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访问控制技术概述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技术概述

信息安全技术概述

信息安全技术概述信息安全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来保护信息系统及其中的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修改、破坏、披露、中断或篡改的威胁。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信息安全技术进行概述,包括常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技术。

一、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的基础和核心技术之一。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使其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易被窃取或篡改。

加密技术可以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指的是发送和接收双方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3DES 和AES等;非对称加密则使用一对密钥,即公钥和私钥,公钥用于加密,私钥用于解密,RSA就是一种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

二、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主要通过对用户的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来保护信息的安全。

身份认证通常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的方式,常见的身份认证协议有LDAP和RADIUS等。

在用户身份验证通过后,还需要进行授权管理,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所具有权限的信息资源。

常见的授权管理技术有访问控制列表(ACL)、角色基于访问控制(RBAC)和属性基于访问控制(ABAC)等。

三、入侵检测与防护技术入侵检测与防护技术用于检测和响应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攻击。

入侵检测系统(IDS)可以通过监控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等方式来检测异常行为和攻击行为,并及时发出警报。

入侵防护系统(IPS)则可以采取主动防御措施,如封锁可疑IP地址、拦截异常流量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漏洞扫描器等技术来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四、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技术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技术可以用于记录和分析系统和网络的活动日志,以便发现和追踪安全事件。

安全审计可以检测一系列的异常行为,如登录失败、文件访问异常和系统配置改变等。

日志管理技术可以对日志进行集中存储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和安全事件,并进行相应的响应和恢复。

五、恶意代码防护技术恶意代码是指恶意软件(如病毒、蠕虫、木马等)和恶意行为代码(如SQL注入、XSS等)。

网络安全9-访问控制技术

网络安全9-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三要素:

访问控制的最基本概念

访问控制系统要素之间的行为关系参见下图:
访问控制过程


访问控制由两个重要过程组成 1、通过认证来检验主体的合法身份; 2、通过授权(Authorization)来限制用户 对资源的访问级别。 在认证和授权后,访问控制机制将根据预先设 定的规则对用户访问的资源进行控制,只有规 则允许的资源才能访问。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第9章 第2节
9.2 入网认证



入网认证即入网访问控制。它为网络访问 提供了第一层访问控制 入网认证控制哪些用户能够登录到服务器 并获得网络资源,也控制准许用户入网的 时间和准许他们在哪台工作站入网 入网认证实质上就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 证
第9章 第2节
9.2 入网认证
网络安全
刘敏贤 副教授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9章 访问控制技术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对入网访问控制、物理隔离、 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等技术的实现原 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介绍了一些新型访问 控制技术。
第9章 访问控制技术



9.1 访问控制技术概述 9.2 入网认证 9.3 物理隔离措施 9.4 自主访问控制 9.5 强制访问控制 9.6 新型访问控制技术

例:工行、建行(见备注)
身份认证技术方法

目前,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中常用的身份认证方 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4. USB Key认证



基于USB Key的身份认证方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 方便、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它采用软硬件相结合、一 次一密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安全性与易 用性之间的矛盾。 USB Key内置单片机或智能卡芯片,可以存储用户的密 钥或数字证书,利用USB Key内置的密码算法实现对用 户身份的认证。 基于USB Key身份认证系统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一是 基于冲击/响应的认证模式,二是基于PKI体系的认证模 式。

信息安全概论-4 授权与访问控制技术

信息安全概论-4 授权与访问控制技术
4
• 此时,授权是指资源的所有者或控制者准 许别的主体以一定的方式访问某种资源, 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是实施授权的 基础,它控制资源只能按照所授予的权限 被访问。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对资源的 访问进行了控制,才使得权限和授权得以 存在,但是,在特定的访问控制基础上, 可能存在不同的授权方式。
• 在信息系统中,资源主要指信息数据、计 算处理能力和网络通信资源等,在访问控 制中,通常将它们称为客体,而“访问” 一词可以概括为系统或用户对这些资源的 使用,如读取数据、执行程序、占用通信 带宽等,这些“访问者”通常被称为主体 ,而有的实体既可以作为主体,也可以作 为客体,如计算机程序,因此也常用实体 统一指代客体和主体。
• (1)传统DAC策略
• 传统DAC策略的访问权限的管理依赖于所有对客体 具有访问权限的主体。明显地,自主访问控制主要 存在以下三点不足。
• 资源管理比较分散。 • 用户间的关系不能在系统中体现出来,不易管理。 • 不能对系统中的信息流进行保护,容易泄露,无法
抵御特洛伊木马。
11
• HRU、TAM、ATAM策略
•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研究人员就对自主访问控 制进行扩充,提出了客体所有者自主管理该客体 的访问和安全管理员限制访问权限随意扩散相结 合的半自主式的HRU访问控制模型。1992年, 为了表示主体需要拥有的访问权限,HRU模型进 一步发展为TAM(typed access matrix)模型。 随后,为了描述访问权限需要动态变化的系统安 全策略,TAM发展为ATAM(augmented TAM) 模型。
5
访问控制策略是在系统安全较高层次上对 访问控制和相关授权的描述,它的表达模 型常被称为访问控制模型,是一种访问控 制方法的高层抽象和独立于软硬件实现的 概念模型。

访问控制技术综述

访问控制技术综述

2006年第28卷第4期第1页电气传动自动化ELECTRICDRIVEAUToMATIoNV01.28。

No.42006。

28(4):1~5文章编号:1005—7277(2006)04—000l—05访问控制技术综述鲍连承1,赵景波l,2(1.海军潜艇学院,山东青岛26607l;2.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访问控制是一门重要的信息安全技术。

论文介绍了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的原理和特点,描述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技术,分析了RBAC96模型、ARBAc97模型以及最近提出的NIsTRBAc建议标准的原理和特点。

关键词: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角色管理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AsurVeyonacce辎c帅troltechIlology—E≯AD—L妇n—c^P,191,Z且rAD-,抛—601’2(1.Ⅳ面ySH6m洲聊Ac础州,Qi增加266071,伪iM;2.A“幻mm如nco讹酽,日舶inE画船e^愕‰如邮蚵,日舶讥150001,吼im)Abstract:Accesscontrolisimportantinfo册ationsecuritytechnology.DiscretionarycontmlandmandatorycontIDlintroduced.Thetechnologyofmle—basedcontrolisdescribed.711leprinciplesandcharacteristicsofthemodelRBAC96andthemodelARBAC97weUthenewlypmposedNISTRBACstandardanalyzedindetail.Keywords:DAC;MAC;RBAC;mlemanagement1引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上应用的日益增加,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现。

目前,世界各国都深亥口认识到信息、计算机、网络对于国防的重要性,并且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信息安全的研究和实践。

身份认证及访问控制概述

身份认证及访问控制概述
18
身份认证及访问控制概述
基本概念
• 身份认证是指用户身份的确认技术,它是物联网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 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身份认证可以实现物联网终端用户安全 接入到物联网中,合理的使用各种资源。身份认证要求参与安全通信 的双方在进行安全通信前,必须互相鉴别对方的身份。在物联网应用 系统,身份认证技术要能够密切结合物联网信息传送的业务流程,阻 止对重要资源的非法访问。
• 终端身份安全存储。重点研究终端身份信息在终端设备中的安全存储 方式以及终端身份信息的保护。重点关注在重点设备遗失情况下,终 端设备的身份信息、密钥、安全参数等关键信息不能被读取和破解, 从而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
3
1 身份认证
基于PKI/WPKI轻量级认证
基于PKI/WPKI轻量级认证技术研究包括:
4
1 身份认证
新型身份认证
• 一般基于以下一个或几个因素:静态口令、用户所拥有的东西(如令 牌、智能卡等)、用户所具有的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动态签名 等)。在对身份认证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通常会选择以上因素 中的两种从而构成“双因素认证”。
非对称密钥认证
•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认证要求认证双方的个人秘密信息(如口令)不用 在网络上传送,减少了认证的风险。这种认证方式通过请求认证者和 认证者之间对一个随机数作数字签名与验证数字签名的方法来实现。
12
2 访问控制分类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中,权限和角色相关,角色是实现访问控制 策略的基本语义实体。用户被当作相应角色的成员而获得角色的权限。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
•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主要是针对面相服务的体系结构和开放式网络环 境,在这种环境中,要能够基于访问的上下文建立访问控制策略,处 理主体和客体的异构性和变化性。

信息安全中的访问控制技术

信息安全中的访问控制技术

信息安全中的访问控制技术信息安全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信息系统中,访问控制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用于保护系统中的敏感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权限管理和审计跟踪。

1. 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是访问控制的第一关口,它用于确认用户的身份。

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有密码验证、生物特征验证和令牌验证。

密码验证是最常用的身份验证方式之一,用户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访问系统。

为了增加密码的安全性,还可以要求用户使用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生物特征验证则利用个体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验证,比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和声纹识别等。

这些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伪造性,因此可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令牌验证是通过物理或虚拟的令牌实现的,用户需要携带令牌才能进行身份验证。

令牌可以是硬件设备,如智能卡或USB密钥,也可以是手机上的软件应用。

2. 访问权限管理一旦用户通过身份验证,访问权限管理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用于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合法授权的资源。

访问权限管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如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和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是将用户分配到不同的角色,并为每个角色定义一组可访问资源的权限。

当用户身份发生变化时,只需修改其所属角色,而无需逐个更改其权限设置。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则是根据用户的属性来决定其可以访问的资源。

例如,某些资源只允许在特定地理位置上的用户访问,或者用户必须在特定时间段内才能访问某些资源。

3. 审计跟踪审计跟踪是访问控制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监控和记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行为。

通过审计跟踪,系统管理员可以追踪和分析用户的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活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审计跟踪可以记录各种访问事件,如用户登录、访问文件、修改配置等。

网络信息安全的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网络信息安全的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网络信息安全的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网络信息安全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的安全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网络数据的安全,许多组织和机构都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最常见和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一、访问控制的概念及重要性访问控制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对访问请求者进行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以确保只有合法用户可以获取到系统或网络中的资源。

它是保护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访问控制能够确保只有经过身份认证的用户才能进入系统,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非法访问或篡改数据,从而保护网络数据的安全。

它可以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使用,确保系统只对有权限的用户开放。

二、身份认证的方式与技术1.用户名和密码认证这是最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之一,用户通过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来验证自己的身份。

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与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如果匹配成功,则认证通过。

2.生物特征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是一种身份认证技术,通过识别和验证人体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声音等)来确认用户的身份。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抵制密码泄露和盗用的风险。

3.数字证书认证数字证书认证是一种基于公钥加密的身份认证方式,依赖于密码学技术和数字证书基础设施。

用户通过数字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身份,确保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无法被篡改。

4.双因素认证双因素认证是将两种或多种身份认证方式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方式,以提高认证的安全性。

常见的双因素认证方式包括密码加令牌、密码加指纹等。

三、网络访问控制的常用技术手段1.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常见的网络访问控制技术,它可以根据规则策略过滤网络数据包,限制网络访问。

防火墙能够保护网络内部的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2.网络隔离网络隔离是通过物理或逻辑手段将不同的网络环境分割开来,避免未经授权的访问。

不同的网络环境可以根据安全级别的不同进行分割,确保敏感数据不被外部网络访问。

3.访问控制列表(ACL)访问控制列表是一种用于设置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访问权限的技术手段。

访问控制技术 信息安全概论课件与复习提纲

访问控制技术 信息安全概论课件与复习提纲

1.2 强制访问控制模型(MAC Model)
强制访问控制模型(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Model, MAC Model)最初是为了实现比DAC更为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美国政府和 军方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控制模型,这些方案或模型都有比较完善的和 详尽的定义。随后,逐渐形成强制访问控制模型,并得到广泛的商业 关注和应用。
任意访问控制对用户提供的这种灵活的数据访问方式,使得DAC广 泛应用在商业和工业环境中;由于用户可以任意传递权限,那么, 没有访问某一文件权限的用户A就能够从有访问权限的用户B那里得 到访问权限或是直接获得该文件;因此,DAC模型提供的安全防护 还是相对比较低的,不能给系统提供充分的数据保护。
自主访问控制模型的特点是授权的实施主体(可以授权的主体、管 理授权的客体、授权组)自主负责赋予和回收其他主体对客体资源 的访问权限。DAC模型一般采用访问控制矩阵和访问控制列表来存 放不同主体的访问控制信息,从而达到对主体访问权限的限制目的。
访问控制模型
访问控制安全模型一般包括主体、客体,以及为识别和验证这些 实体的子系统和控制实体间访问的监视器。由于网络传输的需要,访 问控制的研究发展很快,提出了许多访问控制模型。建立规范的访问 控制模型,是实现严格访问控制策略所必须的。20世纪70年代, Harrison, Ruzzo和Ullman提出了HRU模型。接着,Jones等人在 1976年提出了Take-Grant模型。随后,1985年美国军方提出可信计 算机系统评估准则TCSEC,其中描述了两种著名的访问控制策略: 自主访问控制模型(DAC)和强制访问控制模型(MAC)。基于角 色的访问控制(RBAC)由Ferraiolo和Kuhn在1992年提出的。考虑到 网络安全和传输流,又提出了基于对象和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列表ACL
优点:实现简单、实用,大多数PC、服务器和主机 都使用ACL作为访问控制的实现机制。 适用情况:系统需要区分的用户相对较少,并且这 些用户大都比较稳定。 缺点:如访问控制列表太大或经常改变,那么维护 访问控制列表就成为一个问题。

访问控制能力列表ACCL
能力指访问请求者所拥有的一个有效标签,它授权 标签的持有者可以按照何种访问方式访问特定的客 体。 访问控制能力列表以用户为中心建立访问权限表, 是常用的基于行的自主访问控制;它为每个主体附 加一个该主体能够访问的客体的明细表。

访问控制能力列表ACCL
例如,前面访问控制矩阵实例对应的访问控
制能力表如下所示:
cap (Bob)= { (Bob.doc, {拥有}),(, {读、写}), (John.exe, {执行})} cap (Alice)= { (Bob.doc, {写}),(, {拥有}) , (John.exe, {执行}) } cap (John)= { (Bob.doc, {读、写}), (John.exe, {拥有})}
第四章 访问控制
信息安全系 jlsxm@
问题提出


老问题 1、作为老师的我,如果在上课的教室丢了一个存有“信息 安全技术基础”课程试卷的U盘,那后果。。。 2、大方地把自己的电脑、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借给朋友, 却不希望朋友看到其中一些关乎个人隐私的文件或资料,该 怎么办? 新需求 例1: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全校师生都可以使用,但是只有 老师可以输入考试成绩,只有学生可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 价。。。 例2:作为QQ用户,执行同样的登录操作,为什么QQ服务器 可以识别出有的用户花了钱晋升为QQ会员,有的用户开通了 各种钻,更多的只是普通的QQ用户呢? 例3:论坛规定,发贴或跟贴必须要先注册并登录,而且只 有管理员可以删贴,甚至封贴。

信息安全概论访问控制理论

信息安全概论访问控制理论

信息安全概论第六章访问控制理论目 录Contents Page01访问控制矩阵模型02 Bell-LaPadula模型03 RBAC模型04 授权与访问控制实现框架通过对访问控制矩阵模型的介绍引进一些基本概念;揭示访问控制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访问控制理论本章主要内容6.1 访问控制矩阵模型访问控制模型是用来描述系统保护状态,以及描述安全状态的一种方法。

把所有受保护的实体(如数据、文件等)的集合称为客体(Object)集合,记为O ;而把能够发起行为的实体集合(如人、进程等)称为主体(Subject)集合,记为S 。

主体是行为的发起者,处于主动地位;而客体是行为承担者,处于被动地位。

在计算机系统中,常见的访问是r (只读)、w (读写)、a (只写)、e (执行)、c (控制)等,它们被称为权限(Right)集合,记为R 。

访问控制理论对于一个主体 和一个客体 ,用 来表示当前允许s对o 实施的所有访问权限集合。

这样可以得到以S 中元素为行指标,O 中元素为列指标,表值为 的一个矩阵A ,称为访问控制矩阵。

这时,系统的保护状态可以用三元组(S ,O ,A )来表示。

访问控制理论表6.1表示了一个主体集合S ={张三,李四,进程1},客体集合O ={文件1,文件2,进程1}的一个访问控制表(矩阵)。

访问权限集合为R ={r (只读),a (只写),ww (读写),e (执行),app (添加),o (拥有)}。

本示例中,一个用户对文件的读、写权限,对进程的执行权限比较容易理解。

李四对进程1的写权限可以定义为,李四给进程1发送数据,实现通信。

同样,张三对进程1的读权限可以定义为,张三接收进程1发来的数据,实现通信。

而进程1对自身没有任何操作权限,但对两个文件则有读权限。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系统的不同,可能一个相同名字的权限会有不同的含义。

如在一些系统中张三对进程1的读权限有可能会表示复制这个进程。

访问控制理论访问控制理论表6.1访问控制矩阵示例一客体文件 1文件 2进程 1主体张三{w}{r}{e,r}李四{a,e}{w,o,app}{a}进程1{r}{r}Φ表6.2给出访问控制矩阵的又一示例。

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技术综述

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技术综述

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技术综述魏明欣1,何长龙2,李伟平3(1.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长春130015 2.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 北京 100018 3.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长春130012)摘要: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的最基本元素,它们是用户登录网络时保证其使用和交易安全的首要因素。

本文首先介绍了常用的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对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技术的机制、实现方法等及相关知识进行简要介绍,以期对初次接触这两个领域的读者有所帮助。

一、概述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技术是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原理,如图1所示。

用户在访问网络信息时,必须首先进行身份鉴别,只有通过身份鉴别的用户请求,才能被转发到访问监控服务,访问监控服务根据访问请求中的身份和资源信息和取得对应的授权策略和资源的访问控制策略,以决定用户能否访问该资源。

身份库由身份(用户)管理员管理,授权策略和资源的访问控制策略由安全管理员按照需要进行配置和管理。

身份信息管理、授权策略和访问控制策略管理、用户在访问资源时所产生的身份鉴别信息、访问控制信息,以及入侵侦测系统实时或非实时地检测是否有入侵行为等系统运行期产生的安全审计信息均记录到安全审计系统,供审计人员审计。

图1 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技术保护信息资源安全示意图下面将我们将对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所涉及的身份鉴别模型、身份鉴别技术、访问控制模型与访问控制技术进行一般性质的讨论。

二、身份鉴别技术1.身份鉴别模型身份鉴别机制的一般模型如图2所示。

可信第三方声称者验证者图2 身份鉴别模型鉴别模型一般由可信第三方、声称者和验证者共三部分组成。

声称者向验证者声明自己的身份并出示用于验证其身份的凭证,验证者验证声称者的身份凭证,验证过程可由验证者独立完成也可委托可信第三方完成凭证的验证。

按照鉴别的方向分类,身份鉴别分为单向鉴别和双向鉴别。

单向鉴别时验证者鉴别声称者的身份,而双向鉴别时验证者和声称者相互验证对方向的身份。

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网络世界中,用户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是确保网络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的意义、现状以及相关技术和措施。

一、身份认证的意义身份认证是建立在数字身份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验证过程确认用户的真实身份。

身份认证的意义在于:首先,保护个人隐私。

在网络世界中,个人信息容易泄露,身份认证机制能够降低身份被冒用的风险,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其次,预防犯罪行为。

网络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犯罪行为,如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

通过身份认证,可以减少非法操作、降低犯罪活动的发生。

第三,维护网络秩序。

身份认证机制可以对用户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确保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二、身份认证的现状目前,网络中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密码认证、生物识别认证和数字证书认证等。

首先,密码认证是最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之一。

用户通过设置独立密码来验证身份。

然而,单一密码容易被猜测或者被恶意破解,存在安全隐患。

其次,生物识别认证通过人体的特征信息(如指纹、虹膜等)来确认身份。

生物识别认证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但成本较高,实施难度较大。

最后,数字证书认证通过公钥加密来验证身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然而,数字证书的申请和管理过程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知识。

三、访问控制的意义访问控制是指在网络中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和控制,对用户的访问进行限制和监控。

访问控制的意义在于:首先,保护敏感信息。

在网络中,存在大量的敏感信息,如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

访问控制可以限制非授权用户对敏感信息的访问,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其次,防止未授权入侵。

非法入侵是网络安全中的常见问题,通过访问控制可以对非法入侵进行监控和阻止,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第三,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访问控制可以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使用,防止资源被滥用和耗尽,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访问控制的技术和措施针对网络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目前有多种技术和措施可供选择:首先,多因素认证是一种提高认证安全性的有效方式。

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

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

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信息安全是指在信息系统、网络和数据库等各个层面上,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在如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安全问题变得日益重要,各级组织和个人都需要加强对信息的保护。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信息安全技术手段,以期提供有关信息安全的知识和建议。

一、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是信息安全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环,它能够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可以访问特定的信息资源。

访问控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 身份验证:用户必须提供有效的身份凭证,比如用户名和密码、指纹、虹膜等,以确认其身份的真实性。

2. 权限管理:根据用户的身份和角色,系统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级别的权限分配,比如只读权限、读写权限等。

3. 审计日志:记录和监控用户的操作活动,以实现对用户行为的跟踪和分析。

二、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中保护信息机密性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者获取敏感信息。

常见的加密技术包括:1. 对称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速度较快,适合大量数据的加密。

2. 非对称加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安全性较高,适合密钥的分发和存储。

3. 数字签名: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密和签名,实现对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验证。

三、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关注保护网络和网络设备的安全,以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一些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包括:1. 防火墙:设置位于内外部网络之间的防火墙,控制数据流量的进出,过滤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

2. 入侵检测与预防系统(IDS/IPS):监视网络流量,识别和阻止潜在的入侵和攻击。

3. 虚拟专用网络(VPN):通过加密技术,提供安全的远程访问,并保障在公共网络上的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四、安全漏洞管理技术安全漏洞是指系统、应用程序在设计和实现中存在的安全弱点,可能被攻击者利用。

安全漏洞管理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系统中的安全漏洞,以减少潜在的风险。

数据安全保护技术之访问控制技术

数据安全保护技术之访问控制技术

数据安全保护技术之访问控制技术简介访问控制技术是数据安全保护的基础之一,它是指通过对用户、程序或系统资源的访问进行授权并对未授权访问进行拒绝,从而控制对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资源的访问。

访问控制技术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例如:数据泄漏、非法入侵、破坏等。

在数据安全保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访问控制技术的原理访问控制技术是根据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和访问者进行授权和拒绝访问其资源的技术,其优点是可以避免非法的访问,保护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安全。

访问控制技术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基于身份验证的访问控制基于身份验证的访问控制是指在控制对计算机资源的访问时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只有通过身份验证后才能访问该资源,否则将无法访问。

身份验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口令验证:需要用户输入登录口令验证身份,也叫密码验证。

•物理证明:指需要用户提供物理介质如智能卡、指纹等进行身份验证。

•数字证书:使用数字证书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数字证书是指由可信的证书颁发机构颁发的,用于证明用户身份的电子证书。

基于身份验证的访问控制虽然保障了用户身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也有其不足之处。

比如,如果口令管理不当,可能会被猜测到,信息泄露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基于访问策略的访问控制基于访问策略的访问控制是通过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访问控制方式来确保不同用户或程序对计算机资源访问的允许或拒绝。

访问策略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强制访问控制(MAC):是一种基于安全标记的访问控制方式。

该策略是根据一个标记来确定某个主体是否有权访问一个对象或资源。

•自主访问控制(DAC):是一种基于主体或所有者的访问控制方式。

该策略是根据所有者定义的策略来确定某个主体是否有权访问一个对象或资源。

•角色访问控制(RBAC):是一种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式。

该策略是根据主体所配置的角色来控制访问该资源的权限。

•操作访问控制(OAC):是一种基于操作的访问控制方式。

该策略是根据主体被授权执行的操作来控制访问该资源的权限。

信息安全中的访问控制与审计

信息安全中的访问控制与审计

信息安全中的访问控制与审计第一章概述
信息安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安全的核心是访问控制和审计。

访问控制是系统中控制资源访问的技术手段,审计是为了监督访问控制政策的实施。

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中的访问控制和审计。

第二章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保障信息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

它可以限制用户访问某些资源,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访问控制主要分为身份认证和授权两个方面。

身份认证是指系统能够识别访问系统的用户的身份,通过用户名和密码来识别身份。

为了保证身份认证的安全性,系统需要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如密码策略、口令加密、多因素身份认证等等。

授权是指系统在用户身份认证成功后,授予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

目前常见的授权技术有强制访问控制、自主访问控制、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为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第三章审计
审计是为了监督访问控制政策的实施,确保制定的政策得以合理严格地执行。

系统可以记录所有的用户活动、事件和状态,对用户行为进行跟踪和监控。

通过审计可以及时发现漏洞和错误,及时修复和处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审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访问控制的监督,确保访问控制政策的实施;二是对系统的漏洞和错误的监测,及时检测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信息安全中的访问控制与审计是保障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可以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根据业务需求和工作环境,选择适合的访问控制技术和审计手段,并不断加强对安全威胁的预防和控制。

《访问控制技术》课件

《访问控制技术》课件

通过安全标签、安全上下文等方式,对信 息进行强制性的访问控制,确保信息的安 全性。
基于内容对信息进行感知和判断,从而决 定是否允许访问,适用于智能信息处理系 统。
访问控制策略
基于规则的策略
通过制定一系列规则来决定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规则可以基于用 户、角色、资源、时间等多种因素。
基于角色的策略
将角色与权限相关联,通过为用户分配角色来实现对资源的访问控制 。
04 安全审计与监控
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定义
安全审计是对系统安全性进行检测、 评估和改善的过程,目的是发现系统 中的漏洞和弱点,预防潜在的威胁和 攻击。
安全审计方法
安全审计结果
安全审计的结果应该包括漏洞评估报 告、安全建议和改进措施等,这些结 果可以为系统管理员和安全人员提供 参考和指导。
安全审计的方法包括渗透测试、漏洞 扫描、代码审查等,通过这些方法可 以全面了解系统的安全性状况。
02 访问控制技术分类
自主访问控制
总结词
用户自主决定访问权限
详细描述
自主访问控制是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判断,自主地设置和调整访问权限。这种控制方式灵活度高,但安 全性较低,因为用户可以随意更改权限,容易引发安全风险。
强制访问控制
总结词
系统强制实施访问权限
详细描述
强制访问控制是指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和策略,强制性地为用户分配访问权限。用户无法自主更 改权限,安全性较高,但灵活性较低。
动态决策能力
系统应能够根据用户行为、 资源状态、环境变化等因素 动态调整访问控制策略,以 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需求。
智能决策能力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系统能 够自动学习和优化访问控制 策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 效率。

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都面临着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作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相关的内容。

一、身份认证的概念与重要性身份认证是指通过核实用户的身份信息来确保用户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在网络环境中,身份认证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系统或获取敏感数据。

身份认证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保护网络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确保只有合法用户能够获得授权访问权。

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密码认证、生物特征识别、数字证书等。

密码认证是最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通过用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来验证身份。

生物特征识别则利用人体的生理或行为特征,如指纹、虹膜等进行身份验证。

数字证书是通过由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数字凭证来验证身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二、访问控制的概念与分类访问控制是指对系统、网络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和限制,以确保只有获得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相关资源。

访问控制可以分为物理访问控制和逻辑访问控制两种方式。

1.物理访问控制物理访问控制是指通过控制人员对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物理环境的访问,来保护系统的安全。

常见的物理访问控制方式包括: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等。

通过有效的物理访问控制,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接触网络设备,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2.逻辑访问控制逻辑访问控制是指通过限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来保护系统的安全。

在逻辑访问控制中,常见的授权方式包括:强制访问控制、自主访问控制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强制访问控制是一种严格限制用户访问权限的方法,基于用户的标签或类别进行资源分配和访问控制。

自主访问控制则是用户根据自己需求控制资源访问的权限。

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则是根据用户的角色和责任范围来分配访问权限。

三、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为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现有的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

信息安全技术综述

信息安全技术综述

信息安全技术综述概述:信息安全技术是指应对网络环境下各种威胁和风险的保护措施和技术手段,旨在确保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规模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各类安全威胁层出不穷。

本文将对信息安全技术的现状进行综述,介绍常见的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应用领域。

一、网络安全技术1.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通过规则管理和监控网络流量,控制网络对外的通信,起到保护内部网络免受恶意攻击的作用。

常见的防火墙技术有包过滤、状态检测、应用代理等。

2. 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通过监控和分析网络流量,识别并阻止潜在的入侵和恶意行为。

该技术可分为基于签名的检测和基于行为的检测两种方式,并可采用入侵防御系统、漏洞扫描工具等实现。

3. 密码学技术密码学技术主要应用于数据的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常见的密码学技术包括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哈希算法。

二、应用安全技术1. 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是确认用户身份的一种方式,以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系统或资源。

常见的身份认证技术有密码认证、生物特征认证和多因素认证等。

2. 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是限制用户对系统或资源的访问权限,并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授权范围内的资源。

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包括访问控制列表、角色基于访问控制和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等。

3. 安全审计技术安全审计技术用于对系统中的行为和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监控和控制系统的安全性。

常见的安全审计技术包括日志审计、事件溯源和异常检测等。

三、数据安全技术1. 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是为了应对数据意外丢失或破坏而采取的措施,旨在保障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常见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包括磁盘镜像、增量备份和容灾恢复等。

2. 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通过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使其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易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综述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综述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综述摘要: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运用更加普遍。

在计算机技术运用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越发重要,网络访问控制技术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常用方式。

本文介绍了研究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的意义,主流的访问控制技术以及在网络访问控制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关键字:信息安全网络访问控制技术0.引言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愈加广泛。

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

当今社会生活中,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及网络的普及,信息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商业、金融和国防等领域的网络应用中,安全问题必须有效得到解决,否则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发展。

一般而言信息安全探讨的课题包括了: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etion)、加密(Encryption)、认证(Authentieation)、访问控制(Aeeess Control)以及审核(Auditing)等等。

作为五大服务之一的访问控制服务,在网络安全体系的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谓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即为判断使用者是否有权限使用、或更动某一项资源,并防止非授权的使用者滥用资源。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是通过对访问主体的身份进行限制,对访问的对象进行保护,并且通过技术限制,禁止访问对象受到入侵和破坏。

1.研究访问控制技术的意义全球互联网的建立以及信息技术飞快的发展,正式宣告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网络依然成为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神经中枢,网络的诞生和大规模应用使一个国家的领域不仅包含传统的领土、领海和领空,而且还包括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空间。

随着现代社会中交流的加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各个领域和部门间的协作日益增多。

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访的过程逐越来越多,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也越发担忧。

因此,如何保证网络中信息资源的安全共享与互相操作,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信息要获得更大范围的传播才会更能体现出它的价值,而更多更高效的利用信息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谁掌握的信息资源更多,就能更好的做出更正确的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它是那个主体 ❖ 目的:使别的成员(验证者)获得对声称者所声称的
事实的信任
12
访问控制的两个重要过程
❖ 第一步:鉴别
▪ 检验主体的合法身份
❖ 第二步:授权
▪ 限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
13
访问控制模型
❖ 什么是访问控制模型
▪ 对一系列访问控制规则集合的描述,可以是非形式化 的,也可以是形式化的。
R、W
R、W
22
客体z R、W
R
访问控制表
❖ 访问控制矩阵按列:访问控制表 ❖ 访问控制表:每个客体可以被访问的主体及权限
客体y
主体b
R W Own
主体d
R W
23
访问能力表
❖ 访问控制矩阵按行:访问能力表 ❖ 访问能力表:每个主体可访问的客体及权限
主体b
客体x R
客体y
R W Own
24
访问控制表与访问能力表的比较
信息安全访问控制技术概述
课程内容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模型 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模型基本概念 自主访问控制模型 强制访问控制模型
标识和鉴别技术 典型访问控制方法和实现
知识体
知识域
知识子域
2
知识域:访问控制模型
❖ 知识子域: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 理解标识、鉴别和授权等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 ▪ 理解常用访问控制模型分类
Bell-Lapudula 模型 Biba 模型 Clark-Wilson 模型
Chinese Wall 模型
知识域:访问控制模型
❖ 知识子域:自主访问控制模型
▪ 理解自主访问控制的含义 ▪ 理解访问控制矩阵模型,及其实现方法:访问控制
列表、权能列表 ▪ 理解自主访问控制模型的特点
16
自主访问控制的含义
6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 主体:接收客体相关信息和数据,也可能改变客体 相关信息
❖ 一个主体为了完成任务,可以创建另外的主体,这 些子主体可以在网络上不同的计算机上运行,并由 父主体控制它们
❖ 客体:始终是提供、驻留信息或数据的实体 ❖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相对的,角色可以互换
7
授权
❖ 规定主体可以对客体执行的操作:
• inode • 文件描述符 • 绝对路径文件名 • 相对路径文件名
11
鉴别
❖ 确认实体是它所声明的,提供了关于某个实体身份的 保证,某一实体确信与之打交道的实体正是所需要的 实体
▪ 口令、挑战-应答、生物特征鉴别
❖ 所有其它的安全服务都依赖于该服务 ❖ 需求:某一成员(声称者)提交一个主体的身份并声
❖ 允许客体的属主(创建者)决定主体对该客体的 访问权限
▪ 灵活地调整安全策略 ▪ 具有较好的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 常用于商业系统 ▪ 安全性不高
17
自主访问控制的实现机制和方法
❖ 实现机制 访问控制表/矩阵
❖ 实现方法 访问控制表(Access Control Lists) 访问能力表(Capacity List)
20
访问模式的类型
❖ 对文件的访问模式设置如下:
▪ 读-拷贝 ▪ 写-删除/更改 ▪ 运行 ▪ 无效
21
访问控制矩阵
❖ 行:主体(用户)
❖ 列:客体(文件)
❖ 矩阵元素:规定了相应用户对应于相应的文件被准予 的访问许可、访问权限
Hale Waihona Puke 主体a 主体b 主体c 主体d
客体x R、W、Own
R
客体y R、W、Own
▪ 在UNIX中,主体(用户)的身份标识为0-65535之 间的一个整数,称为用户身份号(UID)
▪ 常见的主体标识还包括用户名、卡、令牌等,也可 以是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
10
客体标识的实例
❖ 客体的标识
▪ 文件名 ▪ 文件描述符或句柄 ▪ 文件分配表的条目 ▪ UNIX中提供了四种不同的文件标识:
▪读 ▪写 ▪ 执行 ▪ 拒绝访问 ▪…
8
标识
❖ 标识是实体身份的一种计算机表达,每个实体与计算 机内部的一个身份表达绑定
❖ 标识的主要作用:访问控制和审计
▪ 访问控制:标识用于控制是否允许特定的操作 ▪ 审计:标识用于跟踪所有操作的参与者,参与者的任
何操作都能被明确地标识出来
9
主体标识的实例
❖ 主体的标识
目标 用户
用户a
用户b
用户c
用户d
目标x R、W、Own
R R
18
目标y
R、W、Own R、W R、W
目标z R、W、Own
访问许可与访问模式
❖访问许可(Access Permission):
▪ 描述主体对客体所具有的控制权 ▪ 定义了改变访问模式的能力或向其它主体传送这种能力
的能力
❖ 访问模式:
▪ 非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使用 ▪ 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
❖ 作用: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CIA)
5
主体与客体
❖ 主体
▪ 发起者,是一个主动的实体,可以操作被动实体的 相关信息或数据
▪ 用户、程序、进程等
❖ 客体
▪ 一种被动实体,被操作的对象,规定需要保护的资 源
▪ 文件、存储介质、程序、进程等
3
访问控制的概念和目标
❖ 访问控制:针对越权使用资源的防御措施 ❖ 目标:防止对任何资源(如计算资源、通信资源
或信息资源)进行未授权的访问,从而使资源在 授权范围内使用,决定用户能做什么,也决定代 表一定用户利益的程序能做什么。
4
访问控制的作用
❖ 未授权访问:包括未经授权的使用、泄露、修改、 销毁信息以及颁发指令等。
▪ 描述主体对客体所具有的访问权 ▪ 指明主体对客体可进行何种形式的特定访问操作:读/
写/运行
19
访问许可的类型
❖ 等级型(Hierarchical)
❖ 有主型(Owner)
每个客体设置一个拥有者(一般是客体的生成者),拥 有者是唯一有权修改客体访问控制表的主体,拥有者对 其客体具有全部控制权
❖ 自由型(Laissez-faire)
保存位置 浏览访问权限 访问权限传递 访问权限回收
使用
ACL 客体 容易 困难 容易 集中式系统
CL 主体 困难 容易 困难 分布式系统
25
自主访问控制的特点
❖ 优点:
▪ 根据主体的身份和访问权限进行决策 ▪ 具有某种访问能力的主体能够自主地将访问权的某个
子集授予其它主体 ▪ 灵活性高,被大量采用
❖ 组成
主体
提交访问 请求
访问控制 实施
提出访问 请求
客体
请求决策
决策
访问控制 决策
14
访问控制模型的分类
自主访问控制模型 (DAC)
访问矩阵 模型
访问控制 模型
强制访问控制模型 (MAC)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模型 (RBAC)
保密性 模型
完整性 模型
混合策 略模型
15
访问控制列表 (ACL)
权能列表 (Capacity Li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