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采桑子》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
短棹:划船用的小桨。
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翻译】: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
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欧阳修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宋代: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
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
人在舟中便是仙。
标签抒情、写景、写水、西湖、旷达译文西湖风光好,天光水色融成一片,景物都那么鲜丽。
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惯了不停的管弦乐声。
那风清月白的夜晚更是迷人,湖面好似一片白玉铺成的田野,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呢,这时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啊!注释⑴云物:云彩、风物。
⑵琼田:传说中的玉田。
赏析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侧重于月色下的西湖,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着力表现西湖的恬静脱俗。
词人用鸥鹭闲眠来烘托,一方面突出西湖的静谧,另一方面暗示西湖的游客的高雅脱俗,没有功利之心:尽管游人往来、管弦声声,但是鸥鹭毫不戒备,依然安睡。
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
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
宋代士大夫们游湖,习惯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兴。
鸥鹭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早已听惯不惊。
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已无机心,故能与鸥鹭相处。
相传古时海边有个喜爱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边,鸥鸟群集,与之嬉戏。
欧公引退之后,欢度晚年,胸怀坦荡,与物有情,故能使鸥鹭忘机。
词的下片写月下西湖的景色及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
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
清风徐徐,月光皎洁,湖水澄澈,晶莹透明,月光一照,闪闪发光。
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
“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
人在此时此境中,很容易产生“人在舟中便是仙”的妙想,谁还愿意乘着骖鸾做神仙呢!后来张孝祥过洞庭湖作《念奴娇》云“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采桑子》古诗注释与译文
[cǎi sāng zǐ]
采桑子
[ōu yáng xiū]
欧阳修
[shí nián qián shì zūn qián kè,yuè bái fēng qīng, yōu huàn diāo líng。
]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
[lǎo qù guāng yīn sù kě jīng。
]
老去光阴速可惊。
[bìn huá suī gǎi xīn wú gǎi,shì bǎ jīn gōng。
]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jiù qū zhòng tīng。
]
旧曲重听。
[yóu shì dāng nián zuì lǐ shēng。
]
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释:
1.凋零:本意为花草树木凋落。
此处比喻为人事衰败。
2.鬓华:两鬓头发斑白。
3.把:手持。
4.觥(gōng):古代酒器,腹椭圆,上有提梁,底有圆足,兽头形盖,亦有整个酒器作兽形的,并附有小勺。
译文:
十年前,酒席宴上我是客人。
春风得意前途亮。
如今好友相继离去,忧愁疾患催人朽。
想起了往事,倍觉光阴流转如此迅速。
鬓发虽已经变成了白色,但是我的心没改变,如今在酒席前仍把酒杯端起。
旧曲重听。
心里觉着耳熟,就好似当年醉里听。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
短棹:划船用的小桨。
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翻译】: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
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
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
【采桑子】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采桑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欧阳修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赏析】
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甚爱颍州西湖风光。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写下了十三首纪游写景的《采桑子》,并有一段《西湖念语》作为组词的序言。本篇是组词中的一首。它写湖面饮酒赏曲。平波泛舟,云影倒映湖底,澄澈透明,仿佛别有天地。本词描写了暮春西湖迷离的美,语言清丽,风格空灵淡远,全词充溢着悠然闲怡之趣。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采桑子》由我国宋代诗人欧阳修所作,整首词通过朱轮钿车争道、游人簪花而归的特写镜头,形象描绘了一幅颍州西湖清明上巳时期的风情画。
这首《采桑子》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代:欧阳修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译文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西湖风光很好。
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
谁家的车马在抢道争先?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的车子,为了超前,绕从道旁的柳树行中奔驰而过。
游人在日暮时分相随归去。
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哗不已。
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
注释上巳:节日名,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人们多到水边嘻游,以消除不祥。
争道:游人车辆争先而行。
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
汉制,太守所乘之车,以红漆涂轮。
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
这句是说装着朱轮的钿车在绿柳之下驶过。
相将:相随,相携,即手牵手。
醉醒:醉酒的人和酒醒的人鉴赏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
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
《梦梁录》卷二载:“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
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这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们游春的盛况。
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处。
看绿柳丛中,车如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西湖岸上,游人如织,各色人等都在享受欣赏着大好春光。
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春游的队伍。
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白天西湖春游图。
下片写游人返归的景象。
日暮时分,酒醒了的、还在醉着的,前后相将归家。
采桑子欧阳修原文及译文轻舟
采桑子欧阳修原文及译文轻舟
欧阳修的《采桑子》是一篇以比喻的方式抒发心情的文章,是他一篇很有代表性的小令,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悲情,希望能把自己藏起来,避开一切物欲和变故,就像采桑子那样。
采桑子
采桑子,唤作采薇,
持舟求之,苦寻无所。
山明水秀,芳草连翠,
心恨途穷,访寻难寻。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行人更少复无言,
唯有花前酒满瓶。
青冥浩荡江山去,
烟波楼台千重深。
我欲与君相知去,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采桑子,被叫做“采薇”,我使船前往寻找它,却苦苦寻觅无果。
山高水秀,鲜花簇簇,而我的心却深恨此途穷至尽头,难有寻觅之时。
一望便可明见,曲山起伏,景象各异。
走在这处,行人更少,也无话可谈,只有花前的酒杯满溢出来。
青冥的天空之中,似乎有江山去向,万重的屋檐和台阁比邻而居。
我只想与您相知,坐上轻舟而渡过千重山。
分析
《采桑子》是欧阳修一篇有代表性的小令,文章以比喻的方式抒发心情,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悲情,希望能把自己藏起来,避开一切物欲和变故,就像采桑子那样。
具体而言,欧阳修在文章中表现出了特有的抒情寓意,以比喻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厌倦,采桑子就是把自己放进一个调和的风物之中,藏起来,隐逸而绝境。
评价
《采桑子》是欧阳修一篇有代表性的小令,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抒情的意境,以比喻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厌倦和悲情,将自己寄寓在某种美好的地方之中,把自己藏起来,躲开物欲和变故。
文字凝练,押韵自然,语言优美,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内容有深度,是一篇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章。
《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
《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得一组联章词。
全词描绘颍州西湖得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得山水画。
这十首词是在继承基础上得创新之作,从内容、手法和风格上都实现对传统得突破,具有独特得审美价值和较强得词史意义。
下面是《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请参考!《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采桑子十首1其一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其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
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其六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其十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
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词句注释1.采桑子:词牌名。
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2.轻舟:轻便得小船。
短棹:划船用得小桨。
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3.绿水:清澈得水。
欧阳修《采桑子》原文、注释及译文
欧阳修《采桑子》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采桑子》
宋·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栏杆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群芳:各种各样的花草。
狼藉(jí):散乱。
残红:指落花。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春空:春天消失了。
帘栊(lóng):窗帘。
栊,窗棂。
【大意】
烂漫的百花凋谢之后,颍州的西湖还是那样美好。
飘零的花瓣散落在地上,轻飞的柳絮像是蒙蒙的细雨,和风整天吹拂着栏杆旁的柳丝。
音乐和歌声随着游人的离去而消失,这才让人感觉到春天已快要逝去。
我正要慢慢地放下窗帘,却看到一双燕子在细细的春雨中飞回来了。
采桑子欧阳修原文
词的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 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 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 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 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 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 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 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 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宋代颍州 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 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 于文人笔端。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 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原文译文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原文|译文|赏析《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这首词是捕捉住夕阳西下时分的景物特征来写的。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原文宋代: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
水面风来酒面醒。
译文及注释译文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
宽广的湖面波平似镜,小船横靠在那静寂无人的岸边。
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
傍水的栏杆边上凉风习习,带来了阵阵莲荷清香。
这拂水的凉风,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注释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②坞:湖岸凹入处。
③汀:水中洲。
④轩槛:长廊前木栏干。
⑤芰:即菱。
赏析“残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
“夕阳无限好”,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即逝的黄金时刻。
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的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熔金”、“合璧”那样绚丽的色彩了。
但这时的西湖,作者却觉得“好”。
好就好在“花坞苹汀”。
在残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种在花池里的花,长在水边或小洲上的苹草,无一字道及情,但情却寓于景中了。
“十顷波平”,正是欧阳修在另一首《采桑子》里写的“无风水面琉璃滑”。
波平如镜,而且这“镜面”浩渺无边。
“野岸无人舟自横”,这句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诗“ 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改“渡”为“岸”,说明“舟自横”是由于当日的游湖活动结束了,因此这“无人”而“自横”的“舟”,就更衬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静沉寂。
“西南月上”,残霞夕照已经消失。
月自西南方现出,因为不是满月,所以虽在“浮云散”之后,这月色也不会十分皎洁。
这种色调与前面的淡素画图和谐融洽,见出作者用笔之细。
“轩槛凉生”,这是人的感觉。
直到这时才隐隐映现出人物来。
至此可知,上片种种景物,都是在这“轩槛”中人的目之所见,显然他在这里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
采桑子欧阳修词语及翻译
采桑子欧阳修词语及翻译《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
全词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采桑子·其一》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隐娘说: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
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采桑子·其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隐娘说:春光深浓,雨过天晴,西湖景色更显美好。
百花百草争奇斗艳,蝴蝶蜜蜂纷飞喧闹,晴朗的阳光照耀花儿暖热得像要燃烧一样。
木兰做的船桨划着画舸悠然离去,就好像是天上神仙的光辉返照湖上碧波,水面辽阔,风高气爽,船上的人悠扬地奏起了管弦。
《采桑子·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
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隐娘说:西湖风光真好,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
* ,缓缓前进的船中安睡着醉倒的客人。
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无物。
仰视蓝天,俯视湖面,水天相映,不禁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
《采桑子·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隐娘说: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的柳絮狂乱飞舞,迷迷蒙蒙,垂柳轻拂着栏杆,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我才顿然发觉西湖之春的空静,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采桑子原文及翻译欧阳修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原文及翻译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采桑子宋欧阳修古诗翻译
采桑子宋欧阳修古诗翻译采桑子宋欧阳修古诗翻译《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
全词描绘颍州西湖自然之美,写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山水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采桑子宋欧阳修古诗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采桑子十首其一轻舟短棹西湖好2,绿水逶迤3。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4。
无风水面琉璃滑5,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6,惊起沙禽掠岸飞7。
其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8。
玉盏催传9,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10,空水澄鲜11。
俯仰留连12,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13,狼籍残红14。
飞絮濛濛15,垂柳阑干尽日风16。
笙歌散尽游人去17,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18,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19,贪向花间醉玉卮20。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21。
其六清明上巳西湖好22,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23。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24。
谁羡骖鸾25,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26,水面风来酒面醒。
其十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27。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28,城郭人民。
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词句注释1、采桑子:词牌名。
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2、轻舟:轻便小船。
短棹:划船用小桨。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欧阳修的《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这首词描写了西湖夜晚的景色,歌颂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更多宋代诗人欧阳修诗词鉴赏请关注。
【原文】采桑子⑴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⑵。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⑶。
谁羡骖鸾⑷,人在舟中便是仙。
【注释】⑴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从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独立的一个词牌。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敷媚”。
《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
双调,四十四字,八句。
上下片都是起句仄收,以下三句用平韵。
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
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⑵云物:犹言景物。
⑶琼田:传说中的种玉之田。
⑷骖鸾:仙人乘鸾鸟登仙。
骖:驾,乘。
【作品介绍】《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此词上片着重写颍州西湖的夜景,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下片描写在月白风清的.夜色中,湖水似一片玉田,而由此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幻觉。
【白话译文】西湖风景真好啊,天光水色融为一片,景物都是那么清丽新鲜。
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惯了管弦。
那风清月白更是迷人夜,湖面好似一片白玉田。
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呢,这时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欧阳修晚年。
宋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
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
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
《采桑子》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的原⽂翻译及赏析《采桑⼦》的原⽂翻译及赏析 引⾔:欧阳修,北宋卓越的⽂学家、史学家,《采桑⼦》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采桑⼦》中的第四⾸,⼩编提供的欧阳修《采桑⼦》的原⽂翻译及⽂学赏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采桑⼦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尽⽇风。
笙歌散尽游⼈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中。
【⽩话译⽂】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柳絮时⽽飘浮,时⽽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得,整⽇轻拂着湖⽔。
游⼈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空寂,⼜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
【赏析】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采桑⼦》中的第四⾸,抒写了作者寄情湖⼭的情怀。
虽写残春景⾊,却⽆伤春之感,⽽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甚爱颍州西湖风光,创造出⼀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
⽽词⼈的安闲⾃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然地表现出来。
情景交融,真切动⼈。
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上下两⽚,纯⽤⽩描,却颇耐寻味。
上⽚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狼藉”、“飞絮”⼆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
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感情线索贯穿全篇。
⼈⼼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情忧伤则反之。
这就是所谓的移情。
⼀⽚风景就是⼀种⼼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
“笙歌散尽游⼈去,”乃指“绿⽔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笙歌处处随”的游⼈也意兴阑珊,⽆⼈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从上⾯三句景象所产⽣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境。
《采桑子》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采桑子宋·欧阳修原文: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注释: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
短棹:划船用的小桨。
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wēiyí):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liányī):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赏析: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
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
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word版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word版【原文】: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
短棹:划船用的小桨。
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翻译】: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
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
采桑子欧阳修译文及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译文及赏析采桑子欧阳修译文及赏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采桑子欧阳修译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采桑子作者: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
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宋代颍州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
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于文人笔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
“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后序》)。
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
公元1067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
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
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欧阳修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宋代:欧阳修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标签抒情、写水、西湖、荷花译文西湖风光好,荷花开后清香缭绕,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
彩画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
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注释西湖:指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西湖。
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旌旗:古代旌旗仪仗。
幢:古代的帐幔。
盖:古代一种似伞的遮阳物。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笙:簧管乐器。
赏析上片用“旌旗”来比况荷花的“红幢绿盖”,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
把荷叶比作红幢、绿盖的仪仗,随着自己前呼后拥,写出了荷塘荷花开放的旺盛姿态。
作者紧扣“西湖好”的总写到展开具体描写,碧绿清澈的湖水承载着小船与游者,长长的湖堤长满茂密的芳草,满眼的绿意,扑鼻的清香,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信息。
词中二三句主要通过视觉写“西湖好”,“隐隐笙歌处处随”则是从听觉写“西湖好”,这一句从侧面告诉读者,游湖之人何止醉翁。
描绘出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
下片写词人泛舟荷花深处,饮酒听曲,赏花饮酒的活动,已完全沉醉这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了。
“醉里归”写出词人心情十分惬意,这是观赏西湖秋荷所导至的,秋季西湖之美就自在不言中了。
全诗诗人游览荷塘,官场上的上的失意和烦闷,都被这荷香和微雨所冲散,带回的是一颗超尘脱俗的心境。
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以闲退之身,放怀 世外,写闲适怡悦之情, 不免花间余风,但于时节 风物的畅处中,却融入一 种人生感慨。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9
写眼前的实景,春光在不断消逝,用「尽日」 二字,景中极写悄然无声,清冷空寂的画面。
4
「群芳过后西湖好」,源于 政治风浪的感慨。经历过沧 桑的人生,才能道出此语。
上片实写湖景,反映內心 复杂的感慨。
5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译:悠扬的笙管乐歌消失已尽,湖上的 游客都离开了,顿时觉得春景一空。
写意中的虛景,想象过去湖上游乐的 盛况。解除了世俗的纷扰,固然是宁静 畅适、顿觉轻快。但世务脱去,又仿佛 若有所失,不免空虛,似乎矛盾。所以 谭献《词辨》说:「『笙歌散尽游人去』 句,悟语是恋语。」正是写这种复杂微 妙的心境。
6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回到屋里,等这双燕归来,把窗帘放 下来(一屋的清冷靜寂)。帘外,真的下 起了濛濛细雨。
在极静的境界中着以动象,觉余情袅 袅。表现出对春的留连眷恋,微露怅惘的 情绪。
下片虚写昔日游湖盛况。点明对春的 留恋和怅惘。鲁迅说:「没有哭过的不足 以语人生。」词人透过悲慨的排遣,透出 了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怀。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
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 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 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
六“一”: 一万卷书、一千
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 卷金石文、一张
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 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 《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
琴、一局棋、一 壶酒,再加上他
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本人一老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译:群花开放的时间已经过去,春光渐逝,却 更见西湖佳处—— (放眼望去)满地散乱的落花,漫空飞舞的柳 絮,(近处)栏杆旁,低垂的柳条终日柔软地 随风飘舞。
采 桑 欧子
阳 修
1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 六一居士初谪滁
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山,自号醉翁。既
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 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
老而衰且病,将退
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休于颍水之上,则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又更号六一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