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设计分析学生状况的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3
二、正确认识教学活动中的学生
1.学生不是白纸
❖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 么”——奥苏伯尔

美国《人如何学习的报告》:“学生在来教室
时,也带来了他们对世界的已有看法。如果没有最
初的看法,他们可能就无法领会在教室中所授的新
概念和信息。”

教师要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背景,
打破“零起点”的惯性思维。
a
8
三、分析学生前在状态的策略
1.对学生前在状态的理解
前在状 态包括
a.已有的知识 b.个体的经验
c.个体差异
进入教学活动 前的真实状态
教学设计中,教师对学生
a.已有的知识把握比较准确
b.个体经验 c.个体差异
的分析则往往是抽象、笼统的
a
9
2.对学生个体经验的认识
❖ 对个体经验的理解:手指伸进火中被烧伤、 有疼痛感。
我们改进教学实践的思考:
(1)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你思考过吗?
(2)教师指导,略读课让学生自己去读,你能尝试吗?
(3)生生互动充满课堂,各小组有效学起来,你研究了吗?
(4)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你有过体验吗?
a
17
a
18

经过尝试、思考、交流,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法,
应用了转化为整数乘法的方法。应让学生亲历主动获取知
识的过程,去自我完成知识建构。
a
7
3.学生不是标准件
❖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个性的认 知过程。
❖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陶行知
❖ 培育千姿百态的幼苗,教师要做“肥料”,催苗助长,让全 体都有进步,又允许快慢不一,先后有别。
❖ c.创造民主平等、真诚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展示真
实的自我。
a
14
策略之二:善于分析学生学习中的各 种可能性

这种分析,主要凭借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深入了解和
研究,发现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潜能,
❖ 案例:数学“条形统计图”
❖ 条件:提供一组学生出生月份的零散数据
❖ 问题:怎样统计,可以既快又明了地反映数据的分布?
❖ 预设可能:(因为问题有开放性)
1.可能有无法进行统计的情况;
2.按一个月为一组进行统计;
3.也许会有人按照一个季度为一组统计;
4.其他情况 ,按两个月或 四个月统计 。
教师准备、引导比较认识、选择统计方法
a
15
策略之三:正确分析学习的困难与障碍
方法: 1.改变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来静态化、抽象
化分析学习困难的习惯; 2.针对学习内容,课前预习定向思考,从学
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a
2
2、教师应关注的两个转变
A、从忽视学生向关注学生转变 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三性:
(1)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 (2)学生有学习的潜在性; (3)学生有学习的差异性。 B、从“抽象学生”向“具体学生”转变
建立学生“具体个人”意识,将学生置于信息 化的社会时代,多样化的文化氛围、丰富的生活环 境和特定的人际关系背景下来认识,形成具体的学 生形象。
a
11
❖ 4.学会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 造成学生个体差异的因素:
①有来自先天的因素;
②主要是来自后天的发展

包括: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差异和
生活经历的影响及多种同步班,提高班的影响,无形
中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承认差异,关注差异和研究
差异,把个体差异当作教学资源去开发和利用。
又要走出“同起点”的思维方式,即关注“群体”学习 起点,又注意“个体”差异,把握好学生的现实起点, 找准教学切入点。
a
5
教学实践中的现象:
1、一篇课文老师没教,学生就已经有了自己的 理解
2、老师上了一篇精读课,学生能把略读课上的 很精彩
3、二年级数学考试题超课标,出现了除法,不 少学生会做,且有全对的
❖ 个体经验包括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体 验和从实践中获取的生活经验。同时学生的视 野和生活阅历日渐丰富,不断拓宽。
❖ 教学中,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 已有的个体经验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学生 的个体经验是教学的基础性资源。
a
10
3.案例:学生个体经验与“轴对称图形”的教 学

对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所感知:折纸、剪纸,用“对称”
生提出的问题来洞察学习困难的类型和分布; 3.课前个别调查若干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
判断学习障碍产生的范围; 4.观察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反应,研究学习困
难的解决途径。
a
16
回顾改革历程,改进教学实践
1、上世纪70年代邱学华总结尝试教学法(小数) 2、上世纪80年代钱梦龙的三种课型:自读、教读、训练 3、上世纪90年代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共同特征:正确认识学生、相信学生潜能、创造发展空间
❖ 案例:对所教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
a
12
❖案例:学生语文学习状况分析(提纲)
1、总体情况分析
2、学习习惯分析
3、学习能力分析
4、学生间差异的详细说明和相应对策: “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帮助每个学生在 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使优势更优,弱势转 化。
a
13
四、分析学生潜在状态的策略:
策略之一:认识学生潜能的存在价值
❖ 人类的潜能包括:一般的生物潜能,指跑、跳、手工 操作等;
❖ 特有的心理潜能,使人追求发展的内在倾向。
❖ 如: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公正、展现自我等。
❖ 结论:人类具有学习的内在潜能,需要教师去开发,促 进发展。
❖ 做法:
❖ a.对学困生不放弃,不存有偏见;
❖ b.为每个学生提供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
❖ 案例:《应运题计算》3个大筐可装90千克苹果,2个小筐可 装50千克苹果。果园里摘了400千克苹果,用哪一种筐装比较合 适?为什么?(口答)
❖ 过程:①90÷3=30(千克)(大筐)
50÷2 =25 (千克)(小筐)
②400÷25=16(个) 400÷30 =13(个)… …10(千克)
❖ 学生讨论交流(略)
描述现象。
❖ 易混点:
(1)把物体对称美等同于平面图形内的“对称”。
(2)“把图形两边完全相同”等同于图形对折后两边全重 合的“对称”。
❖ 学生的个体经验对于学习新知:可能产生正面效应,也可 能产生负面效应。
❖ 教师引导:辨析区分学生易混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轴对 称图形”的概念。
❖ 作用:为学习新知搭建平台,提供感性化支撑。
新课程教学设计 分析学生状况的策略
主讲:李元功 2008年10月
a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
一、教师对新课程中学生的重新认识
1、课堂活动是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人生历程
❖ “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

——叶澜

学生是具有个体生命价值的人,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对学
生的认识:

从“认知体”向“生命体”的本源回归,需要在教学中
a
4

教师应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a、逻辑起点;b、
现实起点
❖ a、指学生按教材的学习进度,应具有的知识基础;
❖ b、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现在具有 的知识基础。
❖ 实际教学;多数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现实起点高于逻 辑起点,但接受慢的学生现实起点又往往低于逻辑起点。
❖ 策略:教学设计既要打破“零起点”的惯性思维,
4、… …
教师思考:学生“会”了多少?还应得到哪些发 展?本课的教学目标该如何拟定?
a
6
2.学生不是容器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
把。”——古希腊 普罗塔戈
案例:《小数和整数相乘》2.35×3=?
写法1
写法2
两种写法各讲算理

再对照竖式口述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象整数乘
法的竖式那样:末尾对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