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代大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现代化,其标志是公民具有公民意识。所谓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国家和社会中的身份地位的自觉意识,是对自己应当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的自觉意识,是对公民主体地位的自我确证。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仅首次将“公民意识”写进党代会报告,而且明确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课题,即“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稳步发展,广大民众的公民意识也不断增强。但我国公民意识的整体水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还不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努力培养具有现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中国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其中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强弱从根本上关系到整个国民的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历史重任,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突出的紧迫性,有利于大学生克服市场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和社会丑恶现象的消极影响,成为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一、大力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克服市场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从而成为未来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公民意识首先表现为一种主体意识,是公民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也是公民对自己是国家主人的自觉意识。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要求主体具有主动性,自觉去实践、探索和改革,要增强主体的目的性意识,避免有盲目行为,要求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中国社会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严酷的封建礼教秩序中,主体意识的孕育、生存的可能性被完全剥夺,忠君意识、权力崇拜却成为人的自觉意识。市场经济一方面以一种难以抗拒的物质力量使人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直接唤醒和强化社会成员的主体意识,使之认识到自我权利、利益、尊严、责任和风险等;另一方面又造成过分强调自我,偏重经济

利益,唯利是图,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只求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却不强调自己对社会的贡献,片面强调自我权利的保障,而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相对减弱。

2.有利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大力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学生公民意识体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是构成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一定要把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到振兴中华、提升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通过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增强公民意识,使大学生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大学生更加自觉地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得到大力弘扬,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得到大力加强,使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1)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法治理念是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公民意识教育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息息相关。通过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使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得到更好体现,使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民主管理意识得到普遍增强,使基层民主得到切实发展,大学生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2)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全体公民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社会秩序更加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公民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对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权利和义务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很好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真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有利于增强和提高大学生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民主制度建设要受许多条件的制约,既受制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也受社会成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和教育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民主制度生存的基础在于公民的自觉的、持续的参与。但是,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度里是根本无法实现民主的,文化的沙漠上长不出法治的

绿洲。我国的现实情况却是,文盲和半文盲的绝对数字巨大,受过良好教育的少数人与教育不良和未受过教育的多数人之间在文化素质和能力上的差距日益扩大。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缺乏当家作主的主体意识,敬畏、屈从、依附外部强权势力,特别崇拜权力,依附权力。大学生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这个受到过较高教育的群体的作用,使他们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担当起更多的责任。但是其正确的政治观尚在形成的过程中,对政治生活的参与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保护和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政治热情的同时,要对大学生的政治行为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把他们的政治行为引导到党和人民期望的方面来,增强其政治责任感、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公民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学生对国家政治体系的价值产生认同感和信念,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他们掌握有关政治运作的知识和参与政治的能力,形成参与和自治的性格特征和思维行为习惯。

二、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及原因分析

1.缺乏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现代公民意识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良好的

公民意识也必须包括正确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许多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多关注自身权利,并确立了以权利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从而忽视甚至逃避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出现了把义务与权利、义务与道德混淆在一起的情况。

2.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行不统一

大学生对公民意识的认识更多停留在书本上和口头上,没有真正内化为个人意识,更不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应有的公民素质。“一个人道德知识不论有多么渊博,若无切身体验或情感的介入,就不会有任何行动;或者一个人光有善意,却无坚决执行善意的性格力量,那也只不过是一种伪善;即使有道德知识和道德情感,不付诸行动,依然构成不了一种美德。”在多年系统教育下,大学生公民基本知识水平普遍较高,但行为水平偏低。一些大学生的公德践行水平较低,缺乏在公共生活领域中与社会、他人和谐共处的能力。

3.自我意识较强,国家意识较弱

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大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大学生能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树立独立的人格意识,这也是现代公民意识的必然要求。但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