利组织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具有正式的组织形式、属于非政府体系的社会组织,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或互益性,但并非面面俱到,需要客观而动态地加以观察和理解。
在当前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历史条件下,较宽泛的界定标准将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相关社会组织的发展。
二、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相比较于发达国家的还很不成熟,但是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也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有着自己的发展特点和特色。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存在的财务问题及相关对策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存在的财务问题及相关对策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民间NGO)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财务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组织的正常运作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在解决这些财务问题获得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采取以下相关对策。
财务透明度的问题是民间NGO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一些组织由于财务报告不够透明、不准确或者过度依赖某些捐赠源,导致捐款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财务情况产生质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民间NGO可以完善财务报告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可以启动财务审核和独立审计,通过专业机构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查,提高信任度。
筹款能力和多元化收入来源的不足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许多民间NGO在筹款上过于依赖少数资助机构或单一项目,一旦资助机构减少或项目结束,就会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民间NGO可以积极开展多元化筹款,包括个人捐款、企业赞助、社会捐赠等。
可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良好的口碑,增加组织的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捐赠者和支持者。
财务管理能力的薄弱也是民间NGO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容易出现财务流程混乱、账目不清、预算错误等问题。
为了加强财务管理能力,组织可以培训财务人员或聘请专业人员来负责财务管理,并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
可以借鉴其他组织的经验和最佳实践,加强内部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问题。
政策环境的不完善也是民间NGO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相关政策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比如对于民间NGO的税收政策和法律地位等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争取政策的支持与倾斜。
民间NGO也可以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提高自己的话语权和利益代表能力,推动政策的完善和修订。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财务问题,但是通过完善财务透明度、多元化收入来源、提升财务管理能力以及改善政策环境等相关对策的采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治领 域 、 经济 领 域 和 社 会 领 域 的 主 要 组 织 形 式 。近年 来 , 国非 营 利 组 织 迅 速 发展 , 已经 成 为 现 代 经 济 社会 的 一 中 并
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关 键 词 : 营利 组 织 ; 展 依 据 ; 非 发 发展 困境 ; 展 对 策 发
中 图 分 类 号 :9 C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7 4 (0 1- 5J 7 - 2 10 - 5 0 2 1 )D - o 7 o J D
一
、
我 国 非 营 利 组 织概 述
( 非 营利组织界定 一)
非 营 利 组 织 有 时 亦 称 为 “ 政 府 组 织 ” nn— 非 fo gvrm na ognzt n ) “ 民 社 会 组 织 ”c i sc t oe e t rai i 、 公 n l ao (il oi y v e
法 律 和 现 行 法 规 的 基 础上 。 完 善 民间 组 织 登 记 管 理 的 专 项 要
在 儒 家 、 家 文 化 中, 、 心 、 献 一 直 被 视 为 传 统 美 德 。 道 善 爱 奉 受 传 统 文 化 影 响, 营 利 组 织 在 当今 社 会 也 得 到 了 发展 。 非
供 了很 大 的社 会 需 求 和 相 应 的 部 分 资 源 。 由于上述努力, 至 20 截 0 1年 底。 民政 部 登 记 的 全 国各 类 社 会 团体 1 . 个。 新 登 记 确 认 的 民办 非 企 业 单位 8 2 9万 重 . 2万 家。
二 、我 国 非营 利 组 织 的 发 展 依 据 f 1 场 失 灵 一 市
的 主 体 多 元 化 , 们 可 以 通 过 多渠 道 来 表 达 和实 现 自己 的 利 人 益 , 们 的 价 值 也 趋 向多 元 化 。这 种 价 值 的 多 元 问题 , 仅 依 人 仅 靠 政府 部 门 和 市 场 是 解 决 不 了 的, 必须 寻 求 政 府 和 市 场 之 外
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第一章:引言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战略管理是确保其长期稳健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概念定义、战略制定与实施、战略评价与调整等方面,深入探讨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
第二章:概念定义2.1 非营利组织定义非营利组织指的是与盈利目的无关,以追求公益为宗旨的组织。
它们通常是由一群志愿者组成,通过募集捐款、获取政府拨款等方式来实现其社会公益目标。
2.2 战略管理概念战略管理是指非营利组织在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资源限制的情况下,通过明确定义组织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并通过有效的执行、评价与调整,实现组织长期发展目标的管理过程。
第三章:战略制定与实施3.1 组织使命与愿景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是其存在的根本理由,而愿景则是组织期望达到的远景目标。
在战略制定过程中,明确定义清晰和具有吸引力的使命和愿景可以提供方向和动力。
3.2 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战略制定的重要前提。
非营利组织应该对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识别出机遇和挑战,并了解组织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为战略选择提供基础。
3.3 战略目标与计划非营利组织在制定战略目标时,应该考虑到组织的使命和愿景,结合环境分析和资源限制,确立具体可行的目标。
同时,在实施阶段,制定详细的战略计划以指导组织的日常运营和决策。
第四章:战略评价与调整4.1 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对战略实施效果的定性和定量评价。
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建立合适的绩效指标体系和数据收集机制,对组织的战略目标和计划进行跟踪和评估,从而判断战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2 策略调整根据绩效评估结果,非营利组织可以对战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策略调整包括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重新制定战略目标和计划,优化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等。
第五章:成功案例分析5.1 美国红十字会以美国红十字会为例,探讨其在战略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美国红十字会通过广泛的资源整合和战略合作,成为全球最大的人道救援组织之一,其成功经验对于其他非营利组织具有借鉴意义。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策略与管理机制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策略与管理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社会观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公益事业,也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应运而生。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和管理机制是非营利组织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制定发展策略1.了解市场状况,确立优势首先,非营利组织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和竞争对手的状况,以便确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然后,针对自身优势制定发展战略,确定组织的定位和目标。
2.增强公信力,提高影响力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是其价值和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公信力和提高影响力,增加社会认同感和支持力度。
3.拓展资源,建立合作关系非营利组织的资源主要来自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捐赠和支持。
因此,组织需要积极拓展自身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加支持力度和发展动力。
二、建立管理机制1.清晰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责任。
同时,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以确保管理的透明度和高效性。
2.强化内部管理,有效提高效率非营利组织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和绩效。
这包括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流程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强化风险控制,保障财务安全非营利组织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加强风险控制,保障财务安全。
这包括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加强财务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
三、加强绩效评估1.设计合理的评估指标,明确工作目标非营利组织需要设计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明确评估的目标和标准。
这包括确定量化的目标和指标,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制度。
2.不断完善评估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非营利组织需要不断完善评估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这包括加强与业务工作的结合,加强评估体系建设,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总结非营利组织需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这包括加强对评估结果的总结,提高评估结果的应用性和实效性。
红十字会案例分析
红十字会案例分析红十字会案例分析【篇一:红十字会案例分析】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定义是:中国非营利组织应该指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且具有正式的组织形式、属于非政府体系的社会组织,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或互异性。
——《中国非营利组织:定义、发展与政策建议》【2006】。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非营利组织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组织需要保证所有成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基本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以及良好的专业素养,这样对于高效的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因为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又使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和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存在一些差异。
接下来,我会先就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做一个综述,再结合理论分析中国红十字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提出建议。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模块包括组织规划、员工管理、业绩管理和组织文化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有各自的不同的要求。
组织规划以组织战略为依据,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规划反应了组织的业务和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也决定了组织应该要招收什么类型的人才和志愿者。
组织规划包括组织结构、部门规划、岗位职责、素质模型、团队发展路径和薪酬体系等,制定好组织规划能够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
员工管理要求要确保人尽其才,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才能和工作效能。
业绩管理要达到的目标是保证组织效率。
组织文化则要实现组织的使命,通过学习和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使组织使命得到有效的理解和贯彻。
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其员工主要是会员和志愿者。
公益性决定了会员和志愿者的社会服务是无偿的,因此如何调动人们投入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是非营利组织hr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薪酬和其他的福利来吸引应聘者。
对于非营利组织最好的策略是加大宣传力度。
中国红十字会除了运用上述的策略之外,还通过降低入会的门槛和提供权利来吸引员工。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员管理办法,其组织成员分为会员和志愿者。
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非营利组织是公民社会的组织,在公共管理的多元主体体系中,代表来自市场和政府之外的力量。
在公共管理中,非营利组织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和困境,因此,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案成为我国非营利组织当前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
我国非营利组织要走出困境,需要非营利组织自身、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问题;对策随着社会公共事物日益复杂和繁重,随着新的政府管理理论的浮现和新一轮的政府行政改革的进行,政府的职能定位必然发生变更;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管理主体体系的构成和格局也必然发生变化。
在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进程中,非营利组织的力量和作用越来越突显,它成为公共管理中一个不可或者缺的重要角色。
非营利组织同政府、企业共同构成现代社会三大支柱,因此非营利组织对处于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有着特殊意义。
正如着名学者王绍光所言“忽视非营利部门的发展将是一个战略性错误”。
但是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强大政府和愈加繁荣的企业相比,非营利组织仍然显得那末无力与弱小。
一、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述(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及特征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念非营利组织,也称为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公民社会、市民社会等,在我国统称为“社团”。
长期以来,专家学者将社会组织归纳为第一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第二部门(提供私人产品的企业)和第三部门(相对独立于第一、第二部门的社会领域,即非营利组织)。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提出众多观点,其入手点和侧重点各有差异,主要包括:按它的提出者列维特让等人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指“非公非私的、既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私营企业的第三类组织。
”⑴即用剩余法,把非营利组织看成除了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以外的一切社会组织的总和。
从经济学角度,借助“公益”和“私益”的概念来为非营利组织划定界限。
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与展望
跨界合作与创新
非营利组织将积极探索与 其他领域、行业的跨界合 作与创新,拓展发展空间 。
05
CATALOGUE
促进中国非营利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专门的法律地 位和法律保障,明确其权利、义
务和责任。
修订现有法律法规
对与非营利组织发展不相适应的法 律法规进行修订,放宽限制,简化 程序。
面的能力。
加强人才培养
02
鼓励高校开设非营利组织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加强
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提升。
建立人才交流机制
03
促进非营利组织与其他领域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引进外部优秀
人才。
06
CATALOGUE
案例研究
成功案例分享
01
成功案例一:中国扶贫基金会
02
成立时间:1989年
主要工作领域:扶贫、教育、灾害救援等
环保宣传、参与生态保护项目等。
医疗
医疗领域的非营利组织主要关注公共卫生 、疾病防治等方面,如开展义诊、捐赠医 疗设备等。
慈善救助
慈善救助领域的非营利组织主要关注弱势 群体的生活需求,如为贫困家庭提供救助 、为孤儿提供抚养等。
资金来源
政府资助
政府通过财政拨款、项目合作等方式为非营利组织提供资金支持。
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公益事业的需求不断增加,为非营 利组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际合作
中国非营利组织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有助 于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面临的挑战
01
02
03
资金不足
许多非营利组织面临资金 短缺的问题,制约了其发 展壮大和开展活动的可能 性。
法律法规不健全
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创新与适应
面对环境变化和挑战,非营利组织 需要具备创新和适应能力,以持续 满足社会需求。
案例启示
强化使命与价值观
确保组织的使命和价值观与社会需求相匹 配,以增加其社会影响力。
拓展合作伙伴关系
积极寻求与其他组织和机构的合作机会, 以扩大影响力和资源获取渠道。
提升运营效率
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括登记 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
VS
运营模式
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自主运营 、合作运营、委托运营等。
非营利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筹款困难
人才流失
由于社会捐赠和政府拨款的不确定性,非营 利组织经常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由于非营利组织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有限 ,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公益创业
新兴的公益创业模式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通过创新和创造,非营利组织能够更好地解决社会问 题。
监管与合规压力
随着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日益严格,组织需要加强内部 管理,确保合规运营。同时,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透明 度和公信力的要求也在提高。
非营利组织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建议
01
加强合作与交流
案例二
某环保组织
案例一
某慈善基金会
案例三
某社区服务中心
案例分析: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成功要素与经验
使命与价值观
成功的非营利组织通常具有明确、 坚定的使命和价值观,能够吸引志 同道合的支持者和志愿者。
高效运营
有效的运营管理是成功的关键,包 括资金管理、志愿者招募与培训、 项目实施等环节。
合作伙伴关系
与政府、企业和其他非营利组织建 立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扩大影响力 和资源获取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讨论“非营利组织”问题,首先面对的是对这一词汇的定义及相关的分类问题。
这两个方面又都容易引起歧义,故这里首先分别作较详细的阐释。
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英文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 )的中译,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与非营利组织类似的词“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汇还有“非政府组织”organization)、“第三部门”(third sector)等。
1998年国务院将设于民政部的原社会团体管理局改为民间组织管理局,“民间组织”一词从此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中国官方用语开始被正式使用[2].这些词汇的含义大同小异,这里不作深入探讨,本文所称“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意义上和上述词汇是相通的,可互换使用。
那么,如何理解非营利组织呢?国际社会对这种社会组织的关注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开始有学者关注中国的类似组织。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这一定义被用于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对全球4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后来常为人们所引用。
在这一定义的5个特性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被公认为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被视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但对非营利组织的其他特征,有人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情况提出了修正。
日本的重富真一提出结合亚洲国家的国情,可将上述定义修正为如下6个条件:(1)非政府性;(2)非营利性;(3)自发性;(4)持续性/形式性;(5)利他性;(6)慈善性[3].他强调亚洲的多数国家属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上和社会上救助弱势群体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特殊背景,因而应将利他性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以区别那些以相互扶助为目的的社区非营利组织;进一步来看,具有利他目的的非营利组织,其开展活动的主要资金不能来自受益者,而应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和受益者之外的其他主体,换言之,是否非政府组织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资金是否来自向受益者收费之外的其他来源,即慈善性。
重富真一的标准比流行的非营利组织定义严格,突出了发展中国家非营利组织扶助救济的重要属性。
在我国,完全符合西方标准的非营利组织几乎不存在。
但又确实存在一些从行为和运作机制上不同于政府又不同于企业的社会组织,因而中国学者大多更倾向于从推动和促进非营利部门的发展的角度出发,不将定义限制得过于严格。
比如康晓光认为,只要是依法注册的正式组织,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满足志愿性和公益性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即可称为“中国的非政府组织”。
[4]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非营利组织都并非是一个具有明确内涵和外延的术语,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侧重,但这一概念总体上强调的是类似的属性,即指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社会组织,从这个意义上非政府组织被称之为区别于政府与企业的“第三部门”。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在观察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时需要注意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法律地位与实际属性不完全对等。
在中国,与萨拉蒙的定义最为接近的法律实体,是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并为《民法通则》所承认的社会团体,以及按照有关行政法规所定义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5]但它们并不代表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全部,也称不上是典型。
这主要与中国民间组织在双重管理体制下的登记困境和税收法律体系不完善造成的公益不足相关。
如一些从事非营利公益活动的组织不得不以企业法人的身份存在,而一些营利性的培训机构等也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名义上成为非营利组织。
同时,社会团体大多缺乏“独立性”和“自治性”,而许多未经注册的组织却在不同程度上合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在国外,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地位一般依据税收情况确定,如美国非营利机构在国税局申请,大量基层组织并未经过国税局登记而存在,虽不享有免税待遇但具有合法地位;日本除正式登记为npo 法人之外,存在大量的任意团体;我国台湾地区也存在许多合法的“非法人”非营利组织。
第二,处于转型中的事业单位可以被纳入观察视野。
由于计划经济下的政企合一、政社合一,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不仅缺乏独立于政府运作的民间组织,甚至连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也不存在,有的只是国家概念下的“单位”。
[6]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这些“单位”逐渐分化成为市场体系中不同运作机制的部门。
事业单位正处在转型的时期,一部分已经相对独立出来,成为具有一定自治性的实体,更多的还在转化的过程中。
而从发展的角度看,事业单位今后必将趋于分化,除少量重要者由国家财政支持成为国立的非营利机构,大量的事业单位或者转化为市场经济中独立运作的经济实体,即企业,或者成为社会中自治性的非政府组织。
如目前医院的非营利、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已经实施,体现了卫生事业单位转型的思路。
第三,政治性自治组织属于广义的非政府组织概念。
萨拉蒙在其早期研究中,对非政府组织的界定还有“非政治性”和“非宗教性”的限制,但后来特意去掉了这两个条件,扩大了非政府组织的范围。
有人认为在中国村民自治过程中产生的村民自治组织(村委会)以及社区建设中出现的社区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也应被包括在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中[7].我们认为,在广义上,村委会和居民委员会也合乎非政府组织的属性,但其产生背景较特殊,且是一个数量众多的同质群体,因此在研究时需要将其与一般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区分开来。
概而言之,我们认为,定义中国非营利组织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具有正式的组织形式、属于非政府体系的社会组织,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或互益性,但并非面面俱到,需要客观而动态地加以观察和理解。
在当前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历史条件下,较宽泛的界定标准将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相关社会组织的发展。
当然,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和管理,应当细致分类,以便针对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按其特性区别对待。
真正较严格地满足上述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的组织,可理解为狭义的或典型的非营利组织。
2.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分类体系目前,中国尚没有一个明确的非营利组织分类标准。
现行法规体系中只将其划分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对于完善税收与管理体系显然不利。
从长远看,美国的做法值得借鉴。
在美国,只为会员服务的互益型组织虽可享受免税待遇,但接受捐赠时要计算所得税;只有那些为公民服务的公益型组织不仅享受免税待遇,且其接受捐赠时会得到优惠的扣税待遇。
参照这一思路,可将中国现阶段的非营利组织大体上分为会员制互益型组织、会员制公益型组织、运作型组织和实体型社会服务机构等,其中各种类型下还可以再作细分。
另外,人民团体、未登记或转登记团体(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非营利性团体),都可依照其组成分别划入这些组织形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国有事业单位,它们是使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各种非营利性活动的组织,其中包括各种国有的医院、学校、剧团、养老院、研究所、中心、图书馆、美术馆等等,这类事业单位在登记管理上属中央编制办。
许多事业单位目前正处在一个转型过程,部分也将逐渐分化成不同形式的非政府组织。
图1概括了中国现有的各种主要的非政府组织。
图1中国非营利组织基本分类与现有法规框架下的分类标准相比,上述分类体系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以公益性和互益性作为基本区分标准。
“公益”是指社会上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或社会全体的利益),“互益”是指某一特定群体内的互助性利益。
将单纯互助性的社团与公益性社团区别开来有利于税收政策的制定。
这里侧重说明一下互益型组织,它们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最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
存在于经济领域里的互益型组织,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行业协会、商会、职业团体、工会等,其共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们的活动和企业等营利组织密切联系在一起,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这类组织通常被称之为“经济团体”、“产业团体”、“劳工组织”等,而区别于通常所说的社团。
我们称之为经济性团体,由于其与市场经济结合最紧密,在运作机制、管理方法上都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团体。
互益型组织的另一类是社会性团体,如各种学会、同学会、联谊会、兴趣团体等,较为集中地体现了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
第二,将基金会单独列出。
目前我国的法规体系中将基金会同其他会员制社团统一归为社会团体,而实际上基金会与会员制社会团体的组织性质与运作模式均有很大不同,将会员制组织与运作型基金会区分是当今世界常见的做法,如我国台湾地区分别用公益社团法人和公益财团法人来规范社会团体和基金会。
基金会又按照资金运营方式分为自行运营资金的“运作型基金会(operating foundation)”和专门用于资助的“资助型基金会(grant-makingfoundation)”。
第三,将实体型社会服务机构进一步细分。
由于学校和医院在满足公益需求中的特殊性和专业属性,一般均被单独列出,并通过特别立法加以规范,如日本的“特殊法人”(学校法人和医疗法人)等。
这类组织因其实体性和服务性的特点,通常不列入所谓狭义非营利组织的范畴。
在我国,现行法规中只有1998年公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能够对这类组织加以规范,但即使按照上述条例等级确认以后,也因没有明确的法人地位而在税收上难以定性。
因此,我们主张:将非营利医院和非营利学校单独列出实行特殊政策。
第四,给各种非营利组织以更大的法律生存空间。
如“未登记或转登记团体”,其中大量的是因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无法去民政部注册登记,它们采取多种变通的方式以便生存和活动,包括注册为工商企业等。
对于这类组织,不应一概视为“非法”而加以取缔,应依照法律允许它们生存和开展必要的活动。
二、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特征 1.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机遇截至2001年底,民政部登记的全国各类社会团体12.9万个,重新登记确认的民办非企业单位8.2万家。
[8]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种状况体现了非营利组织面临的许多有利的发展机遇,主要包括如下6个方面:第一,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带来了生存空间。
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蕴涵在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巨大的能量和多样化的需求,原有的政治化、行政化、一体化的社会走向了开放化、市场化和多元化。
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形成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为整个社会走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多元治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