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2010年广东省优质课例比赛二等奖)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和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其深层次的影响和意义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新文化运动,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和影响,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和影响。
2.难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和影响。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或事件,分析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新文化运动中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资料:收集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文章、图片、视频等。
4.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如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等,引导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历史原因。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精品课件
评价
积极影响: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启 示:取其局定精限华性去其:糟对粕西;方以文我化为绝主对为肯我定所用;对辩中证国取传舍统择文善化而绝从对。否
板书设计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主要阵地
背景 概况
①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 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 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它打开了遏制中国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 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进步性)
3、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局 限性)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 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C 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原 因:①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②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 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近
代 化 探 索
政 思 洋务运动 开启经济/军事/教育近代化
技 术
治想 制文 度化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开启政治制度近代化
新文化运动 开启思想文化近代化
中国近代化的特点: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西方政治
三、新文化运动的 影响/评价 ——万象更新
“女刀学妃生革已命经”与开溥始仪觉离悟婚,的抵文制绣 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 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 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 ,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 ,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 取婚姻自由。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这一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初中国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阵地《新青年》、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于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内涵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能够识别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概述其主要主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分析其主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
4.激情演讲:学生进行激情演讲,表达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纪录片或相关片段,用于导入课程。
4.讲义:整理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纪录片或相关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理念:本节内容属于思想史部分,因而教学中要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尤其要强调思想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在教学设计中依据“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和思辨学习法。
(二)分析:学情分析:高一普通班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较弱,但是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学习、思考的能力都较好。
老师应该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条理清晰,内容丰富,但是比较死板,趣味性不强。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红楼之旅”的形式,将次序打乱,再引入一些课外知识,丰富了课堂。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教学指导意见:学习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体会用辩证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说明要把本课内容放在整个专题体系中加以考察,并适当联系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等相关内容,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进程,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
“青年学生组建进步团体”、“创办新式刊物”等知识点为课外阅读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教学方法:结合学案教学,注重减负增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四)教学过程:前置作业: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
导入:视频《给老师的一封信》学生看完视频后,回忆其中提到的一些历史信息。
如陈独秀、《新青年》、北京大学等。
老师概括:“一份充满激情的杂志,一群激情洋溢的人物,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作者:罗明飞(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广西崇左龙州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 1 / 49 发表日期: 2010-12-11 10:18:53八年级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义。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1898年,一个18岁的中国青年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考场里有个考生聚精会神地念着自己的八股文,每到得意处便大喝一声:“今科必中!”这个青年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若是此等迂腐之人考中举人得了势,不知会把国家搞成什么样子。
从此之后,他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踏上了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1915年9月,这位曾投身于辛亥革命的志士在上海创办了一本名为《青年杂志》的月刊,不久改名为《新青年》。
正是这本杂志高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拉开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文化运动。
出示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为什么称为新文化运动呢?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封建文化的无情批判。
那么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呢?首先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精品教学设计课件与反思范文
教课方案基本信息教材剖析学情剖析教课目的名称新文化运动执教者李红方课时1所属教材目录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从教材的内容与地位来看,新文化运动一课,选自人民教育第一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研究” 。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延长,呼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为社会主义思潮的流传翻开道路。
在教材中拥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本课在内容上主要分为 1、2 两大块: 1、《新青年》的创立; 2、“新世纪的曙光”。
八年级学生已对历史学习产生了必定的兴趣,同时学习能力有了必定的提升,但整体而言,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尚在进一步培育中,并且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仅根源于影视,有必定的认知,根依据这个年纪段学生的心理特色、历史知识贮备、知识构造与认知水平有限来说,老师需依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纳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启迪式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停启迪。
讲堂中间应以史为据,充足发挥指引的作用,引领学生深入讲堂。
记着新文化运动盛行的时间、标记、主要代表人物,知识与能力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目标容。
经过对新文化运动盛行原由的剖析,使学生认识思想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情况的反应,同时在必定条件下又对政治、经济发挥反作用;经过对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的剖析和商讨新文化运动在过程与方法中国近目标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初步能力;采集并阅读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主要代表作品,从作品中深入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进而提升学生采集资料的能力和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经过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议者为挽救国家、改造社会而不停追求真谛感情态度与的奋斗精神,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责任感;价值观目标重新文化运动期间饱含激情的作品中,领会一种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地,认识人生的意义老是将个人的价值融于社会价值之中。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例)
版权所有-
2.中国代表团作出了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的决定。
版权所பைடு நூலகம்-
四、影响
1.“五四”运动突破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范 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工、学、商参 加的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此后,中 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版权所有-
4.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三千多人齐集天安门,举行游行示 威,至此“五四”运动爆发,导致这场由学生发起了的爱国爆发的直 接原因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 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一战”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促成中国人民的觉醒 D.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之间矛盾的加深 5.“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 生和知识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全球通史》关于这 场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青年学生一直在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②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 台 ③为日后重新解决山东问题奠定了基础 ④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 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学校举办纪念“五四”运动的演讲比赛,下列素材不能写入演讲稿 的(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B.“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C.“五四”运动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 版权所有D.“五四”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巴黎和会全体会议现场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版权所有-
二、经过
1. 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集会 于北京天安门前,要求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 字,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会后举行 游行示威,“五四运动”就此爆发。
版权所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新文化运动精品课件人教新课标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21页
《狂人日志》 《孔乙己》 《祥林嫂》 《阿Q正传》
第22页
鲁迅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扭扭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 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页,才从 字缝理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鲁迅《狂人日志》
第23页
:对东西方文化看法存存在 绝对必定或绝对否定偏向,这一直影 响到以后。
第19页
第20页
陈烈女死值得
吗?县长为何要褒
贞节牌坊群
扬她?
陈烈女名宛珍,绍兴县人,三世居上海。年十七,字王远 甫之子菁士。菁士于本年三月廿三日病死,年十八岁。陈女 闻死耗,即沐浴更衣,潜自仰药。其家人觉察,仓皇施救, 已无及。女乃泫然曰:“儿志早决,生虽未获见夫,殁或相 从地下……”言讫,遂死,死时距其未婚夫之死仅三时而已。 (此据上海绍兴同乡会所出征文启。)
人思想发生了怎么样改变?
第24页
新青年说《新青年》
毛泽东说:“《新青年》是有名新文化运 动杂志,由陈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 学生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尤其 兴趣胡适、陈独秀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 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模范。” “有很长一 段时间,天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 《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索, 也思索《新青年》上所提出问题。”
三个阶段
学器物
学制度
睁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制
学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评价 内容 兴起 背景
第2页
新文化运动背景: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欢迎。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要求“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西方列强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面对列强的侵扰,中国屡次失败。
中国人民逐渐清醒,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百日维新亦告失败。
辛亥革命也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为必须进行彻底的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2.学情分析:课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课文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对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选取通俗易懂的材料让学生体会,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来理解,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3.核心素养:了解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历史背景,认识《新青年》在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作用。
知道胡适首倡“文学改良”运动以及陈独秀发起“文学革命”的意义。
了解鲁迅、李大钊的代表性作品,并通过这些作品探讨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结合对课文的讲授,组织学生思考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原因。
了解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在民族危机日渐加深、国家动荡日重的状况下,积极思想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探索精神,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培养从历史角度,具体地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作用,避免片面的脱离历史实际的空泛议论,培养求真求实的学习风尚。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
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教师归纳总结: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精品课件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旗帜 内容
1915年《青年杂志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民主与科学 四提倡来自四反新文化1运动的主阵地
返回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 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 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 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
尊 孔 复 古
新 文 化 运 动
民主 科学 新文化 新道德
伟大的 思想解 放运动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下列哪些著作有可 能出现在高家的书 房中?
《敬告青年》 《论语》
《每周评论》 《狂人日记》
《 《布尔什维
《不亦 《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世纪的曙光
——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
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当时 宣传的是什么思想?
2
为了宣传这种思想, 他写了哪两篇论文?
道
常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
吗
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
指 求自由
觉新终于清醒过来,不再扮演封建家庭的奴仆 材 家继续学业。觉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他和他的同 料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的先进思想,在民族危亡的时 分 动来挽救。高家的书房中也摆满了在以前认为不能 析 小说、戏剧剧本等白话文学作品。
——
民主
返回
德先生 (democracy)
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
文言文:“才疏学浅, 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白话文:“干不了, 谢谢!”
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白话短篇
优品课件之第八课 新文化运动
第八课新文化运动第八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的】基础知识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鉴别理解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白话文的资料,理解原作者的主张,从而形成“新文学”的正确概念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讨论探索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思想意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
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
(布置学生阅读36――38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根据36页“想想”。
(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必然兴起。
理由如下[可启发学生从辛亥革命在思想观念上的影响、袁世凯统治的实质、进步知识分子的奋起等方面思考回答]: A. 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思想观念对于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知识分子所产生的震撼力特别巨大。
新文化运动 完整版 优秀公开课
新文化运动适用年级:八年级建议时长:0分钟试卷总分:78.0分一、单选类1.用“吃人”二字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典范的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2.0分)(单选)A. 陈独秀B. 李大钊C. 胡适D. 鲁迅2.下图为电视剧《孙中山》的剧照,这部电视剧记述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近30年的革命生涯。
下列事件不应该出现在该电视剧中的是()(2.0分)(单选)A. 成立兴中会B. 提出三民主义C. 领导辛亥革命D. 创办《新青年》3.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地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地好,一切皆好。
”这里的“领导人物”你认为是什么时期的()(2.0分)(单选)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新文化运动D. 辛亥革命4.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奠定思想基础的是()(2.0分)(单选)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5.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新发展,主要是指()(2.0分)(单选)A. 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B. 新文学运动的开展C. 《新青年》迁至北京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2.0分)(单选)A.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B.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一C.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 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有绝对否定或肯定的倾向7.《新青年》杂志是由陈独秀创办的,它创办于()(2.0分)(单选)A. 洋务运动时期B. 戊戌变法时期C. 辛亥革命时期D. 新文化运动时期8.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2.0分)(单选)A. 民主、自由B. 自由、平等C. 民主、科学D. 革命、改良9.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之父)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存在下列哪种现象()(2.0分)(单选)A. 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不再居正统之位B.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C.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D. 有利于文化普及繁荣,使语言和文化紧密统一,为民众所接受10.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创办了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的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历史意义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 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NEWS
1919年 中国
学生愤怒, 学生愤怒,感动北 京,震动全国
政治 新闻 社会 花絮 发表 评论
女子逃婚成为时髦 各地离婚成为潮流
NEWS
1919年 中国
社会花絮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 年的《新诗年选》摘录: 年的 自觉的女子》 《自觉的女子》
正因为二千年吃人 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 丘的招牌,故这块孔 丘的招牌——无论是 老店,是冒牌——不 能不拿下来,捶碎, 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 ---胡适《吴虞文录序》 胡适
打倒“孔家店” 打倒“孔家店”--吴虞
新文化运动内容
比 一 比 , 哪 组 快 准 ? 而
组材料( 第4组材料(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言论)
财经 报道 政治 新闻 社会 花絮
NEWS1915新文化运动
政治新闻
新闻报道了袁世凯 哪些卑劣行径? 哪些卑劣行径?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的目的是什么? 的目的是什么?
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部下刺杀宋教仁,1914年 年春,袁世凯指使部下刺杀宋教仁,1914年 年春 初下令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临时约法》,颁布 初下令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约法》。12月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 中华民国约法》 12月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 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 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 一条” 日本支持袁世凯称帝。 一条”,日本支持袁世凯称帝。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FOR HISTORY
1919年 9年 中国
学生愤怒, 学生愤怒, 感动北京, 感动北京, 震动全国。 震动全国。
政治 新闻 社会 花絮 发表 评论
NEWS
1919年 中国
五四运动北京学生的愤怒
政治新闻
促进了中国人民、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 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 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为 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第一桩西式离婚案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历史意义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历史意义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前期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 前期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 促进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德先生
赛先生
《敬告青年》:陈独秀先生提出现在只有 敬告青年》 德先生” “德先生” ( Democracy )和“赛先生 ” 两位先生, ( Science )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道德上、学术上、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新文化运动内容
猜猜他是谁? 猜猜他是谁?
“吃人”的封建礼 吃人” 吃人 教
新文化运动内容
组材料( 第3组材料(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言论) 比 一 比 , 哪 组 快 准 ? 而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 我翻开历史一查, 我翻开历史一查 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 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 道德’几个字. 提倡 新道德 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 半夜, …满本都写着 满本都写着‘ 半夜, …满本都写着‘吃 反对 旧道德 人’” --鲁迅 狂人日记》 鲁迅《 --鲁迅《狂人日记》 打倒“孔家店”--吴虞 打倒“孔家店”
体验新文化运动前 北京大学师生问候语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 懒懒散散地做动作) 众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
老师:老爷们好! 老师:老爷们好! 众生:大人好! 众生: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升官发财! 众生:升官发财!
FOR HISTORY
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 家和革命家 《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 狂人日记》《阿 正传》《孔乙 》《 》《 》《药》《祝福 祝福》 己》《药》《祝福》是他的代表作 鲁迅
看录像思考:祥林嫂是谁害死的? 看录像思考:祥林嫂是谁害死的?
新文化运动内容
祥林嫂是谁害死的? 祥林嫂是谁害死的?
?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广东富豪纳妾创记录 社会鼓励妻妾成群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财经 报道 政治 新闻 社会 花絮
袁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袁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NEWS
社会花絮
1915新文化运动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历史意义
三、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1、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2、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3、前期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 前期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 促进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促进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内容
组材料( 第2组材料(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言论) 比 一 比 , 哪 组 快 准 ? 而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 国人等欲脱蒙昧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 提倡科学 当以科学 代… …当以科学与人 当以科学与人 权(即民主)并重。” (即民主)并重。 即民主 并重 反对迷信 --陈独秀《敬告青年》 --陈独秀《敬告青年》 陈独秀
“妻丧速归” 妻丧速归” 妻丧速归
黄侃
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 思想、 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才学疏浅
“干不了,谢谢。” 干不了,谢谢。
新文化运动内容
二、新文化运动前期 1915-1917) (1915-1917)的内容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表 一
主编陈独秀 主编陈独秀
了
文
主要人物 文化阵地 活动基地
新文化运动的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录像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 陈独秀 鲁迅 胡适 李大钊……
兴起了! 一场猛烈的矛头指向封建传统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了! 主要人物 文化阵地 活动基地
《新青年》 新青年》 北京大学
活动基地呢?
为什么北大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1915新文化运动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概况 时间 18951895-1911 19121912-1918
年均投资 年均办厂
?
687万 万 2300万 万
17家 家 79家 家
从这两则 财经新闻 你可以得 出怎样的 结论? 结论?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袁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袁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封建思想在社会 ? 上仍占统治地位 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
这两则报道说明什么? 这两则报道说明什么? 为什么辛亥革命后这种 社会现象仍旧存在? 社会现象仍旧存在?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广东富豪纳妾创记录 社会鼓励妻妾成群 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NEWS
1919年 中国
学生愤怒, 学生愤怒,感动北 京,震动全国
政治 新闻 社会 花絮 发表 评论
女子逃婚成为时髦 各地离婚成为潮流
新文化运动还 有何影响?
FOR HISTORY
2005年 2005年 中国
NEWS
2005年 中国
全球联合祭孔” 全球联合祭孔 纪 热点 “2005全球联合祭孔”,纪 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 。 周年 跟踪 念孔子诞辰
没有感情就离婚、 NEWS 1919年后大离婚案 没有感情就离婚、旧式婚 社会花絮 嫁观受到猛烈冲击 妇 徐志摩的感情问题成为媒体 焦点。他滞留伦敦期间,在民国 焦点。他滞留伦敦期间, 成为寡妇的祥林嫂命 女 政界名人林长民的寓所见到了让 运很悲惨! 运很悲惨! 思 他终生倾情的女人——林徽因。 林徽因。 他终生倾情的女人 林徽因 想 一见之下, 一见之下,徐志摩疯狂地爱上了 才貌俱佳的林家千金。 才貌俱佳的林家千金。后来陷于 空 情网难以自拔的他不惜提出和发 离婚后的张幼仪事业 前 妻张幼仪解除婚姻, 妻张幼仪解除婚姻,成就了中国 很成功! 很成功! 近代第一桩西式离婚。 近代第一桩西式离婚。 解 离婚后张幼仪和徐志摩仍旧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 离婚后张幼仪和徐志摩仍旧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张 放 幼仪在海外不断学习进修,事业很成功。 幼仪在海外不断学习进修,事业很成功。
财经 报道 政治 新闻 社会 花絮 发表 评论
袁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袁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当时中国社会最需要变革 的是什么? 的是什么?
NEWS 热 点 关 注
1915
文
9月15日,上海出现了一 月 日 本杂志《青年杂志》 本杂志《青年杂志》,其 主编发表了一篇文章《 主编发表了一篇文章《敬 告青年》 言辞相当尖锐。 告青年》,言辞相当尖锐。
中国报道
1915— 1915—2010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中学 李四华
FOR HISTORY
1915年 1915年 中国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财经 报道 政治 新闻 社会 花絮