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脑膜瘤最佳治疗方法
脑膜瘤最佳治疗方法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通常生长在脑膜上,可能对周围组织和神经造成压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对于脑膜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膜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以及其他新型治疗方法,希望能够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脑膜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手术可以直接切除脑膜瘤,减轻对周围神经的压迫,从而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减轻症状,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手术后可能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因此,手术治疗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
除了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也是治疗脑膜瘤的重要手段。
放疗可以通过高能量的射线直接破坏脑膜瘤的细胞,阻止其生长和扩散。
化疗则是通过药物来阻止脑膜瘤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的效果。
放疗和化疗通常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或者对于手术不适用的患者来说,也可以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治疗方法也逐渐被引入到临床实践中。
比如靶向治疗可以通过针对脑膜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来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清除脑膜瘤细胞。
这些新型治疗方法的出现为一些难治性脑膜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也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脑膜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和医生需要充分沟通,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为脑膜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脑膜瘤治疗指南,脑膜瘤治疗方法有几种?
脑膜瘤治疗指南,脑膜瘤治疗方法有几种?提及肿瘤,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许多人眼中是“不治之症”,也没有人会喜欢它。
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的,有时候它确实离我们很远,但有时候,却离我们很近。
常年遭受颈痛折磨,查出脑膜瘤时,已占位90%57岁的的苏珊(化名)多年来一直遭受着颈部疼痛的折磨,后来走路步态也开始出现问题,随后到了当地知名的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INI)进行检查。
神经学检查显示中度步态共济失调,但无局灶性缺损。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右侧巨大的前外侧脑膜瘤。
下脑干在大孔处被极大程度压缩,肿瘤占据了90%以上的可用空间(图1A-D)。
苏珊轴位(A)、冠状位(B)和矢状位(C)磁共振成像和(D)术前大孔水平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脑膜瘤(Meningiomas)是十分常见的颅内肿瘤,80%为良性,占颅内肿瘤的13%左右,仅次于胶质瘤居第二位,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5岁。
脑膜瘤长在脑膜上。
从外向内数,除了我们肉眼可见,可感知的头发、皮肤、颅骨之后,就是脑膜了。
我们的脑膜分为三层: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脑膜瘤主要长在蛛网膜上。
由于脑膜瘤的生长部位与视神经、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紧密相连,临床表现多以视力、视野障碍为首发症状,如不及时治疗,肿瘤增长到一定程度,会严重压迫视神经甚至可以出现失明。
除视力症状之外,患者还可出现头痛、精神症状等。
脑膜瘤怎么治疗好?手术是优选目前脑膜瘤的治疗主要还是手术、放疗、化疗方式。
其中手术是首要的选择,一般良性的脑膜瘤手术切除干净就可达到治愈的目的。
手术主要是根据患者脑膜瘤的,发病位置以及生长特点来进行判断。
由于发病位置的和生长的具体情况都会出现特定差异。
因此在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粘连要做出正确判断,这样才能实施手术。
脑膜瘤手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要达到高切除率,一个丰富经验、技术高超的医生是尤其重要的,否则切除率不高,是很容易复发的。
另外放疗、化疗在治疗肿瘤上,都是十分常见的诊疗方式,但是一般只能达到控制的效果,很少能达到彻底治愈,所以手术切除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也是大多数患者的优选。
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 4]徐 晓萍 , 陈惠雯 , 于嘉屏. 糖化血 清蛋 白检测 对糖 尿病监 测 的意
义 . 验 医学 ,0 6 2 ( :3 . 检 2 0 ,1 6) 18
[ ]司玉 春 , 5 齐发梅. 化血 清蛋 白与血糖 控制 效果 的实验研 究. 糖 兰 州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2 0 3 ( ) 1 . ,0 5,1 4 :5
[ ]孙琦 , 国华 , 1 杨 袁涛 , . 等 酮胺 氧化酶法测定 糖化血清 蛋 白的临床 评价 . 中国医学检 验杂 志 ,0 5 6 1 :4 20 ,( )1.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医政 司编. 国临床 检验操 作规 程. 2 全 南京 : 东南
大 学 出版 社 ,9 1 17 19 :5 .
血糖 的影 响 , 受 血 红 蛋 白或 促 进 红 细 胞 更 新 因 素 的影 不 响 J作 为评价糖尿病患者近期 内血糖控 制效果 的一个 灵敏 , 和可靠 的指标 , S G P具有 其他 指 标无 法替 代 的优 势 , 作为 可 评价糖尿病 近期 内血 糖控 制效 果 的一个 有 效 的临床 检 测指 标 J 。而开展 的糖 尿病 专病 疗养 , 间为 2 时 0~2 , 养开 8d 疗 始时及结束前对 G P进行 监测 , S 能较 好的反 映糖尿病疗 养员
3 讨 论
G P测 定 是 评 价 糖 尿 病 患 者 血 糖 控 制 水 平 的方 法 之 一 , S G P在 血 中 浓 度 稳 定 , 衰 期 较 短 ( 1 ~2 ) 血 清 中 S 半 约 4 0d , G P的水 平 能 有 效 地 反 映患 者 过 去 2~ S 3周 内平 均 血 糖 水 平 ,
脑膜瘤的外科手术入路及临床效果观察
【 关键词】 颅骨;骨折;cT
由于 CT 的普及应用 , 使头颅损伤的诊断更加明确 , 各种 不同类型的骨折 、 出血、 挫裂伤、 水肿等都能较明显的显示 , 给予临床很大的帮助, 有时甚至成为颅脑损伤唯一的检查手 段。笔者回顾性分析 1 0 0 例头颅外伤的 CT 资料 , 对其中 颅骨骨折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 , 评价 CT 扫描诊断颅骨骨折
作者单位 :52400 3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 , 其发生率仅次于脑胶质 瘤而居于第 2 位。手术完全切除瘤体是 治疗脑膜瘤的最有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 年5 月第2 卷第 13 期 China pr c M M a ed, ay加07 , 2, 13 vol, No.
刘玉光. 巨大脑膜瘤全切除 犯 例报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9 , 9 17
13( 2 ) :105.
张子平 复发脑膜瘤诸 因素分 析 中华 神经外科杂志, 8 , 199 1 4
( 5 ) :295.
尤玉才, 何勇, 解丛民, 10 例子颅内脑膜瘤手术疗效分析. 北 等 7 京医科大学学报 , , ( 3 ) :195一 1994 26 196.
对症扶持 治疗 , 局部创 面换药处 理也是 保 证疗 效不可 缺
少 的。
通过对临床 3 例氰氟酸烧伤治疗总结, 0 我们觉得在诊 断、 治疗氰氟酸烧伤时一定要体现早期、 快速、 准确、 全面的 治疗原则 , 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个方面, 是提高严重氰氟酸烧伤病人疗效的关键〔。由于氰 2〕
都在4 一 cm间, lo 其中最大者为lo cmx s cm x 6 cm。手术
时由顶枕人路较为理想 , 供瘤血管一般为大脑中动脉分支和 脉络膜丛血管 , 应仔细分离并 电烧切断 , 分块切除过程中始 终将肿瘤向外提起 , 以免术后丘脑及丘脑下部水肿引起一系 列丘脑损伤症状。 3. 3 手术后处理 鞍结节、 蝶骨峪、 桥脑小脑角、 斜坡及窦 旁脑膜瘤术后有肿瘤复发的可能, 多数认为与原发半岛斩切 除下彻底有关。本组有 4 例复发 , 中鞍结节区 1 例、 其 桥小 脑角区 1 例及窦旁区 2 例。为了保护鞍上或脑干的重要神 经血管 , 对于粘连较重的部位可以残 留一部分肿瘤; 窦旁脑 膜瘤的基底一般较重的部位可以残留一部分肿瘤; 窦旁脑膜 瘤的基底一般较宽并较厚 , 而术中对瘤床基底部的电烧不够 彻底或无法处理侵及窦内肿瘤等, 是将来肿瘤复发的主要原
脑膜瘤的护理查房_(1)
P4:体液失衡的危险与应用脱水剂有关 I: ① 定期检测电解质及血糖。 ② 医嘱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饮食加强营养。 ③ 根据电解质结果遵医嘱静脉给予补液。 O: 未出现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P5:潜在并发症:脑水肿 I: ① 抬高床头15-30度。 ②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言语反应、躯体感
辅助检查:
诊断脑膜瘤,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检查包括 颅骨平片,CT扫描和脑血管造影。不仅可 以达到定位,还可以了解肿瘤大小和定性。
1.颅骨平片
2.CT扫描:
3.脑血管造影:
4 腰椎穿刺可反映颅内压增高,脑脊液蛋白 含量增高的情况,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上仍有 一定参考意义
脑膜瘤治疗
病理分型:
内皮型成纤维型 、血管型 、砂粒型、 混合型或移行型 、 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
脑肿瘤的临床表现:
一. 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恶心、视乳头水肿、三联征:
头痛常为渐进性并逐步加重,到晚期则为持续性剧烈性头痛,甚至头 痛如裂,用一般止痛药不能缓解。 恶心:常为喷射状呕吐,与进食无关,严重者不能进食,食后即吐, 这是肿瘤压迫呕吐神经中枢所致。 视觉障碍:查看眼底,常见视乳头水肿。 上述症状是颅内肿瘤占位,压迫静脉及脑脊髓循环通道,使脑液、血 管、神经循环传导受阻,造成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增高,严重者还可 引起外展神经麻痹、复视、失明、头晕、猝倒、抽搐或意识障碍等。
脑膜 瘤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
(1)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等临床症 状。
(2)脑脊液白细胞>10×106 /L ,外周血白细胞 >10×109/L。
(3)脑脊液中糖定量<2.25mmol/L,蛋白定量>0.45g/L。 (4)脑脊液或颅内引流管头细菌培养阳性。其中满
脑膜瘤的定义
“脑膜瘤”这个概念是由Harvey Cushing于1922年提 出,用于描述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的良性肿瘤。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 占脑肿瘤的10%-15%,是颅内常见肿瘤,发病率仅
次于胶质瘤。
儿童低于0.3/10万,成人为8.4 /10万。
脑膜瘤好发于女性,男与女之比为1:2。
对大多数患者而言,脑膜瘤的最佳治疗方案 是综合治疗。
即先手术切除肿瘤,残余或复发的肿瘤则应 用介入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控制。
谢谢
颅内感染是颅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0·2~27·59%。颅内感染发生的时间以手术后3~7d为最 多。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常与 颅内原发疾病一起加重患者病情,治疗困难,死亡率 高。
是否脑室外引流?引流管留置时间长短?
有脑室外引流管留置,且留置时间>2周者颅内感染 几率明显提高。
降低感染率手段 引流的时间:1周内,最长≤2周。
引流管引出口:不能在原切口处直接引出,因在头皮下潜
行约1~2cm后在原切口旁引出,防止细菌逆行感染。
引流瓶放置高度:适当,避免脑脊液倒流回脑内增加感染
可能。
引流管冲洗:适时可用庆大霉素稀释液冲洗引流管, 不冲
洗脑内段。操作要得当。
拔管时关闭引流管阀门,拔除后及时缝合拔管处头皮。
脑膜瘤病理诊断分级标准
脑膜瘤病理诊断分级标准
脑膜瘤的病理诊断分级标准通常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细胞学特征来进行分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脑膜瘤分为四个等级:
1. Grade I,脑膜瘤的组织学特征为良性,通常称为脑膜瘤瘤母细胞瘤或脑膜瘤瘤母细胞瘤。
这种类型的脑膜瘤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晰,手术切除后通常预后良好。
2. Grade II,脑膜瘤的组织学特征为低度恶性,通常称为恶性纤维母细胞瘤。
这种类型的脑膜瘤在组织学上显示出一定的异型性和增生活动,边界可能不够清晰,对治疗的反应也较差。
3. Grade III,脑膜瘤的组织学特征为高度恶性,通常称为恶性间变性脑膜瘤。
这种类型的脑膜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增生活动增加,边界不清晰,预后较差。
4. Grade IV,脑膜瘤的组织学特征为高度恶性,通常称为胶质母细胞瘤。
这种类型的脑膜瘤通常具有高度增生和异型性,边界不清晰,预后最差。
以上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对脑膜瘤进行的病理诊断分级。
不同等级的脑膜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对于临床治疗和
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脑膜瘤临床诊疗指南
脑膜瘤临床诊疗指南一、流行病学1.脑膜瘤是指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的肿瘤。
大部分为良性。
占颅内肿瘤的15〜24%,椎管内肿瘤22~43%;男女比例约为1:2;幕上较幕下多见,约为8:12.病因一尚不明确:①病毒感染:DNA病毒可能在脑膜瘤发生上起一些作用,但确切因果关系仍有待阐明。
②放射线: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机制损伤DNA,导致肿瘤发生;③外伤:观点不统一;④遗传因素:22号染色体长臂上抑癌基因的缺失;⑤激素和生长因子受体:存在较大争议。
二、病理分型迄今未统一。
WH0将其分为3级。
I级为良性脑膜瘤, Ⅱ级为不典型胶质瘤,Ⅲ级为恶性(间变性)脑膜瘤。
2000年WHO关于脑膜瘤的分型(根据脑膜瘤复发倾向和侵袭性)三、诊断——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一)临床表现:病程一般较长,许多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癫痫、精神障碍,部分患者因头外伤或其他原因,经头颅CT 检查偶然发现。
可伴有颅内高压症状及局灶神经功能缺损。
可见于任何颅内部位。
(二)影像学检查(1)X线平片:较少应用:①高颅压表现;②肿瘤钙化,见于砂粒型;③局部颅骨增生或破坏;④板障静脉增粗和增多,脑膜动脉沟增粗,棘孔可扩大。
(2)CT:重要方法:①瘤呈圆形或分叶状或扁平状, 边界清晰;②密度均匀呈等或偏高密度;③增强后密度均匀增高;④瘤内钙化多均匀,但可不规则;⑤局部颅骨可增生或破坏;⑥在肿瘤附近有不增强的低密度带,提示水肿、囊变。
(3)MRI:主要诊断方法:①以硬脑膜为其基底;②T1加权多为高信号,T2加权上,肿瘤呈低至高信号;③在T1和T2加权上常可见肿瘤与脑组织之间一低信号界面,代表受压的蛛网膜或静脉丛;④T2加权可清晰显示瘤周水肿;⑤脑膜尾征:反映该处硬脑膜的通透性增大,并不是肿瘤浸润。
(4)特殊MRI检查方法:①MRV:明确肿瘤和静脉窦的关系;②MRA:明确肿瘤和周围动脉的关系;③MRS:典型表现为丙氨酸峰升高,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④DWI:有助于明确瘤周水肿及肿瘤是否侵犯正常脑组织。
脑膜瘤临床诊疗指南
脑膜瘤临床诊疗指南一、流行病学1.脑膜瘤是指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的肿瘤。
大部分为良性。
占颅内肿瘤的15〜24%,椎管内肿瘤22~43%;男女比例约为1:2;幕上较幕下多见,约为8:12.病因一尚不明确:①病毒感染:DNA病毒可能在脑膜瘤发生上起一些作用,但确切因果关系仍有待阐明。
②放射线: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机制损伤DNA,导致肿瘤发生;③外伤:观点不统一;④遗传因素:22号染色体长臂上抑癌基因的缺失;⑤激素和生长因子受体:存在较大争议。
二、病理分型迄今未统一。
WH0将其分为3级。
I级为良性脑膜瘤,Ⅱ级为不典型胶质瘤,Ⅲ级为恶性(间变性)脑膜瘤。
2000年WHO关于脑膜瘤的分型(根据脑膜瘤复发倾向和侵袭性)病理分型WHO分级较少机会复发和侵袭的脑膜瘤脑膜内皮细胞型Ⅰ级纤维型(纤维母细胞型)Ⅰ级过渡型(混合型)Ⅰ级砂粒型Ⅰ级血管瘤型Ⅰ级微囊型Ⅰ级分泌型Ⅰ级淋巴浆细胞丰富型Ⅰ级化生型Ⅰ级较多机会复发和/或侵袭性强的脑膜瘤非典型脑膜瘤Ⅱ级透明细胞型Ⅱ级脊索样型Ⅱ级横纹肌样Ⅲ级乳头状型Ⅲ级恶性或间变形Ⅲ级三、诊断——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一)临床表现:病程一般较长,许多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癫痫、精神障碍,部分患者因头外伤或其他原因,经头颅CT 检查偶然发现。
可伴有颅内高压症状及局灶神经功能缺损。
可见于任何颅内部位。
(二)影像学检查(1)X线平片:较少应用:①高颅压表现;②肿瘤钙化,见于砂粒型;③局部颅骨增生或破坏;④板障静脉增粗和增多,脑膜动脉沟增粗,棘孔可扩大。
(2)CT:重要方法:①瘤呈圆形或分叶状或扁平状,边界清晰;②密度均匀呈等或偏高密度;③增强后密度均匀增高;④瘤内钙化多均匀,但可不规则;⑤局部颅骨可增生或破坏;⑥在肿瘤附近有不增强的低密度带,提示水肿、囊变。
(3)MRI:主要诊断方法:①以硬脑膜为其基底;②T1加权多为高信号,T2加权上,肿瘤呈低至高信号;③在T1和T2加权上常可见肿瘤与脑组织之间一低信号界面,代表受压的蛛网膜或静脉丛;④T2加权可清晰显示瘤周水肿;⑤脑膜尾征:反映该处硬脑膜的通透性增大,并不是肿瘤浸润。
脑膜瘤手术标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脑膜瘤手术标准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脑膜瘤是一种在颅脑结构周围形成的肿瘤,它源于颅内外膜。
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脑膜瘤手术已成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解释和概述脑膜瘤手术标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手术,并同时提供有关手术前、中、后的相关信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来完整地介绍脑膜瘤手术标准。
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本文内容的总览和大纲。
然后,在"2. 脑膜瘤手术标准解释说明"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说明什么是脑膜瘤以及为什么需要进行手术。
接下来,在"3. 脑膜瘤手术标准概述"部分中,我们将从技术和步骤以及风险和并发症预防方面概述整个手术过程。
最后,在"4. 结论"部分中,我们将对脑膜瘤手术标准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提出总结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介绍脑膜瘤手术标准,以帮助读者了解该手术的重要性、过程和相关护理知识。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脑膜瘤手术,并为其治疗或照护提供参考信息。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能够提高人们对脑膜瘤手术的认识,并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2. 脑膜瘤手术标准解释说明2.1 什么是脑膜瘤脑膜瘤是一种在大脑或脊髓附近形成的肿瘤,它起源于脑膜,即覆盖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
这种肿瘤通常是良性的,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可以逐渐增大并对周围的神经结构产生压迫。
2.2 脑膜瘤手术的重要性脑膜瘤手术是治疗该肿瘤最主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手术的目标是完全切除或尽可能地切除肿瘤,并恢复周围神经组织的功能。
除了通过切除肿瘤来缓解压力以外,手术还有助于确定肿瘤是否为恶性,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2.3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任何手术之前,患者必须接受全面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手术并排除其他严重并发症。
这些评估可以包括:- 核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神经组织的受累情况。
脑膜瘤治疗,这两种方法见奇效!
脑膜瘤治疗,这两种方法见奇效!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一般药物很难将其治愈,要想得到彻底治疗手术和放射是最好的办法,能将肿瘤细胞杀死,让患者重获新生。
★一、脑膜瘤手术治疗有一部分晚期肿瘤,尤其是深部脑膜瘤,肿瘤巨大,与神经、血管、脑干及丘脑下部粘连大紧,或将这些神经、血管包围不易分离,这种情况下,不可勉强从事全切除术,以免加重脑和颅神经损伤以及引起术中大出血的危险,甚至招致病入死亡或严重残废。
宜限于肿瘤次全切除,缩小肿瘤体积,辅以减压性手术,以减少肿瘤对脑的压迫作用,缓解颅内压力,保护视力。
或以分期手术的方法处理。
对确属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肿瘤,行瘤组织活检后,仅作减压性手术,以延长生命。
恶性者可辅以放疗。
原发于眼眶脑膜瘤进展缓慢,甚至静止相当长时间,当肿瘤限于视神经鞘,且保留较佳视力时,无需任何治疗。
为了保存视力,也有学者提倡视神经鞘减压术。
由于原发于眶内视神经鞘脑膜瘤最终将完全破坏视力,并向颅内蔓延,可能引起死亡。
观察和减压似均为不妥,早期发现和早期彻底切除,是较为妥善的治疗方法。
对于手术不易完全切除,或对手术有顾虑,以及视力较好的病例,可采用射波刀治疗。
★二、脑膜瘤放射治疗射波刀技术是一种用于全身性肿瘤的放射手术治疗的专用设备,在智能影像的引导下,利用机器人手臂将多束高能射线精确、无创的消灭肿瘤,从而使多条射线聚焦在病变区造成高剂量的照射,并且对周围的正常组织保护不受到损害,通过1-5次的治疗,可以达到捣毁身体任何部位肿瘤的效果。
射波刀的系统核心是交互式的机器人技术,这一体化的系统在治疗前及治疗中患者的位置及肿瘤的位置都可以接收到,从而自动的进行低于毫米的精确度从而对肿瘤进行X射线进行照射,从而达到有效治疗肿瘤的目的。
3D_Slicer软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3D Slicer 软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马龙涛 马绍玉[摘 要] 三维切片(3D Slicer )软件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医学影像处理、分析及可视化的处理软件,能够处理磁共振成像技术(MRI )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多种模态的影像学数据,具有三维重建功能,能够重建出脑组织,颅神经,血管及病灶。
目前在神经外科的术前规划,术中定位,辅助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就3D Slicer 软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展开介绍。
[关键词]3D Slicer ;神经外科;术前规划doi:10.3969/j.issn.1000-0399.2023.11.025由于颅脑解剖结构复杂,功能重要,手术要求高,最大程度的切除病灶及保护脑功能是神经外科医生常常需要权衡的问题。
三维切片(three dimensional slicer ,3D Slicer )软件是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开发、开源的图像分析及处理平台,对计算机配置要求不高,且具有扩展及升级功能,将扫描的原始数据导入软件进行处理即可获得三维立体模型,可进行多方位观察、测量[1]。
目前,3D Slicer 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脑动脉瘤手术、颅内肿瘤、微血管减压术、乙状窦后入路关键孔的定位、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等手术中已开始应用,也有学者用于评价脑积水腹腔分流术后效果[2]。
本文就目前3D Slicer 软件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充分认识和利用该软件。
1 3D Slicer 软件在脑内血肿手术中的应用高血压脑出血作为一种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占所有自发性脑出血的50%~70%[3-5]。
高血压脑出血起病较急,血肿体积增长快,可迅速形成占位效应,引起高颅压,手术治疗是迅速解决高颅压、占位效应的有效方法[6-7]。
血肿体积既是手术指征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8-9]。
脑膜瘤手术记录
手术经过:患者今日上午在全麻下行右枕叶占位切除术,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卧位,按术前定位沿肿瘤周围做一马蹄形皮瓣,逐层切开头皮,帽状腱膜及骨膜,向下达枕外粗隆上缘,将皮瓣翻向颞底部,头皮拉钩牵拉固定。
用电钻分别钻孔4个,线锯切割颅骨,将骨瓣取下后暴露硬脑膜,见肿瘤位于窦汇处,脑膜部分侵犯,约3X3C M大小,用骨蜡涂抹骨窗周围止血,同时用明胶海绵填塞并悬吊硬脑膜及矢状窦和横窦处用明胶海绵压迫。
用尖刀片在肿瘤周边缘切开一小口、脑膜剪剪开硬脑膜,可见肿瘤侵蚀突矢状窦和横窦的窦壁,瘤体位于脑皮质,呈灰红色,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肿瘤质地较软,呈胶冻样,血供丰富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
肿瘤切除后用人工硬脑膜修补硬脑膜,术后脑组织压力可,用连接片固定颅骨,留置硬膜外引流管一根,逐层缝合帽状腱膜及头皮,无菌纱布覆盖,弹力帽包扎固定。
术后情况: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拔除气管插管,安返病房。
标本送检情况:切除占位送病理检查。
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手术记录
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手术记录英文回答:I underwent a surgical procedure to remove a meningioma located in the falx cerebri, which is the membrane that separates the two hemispheres of the brain. The tumor was causing symptoms such as headaches, seizures, and cognitive difficulties, so the decision was made to remove it surgically.The surgery was performe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I was positioned in a supine position with my head slightly elevated. The surgical team made an incision in my scalp, creating a flap to expose the skull. They then used a drill to create a burr hole in the skull, through which they accessed the brain.Once the brain was exposed, the neurosurgeon carefully dissected the surrounding tissue to reach the tumor. The falx cerebri was gently retracted to provide better accessto the tumor. The surgeon used a combination of microsurgical techniques and electrosurgical tools to remove the tumor, taking care to preserve the surrounding healthy brain tissue.During the procedure, the surgical team monitored my brain activity using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and evoked potential monitoring. This allowed them to assess the integrity of the surrounding brain tissue and make any necessary adjustments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damage.After the tumor was completely removed, the surgical team meticulously closed the incision using sutures and staples. A sterile dressing was applied to the wound, and my head was wrapped with a bandage to provide support and protection.I was closely monitored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to ensure that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I experienced some pain and discomfort, which was managed with medication. I also received physical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to help me regain strength and function.Overall, the surgery was successful in removing the meningioma and relieving my symptoms. I am now in the recovery phase and undergoing regular follow-up appointments to monitor my progress and ensure that there are no signs of tumor recurrence.中文回答:我接受了一项手术,切除了位于大脑镰旁的脑膜瘤,这是一种位于大脑两个半球之间的膜。
显微手术治疗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的疗效
14 胞 内信号转导、 因表迭与钙 离子信号 在S E 基 L 患者T 细胞中, 异常 钙离子信号传导导致胞内激酶 、 转录因子活化失衡, 最终因基因表达紊乱 而加重疾病 。 L 患者T细胞中, 在S E 异常钙离子信号引起钙神经素- TA N T 途径亢进, 后者可导致C 4L D 0 过表达但不伴I- 超表达 ; L2 钙离子信号异常 引起钙调蛋白激酶活性增高和NF 活性下降, -x B 其结果是I一 表达明显 L2
它可以控 ̄S E ] rL 异常T细胞活化和 自身免疫 在实验中发现由双嘧达莫处 理 MRL lr /p 鼠都 存活 了 , 对照组 鼠存 活率仅 为4 %。 o 另外 , 研究 小组通过 对 SE L 患者和 MRL Ir /p 鼠的T细胞研 究结果 显示 , 嘧达莫 不但可 以显著 降 双 低S E L 患者T细胞中C 4 L 干扰素一v、 D0、 肿瘤坏死因子一o, 【白介素一l水 7
【】 FradzD P .eaoccnrlo T cl a i t naddahi 3 en e , N A Mtbl ot f - e c v i n et n n e i o l t ao
MRL lr /p 鼠狼疮肾炎的发生, 防止皮肤损害。 这些试验结果说明钙神经素 抑 制剂双 嘧达 莫 , 以明 显抑制S E 常T 可 L异 细胞 活化 和促炎 陛细 胞因子 生 成, 改善疾病的病理变 化, 对狼疮肾炎治疗和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3 结论 及建 议
钙 离子信 号异 常是S E L 异常T细胞活 化过程 中最 关键和重 要的一环 。 目前 ,L 的发 病机 制 尚未 清楚 , SE 临床上 也没有 可 以治愈S E L 的药物 。 最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评价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4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均实施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分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满意度。
结果4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轻微偏瘫情况,其余3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且经过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无患者发生复发情况。
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7.99±10.32)分,高于治疗前的(49.32±1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的治疗满意度为(90.01±6.56)分,明显高于术后1周的(70.21±10.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效果评价Evaluation of effect by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arasagittal meningioma JIN Tao,LIU Ming-fa,LIN E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Guangdong Shantou City Central Hospital,Shantou 51504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surgical curative effect for parasagittal meningioma. Methods A total of 40 patients with parasagittal meningioma all received microsurgery for excision. Their clinical effects after treatment were analyzed,along with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and treatment satisfaction degre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mong 40 cases,there were 2 cases with mild hemiplegia,while the other 38 cases showed excellent recovery. Follow-up lasting for 3 months showed no recurrence. After treatment,patients had higher quality of life score as (87.99±10.32)points than (49.32±10.11)points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Patients had higher treatment satisfaction degree in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as (90.01±6.56)points than (70.21±10.02)points in 1 week after operation,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arasagittal meningioma patients can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along with goo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This method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Parasagittal meningioma;Microsurgery;Evaluation of effect矢状窦旁脑膜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该病症的发生率一般在20%左右,一般为良性肿瘤,会伴随局部侵袭情况。
该疾病发生在上矢状窦并附着于矢状窦壁之上,由于矢状窦和脑膜瘤之间不存在脑组织,故而肿瘤体呈外周性生长,向大脑半球凸出,容易向相邻的硬脑膜、颅骨侵蚀生长,最终造成颅骨增生并隆起,术中出血多,手术复杂性较大[1]。
本文主要评价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选取部分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意在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现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5.67±10.11)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6±2.11)年。
29例患者以剧烈头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中11例患者伴随恶心、呕吐;10例患者以一側肢体感觉或活动障碍为首发症状;另外1例因精神障碍就诊。
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临床中脑肿瘤学术会议制定的矢状窦旁脑膜瘤的诊断标准,均适用显微手术进行临床治疗。
本次患者及其家属均明白、了解、清楚实验的研究目的及方式,并同意参与到此次研究之中。
1. 2 方法患者均实施显微手术治疗。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一般取15°的头高脚底的治疗体位,对于肿瘤位置在矢状窦前1/3和中1/3位置的患者予以仰卧位,对于后1/3的患者予以侧卧位,并使用头架对头部进行固定。
利用显微镜进行手术,沿着肿瘤的边缘,对硬脑膜进行切开,将受到侵袭的矢状窦和肿瘤部位充分暴露。
对于肿瘤相对较小的患者,可予以直接切除;对于肿瘤相对较大的患者,先予以分离之后再实施次全切除,之后,分离肿瘤包膜,并处理掉附着在窦壁、窦腔中的肿瘤组织[2-4]。
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对中央沟静脉和代偿回流静脉予以保护,对具体的侵袭程度与部位进行对应处理,如果仅仅是矢状窦外壁侵袭,则对肿瘤切除后,对肿瘤附着处窦壁予以烧灼;如果侵袭到矢状窦腔内部,应对矢状窦外壁、窦腔内肿瘤组织实施缝合修补;如果侵袭到颅骨、硬膜,则尽量将硬膜切除,并对颅骨磨除,术后用颞肌筋膜或人工硬脑膜修补缺损的硬膜[3]。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分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满意度情况。
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满意度均采用记分制,分数在0~100分之间,以50分为临界值,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满意度越优[5]。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4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轻微偏瘫情况,其余3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且经过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无患者发生复发情况。
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7.99±10.32)分,高于治疗前的(49.32±1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的治疗满意度为(90.01±6.56)分,明显高于术后1周的(70.21±10.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脑膜瘤是一种颅内肿瘤,属于脑膜与脑膜间隙之间的衍生物,一般而言,女性发病率更高,但脑膜瘤的发病非单一因素就可以造成的,与机体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等因素均有着密切的联系[6-9];首发的主要临床症状有癫痫和头痛,会逐渐出现肢体活动障碍、视力障碍、嗅觉障碍等临床症状。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生长速度缓慢,属于良性肿瘤范畴。
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在临床影像学检查中,脑膜瘤患者会具有以下病症特点:①呈现不规则形态,密度分布不均匀,内部结构较易发生病变;②周围组织会有水肿;③组织旁有丰富的供血结构,部分肿瘤可见钙化灶。
由此可见,患者的临床症状一旦明显之后,肿瘤就已经生长得较为巨大,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血供极其丰富,为临床手术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度[10,11]。
而显微手术在临床应用以来,其安全性极高,患者预后更佳,但将其应用在治疗脑膜瘤中的时候,会因为机体解剖结构的个体差异,造成手术困难,因此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时,应做到细致的分辨以及耐心的分离,以此避免机体受到不必要的损伤[12-15];小部分脑膜瘤的质地较为坚韧,在手术过程中,应沿着肿瘤的包膜实施锐性分离,动作做到轻柔并准确,避免牵拉损伤,若肿瘤在大血管中存在,或肿瘤包绕着大血管,应切忌全切,可残留少许肿瘤组织,避免由于血管受到损伤而造成的偏瘫乃至死亡。
根据本次的数据显示,4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轻微偏瘫情况,其余3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且经过3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无患者发生复发情况。
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7.99±10.32)分,高于治疗前的(49.32±1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的治疗满意度为(90.01±6.56)分,明显高于术后1周的(70.21±10.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显微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且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普遍提高,该种治疗方式有其临床实施可行性。
本次研究结果与曹新生[16]学者在《显微手术治疗大型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23例分析》一文中的研究结论相似,有其实施的可行性和优势性。
综上所述,对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1] 刘存.临床分析48例中央沟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1):78-79.[2] 王庆.中央沟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临床分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4):491-492.[3] 陈立群.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疗效观察.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27):69-70.[4] 蒋和娣.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行显微手术治疗的观察与护理.全科护理,2014,12(1):45.[5] 刘涛.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分析.吉林医学,2014,35(8):1712-1713.[6] 章瑄,狄广福,王志春,等.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2):147-150.[7] 王林风,郑华山,操廉. 中央沟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25例报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7):431-433.[8] 蔺虎林,邢栋,王建军,等. 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7):1244-1245.[9] 郑华煜,王和功,秦智勇.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84-85.[10] 张镇,余红,李阳.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腦膜瘤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6):1051-1052.[11] 汤德刚,张相双,王维东,等. 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719-721.[12] 苏丹宁. 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分析. 中外医疗,2015(7):153-154.[13] 李国峰,侯文仲,曾敏敏,等. 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研究.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13(4):252-254.[14] 李瑞峰,张蕴增,王利锋. 中、后段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治疗的探讨.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4-5.[15] 周勇,卞永德,黄辉.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 徐州医学院学报,2016,36(7):465-466.[16] 曹新生. 显微手术治疗大型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23例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