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课堂、练就激情飞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高效课堂 练就激情飞扬

冉振云 高中数学

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变革教学方式,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课程,落脚于课堂,才能取得成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真正实施数学素质教育。

那么,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叶澜教授曾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文中指出:“必须突破‘特殊认识活动论’的传统框架,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的认识课堂教学,构建课堂教学观。”对此,我理解为:只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只有实现生命与生命对话的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只有实现学生亲自参与,经历发现、探究、研究等实践和创造的过程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高效数学课堂。

案例: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双曲线的性质》一节的教学中设计了几个教学问题,目的在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探究、研讨的学习方式,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交流、共享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高效数学课堂。

问题:请指出下列双曲线的渐近线,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双曲线的草图:

(1)116922=-y x ; (2)4

116922=-y x ; (3)116922-=-y x ; (4)4

116922-=-y x 探究1:对比方程12222=-b y a x 与122

22-=-b

y a x ,你有何结论?

探究2:方程)0,0(22

22>>=-b a k b

y a x 所表示的曲线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探究3:改变渐近线的夹角,何时最特殊?此时的方程如何?若将双曲线旋转45°,又有何结论?

教学中,问题提出的起点较低,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指出双曲线的渐近线,并绘制出大致的图形。绘图活动中,我让大家比一比谁的图最美,学生们很兴奋,尽力追求完美,体验成功的快乐。当学生完成绘图并沉浸在自己作品欣赏之中时,我突然抛出探究问题1:对比(1)与(2)、(3)与(4),你有何发现?学生非常兴奋,重新观赏自己的绘图作品,很快发现了规律,独立的完成了方程12222=-b y a x 与122

22-=-b

y a x 表示的双曲线具有的共渐近线的规律。 继而我给出探究问题2:上述问题可否推广到形式为)0,0(22

22>>=-b a k b

y a x 方程的任意形式?经历了初次成功,学生的思维被问题牢牢抓住,他们积极探究,相互争论,对取不同值分组操作。在探究中,几位学生提出了问题:当k=0时,不是双曲线,图形是什么?我让班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几位学生帮助解决,这几位学生表现得非常兴奋,讲解的与提出问题的学生都非常认真,对于他们,我都给予了表扬与肯定。之后,我利用多媒体演示,验证他们的问题,进一步使他们加深对数学问题之间联系的认识,体会数学美。

在多媒体演示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改变渐近线的夹角,何时最特殊?此时的方程如何?若将双曲线旋转45°,又有何结论?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被充分调动起来,争论着、交流着,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体验与兴趣结合起来,课堂“活”了起来,课堂在师生对话中展开,在师生、生生交流中演绎着,在思维碰撞中进行着……。

反思:

在本节课中,其“生命活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是“活”的课堂,“动”的课堂,“学”的课堂。

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精心设计有利于主体发展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积极思考。如:小组讨

论,分工与合作;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器官被释放,并通过自身感悟,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的内化过程,完成头脑中对事物的重新组织、选择和建构的过程。学生有充足的思维和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有话题探究、研讨,并在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唤醒了创新潜能。在全身心投入活动中,达到认知、情感、行为的发展,完成学习意义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最终实现素质的发展,生命质量的提高。

2、课堂是每个学生都得以“张扬”的课堂。

“多一把衡量学生的尺子,就会多一批眼中的好学生。”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因材施教,就是让每个生命的个体在课堂中“活力四射”。本节课中,教师有层次地设计问题,并给予不同学生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问题的讨论,从操作到思考再到拓展,每位同学在自身的知识层面都得到提升与发展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问题的空间,有不同的收获。如:通过渐近线与其方程的统一性的研究,有能力的学生将会有进一步的推广:以任意两条相交直线A 1 x+B 1 y + C 1 =0与A 2 x+B 2 y +C 2=0为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可以写成 (A 1 x+B 1 y + C 1)·( A 2 x+B 2 y +C 2) =k(k ≠0)。从而,我们可以很方便研究诸如)()(ad bc b ax d cx x f ≠++=,)0()(≠+=ab x

b ax x f 等函数的图象。

3、课堂是在师生有效交往中“生成”的课堂。

新课程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生命与生命对话的课堂”,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在师生有效交流的过程中生成的。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工具 ,不再是教材与考试的注解者,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学生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研究教学,将“法定课程”与“师定课程”相结合的同时,承担起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等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些角色与教学活动有机的统一起来,用自己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不断地用激励的言语、丰富的表情、赏识的目光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学生自然地回报以热情、真诚和精彩的表现,在“民主、和谐、合作、共享”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共同分享生命的智慧,最终实现教师生命价值与学生的生命价值统一的目的。

4、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有效的、高效的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